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知识点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知识点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知识点一、我会写:昼:昼夜白昼极昼昼夜不息耘:耘田耕耘春耕夏耘桑:桑树蚕桑桑叶沧桑沧海桑田晓:拂晓破晓报晓知晓揭晓二、多音字:解:jiě解释 jiè押解 xiè浑身解数供:gòng供品 gōng提供三、形近字:昼(昼夜)耘(耕耘)晓(报晓)尽(尽头)耕(耕地)浇(浇水)四、问题归纳:1、三首诗中的孩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答:第一首诗中的孩子勤劳、天真;第二首诗中的孩子天真可爱,自得其乐;第三首诗中的儿童悠闲自在、无忧无虑。

2、这三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答:相同之处:都写儿童自在快乐的生活状态,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充满了童真童趣。

不同之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写的是繁忙的劳动场面引出儿童学种瓜的可爱场景。

《稚子弄冰》从稚子的心理出发,重点描写“脱冰作戏”。

《村晚》先写乡村晚景,再写牧童,构成了乡村晚景图。

五、课外积累:描写儿童天真可爱的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六、课后习题答案: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意:小孩子虽然不懂得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一个“学”字使儿童天真的形象跃然纸上。

不仅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还表现了他们耳濡目染大人们的勤劳,从小就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

场景: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

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的桑树底下学种瓜,那一本正经的样子,真是太有趣了!2、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诗意: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脱下,用彩丝穿起来,提在手中当钲来敲。

前两句诗主要对稚子进行了动作描写,“脱”“穿”等动词生动表现了稚子弄冰的动作。

场景:清晨,孩子们小心翼翼地从铜盆里取出冻好的冰块,用彩色丝线穿上,提在手中,当作银钲来敲打。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走进古诗,感受自然”。

本课包括三首古诗《泊船瓜洲》、《春日》、《游园不值》。

这三首诗都是经典的中国古代诗歌,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它们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古诗,对古诗的基本形式和语言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于古诗的深层含义和诗人的情感表达仍有一定的难度。

此外,学生对于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也存在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帮助他们掌握古诗的基本解读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和基本内容,掌握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和解读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古诗中的自然美,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激发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和基本内容,掌握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帮助他们掌握古诗的基本解读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和写作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古诗文朗读带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思考古诗的特点和魅力,激发他们对本课的兴趣和期待。

2.新课导入:分别引入三首古诗《泊船瓜洲》、《春日》、《游园不值》,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注释及赏析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注释及赏析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注释及赏析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耕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
(1)杂兴:各种感受。

(2)童孙:孩子们。

(3)未解:不知道。

(4)供:参加。

(5)傍:靠近。

赏析:
《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四大家”之一的范成大的代表作品。

范成大六十一岁时,在石湖养病期间写下了六十篇田园诗,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各十二首,总题“四时田园杂兴”。

诗篇把农民的勤劳,淳朴的美德通过儿童天真活泼的举动不经意地展现,更显童趣盎然。

第一句用昼和夜对比,向我们展开一幅乡村男女耕田、绩麻,日夜忙碌的画图——白天男人们下田去除草,晚上妇女们在家里搓麻线。

第二句笔锋一转,孩子们天真烂漫,不懂得耕田纺织,但看着父母忙忙碌碌,却甚觉有趣,也不肯闲着,也在茂盛成荫的桑树地下学着种瓜。

全诗描写了农村男女日夜劳碌紧张的劳动生活,表现了儿童的天真可爱,热爱劳动的品质。

语言通俗浅显,没有刻意追求的痕迹,文笔清新轻巧,生动自然,犹如信手拈来。

犹如一幅生动的农村风俗长卷,充溢着江南农村浓郁的乡土气息。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知识点我会写:昼:昼夜白昼极昼昼夜不息耘:耘田耕耘春耕夏耘桑:桑树蚕桑桑叶沧桑沧海桑田晓:拂晓破晓报晓知晓揭晓多音字:解:jiě解释jiè押解xiè浑身解数供:gòng供品gōng提供形近字:昼(昼夜)尽(尽头)耘(耕耘)耕(耕地)晓(报晓)浇(浇水)问题归纳:1、三首诗中的孩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第一首诗中的孩子勤劳、天真;第二首诗中的孩子天真可爱,自得其乐;第三首诗中的儿童悠闲自在、无忧无虑。

2、这三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相同之处:都写儿童自在快乐的生活状态,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充满了童真童趣。

不同之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写的是繁忙的劳动场面引出儿童学种瓜的可爱场景。

《稚子弄冰》从稚子的心理出发,重点描写“脱冰作戏”。

《村晚》先写乡村晚景,再写牧童,构成了乡村晚景图。

课外积累:描写儿童天真可爱的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课后习题答案:二、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意:小孩子虽然不懂得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一个“学”字使儿童天真的形象跃然纸上。

不仅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还表现了他们耳濡目染大人们的勤劳,从小就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

场景: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

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的桑树底下学种瓜,那一本正经的样子,真是太有趣了!2、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诗意: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脱下,用彩丝穿起来,提在手中当钲来敲。

前两句诗主要对稚子进行了动作描写,“脱”“穿”等动词生动表现了稚子弄冰的动作。

场景:清晨,孩子们小心翼翼地从铜盆里取出冻好的冰块,用彩色丝线穿上,提在手中,当作银钲来敲打。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词三首》知识点+图文讲解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词三首》知识点+图文讲解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词三首》知识点+图文讲解课文朗读知识点我会写:昼:昼夜白昼极昼昼夜不息耘:耘田耕耘春耕夏耘桑:桑树蚕桑桑叶沧桑沧海桑田晓:拂晓破晓报晓知晓揭晓多音字:解:jiě解释jiè押解xiè浑身解数供:gòng供品gōng提供形近字:昼(昼夜)尽(尽头)耘(耕耘)耕(耕地)晓(报晓)浇(浇水)问题归纳:1、三首诗中的孩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第一首诗中的孩子勤劳、天真;第二首诗中的孩子天真可爱,自得其乐;第三首诗中的儿童悠闲自在、无忧无虑。

2、这三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相同之处:都写儿童自在快乐的生活状态,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充满了童真童趣。

不同之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写的是繁忙的劳动场面引出儿童学种瓜的可爱场景。

《稚子弄冰》从稚子的心理出发,重点描写“脱冰作戏”。

《村晚》先写乡村晚景,再写牧童,构成了乡村晚景图。

课外积累:描写儿童天真可爱的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课后习题答案:二、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意:小孩子虽然不懂得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一个“学”字使儿童天真的形象跃然纸上。

不仅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还表现了他们耳濡目染大人们的勤劳,从小就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

场景: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

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的桑树底下学种瓜,那一本正经的样子,真是太有趣了!2、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诗意: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脱下,用彩丝穿起来,提在手中当钲来敲。

前两句诗主要对稚子进行了动作描写,“脱”“穿”等动词生动表现了稚子弄冰的动作。

场景:清晨,孩子们小心翼翼地从铜盆里取出冻好的冰块,用彩色丝线穿上,提在手中,当作银钲来敲打。

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意思

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意思

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意思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意思篇1三首古诗都是写的作者童年时候的事情,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所作的一首田园诗,是其所创组诗《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中的一首,诗人抓住村庄男女的劳动的场面进行描写,男的外出劳作,女的在家忙碌,就连那小孩也深受家长勤劳品质的影响,学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真实地再现了夏日乡村农忙时的质朴生活,那生活充溢辛劳,也充溢恬适,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劳动人民的赞扬。

全诗语言平白、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乡村生活气息。

《稚子弄冰》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的七言绝句。

全诗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作戏”的场景。

《村晚》是南宋诗人雷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有着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似被山咬住的红红落日以及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

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一、教学效果(一)在读准读通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根据七言绝句押韵和断句的特点指导学生读出诗歌的节奏,读出诗歌的韵味。

(二)在借助注释、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描述的画面,感受诗歌的美好意境,诵出诗人的美好情怀。

(三)迁移拓展阅读,引导学生主动积累。

二、教学收获教学《四时田园杂兴》诗句时,其一,我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一边读,一边充实画面的物象,丰满图画的内容,感受田园劳动的繁忙与快乐,感受桑阴下学种瓜孩子的俏皮可爱,从而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

其二,反复地“想象——朗读——感受——朗读”,融合起来,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感受,在感受中诵读。

并且我适时予以点拨,如抓住“昼”和“夜”感受农民的勤快,抓住“各当家”联想农民是多么繁忙啊!这样,田园生活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宁静安详的生活画面就呈现出来了。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篇一】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一課《古詩三首》課文原文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宋]範成大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注釋_________①[耘田]在田間鋤草。

②[績麻]把麻搓成線。

③[解]理解,懂得。

④[供]從事。

⑤[傍]靠近。

⑥[陰]樹蔭。

稚子弄冰[宋]楊萬裏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錚。

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

注釋_________①[稚子]幼小的孩子。

②[金鹽脫曉冰]早晨從金屬盆裏把冰取出來。

③[鈕]一種金屬打擊樂器。

④[磐}一種用玉或石製成的打擊樂器。

⑤[玻璃]一種天然玉石,也叫水玉,並不是現在的玻璃。

村晚[宋]雷震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注釋_________①[陂]池岸。

②[滿]水中的波紋。

③[腔]曲調。

④[信口]隨口。

【篇二】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一課《古詩三首》知識點我會寫:晝:晝夜白晝極晝晝夜不息耘:耘田耕耘春耕夏耘桑:桑樹蠶桑桑葉滄桑滄海桑田曉:拂曉破曉報曉知曉揭曉破音字:解:jiě解釋jiè押解xiè渾身解數供:gòng供品gōng提供形近字:晝(晝夜)盡(盡頭)耘(耕耘)耕(耕地)曉(報曉)澆(澆水)問題歸納:1、三首詩中的孩子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第一首詩中的孩子勤勞、天真;第二首詩中的孩子天真可愛,自得其樂;第三首詩中的兒童悠閒自在、無憂無慮。

2、這三首詩有什麼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相同之處:都寫兒童自在快樂的生活狀態,天真活潑的兒童形象,充滿了童真童趣。

不同之處:《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描寫的是繁忙的勞動場面引出兒童學種瓜的可愛場景。

《稚子弄冰》從稚子的心理出發,重點描寫“脫冰作戲”。

《村晚》先寫鄉村晚景,再寫牧童,構成了鄉村晚景圖。

課外積累:描寫兒童天真可愛的詩句: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部编新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优秀课件

部编新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优秀课件




范成大,南宋中兴四大诗
人 人之一,字至能,号石湖居士。
他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 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
范成大晚年所作的组诗 《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 园诗的代表作品。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读一读,想一想: 我们应该带着怎样 的感情去读? 朗读节奏是怎样的?
归去:回去。 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腔:曲调。 信口:随口。
诗意: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 还;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 定的声腔。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拟人,形象 地表现出落日挂 山头的情景。
幽雅美丽、色彩绮丽
写落日青山 倒映水中,表现 出水的澄澈。
这两句中诗人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村晚》通过描写乡村傍晚的美丽景色,抒 发了诗人_对__乡__村__晚__景__的__喜__爱__和__赞__美__之__情____。
村晚
草满池塘 景
山衔落日
牧童横牛背 人
短笛信口吹
喜爱 赞美
前面老师已经对这三首古诗进行了详细的 讲解,接下来请同学们开启你的智慧之门,探 究以下问题。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延 伸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事情: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你觉得这两句诗中哪个字用的好?为什么?
“学”字用好,不会耕耘就学着大人的 样子种瓜,充分体现出了孩子的天真可爱。
这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孩子也跟着大人的样子一起学着耕田种 瓜,他们热爱劳动。表达了诗人对天真可爱的 农村儿童的赞美之情。

五下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笔记

五下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笔记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与知识点总结归纳古诗一:《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作者:范成大,南宋诗人。

内容解析:诗意: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农村四季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其中,“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通过色彩对比,生动地勾勒出了初夏时节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而“日长篱落无人问,惟有蜻蜓蛱蝶飞”则通过动态描写,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词汇积累: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蜻蜓蛱蝶等。

知识点总结:诗歌风格:范成大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语言质朴,富有生活气息。

意象运用: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如“梅子金黄”、“麦花雪白”等,营造出鲜明生动的画面感。

情感表达:通过对田园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古诗二:《宿新市徐公店》作者:杨万里,南宋诗人。

内容解析:诗意: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日田园风光图。

诗人通过“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的描写,展现了农村春天的景象;而“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则通过儿童的嬉戏场景,为春天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词汇积累: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等。

知识点总结:观察细致:诗人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十分细致,如“篱落疏疏一径深”中的“篱落疏疏”,表现了农村的朴素与宁静。

情感饱满:通过描写儿童的嬉戏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和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描写手法:诗人运用白描手法,简洁明了地勾勒出春日田园的美景,给人以清新自然之感。

古诗三:《清平乐·村居》作者:辛弃疾,南宋词人。

内容解析:词意:这首词以朴素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农村生活的画卷。

词人通过“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的描写,展现了农村环境的清幽与宁静;而“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则通过对话场景,展现了农村生活的和谐与温馨。

整首词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情怀。

词汇积累: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等。

2020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三首》知识点易考点梳理

2020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三首》知识点易考点梳理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三首》知识点易考点梳理听写生字:白昼.耘.田桑.树春晓.(书写提示:“昼”的下半部分是“旦”,不要多加一横写成“互”,“晓”的右上角不要多加一点。

)默写古诗:略☆《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昼zhòu出耘yún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gòng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①[昼]白天 [耘田]在田间锄草。

②[绩麻]把麻搓成线。

③[解]理解,懂得。

④[供]从事。

⑤[傍]靠近。

⑥[阴]树荫。

译文:白天锄地,夜晚搓麻,农家男女各自忙着各自的事情,各有自己拿手的本事。

小孩子哪里懂得耕织之事,也模仿大人的样子,在靠近桑树的下面学着种瓜。

☆《稚zhì子弄冰》 [宋]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zhēng。

敲成玉磬璃碎地声。

①[稚子]幼小的孩子。

②[金盆脱晓冰]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

③[钲]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④[磐}一种用玉或石制成的打击乐器。

⑤[玻璃]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译文:儿童早晨起来,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用彩线穿起来当铮。

提着银锣似的冰块在树林里边敲边跑,忽然冰锣敲碎碎落地,那声音就像美玉落地摔碎一样。

☆《村晚》 [宋]雷震口吹。

①[陂]池岸。

②[漪]水中的波纹。

③[腔]曲调。

④ [归去]回去。

[信口]随口。

译文:在一个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的乐曲。

①《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作者是代诗人,通过对农村生活中大人耘田、绩麻,孩子学种瓜场面的描写,反映出农村的紧张劳动气氛和富有情趣的生活,表现出农村孩子的勤劳纯朴、天真烂漫。

②“四时田园杂兴”中“杂兴”的意思是,没有固定的题材。

题目告诉我们,这些诗写的是诗人在居住时春夏秋冬四季的所见所感。

(随兴而写田园)③《稚子弄冰》作者是代诗人通过对稚子脱冰、穿线,敲击,冰块破裂等情景的描写,表现出孩童生活的无限乐趣和作者对孩童的尊重与喜爱之情。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知识点+练习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知识点+练习

知识点生字扩词(建议抄写):昼:昼夜白昼极昼昼夜不息耘:耘田耕耘春耕夏耘桑:桑树蚕桑桑叶沧桑沧海桑田晓:拂晓破晓报晓知晓揭晓多音字(建议背诵):解:jiě解释jiè押解xiè浑身解数供:gòng供品gōng提供形近字:昼(昼夜)尽(尽头)耘(耕耘)耕(耕地)晓(报晓)浇(浇水)问题归纳:1、三首诗中的孩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第一首诗中的孩子勤劳、天真;第二首诗中的孩子天真可爱,自得其乐;第三首诗中的儿童悠闲自在、无忧无虑。

2、这三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相同之处:都写儿童自在快乐的生活状态,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充满了童真童趣。

不同之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写的是繁忙的劳动场面引出儿童学种瓜的可爱场景。

《稚子弄冰》从稚子的心理出发,重点描写“脱冰作戏”。

《村晚》先写乡村晚景,再写牧童,构成了乡村晚景图。

课外积累(描写儿童的古诗句):描写儿童天真可爱的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课后习题答案:二、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意:小孩子虽然不懂得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一个“学”字使儿童天真的形象跃然纸上。

不仅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还表现了他们耳濡目染大人们的勤劳,从小就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

场景: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

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的桑树底下学种瓜,那一本正经的样子,真是太有趣了!2、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诗意: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脱下,用彩丝穿起来,提在手中当钲来敲。

前两句诗主要对稚子进行了动作描写,“脱”“穿”等动词生动表现了稚子弄冰的动作。

场景:清晨,孩子们小心翼翼地从铜盆里取出冻好的冰块,用彩色丝线穿上,提在手中,当作银钲来敲打。

五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三首》教学课件、复习课件ppt(知识提纲)部编版

五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三首》教学课件、复习课件ppt(知识提纲)部编版

注释
①昼(zhòu):白天 ②耘(yún)田:在田间锄草 ③绩麻:把麻搓成线。 ④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 ⑤解:理解,懂得。 ⑥供(gòng):从事。 ⑦傍:靠近。 ⑧阴:树荫。
古诗译文
白天在田里除草,到了夜晚回来搓麻绳,男村里 的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小孩子虽然不懂得耕 织之事,却也模仿大人的样子,在桑树的树荫旁学着 种瓜。
古诗主题
《稚子弄冰》从小孩幼稚贪玩的心理特征切入, 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 做戏”的场景,表现了儿童调皮、可爱的特点,表 达了诗人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古诗鉴赏
①前两句通过对小孩子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刻画出一个天真快乐 的儿童形象。“脱”字形象传神,写出了孩子取冰的样子。
②后两句写孩子玩得正高兴时突然冰块落到地上,发出如玻璃碎 裂的声音。“忽作玻璃碎地声”一句,让我们仿佛听到了那清脆的声音 ,看到了孩子那失望的表情。
拓展积累
描写儿童天真可爱的诗句: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谢谢!
诗中从三个方面上描写稚子弄冰的情:形色泽上,“金”盘“彩”丝穿“ 银”冰;形态上,“金盘”脱出的冰犹如“银铮” ;声音上,既有“玉磬穿林 响”的高亢,又有“玻璃碎地声” 的清脆。有形有色有声,生动表现了稚 子弄冰的无限乐趣。
古诗理解
(三)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古诗主题
《村晚》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诗人即景而 写,描写了自然景物变化和牧童的活动,有动有静, 有声有色,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表现了牧童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情致,抒发了诗人 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以及对悠然恬静的农村生活 的向往之情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

这首诗以清新明快的笔调, 出神入化地描写了江南农村初 夏时节的旖旎风光,表达了诗 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新知导入
四时田园杂兴
自读课文
要求: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通读古诗,给诗文划分小节,注意句子的停顿。
新知讲解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交流:这两句诗写了什么内容?
描写了农村的孩子们在茂盛的桑树荫下 雪种瓜的情景,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
新知讲解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我仿佛看到了树荫下,几个孩子挖 坑、播种、填土、浇水,干得有模有样, 不亦乐乎。
句意: 清晨,儿童将铜盆里冻的冰
剜下来,用带来的丝线穿起当钲 。
新知讲解
解词语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玻璃:指古时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 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磬:四声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 用玉、石制成,可悬挂。
新知讲解
明诗意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句意: 敲的响声穿过树林,突然听见一声
新知讲解
xìng 兴致 《四时田园杂兴》
“杂兴”的意思是各种兴致; “四时”在这诗中表示的是一年四季。
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 了很多的感想。本诗是其中的一首。
新知讲解
解词语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耘田:在田间除草。 绩麻:把麻搓成线。 各当家:每人担任一定的工作。
新知讲解
清脆的水玉落地的响声,原来是孩子们 把它给敲碎了。
新知讲解
《稚子弄冰》一诗生动地描写了天真稚气的小孩子“玩 冰”的场景,表现了儿童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第1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第1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第1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梳理我会写:昼:昼夜白昼极昼耘:耘田耕耘春耕夏耘桑:桑树蚕桑桑叶晓:拂晓破晓知晓多音字:解:jiě解释jiè押解xiè浑身解数供:gòng供品gōng提供形近字:昼(昼夜)尽(尽头)耘(耕耘)耕(耕地)晓(报晓)浇(浇水)问题归纳:1、三首诗中的孩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第一首诗中的孩子勤劳、天真;第二首诗中的孩子天真可爱,自得其乐;第三首诗中的儿童悠闲自在、无忧无虑。

2、这三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相同之处:都写儿童自在快乐的生活状态,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充满了童真童趣。

不同之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写的是繁忙的劳动场面引出儿童学种瓜的可爱场景。

《稚子弄冰》从稚子的心理出发,重点描写“脱冰作戏”。

《村晚》先写乡村晚景,再写牧童,构成了乡村晚景图。

课后习题答案:二、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意:小孩子虽然不懂得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一个“学”字使儿童天真的形象跃然纸上。

不仅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还表现了他们被大人们的勤劳耳濡目染,从小就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

场景: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

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在茂盛的桑树底下学种瓜,那一本正经的样子,真是太有趣了!2、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诗意: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脱下,用彩丝穿起来,提在手中当钲来敲。

前两句诗主要对稚子进行了动作描写,“脱”“穿”等动词生动表现了稚子弄冰的动作。

场景:清晨,孩子们小心翼翼地从铜盆里取出冻好的冰块,用彩色丝线穿上,提在手中,当作银钲来敲打。

当孩子们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美妙的声音时,忽然冰块儿落地,发出了如玻璃破碎的声音。

唉,太令人失望了!从中体会到孩子自得其乐的盎然情趣。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导语】《四时⽥园杂兴》是诗⼈退居家乡后写的⼀组⼤型的⽥家诗,《稚⼦弄冰》这⾸诗写冬天孩⼦们的⼀场嬉戏,《村晚》是⼀⾸描写农村晚景的诗。

®⽆忧考⽹为⼤家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家有帮助。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第1课《古诗三⾸》课⽂原⽂ 四时⽥园杂兴(其三⼗⼀) [宋]范成⼤ 昼出耘⽥夜绩⿇, 村庄⼉⼥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

注释 _________ ①[耘⽥]在⽥间锄草。

②[绩⿇]把⿇搓成线。

③[解]理解,懂得。

④[供]从事。

⑤[傍]靠近。

⑥[阴]树荫。

[译⽂]⽩天去⽥⾥锄草,夜晚在家中搓⿇线,村中男男⼥⼥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孩⼦虽然不会耕⽥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

稚⼦弄冰 [宋]杨万⾥ 稚⼦⾦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注释 _________ ①[稚⼦]幼⼩的孩⼦。

②[⾦盐脱晓冰]早晨从⾦属盆⾥把冰取出来。

③[钮]⼀种⾦属打击乐器。

④[磐}⼀种⽤⽟或⽯制成的打击乐器。

⑤[玻璃]⼀种天然⽟⽯,也叫⽔⽟,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译⽂]清晨,满脸稚⽓的⼩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彩线穿起来当做⼀种打击乐器。

提在⼿中,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过的响声,当欣赏者正醉⼼于那穿林⽽过的响声时,忽然听到了另⼀种声⾳——冰块落地,发出了⽔⽟破碎的声⾳。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满陂, ⼭衔落⽇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背, 短笛⽆腔信⼝吹。

注释 _________ ①[陂]池岸。

②[满]⽔中的波纹。

③[腔]曲调。

④[信⼝]随⼝。

[译⽂]⽔草长满了池塘,池⽔漫上了塘岸,⼭像是衔着落⽇似的倒映在波光荡漾的⽔⾯上。

牧童回村,横坐在⽜背上,⼿拿短笛,悠闲地随⼝乱吹,谁也听不出是什么曲调。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第1课《古诗三⾸》知识点 我会写: 昼:昼夜⽩昼极昼昼夜不息 耘:耘⽥耕耘春耕夏耘 桑:桑树蚕桑桑叶沧桑沧海桑⽥ 晓:拂晓破晓报晓知晓揭晓 多⾳字: 解:jiě解释 jiè押解 xiè浑⾝解数 供:gòng供品 gōng提供 形近字: 昼(昼夜)尽(尽头)耘(耕耘)耕(耕地) 晓(报晓)浇(浇⽔) 问题归纳: 1、三⾸诗中的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第⼀⾸诗中的孩⼦勤劳、天真;第⼆⾸诗中的孩⼦天真可爱,⾃得其乐;第三⾸诗中的⼉童悠闲⾃在、⽆忧⽆虑。

【预习】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

【预习】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

【预习】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知识点我会写:昼:昼夜白昼极昼昼夜不息耘:耘田耕耘春耕夏耘桑:桑树蚕桑桑叶沧桑沧海桑田晓:拂晓破晓报晓知晓揭晓多音字:解:jiě解释jiè押解xiè浑身解数供:gòng供品gōng提供形近字:昼(昼夜)尽(尽头)耘(耕耘)耕(耕地)晓(报晓)浇(浇水)问题归纳:1、三首诗中的孩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第一首诗中的孩子勤劳、天真;第二首诗中的孩子天真可爱,自得其乐;第三首诗中的儿童悠闲自在、无忧无虑。

2、这三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相同之处:都写儿童自在快乐的生活状态,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充满了童真童趣。

不同之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写的是繁忙的劳动场面引出儿童学种瓜的可爱场景。

《稚子弄冰》从稚子的心理出发,重点描写“脱冰作戏”。

《村晚》先写乡村晚景,再写牧童,构成了乡村晚景图。

课外积累:描写儿童天真可爱的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课后习题答案:二、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意:小孩子虽然不懂得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一个“学”字使儿童天真的形象跃然纸上。

不仅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还表现了他们耳濡目染大人们的勤劳,从小就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

场景: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

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的桑树底下学种瓜,那一本正经的样子,真是太有趣了!2、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诗意: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脱下,用彩丝穿起来,提在手中当钲来敲。

前两句诗主要对稚子进行了动作描写,“脱”“穿”等动词生动表现了稚子弄冰的动作。

场景:清晨,孩子们小心翼翼地从铜盆里取出冻好的冰块,用彩色丝线穿上,提在手中,当作银钲来敲打。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9古诗三首》课文原文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9古诗三首》课文原文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9.古诗三首)课文原文
参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眺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
_________
①参军行]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

②玉门关]古关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

③楼兰]西城古国名,这里泛指西域地区少数民族政权。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
_________
①安西]唐代安西都护府的简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附近。

②渭城]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在今陕西西安西北,位于渭水北岸。

③浥]湿润,沾湿。

④阳关]古关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南。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注释
_________
①将晓]快要天亮。

②三万里河]指黄河。

“三万里〞形容它很长。

③五千仞岳]指华山。

“五千仞〞形容它很高。

④摩天]碰到天。

⑤遗民]指在金总揽地区的原宋朝老百姓。

⑥胡尘]指金总揽地区的风沙,这里借指暴政。

⑦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师用书1《古诗三首》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师用书1《古诗三首》

1 古诗三首教材解析本课由三首七言绝句组成,内容都涉及古代乡村中的儿童生活。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ー)与四年级下册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属于同一组诗,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

古诗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的劳动场面:初夏,农人白天到田里锄草,晚上回来搓麻线,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

孩子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却在茂盛的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古诗的前两句用“昼”“夜”“儿”“女”等词语,从时间、人物的角度表现出农家耕织的场景:不分日夜,不分男女,村庄上下,一片繁忙。

后两句写得意趣横生,“未解”“也”“学”等词语表现出乡村儿童的天真可爱,流露出赞扬之意。

全诗语言浅近、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

《稚子弄冰》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

古诗写了幼童在严寒天气弄冰玩耍、自得其乐的场景: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取出,用彩丝穿过冰块,提在手中,就像一个银钲。

轻轻敲打,清脆的响声穿林而过。

忽然冰块落地、发出如玻璃破碎一般的声音。

孩子取冰时的欣喜、穿丝时的小心、敲冰块时的得意一一呈现、表达出作者对孩子的喜爱之情。

《村晚》的作者是宋代诗人雷震。

古诗展示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牧童骑牛晚归图,在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高涨。

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远山衔在嘴里倒映在清凉的水波中。

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拿着短笛随意地吹奏。

古诗的前两句写景:两个“满”字,写出了水草丰美的景象;写远山落日,用“衔”和“浸”,形象地展现出落日挂在山头、倒映在水中的情形。

绿草、碧水、青山、落日,色彩绚丽。

后两句写牧童的活动,“横牛背”和“信口吹”生动地表现出牧童的调皮天真和悠闲自在。

课文插图分别对应《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ー)和《村晚》两首古诗。

左侧插图呈现的是初夏时节村庄繁忙的景象,人们都在田间劳作,两个孩子在靠近树荫处学种瓜。

右侧插图呈现了远处的青山和近处的池塘,牧童悠闲地坐在牛背上吹笛。

插图描绘了两首古诗中的主要场景有助于学生走进情境,理解诗意。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三首》知识点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三首》知识点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三首》知识点我会写:昼:昼夜白昼极昼昼夜不息耘:耘田耕耘春耕夏耘桑:桑树蚕桑桑叶沧桑沧海桑田晓:拂晓破晓报晓知晓揭晓多音字:解:jiě解释jiè押解xiè浑身解数供:gòng供品gōng提供形近字:昼(昼夜)尽(尽头)耘(耕耘)耕(耕地)晓(报晓)浇(浇水)问题归纳:1、三首诗中的孩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第一首诗中的孩子勤劳、天真;第二首诗中的孩子天真可爱,自得其乐;第三首诗中的儿童悠闲自在、无忧无虑。

2、这三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相同之处:都写儿童自在快乐的生活状态,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充满了童真童趣。

不同之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写的是繁忙的劳动场面引出儿童学种瓜的可爱场景。

《稚子弄冰》从稚子的心理出发,重点描写“脱冰作戏”。

《村晚》先写乡村晚景,再写牧童,构成了乡村晚景图。

课外积累:描写儿童天真可爱的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课后习题答案:二、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意:小孩子虽然不懂得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一个“学”字使儿童天真的形象跃然纸上。

不仅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还表现了他们耳濡目染大人们的勤劳,从小就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

场景: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

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的桑树底下学种瓜,那一本正经的样子,真是太有趣了!2、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诗意: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脱下,用彩丝穿起来,提在手中当钲来敲。

前两句诗主要对稚子进行了动作描写,“脱”“穿”等动词生动表现了稚子弄冰的动作。

场景:清晨,孩子们小心翼翼地从铜盆里取出冻好的冰块,用彩色丝线穿上,提在手中,当作银钲来敲打。

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的注释

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的注释

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的注释标题: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注释详解文档内容:一、《元日》——王安石【原文】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解析】1. 元日:即春节,农历正月初一,也称新年。

2. 爆竹声中一岁除:在辞旧迎新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过去。

此句描绘了新年到来时热闹欢腾的场景。

3. 春风送暖入屠苏:春风带着暖意吹拂大地,人们欢饮屠苏酒以庆祝新年。

屠苏酒是古代的一种药酒,据说有驱邪避病的功效,新年饮用寓意吉祥安康。

4. 千门万户曈曈日:太阳初升,阳光普照千家万户,形容新春的朝气与生机。

“曈曈”形容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样子。

5. 总把新桃换旧符:家家户户都将旧的桃符(古人用以祈福辟邪的木板,上刻神像或写有祝语)换成新的,象征着辞旧迎新,期待新的一年里生活更加美好。

二、《清明》——杜牧【原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解析】1.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公历每年4月4日或5日,同时也是我国传统的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2. 雨纷纷:形容清明时节雨水连绵不断。

3. 路上行人欲断魂:行走在清明扫墓的路上的人们心情沉重,仿佛魂魄都要离体,表现出人们对逝去亲人的深深怀念之情。

4. 借问酒家何处有:旅人在悲痛之余,寻觅一个可以稍作休息并借酒消愁的地方。

5. 牧童遥指杏花村:放牛的孩童远远地指向一个开满杏花的小村落,那里可能就有可供歇脚的酒家。

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原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释解析】1. 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人有登高赏菊、佩茱萸以避灾求福的习俗。

2. 异乡、异客:身处他乡,自感孤独陌生。

3. 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当遇到节日,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就格外强烈。

4. 遥知兄弟登高处:远方的诗人知道此时他的兄弟们正在家乡进行登高活动。

5. 遍插茱萸少一人:他们佩戴茱萸时,却少了诗人自己,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及不能与亲人共度佳节的遗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
识点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
_________
①[耘田]在田间锄草。

②[绩麻]把麻搓成线。

③[解]理解,懂得。

④[供]从事。

⑤[傍]靠近。

⑥[阴]树荫。

[译文]白天去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注释
_________
①[稚子]幼小的孩子。

②[金盐脱晓冰]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

③[钮]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④[磐}一种用玉或石制成的打击乐器。

⑤[玻璃]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译文]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起来当做一种打击乐器。

提在手中,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忽然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水玉破碎的声音。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注释
_________
①[陂]池岸。

②[满]水中的波纹。

③[腔]曲调。

④[信口]随口。

[译文]水草长满了池塘,池水漫上了塘岸,山像是衔着落日似的倒映在波光荡漾的水面上。

牧童回村,横坐在牛背上,手拿短笛,悠闲地随口乱吹,谁也听不出是什么曲调。

我会写:
昼:昼夜白昼极昼昼夜不息
耘:耘田耕耘春耕夏耘
桑:桑树蚕桑桑叶沧桑沧海桑田
晓:拂晓破晓报晓知晓揭晓
多音字:
解:jiě解释jiè押解xiè浑身解数
供:gòng供品gōng提供
形近字:
昼(昼夜)尽(尽头)耘(耕耘)耕(耕地)
晓(报晓)浇(浇水)
问题归纳:
1、三首诗中的孩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第一首诗中的孩子勤劳、天真;第二首诗中的孩子天真可爱,自得其乐;第三首诗中的儿童悠闲自在、无忧无虑。

2、这三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都写儿童自在快乐的生活状态,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充满了童真童趣。

不同之处: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写的是繁忙的劳动场面引出儿童学种瓜的可爱场景。

《稚子弄冰》从稚子的心理出发,重点描写“脱冰作戏”。

《村晚》先写乡村晚景,再写牧童,构成了乡村晚景图。

课外积累:
描写儿童天真可爱的诗句: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致能(一作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

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

南宋名臣、文学家。

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进士第,累官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

乾道三年(1167年),出知处州。

乾道六年(1170年),作为泛使出使金国,索求北宋诸帝陵寝之地,并争求改定受书之仪,不辱使命而还。

乾道七年(1171年),自中书舍人出知静江府。

淳熙二年(1175年),调任敷文阁待制、四川制置使。

淳熙五年(1178年),升任参知政事,此后相继知明州、建康府,颇著政绩。

晚年退居石湖,并加资政殿大学士。

绍熙四年(1193年),范成大逝世,年六十八。

累赠少师、崇国公,谥号“文穆”,后世遂称其为“范文穆”。

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

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

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

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

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其作品在南宋末年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的说法。

著有《石湖集》、《揽辔录》、《吴船录》、《吴郡志》、《桂海虞衡志》等。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

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

南宋诗人,文学家,政治家,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登进士第,历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累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

开禧二年(1206年),
杨万里病逝,年八十。

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

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

此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

著有《诚斋集》等作品传世。

雷震,南宋,出生日期不明。

或以为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宋宁宗嘉定年间进士。

又说是南昌(今属江西)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进士。

其作《村晚》入选部编版语文课本五年级下册第一课时。

网络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