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式”教研模式初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式”教研模式初探
作者:宁琰肖莉
来源:《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1年第03期
教研活动是研究、探讨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学术活动。教研活动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当前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应想教育教学之所想,急教育教学之所急。目前,很多学校的教研活动开展得不尽如人意:或流于形式,实效性不够;或内容陈旧,没有新意;或演变成工作布置会,枯燥乏味。由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帮助不大,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如何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让教研活动呈现出本该具有的价值呢?笔者认为,“专题式”研究模式能够充分发挥教研活动的有效性。专题式的教研活动是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解决困惑,确定专题教研内容
研究始于问题,没有问题就谈不上研究,选好研究专题是实现教研活动有效性的关键。我校数学教研组通过多种渠道征集问题,将征集到的教师最关注和最困惑的教育教学的热点问题、重点问题、难点问题进行汇总和梳理,精心挑选出具有典型性,同时也是教师最感兴趣的问题作为研究专题,并紧密结合数学教学工作开展教研活动,使教学工作和教研工作融为一体,努力做到“教研相长”。例如,以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目的“如何上好数学复习课”,以解决热点问题为目的的“减轻学生负担,创新作业布置方式”,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为目的的“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以关注难点问题为目的的“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学习”等专题研讨活动。研究专题的选定应从小处着眼、具体、易操作,不宜太宽泛,否则研究得不深不透,会影响实效。根据专题研究的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是一个学期研究一两个专题,没有研究透彻的专题可以用一学年乃至更长的时间来研究。
二、实践探索,丰富专题教研形式
在确定了有价值的专题研究内容后,就要开展形式多样的研究活动。实践证明,较为有效的研究方式有:
1.专家引领
为了进一步了解该专题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的研究成果,教研组可以采取“请进来”的方式,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到学校给全体数学教师作报告,进行专题相关内容的理念学习与辅导。通过这一研究形式,进一步更新数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有效指导开展专题研究工作。
2.沙龙研讨
教研沙龙前布置全体教师围绕确定的研究专题先自主思考,搜集、整理相关信息。在沙龙活动过程中,引导各位数学教师围绕专题结合教学实践进行沙龙式研讨,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可以谈成功的经验,也可以谈失败的教训;可以谈曾经的做法,也可以谈今后的设想;可以是一段话,也可是一句话一个词。教研组要努力营造一种人人想说、个个愿谈的交流氛围,通过不断地交流和思想碰撞,促进教师专题研究的深度化。我校将教研沙龙活动列入教研计划中,教研组可以针对专题中的一个观点开展沙龙活动,也可以在观摩一节课例后进行教研沙龙活动。比如,我校组织全组数学教师观摩了龚瑜教师执教的《角的度量》复习课后,立刻组织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讨论“如何上好数学复习课”,许多老师都认为:复习课比较难上,没有把握好度的话容易上成练习课或新授课。由于教学内容学生都学过了,没有新意,比较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龚老师一开课就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学习了什么内容,根据学生的回答将知识点随意张贴在黑板上,然后师生互动,将杂乱的知识点梳理成有序的知识脉络图,在梳理的过程中相机讲解重、难点内容,点拨平时作业批改中收集到的错例,综合练习的设计也非常有针对性、趣味性、层次性。整堂课充分激发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强,达到了复习课的预期目的。也有老师认为:这节复习课设计不错,但如果照搬,不切实际,我们应该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材内容的特点来设计好每一节复习课。
3.集体研讨
在经过教研组沙龙研讨后,各备课组将专题研讨的主要精神内化到课堂教学中,根据专题选定相关的教学内容,先在备课组内进行集体研讨,把握专题的特点,准确理解教材,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
4.设计预案
备课组根据专题内容,确定主备课教师。主备课教师在组内集体研讨的基础上,经过自主思考,钻研教材,形成教学预案。
5.尝试教学
熟悉教学预案后,主备课教师在本班进行教学,组内其他教师听课,并将各自的意见记录下来。要求听课教师既要记教学活动,又要记学生的学习情况,既要记自己的体会和感想,又要构想改进措施。
三、反思整合,调整专题教研策略
根据研究进展情况,教研组要经常指导备课组工作,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并进行科学的调控:一是反思整合。听完课之后,备课组成员立即进行评课活动。由上课老师说课、谈反思,听课教师谈感受、品亮点、论不足,再围绕研究专题谈这节课中不够成功的教学环节,大家提出改进意见。全组教师吸取众人意见,调整教学策略,并在原有教学预案的基础上各自做“加
减法”,由老师们直接将个人修改的部分补充在原有预案的旁边,分别制订出适合自己班情的教学预案;二是再次实践。备课组其他教师在调整好自己的教学预案后,再到各自班级上课,课后及时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悟。在不断研讨与实践中,每位教师都亲历了专题交流、备课、上课、反思等环节,通过反复实践促进了自身研究能力的提高。
四、交流总结,提升专题教研实效
在不断探索专题教研有效性的同时,还要做到经常交流、反思、总结专题研究中的点滴经验,积累有关素材、数据和图文资料,时时处处做有心人,记录教研组的研究和成长历程。首先,教师们都上完课后,再次进行交流,总结各自教学的成功与不足,写出相应的教学反思。备课组长再根据专题研究情况,形成本组的研究小结。其次,各备课组将本组专题研究情况在教研活动时进行汇报,形成研究成果,以达到点上研讨、面上收益、成果共享的目的,并要求各位教师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运用好这一成果。再次,组织教师将专题研究的收获付诸笔端,撰文形成一篇篇札记、一篇篇论文,达到“研用兼顾”的目的。最后,教研组可将成果显著的研究专题整理成课题,继续深化研究,不断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
总之,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要取得实效性,必须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不断丰富教研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为切入点,有针对性地组织专题研究活动。要注重问题,把问题的解决转化为一个又一个富有个性特色的专题研究,使教研活动实效开展,真正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为提升教师自身素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