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考中级-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复习笔记(详细总结)
信息系统管理师 中级 2024 知识点
信息系统管理师中级 2024 知识点我有个朋友叫小李,这人啊,特别爱钻研,对信息系统管理那叫一个痴迷。
有一天我去他家,一进门就看到他那小屋里贴满了各种关于信息系统管理的笔记和图表,乱得像被龙卷风席卷过一样,可他却自得其乐。
我瞅着那些密密麻麻的东西,忍不住打趣他:“你这屋里都快成信息系统管理的‘盘丝洞’了,这么多东西看得人眼花缭乱的,你到底研究出啥门道来了?”小李一笑,拍着他那堆资料说:“这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呢,就像一个巨大的宝藏,我现在正在一点点挖掘。
”他拿起一张画满线条和框框的纸,指着说:“你看啊,这信息系统管理就像盖房子,基础架构得打得牢牢的,这就好比房子的地基,要是不稳,整个系统就会摇摇欲坠。
”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感觉他说得还挺形象。
我问他:“那你现在研究的这个中级2024知识点,是不是又有啥新花样了?”小李眼睛一亮,兴奋地说:“那可不,这里面涉及到好多新的理念和技术。
说信息安全这一块,现在就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黑客们就像隐藏在暗处的敌人,我们得给信息系统穿上厚厚的铠甲,防止他们入侵。
”他边说边比划着,那模样就像一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
“还有数据管理,数据就像是散落在各地的珍珠,我们要把它们串起来,让它们发挥最大的价值。
这就需要我们掌握数据挖掘、数据分析这些技能,就像工匠打磨珍珠一样细致。
”我有点好奇地问:“那这些知识点学起来难不难啊?我看着就头疼。
”小李皱了皱眉头说:“难是有点难,就像爬山一样,虽然过程很辛苦,但当你爬到山顶看到风景的时候,就会觉得一切都值得。
每攻克一个知识点,就像征服了一座小山丘,那种成就感是无法言喻的。
”我看着他那充满热情的样子,突然觉得他很了不起。
他继续滔滔不绝地说:“你知道吗?信息系统管理还得跟人打交道呢。
就像乐队里的指挥,要协调各个部门,让大家都朝着一个目标前进。
要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就像乐队里有人乱了节奏,整个系统就会乱套。
”我想了想,说:“听你这么一说,这信息系统管理还真不简单啊。
第17章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软考中级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教程重要知识归纳和考点总结
第17章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信息安全管理信息安全的含义及目标国际标准对信息安全的定义为:保护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另外也包括其他属性,如:真实性、可核查性、不可抵赖性和可靠性。
信息安全的属性包括:保密性(confidentiality)完整性(integrity)可用性(availability)其他属性及目标真实性、可核查性、不可抵赖性、可靠性信息安全管理的内容:信息安全方针与策略组织信息安全人力资源安全资产管理访问控制密码物理和环境安全运行安全通信安全信息系统的获取供应商关系信息安全事件管理业务持续性管理符合性信息系统安全信息系统安全的概念:信息系统安全指信息系统及其所存储、传输和处理的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表征。
信息系统安全一般包括:保障计算机及其相关的和配套的设备、设施(含网络)的安全,运行环境的安全,保障信息的安全,以保障信息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维护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
信息系统安全的侧重点:1)个人用户最关心的信息系统安全问题是如何保证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
2)从网络运行和管理者角度说,最关心的信息系统安全问题是如何保护和控制其他人对本地网络信息进行访问、读写等操作。
3)对安全保密部门和国家行政部门来说,最关心的信息系统安全问题是如何对非法的、有害的或涉及国家机密的信息进行有效过滤和防堵,避免非法泄露。
4)从社会教育和意识形态角度来说,最关心的则是如何杜绝和控制网络上的不健康内容。
信息系统安全的属性1)保密性保密性概念:保密性是应用系统的信息不被泄露给非授权的用户、实体或过程,或供其利用的特性。
应用系统的保密技术包括:最小授权原则,防暴露,信息加密,物理保密2)完整性完整性概念:完整性是信息未经授权不能进行改变的特性。
应用系统的完整性技术(保障应用系统完整性的主要方法):协议,纠错编码方法,密码校验和方法,数字签名,公证3)可用性可用性的概念:可用性是应用系统信息可被授权实体访问并按需求使用的特性。
2024年软考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 笔记整理归纳总结
2024年软考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笔记整理归纳总结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2024年软考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笔记整理归纳总结该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2024年软考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笔记整理归纳总结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2024年软考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考试笔记整理归纳总结作为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考试的备考资料,笔记的整理归纳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中级知识点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中级知识点一、知识概述《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中级知识点》①基本定义: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中级涉及的知识点就是和信息系统的管理相关的一系列知识。
简单说,就是让信息系统能好好运转,就像管理一家餐馆,要让餐馆的各个环节都有序进行。
②重要程度:在信息管理这个学科里那可是相当重要的。
打个比方,如果把信息系统看作一个大机器,这些知识点就是保证机器正常运转的各个零件。
要是缺了某些知识这个机器就运转不灵光了。
③前置知识:得先有点计算机基础,就像你要学做菜,你得先知道炉灶咋用一样。
比如基本的计算机操作、简单的网络知识等。
④应用价值:实际应用场景太多了。
比如说企业建立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统,从日常的员工信息管理、数据存储到项目跟进等,都要用到这些知识。
像我们公司以前信息管理很乱,后来用相关知识重新建立系统,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这中级知识点就像是信息系统管理知识大树上一根比较粗壮的树枝。
它和很多相关知识分支有联系。
②关联知识:和计算机网络知识密切相关啊,因为信息系统得靠网络传输数据。
还和系统架构知识有关,就像房子的结构影响房子使用一样,系统架构影响信息系统功能。
③重难点分析:重难点在于不同信息系统的适配和安全管理。
我自己学习时觉得安全这块挺难的,要考虑各种漏洞防范,有点像给一座城堡修建重重防御工事。
关键点就是不同规模、不同需求的企业该怎么选择适合的管理方案。
④考点分析:考试里占比挺高的。
考查方式多样,既有理论概念题,像问信息系统安全包含哪些要素;也有案例分析题,给一个企业信息系统故障案例让分析咋解决等。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像信息系统安全这个概念,就是保证信息系统里的数据不被非法获取、篡改等。
简单说就是保护信息系统里各种“宝贝”(数据)安全。
②特征分析:它的主要特点就是预防性和动态性。
预防性就像打预防针,提前把风险防范起来;动态性呢是说安全要求会随着技术发展和外部威胁变化而变化,就像流行的病菌在变,那预防针方式也得变。
2020年软考《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知识点总结(一)
2020年软考《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知识点总结(一)1、信息系统成本包括:基础成本(开发阶段的费用)、附加成本(运行维护阶段新增消耗的费用)、额外成本(信息技术交流中的通信费)和储备成本(备用耗费如公积金)。
2、信息系统的效益从创收和服务中获得,分为固定收益(产品服务科研基金申请)、直接收益(服务和产品销售中获得)和间接收益(信息产品及服务成果产生的收益,技术开发收入)。
3、经济效益评价方法有:定量法、投入产出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析法、价值工程方法(V=F/C,其中V是产品价值、F是产品功能、C是成本)。
4、系统评价方法有:专家评估法、技术经济评估法、模型评估法、系统分析法。
①专家评估法:特尔斐法、评分法、表决法等②技术经济评估法:净现值法利润指数法等③模型评估法:投入产出模型等④系统分析法:可行性、可靠性、成本效益分析等。
5、系统性能评价的标准有:系统响应时间、吞吐量、作业周转时间、故障恢复时间、控制台响应时间。
6、效益评价方法有:差额计算法(绝对量表示)、比例计算法(相对量表示)、信息费用效益评价法(现值指数法)、边际效益分析、数学模型法(图解法、线性模型法)。
系统用户支持7、用户角度的项目是:即时、快速、可靠地解决软件系统的维护过程的技术问题,使客户的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客户业务顺利展开。
8、用户支持的内容有:软件升级服务、技术支持服务、远程热线服务、全面维护服务、培训教育服务、提供协助服务台。
9、用户咨询的方式有:直接咨询方式、电话服务、公告板讨论组、电子邮件、专家咨询服务、网上实时咨询、网络会议咨询等。
10、服务台即协助台和呼叫中心,是服务提供方和用户的日常联络处,负责报告事故和处理服务请示,是服务职能不是管理流程。
服务台为服务管理流程提供接口。
11、服务台的分布模式有分布式、集中式和虚拟式12、人员培训的内容:经理管理级培训(A级)、使用人员级培训(B 级)、系统管理员培训(C级)。
A级内容计算机管理系统对管理的影响;B级内容操作和使用方法等;C级内容是系统总体结构、设备参数、安装等。
软考中级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复习笔记 详细总结
信息系统管理管理师复习笔记第一篇:信息系统基础第一章:计算机硬件基础重点: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计算机基本组成、中央处理、存储器、I/O设备等主要部件的性能和基本工作原理,以及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存储系统等。
1.1、计算机基本组成1946年出现第一台计算机,按照冯.诺依曼-计算机设计思想,计算机硬件系统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5大部分组成。
运算器与控制器统称为中央处理器(CPU),内存储器和中央处理器合称主机。
不属于主机的设备统称外部设备,包括输入输出设备、外存储器。
下图是计算机的基本组成:1.1.1、中央处理器1)运算器a、运算器: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的部件,运算数据以二进制格式给出,可从存储器取出来或来自输入设备,运算结果写入存储器或输出设备。
b、运算器由算术逻辑运算部件(ALU)和寄存器(通用寄存器、特殊寄存器)组成。
c、算数运算按照算术规则运算,如加减乘除及它们的复合运算,逻辑运算一般泛指非算术性运算,如比较、移位、逻辑加或减、取反、异或等。
现代计算机的运算器有8、16、32或更多,构成一个通用寄存器组,以减少访问存储器的次数,提高运算器的速度。
2)控制器控制器是指挥、协调计算机各大部件工作的指挥中心。
实质是解释、执行指令。
CPU能够按正确的时序产生操作控制信号是控制器的主要任务。
运算器组成部分如下图:3)存储器存储器以二进制形式存放数据和程序的部件,通过地址线和数据线与其他部件相连。
各种类型的存储器:a、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由双极型半导体组成,特点是高速、小容量,存取速度接近CPU的工作速度,用来临时存放指令和数据。
b、主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中的重要部件、用来存放计算机运行时的大量程序和数据,用MOS半导体存储器构成。
--CPU 能直接访问的存储都叫内存储器,高速缓冲与主存都属于内存储器。
c、辅助存储器:又叫外存储器,特别点是容量大,主要由磁表面存储器组成,目前光存储器运用广泛。
中级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考前知识点记忆
中级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考前知识点记忆嘿,朋友们!要考中级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啦,是不是心里有点小紧张,担心那一堆知识点记不住?别慌,听我给您唠唠怎么把这些知识点稳稳地装进脑袋里。
咱先来说说这操作系统知识,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交通规则。
进程管理就好比马路上的车辆,得有序行驶,不然就乱套啦!文件管理呢,就像是家里的收纳箱,把各种资料整理得井井有条。
内存管理,那可是电脑的“内存小管家”,得精打细算,让每个程序都能有合适的空间。
您说,这是不是很有趣?数据库管理也很重要哦!想象一下数据库是个超级大仓库,数据就像里面的货物。
数据模型是仓库的布局设计,得合理规划,才能方便存取。
而关系数据库的操作,就像是在仓库里准确地找到和搬运货物。
SQL 语言呢,那就是指挥搬运的口令,得熟练掌握,才能让仓库运作高效。
网络知识也不能落下呀!网络体系结构就像一座大楼的框架,得稳固扎实。
IP 地址分配,就好比给每个房间编号,可不能乱了套。
网络安全,那可是保护大楼的保安,得时刻警惕,防止坏人入侵。
还有软件工程知识,软件开发过程就像盖房子,从设计到施工,每个环节都不能马虎。
软件测试,就像是检查房子有没有质量问题,得细致入微。
项目管理,那就是整个工程的大管家,得安排好人力、物力和时间。
这么多知识点,怎么记得住呢?这就像我们背单词,不能死记硬背,得有方法。
可以把知识点编成口诀,朗朗上口,容易记忆。
也可以多做练习题,就像在战场上实战演练,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还可以和小伙伴一起学习,互相提问,互相鼓励。
就像一起爬山,互相拉一把,就更容易到达山顶。
朋友们,记住这些知识点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我们用心,找对方法,就一定能在考场上轻松应对。
加油吧,相信您一定能成功!。
中级软考必背知识点总结
中级软考必背知识点总结一、操作系统与数据库1. 操作系统1.1 操作系统介绍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系统软件,它是计算机系统中最基本的软件,包括操作系统的定义、操作系统的功能、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1.2 操作系统的分类分时操作系统、批处理操作系统和实时操作系统三类1.3 操作系统的功能资源管理、进程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1.4 操作系统的特点并发性、共享性、虚拟性、异步性1.5 操作系统管理的软硬件主机、外设1.6 操作系统的发展操作系统发展的三个阶段:手工操作、批处理操作和实时操作1.7 操作系统的发展趋势图形用户界面(GUI)、多任务操作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和网络操作系统1.8 操作系统网络相关知识网络操作系统2. 数据库2.1 数据库的定义数据库是按照一定的数据结构组织和存储的数据的集合,具有较小的冗余度和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它是为了实现数据的共享和统一管理而设计的2.2 数据库的特点数据的结构化、数据的共享、数据的冗余度小、数据的独立性高、数据的系统性、数据的易扩展2.3 数据库的优缺点数据库的优点:数据共享、数据一致、数据完整、数据独立、减少冗余、提高数据安全性、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可用性,节省空间等数据库的缺点:数据库的实现成本高、数据安全性差2.4 数据库的组成数据模型、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系统2.5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数据定义、数据操作、数据控制2.6 数据库的发展数据库的发展阶段:数据库的出现及其发展阶段、数据库应用的实践阶段、数据库互联网化的浪潮和数据库的持续发展2.7 数据库网络相关知识数据库网络相关知识二、面向对象的技术1. 面向对象技术介绍面向对象技术是一种较新的程序设计技术,是现代程序设计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一种在计算机语言中对客观世界进行模拟的方法2. 面向对象技术的基本特征封装、继承、多态3. 面向对象技术的优点面向对象技术的优点:提高了软件开发的生产率,减少了编程的工作量,提高了软件的质量,增加了软件的重用性,提高了程序的可维护性4. 面向对象技术的应用面向对象技术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5. 面向对象技术的发展面向对象技术的发展历程:早期的面向对象技术、面向对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面向对象技术的未来趋势三、也其它1. 软件设计原则1.1 软件设计的基本原则实现低耦合、高内聚与集成、模块化、抽象化、层次化、标准化、模块聚合1.2 对象导向设计基本原则类和对象的设计原则、封装性、信息隐藏、继承性、多态性1.3 设计结构原则软件设计的模块复用原则、统一处理的原则、性能设计的原则1.4 软件设计过程、方法面向对象技术的原则、技术的改进和应用以及技术的未来发展2. 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和开发2.1 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软件开发方法的概念、软件开发方法的特点、软件开发方法的主要功能、软件开发方法的分类2.2 软件工程方法软件工程方法的概念、软件工程方法的基本特点、软件工程方法的发展趋势2.3 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和开发过程软件设计和开发的过程,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部署和维护过程3. 软件测试3.1 软件测试的定义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软件测试的基本任务,软件测试的基本原则3.2 软件测试的分类软件测试的类型,软件测试的方法和技术,软件测试的分析和设计3.3 软件测试的流程软件测试的测试计划、测试准备、测试执行、测试分析和评估以上是中级软考必备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中级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知识点笔记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笔记第1章计算机硬件基础1.1、计算机基本组成:1、按照冯诺依曼结构,计算机硬件系统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部分组成。
2、运算器和控制器合称为中央处理器也就是CPU,内存储器和中央处理器合称为主机;其它设备称为外部设备简称外设。
3、运算器进行算数运算和逻辑运算,控制器用于协调整个计算机的工作,包括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时序控制器三部分,存储器通过地址线和数据线同其它部件相连。
4、字节是表示CPU一次可以处理的位数的单位,有8位,16位,32位,64位。
1.1.1、中央处理器CPU1、运算器:运算器可以进行算数逻辑运算,由算数逻辑运算部件ALU和寄存器组成,寄存器用来存放操作数、操作数地址、结果,CPU一般有多个寄存器,如8个、16个、32个。
累加器中不但可以保存运算中的操作数还可以保存中间结果和最终结果。
字长指运算器的位数,字长越长处理器能够计算的精度就越高。
2、控制器:控制器的工作实质是解释和执行指令,为保证计算机可以正确执行指令,控制器要保证CPU可以按照正确的时序产生操作控制信号.3、控制器包括如下4个部分:程序计数器PC:指令寄存器或指令指针PC,用于存放下一条执行的指令的地址,在顺序执行时每次PC自动加1,在需要跳转执行时,通过转移类指令形成转移地址存放到PC;指令寄存器:用于存放现行指令;指令译码器:用于对现行指令进行解释;脉冲源:用于产生时钟脉冲信号;总线带宽:单位时间内可以通过总线传输的数据总量,单位是MB/S;总线的位宽:总线能同时传输的数据位数,有32位、64位。
4、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分为三种,高速缓冲存储器,(即高速小容量存储器,速度接近CPU,用于存放指令和数据)。
主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运行时的大量数据)。
外部存储器,(大容量低速度)。
其中高速缓冲存储器和主存储器合称为内存储器,CPU 可以直接访问内存储器。
4、输入输出设备:键盘:由按键和键盘控制电路组成,其中键盘控制电路由逻辑电路或单片机组成,功能是进行扫描判断键盘的位置,进而将对应的码转换为ASCII码,通常按照键盘控制器的结构将键盘分为编码键盘和非编码键盘。
中级软考-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提纲(全而精)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复习提纲--第1章计算机硬件基础1、计算机基本组成是冯诺依曼型,即计算机硬件系统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和输出设备5部分组成。
其中运算器和控制器合称中央处理器。
内存储器和中央处理器称为主机。
不属于主机的设备者是外部设备(外设),包括输入、输入设备和外存储器。
2、运算器由算术逻辑部件(ALU)和寄存器组成,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
3、控制器解释和执行指令,协调。
包括指令寄存器(存放指令)、程序计数器(存放指令地址)。
4、存储器,存放数据和程序,通过地址线和数据线与其他部件相连。
分为高速缓冲存储器(由双极型半导体组成,其速度接近CPU,临时存放数据和指令);主存器(由MOS半导体存储器构成,存放运行时的程序和数据);辅助存储器或外存储器(由磁表面存储器组成,容量大,存放大量程序数据,需要调入主存后被CPU访问)。
5、CPU直接访问的存储器为内存储器,包括高速缓存和主存,它们不断交换数据。
6、输入输出设备指既可输入信息也可输出信息,包括磁盘机、磁带、可读写光盘、CRT终端、通信设备(MODE)、数模、模数转换设备。
7、图像必须以50帧/秒-70帧/秒速度刷新,才不会闪烁。
8、分辨率640*480,回扫期是扫描期的20%,帧频为50时,行频为480÷80%*50=30KHZ,水平扫描期=1/30=33毫秒,读出时间=33*80%÷640=40-50毫秒。
9、并行性彿计算机可同时进行运算和操作的特性,包括同时性和并发性。
同时性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并发性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发生。
10、计算机系统提高并行性措施有3条途径:时间重叠即时间并行技术(指多个处理过程在时间上相互错开,轮流重叠使用同一硬件设备);资源重复即空间并行技术(重复设置硬件资源,以数量取胜);资源共享(多个任务按时间顺序轮流使用同一硬件设备)。
11、计算机系统分为SISD(单指令流单数据流如单处理机)、SIMD(单指令流多数据流如并行处理机)、MISD(多指令流单数据流很少见)、MIMD(多指令流多数据流如多处理机)。
软考中级-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复习笔记
信息系统管理管理师复习笔记第一篇:信息系统基础第一章:计算机硬件基础重点: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计算机基本组成、中央处理、存储器、I/O设备等主要部件的性能和基本工作原理,以及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存储系统等。
1.1、计算机基本组成1946年出现第一台计算机,按照xx.xx-计算机设计思想,计算机硬件系统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5大部分组成。
运算器与控制器统称为中央处理器(CPU),内存储器和中央处理器合称主机。
不属于主机的设备统称外部设备,包括输入输出设备、外存储器。
下图是计算机的基本组成:1.1.1、中央处理器1)运算器a、运算器: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的部件,运算数据以二进制格式给出,可从存储器取出来或来自输入设备,运算结果写入存储器或输出设备。
b、运算器由算术逻辑运算部件(ALU)和寄存器(通用寄存器、特殊寄存器)组成。
c、算数运算按照算术规则运算,如加减乘除及它们的复合运算,逻辑运算一般泛指非算术性运算,如比较、移位、逻辑加或减、取反、异或等。
现代计算机的运算器有8、16、32或更多,构成一个通用寄存器组,以减少访问存储器的次数,提高运算器的速度。
2)控制器控制器是指挥、协调计算机各大部件工作的指挥中心。
实质是解释、执行指令。
CPU能够按正确的时序产生操作控制信号是控制器的主要任务。
运算器组成部分如下图:3)存储器存储器以二进制形式存放数据和程序的部件,通过地址线和数据线与其他部件相连。
各种类型的存储器:a、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由双极型半导体组成,特点是高速、小容量,存取速度接近CPU的工作速度,用来临时存放指令和数据。
b、主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中的重要部件、用来存放计算机运行时的大量程序和数据,用MOS半导体存储器构成。
--CPU能直接访问的存储都叫内存储器,高速缓冲与主存都属于内存储器。
c、辅助存储器:又叫外存储器,特别点是容量大,主要由磁表面存储器组成,目前光存储器运用广泛。
软考《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知识点总结(1)
软考《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知识点总结(1)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是软考中一门中级资格的考试科目。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知识点,希望对大家备考能有所帮助。
1、计算机中的信息包括纯粹的数据信息和各种功能文件信息两类。
对纯粹的数据信息的安全保护以数据库信息的保护为主,对各种功能文件的保护以终端安全为主。
2、数据安全性措施包括:数据库安全、终端识别、文件备份和访问控制。
3、数据库安全是对数据库系统管理的数据和资源提供安全保护,包括①物理完整性②逻辑完整性③元素完整性④数据加密⑤用户鉴别⑥可获得性⑦可审计性。
4、终端识别也叫回叫保护是解决计算机信息的安全保护问题,方法有对用户身份进行识别、对联机用户终端位置进行核定、自动终端识别技术等。
5、访问控制是指防止对计算机及计算机系统进行非授权访问和存取,有两种方式:一是限制访问的系统人员,二是限制进入系统的用户所能做的操作。
6、限制访问系统人员的方法是通过用户标识与验证来实现。
限制进入系统用户所能做的操作是依靠存取控制来实现,其手段有:用户识别代码、密码、登录控制、资源授权、授权核查和日志、审计等。
7、访问控制是对进入系统进行控制,选择性访问控制是进入系统后对文件和程序等资源的访问进行控制。
8、用户标识与验证是访问控制的基础,是对用户身份的合法性的验证,有三种常用方法:①要求用户输入保密信息(用户名密码)②物理识别设备(访问卡、钥匙令牌等)③采用生物统计学系统进行唯一性识别(签名、指纹、语音识别等)。
9、存取控制是对所有直接存取活动通过授权进行控制的安全保密机制,是对处理状态下的信息进行保护。
10、存取控制的方法有隔离技术法和限制权限法(限制特权限制进入系统的用户所进行的操作)。
隔离技术法是在环境周围建立屏障实施存取的规则,有物理隔离方式(如采用双硬盘物理隔离技术、加装隔离卡等)、时间隔离方式、逻辑隔离方式、密码技术隔离方式等。
11、管理安全措施包括运行管理和防犯罪管理两方面。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中级 知识点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中级知识点一、知识概述《信息系统管理工程中级知识点》①基本定义:信息系统管理工程中级的知识点涵盖很多方面。
简单说呢,就是关于怎么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些知识。
信息系统就是像公司里用来处理各种业务数据、交流信息的系统,管理它就涉及到从系统的规划、建设、维护到优化一系列的知识。
②重要程度:在整个信息系统管理工程领域中,中级知识点是个很关键的中间环节。
它像是桥梁,连接着初级的入门知识和高级复杂知识。
学好了这些中级知识,才能够深入参与信息系统的管理项目,对系统进行有效监管,确保其顺利运行并发挥作用,这对企业等机构提高效率、保障数据安全等有着重要意义。
③前置知识:在学习中级知识点之前,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知识。
比如说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像如何开机、使用办公软件等;对信息系统的基本架构要有概念,就像知道一栋房子大概是由地基、柱子、墙这些部分组成一样,要知道信息系统是由软件、硬件、数据库等构成。
④应用价值:实际应用场景很多。
就拿公司来说,在扩大规模增加业务时,用到这些中级知识去合理调整信息系统,扩大系统容量满足新的业务需求。
还有在防范信息安全风险方面,能通过中级知识点来设置合适的安全防护措施,防止数据泄露。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中级知识点在信息系统管理工程这个学科里处于中间位置。
它在初级的计算机操作、网络基础等知识之后,又是向高级的系统战略规划、复杂架构优化等知识发展的必经之路。
②关联知识:它和编程语言有关系,因为很多信息系统是基于特定的编程语言开发建设的。
还和网络管理知识挂钩,信息系统的运行离不开网络。
和数据库知识也是紧密相连的,毕竟信息系统很大程度上是对数据进行处理,要存储和管理数据就绕不开数据库。
③重难点分析:重难点还是比较多的。
比如说系统集成这一块比较难掌握,它要把不同的软件、硬件等组合成一个能正常运转的系统。
涉及到很多兼容性的问题,就像要把来自不同厂家的积木拼凑成一个牢固的玩具城堡一样难。
还有安全管理部分,要在满足用户便捷使用的同时保障系统的安全,这就像让人能够轻松进出家门但又不被小偷进来一样难平衡。
软考信管知识点总结
软考信管知识点总结引言软考信管知识点是软件工程师考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内容涵盖了软件工程、管理、经济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在备考软考信管知识点时,考生需要梳理和掌握各种相关知识,以便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本文将对软考信管知识点进行总结,旨在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为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一、软件工程软件工程是软考信管知识点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内容包括软件开发的原理、方法和技术等。
在软件工程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需要考生掌握,例如软件开发生命周期、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维护等环节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1.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是软件工程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它是指软件从诞生到报废的整个过程,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等环节。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任务,考生需要了解并掌握每个阶段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它是指把用户的需求转化为软件系统的需求,包括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
在需求分析中,考生需要了解并掌握用户需求获取的方法、需求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等。
3. 设计设计是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指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设计出软件系统的结构、模块以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在设计中,考生需要了解和掌握各种基本的设计方法和技术,如结构化设计、面向对象设计等。
4. 编码编码是软件开发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指根据设计结果,把软件系统的各个模块和功能进行编写。
在编码阶段,考生需要了解并掌握各种编码技术和方法,如结构化编程、面向对象编程等。
5. 测试测试是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指对软件系统进行各种测试,以验证其正确性和稳定性。
在测试中,考生需要了解并掌握各种测试方法和技术,如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等。
6. 维护维护是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指对软件系统进行各种维护和改进,以保证其长期稳定运行。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笔记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笔记第一章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点:1、计算机硬件系统由5备份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其中控制器与运算器合称中央处理器。
控制器(包括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时序控制器)工作的实质是解释、执行指令。
2、计算机体系结构:现代计算机计算机体系都是基于并行处理技术来提高计算机速度。
2.1提高并行处理技术的措施有:时间重叠:也称为时间并行技术,就是多个处理过程在时间上相互错开,轮流重叠地使用同一套硬件设备的各个部分。
如流水线处理机系统就是采用时间并行技术资源重复:也称为空间并行技术,就是通过重复设置硬件资源来提高系统性能,如多处理机就是。
资源共享:是一种软件并行技术,是多个任务按一定时间顺序轮流使用同一套硬件设备,如多道程序设计、分时系统就是采用资源共享原理。
2.2根据指令流和数据流的多重性可将计算机系统分为:单指令流单数据流(SISD):如传统的单处理机计算机。
单指令流多数据流(SIMD):如并行处理机的流水线处理机系统属于。
多指令流单数据流(MISD):比较少见多指令流多数据流(MIMD):如多处理机计算机就是属于这类。
2.3并行性处理系统的类型:流水线处理机系统:时间并行技术,属于SIMD计算机系统。
并行处理机系统:也称为阵列式计算机,采用资源重复的措施开发并行性,利用的是并行性中的同时性,从处理单元上看是一个同构型的处理机,从整个系统看,并行处理机系统是一个异构型多处理机系统,是操作并行的SIMD计算机,由一个控制器cu、n个处理单元PE(processing element)(包括处理器和存储模块)和一个互联网络部件(IN)组成。
流水线处理器通过若干级流水的时间并行技术来获得高性能;并行处理器由多台处理机组成,每台处理机执行相同的程序。
这两类都是执行单个程序。
只属于指令一级的并行(多处理机是任务或作业一经)。
都是SIMD结构。
都不能对结构化的数据进行运算的操作,所要求的操作都是非结构化的而且是不可预测的。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知识点整理分析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知识点整理分析以下是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识点:
1.信息系统基础知识:了解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基础知识,熟悉信息系统的各种组成部分。
2.信息系统规划与设计:具备信息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知识和方法,能够根据企业的需求和战略,设计出适合的信息系统解决方案。
3.信息系统开发与集成:了解不同的开发方法论和工具,能够进行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将各个组件有机地结合起来。
4.数据库管理:熟悉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优化和管理,能够进行数据库的维护和备份,确保数据库的安全性和高可用性。
5.网络管理与安全:具备网络管理和安全的知识和技能,能够搭建和管理企业内部的网络架构,并采取措施保护网络安全。
6.项目管理:掌握项目管理的方法和工具,能够有效地组织团队、分配资源、制定计划,确保项目按时、按质量完成。
7.系统运维与故障处理:了解信息系统的运维流程和方法,能够监控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和解决故障。
8.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具备数据分析的技能,能够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支持。
9.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了解与信息系统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确保信息系统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10.学习和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保持对新技术的敏感性,并能够创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复习重点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复习重点软件工程及项目管理基础知识:信息系统工程质量管理:质量计划、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软件质量因素:正确性、健壮性、安全性、可用性、适应性、效率、风险、可理解性、可维修性、可测试性、可移植性、可再用性、互运行性。
项目进度控制的重要方法:规划、控制、协调进度控制所采取的措施如下:1 组织措施2 技术措施3 合同措施4 经济措施5 管理措施影响进度因素:1 人的因素2 材料和设备的因素3 方法和工艺的因素4 资金的因素5 环境因素成本管理由4个过程组成:1 资源计划过程2 成本估算过程3 成本预算过程4 成本控制过程影响工程成本主要因素:1 项目属性2 人员属性3 项目成果属性4 计算机属性5 其他因素影响工程变更的主要因素:1 工程的生命周期2 工程的计划、组织和管理3 客户需求变化4 新技术、新工艺的影响5 其他外部因素和不可遇见的突发事件何为风险?控制风险的方法:风险是指某种破坏或损失发生的可能性,风险管理是指识别,评估,降低风险到可以接收的程度并实施适当机制控制风险,保持在此程度之内的过程。
控制风险的方法:1 对动作进行优先排序,风险高的优先考虑2 评价风险评估过程中的建议,分析建议的可行性和有效性3 实施成本/效益分析4 结合技术、操作和管理类的控制元素,选择性价比最好的安全控制5 责任分配6 制定一套安全措施实施计划7 实现选择的安全控制项目计划内容:工作计划、人员组织计划、设备采购供应计划、其它资源采购计划、变更控制计划、进度计划、成本投资计划、文件控制计划、支持计划风险分析的方法与途径: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项目风险管理应该包括:1 一个风险管理计划,应强调主要项目风险、潜在的影响、解决方案、降低风险的措施 2 一个风险预防计划或应急计划,包括降低风险所必需的资源、时间及成本概算3 一个在整个项目周期内自始至终对风险进行测定,跟踪及报告的程序4 应急费用,并将其列入预算。
软考《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知识点总结(3)
软考《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知识点总结(3)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是软考中一门中级资格的考试科目。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知识点,希望对大家备考能有所帮助。
1、其它指标有:可靠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可用性等。
2、考察CPU主要关注CPU利用率、队列长度和每秒中断次数。
3、考察内存主要看内存利用率、物理内存和虚拟内存大小。
内存是否够用要看分页文件的数目,分页文件是硬盘上的真实文件,当缺少物理内存时便把内存中的数据挪到分页文件中,如果单位时间内此类文件使用频繁,每秒个数大于5就要增加内存。
4、考察磁盘性能要关注磁盘忙和空闲的时间比、每秒读写次数、每秒传输平均耗时和硬盘队列长度等。
5、衡量网络性能要看网络发送接收数据量和带宽利用情况。
6、系统性能评价的方法有模型法和测量法。
模型法又分为分析模型法和模拟模型法。
7、分析模型法是用数学方法求解,采用排队模型(有三部分输入流、排队规则和服务机构),要解决三个问题即设计模型、解模型、校准和证实模型。
8、模拟模型是用模拟程序的运行动态表达计算机系统的状态,进行统计分析得到性能指标。
9、测量法是通过测量设备或测量程序测得实际运行的系统的性能指标。
测量方式有采样方式和时间跟踪方式。
测量工具有硬件测量工具、软件测量工具、固件测量工具和混合型测量10、性能评价结果的两个指标是峰值性能和持续性能,其中持续性能最能体现的实际性能。
峰值性能是在理想情况下的高最理论性能值,不能反映系统实际性能,实际性能是峰值性能的5%-35%.11、持续性能常用三种平均值表示即算术平均、几何平均和调和平均。
算术平均=(1/T1+1/T2+…1/Ti)/N,调和平均=N/(T1+…Tn),其中调和平均值较为精确。
12、能力管理的范围:硬件设备、网络设备、外部设备、所有软件和人力资源。
能力管理目标是:①分析业务需求和预测将来业务需求,确保这些需求在制定计划时充分考虑②确保IT资源能发挥最大交通,提供最佳服务③确保IT投资投计划进行,避免资源浪费④合理预测技术发展趋势,实现服务能力、服务成本、业务需求与技术可行性最佳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考中级-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复习笔记(详细总结)————————————————————————————————作者: ————————————————————————————————日期:信息系统管理管理师复习笔记第一篇:信息系统基础第一章:计算机硬件基础重点: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计算机基本组成、中央处理、存储器、I/O设备等主要部件的性能和基本工作原理,以及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存储系统等。
1.1、计算机基本组成1946年出现第一台计算机,按照冯.诺依曼-计算机设计思想,计算机硬件系统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5大部分组成。
运算器与控制器统称为中央处理器(CPU),内存储器和中央处理器合称主机。
不属于主机的设备统称外部设备,包括输入输出设备、外存储器。
下图是计算机的基本组成:1.1.1、中央处理器1)运算器a、运算器: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的部件,运算数据以二进制格式给出,可从存储器取出来或来自输入设备,运算结果写入存储器或输出设备。
b、运算器由算术逻辑运算部件(ALU)和寄存器(通用寄存器、特殊寄存器)组成。
c、算数运算按照算术规则运算,如加减乘除及它们的复合运算,逻辑运算一般泛指非算术性运算,如比较、移位、逻辑加或减、取反、异或等。
现代计算机的运算器有8、16、32或更多,构成一个通用寄存器组,以减少访问存储器的次数,提高运算器的速度。
2)控制器控制器是指挥、协调计算机各大部件工作的指挥中心。
实质是解释、执行指令。
CPU 能够按正确的时序产生操作控制信号是控制器的主要任务。
运算器组成部分如下图:3)存储器存储器以二进制形式存放数据和程序的部件,通过地址线和数据线与其他部件相连。
各种类型的存储器:a、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由双极型半导体组成,特点是高速、小容量,存取速度接近CPU的工作速度,用来临时存放指令和数据。
b、主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中的重要部件、用来存放计算机运行时的大量程序和数据,用MOS半导体存储器构成。
--CPU能直接访问的存储都叫内存储器,高速缓冲与主存都属于内存储器。
c、辅助存储器:又叫外存储器,特别点是容量大,主要由磁表面存储器组成,目前光存储器运用广泛。
4)输入输出设备(外围设备)I/O设备是计算机与其他设备之间执行信息交换的装置,包括各类输入输出设备及相应的输入输出接口。
a、输入设备的功能是把数据、命令、字符、图形、图像、声音和电流等信息换算成计算机可以接收和识别的二进制数字代码,以便计算机处理。
输出设备的功能是把计算机处理结果,变成人最终可以识别的数据、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打印或显示出来。
b、输入设备举例:第一种是采用媒体输入的设备如纸带输入机、卡片输入机、光学字符阅读机等,第二种是交互式输入设备(可以建立人机之间的友好界面)有键盘、鼠标、光笔、触摸屏、跟踪球等。
c、输出设备举例:显示器、打印机、测绘仪、语音输出、卡片或纸带穿孔机。
d、输入输出设备举例:磁盘机、磁带、可读写光盘、CRT终端、通信设备。
f、输入输出设备按功能划分有:用于人机接口、用于存储信息、机与机联系。
f、鼠标:分为机械式和光电式鼠标,通过总线接口或通信接口与主机连接,目前大部分鼠标接在串行通信口COM1或COM2上。
键盘:触点式和非触点式。
打印机:印字原理分为击打式和非击打印机(激光、热敏、喷墨打印机),输出方式分为串行和并行打印机。
g、显示器:用来显示数字、字符、图形和图像的设备,由监视器和显示控制器组成,监视器由阴极射线管(C盯)、亮度控制电路(控制栅)、扫描偏转电路(水平/垂直扫描偏转线圈)等部件构成。
在光栅扫描显示器中,为了保证屏幕上显示的图像不产生闪烁,图像必须以50帧/秒至70帧/秒的速度进行刷新。
这样固定分辨率的图形显示器其行频、水平扫描周期、每像素读出时间,均有一定要求。
例如当分辨率为640×480时,且假定水平回扫期和垂直回扫期各占水平扫描周期和垂直扫描周期的20%。
则行频为480线÷80/100×50帧/s=30kHz水平扫描周期HC≡1/30kHz=33usﻫ每一像素读出时间为33us×80%÷640=40~50ns 若分辨率提高到1024×768,帧频为60帧/秒,则行频提高到57.6kHz,水平扫描周期HC=17.4us,每像素读出时间减少到13.6us。
从这里可以清楚看到,分辨率越高,为保证图像不闪烁,则时间要求越高(每-像素读出、显示的时间越短),成本也随之迅速上升。
另外光栅扫描显示器的扫描方式还可以分成逐行扫描与隔行扫描方式两种。
1.2、计算机系统结构围绕着如何提高指令的执行速度和计算机系统的性能价格比,出现了流水线处理机、并行处理机、多处理机、精简指令系统计算机。
1)并行处理的概念并行处理的概念:并行性是指计算机系统具有同时运算或操作的特性,包括同时性、并发性两种含义。
同时性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事件同一时间发生。
并发性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事件同一时间间隔发生。
计算机提高并行性的措施:时间重叠(引入时间因素)、资源重复(引入空间因素)、资源共享(软件方法)。
计算机的基本工作过程:执行一串指令、对一组数据进行处理。
计算机执行的指令序称为“指令流”,指令流调用的数据序列称为“数据流”。
根据指令流和数据流的多重性,把计算机系统分为4类:S-single 单一的、I-instruction 指令、M-multiple 多倍的、D-data 数据。
单指令流单数据流(SISD):计算机的指令部件一次只对一条指令进行译码,并只对一个操作部件分配数据,传统的单处理机属于SISD计算机。
单指令流多数据流(SIMD):这类计算机拥有多个处理单元,它们在同一个控制部件的管理下执行同一指令,向各个处理单元分配需要的不同数据,并行处理机属于SIMD计算机。
多指令流单数据流(MISD):包含多个处理单元,按多条不同指令的要求对同一数据及中间结果进行不同的处理,这类计算机很少见。
多指令流多数据流(MIMD):包含多处理机、存储器和控制器、实际是几个SISD的集合,同时运行多个程序和处理各自的数据,多处理机属于这类计算机。
2)流水线处理机系统流水线技术是一种时间并行技术,增加少量硬件就能提升几倍计算机的运算速度。
是一种普遍使用的并行处理技术。
执行过程:取指令、指令分析、指令执行若取指令、读指令、执行指令时间均为t,则完成n条指令的所需时间T1则为:T1=n*3t=3nt,而运用流水线方式后,则所需时间T2=3t+(n-1)t=(n+2)t。
因此传统的串行执行方式优点是控制简单,节省设备。
缺点是执行指令速度慢,功能部件利用率低。
采用并行执行方式优点是程序执行时间缩短,功能利用率增高,相对控制复杂、需要更多硬件支撑。
3)并行处理机系统基本概念:也成为阵列式计算机,处理单元(PE0…PEn-1)互连成阵列,是操作并行的SIMD计算机:特点:以单指令流多数据流方式工作;采用资源重复利用方法引入空间因素;某一类算法的专用计算机;与并行算法密切结合;异构型多处理系统。
4)多处理机的系统基本概念:若干台计算机组成,属于多指令流多数据流(MIMD)的方式:特点:属于MIMD计算机,与SIMD相比,并行级别不同;结构灵活性、程序并行性、并行任务派生、进程同步、资源分配和进程调度。
5)CISC/RISC指令系统CISC:复杂指令指令集计算机特点:多指令、多寻址方式目的:优化目标程序、更好支持高级语言、提供操作系统支持RISC:精简指令系统计算机目的:复杂指令集计算机研制周期长、成本高;难保证正确性;降低系统性能;常用指令只有几十条、硬件资源浪费特点:指令数目少;指令长度固定;大多数指令可在一个机器周期内完成;通用寄存器数量多;两者差异:设计思想;1.3、计算机存储系统1)存储系统的层次结构定义:把各种不同容量、不同存取速度按一定结构有机组织在一起,程序和数据按不同层次存放在各级存储器中,整个存储系统拥有较好的速度、容量和价格的综合性能指标:高速缓存-主存:解决存储器的速度问题;主存-辅存:解决容量问题2)主存储器(RAM)的构成构成:存储体(存储矩阵)、地址译码器、驱动器、I/O控制、片选控制、读写控制主要技术指标:存储容量(计算机处理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存储容量的大小)、存取速度(访问时间、存储周期描述)、可靠性(存储器的可靠性用平均故障间隔时间描述,MTBF越大,可靠性越高)。
3)高速缓冲存储器主存与高速缓存交换数据以页为单位,CPU访问的内容在高速缓存中称为“命中”,不在则为“不命中或失靶”4)辅助存储器定义:存放当前不立即使用的信息,常用辅存包括:磁带存储器、磁盘存储器、光盘存储器特点:容量大、可靠性高、价格低磁带磁盘存储器统称为磁表面存储器1.4、计算机应用领域发展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到末,第二阶段,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70年代到80年代的发展,使其进入到第三阶段,90年代以来,Internet发展,计算机应用方式向分布式和集群式发展。
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对各种信息媒体的获取、表示、加工、表现方法和技术。
计算机应用领域包括:科学计算、信息管理、计算机图形学与多媒体技术、语言与文字处理、人工智能。
1)科学计算最早的应用领域,例如天气预报、天文研究、水利设计、原子结构分析、生物分子结构分析、人造卫星轨道计算、宇宙飞船研制等。
2)信息管理管理信息系统是由人、计算机和管理规则组成,以采集、加工、维护和使用信息为主要功能的人-机系统。
目前正经历从单项事务的电子处理系统,向以数据库为基础的管理信息系统、以数据库、模型库和方法库为基础的决策支持系统发展,呈现系统集成化、结构分布化、信息多元化、功能智能化、3)计算机图形学与多媒体技术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I: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技术是计算机对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信息进行综合处理。
4)语言与文字的处理5)人工智能1.5、相关题目第二章、操作系统重点:操作系统概念、作用、类型、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作业管理2.1、操作系统简介1)操作系统(OS)定义:管理软硬件资源、控制程序进行,改善人机界面,合理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和为用户使用计算机提供良好运行环境的系统软件。
2)作用:通过资源管理,提高计算机系统效率;改善人机界面,向用户提供友好工作环境。
3)特征:并发性、共享性、异步性4)功能:处理器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作业管理、网络与通信管理。
5)类型:批处理操作系统(特点是用户脱机工作、成批处理作业、多道程序运行、作业周期长)、分时操作系统(特征有同时性、独立性、及时性、交互性)、实时操作系统(组成有数据采集、加工处理、操作控制、反馈处理)2.2、处理机管理1)进程基本概念目地:刻画动态系统的内在规律、有效管理和调度进入计算机系统主存储器运行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