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书》教学反思
2024年石头书教学反思_2
2024年石头书教学反思2024年石头书教学反思1(约649字)《石头书》是一篇以对话形式组成的,它的语言生动风趣,特别适合分角色朗读。
所以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就主要采用多种形式的分角色朗读来理解这篇课文。
比如理解“刨根问底”一词时,我即没有像以往一样让学生,也没有让他们联系生活的无字词典,而是采用边分角色朗读边提问题的方式来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效果非常好,达到了水到渠成的目的。
在学生读过几次课文后,我让他们数一数川川、磊磊和勘探队员共有几次问答,他们分别说了什么?学生很快就找到了答案,此时我加以引导:川川、磊磊的问题是一个接一个,打破沙锅问到底,不弄清楚不罢休,这种认真学习的态度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书上已经有答案,哪位同学能快速告诉我?班上一片小手林立,而嘴里已经情不自禁地喊出来:“刨根问底!”再告诉他们,学习上要向川川、磊磊那样有刨根问底的精神。
这篇课文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对话的提示语形式多样。
我认为学习了这篇课文后,也应该让学生知道提示语的几种不同形式。
我首先用举例说明的办法,告诉学生提示语可以在前,也可以在后,还可以不出现,还有一种是在中间。
然后让学生自己到课文中找到具体的句子,做上相应的记号。
经过了几分钟的时间,他们告诉了我提示语在前的,中有五处;提示语在后的,中有四处;没有出现提示语的,中有四处。
接着让学生说说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吗?有的同学挺会动脑筋,认为这样使有所变化,答得真不错。
2024年石头书教学反思2(约1113字)《石头书》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__,这篇课文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凭借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鼓励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问底,乐于探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趣。
在教学时,我以课题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质疑,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首先,让学生结合平时读过哪些书。
其次当学生齐读课题后,让学生开始质疑:石头书上有字吗?石头书和我们现在的书一样吗?石头书到底是什么样子?石头书上也有画吗?石头书的作者是谁?石头书重不重?石头书有什么作用……此时孩子们一个个非常激动,眼里是对新知的强烈渴求。
《石头书》的教学反思
《石头书》的教学反思《石头书》的教学反思1__共有14个自然段,通过人物间的6次对话,写出了石头像书的原因,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意识。
我教授第一课时,经过课前的精心准备与上课的充分发挥,我认为,有成功之处,更有不足之处。
“自以为是”之处:1、__课题比较有趣,所以我从课题入手,先“书”字,提出问题:谁见过书的?学生大笑:书谁没见过?紧接着提出疑问:“谁见过这种书?”同时板书“石头”二字,学生们纷纷迷惑摇头,我问:“你看到这题目,有什么想知道的?”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顿时被吸引上来了,有了仔细读课文的欲望,这时候让他们带头问题去读书,效果很好。
2、初读课文,我先让学生读,我仔细地听,学生读到错误的地方,立刻停下,正音,让其再读,还读不好,请其他同学帮忙纠正后再让他读,正确了,大大表扬他一下,后引导全班学生齐读。
这样做,比在学生读之前先把要注意的地方拎出来练习效果更好,每个学生都明确地知道了哪里难读,应该怎么读,与上下文怎么衔接更好。
不会出现单独这个词会读,放在句子里就“舌头打结”的情况。
另一方面,读得不太好的学生在老师不厌其烦的反复指导下终于成功,获得了一种胜利的体验,有了成就感,对学习充满了信心。
3、学习分段时,因为这篇课文自然段多,全是对话,对小孩子来说比较难分。
所以在分段时出现了多种意见,我把它们一一列在黑板上,总结出问题所在的几自然段逐个解决。
我先让孩子把这一自然段读一遍,再让其说说这样分的理由。
然后根据他的理由,让其他同学或我自己找出破绽,提出问题,最后我来总结。
这样,一段一段地先读后说再讨论,费了不少时间,但把这个问题讲得清楚明白,学生学到了理清课文层次的方法,更体会到了辩论的乐趣。
不足之处:1、刚开始,学习根据课题提出的问题我准备放到第二课时再解决,但经过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点拨,我明白了应该把一些与弄清课文大致层次密切相关的问题,在第一课时就解决。
让孩子“自问自答”,体会研究的`乐趣和通过努力而成功的喜悦。
《石头书》教学反思15篇
《石头书》教学反思15篇《石头书》教学反思1《石头书》是一篇科学小品文。
课文通过川川和磊磊这两个小朋友与勘探队员的对话,介绍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科学知识,告诉我们石头就像一本书,里面蕴含着许多学问,并赞扬了这两个小朋友爱“刨根问底”的科学探索精神。
在新课导入环节,我提问学生:平时生活中接触到的书基本都是哪些材料制成的?学生有的说纸,有的说竹子,有的说绢布,这时我就对学生说:“今天要学的课文是石头书,你对这个课题有什么疑问吗?”学生有的问石头书是写在石头上吗?有的问石头书重不重?还有的问石头书的作者是谁?通过这些质疑,将他们引领到陌生的新的知识领域中去,接下来,我就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从文中将答案找出来,整体地把握课文。
课文中的一个词“刨根问底”是关键词,所以我就围绕着这个关键词展开我的教学。
首先让学生知道刨根问底的意思,然后提问:川川和磊磊都问了哪些问题,刨到了哪些知识?让学生自由读课文之后,找到问题和相应的答案。
在各种不同形式的朗读中,学生知道了为什么把石头叫作石头书:石头书一层一层的,上面有字有画,而且通过它我们能知道很多东西。
课文中的一句反问句也是教学的重点,因为在之前的考试题目中涉及到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的题型,所以课上又进行了重点讲解和训练,使学生知道反问句能加强说话的语气,这里叔叔想加强肯定的语气,肯定石头就是一册厚厚的书。
由于这篇课文是科学小品文,所以适当的补充一些知识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所以我在课堂上给学生看了雨痕、波痕和矿物的图片以及一个科普小视频:化石是如何形成的。
通过观看图片和视频,学生觉得石头书非常奇妙,果然如川川和磊磊说的一样:石头书里的学问还真不少呢!当然,课堂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留给学生朗读的时间不够多,其次是板书设计得还不够简洁。
《石头书》教学反思2读完课文,不禁对文中的两位小主人公勤学好问的精神折服。
于是,“刨根问底”一词也跃入了我的眼帘。
在课伊始,我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的问题也真不少,借机我告诉学生,你们这种针对自己的疑惑不断提问的精神就是刨根问底,好多学生脸上露出了微笑,没想到自己的好问就可以用文章中的一个词来形容。
石头书教案(精选6篇)
石头书教案(精选6篇)石头书篇1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学习,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学科学的热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石头书指的是什么,书里有什么学问,应该怎样读这本书。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一堆石头、一本思品书、小黑板、挂图。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书是我们常见的学习用品,从书中我们能汲取营养,获取丰富的知识。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跟书有关,板书课题。
2、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二、初读指导1、自学生字词(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2、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词语,指名逐个读。
(2)指名理解部分词语。
(3)齐读生字词。
(4)指导书写生字。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4、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5、理轻脉络。
出示思考题,想一想,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说了这个意思。
(1)川川和磊磊发现一位勘探队员趴在石头上看着什么,感到好奇。
(2)勘探队员叔叔的介绍使川川和磊磊理解了石头书的含义,了解了有关化石的知识。
(3)川川和磊磊很高兴,也想读这本书。
三、学习第一、二自然段1、读文,思考:川川和磊磊在整件事的过程中感情是在不断变化着的,请在文中勾画出有关感情的词语。
2、引读1、2自然段好奇是什么意思?川川为什么觉得好奇?3、指导朗读4、过渡:勘探队员叔叔这一不同寻常的举动引起了川川的好奇,那么,勘探队员究竟在干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四、作业1、读读写写(书后第三题)。
2、比一比,再组词。
探()矿()刨()煤()深()扩()炮()谋()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出示石头)同学们,你们看,这些是什么?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这些石头,你们还想不想继续探索这些石头的奥秘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石头书》。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课时《石头书》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课时《石头书》
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抓关键词句,通过理解和感悟,知道石头书的含义。
2.通过朗读练习,提高语感和阅读兴趣。
3.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热爱自然的兴趣。
重难点:
1.通过对人物对话的品读,理解石头书上的字和画的作用。
2.从故事中感悟主人公刨根问底的精神。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mdash;mdash;石头书。
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川川和磊磊向叔叔提了几个问题?(显示:6个问题)他们一直问,把问题都弄明白为止,这叫mdash;mdash;刨根问底。
这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大家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会学,遇到问题还要会问。
二、感知石头书
师:书(板书)m..,是我们学习的好伙伴,我们使用的书是什么样的?
引导板书:一页一页、字、画、知识。
过渡:石头书又是什么样的?打开书本找一找。
三、认识石头书
1.石头书一层一层的
出示:石头就是书。
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
厚的书吗?
(1)个别读,师:这是谁说的?(这里没有提示语,但根据上下文可以判断是叔叔说的话。
)
(2)叔叔说的话里有问号,你能换个意思说吗?
这是一句反问句,意思和陈述句一样,但是语气却更强烈。
让我们一起来读出叔叔的语气。
(3)还从哪些地方看出石头像一本书?
一层一层、一册、厚厚的
(4)指导朗读:如果把一层一层、一册再加重一点。
《石头书》教学反思
《石头书》教学反思
《石头书》是一篇充满趣味性的科普小品文,旨在教育孩子要热爱科学,勇敢探求知识,以一种“刨根问底”的好学精神面对生活和学习。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侧重于课本内容。
先以“两个好奇的孩子向叔叔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有哪些”作为导入,复习贯穿全文的几个问题。
接着围绕“为什么说石头就像一本书”这个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在文章中寻找答案,并共同讨论。
最后进行了一个小练笔:《天空中也有文字吗?》,让学生联系实际,展开想象。
课后经过其他老师的指导以及自己的反思,发现了如下问题:
一、课堂上过度关注课文内容,忽视了言语训练。
第二课时的过半时间都围绕文本进行探讨,然而课文内容其实浅显而简单,对于学生来说很容易就能够理解,完全不需要花费过多时间。
相反,本课在语用上的训练点被忽视了。
本
课重点应当关注对话写法上的训练,由文本上的对话理解,转而教学如何写好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的对话及提示语。
二、板书零碎,不成体系。
三年级的孩子应当已经掌握一定的归纳和概括的能力,然而板书却都是由老师概括,而且也没有形成体系,这是一个很大的失误。
三、在文本的研读方面也没有足够透彻,没有能够带领学生关注到语言的美感。
尤其是第7自然段的讲解上,“雨痕”、“波痕”、“小不点儿”……这些用词的美和恰当没有带领学生感悟,进而引导学生学习这种生动形象而充满美感的写法。
在本课教学中,出现了较多的失误,深刻反思后,发现在教师本身对于文本的研读中就过于浅薄,以至于没有交给孩子更多的语用方面的知识,只是粗粗地停留在文本,以后需要注意这一方面,认真研读每一篇文本,做好细致地课前备课和课后反思,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
三年级上册17课《石头书》教学反思-word文档
三年级上册17课《石头书》教学反思《石头书》教学反思之一《石头书》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文章,这篇课文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凭借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鼓励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问底,乐于探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石头书》是一篇科普文,这类文章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本文共有14个自然段,通过人物间的6次对话,写出了石头像书的原因:1、外形:石头一层一层的就像书一页一页的。
2、石头上的雨痕、波痕、矿物就像书上的字。
3、石头上的树叶、贝壳、小鱼等化石就像书上的画。
4、人们通过石头上的化石能知道许多知识,就像书本能告诉人们知识一样。
在教学时,我以课题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质疑,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首先,让学生结合平时见过的书说说。
其次当学生齐读课题后,让学生开始质疑:石头书上有字吗?石头书和我们现在的书一样吗?石头书上也有画吗?石头书的作者是谁?石头书重不重?石头书有什么作用……此时孩子们一个个非常激动,眼里是对新知的强烈渴求。
这样的导入一下抓住了孩子们的心,将他们引领到陌生的新的知识领域中去。
接着,我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从文中将答案找出来,整体把握课文。
因为是第一课时,生字词也是这节课的重点,这课里有一个“壳”字是多音字,我便结合图片进行讲解。
学习课文内容我以六次对话为中心,将石头书与现在的书进行比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讲解石头书的字这一部分时,重点让学生根据课件展示的图片对雨痕、波痕以及矿石有直观的了解。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观察后再回到课文中去找找,给学生观察思考的空间,并联系生活中的书来回答“为什么石头像书?”让学生在比较中,慢慢体会为什么称为石头书的原因,由观到思到悟,让学生会学习。
还有在讲授“矿物”时,对于矿物里面的小不点儿,有各种各样的颜色,我让学生想象这些红的、黄的、闪光的、透明的像我们生活中见过的哪些东西,如钻石、红宝石、煤炭-----把课堂与生活衔接起来。
同时通过矿石色彩繁多的特点,让学生说出描写颜色的四字词语,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石头书》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石头书》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课文主要介绍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知识。
3、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能在田字格中用钢笔正确书写。
能正确认读绿线中的5个生字,初知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认识1个多音字。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读通顺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质疑1、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
板书课题:石头书学生读题。
当你看到“石头书”三个字时,你想到了什么?2、质疑:石头怎么能做书呢?石头书有多重啊?石头书的作者是谁?石头书上有什么内容?石头书有什么作用呢?3、同学们根据课题,脑海中一下子就闪现了这么多问题,真好!大家都想很快找到答案,一直要把问题都弄明白为止。
问个明白,探个究竟,这就是“刨根问底”。
二、初读课文1、学生初步谈谈预习的收获,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预习效果。
2、教师提出自读建议:(1)读准生字的音,认清字形。
(2)边读边想读懂了哪些词语。
理解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查字典、做上记号与同学讨论等。
(3)简要说说课文的内容。
3、学生带着所提出的问题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4、学生自由读课文。
教师适时作个别指导。
5、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专注地听读,发现错误,教师引导学生帮助正音,特别要注意翘舌音。
出示课文中的部分词语:勘探光秃秃足迹煤炭矿物矿石贝壳脚印学生练读增强记忆。
6、学生在学习小组内分节朗读。
7、分组朗读全文。
8、学生说一说,读过课文后,你知道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初步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三、指导书写1、复习生字朗读情况。
(学生拿出生字卡片读一读、再出示小黑板抽读)2、指导书写“叔刨”、“矿怪”“壳”。
3、学生描红、临写。
教师巡回指导。
四、布置作业习字册书写生字词板书:17、石头书一、石头就像书二、书上的字和画三、书里学问多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复习生字和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石头书教学反思_1
石头书教学反思石头书教学反思1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通过川川和磊磊两个孩子与勘探队员的交谈,介绍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知识,也表现了两个孩子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
其实这篇课文纵观下来非常地简单,学生能够读懂。
为了是学生能够更好的把握文本,在第一课时的时候,我制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弄清__脉络。
通过检查,来看看学生的预习情况。
后来我让学生默读课文,说一说,川川和磊磊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学生会说特别爱问问题,也有的会说特别爱问问题。
直接引出这个四字成语刨根问底。
借此来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
我让学生找一找,他们都提出了几个问题,让学生用“——”划出,叔叔的回答用“~~~~”划出来。
从这个问题中再次去理解什么是刨根问底。
课文中的知识学生都很感兴趣,在此基础之上我出示了大量的图片,一些有着雨痕,波痕的图片,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到什么是矿物。
在这节课结束的时候,我问同学们,这一次的川川和磊磊的游玩过程中他们不仅玩得开心而且还学到了许多的知识,那么他们是怎么才获得这些知识的呢?学生就会恍然大悟,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我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也要经常问一问,这样我们就会学到越来越多的知识。
激发学生爱提问的品质。
石头书教学反思2《石头书》是一篇科学小品文。
通过川川和磊磊这两个小朋友与勘探队员的对话,介绍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科学知识,告诉我们石头就像一本书,里面蕴含着许多学问,并赞扬了这两个小朋友爱“刨根究底”的科学探索精神。
这篇课文,以两个孩子提问、勘探队员解答的方式,给学生呈现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且自己自学从课文中找答案。
一、针对课题,激发提问。
__课题比较有趣,我从课题入手,问学生:“在还未读书之前,看到这题目,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学生的学习兴趣顿时被吸引上来了,有的说:“石头怎么能做书呢?”有的说:“石头书的作者是谁?”还有的说:“石头书上有些啥东西?为啥叫石头书?”……提了不少问题。
三年级上册17课石头书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17 课《石头书》教学反思《石头书》教学反思之一《石头书》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文章,这篇课文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凭借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鼓励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问底,乐于探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石头书》是一篇科普文,这类文章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本文共有14 个自然段,通过人物间的6 次对话,写出了石头像书的原因:1 、外形:石头一层一层的就像书一页一页的。
2、石头上的雨痕、波痕、矿物就像书上的字。
3、石头上的树叶、贝壳、小鱼等化石就像书上的画。
4、人们通过石头上的化石能知道许多知识,就像书本能告诉人们知识一样。
在教学时,我以课题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质疑,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首先, 让学生结合平时见过的书说说。
其次当学生齐读课题后,让学生开始质疑: 石头书上有字吗?石头书和我们现在的书一样吗?石头书上也有画吗?石头书的作者是谁?石头书重不重?石头书有什么作用……此时孩子们一个个非常激动,眼里是对新知的强烈渴求。
这样的导入一下抓住了孩子们的心,将他们引领到陌生的新的知识领域中去。
接着,我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从文中将答案找出来,整体把握课文。
因为是第一课时, 生字词也是这节课的重点,这课里有一个“壳”字是多音字, 我便结合图片进行讲解。
学习课文内容我以六次对话为中心, 将石头书与现在的书进行比较,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讲解石头书的字这一部分时,重点让学生根据课件展示的图片对雨痕、波痕以及矿石有直观的了解。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观察后再回到课文中去找找,给学生观察思考的空间,并联系生活中的书来回答“为什么石头像书?”让学生在比较中,慢慢体会为什么称为石头书的原因,由观到思到悟,让学生会学习。
还有在讲授“矿物”时,对于矿物里面的小不点儿,有各种各样的颜色,我让学生想象这些红的、黄的、闪光的、透明的像我们生活中见过的哪些东西,如钻石、红宝石、煤炭------------------------------- 把课堂与生活衔接起来。
石头书教学反思
石头书教学反思
《石头书》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我紧紧围绕“刨根问底”这个词语进行教学:
在课的一开始,出示课题后,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自己的问题,告诉学生,你们这种针对自己的疑惑不断提问的精神就是刨根问底,好多学生脸上露出了微笑,没想到自己的好问就可以用文章中的一个词来形容。
今天第二课时教学时,我围绕预习作业,让他们数一数川川、磊磊和勘探队员共有几次问答,他们分别说了什么?学生很快就找到了答案,此时我加以引导:川川、磊磊的问题是一个接一个,打破沙锅问到底,不弄清楚不罢休,这种认真学习的态度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还没说完,班上一片小手林立,嘴里却情不自禁地喊出来:“刨根问底!”同时告诉他们,学习上要向川川、磊磊那样有刨根问底的精神。
有了这两次的亲密接触,学生对“刨根问底”都理解得比较深刻。
因此,在课快要结束的时候,我让学生结合实际说说自己刨根问底的经历,很多学生都能举例一二。
石头书教学反思
篇一:三年级《石头书》教学反思三年级《石头书》教学反思三年级《石头书》教学反思正值昨天的家长开放日,我按照教学进度刚好执教这篇课文。
在教学时,我以课题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质疑,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首先,让学生结合平时读过哪些书。
其次当学生齐读课题后,让学生开始质疑:石头书上有字吗?石头书和我们现在的书一样吗?石头书到底是什么样子?石头书上也有画吗?石头书的作者是谁?石头书重不重?石头书有什么作用??此时孩子们一个个非常激动,眼里是对新知的强烈渴求。
这样的导入一下抓住了孩子们的心,将他们引领到陌生的新的知识领域中去。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观察后再回到课文中去找找,给学生观察思考的空间,并联系生活中的书来回答“为什么石头像书?”让学生在比较中,慢慢体会为什么称为石头书的原因,由观到思到悟,让学生会学习。
学生分别弄清楚了石头书的样子、石头书的上的字是什么、石头书上的画是什么、以及石头书的作用。
还有在讲授第7自然段时,石头书上的字学生们很轻松地按照我的要求找到了,随即我抛出了一个问题,石头书上的字特别有趣,你能不能像勘探队员那样聚精会神地看看,找出它们之间有关联的词语?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他们也相继找出了如雨痕——波痕、脚印——足迹;红的、黄的、白的,这些表示矿物颜色的词语也都是相互之间有联系的。
关键是朗读的处理,现在的孩子已经是三年级了,朗读已经学了2年,但是对于这篇全是对话的课文,还是接触的很少,所以这篇文章的朗读指导非常关键。
在课堂中,我注意了这个问题,要求孩子先找到提示语,看看提示语中有没有语气的指导,如果有,只要读出这种语气就可以了,如果没有,那就再看看标点符号,有没有特殊的符号,如问号、感叹号、省略号等,读出相应的语气就行了。
我让孩子们试着按提示语的提示分组练习朗读课文,然后找了三组小朋友分别饰演川川磊磊和勘探队员的角色,扮演的要求是不读旁白,要演出相对应的神态、读出提示语提示的语气。
在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比如说自己的教学基本功还不扎实,在处理教学语言时,以后还要格外注意,尽量避免多余的零碎语言。
《石头书》教学反思
《石头书》教学反思《石头书》教学反思1秋高气爽,带着对收获的期盼迎来了包河区其次届青年老师课堂教学大赛。
大赛要求上第一课时,令我们许多参赛选手始料不及。
早就习惯在其次课时,展现自己的各项本事:或是巧设问题,合作探究;或是用诗一样的语言把同学带入绝美的情境;或是抓住关键词语让同学与对话······却,不知道第一课时应当是怎么一个上法。
周三上午八点左右,在忐忑中接收到课题:《石头书》,这是一篇典型的科技小品文,通过两个爱思索、爱提问的小伴侣:川川和磊磊与勘探员叔叔之间的一段对话,让同学们了解了石头书的有关学问,继而培育同学爱提问,爱钻研的精神。
众所周知,第一课时的主要目的就是扫除障碍,为其次课时分析课文做好预备。
而扫除障碍,无非就是两项:第一:解决这课的生字词。
绿色通道里的生字要求会读会认,田字格里的生字不仅要求会读、会认,而且要求会写。
其次,能够把课文读通读顺读精确。
可说起来很简洁,做起来却不是那么简单。
首先:这课中的生字特别多,绿色通道里的和田字格里的生字加起来有二十几个,假如全部教学,一则同学会感到枯燥,二则整节课时间都不肯定够用。
其次,每班读书状况不一样,怎样才能使同学在有限的时间里有效的读书,快速到达读通读顺读精确的要求呢?最终,也是最让人头疼的问题是:这是一节需要拿出去参赛的课,就这样学字读课文,会不会毫无特色呢?第一课时要不要更多元一些,才能吸引评委老师的眼球呢?这些问题困扰着我,同样也困扰着教研组里的每一位老师。
经过激烈的争辩和反复的思索,最终确定,我们就把一节最通常,但却最好用的家常课推出去。
一节好课的标准应当是让同学踏踏实实的学到些学问。
确定一下,思路就通畅了。
为了防止单调的读书和认字会让同学感到枯燥,在这课设计时,我奇妙的将学习生字融入课文的三遍朗读中,并让同学的每一遍读书都不空读,每一遍朗读同学都有要求完成的任务。
第一遍朗读:让同学边读边给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用大屏幕打出朗读要求:1、请同学们先把课后的生字在课文中划出来,多读几遍。
石头书教学反思
篇一:三年级《石头书》教学反思三年级《石头书》教学反思年级《石头书》教学反思值昨天的家长开放日,我按照教学进度刚好执教这篇课文。
在教学时,我以课题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质疑,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首先,让学生结合平时读过哪些书。
其次当学生齐读课题后,让学生开始质疑:石头书上有字吗?石头书和我们现在的书一样吗?石头书到底是什么样子?石头书上也有画吗?石头书的作者是谁?石头书重不重?石头书有什么作用??此时孩子们一个个非常激动,眼里是对新知的强烈渴求。
这样的导入一下抓住了孩子们的心,将他们引领到陌生的新的知识领域中去。
本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观察后再回到课文中去找找,给学生观察思考的空间,并联系生活中的书来回答“为什么石头像书?”让学生在比较中,慢慢体会为什么称为石头书的原因,由观到思到悟,让学生会学习。
学生分别弄清楚了石头书的样子、石头书的上的字是什么、石头书上的画是什么、以及石头书的作用。
还有在讲授第7自然段时,石头书上的字学生们很轻松地按照我的要求找到了,随即我抛出了一个问题,石头书上的字特别有趣,你能不能像勘探队员那样聚精会神地看看,找出它们之间有关联的词语?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他们也相继找出了如雨痕——波痕、脚印——足迹;红的、黄的、白的,这些表示矿物颜色的词语也都是相互之间有联系的。
键是朗读的处理,现在的孩子已经是三年级了,朗读已经学了2年,但是对于这篇全是对话的课文,还是接触的很少,所以这篇文章的朗读指导非常关键。
在课堂中,我注意了这个问题,要求孩子先找到提示语,看看提示语中有没有语气的指导,如果有,只要读出这种语气就可以了,如果没有,那就再看看标点符号,有没有特殊的符号,如问号、感叹号、省略号等,读出相应的语气就行了。
我让孩子们试着按提示语的提示分组练习朗读课文,然后找了三组小朋友分别饰演川川磊磊和勘探队员的角色,扮演的要求是不读旁白,要演出相对应的神态、读出提示语提示的语气。
在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比如说自己的教学基本功还不扎实,在处理教学语言时,以后还要格外注意,尽量避免多余的零碎语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头书》教学反思
《石头书》教学反思
《石头书》教学反思1
《石头书》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文章,这篇课文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凭借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鼓励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问底,乐于探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趣。
正值昨天的家长开放日,我按照教学进度刚好执教这篇课文。
在教学时,我以课题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质疑,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首先,让学生结合平时读过哪些书。
其次当学生齐读课题后,让学生开始质疑:石头书上有字吗?石头书和我们现在的书一样吗?石头书到底是什么样子?石头书上也有画吗?石头书的作者是谁?石头书重不重?石头书有什么作用??此时孩子们一个个非常激动,眼里是对新知的强烈渴求。
这样的导入一下抓住了孩子们的心,将他们引领到陌生的新的知识领域中去。
接着,我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从文中将答案找出来,整体把握课文。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观察后再回到课文中去找找,给学生观察思考的空间,并联系生活中的书来回答“为什么石头像书?”让学生在比较中,慢慢体会为什么称为石头书的原因,由观到思到悟,让学生会学习。
学生分别弄清楚了石头书的样子、石头书的上的字是什么、石头书上的画是什么、以及石头书的作用。
还有在讲授第7自然段时,石头书上的字学生们很轻松地按照我的要求找到了,随即我
抛出了一个问题,石头书上的字特别有趣,你能不能像勘探队员那样聚精会神地看看,找出它们之间有关联的词语?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他们也相继找出了如雨痕——波痕、脚印——足迹;红的、黄的、白的,这些表示矿物颜色的词语也都是相互之间有联系的。
把握了这些词,孩子们对石头书上的字了解得就更透彻了。
关键是朗读的处理,现在的孩子已经是三年级了,朗读已经学了2年,但是对于这篇全是对话的课文,还是接触的很少,所以这篇文章的朗读指导非常关键。
在课堂中,我注意了这个问题,要求孩子先找到提示语,看看提示语中有没有语气的指导,如果有,只要读出这种语气就可以了,如果没有,那就再看看标点符号,有没有特殊的符号,如问号、感叹号、省略号等,读出相应的语气就行了。
我让孩子们试着按提示语的提示分组练习朗读课文,然后找了三组小朋友分别饰演川川磊磊和勘探队员的'角色,扮演的要求是不读旁白,要演出相对应的神态、读出提示语提示的语气。
同学们扮演的效果还不错。
在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比如说自己的教学基本功还不扎实,在处理教学语言时,以后还要格外注意,尽量避免多余的零碎语言。
对于整篇课文读还是不够,这也提醒自己早今后的教学中,教案的设计更要精练化,对于学生的预设还要更详细全面。
《石头书》教学反思2
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通过川川和磊磊两个孩子与勘探队员的交谈,介绍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知识,也表现了两个孩子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
学贵有疑,在教学时,从课题入手,设疑导入。
学生对这个课题确实是疑惑多多,迫切地想要知道说的是什么。
在质疑的时候,每一问都能够切入要点,非常妥切。
不是为了质疑而质疑。
在读书的时候,学生的评价更是让我收益不少。
大多时候学生总是带着一双挑剔的眼睛去看别人。
但是最近,学生总是能用发现别人,欣赏别人的眼光去看待任何一个问题了。
在评价别人读书时,我就有体会。
孩子们总是说:他这个~~地方读得很有感情,把川川那好奇的样子给表现出来了,但是,表现的还不够强烈。
可以这样读。
她自己就示范开来了。
呵呵,这让我这个当老师的真是太开心了,孩子能用这样的方式去评价别人,无论在心理上还是语言上还是在态度上,都是一种很大的进步。
再就是在品读课文内容时,学生对这两个孩子提出的三个问题,都能在文中把课文内容打乱以后,再去梳理出头绪,寻找到答案来。
这就运用了课文中的刨根问底来展开教学。
如:1,石头书上有字吗?有哪些字?你从这些字里读懂了什么?2,石头书上有画吗?有那些画?你从这些画里又读懂了什么?3,看懂了这些化石有什么用呢?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即让学生明白了刨根问底这个词语的真正含义,又让学生知道了刨根问底能得到什么。
相信孩子们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也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以激发和培养孩子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石头书》教学反思3
《石头书》是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本节讲的
是第一课时。
在课堂上,我先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明确学习目标后,让学生看多媒体课件中的自读提示,然后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为了检测自读效果,我设置了生字卡片认读,小组开火车读词语环节,然后让齐读并让做笔记,给一分钟时间记忆!
在预习案中,我做的不足的地方:
1、生字没有给学生强调记忆方法,辩字组词。
2、没有让学生用字典等工具书查生词生字。
字词做的不扎实。
在字词处理以后,让学生观看视频《石头书》,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石头里的学问真不少,学生跟着视频中老师默读,并注意其断句,语气等。
在探究案中,我设置了两个题目,一是不理解的词语集体解决,二是分角色朗读课文。
在词语解释这一块,我没有把时间把握好,而且只处理了三个小组的问题,由于时间直接进入分角色朗读课文。
只让其中一个小组展示,其余小组可以质疑、点评。
小组参与太少,应该让至少二个小组来展示。
展示完成后,紧接着进行检测案,检测案当中设置了两个题目,一个是看拼音写词语,另一个是选择正确的读音。
同学都能正确迅速的完成。
其中一小组展示另一小组点评。
在课堂结束时,我评出了优胜小组二组,并给与奖励!
总的来说,这节课环节倒是齐全,但是做的不扎实,总担心时间不够,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注重提高自己的教法,交给学生更
好的适合学生的学法,让学生在课堂中快乐、轻松的学习,真正实现高效,让王桥教育事业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