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复习提纲及例题大全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一、知识点汇总1、课文详解论语十二章〔先秦〕孔子及其弟子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罕》)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译文: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如何谈礼仪制度呢?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又从何谈音乐呢?”孔子说:“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
”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
”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大责任,路途漫长遥远。
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很重大的责任吗?直到身死才能结束,不是很漫长遥远的吗?”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我所有的努力都废弃了;譬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虽然只有一筐,但我也在前进。
文言文论语十则复习资料含试题和答案
《论语》十则复习指导:(75分钟)1.朗读全文并全文背诵。
2.识记课下重点字词注释和一词多义并默写到文中词语下方3.翻译全文写在字里行间。
4.完成练习题(30分钟)。
《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一、重点词语解释说:通“悦”愉快朋:志同道合的人愠:生气,发怒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吾:我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次。
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罔: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疑惑。
女:你,后作“汝”是知也:这是聪明的。
是,此,这。
知,同“智”见贤思齐焉: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一样。
齐,相同。
弘毅:胸怀宽广,意志刚强。
仁以为己任:把实行仁德作为自己的责任。
死而后已:奋斗到死才停止。
已,停止然后:这样一来之: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凋:凋谢其恕乎:大概就是“恕”了。
其,大概、也许。
恕:指儒家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二、一词多义而:学而时习之表承接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表转折温故而知新表承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名著导读《论语》知识要点及练习、答案
名著导读《论语》知识要点及练习、答案名著导读《论语》知识点及练题《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由XXX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XXX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XXX在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XXX,名丘,字XXX,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被后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等,“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六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礼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1、“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子罕》)翻译:我小时候生活艰难,所以会干一些粗活。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翻译: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研究,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3、“XXX,臣臣,父父,子子。
”(《颜渊》)翻译: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
4、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翻译: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得仁心就很少了。
5、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雍与》)翻译:伶俐的人快乐喜爱水,有仁心的人快乐喜爱山;伶俐的人好动,有仁心的人喜静;伶俐的人快乐,有仁心的人长命。
6、XXX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翻译:XXX问XXX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XXX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7、XXX问政。
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颜渊》)翻译:子XXX如何治理政事。
XXX说:“居于官位不懈怠,执行君令要忠实。
《论语》复习提纲
---------------------------------------------------------------最新资料推荐------------------------------------------------------《论语》复习提纲《论语》复习提纲一、填空题:1.什么叫做儒?冯友兰是这么说的:。
儒就是人所需要的,与所需要的人。
2.《说文解字》讲:儒:儒,柔也,术士之称。
3.胡适之先生讲,儒实际上就是:指性格柔和而有学问的人,就是最早的教师. 4.唐朝大文学家韩愈在他著名的文章《原道》篇里讲到中国的道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
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5.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孔子儒家思想学说的评价是说: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上古两千年的文化,赖孔子以传,近古两千年的文化,赖孔子以开。
上是传承了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的圣人之道,所以孟子说夫子之学,集大成者也。
6.学习《论语》的时候,应当采用什么样的态度与方法?程子曰:1 / 3学者须将论语中诸弟子问处便作自己问,圣人答处便作今日耳闻,自然有得。
虽孔孟复生,不过以此教人。
若能于语孟中深求玩味,将来涵养成甚生气质! 7.春秋时期,士也为较低级官吏之称。
8.在秦汉时期,士,称为士大夫时,则可以指军队中的将士,也常常是在中央政权和州郡县供职的官吏的泛称;为士人时,特是指具有较高封建文化素养、从事精神文化活动的知识分子。
宋宋以后,士或士人一词逐渐成为一般读书人的泛称。
9.孔子回答子路的士是: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
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10.孔子回答子贡的三种不同层次的士是: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言必信,行必果。
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11.教师则是人们需要的人。
儒家兴起很早,而真正将儒家进行改造,使之成为一个学派的是孔子。
《论语》复习资料(含答案)
《论语》复习资料(含答案)论语复资料一、原著《论语》是一部儒家经典,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载的言行录。
本书共包含20篇,涵盖了孔子及其弟子的教学和生活等方面的内容。
每篇分别以孔子或其弟子的名字命名。
二、篇章概述1. 学而篇本篇围绕教育问题展开,提出了“学而时之,不亦说乎”的观点。
2. 为政篇本篇主要讨论如何治理国家,孔子提出了许多能够引导君王行事的道理和规则。
3. 八佾篇本篇主要是介绍一种乐舞形式——八佾舞。
除此之外,本篇还包括了一些道德故事和关于礼仪的阐述。
4. 里仁篇本篇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阐述了仁者的道德观念。
5. 公冶长篇本篇主要是讲述孔子的言行和他的弟子们对他的赞美。
公冶长是孔子的弟子之一,本篇以他的名字命名。
6. 雅言篇本篇是孔子最具代表性的一篇言论集,其中包括了许多孔子名言和其他重要的道德观念。
三、复答案由于《论语》是一本文学类的书,答案也并非那么确定,因此我们提供以下建议性的复答案供参考。
1. 学而篇①什么是教育?孔子如何看待教育?孔子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的过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行和智慧。
②研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需要有恒心和毅力,时常温,才能使研究成果得以巩固。
2. 为政篇①君主如何有效治理国家?君主应该注重道德,了解人民的需要并制定合适的政策,同时要给予官员相应的职责和奖励。
②什么样的国家能够长治久安?毒瘤非常,重法治,公正廉洁,宽容待人。
以上是《论语》的部分内容概述和相关复习答案,希望能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论语八则复习导纲及反馈训练题
《<论语>八则》复习提纲一、简要提示1、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
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2、《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
二、认知与探究:(一)知识性问题:1、诵读课文,注意反馈训练题2、3题中的字的读音2、熟练的背诵默写课文,重点练习反馈训练题6中强调的重要句子3、翻译课文,解释下列含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翻译下面句子: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⑷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期末复习提纲
• 第九篇( 26 ,28, 29,)
• • • • • • • •
第十篇(10, 11) 第十一篇(3, 12,) 第十二篇( 1, 2, 4, 5, 7, 16, 第十三篇(6, 17, 23, 26) 第十四篇( 2, 10, 23, 24, 26, 28, 30, 34, 42) 第十五篇( 8, 9, 10, 15, 31) 第十六篇(4, 7) 第十九篇(13)
《论语》期末复习重点
• 1.孔子简介 • 《四书》《五经》 • 孔门四科
2.各篇重要章节
• • • • • • • • • 要求能熟读、背诵、翻译、句逗 第一篇(1, 2, 4, 6, 11, 14, 16) 第二篇(4, 11, 13, 15, 17, 19) 第三篇(19, 20) 第四篇(5, 11, 16. 17, 19, 26) 第五篇(10) 第六篇( 18, 19, 20, 23 ,27,) 第七篇(2, 8, 12, 20, 22, 25, 37) 第八篇( 4, 7, 14,)
3,论述题
• 1.如何理解“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2.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益矣。友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 请翻译,根据古文,结合实际,谈谈你自己的交友之道。
• 3.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 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 请翻译,如何理解,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 4.子曰:“吾五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 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请翻译,结合实际,谈 谈你自己的人生之道 • 5.找出书本中孔子的财富观的句子,然后谈谈孔 子的财富观。
《论语》十则必考知识点及常见试题
《论语》⼗则必考知识点及常见试题⼀则:⼦⽈:“学⽽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远⽅来,不亦乐乎?⼈不知⽽不愠,不亦君⼦乎?”注解:孔⼦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从远⽅来,不也很⾼兴吗?别⼈不了解我但我不⽣⽓,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吗?'重点字词解释:(1)⼦:先⽣,指孔⼦。
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
(2)学:孔⼦在这⾥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化典籍。
(3)时习:按时地去复习。
在周秦时代,“时”字⽤作副词,意为“在⼀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
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
“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
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通假字,⾳yuè,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5)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区别的:同门(师)为朋,同志为友。
(6)乐:与说有所区别。
旧注说,悦在内⼼,乐则见于外。
(7)⼈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不知道什么。
缺少宾语。
⼀般⽽⾔,知,是了解的意思。
⼈不知,是说别⼈不了解⾃⼰。
(8)愠:拼⾳:yùn,⽣⽓,发怒。
(9)君⼦:道德上有修养的⼈。
补充词解释:⽽:连词。
(可译为并且)例:学⽽时习之。
转折。
(可译为却) 例:⼈不知⽽不愠。
亦(yì):同样、也是。
乎:语⽓助词,表疑问语⽓,可译“吗”。
⾃:从。
知:了解。
本段理解: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法。
对于知识,“学”只是⼀个认识过程,“习”是⼀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起来。
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
志同道合的⼈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
第3句话讲的是为⼈态度。
“⼈不知”,后⾯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我”或“⾃⼰”。
⼆则:曾⼦⽈:“吾⽇三省吾⾝:为⼈谋⽽不忠乎?与朋友交⽽不信乎?传不习乎?”注解:曾⼦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替别⼈办事是不是尽⼼尽⼒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重点字词解释:(1)曾⼦:曾⼦姓曾名参(shēn)字⼦舆,⽣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东费县⼈),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
论语十则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则复习提纲一,课文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间去温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却不发怒(怨恨),不也是君子的行径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孔子说:“仲由,教导你对待事物的道理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智慧。
”孔子说:“见到品德高尚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
见到品德不好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同样的毛病。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选择他们的优点学习,(发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缺点就要改正。
曾子说:“士不能不刚强勇毅,(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途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是自己的使命,不也是很重大的吗?死了就停止了,不也很遥远吗?”孔子说:“在严寒的冬天,才会知道松柏是最后才凋谢的。
”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二、课文内容谈学习态度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其不善者而改之。
谈学习方法4、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谈修身做人7、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8、吾日三省吾身9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1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1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文学常识孔子(前551~前479)期家、家,家创始者。
名,字。
国人。
晚年致力于教育,是第一个把教育普及到平民的人,还整理《诗》《书》,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10《论语》十则复习提纲
《论语》十则复习提纲一、文学常识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是以“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的教学理念来教育学生。
他后来被尊称为“圣人”。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在之前,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本书也被称做“六经”,其中的《乐经》后来亡佚了(焚书坑儒导致),就只剩下了五经。
《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二、基础知识1、成语不亦乐乎:指快乐的无法形容了。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罢手。
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任重道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择善而从:选择有才能的人委以重任。
见贤思齐: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必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
指应该虚心地向一切有长处的人学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指做学问态度要端正,也指做人要诚实。
岁寒松柏:比喻在艰苦困难的条件下节操高尚的人2、通假字是知也:“知”通“智”,聪明。
女同汝,表示你,不是通假字,而是两字在古代意思相同。
说“悦”的古字,表示愉快,不是通假字,而是由于古代并无“悦”字,在古代“说”就相当于“悦” 后为与说话的“说”区分人们造出了“悦”字。
活用现象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名词作状语;温故而知新:故,旧知识,形容词做名词;传不习乎:传,传授的知识,动词作名词。
3、古今异义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一定的时间,今义:时间“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日,今义:一日“三”古义:泛指多数,虚数今义:数词,三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古义:真诚,诚实,今义:相信温故而知新:“故”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此古义变今义是意扩大了范围)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此古义变今义也是意扩大了范围)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把,今义:可能、许可是知也:“是”:古义:这,今义:表判断三、课文理解各则注解第一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
《论语》名著阅读复习提纲
2014.11.12
背景介绍
1、《论语》 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它集中体现了孔子在 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延伸】四书五经:南宋朱熹《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为“四书”;将《诗经》《尚 书》《周易》《礼记》《春秋》)合为“五经”。 六艺:就是“五经”加上已经散佚的《乐》。 十三 经:《论语》《孟子》;《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左转》)《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周礼》《仪礼》《孝经》《尔雅》。
2、孔子 享年 73 岁,名求,字仲尼,鲁国陬邑人,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 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
(1)政治活动 ①齐景公问政 孔子提出来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见解。结局 是景公虽然欣赏孔子的思想,却未能采用。 ②周游列国 鲁定公时因政治抱负难以施展,55 岁 的孔子就带领颜回、子路、子贡、冉有等弟子离开鲁国,周游列国,68 岁才返回鲁国,其间长达 14 年之久。结局是终不见用,甚至被当时一些人视为迂腐而不切实际的理想家。
1
1、《论语》充分反映了儒家的治国理念——仁。 能够统率《论语》全书的思想是仁。 【延伸】孔子总是根据不同的对象,对“仁”进行不同角度的阐述:
(1)“克己复礼为仁”。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个体自觉的道德修养。只有不断反省、循礼而 行,才能达到“仁”的境界。 (★克制和礼让,从个人的修养角度谈的)
(2)“仁者爱人”的思想。而要达到这一点,就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更积极的角度 说,还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宽恕待人,从人与人的相处之道或处理人际关 系角度谈的)
论语复习大纲
重难点:
1.君子喻于义 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3.士不可不弘毅 4.未成一篑 5.其恕乎
6.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7.一日克己复礼
易错字:
1.夕死可矣 2.见贤思齐焉 3.仁以为己任 死而后已 4.虽覆一篑 5.知者不惑 6.己所不欲 7.迩之事父 8.好学也已 9.为仁由己
情景句:
1.《八佾篇》孔子将仁和礼乐相结合的句子 2.《卫灵公》孔子认为何为恕 3.《阳货》孔子为何倡导学诗 4.《学而》孔子认为什么是好学 5.《雍也》孔子认为文和质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6.《论语十二篇》中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 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表达的意思相同
《论语》高考语文复习提纲
《论语》复习一、为政以德文化思想正确理解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
孔子认为,战争、刑名等途径无法解决社会问题,拯救道德人心才是解决社会问题人根本。
孔子提出了“均无贫”的思想,这与农民起义的口号“均贫富”有本质的区别。
孔子的“均无贫”是站在统治者即“富”的立场上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而“均贫富”则是站在穷人即“贫”的立场上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它的实际含义在劫富济贫。
练习1、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一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孔子的这段话体现了他的一种什么主张这种主张体现了什么思想观(2分)(2)你怎样评价孔子的这种主张(2分)参考答案:(1)孔子主张通过道德、礼教来引导百姓,提高百姓的道德修养,让百姓内心有强烈的道德感和羞耻心。
这是人道主义思想观的体现。
(2)这个主张有其科学性和合理性,内因是变化的根据,教人避免犯罪,最彻底的办法是要使人内心有强烈的道德感和羞耻心;但是,在一定情景下,辅之以法制也是必要的,对某些人,仅用道德、礼教也不起作用,这时就必须辅之以法制。
2、孔子主张以德治国:“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他坚持认为拯救道德人心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但他的主张却被当时的人们视为迂腐。
你怎么理解孔子的这种坚持请简述之。
(不超过100字)(《为政以德》)答案要点:在历史进步与道德堕落的二律背反中,孔子毅然选择了以道德作为评价社会的价值准则。
从现象上来看,孔子是文化保守主义者,但他的真正目的是追求建立道德至上的理想社会。
在孔子学说保守的现象后面,包含着对人类永恒精神的追求。
3、下面是《论语》中的选段和名家评点,请阅读后完成题目。
(4分)《论语》选段:子曰:“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名家评点:程子曰“为政以德,然后无为。
”(《四书集注》)朱子曰:“政之为言正也,所以正人之不正也。
”又曰:“为政以德,则无为而天下归之,其象如此”(《论语集注》)范氏曰:“为政以德,则不动而化、不言而信、无为而成。
《论语》高考语文复习提纲
《论语》高考语文复习提纲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儒家学派代表性的文化遗产。
考生们在高考中要对《论语》有着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下面给出《论语》高考语文复习提纲,以供考生们参考:
1.《论语》的背景和作者
1.1儒家学派的兴起和发展
1.2孔子及其思想的影响
2.《论语》的主要内容和体裁
2.1《论语》的组成结构和篇章特点
2.2《论语》的内容概述和主题思想
2.3《论语》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
3.《论语》中重要章节和人物特点
3.1《学而》、《为政》、《八佾》等重要章节的解读
3.2孔子、子路、子贡等重要人物的思想特点和形象描写
3.3孔子的教育理念和道德观念
4.《论语》中的经典名句解析
4.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4.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4“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5.1《论语》中的道德规范和人际关系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5.2孔子的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发展的关系
5.3《论语》中的品德修养和个人发展的智慧借鉴
6.阅读和解析《论语》中的典例
6.1分析典例的背景和意义
6.2解读典例中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6.3总结典例对于人们思考和行为的启示
7.与其他经典著作的关系
7.2《论语》与《道德经》、《庄子》等道家经典的异同
7.3《论语》与《荀子》、《孟子》等其他儒家经典的互补与对话
8.学会运用《论语》里的智慧
8.1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论语》中的道德原则
8.2通过对《论语》的深入学习,提高自己的思考和品德能力
8.3探索“学而不厌”和“知行合一”的实践方法。
论语六则的复习提纲
《论语〉六则》复习提纲一、填空题1.《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关于记录。
它与、、合称为“四书”。
2.孔子,名,字,(时)家、家、家,儒家的人。
后世称其为“至圣”,后来的儒学大师孟子被称为。
二、课下注释:1.词汇解释:子时习说朋(同门为朋,同志为友)愠君子故知为矣乎罔殆敏好耻是以默识厌诲哉其善者从何以2.句子翻译: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②温故而知新③敏而好学,不耻下问④何有于我哉?⑤三人行三.按要求默写。
1.孔子强调学习要经常复习的句子是,?2.阐明要学思结合,要辩证地对待学思关系的句子,。
3.表明要谦虚好学的句子,。
4.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为了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有老师”的观点时,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
5.孔子阐述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的句子是,?6.孔子说明孔文子被谥为“文”的原因的句子是,。
7.孔子强调学习要不满足,不断进取的句子是8.如何对待别人的优缺点,孔子说:,。
9.写出本文中带有通假字的两个句子:10.古书中的一些词是成语的一个重要来源,流传至今,仍光彩夺人,试在下列各句的空白处填恰当的成语。
(1)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对人家,我们应该采取这种态度。
(2)学贵有疑,善于于无疑中发现疑点时要虚心向教师、同学请教,即使对成绩不如自己的人也要。
(3)平时学习的知识要注意复习和运用,尤其到期末复习时,应把学过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做到。
四、回答下列问题1.本课出现了五个成语,请写出来。
2.本文告诉我们,学习必须怎么样?五、根据要求默写:1、加入世贸组织后,我们要虚心向发达国家学习,但发达国家有长处,也有短处,那么我们所持的正确态度应该是2、孔子在《〈论语〉六则》中提到学习要不断地进行复习,才能够掌握知识,这句话是:3、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论语〉六则》中与之相似的句子是:4、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引用《〈论语〉六则》中,表示要随时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意思。
《孔子与论语》复习提纲
《孔子与论语》复习提纲2011级研究生公选课《孔子与论语》复习要点一、背诵《论语》前四篇,熟读下列经典名句。
《学而篇》1、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2、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3、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4、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5、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
”6、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7、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为政篇》8、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9、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10、孟懿子问孝。
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11、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1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3、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15、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
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16、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7、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八佾篇》18、林放问礼之本。
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19、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20、仪封人请见。
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论语复习提纲
《论语》复习提纲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孔子说:“学习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自己,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时能有所成就,四十岁心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懂得上天的意志是什么,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能顺从自己的意愿,但却不会越过法度。
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
”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
”6.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孔子说:“颜回真是贤德啊!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
真正的贤明之士啊,颜回!”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研究这种学问为快乐的人。
”8.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高考复习提纲及例题大全(精选终极版)
高中语文复习:《论语》选读试题精编(一)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12.7)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12.19)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12.11)同是“问政”,孔子的回答却不相同。
1从这些不同回答中体现出孔子怎样的治国思想?(1分)2面对同样的问题,孔子为什么分别作了不同的回答?请说说你的理解。
(3分)1.取信于民,为政以德,讲究礼节。
(回答其中任何两个既可。
)2.因为“问政”的对象不同。
子贡是孔子的学生,尚未入仕参政,需要告诉他立国的必备条件;而季康子是大权在握的重臣,且有“暴政”倾向,因而孔子希望他能“为政以德”;齐景公是一国之君,故孔子提醒他要讲究礼节秩序。
(二)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季氏将伐颛臾……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6.1)选文中画线词语“均无贫”中的“均”与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意思是否一样?为什么?不一样。
农民起义的口号“均贫富”,是站在穷人的立场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均无贫”则是站在贵族统治者的立场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
“均贫富”是要劫富济贫,而强烈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孔子是不可能有这种思想的。
孔子要人们严守礼制,各得与名分相应规格的财富,安于等级名分,不可互相侵夺,符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复习:《论语》选读试题精编(一)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12.7)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12.19)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12.11)同是“问政”,孔子的回答却不相同。
1从这些不同回答中体现出孔子怎样的治国思想?(1分)2面对同样的问题,孔子为什么分别作了不同的回答?请说说你的理解。
(3分)1.取信于民,为政以德,讲究礼节。
(回答其中任何两个既可。
)2.因为“问政”的对象不同。
子贡是孔子的学生,尚未入仕参政,需要告诉他立国的必备条件;而季康子是大权在握的重臣,且有“暴政”倾向,因而孔子希望他能“为政以德”;齐景公是一国之君,故孔子提醒他要讲究礼节秩序。
(二)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季氏将伐颛臾……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6.1)选文中画线词语“均无贫”中的“均”与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意思是否一样?为什么?不一样。
农民起义的口号“均贫富”,是站在穷人的立场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均无贫”则是站在贵族统治者的立场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
“均贫富”是要劫富济贫,而强烈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孔子是不可能有这种思想的。
孔子要人们严守礼制,各得与名分相应规格的财富,安于等级名分,不可互相侵夺,符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
(三)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
(4分)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1齐景公说“虽有粟,吾得而食诸”,你认为齐景公真正理解孔子的话了吗?(3分)2、为什么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3分)1.齐景公的结论只关心生活中的“吾”,只关心“吾食之”,并且是一个反问句,与孔子君臣父子天伦人伦关系的理解实在有天壤之别。
2.因为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的,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他们给了我们人间第一爱。
因此,一个人连父母都不爱,都不孝敬,就失去了对这个世界的爱的根本了。
乌鸟尚知反哺,更何况人呢?(四)阅读《论语》中的有关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
(4分)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徳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
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
”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桀溺和孔子的言论表达了他们对现实截然不同的观点态度。
1、你认为楚狂接舆会赞成谁的观点?颜回会赞成谁的观点?(1分)2、你赞成谁的观点?为什么?(3分)1.楚狂接舆会赞成桀溺的观点,颜回会赞成孔子的观点。
2.赞成孔子的观点。
①孔子的言论反映了儒家改革社会的良好愿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
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才更需要有志之士为改革社会现状而努力,这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②假如乱世之中,人人明哲保身,那么乱就得不到抑制,其乱更甚,知其不可而为之实则体现了一种承担、奉献和牺牲的精神。
③人生中总会遇到各种看似“不可为”的难题,倘若都以退避的姿态对待,问题永远存在,“为之”才有希望。
赞成桀溺的观点。
①乱世之中,不能靠一己之力来改变社会,这是必须正视的现实,这一点上不能自欺欺人。
②洁身自好、修身养性、保存实力,以待治世,这在乱世之中不失为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
③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精神虽可嘉,但事实上是时间和精力的无谓浪费。
(五)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
(4分)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
深则厉,浅则揭。
”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丈人与荷蒉者的言论表达了他们对孔子的看法。
1、丈人与荷蓧者都不赞同孔子哪一种处世态度?(1分)2、丈人与荷蓧者在批评孔子时,他们的态度有何不同?(3分)1.知其不可而为之2.丈人对孔子不务实的处世观不屑一顾;荷蓧者规劝孔子要学会变通。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
子曰:“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
至,则行矣。
“荷蓧丈人”对待子路为何先前语含讥讽,后来则热情款待了呢?请简要分析?⑴因为荷蓧丈人是隐居不仕的高人。
在他看来,孔子这些人不参加劳动却热衷于政治而去周游列国,跟他不是一路人,所以语含讥讽,表示不满和讽刺。
⑵看到子路面对自己的批评与不理睬反而表现出恭恭敬敬的样子,丈人改变了自己的态度,邀请子路留宿其家,并杀鸡为黍,见其二子。
丈人这样做是有意让子路看看隐者恬淡宁静的田园生活以及全家团圆的温馨场景,行“不言之教”,想以现身说法改变子路周游入世的观点。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1、孔子在这里把“仁”与“圣”做了区别,这个区别的关键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简要陈述。
(2分)2、孔子认为“圣”的境界“尧舜其犹病诸”,你如何理解?(2分)1.“仁”着眼于推己及人,侧重于主观愿望;“圣”追求博施济众,侧重于行为效果。
2.孔子旨在说明达到“圣”的境界是很困难的,即使是尧舜也为此苦恼,这并不是说“圣”的境界不可追求。
(八))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
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课外选文)【注】①管仲:姓管名夷吾,齐国人,春秋时期的法家先驱。
齐桓公的宰相,辅助齐桓公成为诸侯的霸主。
②三归:相传是三处藏钱币的府库。
③摄:统辖。
④反玷(diàn):古代君主招待别国国君时,放置献过酒的空杯子的土台。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14.17)1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分别是什么?(1分)2、从这两则文字中我们发现孔子具有什么样的仁爱观?(3分)1.①管仲之器小哉②管仲是仁者2.孔子的仁爱观,主要是看一个人对全社会的贡献。
孔子否定了管仲知礼而肯定他为仁,忽略他的小节小信。
而肯定他的大节大信,说明孔子在仁的认识上能通达。
(九)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你认为孔子在这里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高尚情怀?(1分)2.浮云可以使人联想起许多比喻义,有人说,浮云虚无缥缈,不可捉摸,孔子以此比喻不义得来的富贵也具有虚无、难以捉摸的特点。
对此,你是怎样理解“浮云”这一比喻义的?(3分)1.安贫乐道2.聚散无常,喻不义得来的富贵,瞬间即逝,极为短暂;云在天上,高不可及,比喻不义得来的富贵与己无关,用不着汲汲而求之;浮云轻飘淡然,喻不义得来的富贵无足轻重。
孔子在这里用比喻表明了自己坚持道义的信念。
(十)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1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课外选文)1、孔子认为君子的“义利观”是怎样的?请加以概括。
(2分)2、现代社会是商品经济社会,我们不能回避利益问题。
你认为君子的“义利观”对我们现代人有什么指导意义?(3分)1.重义轻利;见利思义;追求财富符合道义,不符合道义的财富不去追求。
2.在商品经济社会,会出现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的思想及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现象,但面对金钱、财富,我们要“义”字当头。
合于“义”的“利”可取,不义之财,虽贫不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行义以达其利,通过做“义”之事,获得利益。
(十一)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
”(16.4)1.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1分)2、从交友有益的角度来说,你认为孔子弟子中哪些人比较适合做自己的朋友?请举一例并说明理由。
(3分)1.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正直、诚实、博学多闻。
2.示例:颜回颜回虽然家境贫寒,缺衣少食,生活艰苦,却能忍受困苦,不为物质所累,自得其乐,始终保持心境的恬淡和安宁。
以颜回为友,能够让自己也拥有一颗淡然的心,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快乐地生活。
(十二)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7·34)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7·8)细析这两章内容,对于教育学生之事,孔子的态度有何矛盾之处?如何理解此矛盾?⑴在第一章中孔子强调自己教育坚持“诲人不倦”的态度;在第二章中孔子却有“则不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