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乃教育之本
立德树人铸就教育之魂心得体会
立德树人铸就教育之魂心得体会立德树人铸就教育之魂的经验体会导言:立德树人,乃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与使命。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教育事业的重要性,也相信教育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对立德树人理念的思考与研究,我对立德树人铸就教育之魂有了深刻的体会与心得。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此的经验与见解,希望能够对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有所启发与帮助。
一、立德树人的概念立德树人,是指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品德与人格,以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它强调以立德为根本,通过知识的传授和教育资源的共享,引导学生在思想、行为和品质方面发展,形成独立自主、健全完整的人格。
二、立德树人的重要性1. 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立德树人是党和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的过程是价值观传承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环节,通过立德树人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推动全社会共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培养合格公民和有创造力的人才。
立德树人不仅仅是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更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品德修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为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
三、立德树人的路径1. 做好师德师风建设。
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做好自身师德师风建设。
我们要秉持教育教书育人的责任,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
在与学生相处中,要注重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学生,引导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品德修养。
同时,要善于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方式,不断提升自身教育水平。
2.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品德教育。
课堂教学是立德树人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在课堂上,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在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思维,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修养。
立德树人是教育之本
立德树人是教育之本作者:肖地生来源:《群众》2015年第03期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而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作出了部署,明确了教育改革的攻坚方向和重点举措,对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十八届四中全会则又进一步强调了依法治教、依规治校的精神。
这一系列会议精神,都强调教育的重要作用,强调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其最后的着眼点都落在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上。
因为,人的培育是一切教育的归宿。
教育:应成为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的助推器教育的发展对于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其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作为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教育深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在目前的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是一种显性而持久的影响,从面上看还是一种单向的主导性的影响。
至于教育的反作用,则是在隐性地发生着,表面看起来并不明显。
然而这种反作用,绝对不可低估。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布尔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认为:教育的功能是文化的再生产,继而是社会的再生产。
通过教育,人类社会的一些基本价值,诸如平等、公平、正义等等影响着每一个个体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而有着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个体组成的集体是实现中国梦、复兴中华民族的重要保证。
自然物种的演变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态势发展的,人类社会也应该是不断向前、向高级阶段发展。
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人的发展,由于人的能力的发展,社会越来越平等,越来越美好。
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然而也不可忽视教育在其中应该承担的角色。
教育应积极应对社会发展和人的个体发展的吁求,真正面向人的教育,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因此,教育,不管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其中最基本的或者最重要的作用是:培养独立的、有自尊的、有担当的民众,而不是冷漠的、麻木的、盲从的、趋炎附势的看客和工具。
以立德树人铸就教育之魂作文
以立德树人铸就教育之魂作文《立德树人,教育之本咱都知道,教育是个大事儿,就像盖房子一样,地基要是打不牢,这房子指定得塌。
而立德树人呢,就是教育这座大楼的地基,可重要嘞。
就拿我自个儿的事儿来说吧。
我小时候,那数学成绩跟坐过山车似的,忽上忽下。
我数学老师姓李,是个特别有趣的小老头。
他长着稀疏的头发,就像冬天山上的枯草,还戴着一副厚厚的眼镜,镜片就像酒瓶底儿似的,整个人看着就特滑稽。
那时候我一上数学课就犯困,觉得那些数字啊符号啊比天书还难懂。
有次考试,我又考砸了,心想这李老头肯定得狠狠批评我。
结果他把我叫到办公室,没有那种吹胡子瞪眼的样子,而是笑着跟我说:“小子,你知道不,数学就像一场游戏,每个规则都是通关密码。
”他就那么耐心地给我从最基础的概念开始讲起,用各种有趣的比喻,就像数字“1”像根金箍棒,“0”像个大鸭蛋。
他没嫌弃我总是犯错,还总鼓励我。
从他那我知道了,老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还得教咱们做人。
他用他的耐心、爱心来对待每个学生。
他要是上来就骂我一顿,那我指定更不喜欢数学了。
他这就是在立德啊,让我知道遇到困难要乐观面对,面对不懂的东西要有耐心。
立德树人可不只是挂在嘴边的四个字。
教育就像种树,要是只想着把树往上拔,不注重它的根,这树早晚会枯萎。
我们得像李老师那样,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把做人的道理和知识融合起来,让教育真正有种无形的力量。
在每个学生心里种下美好的品德,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才会是健康、积极的可造之材。
只要每个做教育的都能把立德树人当成根本,教育这片林子迟早会长成葱郁的森林。
《师德在立德树人中的权重》说起教育中的立德树人,这师德的份量可不轻。
我们天天喊着要把孩子教育成有品德的人,那老师自个儿就得先有一套。
我记得我上中学那会儿,我们的班主任是个女老师,姓赵。
赵老师不高,身材还有点微胖,脸上总是带着特慈祥的笑容,就像弥勒佛似的。
她走路不快不慢的,说话和声细语的,咋看咋让人觉得亲切。
我们班有个调皮的家伙叫强子,他是上课说话、下课调皮捣蛋啥事儿都干得出来。
全面发展立教育之本,立德树人担时代使命
全面发展立教育之本,立德树人担时代使命发布时间:2022-11-09T03:39:50.151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第478期作者:贾小波刘琴[导读] 学校赓续教育初心,着力落实“五育并举”,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回归教育之本——立德树人,以“树”为标,以“生”为本,倾心培育,用心呵护。
江西省萍乡市第六中学337000萍乡市第六中学以“立德树人,追求卓越,幸福人生”为办学目标,以“立德树人、全面发展,为每个人的终身幸福奠基”为办学理念,在“让每个生命都绽放光彩”的办学愿景引领下,为培养担任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断优化办学品质。
学校赓续教育初心,着力落实“五育并举”,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回归教育之本——立德树人,以“树”为标,以“生”为本,倾心培育,用心呵护。
一、德育先行——知行合一,培根铸魂“五育并举”,德育先行。
学校在优化育人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实现“以文化人”的同时,以《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为纲,结合办学实际,积极探索“知行合一”的德育工作之路,力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培根铸魂”。
1.完善课程体系。
学校在开好常规主题团队课、思政课的同时,构建了以校级、年级、班级、家庭为载体,绿色生态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少年学法校本课程为特色的“四级三特色”德育课程体系。
“四级课程”涵盖学生成长全过程,教师、家长全员参与,结合国家历史、传统美德、时事政治、文明素养主题全方位筑牢德育根基。
“三特色课程”以提升学生生态文明素养、探究实践精神、法律文明素养为育人目标,结合农耕文化、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科技创新等主题研学实践活动,知行合一、让课堂上的德育掷地有声。
2.加强家校联动。
学校首创“感动六中人物(优秀家长)”评选活动,为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提供榜样,激发广大家长参与德育工作、与学校形成教育合力的热情。
同时,在家长层面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组成“家长志愿者护学岗”,在学生早上学、晚放学时段,风雨无阻地开展交通疏导、文明劝导志愿服务活动,确保校园周边文明、安全、有序。
立德树人是教育之本
立德树人是教育之本李喜梅【关键词】德育教育拓宽德育教育的空间【摘要】时时有熏陶,处处有教育,拓宽学校开展德育教育的途径,不但加强了学校德育工作建设,提高了教师德育教育的素质,而且使学生获得了对“美与丑”、“善与恶”,更加鲜明的辨别力。
自古以来,“德”一贯受到高度重视。
《资治通鉴》曰:“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要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需要“聪察强毅”的才,但是更需要“正直中和”的德。
当德和才发生矛盾的时候,应该以“德”为先。
所以,立德树人是教育之本。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
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其他各项教育的根本,加强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是教书育人的首要前提。
一、把德育教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首要位臵。
我们常说:教书育人。
育人,就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而“德”是做人的根本。
所以,学校把德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列入议事日程和工作计划。
建立健全升国旗、唱国歌制度和班会制度。
我校一贯坚持着星期一早晨升国旗、唱国歌制度,从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品德。
学生要在活动中,学习了解国旗、国歌的由来,明白国旗、国歌的诞生过程和深刻含义,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伟大的国旗是由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染成的旗臶。
每次都有学生进行国旗下讲话,让学生从小培养立志为国的进取精神。
而且每周一次的班会制度,主要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和道德法纪教育。
不仅如此还要把德育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放在各个教学环节中。
各科教师要发挥各学科的功能,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的德育教育在教师的品格、教学态度、教育方式中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
二、学校举办各种大型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感恩教育。
每年的清明节开展“缅怀先辈,传承精神”的读书活动,感受先辈们至死不渝的爱国精神,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结合党的九十岁生日举办“建党九十年演讲比赛”借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利用国庆节来临之际举办“辉煌六十年”演讲比赛,通过比赛让学生了解祖国六十年的变化、知道六十年来家乡的变化,明白这些变化都是劳动者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教育之本为“培养有德性的学生”
教育之本为“培养有德性的学生”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其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
有句古语说得好,“立德树人”,意思是说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培养有德性的学生。
这句话深刻地阐明了教育的本质,也反映了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一贯重视德育教育的深厚底蕴。
在当今社会,教育者应当牢固树立这一理念,全心投入培养学生的品德,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有道德品质、有为社会做贡献的人才。
教育之道,本自德性为先。
德性处于教育的核心位置,是塑造学生个人品格的基础。
在古代,儒家思想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着重强调了个体修养与家庭、社会之道理。
在现代,社会风气的败坏,道德传统的淡薄,更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品格。
一个人如果德行不端,再有才华也只是无用之才,无法成就大事业。
教育之本为培养有德性的学生,这是不容置疑的真理。
培养有德性的学生,是教育的首要任务。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者们必须牢记,德育教育是教育的第一重任。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育者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自己正确的行为和品德影响学生。
学校各项制度也要围绕着德育教育而设计,各种活动都要以德育为中心,促使学生持之以恒地进行个性养成和品德修养。
家庭、社会、国家也应该共同参与到学生的德育教育中来,形成全社会共同育人的良好氛围,共同培养有德性的学生,使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培养有德性的学生必须注重思想品德教育。
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是思想的力量。
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了他的行为,思想品德教育是人格教育的核心。
在教育中,我们要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不断加强对学生意志品格的培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思想品德,才能使学生健康发展,成为有德性的人才。
培养有德性的学生需要抓好学习品德教育。
学习品德教育是培养有德性的学生的关键。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学生不能忘记了自己是为了学习而来的,学习使人完善,完善的人才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
育人树人的名言
1.立德树人,铸魂育人,教育之光,照亮未来。
2.厚德载物,立德树人,教育之本,为国育才。
3.教书育人,功德无量。
4.立德树人为先,教书育人为本,培养英才为重。
5.育人如栽树,唯有耐心耕耘,才能茁壮成长。
6.教育贵于薰习,风气赖于浸染。
7.一本书,古今情,学而不厌,欲育人者先育己。
几支笔,天下事,诲人不倦,
春泥护花花更艳。
8.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我们肩负着培育人才的使命,用心呵护每一颗智慧的
种子,让其在教育的沃土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9.习于智长,优与心成。
10.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
灵魂。
出自德国卡尔·雅斯贝尔斯的《什么是教育》。
这句话是说教育就是传递一种想要达到某种意愿的过程,这是一种很唯美的说法。
11.关于教书育人1。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12.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是为师者之本。
13.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
14.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
15.立德树人,用心用情,营造尊师重教社会氛围。
文言文立德树人翻译
夫教育者,国之根本也。
自古圣贤,莫不重之。
立德树人,乃教育之本旨,国家之大事也。
是以孔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此言立德树人,首重德行,次及文章,盖以德行为立身之本,文章为传道之器。
夫立德树人,必先明德。
德者,心之德也,行之本也。
孔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是故,教育之道,首在明德。
明德者,所以正心也。
正心者,所以立身也。
立身者,所以治国也。
治国者,所以平天下也。
立德树人,其次在养德。
养德者,所以成性也。
性者,人之所固有也。
孔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是故,教育之道,次在养德。
养德之道,在习善。
习善者,所以成性也。
成性者,所以立身也。
立身者,所以治国也。
治国者,所以平天下也。
立德树人,又次在教文。
文者,所以载道也。
道者,天之道也,地之道也,人之道也。
孔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是故,教育之道,又次在教文。
教文之道,在明理。
明理者,所以载道也。
载道者,所以教人也。
教人者,所以立身也。
立身者,所以治国也。
治国者,所以平天下也。
夫立德树人,非一日之功,亦非一人之力。
必也广育英才,启迪民智,使之明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然则,如何立德树人?首先,当以德育为先。
教之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使之明理、知礼、修身、齐家。
其次,教之以文学,使之通晓古今,明辨是非,知书达理。
再者,教之以技艺,使之技艺精湛,安身立命。
最后,教之以治国之道,使之知天下之治乱,明国家之兴衰。
夫教育者,教师也。
教师之德,乃教育之本。
故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教师之德,当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使之潜移默化,受益终身。
立德树人,非一日之功,亦非一人之力。
必也上下同心,共育英才,方能实现国家之强盛,民族之复兴。
盖教育之道,如水之源,如木之本。
水之源深,木之本固,方能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是以,立德树人,乃国家之大事,民族之希望。
“五化”并举 立德树人
“五化”并举立德树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我国教育事业的立身之本,也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主线。
在当前形势下,教育的工作已经不仅仅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为了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各地教育部门纷纷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改革举措,其中“五化”并举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五化”即指“课程资源的数字化、学习方式的个性化、教学环境的智能化、评价手段的多元化以及管理模式的信息化”。
这五个方面的“化”,分别是对教育进行技术、模式和管理上的革新。
这些“化”旨在激发教育的活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课程资源的数字化”是“五化”中的重要一环。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育资源的数字化已经成为了必然趋势。
学校可以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等技术手段,及时更新教学资源,让学生接触到更加新颖、丰富的教育内容。
通过数字化的课程资源,学生可以更加方便地获取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方式的个性化”也是“五化”中的重要一环。
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是不同的,因此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使得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
“教学环境的智能化”可以为教学带来全新的体验。
智能化的教学环境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学习空间,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利用智能化的教学设备,可以更好地展示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知识。
智能化的教学环境也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展现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
“评价手段的多元化”是“五化”中的重要一环。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往往只能考察学生的单一能力,难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可以更加全面地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去探索、实践和创新。
“管理模式的信息化”也是“五化”中的重要一环。
立德树人:教之本,师之范
立德树人:教之本,师之范“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从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推动教育协调发展、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六个方面,明确提出了下一阶段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战略性目标和任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优先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同时,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这正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必然选择,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与此相适应,我国教育的根本就是“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的教育观具有深远的现实价值与历史意义。
立德树人,既是对中华教育传统的继承与发扬,也是对当今教育现实的关注与回应。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立德”,“立德树人”也几乎是历代教育家共同遵循的理念。
《左传》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立德”为我国古代所谓“三不朽”之首,体现了人生追求的至高境界。
立德树人,才能立人达人,成人成己。
而从现实的角度来说,“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
因此,“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一内容首次写进党代会报告,具有重大意义。
它反映了党中央对我国教育事业根本问题的高度关切,彰显了“立德树人”的教育导向。
这就直接指向了教育的本质要求,体现了当今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
立德树人,既是教之本,必为师之范。
百年大计,教育为根本;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
欲树人,先立德;要立德树人,必先立师德。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必然要求立德树人成为教师的师范准绳,道德准则。
所以,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有道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如何理解爱岗敬业是教师的立身之本,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个人发言稿
如何理解爱岗敬业是教师的立身之本,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个人发言稿
爱岗敬业是教师的立身之本,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作为一名教师,每个人都应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在工作中要以热爱岗位的态度去完成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精益求精,使自己的工作做到尽善尽美,从而促进孩子们的身心发展。
同时,教师还应当积极肩负起立德树人的重任,将正确的道德观念传授给孩子,使他们懂得做一个有文化、有道德的人,而不是做一个没有礼节、没有尊严的人。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引导、设计多种教学活动,及时开展多方面的道德教育,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教师的职责和义务虽承担着重大的使命,然而,也要注意自身的身心健康,不能因工作过程中的疲劳和压力而影响自身的身体健康,甚至影响教育教学水平。
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适当休息,保持正常的生活习惯,以确保自身的身心健康。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要以爱岗敬业的态度去工作,不断努力提升自己专业素养,在授课过程中认真负责,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立德树人,培养孩子的健康心态,把孩子们做成有文明礼仪、有尊严的人,从而实现教育的根本任务。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争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争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一、师者,立德树人之本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而师者是立德树人的主体。
一位优秀的教师应当具备高尚的师德修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做学生品德的榜样和引领者。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首先需要从教师自身做起,修身养性,提高思想道德素养,不断增强自身的师德修养和职业操守。
1.坚守教育初心,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教育的初心在于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师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真、善、美为教育导向,坚守教育的真谛,不为功利和地位所迷惑,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关爱学生,潜心教育。
2.严守师德底线,做到言行一致。
作为教育者,言传身教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应当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言行一致,始终做学生品德的楷模,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言行合一,言传身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引领学生。
3.强化职业操守,做到敬业爱生。
教师应该具备高度的职业操守,以专业的态度对待教育事业,尊重学生,敬业爱生,真心关怀每一位学生,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自信和潜能,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教师应当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以平等、开放、尊重的态度对待学生,做到公正、公平、公开,不偏不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二、师风,人格的光辉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师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形象和学生的品行。
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首先要注重师风建设,培育健康的教书育人风气,使教师成为学生品德修养的引路人。
1.营造浓厚的敬业爱生氛围。
教师要具备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将教育事业视为人生的使命和价值所在,以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精神对待每一堂课,每一个学生,做到精益求精,让每一堂课都充满教育活力,让每一位学生都受益匪浅。
2.强化教风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是教师的首要任务,教师应该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注重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的提升,以精湛的教学技能和出色的教学效果,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以生为本,立德树人
以生为本,立德树人以生为本,立德树人,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
这个观念与理念是我们国家教育事业的立身之本,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奋斗目标。
今天,我们将围绕这个主题展开讨论,探讨如何以生为本,立德树人。
以生为本。
人生是最宝贵的,是我们活动的根本。
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健康成长,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尊重他们的人格和个性,理解并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需求。
在教育的各个环节,要以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出发点,关注学生的成长,关爱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关怀,让他们在幸福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立德树人。
立德是传统教育的根本,是教育的精髓。
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和人格素质的培养,注重启发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树人,则是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我们要培养的不仅是才华横溢的人才,更要培养具有爱心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具有高尚品德和坚强意志的人。
通过教育的引导,要让学生们明白什么是正义、什么是善良、什么是真理,引导他们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处事,使他们成为有信念、有情怀、有担当的人。
以生为本,立德树人,可以说是教育的至高境界。
要实现这个目标,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懈地努力,需要不断地改革和创新。
教育资源要公平合理地分配,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创造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
家庭和社会也要共同参与,形成合力。
学校教育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节,但它并不是全部。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长要关心孩子,教育孩子,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和行为,成为朴实、善良的人。
社会也应该多为孩子们提供一些正能量、积极向上的示范,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使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获得全方位的教育,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教育工作者自身更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素质和业务水平,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立德树人 以身立教
立德树人以身立教“立德树人,以身立教”是我国教育理念中的重要部分,它强调了教师要以自身的品德和榜样作用来树立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这不仅是对教育工作者的要求,也是对整个教育体系的要求。
在我看来,“立德树人,以身立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教育精神和行为准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恪守和践行的。
一、立德树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中心任务,指的是要通过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道德素质。
立德是立身之本,是为人处世之道。
教育应该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就要求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榜样,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1. 以身作则作为教育者,我们首先要求自己成为学生的楷模。
我们的一言一行,我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学生,甚至可能影响他们的一生。
我们要求自己始终保持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修养,做到以身作则,以自己的榜样影响和引领学生。
2. 诚实守信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求自己要诚实守信,做到言行一致,言出必行。
通过自己的言行,来教化学生明辨是非,诚实守信,培养学生的正直品质。
3. 奉献精神作为教师,我们要有奉献精神,不计报酬地为学生服务。
我们要做到把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奉献精神。
4. 严肃治学教育是一项严肃的事业,教师要求自己严肃治学,端正学术态度,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力求做到学有所教、教有所用,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以上几点,不仅仅是对教育工作者的要求,更是对每一个成年人的要求。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牢记这些要求,以身作则,做一个对社会、对学生负责的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呵护好下一代的成长。
所以,立德树人,并不只是教育工作者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去关注和实践的。
二、以身立教“以身立教”是教育中的重要理念,它强调了教育者首先要以自己的行为和修养来影响学生,才能够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
这也是要求教师不仅仅要在课堂上教书育人,更要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塑造学生的品格和操守。
教育实践素养口诀
一、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教育之道,首在立德;树人宗旨,育人为本。
传道授业,解惑答疑;培养品德,塑造人格。
二、关爱学生,尊重差异师生之间,关爱为本;尊重差异,因材施教。
耐心倾听,关注成长;平等相待,激发潜能。
三、严谨治学,精益求精教学相长,严谨治学;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博学多才,博览群书;学以致用,践行真理。
四、创新教学,激发兴趣教育创新,激发兴趣;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寓教于乐,寓学于趣;激发潜能,培养创新。
五、家校共育,携手同行家校共育,携手同行;沟通合作,共育英才。
家庭支持,学校引导;携手共进,共创未来。
六、终身学习,与时俱进教育者,终身学习;与时俱进,紧跟时代。
充实自己,提升素养;学无止境,追求卓越。
七、敬业奉献,无私奉献教育事业,敬业奉献;无私奉献,默默付出。
无私奉献,铸就辉煌;敬业精神,照亮未来。
八、团结协作,共同进步团结协作,共同进步;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携手共进,共创辉煌;团结互助,共创未来。
九、遵守纪律,以身作则教育者,遵守纪律;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立德树人。
十、关注心理健康,呵护成长关注心理健康,呵护成长;关爱心灵,共筑美好。
心理健康,教育之本;呵护心灵,共创未来。
十一、关爱特殊学生,温暖心灵关爱特殊学生,温暖心灵;尊重差异,平等对待。
关注需求,提供帮助;温暖心灵,共创美好。
十二、强化师德修养,树立良好形象强化师德修养,树立良好形象;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立德树人,以德为先;为人师表,引领未来。
十三、优化教学环境,营造良好氛围优化教学环境,营造良好氛围;关爱学生,关爱自己。
美化校园,净化心灵;共创美好,共育英才。
十四、拓展国际视野,培养世界公民拓展国际视野,培养世界公民;多元文化,融合创新。
尊重差异,包容理解;培养人才,共创未来。
十五、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学以致用,创新创造。
敢于实践,勇于创新;培养人才,引领未来。
教育实践素养口诀,旨在教育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遵循的原则和准则。
立德树人,教育之本——浅谈班主任德育工作
立德树人,教育之本——浅谈班主任德育工作曾几何时,毕业成年的学生掌掴曾经严厉的老师……我惊吁:“悲哉!教育之悲哉!!”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历来素有“礼仪之邦”的称号。
但社会时局骤变,物质横飞、纸醉金迷,人们渐渐迷失了自我,迷失了道德!教,何为教?古人云:“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自古以来,中国教育,立德为先。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立德树人”的理念,与时俱进,既契合了当今国际社会国力即人力的竞争,也符合了新时代中国教育改革的实际。
又何为德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一种大德,是国家之德、民族之德,是个体道德与公共道德的辩证统一体,是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个体品德的有机统一与有效结合。
“师者,范也。
”小学教育要做到“立德树人”,首先要立师德,铸师魂。
教师要培养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和熏陶学生,使之形成正确的,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校不仅是知识学习的场所,还是道德培养的摇篮。
教师只有用尊重去赢得尊重,用关爱去播种关爱,用诚信去影响诚信,用责任去教会责任,“道德之花”才会时时绽放,处处盛开!作为班主任,我们应当通过规范教育,矫正学生不良习惯;以自主教育,增强学生发展能力;以活动教育,培养学生责任意识;以课堂渗透,感化学生积极向上;以文化建设,陶冶学生健康成长。
下面,我就浅谈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一些做法与看法:一、关爱学生共托希望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心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唯有爱心,能架起一座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是学生“听其师信其道”,养成良好品德的催化剂。
毁掉一个学生就等同于毁掉一个家庭!因此,教师关爱学生,与家长一起奋力托起每个家庭的希望!人人都有“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尤其是小学生,只有真正感受到班级的温暖,团队的关爱和“家”的归属感,才能从心底里迸发出“我要学习!我要成长!我要为小组,为班级争光!”的强烈的自我实现的需求感。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意思是说高校不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功能,还承载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重任,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接班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弘扬中华民族的国家栋梁。
有些中国学者,在中国刻苦学习,以优秀的成绩拿国家的助学金,奖学金,甚至申请到国家经费出国留学,而在国外生活学习一两年后,便忘了养育他的中国。
更有甚者为了自身利益,做出公然抨击中国的行为;有一些专家教授,竟然发出“让中国摧毁核武器,来争取缓和中美关系”的言论;还有一些企业家,为了金钱,竟然忘了日本对中国人民做出的伤害,公然举办“夏日祭”等......每当看到这些,我在想到底出什么问题了?导致“吃着中国的饭,砸着中国的锅”的事情,层出不穷。
当然也有像钱学森钱老一样,为中国人民贡献出自己一生的科学家。
面对美国人的威胁,钱老毫不犹豫的说道“我效忠中国人民”,面对无理拘禁,探照灯24小时对准他,不让他休息,15天非人折磨,让他体重暴跌,失去语言能力.....但依旧不改他“效忠中国人民”的爱国之心。
放弃美国的丰厚待遇,历经千辛万苦的艰难险阻,依旧回国建设中国。
在中国当时的条件极其艰苦,没有试验数据,没有强大的科研团队,甚至没有足够的食物。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然并没有难倒钱老,在艰苦的环境下,克服重重困难,造成原子弹和氢弹,让中国摆脱落后就要挨打的局面。
有为国捐躯的献身者,有卖国求荣的卖国贼。
为什么会这样,我想高校的教育应该也有一定的责任。
如果高校以科学知识的教育为主,而忽略德行的教育,难免教出的人才德行上面良莠不齐。
如果都以德行教育为主,而忽略科学知识的教育,难免教出更不上时代步伐的人才。
因此,我觉得高校要以立德树人为立身之本的情况下,教授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国情、了解社会,树立对人民的感情、对社会的责任、对国家的忠诚。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德树人”乃教育之本
德江县八一爱民学校李淑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引起我对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一番思考,作为一名基层一线教育工作者,仅以此文谈谈我对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一点浅薄见解:
一、“立德树人”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关于立德树人,贵州省教育厅厅长霍健康如是说: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没有强大的精神正能量,没有先进价值体系的引导、凝聚、支撑,没有主流信仰信念,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可能成为“受人尊敬之国”。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到人的发展、社会进步、国家强盛、民族复兴。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强调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这为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德育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
广大教育工作者应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理念,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积极开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
只有让广大青少年学生正确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未来,普遍认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才能在其心灵深处构筑强大的理想和道德支撑。
应以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为立足点,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
对中华民族共同历史、文化、生活方式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这就要求我们既深入挖掘课堂教学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又努力抓住重要节日、重大活动等有利契机,吸收、借鉴人类发展的文明成果,以发展的眼光开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
大力推行“学科德育”。
“育德”与“增智”彼此交融、不可分割,只有同步进行才能相互促进。
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和创新课堂教学的形式,大力推行“学科德育”。
“学科德育”要解决的是“只教书不育人”、“育分不育人”的问题,让教育回归本质,实现知识、能力培育与价值观培育的有机统一。
因此,推进“学科德育”需要深入挖掘学科本身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内涵,让各学科的教师都认识到,如果脱离了学科中蕴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生动教育,课堂教学就只能停留在知识层面。
悉心培育学生健全人格。
培育健全人格是引导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方面。
这就要求学校把思想道德教育与身心健康教育结合起来,既唱好思想品德教育主旋律,又强化健全人格培育。
党中央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这就决定了教育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不能仅仅传授知识。
二、学校如何实施“立德树人”的创新理念
1、以“立德树人”为主题。
结合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建设校园文化
①每所学校都要在显目位置展示自己的校训,把“立德树人”放
在首位②学校的大型展板、宣传栏必须建立“立德树人”的板块③每个班级必须建立班级励志宣言④要求每个班级的黑板报留一个角落来张贴便利贴、学生写一句“名言警句”加签名展现自我
2、开展一帮一活动
一帮一,同进步,为了在学风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优秀学生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先进带动后进,结合学生状况,制定优秀学生包括干部“一帮一”活动方案。
深入的实施学生干部“一帮一”计划,相信在优秀学生包括干部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让同学们真正感受到学生干部的服务性和奉献性,同时也能进一步促进我校学风建设的发展。
3、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
把立德树人、关爱青少年成长作为活动的中心内容。
举行集会、讲座、故事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学雷锋、爱党、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爱社会主义教育。
在学雷锋活动实践中,学校的助人为乐之风得以盛行。
4、学校组织学生,观看各种教育影片。
借助学校各班多媒体设备,认真观看《开学第一课》、《雷锋》、《学生文明礼仪常识》、《世上只有妈妈好》、《让生命充满爱意》等相关视频资料,从开学第一天起就重视加强学生德育熏陶,加强学生日常行为习惯教育,教导学生以孝为先、以诚为信,学会感恩。
5、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
定期组织学生在校图书室、阅览室看书、在校体育设施地区做游戏、进行体育锻炼、开展体育比赛;利用放学后的时间,组织孩子们
在校空地上玩丢沙包、老鹰捉小鸡、跳皮筋等各类游戏;开展同学之间互帮互助活动,让学习好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给学习跟不上的学生进行辅导课外辅导,这样同学之间的帮助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可以使他们进步更大一些。
,也可以使他们再也不用因为学习跟不上,而在同学们之间抬不起头来。
丰富多彩的活动既大大充实了这些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又增进了他们之间的友谊,让他们的更加快乐。
6、搭建心灵桥梁,让学生感受家庭关爱。
要求教师每期至少举行1—2次家长会,到学生家里进行1—2次家访,给家长打1—2个电话或发1—2条信息。
为了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学校的温暖,积极组织全校留守儿童,为外出务工父母打一个问候电话;利用校讯通,让留守儿童给父母发一条短信;利用远教网络平台,让留守儿童和父母QQ聊天和视频对话等,为留守儿童与在外务工父母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三、“立德树人”要求我们必须致力于“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的教育理想。
作为一种培养和造就人才的崇高事业,满足每个人的个性需要和期望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十八大报告提出“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关怀“每个”、培养“每个”,是对教育战线提出的重大命题,是对教育人才观、质量关的科学阐释,也可称之为是我们的教育理想。
这就要求我们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每个学生都主动地、生动
活泼地发展,使每个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智力水平、不同性格志向的学生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都获得教育的成功,人人都能成才。
教育关乎为国家和民族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千秋大计。
我们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立德树人,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