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颤麻痹相关知识
帕金森病(颤病)
帕金森病(颤病)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多在60岁以后发病。
主要表现为患者动作缓慢,手脚或身体的其他部分的震颤,肢体僵硬。
相当于中医学“颤证”范畴。
1991年,在第三届中华全国中医药学会老年脑病学术研讨会上,通过了“中医老年颤证诊断和疗效标准”(试行草案),将本病病名确定为“颤证”,包括了原发性帕金森病与帕金森综合征。
1中医部分颤病颤病的病因何在?风性动荡,摇摆不宁。
震颤、强直、拘痉为风邪内动之象,为虚风内动,内风暗煽。
肝血亏虚,肾精不足,阴不敛阳,阳无所制,肝阳上亢,虚风内动。
内风触动素有之死血顽痰,夹死血顽痰走窜四肢经脉。
经脉不通,筋脉失养,而见肢体震颤,行走不利,强直拘急。
虚风内动,扰逆窜动,影响气化、水运的正常进行,进一步加重瘀血内生,痰浊阻滞。
瘀血阻脉,留滞不去,经气受阻,瘀血日久化热生风。
风动愈烈,瘀阻痰凝愈深,内风、瘀血、痰浊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使病情逐渐加重。
内风是颤病病变过程贯穿始终的因素之一,且为震颤、强直发作的主要动因。
颤病患者中,邪实有以瘀血表现为重者,有以痰浊表现为重者,但无论何种情况,均应与“内风”并重。
颤病有以震颤为主症者,也有以僵硬、少动为主症而不见震颤者,还有以震颤与僵硬、少动并存者。
内风旋动在本病患者表现为两种不同的方式:一为内风旋动之象外露,显示出明确的风象,而见震颤不止之症;一为“内风暗煽”,不显露明确的风“动”之象,不见震颤,而以肢体僵硬、拘痉,甚则言语发紧之症为主。
不同的临床表现,相同的病机,内风旋动是发病的动因。
颤病患者震颤、强直等症多为非持续性。
放松、平卧、睡眠时可消失,静止性震颤在睡眠时亦可消失。
情绪激动、劳累等因素可使症状加重,非持续性的发作特点说明内风旋动的重要作用。
有肝肾不足、脑髓受损的根本,有死血、顽痰的存在,内风时时而动,表现出颤病的一系列症状,同时病情在反复发作过程中逐渐加重。
培本祛邪,消除内风旋动产生的基础,调畅情志,减少情志不遂、气机不畅而诱发的内风旋动,以期减少震颤、强直的持续时间,是治疗颤病的重要方法。
帕金森病基础知识专家讲座
帕金森病基础知识专家讲座
第13页
病人因不自主震颤,肌强直和运动降低,精细动作极难完成,给工作带来不便 或困难,及“面具脸”形成和流涎等自体形象改变,而不愿参加社会活动,害 怕、逃避。因生活自理能力差或丧失,外加社会支持差,而感到无望、无助、 失望、无价值、孤独及忧郁、自卑无能,唯恐自己成为或即将成为生活上完全 依赖他人残疾者。
帕金森病基础知识专家讲座
第6页
帕金森病病 情分级 Ⅰ级最轻 Ⅴ级最重
帕金森病基础知识专家讲座
Ⅰ级:一侧症状,轻度功效障碍。 Ⅱ级:两侧肢体和躯干症状,姿势反应正常
。
Ⅲ级:轻度姿势反应障碍,生活自理,劳动力丧失。 Ⅳ级:显著姿势反应障碍,生活和劳动能力丧失,可
站立或步行。 Ⅴ级:帮助起床,限于轮椅生活。
帕金森病基础知识专家讲座
第14页
运动能防止肌肉萎缩及保持关节活动度,运动技巧能改进行走能力及减轻颤动。在 实施运动护理时:
(1)首先要告诉病人或家眷运动锻炼目标,并与病人或家眷约定切实可行运动锻炼计划。 (2 )勉励病人尽可能参加各种形式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做床边体操等,注意保持身体和各 关节活动强度与最大活动范围,做到每星期最少3次,每次最少30分钟。 (3)对有功效障碍如起坐困难时,应指导病人在做完每日普通活动后,帮助病人重复练习起坐 动作,对起步较困难或步行时突然僵住不能动病人,指导病人思想要尽可能放松,尽可能跨大 步,向前走时脚尽可能抬高,双臂尽可能摆动,眼睛注视前方不要注视地面等,如由家眷帮助 病人行走,应指导其不要强行拉着病人走,在运动锻炼过程中要活动与休息交替进行,对不能 行走病人,应每日帮助做全关节运动及伸展运动,按摩四肢肌肉,并注意动作轻柔,以免造成 病人疼痛。要为功效锻炼环境配置沙发或座椅,配置床护栏、手掌、走道扶手等必要辅助设施 ,呼叫器置于病人床边。
名老中医熊辅信治帕金森病经验介绍
名老中医熊辅信治帕金森病经验介绍*导读:熊辅信,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全国名老中医,享受国务院津贴。
现将熊老治疗帕金森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一、临床症……熊辅信,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全国名老中医,享受国务院津贴。
现将熊老治疗帕金森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一、临床症状帕金森病又称为震颤性麻痹,是一种较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
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
临床以进行性运动徐缓、肌强直、震颤、姿势反射丧失为主要特征。
患者多出现以肌张力增强,运动减少,头部前倾,躯干俯屈,上臂内收,肘关节屈曲,腕关节伸直,手指内收,拇指对掌,指间关节伸直,髋及膝关节略为弯曲,有慌张步态,精细动作较难完成,如写字过小症等症状,严重者,日常生活不能自理。
二、病因病机熊老从事临床数十载,经不断的观察总结认为:震颤性麻痹多发于老年人,且病程缠绵难愈为其特点。
人过中年,肝肾阴气自然衰减,若摄养不慎,极易造成肝肾阴虚,木失所养。
肝木失养,疏泄失权,气机不畅,气滞久而血凝成瘀;或因气血亏虚,气虚无力推动血行而失运,血行迟缓,血滞而涩致瘀阻脉道;或肥胖之人,痰湿阻滞,气机运行不畅,滞而成瘀。
以上各种原因均可导致瘀血阻滞,脉络不通,血行不畅,筋脉失于濡养而出现肢体颤动、屈伸不利,也即中医久病人络之理论。
熊老还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正气亏虚为其本,瘀血阻络为其标。
三、治疗方法根据以上病因病机,治疗上熊老主张采用益气活血通络之法,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
处方:黄芪40~60克,薏苡仁、丹参、葛根各30克,当归15克,赤芍、川芎、厚朴各12克,地龙、桃仁、红花、羌活、炙甘草各lO克,全蝎6克。
用法:每日l剂,水煎分3次服。
方解:方中重用黄芪以补气,使气旺能推动血行,祛瘀而不伤正,为方中主药;辅以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丹参活血化瘀;地龙、全蝎祛风止痉,活血通络,为祛风之要药;厚朴味苦辛,性温,温中益气,消痰下气,可升可降;配薏苡仁健脾燥湿;羌活祛风湿,利关节;葛根解肌生津;甘草和中缓急,调和诸药。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考试重点-癫痫、帕金森病、痴呆(一)
第八章-癫痫、帕金森病、痴呆(一)第三节癫痫癫痫发作是指脑神经元异常过度、同步化放电活动造成的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表现,可由多种病因引起。
临床表现(诊)治疗:应依发作类型及以前用药及疗效情况选择抗癫痫药物。
小老虎是大笨蛋,持续状态地西泮。
三叉神经用卡马,丙戊酸钠最能干!1、治疗过程中应定期随访,发作频繁者应每2周、一般患者应每月随访1次。
2、肝功能、血常规,每3个月测1次。
丙戊酸钠每月测肝功能1次。
3、脑电图,可每6个月检查1次。
4、肝功能损害慎用丙戊酸钠。
根据肾功能情况酌减药物用量。
5、过敏体质患者慎用卡马西平、奥卡西平、拉莫三嗪等。
6、育龄期妇女酌情选用卡马西平(或奥卡西平)、拉莫三嗪。
第四节帕金森病一、临床表现(诊)1、震颤——特征性的表现是静止性震颤,搓丸样,也可为摆动样或姿势性或运动性震颤。
2、肌强直——齿轮样或铅管样,肩带肌和骨盆带肌受累更显著。
3、运动迟缓和步态异常——步态异常呈“慌张步态”是帕金森的最突出表现。
4、平衡障碍——姿势反射障碍。
5、非运动症状——如便秘、低血压。
一、临床表现(诊)帕金森病(PD),也称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该病由黑质、苍白球、纹状体和蓝斑处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脑内多巴胺含量显著减少、与胆碱能系统不平衡所致。
常用抗帕金森病药物1、抗胆碱药代表药物:苯海索。
适应证:年轻、震颤突出的患者。
禁忌证:闭角型青光眼及前列腺肥大患者慎用。
备注:≥60岁的患者最好不应用抗胆碱药。
2、促多巴胺释放剂代表药物:金刚烷胺。
适应证:少动、强直、震颤,伴异动症。
与苯海索合用能增强抗胆碱作用,可能推迟左旋多巴的使用,与左旋多巴合用有助于症状进一步改善。
禁忌证:肾功能不全、癫痫、严重胃溃疡、肝病患者慎用,哺乳期妇女禁用。
备注:减量宜慢,突然停药会导致病情恶化;不宜晚上服用(不良反应有幻觉、噩梦)。
梦见把金刚放出来!艾玛,太可怕了3、复方左旋多巴代表药物:苄丝肼-左旋多巴、卡比多巴-左旋多巴。
震颤麻痹
+、震颤麻痹:1、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中老年常见的神经系统变形疾病,以黑质多芭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和路易小体形成为特征。
通常,在出现帕金森病临床症状前,黑质中的DA神经元已丧失60%,DA的含量较正常人减少了80%以上。
发病年龄平均55岁,男女比例3:2。
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及姿势与平衡障碍是本病的主要症状。
(1)震颤:静止性震颤常为首发症状,多自一侧上肢远端开始,逐渐波及同侧下肢、对侧上肢及下肢,常呈“N”字型进展,频率为每秒4-6次,静止时出现,随意运动时减轻,情绪激动时加重,睡眠时消失。
少数患者,尤其70岁以上发病可不出现震颤。
(2)运动徐缓:表现主动运动减慢、随意运动减少;面部表情呆板,常双眼凝视,瞬目少,笑容出现和消失减慢,如同“面具脸”。
由于肌张力高、姿势反射障碍使起床、翻身、步行、变换方向等运动缓慢,手指精细动作困难,书写时越写越小,呈现“写字过小征”。
(3)姿势步态异常:由于肌强直使患者站立时呈屈曲体姿。
早期走路拖步,起步困难,随病情进展呈小步态。
由于姿势平衡障碍导致重心不稳,行走呈“慌张步态”。
晚期由坐位、卧位起立困难。
(4)肌强直:可累及全身骨骼肌,表现伸肌与屈肌张力同时增高。
呈“铅管样强直”或“齿轮样强直”。
(5)其他:自主神经症状如出汗增多或减少、面部皮脂分泌多、便秘等;尚有抑郁、焦虑、激动,部分可出现痴呆。
症状出现先后因人而异。
其他症状:讲话缓慢、语音低沉单调。
晚期可出现认知功能减退、抑郁和视幻觉等,症状出现因人而异,患者临床表现与此病基本相符,诊断首先考虑此病。
2、帕金森综合征:又称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是继发于其他疾病的有类似于帕金森病表现的一组疾病,由多种病因所致,如脑外伤、脑卒中、病毒性脑炎,药物、金属及一氧化碳中毒等都可出现帕金森病样的临床表现,但常有相应病因所致的原发脑损害的临床表现和影像证据,例如一些中老年人,因脑动脉粥样硬化而致脑干和基底节的多发性腔隙脑梗塞或动脉硬化性皮质下脑病(Binswanger病),可直接影响多巴胺系统的功能,出现运动减少,震颤,肢体强直,面部表情减少,行走时上肢联带动作减少,步距缩短等。
苯海索的药理学知识
苯海索的药理学知识一、药理作用苯海索(又名安坦)属抗震颤麻痹药。
药理作用与苯海拉明相似,但其较弱,对中枢纹状体胆碱受体有阻断作用而用于治疗震颤麻痹,对僵直、震颤有效,对伴有或不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散发性或症状性帕金森病同样有效。
其特点为对不伴智能减退的患者有良好作用,可改善动作缓慢、面部表情呆板、言语不清等症状。
用于治疗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如脑炎后帕金森综合征、多系统萎缩造成的帕金森综合征等)。
还可用于治疗亨廷顿病、老年性痴呆等锥体外系疾病。
此外,苯海索还可用于缓解乙醇样所致的急性肌张力障碍。
二、药代动力学苯海索口服后吸收迅速而完全,可透过血-脑屏障。
口服后2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作用持续时间较长,t1/2为20~36小时。
约85%在24小时内由尿排出,主要以代谢物形式排出。
三、适应症1.用于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
2.用于药物引起的锥体外系疾病。
四、不良反应苯海索治疗量时不良反应较少,偶见口干、恶心、便秘、胃痛等不良反应,停药后消失。
长期服用可出现嗜睡、抑郁、记忆力下降等现象。
少数患者可出现失眠、焦虑、幻觉、精神抑郁等不良反应。
偶见性功能障碍(性欲低下、阳痿)。
偶见过敏反应,如皮疹、风疹、周身瘙痒,有的出现血药浓度过高时可见锥体外系症状如运动障碍等。
长期服用可致肝损害或粒细胞缺乏症。
大剂量时可产生呼吸道刺激症状,发生呼吸道带金属光泽的分泌物增多。
五、禁忌症对苯海索过敏者,青光眼患者及前列腺肥大者禁用苯海索。
有直立性低血压史和正在服用利血平的患者不宜使用苯海索。
请注意,使用苯海索时应密切关注患者的反应,并根据个体情况调整剂量和给药方式。
如果发生任何不适的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寻求医生的建议。
在使用任何药物之前,请务必阅读说明书并按照医生的指示使用。
震颤麻痹护理常规
震颤麻痹护理常规【概念】帕金森病又名震颤麻痹,是一种较常见的锥体外系疾病,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为主要症状。
发病原因与黑质多巴胺能神经细胞减少、神经细胞内的单胺氧化酶含量居高不下、易于氧化外来致病因子有关。
临床表现:患者随意动作减少,活动困难和活动缓慢,语音单调、低沉、进食饮水呛咳,本病典型震颤为静止性震颤,体位不稳,行走时步距缩短,弯曲体态,常见碎步前冲,晚期时姿态反射进一步失常容易倾倒,也可有精神症状,如抑郁和痴呆等。
【护理评估】1、病情评估(1)生命体征。
(2)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和体位不稳的程度。
2、心理状况。
3、自理能力。
【护理措施】1、按神经内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执行。
2、按上述评估中所列各项观察病情。
3、严重震颤麻痹和肌强直者应卧床休息,须加用床挡以防坠床,做好基础护理。
4、加强安全护理,防止病人跌伤或撞伤等躯体损伤,有精神症状者不可单独离开病区活动。
5、鼓励并指导病人生活上自我护理,在不引起疲劳的条件下进行适当活动,必要时应给予协助。
6、按医嘱给予高热量的半流质饮食。
7、按医嘱执行药物治疗。
对服用左旋多巴类药物者,应密切观察其副作用,如出现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症、直立性低血压、呕吐、厌食以及幻觉燥狂等症状时,应向医生报告给予处理。
8、加强与病人交流,给予关心和鼓励,使之克服自卑心理,增加治疗的信心。
对有精神症状如忧郁、痴呆的病人,要注意防止发生意外,并按本章第十节精神科病人有关护理要点执行。
【健康指导】1、指导合理饮食,加强营养,提高体质。
2、遵医嘱坚持用药,并使之了解副作用,有不良反应时及时就医。
3、指导病人进行适当活动和生活自理能力训练。
最新震颤麻痹诊疗 指南 共识 标准 规范
最新震颤麻痹诊疗指南共识标准规范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第一节:引言麻痹震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震颤麻痹中医治疗诊断方法中医治疗方药方剂
(五)痴呆:痴呆伴有帕金森综合征不罕见。
1. Alzheimer病:晚期Alzheimer病除痴呆外,尚有椎体外系症状如少动、强直和口面多动。另外,由于帕金森病甚至早期也可伴有痴呆,因此需依靠随访时对两者进行鉴别。
震颤麻痹中医治疗诊断方法中医治疗方药方剂
震颤麻痹
医药数据库中心 中医论坛
疾病名称(英文)
paralysis agitans
拚音
ZHENCHANMABI
别名
帕金森综合征,中医:振掉、颤振,颤证,老年颤证,震颤,颤症,颤振,颤病,脑风,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脑部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临床对一组以肌肉僵直、静止性震颤、动作减少及姿势障碍为主征的神经系统疾病,称作震颤麻痹。根据病因通常将其分为以下三类:原因不明的进行性脑变性,称特发性震颤麻痹(IPA,帕金森病);病因明确由感染、中毒、血管病变等引起的,称继发性震颤麻痹(帕金森综合征);震颤麻痹作为某些独立疾病(综合征)的部分征候者称帕金森叠加综合征,其主要疾病大都归属于多系统变性范畴。
(二)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该征的特点为多无震颤,常伴有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如锥体束征、假性延脑麻痹、情绪不稳等),病程多呈阶梯样进展,左旋多巴制剂治疗一般有效。
三、症状性帕金森综合征(异质性系统变性)
(一)进行性核上性麻痹:有时与帕金森病很难鉴别。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动作减少,颈部强直,并稍后仰,及假性延脑麻痹和向上凝视麻痹。
颤病的中医辨证施护
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和经络,推拿按摩可以调整脏腑功能,从而改 善颤病患者的全身症状。
中药熏洗与贴敷对颤病患者康复的促进作用
01
中药熏洗能够温通经络
使用中药进行熏洗,可以温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缓解颤病患者的肌
肉僵硬和疼痛等症状。
02
中药贴敷可以刺激穴位
将中药贴敷于相应的穴位上,可以刺激穴位,发挥药效,从而改善颤病
分型
根据临床表现和病因病机的不同,颤病可分为肝肾不足型、气血两虚型、痰瘀阻络型和风火内动型等 。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颤病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神经系统检查和辅 助检查等。临床表现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 和姿势平衡障碍为主;神经系统检查可发现肌张力增高 、腱反射亢进等;辅助检查如颅脑CT或MRI等可排除其 他脑部病变。
鉴别诊断
颤病需与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肝豆状核变性等疾病 进行鉴别诊断。帕金森病以静止性震颤为主,伴有肌强 直和运动迟缓;特发性震颤以姿势性震颤为主,无肌强 直和运动迟缓;肝豆状核变性则有铜代谢障碍和锥体外 系症状等。
颤病在中医理论体系中的地位
颤病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属于“风病”范畴,与肝肾、气 血、痰瘀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中医治疗颤病注重整体 观念和辨证论治,通过调整脏腑功能、平衡阴阳气血、 化痰祛瘀通络等方法来达到治疗目的。同时,中医还强 调颤病的预防和调护,通过饮食、情志、起居等方面的 调理来预防颤病的发生和发展。
避免长时间卧床休息,以免导致肌肉萎缩和 关节僵硬。
锻炼方式选择及注意事项
01
根据患者病情和身体状 况,选择适宜的锻炼方 式,如太极拳、八段锦 等。
02
锻炼过程中注意动作轻 柔、缓慢,避免剧烈运 动导致意外损伤。
药理学笔记:抗帕金森病药
药理学笔记:抗帕金森病药掌握左旋多巴和苯海索的药理作用、药动学特点、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了解常用复方制剂的药理作用。
震颤麻痹又称帕金森病,主要病变在黑质和纹状体。
纹状体有来自黑质起抑制作用大多巴胺(da)能神经,还有来自其它部位起兴奋作用大胆碱能神经。
在生理情况下,这两种神经在功能上相互拮抗,共同调节运动机能,维持平衡状态。
当黑质中多巴胺神经元变性后,多巴胺神经能不足,而胆碱能神经相对占优势,从而出现震颤麻痹症状。
【分类】1.原发性震颤麻痹(帕金森病)2.继发性震颤麻痹(帕金森综合征)【病因】1.da神经元变性,导致da不足,ach相对兴奋2.ne神经元变性,导致ne不足3.组胺和5-羟色胺之间的平衡被破坏4.mao-b能氧化mptp、da等物质,使其变成神经毒【治疗】1.补充da或激动da受体,抑制或阻断ach的作用2.补充ne的前体物3.应用抗组胺药,补充5-羟色胺的前体物4.mao-b抑制剂和维生素e等抗氧化药物根据上述发病机制,抗震颤麻痹药有①拟多巴胺类药和②中枢性抗胆碱药一、拟多巴胺类药左旋多巴[作用与用途] 抗震颤麻痹少量(1%左右)进入脑内当左旋多巴,经多巴脱羧酶脱羧转变为多巴胺而发挥作用,余下大部分在脑外生成多巴胺引起不良反应。
[作用特点]1、对多数患者有效,对轻症,较年轻患者疗效较好。
2、改善肌肉僵直及运动困难效果较好,对肌震颤效果差。
3、对抗精神病药吩噻嗪类引起对锥体外系反应无效。
4、显效慢,1~6个月显示疗效。
[不良反应]1、胃肠反应最常见,消化性溃疡慎用。
2、心血管反应可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心律失常。
3、精神障碍不安、焦虑、失眠。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4、不自主的异常运动和”开关现象”[药物相互作用]1、 vitb6可增强多巴胺脱羧酶活性,故左旋多巴与vitb6合用其外周不良反应增强。
2、与外周多巴脱羧酶抑制剂α-甲基多巴肼或苄丝肼合用可增加疗效。
3、抗精神病药(如吩噻嗪类、丁酰苯类)禁与左旋多巴合用,因前者阻断da受体。
震颤麻痹 医学百科
震颤麻痹医学百科震颤麻痹/zhenchanmabi_21899/ 目录拼音英文参考概述病因病机辨证分型诊断治疗措施疗效标准分型治疗专方治疗老中医经验用药规律其他疗法其他措施相关文献拼音zhèn chàn má bì英文参考parkinsonism概述又称帕金森病,是发生在中年以上中枢神经变性疾病。
主要病变在黑质和纹状体,因分泌多巴胺介质减少,导致震颤、肌张力增高、运动障碍。
临床以震颤、肌肉强直和运动减少为特征,其确切病因至今不明。
西医大多采用左旋多巴或抗胆碱能药物治疗,虽有疗效,但不少病人因副作用大而被迫停药,或因久服,药效渐减,且不能控制病情的自然发展。
因此,治疗上难度较大。
 震颤麻痹归属中医“颤证”范畴。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说明本病属风象,与肝有关,此论一直为后世所宗。
关于本病较明确的记载,在甘医籍中应推明代《证治准绳》,其“杂病”节云:“颤,摇也;振,动也;筋脉约束不住而不能任持,风之象也。
”并指出:“此病壮年鲜有,中年之后始有之,老年尤多,夫老年阴血不多,少水不能制盛火,极为难治。
”清代的《张氏医通》卷六进一步指出本病主要是风、火、痰为患,并分别立方。
《医宗己任编》则云:“大抵气血俱虚不能荣养筋骨,故为之振摇,而不能主持也。
”并提出以人参养荣汤等治疗本病虚证,从而使本病的理法方药日趋完善。
现代中医治疗震颤麻痹,最早觅于1955年用针灸治疗的临床报道,但此后一直未引起重视。
从70年代中期起,应用中医中药个案报道陆续出现。
颤证的中医辨证论治(附四种常见疾病)【C+】
颤证的中医辨证论治(附四种常见疾病)【C+】颤证手抖头抖等在中医上被称为颤症范畴。
一、概述1.颤证的定义颤证是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不能自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轻者表现为头摇动或手足微颤,重者可见头部振摇,肢体颤动不止,甚则肢节拘急,失去生活自理能力。
本病又称“振掉”、“颤振”、“震颤”。
2.颤证的源流《内经》对本病已有认识。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其“掉”字,即含震颤之义。
《素问·脉要精微论》有“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之论,{素问·五常政大论》又有“其病摇动”、“掉眩巅疾”、“掉振鼓栗”等描述,阐述了本病以肢体摇动为其主要症状,属风象,与肝、肾有关,为后世对颤证的认识奠定了基础。
明代楼英《医学纲目·颤振)说:“颤,摇也;振,动也。
风火相乘,动摇之象,比之瘛疚,其势为缓。
”还指出:“风颤者,以风入于肝脏经络,上气不守正位,故使头招面摇,手足颤掉也”,“此证多由风热相合,亦有风寒所中者,亦有风夹湿痰者,治各不同也。
”肯定了《内经》肝风内动的观点,扩充了病因病机内容,阐明了风寒、热邪、湿痰均可作为病因而生风致颤,并指出本病与瘛疚有别。
3.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震颤麻痹:年龄在中年以上,缓慢起病,以进行性运动徐缓、肌强直及节律性震颤为主要表现,参考“面具脸”、头部前倾、躯干俯屈、行走时上肢无摆动及慌张步态等特征可明确诊断。
二、病因病机1.颤证的病因(1)年老体虚中年之后,脾胃渐损,肝肾亏虚,精气暗衰,筋脉失养;或禀赋不足,肾精虚损,脏气失调;或罹患沉疴,久病体弱,脏腑功能紊乱,气血阴阳不足,筋脉失养,虚风内动。
(2)情志过极情志失调,郁怒忧思太过,脏腑气机失于调畅。
郁怒伤肝,肝气郁结不畅,气滞而血瘀,筋脉失养;或肝郁化火生风,风阳暴张,窜经入络,扰动筋脉;若思虑太过,则损伤心脾,气血化源不足,筋脉失养;或因脾虚不运,津液失于输布,而聚湿生痰,痰浊流窜经络,扰动筋脉。
一例帕金森病病人的医疗护理查房
2、颈椎退行性变; C3/4-C5/6 椎间盘膨出; C6/7椎间盘突出。
一例帕金森病病人的医疗护理查房
13/22
现实状况
• 现实状况:生命体 征平稳;
• 动作、行走仍迟缓、 面部表情降低。四 肢肌张力高,左侧 显著。
②自我修饰指导:指 导病人进行如鼓腮、 伸舌、龇牙等面肌功 效锻炼;注意保持个 人卫生和着装整齐等, 以尽可能维护自我形 象。
一例帕金森病病人的医疗护理查房
17/22
知识缺乏
疾病知识指导
早期轻型病例无特殊治疗,主要勉励 病人进行适当活动与体育锻炼;当疾 病影响到病人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时, 适当药品治疗能够不一样程度减轻症 状,并不能阻断病情发展,而长久药 疗可能有造成后期并发生风险。指导 病人及家眷了解本病临床表现、病情 进展和主要并发症,帮助病人和照料 者适应角色转变,掌握自我护理知识。
病史介绍
• 患者:23床
夏** 男
63岁
• 2013-2-19“因颈部僵硬2年余,四肢震颤伴动作 迟缓1年余”入院。
• 入院时:神志清,生命体征正常。动作、行走迟 缓、面部表情降低。四肢肌张力增高,左侧显著。
左侧踝阵挛阳性。
• 既往病史:高血压病。
• 诊疗:考虑帕金森病
• 治疗用药:营养神经、调理血压、对症支持治疗
一例帕金森病病人的医疗护理查房
主要内容
知识回顾 病史介绍 辅助检验 护理治疗 现实状况 护理诊疗及办法 讨论
一例帕金森病病人的医疗护理查房
2/22
知识回顾
➢定义 特征 病因 临床表现 治疗
一例帕金森病病人的医疗护理查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震颤麻痹相关知识
【概述】
又称帕金森病,是发生在中年以上中枢神经变性疾病。
主要病变在黑质和纹状体,因分泌多巴胺介质减少,导致震颤、肌张力增高、运动障碍。
【诊断】
一、病史及症状:
原发性震颤麻痹病因不明,帕金森征群多与脑动脉硬化、颅脑损伤,CO中毒及抗精神病药物(吩噻嗪类、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三环类)中毒有关。
多缓慢起病,逐渐加重,主要症状包括震颤、肌张力增高及运动障碍。
病史应注意询问有无上述史。
二、体检发现:
1.震颤:
最先出现于上肢的远端(手指)逐渐波及下肢。
典型的手指节律性震颤呈"搓丸样动作"。
初期为静止性震颤,晚期可变为经常性。
情绪激动时加重,睡眠时停止。
2.强直:
肢体伸屈肌张力均增高,呈"铅管样"或"齿轮状"强直。
面肌受累则缺乏表情呈面具状脸。
3.运动障碍:
常因肢体及手部肌肉强直而难以完成精细动作,严重时起坐困难、躺下时不能翻身,穿鞋系带扣钮扣均困难,生活不能自理。
步
态障碍甚为突出,早期表现行走时下肢拖步,上肢不动,随病情进展,步伐逐渐变小变慢,启步艰难,一旦迈步,以极小步伐前冲,越走越快,不能即时停步或转弯,称"慌张步态"。
4.个别病人尚可出现言语障碍、反应迟钝等。
三、辅助检查:
1.腰穿CSF检查多巴胺代谢产物香草醛酸含量和5-羟色胺代谢产物5-羟吲哚醋酸含量降低。
2.尿中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亦降低。
3.部分病人头颅CT或MRI可见底节区缺血变性改变。
【治疗措施】
一、药物治疗:
可缓解症状,延缓病情进展,但不能改变病程经过。
⒈抗乙酰胆碱药物,抑制乙酰胆碱作用,相应提高神经传递介质多巴胺的效应,安坦2mg 3次/d或东莨菪碱0。
2mg 3次/d,多有口干、散瞳、便秘副作用。
⒉多巴胺替代疗法:补充神经递质多巴胺之不足,使乙酰胆碱-多巴胺系统重新获得平衡。
一般采用可透过脂膜屏障的-左旋多巴0.25 3次/d,渐增量至疗效最著而副作用最轻为度。
⒊复方左旋多巴及复方左旋多巴缓释剂(美多巴、帕金宁)。
⒋DA能受体激动剂:溴隐亭0.625mg渐增量,但每日理不超过30mg。
协良行0.025mg,每隔2天增1/4片1mg,直到获得满意效果。
二、手术治疗:
微电极导向苍白球和丘脑切开术。
三、基因治疗:
TH基因转染的成肌细胞移植可以提高多巴胺神经递质50%,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前景可观。
TH(移植转酪氨酸羟化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