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咏叹调和艺术歌曲分析
浅析歌剧《唐璜》中的咏叹调《你就会看到》
浅析歌剧《唐璜》中的咏叹调《你就会看到》《唐璜》是一部由意大利作曲家乔凡尼·帕契尼作曲,于1893年首演的歌剧作品。
这部作品被认为是帕契尼晚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其对中国文化和音乐的探索之一。
其中的咏叹调《你就会看到》,是这部歌剧中的一首经典乐曲,它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深邃的情感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本文将对这首咏叹调进行浅析,探究其音乐元素及所表达的内在情感。
让我们来看看这首咏叹调的音乐元素。
《你就会看到》以柔美的旋律和细腻的音乐语言为特点,充分展现了帕契尼的作曲风格和对中国音乐的理解。
开篇的柔和的弦乐旋律仿佛勾勒出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画,令人仿佛置身其中。
随后,声乐部分的加入让整个乐曲更加生动起来,歌唱者用清亮的声音演绎出了对爱情的憧憬和渴望。
整首乐曲在旋律上呈现出了流畅和连贯的特点,音乐情感的起伏和转折处处都显示着作曲家对于音乐表达的功力和把握。
乐曲中还巧妙地融入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如琵琶和二胡的素材,使得这首咏叹调既具有了西方歌剧的艺术表现力,又呈现出了东方音乐的神韵和魅力。
我们来思考一下这首咏叹调所要表达的内在情感。
歌剧《唐璜》的故事主要讲述了唐璜与李香君之间的爱情纠葛,以及唐璜对于权力和理想的追求。
而这首咏叹调正是唐璜在困境中对于爱情和理想的呐喊和期盼。
在这首乐曲中,唐璜用悠扬的旋律和深沉的情感歌颂着自己对于真爱的渴望与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乐曲中所体现的那种对爱情和理想的执着和坚定,正是唐璜这一角色的性格特点的生动展现,也使得这首咏叹调成为了整部歌剧中最为精彩和动人的部分之一。
通过音乐的表达,观众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唐璜这一角色所经历的内心挣扎和情感起伏,也更加深入地体会到了歌剧所要传达的情感和精神内核。
《你就会看到》是一首充满东方神韵和现代情感的经典咏叹调,它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深刻的情感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赞赏。
通过对这首乐曲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其音乐元素及所表达的内在情感,也更加明白了它所具有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浅析外国艺术歌曲和歌剧咏叹调钢琴伴奏的异同
浅析外国艺术歌曲和歌剧咏叹调钢琴伴奏的异同一、艺术歌曲(一)艺术歌曲概述艺术歌曲流行于19世纪,是由诗歌与音乐结合共同完成艺术表现任务的一种音乐体裁,是结合了优美旋律和人声,具有感染力的音乐因素,它有着较强的表现力和欣赏力,是欧洲浪漫主义时期的产物。
作曲家多采用著名诗人的诗句,加上优美的旋律去表达人物内心的情感。
艺术歌曲还有一个更大的特点,即作曲家在创作歌曲的时候会单独为这首曲子创作钢琴伴奏,让钢琴伴奏与人声融合在一起,相辅相成,达到声乐和钢琴伴奏的平衡。
(二)艺术歌曲代表人物舒伯特舒伯特是早期浪漫主义时期的领军人物,被称为“艺术歌曲之王”。
他不仅有着深厚的音乐功底,还对音乐有着细腻的情感处理,尤其是艺术歌曲。
他创作的艺术歌曲虽然篇幅不长,但是每首都是经典,风格多种多样,让人听后心旷神怡。
舒伯特还为他的每首艺术歌曲创作了钢琴伴奏,让人声和钢琴伴奏交融在一起,相辅相成。
(三)《鳟鱼》钢琴伴奏特点《鳟鱼》是舒伯特创作的一首艺术歌曲。
《鳟鱼》的钢琴伴奏也是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经典。
这首作品的钢琴伴奏从头到尾使用的是六连音,以此来模仿鳟鱼在小河里自由自在地游动。
在清澈的河水里,有一条小鳟鱼,它快活地游来游去,像箭儿一样,它游得多欢畅。
这首歌曲采用的是分节歌的叙事方式,也是告诉初入社会的人们,不要被外界的邪恶所欺骗,要一直保持自己的那份纯真和善良。
(四)《魔王》钢琴伴奏特点《魔王》是舒伯特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歌曲,有着非常高的艺术价值。
左手的低音和连续三连音烘托出了紧张、恐惧的气氛,其中作曲家还运用了小二度的写作手法,用来模仿小孩在魔王的威逼利诱下发出的惊恐的声音。
整首曲子虽然一直是向前发展的,但是钢琴伴奏的织体还是能保持一致。
二、歌剧(一)歌剧概述歌剧诞生于16世纪末17世纪初,是流行于西方的一种表演艺术形式,它将美声唱法、故事剧情、舞台表演等融合在一起,因此歌剧是唱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
歌剧起源于意大利,现在有很多人为了能学习到美声唱法的精髓,都选择前往意大利学習。
莫扎特艺术歌曲赏析
莫扎特艺术歌曲赏析莫扎特艺术歌曲赏析欧洲古典⾳乐奠基⼈、天才作曲家沃尔夫冈·莫扎特的作品⼏乎囊括了所有的创作题材。
在他的众多作品中,艺术歌曲只是他信⼿拈来的即兴作品,但以独具的抒情性在⾳乐作品中占有重要的⼀席之地,其中⼀些作品完全达到浪漫主义时期艺术歌曲的⽔准和⾼度。
莫扎特的声乐作品以其能够较好地体现欧洲科学发声体系的要求已成为声乐演唱者磨练技术、提升⾃⾝声乐演唱艺术⽔准的“试⾦⽯”。
正因如此,莫扎特的许多作品,尤其是艺术歌曲被声乐教师作为教学作品⾯⼴泛使⽤。
正如“贝尔康多”即“美声唱法”嫡系继承者麦奴·加西亚所说:莫扎特是“贝尔康多”学派最好、最理想的代表⼈物。
要懂得“贝尔康多”作品的唱法,必须要彻底地研究莫扎特的作品,⽆论在技巧上还是理论上,莫扎特都给了我们完美的例证。
莫扎特⼀⽣创作的艺术歌曲在数量上虽然不及舒伯特,但歌曲风格各异,体裁多样、旋律和声独特,概括起来有以下⼏种。
⼀、歌剧咏叹调风格莫扎特⼀⽣最喜欢歌剧,他11岁开始歌剧创作,⼀⽣共写了22部歌剧作品。
因此他的⼏⾸艺术歌曲受其影响写成了咏叹调的风格,例如《鸟⼉喜欢换地⽅》(Oiseaux si tous Les alas)(KV 307),曲讲述⼩鸟每年飞向远⽅,追求阳光,是为了寻找爱的欢娱。
这⾸歌曲旋律简单,类似宣叙调,伴奏中有很多优雅的倚⾳来模仿鸟叫。
⼜如《我⾛进树林》(Dans un bois solitaire) (KV 308),颇具戏剧性,叙述⼀个在森林中散步的少年,不⼩⼼把沉睡的爱神吵醒,为了惩罚他。
爱神⼀箭射穿了他的⼼,让他从此为爱⽽忧伤。
莫扎特⽤不同的速度变化将这⾸歌写得像⼀⾸充满悲剧⽓氛的咏叹调。
上⾯两⾸歌曲⽤法⽂写成。
是莫扎特22岁时的作品,其风格受到当时流⾏的巴黎风味的咏叹调的影响。
再如《鲁意丝烧毁情书》(Als Luise die Briefe ihres ungetreuen Liebh-abers verbrannte,K.520),则充分展⽰出莫扎特过⼈的抒情及戏剧才能,描写⼀位名叫鲁意丝的⼥郎把她不忠实的爱⼈的来信付之⼀炬,钢琴伴奏中出现⽕的⾳乐。
浅析歌剧《茶花女》中咏叹调《永别了,过去的美梦》的艺术魅力
浅析歌剧《茶花女》中咏叹调《永别了,过去的美梦》的艺术魅力【摘要】歌剧《茶花女》中的咏叹调《永别了,过去的美梦》是一首具有深刻情感和音乐技巧的经典之作。
本文从背景故事、情感表达和音乐技巧、戏剧性作用、观众的情感共鸣和感染力、审美享受和艺术震撼等方面对该咏叹调进行分析和探讨。
通过对作品的解读和探讨,揭示了咏叹调在歌剧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它给观众带来的艺术享受和感染力。
最后总结了咏叹调《永别了,过去的美梦》在歌剧《茶花女》中的艺术魅力,并展望了它对观众的艺术感受和启发。
这首咏叹调以其深情的旋律和感人的表达,让观众在欣赏中感受到深刻的情感共鸣与艺术震撼,成为歌剧中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作。
【关键词】歌剧《茶花女》,咏叹调《永别了,过去的美梦》,艺术魅力,背景故事,情感表达,音乐技巧,戏剧性作用,情感共鸣,感染力,审美享受,艺术震撼,总结,展望,观众,艺术感受,启发。
1. 引言1.1 介绍歌剧《茶花女》歌剧《茶花女》是由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创作的经典歌剧之一,根据小说《茶花女》改编而成。
该歌剧讲述了一个关于爱与牺牲的感人故事,主要角色包括风骚动人的茶花女维奥莱塔和富有的年轻人阿尔弗雷多。
在这部歌剧中,威尔第巧妙地融合了浪漫主义的情感与现实主义的写实风格,刻画了人性的复杂和悲剧命运的无奈。
《茶花女》通过维奥莱塔和阿尔弗雷多之间的感情纠葛,展现了爱情的甜蜜与痛苦,友情的真挚与背叛,以及生活的残酷与美好。
歌剧中的音乐旋律优美动听,情感真挚动人,引人深思。
观众在欣赏《茶花女》时,不仅仅是享受美妙的音乐,更是被故事背后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所感动。
《茶花女》是一部集爱情、悲剧、情感与音乐于一体的杰作,其艺术魅力不仅在于音乐本身的优美与感染力,更在于对人性与爱情的深刻探讨和表达。
这使得《茶花女》成为了歌剧史上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作,深深地影响着观众的心灵和情感。
1.2 提出探讨的主题歌剧《茶花女》是一部由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创作的经典作品,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
普契尼歌剧咏叹调的创作特点和演唱分析
普契尼歌剧咏叹调的创作特点和演唱分析本文采用比较、文献分析等研究方法,依據不同时期的社会背景及内容出处,分析两首咏叹调的创作风格,从曲式结构、节拍节奏、主题旋律等方面,深入了解其创作技法,并根据演唱时气息与声音的控制、速度与力度的把握及人物情感表现等方面的实践,对演唱要点进行分析。
发现演唱者不仅要在题材上加强对咏叹调作品的熟悉,在演唱过程中,还要具备充足的音乐表现力和感染力,赋予作品神韵,从而使声乐学习者能够力所能及地演唱好两首作品。
一、两首咏叹调创作风格的异同普契尼是真实主义歌剧的代表人物之一,一生共创12首歌剧作品,其中女高音咏叹调唱段仍为经典流传至今。
他的作品较为注重主题旋律的发展和人物的戏剧性表现,歌剧内容大多取自真实生活,用自己精湛的作曲技巧和新颖的艺术审美创作了贴近生活又富有现实性的歌剧作品。
(一)咏叹调《漫步街上》的艺术体现1.真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在《漫步街上》中,作者取材缪塞塔与底层画家马切罗的爱情故事,揭露了当时社会的现实,与歌剧体裁追求社会现实生活相吻合。
同时在歌曲写作上运用圆舞曲风格,一定程度上对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创作风格有所保留。
2.缪塞塔戏剧形象的表现在《漫步街上》中,普契尼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刻画人物戏剧性角色。
首先,朋友们在灯火辉煌的咖啡馆聚餐时,缪塞塔一袭红裙昂首挺胸地走来,引起人群骚动,呈现穆塞塔放荡不羁的个性;其次,当缪塞塔再次相遇马切洛愿与其和好时,演唱了炫耀自己美丽同时又表现内心始终思念旧情人的咏叹调《漫步街上》,由此看出她的风情万种。
(二)咏叹调《主人,您听我说》的艺术风韵1.中西方融合的音乐特色在《图兰朵》中,使用诸多中国元素作为题材。
例如耳熟能详的江苏民歌《茉莉花》,主要用于公主的出场。
《主人,您听我说》中,虽没有旋律出自民间歌曲或曲调改编而成,但全曲采用中国五声调式。
舞台放置中国打击乐器“锣”,是“中国色彩”在听觉和视觉上的双重展现。
2.柳儿艺术形象的塑造普契尼描写的柳儿是一位身份卑微的侍女。
论中国歌剧与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差异——以歌剧咏叹调《不幸的人生》和艺术歌曲《故园恋》为例
等方面的发展, 其现代艺术歌 曲的演唱, 与歌剧咏 叹调和五 四时期 的艺术 歌 曲的演 唱有 所不 同 , 它无
论 从情感表 现 、 品 中 的音乐 表 现 , 作 还是 歌 唱 者 的
声音张力以及对于气息的控制等要求都很高。
一
不同使其在歌唱处 理及表演 等方面均存在 着差 异。笔者以歌剧《 伤逝》 中的咏叹调《 不幸的人生》
●
t
图 2 三联音
限依恋 , 更可贵的是表达 了其远大的理想与抱负 。 从歌词的角度看 , 朴素的语 言像在 为听众描绘 一 幅山水素描 , 简短 的词句又表现 了一种真挚的情 感, 因此在演唱时要注意声音音色的圆润 、 柔美与 纯净。如 A段的引子部分 , 要求声音纯美 、 透明,
论 中 国歌剧 与 中 国艺 术 歌 曲的演 唱差 异
— —
以歌 剧咏叹调《 不幸 的人生》 和艺术歌 曲《 园恋》 故 为例
刘 倩
( 阳音乐学院 声乐 系,辽 宁 沈 阳 1 0 1 ) 沈 18 8
摘
要 :论 述了中 国歌剧和艺术歌 曲在声乐艺 术 中的重要性 , 不幸 的人 生》 故 园恋》 以论 中国歌 剧 与 中 国艺术歌 曲的 演唱 差异
19 0
一
r
一
一
-, _ ,
盲 目 的 牺 牲。
天 真 的 爱 情, 盲 爵 的 牺 牲 。
我的 眼
泪 啊,
y -
莹
p
.
. rl 。
—. hl 。
V
・一
对 于作 品 的演 绎 具 有 歌 唱性 与流 动 性 , 而表 现 从
2 0世纪 8 0年代 以来 , 我国一批优秀的作 曲 家 借鉴 西洋 歌 剧 和 艺 术 歌 曲 的表 现 形 式 与 手 法 ,
浅谈歌剧与艺术歌曲演唱之区别
浅谈歌剧与艺术歌曲演唱之区别摘要:歌剧是一种综合音乐、诗歌、美术、灯光、舞蹈而以音乐为主的戏剧形式,德国艺术歌曲是一种声乐体裁,即带钢琴伴奏的独唱歌曲。
本文通过两种不同艺术形式发生、发展及演唱风格等方面的论述及两者在演唱等方面的差异的探讨,进而为声乐演唱者掌握歌剧和艺术歌曲的演唱特点提出笔者的认识和体会。
关键词:歌剧艺术歌曲演唱咏叹调歌剧是一种综合音乐、诗歌、美术、灯光、舞蹈而以音乐为主的戏剧形式,它和其他的艺术门类迥然不同。
在文艺复兴思潮的带动下,产生了歌剧和美声唱法。
因此,可以这样说:”美声唱法是歌剧的产物,歌剧是文艺复兴的产物,文艺复兴又是当时欧洲资本主义初萌芽的经济基础在上层建筑的反映①”。
歌剧音乐由声乐与器乐组成,声乐又分为独唱、重唱、合唱等,主要的独唱体裁为宣叙调与咏叹调。
在意大利歌剧的影响下,在以后的几个世纪里,英、法、德等国的歌剧艺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己风格特点。
由于时代及地区不同,歌剧又有正歌剧、喜歌剧、大歌剧、乐剧、室内歌剧及民族歌剧等类型。
纵览欧洲歌剧发展史,不同时期不同作曲家都给我们留下了不朽的作品,并为歌剧艺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如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罗西尼的《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威尔第的《茶花女》、《奥赛罗.》,普契尼的《艺术家的生涯》,瓦格纳的《漂泊的荷兰人》等作品。
艺术歌曲产生于19世纪的德国和奥地利,德语称作Lied,其寓意为“浪漫”歌曲。
德国艺术歌曲是一种声乐体裁,即带钢琴伴奏的独唱歌曲。
17世纪德国音乐占主要地位的是清唱剧,一切音乐形态尚未摆脱宗教的束缚。
但也有反应市民日常生活的音乐,艺术歌曲就是其中的代表。
它是一种新的音乐体裁,它与16世纪的圣咏、复调歌曲完全不同,“它是一种可以和歌剧或教堂音乐平凡秋色的声乐体裁②”。
1848年法国爆发二月革命,紧接着奥、匈、捷等国也掀起了人民起义,但不久,革命遭到镇压。
19世纪在奥地利和德国兴起了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以及沃尔夫、马勒等作曲家为代表的艺术歌曲高潮,同时也出现以音乐会演唱为生的歌唱家和不同于歌剧演唱的演唱风格。
浅谈歌剧咏叹调《月亮颂》的乐曲分析与情感表现
浅谈歌剧咏叹调《月亮颂》的乐曲分析与情感表现
《月亮颂》是著名的歌剧《卡门》中的一首咏叹调,由著名的法国作曲家乔治·比才
创作。
这首乐曲以深情的咏叹词,赞美了皎洁的月亮,表达了爱情和美的神秘力量。
本文
将从乐曲的音乐元素和情感表现两个方面进行浅谈。
一、乐曲的音乐元素
1. 节奏:《月亮颂》的节奏轻快自然,符合诗歌的韵律和语调,整首乐曲起伏有致,旋律上下递进,节奏感极强。
2. 调性:该曲调性较为明显,采用的是G小调,中间有几段变化,如大调和弦的使用,加强了整体音乐的情感表达力。
3. 和声:《月亮颂》的和声明快,质朴纯净,不刻意去突出某个音符或和弦,而是
以基本和声进行呈现。
4. 旋律:乐曲的旋律简洁明快,音符丰富多变,其通过多变的音乐元素展现出爱情
和美的绝妙神韵。
二、情感表现
1. 爱情:整首曲子表现出深情爱意,表达了爱情对情人的喜爱和忠诚。
当歌唱者在
歌唱的时候,用深情的声音慢慢诠释,散发出特有的情感,使听者感受到曲子中的深情爱意。
2. 美:《月亮颂》的咏叹调颂扬了皎洁的明月,让听众感受到美丽的现实与人内在
美感的相互融合。
乐曲中的音乐元素展现出美的神秘力量,音乐送人以美的馈赠和启迪。
总之,《月亮颂》是一首以深情爱意和美的赞歌为主旨的歌曲。
在表现爱情和美的主
题方面,它展现出独特的音乐特色和艺术魅力,使人在享受美妙音乐的同时,感受到强烈
的情感共鸣。
柴可夫斯基歌剧选段《连斯基的咏叹调》的艺术特色与音乐分析
柴可夫斯基歌剧选段《连斯基的咏叹调》的艺术特色与音乐分析摘要: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很多作品都能够反映出社会矛盾冲突下人们内心的苦闷抑郁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勇敢的奉献精神。
听柴可夫斯基的音乐时,内心会觉得非常安心与舒适以及感动。
《叶甫盖尼·奥涅金》是柴可夫斯基的重要歌剧代表作,该剧俄语脚本是由康斯坦丁·西罗夫斯基改编普希金的长篇小说而成。
该剧中《连斯基的咏叹调》是柴可夫斯基创作的歌剧中最具艺术价值的咏叹调之一,它的旋律优美,歌词真挚感人。
本文将对作曲家进行介绍,对连斯基的咏叹调《青春,青春,你在哪里》进行音乐分析,将俄语歌词译成中文,分析咏叹调《青春,青春,你在哪里》的曲式结构四个方面进行写作,旨在为研究与演唱此曲的学者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柴可夫斯基;《叶甫盖尼·奥涅金》;《连斯基的咏叹调》;《青春,青春,你在哪里》;音乐分析。
一、作曲家的简介柴可夫斯基是音乐史上最伟大的古典音乐作曲家之一,它的创作涉及非常多的领域,包括歌剧、芭蕾舞剧、室内乐重奏以及钢琴协奏曲等等,虽然他的创作领域很广,但是在各个领域创作的作品都非常经典,极为出色,在当今世界各地都经常上演。
他的创作时期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分别为早期(19世纪60年代—70年代中期)、中期(19世纪70年代—80年代后期)以及晚期(19世纪80年代—90年代)。
柴可夫斯基创作的代表歌剧有《叶甫盖尼·奥涅金》、《黑桃皇后》以及《约兰塔》,代表舞剧有《天鹅湖》、《睡美人》以及《胡桃夹子》,这些舞剧都成为了世界舞剧艺术中影响巨大的作品,在世界各国的芭蕾舞台上广为流传。
不仅如此,柴可夫斯基还对芭蕾舞音乐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克服了过去舞剧音乐的公式化弊端,赋予舞剧音乐以交响性的发展,这极大地提高了舞剧音乐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二、咏叹调《青春,青春,你在哪里》的歌词译文因为该咏叹调是用俄语来进行演唱,因此我认为将歌词译成中文更有助于歌者理解该歌曲的内涵,在演唱时也更有益于表达出该歌曲的情感,完成歌曲的二度创作。
艺术歌曲与歌剧咏叹调演唱风格的把握
2012年第02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02,2012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Vol .28(总302期)Total No .302收稿日期:2011—10—24作者简介:曹杨(1983—),女,辽宁清源人,吉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声乐表演与教学研究。
浅谈艺术歌曲与歌剧咏叹调演唱风格的把握曹杨(吉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吉林四平136000)摘要:艺术歌曲与歌剧同为歌唱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演唱中存在着诸多的不同,文章通过对二者的主要不同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然后指出艺术歌曲和歌剧咏叹调的演唱特点,重点描述了歌剧咏叹调的演唱风格。
关键词:艺术歌曲;歌剧咏叹调;特征演唱风格中图分类号:J65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2—0121—02一、艺术歌曲与歌剧咏叹调的主要不同艺术歌曲又被称为“音乐会歌曲”,是一种以抒情为主的小型声乐体裁,以独唱的形式表演,具有室内乐的性质。
它是由诗、声乐、旋律,相对独立的器乐构成的统一的有机整体,是文学与音乐,人声与器乐高度融合的艺术形式,具有室内乐的性质。
歌剧是一种综合的艺术,有固定的演唱模式,如宣叙调、咏叹调、独唱、重唱、合唱等,以歌唱为主,集中了交响乐、戏剧、舞蹈、美术、等艺术元素。
下面分别从艺术歌曲和歌剧咏叹调的体裁上、形态结构上、演唱风格上和表演形式上说明二者的细微差别。
从体裁上看,艺术歌曲的歌词都采用19世纪著名浪漫主义诗人的抒情诗歌,它常常和民间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但由于歌词大多是文学性较强的诗歌,因此音乐内容又包含着多愁善感、触景生情的成分,艺术歌曲是诗化的语言,它的中心便是诗意与乐情的完美结合,词曲结合的默契性使歌曲既准确地表达了诗词深刻的内容和深邃的思想,又深刻地表现了内心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激情,具有情感源于诗词而更深刻,形象源于生活而更鲜明的个性,因而艺术歌曲有浓郁的文人气质。
歌剧咏叹调与艺术歌曲之间的演唱差别
歌剧咏叹调与艺术歌曲之间的演唱差别摘要美声唱法逐渐发展成熟直到今天,经过了近四个世纪的发展与演变,历经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过程。
形成了许多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不同风格以及不同流派的艺术演唱形式。
歌剧咏叹调与艺术歌曲是美声唱法的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两者在演唱上是存在差别的,但是有些人在演唱中往往忽视了这些。
为此,本文就是在这个背景下通过对两者的概况、发声状态、创作特征以及在演唱风格上的差异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使大家能够进一步深入地认识与了解两者之间的演唱差别。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表现作品,从而不断提高演唱者的演唱水平。
关键词:歌剧咏叹调;艺术歌曲;演唱DIFFERENT SINGING WAYS BETWEEN OPERATIC ARIAAND ART SONGABSTRACTBel canto develop gradually mature until today, it has passed through nearly four centuries of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after a long and tortuous process of development. It formed many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different regions, different styles and different genres singing form of art. Operatic aria and art song are two different art forms of bel canto,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in singing, but some people often ignore these. Therefore, this article with this background,through analyzing profiles, audible state, creative features in singing style and the differences in comparative study, and try to make everyone can further in-depth cogni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two difference singing ways. This will help us understand and explain works better, so as to improve the singing level of the singers.Key words:Opera Aria; Art Songs; Singing目录一前言-----------------------------------------------------------------------------------------------1二歌剧咏叹调与艺术歌曲的概况--------------------------------------------------------------2〔一歌剧咏叹调概况------------------------------------------------------------------------2〔二艺术歌曲概况---------------------------------------------------------------------------2三歌剧咏叹调与艺术歌曲的发声状态--------------------------------------------------------2〔一歌剧咏叹调发声状态------------------------------------------------------------------2〔二艺术歌曲发声状态---------------------------------------------------------------------3四歌剧咏叹调与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3〔一歌剧咏叹调的创作特征---------------------------------------------------------------3〔二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3五两者在演唱风格上的差异--------------------------------------------------------------------4〔一技术性差异------------------------------------------------------------------------------41 声音表现上的差异---------------------------------------------------------------------52 音量上的差异---------------------------------------------------------------------------53 音色上的差异---------------------------------------------------------------------------54 音区上的差异---------------------------------------------------------------------------65 情感表现上的差异---------------------------------------------------------------------66 演唱技巧上的差异---------------------------------------------------------------------6〔二表演性差异------------------------------------------------------------------------------71 角色异同---------------------------------------------------------------------------------72 表演异同---------------------------------------------------------------------------------7六结论-----------------------------------------------------------------------------------------------9参考文献--------------------------------------------------------------------------------------------10致--------------------------------------------------------------------------------------------------11一前言美声唱法这种美好的传统歌唱学派,最早起源于欧洲地中海美丽的半岛国家———意大利。
浅谈歌剧咏叹调和艺术歌曲的赏析
力 , 染 歌 曲的 气氛 , 托歌 曲的情 感 , 渲 烘 给歌 曲伴 奏 以新 的 生命 。我们 可 以这样 认为 , 术 歌 曲是歌 者与 钢琴 的对 话 , 艺 你一句 , 我一 句 , 问有答 , 有 时而 欢喜 , 时而 忧伤 。艺 术歌 曲
丰厚声 音 共 鸣 , 满宏 亮 而 咬字 清 晰 、 切 , 富 于 穿透 力 丰 真 并 的声音 。 许多卓 越 的歌 唱家 以他们 高超 的演唱 技巧 、 丽 的 华 嗓音 , 穿过 庞大 的乐 队音墙 , 清晰 地把 歌声 送 到剧场 的每个 角落 , 征服 了观众 , 使歌 唱艺 术达 到 了新 的高 峰 , 以说 “ 所 美
培养歌 者 的这种 意识 的。 这就 是 学习声 乐 的人 , 开始都 唱 一 一 些艺 术歌 曲的原 因 了。而歌 剧 是一 种综 合性 很 强 的艺 术, 有剧 情 、 人物 。 重要 的是 , 一般 都是 用交 响乐 队来 伴 最 它
清晰 的咬 字与 恰 当的情绪 表 达能 力 。因此 能否 唱好 艺术 歌
曲是衡 量一 名合 格歌 唱 家 的重 要标 志 。想要 把握 着 实需 要 多年 的艺 术修 养 的积 累 。 但有 趣 的是 , 艺术 歌 曲本是 也就 是
己段落 的宣 叙调 的演 唱形式 。为 了使 宣叙 调 的演 唱更 具有 古 希腊 人在 广场 上演悲 剧 朗诵 的那 种声音 效果 ,就 不 能采 用 声音 微弱 的童 声和假 声 , 要 采用 有足够 气 息支 持 , 而需 有
的特质 决定 它 的演 唱者必 须具 有 良好 的音 质 , 细腻 的声 线 ,
文艺复 兴运 动 的极大影 响 之 中 ,他们 突破 了传 统 和保 守 的
歌剧咏叹调《你们可知道》的艺术特征和演唱解析
041文艺评论歌剧咏叹调《你们可知道》的艺术特征和演唱解析创作背景《你们可知道》选自素有“音乐神童”之称的、古典主义代表作曲家莫扎特的四幕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
莫扎特1756年出生于奥地利萨尔茨堡,童年时期就展现出惊人的音乐天赋,6岁就能登台演出。
在他短暂的35年生涯中,创作了歌剧、交响乐、奏鸣曲、协奏曲等大量的作品,为世人留下了巨大且珍贵的音乐遗产。
作为他上演率最高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更是举世闻名,家喻户晓。
这部作品的脚本由意大利剧作家达·蓬特根据法国作家博马舍的同名喜剧改编而来,剧情讲述了西班牙塞维利亚城中的理发师费加罗,与阿尔玛维瓦伯爵夫人的女仆苏珊娜相爱并打算结婚。
阿尔玛维瓦伯爵当众假意宣称放弃“初夜权”,又赠送他们的婚房,可私下却利诱苏珊娜妄图取回“初夜权”。
对爱情忠贞、对伯爵夫人忠诚的苏珊娜,把伯爵的阴险企图告诉了费加罗和伯爵夫人。
知道了真相的费加罗愤怒不已,而伯爵夫人也伤心欲绝。
费加罗与苏珊娜为了顺利的完婚,伯爵夫人则是为了挽回丈夫的心意,三人计划合演一处捉奸的好戏来拆穿伯爵的阴谋,最终皆大欢喜故事。
由于这部歌剧中歌颂了以费加罗为代表的第三等级平民阶层,嘲讽了以阿尔玛维瓦伯爵为代表的贵族阶层,起初被奥地利王室禁演。
后来通过莫扎特和达·蓬特对原剧的大量删减,消弱了阶级对立的因素,最终才得以面世。
人物形象与戏剧情节在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凯鲁比诺是阿尔玛维瓦伯爵府邸的一名童仆,正值青春年少,对爱情懵懂的感觉促使他对府中的女人充满了好奇和幻想。
他先是与园丁的女儿巴巴莉娜调情,后又被音乐教师巴西里奥揭露他爱慕自己的教母——伯爵夫人。
伯爵得知之后恼羞成怒,誓要发配他参军上战场。
因为伯爵给他发配的命令忘记盖章,他去找伯爵夫人求情,却被听取了费加罗意见的苏珊娜打扮成女仆,计划晚上代替苏珊娜去赴伯爵的约会。
可惜没等到晚上就被伯爵发现,伯爵要送他上战场时,被巴巴莉娜以结婚为名救下。
论“艺术歌曲与歌剧咏叹调”演唱之间的差异——以罗西尼艺术歌蓝《诺言》(《La Promessa》和歌剧咏叹
— —
以 罗西尼艺术歌蓝《 诺言》((a rm s 》) L Po es 和歌剧咏叹 《 a 调 我听到美妙的 歌声》 为例
段媛媛 ( 武汉音乐学院 湖北武汉 40 6 ) 3 0 0
艺术 歌 曲与 歌 剧 咏 叹 调 是 两 种 不 同 的 声 乐艺 术 表 现 形 式 , 因此 就需要 借助 于较 宽广 的音 域来 完成作 品 的演唱 。例 如 : 虽都 是运 用 美声 方法 来进 行演 唱 ,但 在演 唱 时是 有差 异 的。而 这 种差 异也 恰恰 是 用于 区分 两 者不 同体 裁 的重要 方 面 ,并且 也对 两 者不 同状 态 的体 现 、不 同音 乐特 点 的突 出有着 很 好 的风格 特 征区 别 。 因此 ,为 了更好 地演 唱 这两 种不 同体 裁 的声 乐作 品 ,我们 要 试 图去 寻找 其 中的差 异 ,更 加准 确地 对作 品 的风 格进 行把 握和 演
绎。
罗 西 尼 是 浪漫 主 义 时期 伟 大 的 作 曲家 , 创作 出许 多优 秀 的 作 品 。他 复兴 了意 大 利 的歌 剧 艺 术 ,没 有 罗 西尼 ,就 没 有 l 世 9 纪 意大 利 歌剧 10 的辉 煌 。他 的 艺术 歌 曲虽然 不 多 ,但 是 却很 0年 弥足 珍 贵 ,同 时也 非常优 美 动听 ,并 不逊 色 于他 在歌 剧方 面 的创 作 。 因此 ,本文 以罗西尼 的艺术 歌 曲 《 言 》与 歌剧 咏 叹调 《 诺 我 听 到美 妙 的歌 声》 为例 ,对 艺术 歌 曲与歌 剧 咏 叹调演 唱之 间的差 异试 做 分析 。 《 言 》是一 首相 对短 小 ,具 有抒 情性 的作 品,选 诺 自诗人 P er m t sa i 的作 品; 《 听 到美妙 的歌声 》 ,选 it o e a t s0 我 自歌剧 喜歌 剧 《 尔维 亚 的理发 师 》二幕 歌 剧 的第一 幕第 二 场 , 塞 其情 节 表现 的 是 :罗西 娜独 自坐 在房 间里 ,手里 拿着 一封 交 给她 的恋人 林 多罗 的信 ,深 情地 演 唱 了这 首 咏 叹调 《 听到 美妙 的歌 我 声 》 ,述 说 自己听 到林 多 罗美妙 的歌 声 后 ,无法 平静 的激 动 心情 和追 求 爱情 的坚 定决心 。 下 面 ,本文 将对 比两首 歌 曲在具 体演 唱 时 的区别 ,试 分 析艺 术 歌 曲与歌 剧咏 叹调演 唱之 间 的差异 : 第 一 ,声音上 的不 同处 理 。 《 诺言 》通 过钢 琴 作 为其伴 奏形 式 ,讲 究音 色 的变化 和 音量 的控制 ,钢 琴 在此 具有 举足 轻 重 的左 右 。 为了达 到演 唱 者与 钢琴 伴 奏 的和谐 统 一 ,要求 演 唱者在 音 量上 加 以控制 ,以免造 成 彼此 问的 效果 失衡 。而 且 ,这首 作 品 的歌 词 是取 自意 大利 诗人 P er ito m t sa i 的抒 情诗 歌 ,诗歌 细腻 、柔 美 、浪 漫 、为 了这些 格调 ea t so 和 情 感漓 尽致 的表 现 出来 ,必 须要 很好 的运 用 呼吸进 行 控制 ,尤 其 是 轻声 的演 唱和 高 声区 弱音 的表 现 。 因此 ,这 对 音量 的控制 是有要 求 的。 《 听 到 美 妙 的 歌 声 》通 常 是 要 管 弦 乐 队 合 作 来 演 唱 这首 我 作 品 ,这 便要 求演 唱 者在演 唱 时需 要较 大 的音量 以便 更 好 的诠释 作 品 ,并 且与 乐 队做 到协 调的 统一 ,从 而达 到最 佳 的舞 台艺 术效 果 。即使 有 的时候 因 为条件 的限制 不使 用 管弦 乐 队的伴 奏而 使用 钢 琴 伴奏 ,它 需要 强 调情 感 的表现 和激 烈 的戏剧 性 冲突 ,也 需要 音 量 的变化 并且 使用较 大 的音量 完成 作 品的演 唱 。 第 二 ,发音 吐字 上的不 同处 理 。 《 言》 这首 艺术 歌 曲 以清 晰 的 吐字 、细致 的语 调 为其 演 唱 诺 的特 点 , 以细 腻 、精 美为 其显 著特 征 。这 首作 品相对 一 般 艺术歌 曲而 言音 域 比较狭 窄 ,对 歌 曲的处 理 也 比较 容 易把 握 。因此 也较 适 合 于一些 音域 较窄 、音量 较小 的歌 唱者演 唱 。例如 :
浅谈歌剧《唐璜》中咏叹调《鞭打我吧》的艺术表现
19SONG OF YELLOW RIVER 2020/ 20果吐字过硬或过强,就无法体现出采琳娜诚恳道歉的语气和心理。
之后的几小节也要有气息的支撑、控制和运用,情绪层层递进,保证音乐流动性和松弛有度的情绪表达,好完整表达人物个性。
第二部分采琳娜看到马塞托有情绪上的变化,于是开始憧憬他们未来的美好生活,节拍变为八六拍,整条旋律变得轻快活泼起来,音乐的连贯性变强,所以对气息的要求也就更多,不仅需要运用口、鼻快速换气,还需要吸气吸的又快又深,如“in-co-ten-tied al-le-gri-a not-te edivo-gliam par-sar”这句需要有足够的气息去演唱,因为是一句完整的话,此时,我们就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换气点,因为“par-sar”是一个词,所以不能够断开当作换气口,所以要在“gliam”前换气,只有迅速的换气和足够的气息,才能支撑住后面“sar”的演绎,切忌吸气动作过大,因为这样会导致气息吸的太浅而憋,无法保证歌剧的演唱水平,做到整首咏叹调的一气呵成。
(二)情感的处理音乐与情感是相互依存的。
要想演绎好一首歌曲,必须掌握其中所要的表达的感情。
本首咏叹调是由一个单纯朴实的农村姑娘采琳娜演唱,在刚开始是一段请求马塞托原谅的唱段,这时的情绪应该是撒娇,苦苦哀求的一种情绪,所以声音不能太强,但是唱的同时又要带一些俏皮的感觉以体现出人物活泼的性格特征,连唱两遍又体现出采琳娜诚恳道歉的心理,看到马塞托没有原谅她的意思之后又连续重复三遍“sa-pro ba-ciar”可以看出采琳娜发自内心的急切和想要求得被原谅的心。
中间连接部分,采琳娜看出了马塞托情绪的变化,带一些撒娇和赌气的情绪,首先是“Ah lo ve-do”后来又故意说“non hai co-re”抓住了马塞托心理转变的特点,并且有情绪上的递进,从而想使马塞托回心转意。
到了第二部分的时候与第一部分的情绪截然不同,采琳娜看到马塞托原谅了她,于是情绪变得是欢快活泼,连续说了六个“si(对)”的跳音,可以看出采琳娜的用心良苦,不断地在讨好马塞托,一起在神往他们未来的幸福生活,因此在演唱时一定要注意情绪的转变,这样才能让观众才能产生共鸣,最后一起融入在一种愉悦浪漫的气氛之中。
歌剧咏叹调与艺术歌曲的演唱特点之比较
歌剧咏叹调与艺术歌曲的演唱特点之比较作者:乔文韬来源:《大观》2015年第01期摘要:歌剧咏叹调是在歌剧中通过主角抒发感情的唱段,也是高难度技法的展现,而艺术歌曲则以精美准确见长,表现细腻的情感。
本文对歌剧咏叹调与艺术歌曲的演唱特点作了详细的分析,进而对两者的演唱进行总结和比较。
关键词:歌剧咏叹调;艺术歌曲;特点歌剧咏叹调与艺术歌曲在美声唱法中争奇斗艳而又各显风采。
歌剧咏叹调往往给人一种壮大、华丽、震撼的试听效果,具有的戏剧性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艺术歌曲重点是讲究细腻,声音柔和。
另外歌剧咏叹调是在歌剧中通过主角抒发感情的唱段,也是高难度技法的展现,而艺术歌曲则以精美准确见长,表现细腻的情感。
本文对歌剧咏叹调与艺术歌曲的演唱特点作了详细的分析,进而对两者的演唱进行总结和比较。
一、歌剧咏叹调的概况歌剧咏叹调是演唱形式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其典型的特征是有非常强烈的歌唱性格和旋律的优美性,在戏剧情节进行大的转折时候经常出现优美动听的旋律,通过故事情节的变化,紧接着开始抒发内心的情感,最大程度的表达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
二、艺术歌曲概况19世纪欧洲的浪漫主义文艺在欧洲社会的背景下产生。
兴起了以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及马勒等作曲家为代表的艺术歌曲高潮,从而形成了一种足以和歌剧平分秋色的音乐体裁。
观众在试听的过程中首先能够想到的就是浪漫这一词,原因是它结合了文学的种种的精华,做到了音乐和诗歌戏曲的完美的结合。
其次让人想到的就是表现形式上的简洁干脆,艺术歌曲重点是有很坚实的传统,因为题材大多是从生活中选取,因此更加的贴近生活。
三、歌剧咏叹调与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一)歌剧咏叹调的创作特征是一种综合的艺术,有固定的演唱模式,如宣叙调、咏叹调、独唱、重唱、合唱等。
以歌唱为主,集中了交响乐、戏剧、舞蹈、美术、等艺术元素。
绝大部分歌剧的剧本都是由世界名著改编而成的,有的直接取材于圣经、史诗、历史故事、传说等。
如莎士比亚、希勒、雨果等的戏剧都是作曲家比较钟爱的创作源泉,因而在演唱某一咏叹调时,演唱者必须要理解歌剧的整体内容以及该选段的位置和角色特点;从形态结构上看,歌剧中的每一个唱段都必须和其他的唱段以及所有的与它有关的表现手段联系在一起,才能构成一部完整的歌剧,可以说是一项群体工作,任何一个角色或者一个唱段都是剧中的一个部分,它必须与别的声部共同构成戏剧情节。
浅析歌剧咏叹调和艺术歌曲的差异性
161SONG OF YELLOW RIVER 2020/ 17心的呐喊。
14小节后的七个小节的半音阶下行到dim的出现,此时角色的心情开始平缓,既表达了朱丽叶的无奈,同时也为后续的角色诉说做下了铺垫。
在诉说中朱丽叶想要沉浸在梦中,因此此时的演唱,语气上不可强硬,以免破坏所表达的无奈感。
(二)两者演唱特点对比分析在揣摩艺术歌曲后,演唱者会发现艺术歌曲的很有难度的,因此其艺术表现要求很高,对于演唱者来说一个挑战。
虽然艺术歌曲在音域的跨度不会很大,但是艺术歌曲所具有的文学性是有一定难度的。
艺术歌曲通常是根据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来进行谱曲,通过诗歌凝练的语言来展现作者所要表达的丰富情感。
而歌剧则是利用来传达剧情,和艺术歌曲相比,歌剧具有戏剧性,歌剧的中心是咏叹调。
咏叹调音域十分宽广咏叹调的技术难度成为演唱者的巨大挑战。
从演唱情感来看,演唱者需要投入到作品当中,将歌词的精髓抓住,通过自己的声音来表现情感。
以《小夜曲》来说,演唱这首作品时,演唱者应控制自己的音量,这首作品含蓄地表达了对恋爱的爱意,例如《小夜曲》中的歌词,“但愿你在梦中梦见我的爱情,亲爱的请你相信我的心属于你”。
歌词描述了恋人熟睡的场景,面对睡熟的恋人,是无声地,希望恋人能够在梦中梦见自己的真情真意,而不是大声的向恋人表白。
所以,在演唱时注意要含蓄,控制自己的表现力。
演唱中,要想象自己已经处于作品中的场景,通过轻柔的音色和深情的眼神以及肢体动作来展现作品中所要表达的爱意。
其他的艺术歌曲也同样如此,首先要注意的就是作品传达的意境和感情,体现作品的情感特点是首要任务,否则就失去了艺术歌曲最重要的艺术特征。
歌剧咏叹调从演唱的情感来看,需要演唱者能够进入到剧情当中,所以需要演唱者可以揣摩角色的心理和境遇,同时要从整体来思想歌剧的中心思想和大体的人物关系。
这样一来,在实际演唱中演唱者就可以让自己真正地融入到角色当中,将剧中人物完美呈现在舞台之上,同时也可以在不改变本源的情况下进行二度创作。
浅谈歌剧咏叹调《月亮颂》的乐曲分析与情感表现
浅谈歌剧咏叹调《月亮颂》的乐曲分析与情感表现
歌剧咏叹调《月亮颂》是意大利作曲家德洛伊蒂的代表作品。
该曲通过舒缓的旋律、丰富的和声和深刻的词意,表达了对月亮的崇拜和对人类尊严的呼唤,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首先,从乐曲结构上来看,《月亮颂》分为开头的前奏、中间的咏叹调和结尾的后奏三个部分。
整个乐曲以大调为主调,旋律从简单朴素到庄严肃穆,再到强烈激昂,表现出作曲家在情感表达上的变化与发展,给人留下强烈印象。
其次,从和声上来看,《月亮颂》采用了丰富多彩的和声结构,如大量运用了上行进行的逆行和声、特别是在闭合位置的属七和弦使用时的消解运用、还有作曲家善于使用转位和声达到和声变化的目标。
这展现出作曲家在和声技巧方面的精湛功底,不仅使乐曲内涵更加丰富,而且也是歌曲感染力的重要表现。
最后,从情感表达上来看,《月亮颂》通过对月亮的赞美,表达了作曲家对人类尊严、自由、和平和美好未来的希望,这恰恰是当时意大利人民最为迫切的心声。
通过音乐的力量,作曲家把自己的情感深情地传达给人们,使人们在倾听《月亮颂》的时候,感受到了一种敬畏与感慨的情感,增强了人们向往美好的信心和力量。
总之,歌剧咏叹调《月亮颂》是一首充满感情表现力的经典乐曲,作曲家在音乐语言、和声结构和情感表达方面的处理都体现出了他高超的艺术造诣。
在当时,这首曲子也成为了意大利民族主义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旗帜,至今仍然广受欢迎和传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歌剧咏叹调和艺术歌曲分析
歌剧咏叹调和艺术歌曲二者除了体裁不同,在其他方面也有区别,比如题材、对声音的要求、对语言的要求、歌曲的表现形式等。
虽然两者有很多区别,但这不代表两者之间有矛盾,在很多情况下,两种形式下表演者的感情丰富程度是一致的。
本文主要针对歌剧咏叹调和艺术歌曲进行分析。
一、歌剧咏叹调和艺术歌曲分析
(一)歌剧咏叹调分析
歌剧咏叹调基于歌剧,歌剧最开始利用音乐要素来诉说故事,所以歌曲也被称之为音乐戏剧,一种歌唱和语言并存的艺术形式,《达芙妮》是第一部被称为歌剧的作品,《尤里狄茜》是第一部公开在宫廷贵族面前上演的歌剧,这两部都是佩里和里努契尼作品。
蒙特威尔创作的歌剧作品中,咏叹调和宣叙调共存,伴奏比较凸显,威尼斯歌剧城建成后,歌剧逐渐享誉世界。
歌剧中的咏叹调可以以独立歌曲形式存在,也可以存在于伴奏中,对这种模式进行发展的是A·斯卡拉蒂,他对这两种调进行了区别创作,使这两种调有了更细致的分类,尤其是咏叹调分类,咏叹调主要表达人的情绪和感情,将其用在歌剧中,歌剧的抒情作用加强。
咏叹调虽然是在宣叙调的基础上发展来的,但随着其慢慢发展,咏叹调变成一种独立的歌唱形式,结构变得越来越完整,演唱技巧越来越复杂,对歌唱者的要求越来越高,极强的旋律和抒情性是对演唱者的演唱能力的考验。
在普契尼歌剧《图兰多特》中,有用到咏叹调的歌曲,比如《今晚不能入睡》,这是一首4/4拍的G大调,需要由男高音来完成。
男高音在演唱之前,就要对《图兰多特》的相关故事进行了解,了解它是讲述中国元代美丽公主图兰多特猜谜选夫,最终选中卡拉夫的故事,在选夫的过程中,猜对谜语者入选,猜错者葬送性命;其次演唱者要对《今夜不能入睡》所对应的故事情节进行了解,对当事人卡拉夫的
情绪变化进行体会,从而演唱出深怀感情的歌曲。
在《今夜不能入睡》中,开始卡拉夫情绪是思念,在夜深人静时望星思人,所以咏叹调的前奏比较短促、微弱。
在这首咏叹调中还应用了宣叙调,主要用在开始部分,内容时间都不长,休止符的运用,使乐句中的故事得以往前推动发展,伴奏织体在其中对调性进行了巩固。
男高音在演唱这一段时,声音要平稳,音意结合,还要特别强调重音地方。
随着故事发展,卡拉夫想到美丽的公主,思念突然转化为信念,情绪变为积极,一定要赢得公主芳心。
所以在后一部分的咏叹调中,演唱者要表达出这样一种高昂,欢快,有信心的情绪,在演唱乐句上,一定不能有停顿的地方,要连续,每个乐句中都有力度和附点连接、音调高低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和情绪一样,都是呈逐渐上升趋势的,是向高潮方向靠拢的。
演唱者还要做好气息调整工作,气息中间不能断,该唱清楚的点也不能含糊。
在歌曲演唱中,伴奏者选择的伴奏乐器是中提琴和大提琴,主要讲当时的氛围烘托出来,还有辅助者伴唱“可怜那死去的人”来重复主题,主人公卡拉夫在高昂情绪引导下,唱出主题“今夜无人入睡”。
(二)艺术歌曲分析
艺术歌曲是在浪漫主义音乐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虽然题材等来自民间歌谣或传说,但在产生途径以及最终的表现体裁类别上却与民间歌谣完全不同。
综合来说这是具有艺术意味的声乐独唱曲。
艺术歌曲的代表作家有舒伯特、舒曼和勃拉姆斯,每个人的乐曲风格是不同的。
舒伯特的艺术作品中,人情味和亲切感充足,舒曼的艺术歌曲中,旋律高翔,活泼,慷慨。
舒伯特的《魔王》是艺术歌曲的典型代表,这一作品中,作家构造了四个角色,站在父亲的角度上,对第三人称叙事性诗句、魔王和儿子的情节变化进行了描述。
每个人物性格都有对应的歌词旋律,第三人称叙事性诗句只是起到旁白补充等叙述作用。
儿子在故事中,看到魔王后,情绪紧张,惶恐,所以声调会比较高,集中在高音区,旋律的升高意味着儿子的情绪变化到极致,将故事推向高潮。
声乐上对
其情绪变化所使用的音调分别是bE大调——F大调,bB大调,c大调,bD大调。
父亲在儿子面前表现出镇定状态,力图安稳儿子,但却被魔王打断,父亲不安,这一系列过程中父亲的情绪都是处于不明媚状态的,所以音调每次都是以小调形式存在的。
魔王在整个过程中对儿子进行威逼利诱,先诱惑,再威胁,所以声调会由明朗变成阴暗的小调。
这首歌曲中对所有角色的感情都有深刻地描写。
二、歌剧咏叹调和艺术歌曲区别
(一)题材选择上的区别
艺术歌曲本质是音乐与歌曲的综合,注重两者的结合效果,以揭示一种创作意境,要求演唱者要将歌曲的内在演唱出来,这种歌曲中的伴奏乐器通常选择钢琴,以将艺术歌曲所要表达的整体意境表达出来,在作品呈现上,作品更具备整体性。
咏叹调基于歌剧,对情感表达比较注重,虽然可以将其作为一种独立性的演唱歌曲,但代表的是个人情怀,所以独立性,个性更强一些,取材也是从历史故事中选取某些故事情节进行创作。
(二)对声音要求方面的区别
艺术歌曲多具有民族音乐风格特征,在感情表达上也比较细腻,演唱者在对作品进行演唱之前,要先对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进行体会,然后对自己的声音进行设计,使自己的声音与作品融合在一起,从而创作出一种意境,表现整个作品。
歌剧咏叹调也要采用歌剧的演唱形式,所以在声音上必须要做到竖、厚、宽、坚,演唱者的音域要拓宽,不能短促,在音色上比较厚实,使自己的声音具有穿透力,能从舞台上传向四面八方,另外咏叹调演唱的过程中,演唱者的口型差不多都是竖型。
(三)歌曲表现方面的区别
艺术歌曲表现整个作品的内容,咏叹调只是强调某个人的某种具体强烈情感,所以前者可以一人饰多角,后者只能一人饰一角,另外在角色上也比较固定,没有可变性。
但咏叹调以歌剧为基础,所以在场面上和歌剧差不多,更壮观。
虽然咏叹调可以独立演出,但也是基
于歌剧,所以在这点上,艺术歌曲的独立性更强一些。
艺术歌曲在感情表现上比较细腻,咏叹调具有故事性,所以戏剧冲突比较多。
(四)对语言要求方面的区别
无论是艺术歌曲还是咏叹调,都是以语言形式表达出来的,所以语言是这两种形式中的基本要素。
这两种形式中的语言都是有對应的音乐线条的,并且都有各自不同的旋律。
在艺术歌曲方面,以德国艺术语言为例,元音有单复之分,所以相对中国语言来说比较复杂,辅音共有20个,在演唱中,元音要保持饱满,辅音要轻快,对于音节之间的连接等问题也要注意。
演唱者对自己的演唱语言进行严格要求时,要将自己的演唱风格、语言素养以及情绪等作为重点调整改善对象。
除此之外,演唱者对于语言的发音等还要依赖于感情的表达,所以在演唱前,还要对诗歌所要表达的感情进行了解。
在咏叹调语言要求方面,要求字正腔圆,在咬字吐字方面更要演唱者的气息要保持同步,字头、字身在高度和宽度上也要保持一致。
字身要唱得宽松一些,字尾在不失去歌唱状态的情况下,要保持短促有力。
字、声要连贯在一起。
(五)伴奏织体方面的区别
在艺术歌曲中,伴奏乐器是钢琴,钢琴只是单纯的伴奏,是在歌曲旋律的基础上伴奏的,所以钢琴和歌唱旋律以及伴奏气息是连贯,相辅相成的。
旋律也是出现出现在歌唱中。
这样的作品有很多,比如《夜与梦》《你是平安》等。
在咏叹调中,伴奏织体形式是随时发生变化的,使得歌剧咏叹调中的角色逐渐变得更加有活力。
三、结语
歌剧咏叹调和艺术歌曲有区别,也有共通之处,在对这两者进行分析时,要结合具体的歌剧曲目或艺术歌曲。
二者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通古识今,对其特点和风格特性进行掌握,才能在演唱或音乐鉴赏中做出正确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