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提升综合素养──历练与滋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断提升综合素养──历练与滋养

信息时代,教书育人者比任何人都更需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教师应成为终身学习的实践者和楷模。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教师要善于向同行学习,获得直接的经验;教师要勤于向书本学习,打下丰厚的人文底色;教师更要在参与的各种活动中历练,丰富阅历、积累人生,提升教育智慧。

──题记

德鲁克指出:成功者不是经验丰富的人,而是变革速度快的人,是学习能力最强的人。身处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身处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时代,教师更应当敏于学习,善于学习,不断提高学习与应变能力,丰富自身的人文素养,提升自身的教育智慧。有了综合素养较高的教师群体,才可能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新时代要求教师首先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包括通用知识、学科知识、教育科学知识和研究知识;要练就一定的专业能力:包括通用能力、学科能力、课程与教学能力、心理辅导能力、课堂管理能力和研究能力;还要具有专业精神:包括专业态度、工作责任、专业伦理、创新意识、信念理想、价值观念,等等。初为人师的师范院校毕业生可能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但要真正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要在工作中慢慢学习与历练。教师应当是终身的学习者。我们不仅要积累相关的专业知识,还要注重阅读跨学科、跨行业的书籍,丰富和健全自己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教师要注重阅读经典,与高尚的人对话,打下丰厚的人文底色;教师要善于向身边的伙伴学习,广泛借鉴吸纳同行的经验;教师更要在参与的各种活动中历练,丰富阅历、积累人生,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智慧。

向同行学习──借鉴经验

“三人行必有我师”,向身边的人学习让我获益颇多。在学校教学时我非常注意向同年级组的同事学习。我们和同事往往面对相同的任务,面临相同的问题情境,向同事学习可以看到他们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最直接、最有效的处理问题的策略。

刚参加工作时我虽然背了不少教育理论,但对实际操作还是茫茫然。小到作业怎么布置都是跟同事请教得来:每个生字抄写几遍?拼音写几遍?怎么空格?小到批改作业用什么格式也要请教:是用“优、良、中”还是“上、中、下”?批改符号怎么画?订正作业怎么批改?……在办公室闲聊时,大家会谈论班级里的学生发生的事儿,说自己处理的方法,言者无意,听者有心,谈笑间,我又会得到很多启示。

成为骨干教师后我更加主动地向老教师请教:怎么个性化处理教材?如何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提问?对学生的提问怎么巧妙应答?……要上公开课时我更虚心地请他们提意见。向同事学习不但帮助我获得了最直接的教学方法、班级管理方法,而且融洽了同事关系,大家看到我真诚、虚心地尊重他们,他们也乐于给我无私的帮助。直

到现在,我已年近不惑,育才小学的老教师看到我还是亲切地喊我“小陈萍”。

向周围人学习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内,还包括校外、市外的同行。20世纪90年代网络还不如现在畅通,我们吸纳同行的经验一靠报纸杂志,二靠各种会议。成为教学骨干后,我参加的研讨会渐渐多起来,走出去,我会介绍自己的心得,更注意倾听大家的声音;走出去,呼吸到清新的学术空气,我的心肺功能也越来越强健。

在阅读中提升──开阔视界

书籍是我终身的伙伴,阅读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改变着我的思维方式、教学方式甚至生活方式。工作后最初的阅读虽然仍然延续着上学时的阅读习惯,是纯兴趣阅读,所不同的是:当教师后读书时总会在有意无意间把读书与教学结合起来。那会儿读书读得很忘我,有时星期天在宿舍里从早到晚连续读书十多个小时。除了读中外名著,

还跟着同事们读琼瑶小说,读得泪水涟涟;也跟着同事们读武侠小说,读得浮想联翩。梁羽生在小说中描述的空灵的境界让我心驰神往,古龙小说的幽默对白让我忍俊不禁。

后来阅读苏霍姆林斯基,他说,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一位特级教师说,当教师教育学生时,如果学生感觉到教师在教育他,那么,教育就失败了。现在常与教学大师们探讨教学境界,我不由会想起自己读过的古龙小说里的话语:“没有人看见他出招,对手已经倒下!”任金庸们把高手过招的一招一式写得活灵活现,总还比不上古龙的“出招无招”。教学中任我们精心安排,刻意设计,课上得总是很拘谨。而大师在课堂里挥洒自如的教学境界不就是心中有招,看似无招,无招胜有招吗?真正高妙的教学艺术应当是“无痕的教育”啊!

没能直接上大学一直是很多老中师生心里的一个痛,为提高学历而读书是很多中师生都刻骨铭心的经历。20世纪八九十年代,初中毕业时有一批学习成绩出类拔萃、中考分数远远超过重点中学分数线的农村孩子,为了城市户口,为了每月的生活补助,为了减轻家长

的负担,选择了中师。当我们的同学考上大学时,我们心里会高兴,会羡慕,也会酸楚,我们只有通过自学考试来弥补这个缺憾。

1989年4月28日,恰好是我20岁生日的那天,天下起了蒙蒙细雨,我撑着一把小花伞,走进扬州老街的雨巷。此情此景让我脑海里一遍遍回响起戴望舒的《雨巷》。我轻轻吟诵着,带着紫丁香一样的惆怅走进扬州市新华中学,开始了我的自学考试生涯。我报考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白天工作,业余时间读书,与朋友们聊文学,用两年时间我轻松地考完了汉语言文学大专十门课程。接着报考了汉语言文学本科课程。

1997年,我调进广陵区教育局工作的第二年,我意识到自己需要学习教育管理方面的知识。当时我的女儿刚满一周岁,我们的住房只有二十多平方米,根本没法读书。每天晚上,我背起书包,坐进扬州大学学生自习的大教室,“混迹”于大学生之中,借得片刻安宁。复习一个月,我考取了江苏省教育学院“教育管理”本科专业。三年之中,我系统学习了教育管理的知识,改良了我的知识结构。

特别幸运的是2000年,正值第八次课程改革蓄势待发的关键时刻,江苏省教研室为我们创造了难得的学习机会。全省部分教研员和省教研室八位教师一起,走进了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专修“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课程。作为市教研员,我意识到这场课程改革对我们的极大挑战,我倍加珍惜这次极好的读书机会。北师大高度重视这个班级,把我们看作是教育部课程改革的种子教师。授课教师不仅请来了北师大知名教授,还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华东师大、华南师大、华中师大的知名教授;不仅有高校的专家,还请来了国家中小学课程标准组的所有核心专家为我们讲课。光一门《自然科学通论》课程就请来了十几位科学家为我们授课。这种高品位、高质量、高浓度、高营养的授课让我如逢甘霖!同学们听课从不迟到早退,边听边飞快地记笔记,课下与教师交流对话……北师大对我们管理严格,每次作业都要求写成四千字左右的能达到发表水平的论文。尽管工作繁忙,我没有网络下载,杜绝剪刀加糨糊,从自己的专业出发,老老实实地完成作业。两年中,我的十多篇作业都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了,《当前学生品德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一文还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全文转载。两年中,我的笔芯写干几十支,笔记做了满满十几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