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企业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尔企业文化浅析

——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尔集团的彰显

文艺学任雪梅2011020360 摘要: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无形的资产,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没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就不会有卓越的企业。而海尔集团正是凭借企业文化的力量,将人才聚集起来,使一个濒临破产的小冰箱厂,走出国门,走向国际舞台。海尔的成功,与其充分挖掘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不可分割的。海尔内部企业文化的革新,海尔知变求变的状态,海尔大学的建立,海尔员工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参与和认同,以及海尔的人才理念处处彰显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但是海尔在不断发展与前进的道路中,也遭遇了产权、接班人等瓶颈的问题。

关键词:企业文化竞争力创新传统文化海尔大学人才理念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无形的资产,没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就不会有卓越的企业。文化是根,企业是树,根深才能叶茂。而海尔正是将文化深深的植根于企业,藤蔓缠绕于全球,拥有旺盛的生命力,得以永葆基业长青。在中国,海尔的成功成为诸多企业模仿和研究的对象,对海尔的文化的探究也掀起一股热潮。

张瑞敏曾说:所有成功的企业必须有自己非常鲜明的文化,用这个企业文化把所有的人凝聚在一起。纵观传承百年的企业,产品、技术可能会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唯独它的企业文化和精神则百年不变。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精神,企业精神就是企业灵魂,而这个灵魂如果是永远不衰、永远长青的,企业就永远存在。

张瑞敏也正是从企业文化着手力挽狂澜,使一个即将倒闭的电冰箱厂死灰复燃,使海尔继而做大做强,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化道路。海尔成功的发展史已有许多文章阐释,在此不在赘述。不可置否的是,海尔的成功,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不可分割的。海尔内部企业文化的革新,海尔知变求变的状态,海尔大学的建立,海尔员工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参与和认同,海尔的人才理念处处彰显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

提起企业文化,有些人认为它是虚幻和捉摸不定的,似乎与经营业绩很难挂钩。其实,企业可以透过多个角度折射出其特有的文化。当我们与著名企业打

交道时,很容易感受到来自大企业的文化气氛,如:追求卓越品质的索尼,倡导为人类创造美好生活的美的,掌握核心科技的格力,真诚到永远的海尔等等。企业文化被很多人忽视或者认为是华而不实的虚幻的东西。但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的灵魂,它作为一种大局观思想,统筹企业整个的发展,对企业经营、管理和兴衰有深远的战略指导意义。企业文化能激发起人们自觉地创造性地经营活动,丰富企业物质财富。如果企业徒有丰富的物质财富,而没有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发展也只是暂时的,很难取得长远的成就。《张瑞敏决策海尔的66金典》迟双明中国商业出版社2002.7 p399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代表企业的一种精神境界和价值观。一个企业有别于另一个企业的根本性区别就是企业文化,因为企业文化总是能贯穿到员工的日常行为中。张瑞敏要打造一个卓越的海尔,首先要打造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在这种文化气氛中,员工们有明确的价值观和工作责任,在清晰的业绩评估制度下和最大限度的自由空间去施展自己的才能。

海尔成功兼并原青岛红星电器厂已被写进哈佛案例。兼并启动后,海尔派去的第一批人不是出自财务部,而是出自企业文化中心。他们首先宣讲的是企业文化、管理模式,而不是盈利指标、投资额度。张瑞敏对此事这样看的:“企业兼并的目的是以少量资金投入,迅速的扩大规模。兼并之后,企业扭亏为盈不是靠大量的资金注入,否则不如建立一家新的企业;主要还是利用自己的无形资产,即所谓品牌运营,幷输入文化和管理。我们的做法是,在被兼并企业里把海尔的模式进行复制,可以形象地总结为吃‘休克鱼’的方法。《海尔是海—张瑞敏的管理艺术》汪洋康毅仁著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2.9 p063

海尔的企业文化是一种价值观,它营造的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是一种源自全体员工内心的精神和调动了全体员工智慧的力量。海尔的经验是多方面的,但张瑞敏认为,坚持永不停息的创新和营造人人奋发向上的企业文化,是最有现实针对性的,也是最有价值的。

海尔的园区,到处飘荡着大气、成熟、现代化的气息。海尔文化无处不在,海尔大楼就是最好的例子。外表棱角分明、方方正正,但是它的内部是一圆柱型的空心设计,这是“外方内圆”的管理思想在海尔建筑上的有意构建。海尔人由此而领会为“思方行圆”的为人处世原则。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海尔从1984年一个濒危的小厂,成为如今的跨国企业,人才的培养是必

不可少的。在如今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高校培养的人才不一定完全满足企业的需求,新员工对企业理念没有深入的了解和认同,导致员工的跳槽率、离职率居高不下。人才的短缺,员工忠诚度的缺乏成为企业发展的“木桶短板”。在这个问题的困扰下,海尔集团于1999年建立起自己的人才培育摇篮—海尔大学。海尔大学的建立有利的推动了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通过专业化的系统培训打造出具有海尔精神、海尔认同感的海尔人。有利于员工将个人价值、职业规划与企业价值、发展前景紧密结合在一起,海尔能够最大程度上激发出员工的内在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海尔大学既是员工接受培训再教育、提升自我的良好途径,也是企业传播文化理念的最佳渠道。

“张瑞敏经常会提出一些有关企业发展及文化建设等方面的设想,海尔大学对这些设想加以研究、归纳、深化、提高,通过调查论证,如果认证可行,就会上升成为一条理念,一条宗旨或一项制度而在集团推广。”①海尔集团,不单单是以张瑞敏为核心的领导阶层不断思索,探究企业的发展道路。而且每个海尔人深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道理,员工也在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探索技术的革新,不断的进步。这种以文化人的无形力量,为海尔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和持久动力。

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1998年,张瑞敏在事业部长培训班上阐述每个干部要通过学习使自己思想达到新境界。他说:“要记住孔子说的两句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张瑞敏明确的指出只是啃书本,不结合实际思考,这个学习等于没什么用。此外,张瑞敏十分注意学习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他更注重于把它运用到企业经营上。在张瑞敏看来,《老子》的“有生于无”哲学观是海尔经营发展的大局观,《论语》培育了海尔人勇于进取,奋勇争先的浩然正气,成为海尔人的行为指导准则,《孙子》则帮助海尔人思考企业管理的方法以及竞争的谋略。这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海尔集团中淋漓尽致的体现。《海尔的故事与哲理》管理故事与哲理丛书编委会青岛出版社2005.1 p14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海尔特别注重继承和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生在儒家大地的张瑞敏向来注重儒学理念,将“仁”、“礼”、“义”“中庸之道”的思想融入全球不同的文化体系。“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在仁德思想上,假如立定志向实行仁德,总是没有坏处的。“苟志与仁矣,无恶也。”、“仁者安仁,智者利仁”。张瑞敏将中国传统哲学“内圣外王”的核心改为“外王内圣”。“外王”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