化疗药物外渗的紧急处理SOP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疗药物外渗的紧急处理
一、概述:
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的过程中,由于抗癌药物的反复应用与长期静脉穿刺给药,易引起静脉炎及药物外渗。一旦发生药物外渗,给病人造成极大的痛苦,也造成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甚至患者留下终身残疾。
二、病因病理
(一)、病因
1、药物因素:如药物的PH值过高或过低、渗透压高、配置药物浓度过高等;
2、血管因素:经常采集血标本、或静脉注射均可使血管脆性增加,血管栓塞、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肿瘤压迫、上腔静脉压迫征等引起上游血管阻力增加,在这些情况下如果外周静脉化疗可能会出现外渗;
3、操作因素:穿刺技术的不熟练,一次给药多次穿刺选择血管不当针头固定不牢拔针后按压针眼不准确等;
4、其它因素:如淋巴水肿、输液量大、病人不合作而穿破血管、针头滑脱、病人血小板数量少、静脉注射部位弯曲等等。
(二)病理
药物外渗,主要通过以下机制对机体造成损害: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而引起管壁化学性炎症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组织炎性渗出,加之药物渗出浸润皮下组织,造成受损静脉皮肤周围形成水肿。同时
化疗药物的强酸、强碱或高渗性刺激可诱导增殖细胞成熟停滞也可导致局部组织毒性,造成内皮损伤。配制药物过程中,不按操作规程、加药环境污染,也可使小的微粒进入血管,刺激损伤血管内壁,产生组织水肿,形成炎症。药物外渗后与组织细胞的DNA结合,如蒽环类渗出后嵌在DNA链,引起的慢性、严重的组织反应、坏死,正常存在的细胞吞噬坏死细胞的链性反应使得愈合很慢;同时抑制炎性细胞的生成,造成局部坏死迁延不愈;引起成纤维细胞的受损,组织修复困难。
二、临床表现:
1 在输液过程中常表现为沿血管走行烧灼样疼痛或局部肿胀。
2 外渗注射部位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炎性反应,如处理不及时或未加处理严重出现大水泡及簇泡疹,随后出现局部紫斑溃疡、坏死。
3 紫色红斑坚硬,烧灼样疼痛,皮下组织受累,并活动受限。
4 由药物刺激皮下组织,组织受损,刺激神经末稍引起放射性疼痛并累计颈、腋下淋巴结肿大、败血症等。
5 溃疡形成,由中心向外逐渐蔓延皮下组织坏死,边缘明显有表皮增生,并不整齐。
6 “静脉怒”反应主要反应特征是沿血管静脉通路方向串状皮疹,沿血管走向局部有浅表的红斑、水肿、硬结、奇痒、触痛,个别患者表现为心悸、不适的感觉,停止用药约一天内症状消失,且无残留组织损伤。此反应占3%,多在阿霉素应用中。
三、化疗药物外渗的分类
根据化疗药物外渗对皮下组织损伤的程度可分为三类:
①发疮性化疗药物;严重损害,渗漏后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一旦渗入血管外,短时间内可发生红、肿、热、痛,甚至皮肤及组织坏死,也可导致永久性溃烂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蒽环类(阿霉素、表阿霉素等)、抗生素类(柔红霉素、放线菌素D、丝裂霉素、光辉霉素等)、植物硷类(长春新碱、长春花碱、长春地辛、诺维苯等)、氮芥、胺苯丫啶、美登素等。
②刺激性化疗药物;中度损害,渗漏后可导致组织灼伤或轻度炎症引起轻度组织炎症和疼痛,而无坏死。如卡氮芥、氮烯咪胺、足叶乙甙、威猛、链脲霉素、丙脒腙等。
③非刺激性化疗药物,轻度损害,对皮肤及组织无明显的刺激,无发疱,但也应引起注意。如环磷酰胺、塞替派、氨甲喋呤、博莱霉素、氟脲嘧啶、阿糖胞苷、顺铂、米托蒽醌、门冬酰胺酶等。
三、急救
原则:
一旦发现化疗药物外渗,应马上停止静脉化疗,判断药物外渗程度、范围,根据化疗药物的种类,采取相应的处理。及时报告医生,做好渗漏情况记录,每天由责任护士观察局部反应情况。
措施:
1、紧急处理:发现渗出,立即停止点滴,保留针头,接注射器抽出渗出液。
2、局部使用解毒剂:对抗药物的损伤效应,灭活渗漏药物,加速药物的吸收和排泄。及时给予局部皮肤常规消毒2—3遍,根据外渗部位大小,应用解抗药物局部多点封闭,封闭范围应超过渗漏部位3cm。
局封:激素+利多卡因外敷、局部普鲁卡因+生理盐水皮下注射,可减慢化疗药物吸收和镇痛;
冷敷:冰袋冷敷24h,最长3天,但在长春新硷类(PH酸性)不适用,切记!药物湿敷:局部明显肿胀者可用硫酸镁湿敷以消除肿胀,氢考、MgSO4、2-4%NaHCO3;
中药湿敷:金黄散六神丸+蜂蜜。
3、抬高患肢、溃疡、坏死皮肤进行清创换药或植皮,渗漏24h 后,可行红外线、超短波等理疗,炎症消退后功能锻炼。
4、如已发生溃疡或水疱应进行外科处理;
5、待炎症急性期过后可理疗以促进恢复。
外周静脉输注时,外渗处理程序:
①如果病人诉输注部位疼痛,即使没有外渗的征象,也应立即停止输液。
②根据需要原位保留针头。
③用针筒尽量吸出局部外渗的残液。
④通知医生,指导进一步处理。
⑤使用相应的解毒剂。解毒剂经静滴给药时,量要适当,避免局部区域压力过大。皮下局部注射解毒剂时应先拔去针头。
⑥抬高肢体或注射部位48小时,病人应注意休息。
⑦必要时请外科会诊是否有外科指征。
⑧避免外渗部位受压。
⑨记录外渗液量、输注部位、药物浓度、病人症状及累及范围。中心静脉(CVC)输注时外渗的处理程序:
①一旦病人感觉CVC部位有不适、疼痛、烧灼感、肿胀,胸部不适或输液速度发生变化,应立即停止输液。
②如果是皮下埋泵,应评价针头的位置是否合适。
③尽可能回抽渗出液。如果渗出是针头滑出埋泵所致,尽可能通过针头吸出渗出液,如果无法吸出,则拔除针头,从皮下抽吸残留液。
④给予适当的解毒剂。通过埋泵输注解毒剂应避免输液量过多引起局部压力过大,注射后及时封泵。
⑤同上述⑥—⑨步骤。
⑥必要时拍正侧位胸片,确定渗液的原因及影响范围,并请外科会诊。
四、预防措施:
1 化疗科护士首先要加强责任心,了解化疗药物的分类和毒性,特别对毒性较强的发泡性化疗药物,制订静脉使用计划,选择血管管径粗、弹性好、走行直、易固定的静脉输注药物。同时提高专业水平,熟练穿刺技术,力求一针见血,穿刺成功后正确固定针头,避免滑脱和刺破血管壁,拔针后准确按压针眼2~5min(有出血倾向增加按压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