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美学论文

合集下载

生态美学视野下园林景观设计优秀论文[5篇范例]

生态美学视野下园林景观设计优秀论文[5篇范例]

生态美学视野下园林景观设计优秀论文[5篇范例]第一篇:生态美学视野下园林景观设计优秀论文一、树立生态价值观,重塑生态人审美文化是人文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又是沟通和连接科技与人文文化的桥梁和纽带。

众所周知,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某种人文条件,因为社会是由人组成的,掌握科学技术的主体也是人,所以无论是发展科学技术还是促成它的社会应用,都离不开人。

人的具体状况构成了社会的人文条件,如其表现在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态度、人们的价值认同、人文素质等方面。

可见,重塑生态人是促进生态美学发展的重中之重。

生态人是指具有生态意识和生态价值观念,遵循生态伦理规则,能够用科学的生态观、价值观指导自身行为的人,是具有生态伦理素养和生态环境意识,并且日常行为生态化的人。

生态人必须具备生态意识、生态价值观、生态责任感、和尊重生命、爱护自然的生态人格。

个人理解“生态人”就好比一粒种子,要孕育成为一棵参天大树,首先要有一片土地,使它融入、取之、反哺于这片土地所在的环境之中,与环境共同协作成长,构建出一个生态环境,使它可以孕育出一片森林,且使这片土地与周围的环境和谐共存,同时使其可持续发展。

正如道家老子所言,道生成天地万物的过程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从无到有的一个过程,如同宇宙的诞生,可以造福人类、自然、福及子孙后代。

树立生态价值观对于促进生态美学的发展也是必不可少的。

面对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生态危机的出现,重新审视、认识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变得越来越重要。

树立生态价值观首先需要我们将自身融入大自然中,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深入人心;其次国家应该加强生态教育,提高全民生态伦理素养,宣传生态文明理念,要建立完善的环保教育机制,从根本上规范人们的行为,让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态化;此外,要鼓励人们积极自觉地参与到环保行动和环保监督中去,使人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文明建设者,让建设生态文明成为人人有意愿而且有能力参与的自觉行动。

中国古典园林美学与现代园林设计结合论文(大全)[修改版]

中国古典园林美学与现代园林设计结合论文(大全)[修改版]

第一篇:中国古典园林美学与现代园林设计结合论文(大全)摘要:中国古典园林美学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世界重要的文化遗产,其具有非常典型的美学特征,注重对自然的追求与表现。

为表现自然,创造了一系列独特的构景手法,比如抑景、添景、夹景、对景、框景、漏景、借景等手段,这些构景手段的组合运用,创造出具有意境之美的古典园林审美特征,符合当时人的审美要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园林出现和发展,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特征,比如开放性、规模性、参与性、科技性等,这使得现代园林与古典园林有了很大的不同。

本文在研究现代园林与古典园林不同的基础上,讨论了现代园林设计中对古典园林美学的运用。

关键词:古典园林美学现代园林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周朝时期。

自周朝始,就已经出现了为贵族享乐而圈设的“囿”,而后发展为“苑”,继而发展为更为完备的“园林”。

园林审美风格随着社会文化、经济、艺术、宗教等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如魏晋时期的宗教发展,极大地影响了园林设计,使园林设计偏重于幽深静谧之美;在国力强盛的隋唐时期,园林设计也同样呈现出大气恢弘的风貌景观。

但总体来说,古典园林亲山近水、崇尚自然的艺术风格贯穿始终,同时也与儒家文化的和谐包容、顺从自然的文化特征相吻合,呈现出属于中国的一种独特的审美风趣,体现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古典园林美学特征(一)造园艺术师法自然古典园林最初起源于“囿”,即对野外自然空间进行圈禁,为贵族提供捕猎、娱乐等活动的休闲场所。

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园林设计虽然受到社会、宗教、文化等不同因素的影响,风格上不断发生演变,但其根本的对自然的追求一直贯彻始终。

在设计风格上不仅尊重自然,而且一直以自然为师,以自然的“眼光”来设计建造远离郊野的园林,将自然景观纳入生活范围之中,形成游于园林,居于自然的惬意生活环境。

(二)分割空间融于自然园林设计与自然的结合需要一些造园手段来完成,比如抑景、添景、夹景、对景、框景、漏景、借景等手段。

园林美学结课论文

园林美学结课论文

优选docx广州越秀公园及其园林美张雪萍 222010325022108 园林四班2012/6/9广州越秀公园极其园林美摘要:广州越秀公园集现代园林艺术与岭南园林特色与一体。

处在城市的一片喧嚣之中,以其优美的自然风景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傲然独立。

关键字:越秀公园,山水之美,建筑之美,花木之美,人文之美越秀公园是广州城市中心公园,是新世纪羊城八景之一,它与白云山联成广州城北的屏障。

古典人文环境、自然景观配以现代造园艺术的城市公园——越秀公园如一艘古老的游船,从远古驶到现在,承载着悠悠的广州历史,也洋溢着浓浓的园林美。

如今越秀公园是广州最大的综合性文化公园。

总面积86万平方米,包括三个人工湖、七个山岗,为五岭余末的丘陵。

越秀公园从越秀山发展而来,越秀山承载着一段历史故事。

明永乐年间,因在越秀山的越井岗上建过观音阁,因而越秀山又称观音山。

1911年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常在越秀山读书治事,在1921年12月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曾下令、把越秀山辟为公园。

1922年初,当时的广州市工务局招商拆卸观音山上的碉堡等军事建筑,开路建亭。

同年6月,孙中山巡视观音山。

1925年,市府令工务局将观音山筹建为孙总理纪念园。

1926年,广州市民自动发起公园游艺会,筹款建公园。

同年12月,越秀公园举行开放典礼,这就是最早的越秀公园了。

解放后,党和政府为美化羊城,1950年,组织人民群众着手对公园进行改造,开发和修缮解放前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全面整顿绿化。

朱光市长为公园新建门楼牌坊题词“越秀公园”,使公园面貌焕然一新。

1957年11月7日起,越秀山向游人开放,正式成立了越秀公园。

越秀公园以名胜古迹、民间传说、历史风云和雄伟的纪念建筑物,使之成为历史博物馆和教科书,而那漫山遍野的让人赏心悦目的富于岭南特色的繁花秀竹,更使越秀山成为花的世界,花的海洋。

那就是初春的红棉、暮春的杜鹃,4月的白玉兰,5月的金凤和山丹,秋天的含笑和菊花,隆冬的腊梅及以苏铁为代表的一批名贵植物。

园林景观设计论文精选15篇

园林景观设计论文精选15篇

园林景观设计论文园林景观设计论文精选15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园林景观设计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园林景观设计论文1摘要:分析了西南地域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巴蜀文化,从历史人物、历史思想以及园林审美等几个角度进行剖析,最后对西南地域中巴蜀文化的重塑方法提出建议,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关键词:西南地域;巴蜀文化元素;园林设计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各地景观园林特征相似成为阻挡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危机。

怎样将地域特色融入景观园林设计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所以,景观园林设计师应该深入了解某一地区的文化风俗,从地域文化中寻找设计理念,因地制宜得进行景观园林建设。

1西南地域园林景观设计中巴蜀文化的孕育环境西南地区的地貌特征十分丰富,平地、凸地、山脊、凹地以及谷地组成了西南地区颇具特色的复合型地形。

具有特征的地形给人以不同的空间感受,是西南地区园林设计的自然基础,能够提升巴蜀园林的布局空间层次感,与其他地区的园林形成显然对比。

西南地区特有的山地地形中蕴藏着丰富的环境资源,例如飞岩叠石、万壑流青以及繁花覆地等,西南地域园林景观设计中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地理优势,形成与亭台廊榭相互映衬的园林风格。

2西南巴蜀园林景观设计的文化元素分析2.1先贤崇拜西南巴蜀地区自古就有浓厚的山水文化特色,在古代体现于对山水的憧憬与崇拜,之后逐渐演变为对先贤的崇拜。

不管是巴蜀本地的达官贵人还是文人骚客,其停留生活之处多被改造为以园林形式为主题的文化场所。

西南园林在历史上虽然经历了很多次兴废,但还是表现出非常强烈的生命力。

虽然没有苏州私家园林的精致、没有皇家园林的气势,但是却具有浓浓的人文风俗。

2.2道家思想巴蜀地区是道家思想的发源地,道家所尊崇的“道法自然”自然对西南园林产生了布局式的基础影响。

园林设计毕业论文(共5篇)

园林设计毕业论文(共5篇)

园林设计毕业论文(共5篇)第一篇:园林设计毕业论文目录1园林景观历史 2园林景观意境 3园林景观特点 4总结诗情画意中的美——浅析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摘要:中国古典造园艺术是中国文化艺术长期积累的结晶,它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力和鉴赏力。

本文从历史文化角度,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意境中诗画的分析,探讨其所包含的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审美情趣与文化内蕴。

关键词:古典园林意境诗情画意正文1 园林景观历史中国古典园林经过三千多年的发展,其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步丰富和完美。

园林是既可供居住、避暑、宴客等的场所,又是获得高级精神享受、倾心游赏山水林泉等自然美的地方。

匠心独运的造园家们在喜爱自然、模仿自然、进而再现自然的基础上,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实现至高至美的理想境界,从而创造出中国古典园林独有的意境。

2 园林景观意境“意境”说早在唐朝就已经诞生了,但是思想渊源不仅可以上溯到先秦时代的哲学,而且因佛教的传入,受佛教禅宗的直接影响。

从先秦时代的“象”始,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转化为“意象”;从“立象以尽意”到“得意忘象”,由“忘象”而探入“象外”这条观念之流,同“意境”的出现自有其历史的渊源。

但是,“意象”的发展却并非是“意境”之所以诞生的直接原因。

而是由于佛教流传影响的结果。

“境”和“境界”是魏晋至唐代佛经翻译中常用的词汇,特别是在六朝以来的佛家典籍中更是常见。

所谓“清清翠竹,尽是法身。

郁郁黄花,无非般若”(般若,梵文,意为智慧)。

即是把无情之物都看作具有真如的境界(真如,梵文,意为事物的真实性)。

唐代是中国文学史上诗歌艺术发展的高峰,有丰富的艺术创作经验。

从而推动了诗歌美学家从理论上对诗歌形象作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境”这个新的美学范畴。

“境”作为美学范畴的提出标志着“意境”说的诞生。

“意境”说既得禅宗“境界”的启示,吸收其“顿悟”的直觉体验方式,超功利、无思虑、以达到精神的绝对自由的审美境界。

中国园林美学论文

中国园林美学论文

中国园林美学论⽂ 中国园林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她历史悠久,形成个性鲜明的园林体系,独领风骚,对世界园林的发展有着举⾜轻重的地位。

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中国园林美学论⽂,供⼤家参考。

中国园林美学论⽂篇⼀ 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特征 中国园林美学论⽂摘要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是我国传统⽂化宝库中的⼀朵奇葩,在世界艺术史有着重要的地位。

它与⼭⽔绘画、诗词、中国古代美学相互联系,相互作⽤。

中国古典园林以⾃然⼭⽔为主题思想,以花⽊、⽔⽯、建筑等为物质⼿段,强调⼈与⾃然、⼈与⼈之间和谐的关系,追求“意境”情景交融,赋予园林艺术以灵性,通过与⾃然和谐共⽣的⼈⼯建造,突出天⼈合⼀、融于⾃然、顺应⾃然的设计美学思想,不露痕迹地体现⾃然之美。

中国园林美学论⽂内容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美学特征 中图分类号:TU986⽂献标识码: A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 中国的古典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中国的农耕经济、集权政治、封建⽂化培育成长,是⼀个博⼤精深⽽⼜源远流长的风景式园林体系。

1、⽣成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20年,包括殷、州、秦、汉朝代。

该时期的主要特点:园林内容驳杂,园林概念模糊;园林总体规划⽐较粗放,谈不上多少设计经营;造园活动并没有完全达到艺术创作的境地。

该时期代表作有建章宫、上林苑。

2、转折期:公元前220年-589年,魏、晋、南北朝。

当时寺观园林开始兴盛起来,形成造园活动从省城到全盛的转折,园林造景由过多的神异⾊彩转化为浓郁的⾃然⽓氛,初步确⽴了园林美学思想,奠定了中国风景式园林⼤发展的基础。

代表作有铜雀苑、华林园。

3、全盛期:公元589年-960年,隋、唐时期。

随着社会条件、性质以及传统⽂化的发展,风景式园林创作技巧⼿法提升,⼭⽔画、⼭⽔诗⽂、⼭⽔园林三个艺术门类有互相渗透迹象。

我们能够感受到他们旺盛的⽣命⼒,⽽园林的发展也相应地进⼊盛年期。

作为⼀个园林体系,它所具有的风格特征已经基本形成了。

代表作西苑、华清宫。

园林美学论文

园林美学论文

目录一、摘要 (2)二、关键词 (2)三、正文 (2)(一) 构造要素之美 (2)(二) 组合之美 (4)(三) 意境之美 (5)四、结束语 (6)五、参考文献 (6)一、摘要苏州古典私家园林作为世界园林史上一朵璀璨而折射中国文化古韵的奇葩,拥有其独特的美学应用价值,堪以深究并为今用。

本文从中国古典园林和中国私家园林的构景要素,布局原则,构景手法等多个方面论述了苏州园林在美学角度所体现出的自然美,和谐美,布局美,意境美和书法艺术之美等,深入的阐述了苏州园林的美学所在以及其对中国园林的重大贡献。

二、关键词苏州园林古典园林美学三、正文自古就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说法。

明清两代江南私家园林蔚然兴起,苏州园林为最多。

据苏州府志记载,明代苏州有园271个,清代有园130个,可见明清两代苏州园林之盛。

苏州园林以私家园林居多,现存的主要有沧浪亭,拙政园,网狮园,留园,怡园,环秀山庄,狮子林,畅园,残粒园,壶园,艺园,鹤园,藕园,退思园,曲园等,其中市区对外开放的园区有24处,拙政园,留园已经被列如了国家四大名园。

可见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中的地位非同一般。

苏州园林不仅在数量上多,而且在艺术上极精,在中国和世界上皆为仅见。

(一)构造要素之美1.山水之美明代万历年间,文士邹迪光在其私园愚公谷所作的愿记中说:“园林之胜,唯是山与水二物。

”园林的骨架,“布山形,取峦向,分石脉”,造园必筑山,有了山才能绿影一堆。

筑山在园林中极为重要,而且其也是园林美的一个重要原则。

山之美,不仅表现在选石上,同时也体现在山之造型上,二者却一不可。

其中苏州园林的自然美,和谐美表现的更加惟妙惟肖。

首先,苏州园林中的石大多选自太湖石。

由于太湖石具有“瘦、皱、漏、透、丑”的特点;瘦,即石体线条明晰,挺拔俊秀;皱,指石体表面凹凸,高低不平;漏,指石体内部布满了孔穴,且空空相套,密密麻麻;透,指石体文理纵横贯通,十分剔透;丑,指石体表面千沟万壑,千疮百孔,坑坑洼洼,相当丑陋。

园林美学课程论文

园林美学课程论文

苏州中央公园园林美学鉴赏陈忱2010级城市园林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与城市环境学院摘要:大量人口涌入城市,经济优先的发展理念,不断被压缩的公园绿化等公共开敞空间使得原本的城市格局的弊端暴露无遗。

各种城市社会问题凸现使得满足市民对新鲜空气、阳光以及公共活动空间的要求成为当务之急。

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 古典园林无法满足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对自然的需求和渴望,城市公园作为园林发展的新模式成为人们寻找安静、清洁、纯朴环境的必然趋势。

城市公园开放、活动、人流量大的性质决定了现代园林设计要由封闭、古典的体系向开放的、非古典体系转变,将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和理念发展继承融糅于现代园林之中,。

苏州中央公园作为一个开放性公共活动空间,利用率高,口碑好的城市公园,融糅江南风景园林风格,实现了景观功能、景观生态和园林艺术的有机统一。

就其园林美学的应用提出自己的初步看法和分析。

关键词:公共开放空间、游览者、特殊景观、城市生态、植物配置、美学感受1.苏州中央公园概况苏州中央公园占地12 hm2, 位于工业园区规划区域一区商业购物中心,即苏州市工业园区和苏州市老城区的交界处, 东临星兰街、西对中新路, 南临苏惠路、北接苏绣路。

公园周边高楼林立,有海关大楼、居民楼群、购物广场等,四周交通路面车辆穿梭繁忙, 使公园处于典型的现代城市的环境之中。

中央公园主要是为厌烦忙碌乏味生活的城市居民,创造一个安静、清洁、纯朴的自然环境,提供园林景观欣赏、休闲及娱乐的公共开放空间。

2.充分考虑游览者的需要这是一块完全人造的自然景观,里面设施浅绿色草地、树木郁郁的小树林、喷泉广场沙、地健身场、露天剧场、设有喷泉表演的湖、树阵广场等等。

园区规划的决策者们为这片区域预留了公众使用的绿地,为忙碌紧张的生活提供一个悠闲的场所,公园四季皆美,春天嫣红嫩绿、夏天阳光璀璨、秋天枫红似火、冬天银白萧索。

园中游路蜿蜒曲折,供游人散步放松亲近欣赏自然。

公园南侧的和平广场景区坐落在浓荫绿树的环抱中, 是公园为满足游人休闲而建的又一休闲活动场所。

以苏州园林为例浅谈美学在环境艺术中的应用

以苏州园林为例浅谈美学在环境艺术中的应用

以苏州园林为例浅谈美学在环境艺术中的应用苏州园林被誉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瑰宝,其独特的美学理念和精湛的园林建筑技艺吸引了无数游客和学者前来探寻其中的奥秘。

苏州园林不仅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也是环境艺术中美学理念的杰出代表。

本文将以苏州园林为例,浅谈美学在环境艺术中的应用,探讨其对当代环境艺术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苏州园林以自然美和人文美为核心,体现了中国古典美学的精髓。

苏州园林以山水、假山、池塘、廊桥、花木等自然元素为基础,通过精心的布局和构图,营造出一种悠远、内敛、雅致的美感。

园林中的建筑多采用小巧精致的形式,与自然景观浑然一体,使人在其中感受到一种亲近自然、与自然融合的美妙体验。

这种以自然为本、以人文为魂的美学理念,对于环境艺术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当代环境艺术也应当注重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以自然美和人文美为设计出发点,创造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艺术空间。

苏州园林以“亭、台、楼、阁”为代表的建筑形式,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精华。

这些建筑物的精湛设计和精美工艺,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非凡魅力。

这些建筑不仅是园林景观的点缀,更是在美学意义上的一种象征和表达。

它们的形态、结构、装饰等方面,都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对对称、比例、轻重、重复、对角线、层次等设计原则的严谨遵循。

这种建筑美学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美的追求和审美情趣,更是对当代环境艺术提出了宝贵的启示。

当代环境艺术在建筑设计和装饰中,应该汲取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精髓,注重形式和功能的统一,让建筑成为环境中的一部分,与周围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体现出美与功能的完美结合。

苏州园林以精致小巧的构图和细腻的细节处理,展现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精湛工艺和匠人精神。

从砖雕、石刻、木雕等建筑装饰艺术,到假山、水榭、花木等园林景观艺术,都显示出匠人们对于美的孜孜追求和对细节的严格把控。

这种在细微之处追求完美的匠人精神,值得当代环境艺术借鉴。

在当代环境艺术的建筑设计和雕塑艺术中,也需要匠人的精神,将对美的追求和对细节的把控发扬光大,创造出更加精巧和令人赏心悦目的艺术作品。

论园林生态美的创造论文[5篇]

论园林生态美的创造论文[5篇]

论园林生态美的创造论文[5篇]第一篇:论园林生态美的创造论文我国将在2020 年全面建成“五位一体”的小康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发展成果、提高生活品位的前提。

在人口密集、高楼林立的城市中,由于汽车尾气、工业废气、建筑扬尘、热岛效应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城市的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动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

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最大的消费者—人,作为城市的主体,深深地渴望生活在绿树、碧草环抱的环境之中,渴望生活的环境日臻改善。

要想维持人与生产者—绿色植物之间的平衡,必须大力发展园林事业。

园林造园手法多种多样,植物种植模式丰富多彩,植物修剪造型千差万别,而讲究园林生态美,就是要提高植物在园林造景中的地位,最大限度地发挥植物特有的生态功能,为广大市民遮荫纳凉、调节碳氧平衡、降低噪音和温室效应、调节小气候以及防风固沙等创造条件。

因此,探讨园林生态美,可以为园林事业顺应时代发展指明方向,从而满足人们向往自然、回归自然的宿求,为小康社会的建设提供保障。

生态美在不同园林中的地位一般来说,园林主要分为规则式和自然式,二者在植物配植、造型修剪等诸多方面存有明显差异。

西方园林属于规则式园林,各种建筑是园林的主体,具有生态功能的植物只是其中的点缀,充分体现了人的意志。

植物常以松柏、绿篱为主,并以修剪整齐划一的绿廊、绿墙、绿门、绿塔,或者以各种动物形象形式出现,并配以几何图形的模纹花坛、花境,亦或是行列式、对称式种植。

这种造园手法虽赋予了植物更多的形象,但因去枝删叶,极大地消弱了植物的绿量,减弱了其生态效能,不利于在有限的绿地上产生最大的生态效益。

这种造园手法在中国园林中不能大量使用,这是由我国人多、地少、森林缺乏的国情决定的。

中国园林多为自然式园林,最早的园林是在自然地形上围筑而成的,山、水、植物、地形共同构成园林的主体,到后来,苏州的私家园林,甚至北方的皇家园林都以这种手法造园,模拟再造自然山水景观,虽由人做,宛如天工,自觉不自觉地把植物运用于园林之中,成为主景或者构图的主要因子。

园林景观设计论文15篇

园林景观设计论文15篇

园林景观设计论文园林景观设计论文15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

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园林景观设计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园林景观设计论文1摘要:我国小区景观在经过多年实践设计后,已经总结出了很多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就对我国传统园林在现代小区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国传统园林;现代居住小区;景观设计1 我国小区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1.1 景观设计重形式、轻功能在“功能第一”的原则上,我国很多的园林景观设计者都没有充分考虑到。

目前,很多小区的园林设计都把重点放在了外在景观上,而很少考虑到居民对于停车、活动、休闲的需要。

这就造成了园林的景观虽然非常迷人,但是“功能”并不齐全。

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上,为了能够达到促销的目的,有些小区开始追求标新立异,疯狂烧钱,创建出大量的壮观场景。

虽然显得非常大气,但是无形间购房者的房贷支出、物业管理费却增大了。

1.3 景观设计重人工、轻自然对于周围环境与小区景观设计之间的联系,设计者往往由于注重小区的建筑密度和容积率而并没有充分考虑到。

这就导致了一些外来的植物景观被带进园林,从而造成了例如水系、山体这些难得的自然景观被推平、改造。

使得原有的天然石块、涓涓细流被移走。

这样一来,自然面貌就被“人造天堂”给生生的破坏。

1.4 景观设计重模仿、轻个性现在出现景观类似的园林实在是多,缺乏个性创造。

景观设计终究是一门设计学科,追求不同的艺术风格、做好创新意识、给人以不同美感的享受才是根本。

而抄袭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为此,在地方文化和所处环境的掌握方面,景观设计师必须要有充分的了解。

对地块的分析和开发也要做到认真分析。

在策划方面,要依据地块的特征来进行,这样才可以最大限度避免雷同现象的出现。

对于本土文化和人的精神需求要格外重视,争取让小区建设的更像是心灵的家园,以此让业主满意。

园林景观设计中点线面美学原则的体现论文[合集5篇]

园林景观设计中点线面美学原则的体现论文[合集5篇]

园林景观设计中点线面美学原则的体现论文[合集5篇]第一篇:园林景观设计中点线面美学原则的体现论文现如今城市用地紧张,可供人们休息和休闲的户外空间越来越少,所以公共景观在设计中都要求更加“精致”,不仅仅是园林建筑、小品、植物或铺装要求精致,整个园林景观的规划,包括平面与立面的设计,以及各元素之间的关系,都要讲求美观。

要美观就要遵从于设计行业中的美学原则,而基础则是点线面。

1点要素生活中的点,在人们的意识中大致都是一些符号或者抽象元素。

在几何学中,点只有位置,并无形状、大小、方向等特征。

而在设计学中点的形态是具体的,是有形状、大小、色彩甚至是肌理的,只不过是在一定范围内体积相对较小的物体。

在园林景观规划中,任何一个景观小品或者单体植物甚至一个小广场,对于整个园林来说都是一个点;对于一条园路或者铺装来说,任何一块砖都是一个点;对于护坡来说,任何一个石材都是一个点。

点在景观设计中不是绝对存在的,是相对的,不同的参照物体现出点的感觉又很不同。

该旱溪由大小不一的石材铺成,相对于草坪的整体来说,旱溪显得很有灵动性,小石块构成旱溪的主体,大石块则表现了体块的体量感,同时给旱溪增添了稳重的气息。

2线要素线在景观设计中按构成状态分实线与虚线,实线为实体存在的现状物,有长度、有宽度及深度,虚线为点的方向性运动所形成的不连续现状物,如汀步。

在很多设计中,虚线比实线来得更加灵活、透气;按照长度来分,则有长线型与短线型区分,长线给人无限拉伸的感觉,短线则会更加利落,跳动的感觉。

按照表现样式可分为直线与曲线,直线比较硬朗,曲线相比较会显得柔美、自由。

如图5中的路牙,由各种大小的树桩样式的水泥墩并列形成,且是不规则直线方式的表现,这使得整个路面更加灵活,富有节奏和韵律的感觉,与周围自由种植的灌木也形成呼应。

短直线在景观设计中也常常起到曲线的作用,中座椅及花坛的立面,每块砖皆为不规则切割,表现了直线的利落与硬朗,又因不规则的拼贴,在某种程度中又有曲线的感觉。

浅谈园林美学相关论文

浅谈园林美学相关论文

浅谈园林美学相关论文森林文化,一个古老而充满活力的课题,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走过了漫长的历程,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风格和丰富内涵的体系,影响并推动着经济发展与社会文明进步。

作为建立新塑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关系的重要载体,它几乎涵盖了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方方面面。

而园林——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当然与森林踱步了干系。

它以堆山、叠石、理水作为主要手段,尽量做到有情有景,山因水活,水随山转,廊引人随,步移景异,使游人的视觉跌宕多变,高低起伏,抑扬顿挫。

近年来,随着科技和工业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园林其浓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东方神韵,散发出回味悠长的醇香与历经弥久的魅力。

它旨在为人们创造一个回归自然的氛围与自我放松的意境。

无论是灵秀的江南园林,还是厚重的北方园林,都彰显着独特魅力,它们庄重而不失活泼,凝重而不失灵巧。

明代园艺家计成在《园冶》一书中,对开设园林提出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精辟之语,道出了中国古代园林崇尚自然,又不拘泥于自然的思想精髓。

它既是造园者历来遵循的原则,又是观赏者长期形成的审美共识。

从某种意义讲,太自然中的山林泉石以及描写山林之美的诗词书画,影响并决定了中国园林的风格与流派。

正是由于人们对大自然、大森林的留恋与向往,才能从一盐清水、几块碎石、二三树桩的方寸之间产生置身于名山大川、古术丛林的快感;才能从山水、林木、花草、亭阁,错落有致的组合之中,感受到回归自然、拥抱森林的乐趣。

从古到今,无论哪种园林的经典之作,都十分讲究突出一个“景”字,其手段不外乎借景、聚景、障景、引景和对景等几种。

其中首推借景艺术,即在有限的造园空间,因地制宜,借景人园。

借景的手法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和应时而借之分。

远借多以园外的自然山水为主,陶渊明足不出园而“悠然见南山”,白居易草堂身在山中而得匡庐雄奇清秀,北京颐和园依仗着西山秀色之美,无锡寄畅园则以惠山为背景衬托,如此等等,皆为远借而得之效果而最有趣的要数应时而借,它随季节变换、昼夜交替,见邻花而知春,闻桂香而醉秋,夏听蛙鸣,冬赏山雪;晴有鸟语,雨闻荷声,展见竹曦,暮响梵钟。

景观园林论文(5篇)

景观园林论文(5篇)

景观园林论文(5篇)景观园林论文(5篇)景观园林论文范文第1篇在现代化的施工技术基础中不断地的引入各种先进的园林施工工艺。

各个城市的特点和当地的地域风情都得到极大的重视。

尽管我国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取得了较为瞩目的成果,但其也存在肯定的问题。

第一,园林景观设计人员素养参差不齐,整体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

特殊是和西方先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人员无论是在设计理念上,还是在设计水平和整体规划布局上,都存在巨大的差距。

其次,在园林景观建设方面,其相关建筑技术比较落后,施工工艺有待创新。

特殊是园林设计是近年来最新的设计产业方向,其建筑施工的技术、工艺技术等手段还没有形成独特的体系,大多沿用旧式的城市建筑设计方法,细化设计有待进一步的加强。

第三,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和建设理念没有将生态环境和设计有效的统一,往往会存在顾此失彼的现象发生。

第四,城市景观设计中人文元素突出不够。

第五,园林景观设计中使用的植物往往没有完全考虑其自身的生长特点,后续养护力量不足,导致相应的景观使用寿命不长。

2现代城市园林景观中的人文倾向性分析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要与整个城市的进展以及人们日常的生活紧密联系。

任何城市的人文特点,地域风情都可以从城市园林景观中透射出来。

特殊是现阶段各个城市都乐于将整个城市的人文理念作为一个城市特色品牌呈现出来,因此,越来越多的城市景观设计都融进了城市的人文特色。

如江南很多城市在进行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时注意突出江南水乡的人文特色。

园林景观中搭配小桥流水,曲径通幽的小路搭配绿色的植被,释放着整个江南水乡的人文主义情怀。

而北方很多城市的景观设计搭配宏大的建筑人文特色。

四合院协作着大花园,无不展现出北方城市的雄峻。

如何能将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把人文倾向完善的融入进去,这也是值得深化探讨的一个问题。

首先,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五千年的文明史造就了多少文化底蕴和内涵。

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任何城市都不缺自己独有的文化特色。

040-园林美学论文

040-园林美学论文

园林美学课程论文古典园林中的山水画之美姓名:班级:学号:古典园林中的山水画之美摘要:凡属中国式园林都或多或少地具有“画意”,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绘画的原则。

童寯先生曾说过,“中国造园首先从属于绘画艺术,既无理性逻辑,也无规则”。

他还说,“一座中国园林就是一幅三维风景画,一幅写意山水画”。

中国画与中国园林有着不解之缘,尤其是山水画对园林的影响更为直接深刻。

历来的文人、画家参与造园蔚然成风,不少园林作品直接以某个画家的笔意、某种流派的画风引为造园的粉本。

不仅仅园林的创作,甚至品评、鉴赏也都参考于绘画。

两者之间的关系历经长久的发展而形成了“以画入园,因画成景”的传统。

关键词:古典园林山水画意境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

它是凝固的音乐、无声的诗,更是立体的画。

同样,山水画在中国古典艺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山水画的兴起与发展为古典园林的建构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基础,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古典园林又是山水画的物化形态。

它们相互影响,互相渗透,都丰富了中国艺术的宝库。

山水画的立意、构图的要领和原则,为园林的构思、布局、色彩等提供了深厚的人文底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这些都使园林与诗画的结合更为紧密,使造园艺术另辟蹊径,臻于新的境界。

同时,我国许多园林均由画家、文人参与主持设计,如南宋的俞徽,明代的文征明、计成、石涛,清代的张涟等,皆擅长绘画又兼及造园,他们深谙造园艺术与传统艺术的关系。

因此在园林创作中,历代山水画论不仅对绘画起了理论指导作用,对中国传统园林风格的形成也具有巨大影响。

例如,吴县文震亨的《长物志》将山水画原理运用到园林设计中,见解独到。

明末计成的《园冶》一书在造园基本技法与理论的论述中,也强调了诗词书画对园林的影响。

由此可见,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基本上是循着山水画的发展路线而发展的,山水画的美学意境深深地融入到了古典园林中。

一、山水画家与古典园林中国山水画发端于魏晋南北朝,此时的山水画虽然是作为人物画的附庸,但魏晋文人却从中找到了精神归宿,并在理论和实践上追寻山水旨趣。

以苏州园林为例浅谈美学在环境艺术中的应用

以苏州园林为例浅谈美学在环境艺术中的应用

以苏州园林为例浅谈美学在环境艺术中的应用苏州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典范,以其精美的设计、精湛的工艺和古典的美学风格而闻名于世。

苏州园林在整体布局和细节设计上都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美学理念,而这些美学理念在环境艺术中的应用也是深具启发和价值的。

本文将以苏州园林为例,探讨美学在环境艺术中的应用。

1. 传统美学在苏州园林中的体现苏州园林以其独特的布局和精致的景观而闻名于世。

它们通常采用"游不尽"的手法,即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无穷的景致,令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这种手法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中的"虚实结合"和"虚实相生"的理念,即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营造出丰富的景观和意境。

苏州园林中的假山、水景和建筑常常是虚实相生的,它们既具有实体的形态,又融入了虚拟的意象,使人们在游览的过程中不断感受到美学的魅力。

苏州园林还注重"留白"和"空间布局"的美学原则。

留白是指在设计中保留适当的空白部分,让景观在有限的空间内得以呼吸和张扬。

这种留白的手法既能增强景观的层次感和韵味,又能为观者留下想象和联想的空间,增强景区的审美价值。

苏州园林的空间布局也注重在有序中增加变化,在变化中注入秩序。

这种空间的有序变化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有章有序"和"有序变化"的理念,使人们在游览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时间、空间和情感的交融与流动。

2. 环境艺术中的美学应用美学是环境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既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情趣,又引导着环境设计的方向和形式。

在当代的环境艺术中,人们在借鉴和发扬传统美学的基础上,也不断探索和创新美学的应用,使其更加贴近时代和生活的需求。

在环境艺术中,美学的应用需从整体布局和细节设计两个层面加以考量。

美学在环境艺术的整体布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就像苏州园林一样,环境艺术也需要通过整体布局来营造出丰富的景观和意境。

园林美学论文

园林美学论文

园林美学【摘要】通过对园林美学的研究,我了解到了园林中不仅仅只与植物有关,还与建筑、山石、水系等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通过不同的运用手法,可以营造不同的景观。

关键词:园林美学叠山置石理水植物造景艺术【引言】自从有了人类社会,美就开始萌芽,继而产生、发展,历经几十万年。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我们环顾四周,园林、建筑等都讲究美学。

园林建筑是中国建筑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但园林又不同于宫殿、长城、庙宇、桥梁,它有自身的一些特色。

中国园林石求奇、廊求、水求曲、路求幽,假山叠置,奇花异木,四季更迭。

古代文人画家陶醉于山水风光,企图将生活诗意化,把自己喜好的诗情画意融于园林之中,追求秀逸、超脱的意境。

历代许多文人画家直接参与园林设计,如唐代的白居易、王维;宋代的苏东坡;明末的计成;清朝的李渔等都是杰出的代表。

文人画家参与所造之园,往往以山水为蓝本,诗词为主题,以画设景,以景入画,寓情于景,寓意于形,以情立意,以形传神,楹联、诗词与园林建筑结合,富有诗情画意,耐人寻味。

我国的园林艺术,如果从殷、周时代囿的出现算起,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并具有极其高潮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民族风格。

园林,是具有生态功能的物质环境,又是具有精神文化内涵的艺术空间。

园林是一种满足人们审美需要的特殊造型艺术形式。

在古代,“園”代表着山、水、花草和树木。

在“園”中内的袁上半部分的“土”代表的是假山,而中间的“口”则代表着水池,下半部分代表的是花草树木。

众所周知,山、水、植物乃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也是风景式园林中四大要素(建筑、山、水、植物)中的三个方面。

1.叠山置石的造景艺术叠山置石是中国园林造景的物质构成要素之一。

俗话说,“名园以叠石胜”,在有限的空间里,通过叠山置石可以创造出质感古朴的自然景观、艺术地再现秀美的景色与深邃悠远的意境,营造出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人与自然和谐的优美环境,达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高度统一。

中国园林美学论文范例赏析(共3篇)

中国园林美学论文范例赏析(共3篇)

中国园林美学论文范例赏析(共3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中国古典园林美学和对现代园林的影响分析1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文化内涵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支流,中国传统文化对其浸润和渗透无处不在。

换言之,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品格的物化现象,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1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易传》云:“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同其名”。

孔子云:“智者乐山,仁者乐水。

智者动,仁者静。

”这些都体现了儒家亲近宇宙万物的自然观。

这种天人合一自然观体现在园林造园技法中,就是对自然的模拟。

小到一事一物,大到一山一河都极尽模仿之能事。

两晋、宋代以直观方式再现山川河流。

元明以后,还借助意境联想,用园林将自然之美人工化,绝妙地写意概括,达到诗化的境界。

在亲近摹拟自然的同时,也在改造自然,造福于人。

这无疑是对人天合一观念的积极诠释。

清代乾隆年间北京城西的城市园林化建设便是一例。

该时期西北郊水系得到彻底整治,引玉泉山水系汇入昆明湖,然后拓展疏浚西湖,在玉泉山南麓开凿水库,疏浚长河,使昆明湖蓄水量大增,北京西郊由此形成以玉泉山、昆明湖为主体的可调控的供水系统。

礼乐相成的伦理观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礼和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件,层层渗透到中国园林艺术之中。

中国园林之礼(1)内外之礼。

墨子云:“宫墙之高足以别男女之礼。

”这种内和外,渗透到园林景观中,不仅仅是自然性划分的室内外空间,而且还是基于人的社会性划分的公共与私密空间;(2)尊卑有序。

所谓男尊女卑、君尊臣卑、夫尊妻卑等。

这种带有封建伦理烙印的观念体现在园林景观构筑中就成为了一种等级标示功能,其显著标志就是在园林建筑中外化出一系列尊卑有序的建筑符号。

中国园林之乐儒家的中庸之道主张不偏则胃中,不倚之谓庸。

中国园林的美学思想

中国园林的美学思想

中国园林的美学思想中国园林的美学思想-毕业论文摘要:中国园林的发展历史悠久,并且在其艺术成就上也有着惊人的成果,为世界之瞩目。

中国园林的建造构思遵循着“师法自然”的原则,它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很好地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心理和中国的哲学思想。

在它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风景名胜园林四种基本类型。

然而,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园林都体现了中国人民所传承下来的崇尚自然的美学审美思想。

关键词:中国园林美学思想崇尚自然正文中国古典园林是写意而典雅的,这其实和中国诗画一样,重写意,追求意境之美。

如诗般的意境,如画般的风景,这讲的就是中国的园林的追求。

像诗词书画一样,我国的园林也是一种艺术,只是这种艺术的表达比较特殊而已。

中国园林作为一种具体化的艺术形象,它实际上包含着园林设计者,建造者的审美观念,可以说,中国的园林沉淀着我国自古至今一脉相传的美学观点。

首先中国园林非常明显的体现了我国人民崇尚自然的审美思想,它的自然写意山水的风格在世界上独树一帜。

这其中和儒家的思想“天人合一”,以及道家所讲的“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我们把苏州园林作为一个例子吧。

我觉得苏州园林真的算得上是一幅山水画,如果要用一句诗来表达的话,没有比“小桥流水人家”这一句更加合适了。

曾经看到过苏州园林的视频,觉得园中布景错落有致,颇为雅致。

在这实际上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特点。

中国园林的布景所追求的是一种“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自然美。

因此在园中的布景方面绝不讲求规范对称,而是力求顺其自然,因地制宜,与当地环境相配合。

其次,中国园林在设计上崇尚自然,推崇“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自然美,同时也包含着追求和谐一统的美学思想。

这与我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是一致的。

上面说到,中国园林的格局布景都是遵循“师法自然”的原则,要求在建设的时候做到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即顺着环境建园,我觉得这里面不仅体现了园林建设者崇尚自然的思想,也体现了追求和谐的审美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功能与类型>
中国古典园林是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以至诗文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

其作用,一方面具有可观、可居,另一方面使园林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同时,更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我国现存的古典园林中,保存了大量的建筑艺术瑰宝。

它不仅是人们审美要求的体现,也是特定历史时期文化、权力的象征,具有不可替代的功用价值。

可见,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文化博大精深。

下面,结合古代园林建筑实际情况,就古典园林建筑的功能和类型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功能
园林建筑按照所属性质和地域的不同,风格也有很大的不同。

皇家园林建筑体量大,装饰豪华,色彩金碧辉煌,表现出恢弘的皇家气派。

而江南园林建筑突出“玲珑、活泼、通透、淡雅”,将秀丽、雅致的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尽管风格迥异,但建筑在园林中的作用却基本相同,主要概括三个方面:一是突出其实用性。

根据人们的休憩及活动需要而设置,如亭、榭,即可供人停留赏景,又可以按需要兼做小卖亭、游船码头等用途。

二是强调其独特性。

配合园内风景布局形成的游览路线,在人们视线所达不到地方,园林建筑以其有利的位置和独特的造型,为人们展现出一幅幅或动或静的自然风景画,并与廊、墙、路等形成一定的活动路线。

三是提升其园林意境。

我国园林通常在园名、匾额、楹联中反映出其意境来。

正如《红楼梦》中说大观园:“若大景致,若是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

”,从而营造了园林意境。

二、园林建筑的特点
经过上述功能分析,可以看出,园林建筑有如下特点:
1、使用和造景,具有观赏和被观赏的特点。

园林建筑既要满足各种活动和使用上的要求,又要符合园林景物布局原则,同时,也要给人们带来感官上的愉悦。

因此,园林建筑既是物质产品,也是艺术作品,这就要求园林建筑要适合游人在或动或静中观景,又要使景色富于变化,达到步移景易的效果。

2 、为环境服务,与自然景致充分结合。

我国古典园林一般以自然山水作为景观构图的主题,建筑只为观赏风景和点缀风景而设置。

园林建筑是人工因素,与自然因素有对立的一面,但如果处理得当,也可使自然环境增添情趣,这就要
求园林建筑的设置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做到布局上依形就势。

这种自然美与人工美的高度统一,正是中国古典园林不断追求的境界。

3、园林建筑独立性和组合性。

我国的古典园林建筑一般体量较小,按大小、形状不同,具有不同的功能,根据使用上的需要,既可独立设置,又可用廊、墙、路等不同的建筑组合成一个群体,这种组合群体形成了富于变化的建筑外形轮廓,使建筑与风景相得益彰。

三、我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类型及应用
中国古典园林在设计时采用了浓厚民族风格的各种建筑物,将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相一致。

因此,其类型十分丰富,主要有亭、廊、榭、桥、墙、舫以及花架、小品等多种类型。

1、园亭。

是供游人休息和观景的园林建筑。

它的特点是周围开敞,在造型上相对小而集中,常与山、水、绿化结合起来组景,作为园林中“点景”的一种手段。

亭的体量虽不大,但形式多样,其造型取决于它的平面形状、平面组合和屋顶形式。

亭具有丰富变化的屋顶形象和轻巧、空灵的屋身以及随意布置的特点,很适合“观景”和“点景”建筑的需要。

单体亭的形式有四方亭、圆亭、多角亭等形体,在亭与亭、廊、墙、房屋的结合上,又创造出了重檐、三重檐、攒尖顶、歇山顶及组合亭等。

亭多布置于主要的观景点和风景点上,或作为主体建筑陪衬。

在规模较小的私家园林中,亭常常成为组景的主体和园林艺术构图的中心。

在一些风景游览胜地,则成产增加自然山水美感的重要点缀。

设计中经常运用“对景”、“框景”、“借景”等手法,创造风景画面。

2、园廊。

屋檐下的过道及其延伸成独立的有顶的过道称为廊。

它不仅是联系室内外的建筑,还常成为各个建筑之间的联系通道,是园林内游览路线的组成部分。

它既有遮荫蔽雨、休息、交通联系的功能,又起组织景观、分隔空间、增加风景层次的作用。

廊的形式和设计手法丰富多样。

按结构形式分有双面空廊、单面空廊、复廊、双层廊和单支柱廊等五种,按造型及所处环境可分为直廊、曲廊、回廊、抄手廊、爬山廊、叠落廓、水廊、桥廊等。

3、水榭。

它是供游人休息、观赏风景的临水园林建筑。

其典型形式是在水边架起平台,平台一部分架在岸上,一部分伸入水中。

平台跨水部分以梁、柱凌空架设于水面上。

平台临水部分围绕低平的栏杆,或设鹅颈靠椅供坐憩凭依。


台靠岸部分建有长方形的单位建筑,面水的一侧是主要观景方向,常用落地门窗,开敞通透。

既可在窒内观景,也可到平台上游憩眺望。

屋顶一般为造型优美的卷棚歇山式。

4、园桥。

即园林中的桥,可以联系风景点的水陆交通,组织游览线路,变换观赏视线,点缀水景,增加水面层次,兼有交通和艺术欣赏的双重作用。

园桥在造园艺术上的价值,往往超过交通功能。

在自然山水园林中,桥的布置同园林的总体布局、道路系统、水体面积、水面的分隔或聚合等密切相关。

其位置和体形要和景观相协调。

大水面架桥宜宏伟壮丽,小水面架桥宜轻盈质朴。

水面宽广,桥宜较高并加栏杆,水面狭窄,桥宜较低并可不设栏杆。

水陆高差相近,宜平桥贴水,过桥有凌波信步亲切之感,水体清澈明净,桥的轮廓需考虑倒影,地形平坦,桥的轮廓宜有起伏,以增加景观的变化。

园桥的基本形式有平桥、拱桥、亭桥、廊桥、汀步等。

5、园墙。

园墙在园林中起划分内外范围、分隔内部空间和遮挡劣景的作用。

精巧的园墙还可装饰园景。

中国古典园林中,按材料和构造可分为版筑墙、乱石墙、白粉墙等。

分隔院落多用白粉墙,墙头配以青瓦。

用白粉墙衬托山石、花木,犹如在白纸上绘制山水花卉,意境尤佳。

园墙的设置多与地形结合,平坦的地形多建成平墙,坡地或山地则就势建成阶梯形,为了避免单调,有的建成波浪形的云墙。

此外,中国古典园林中,园墙还通常设有洞门、洞窗、漏窗以及砖瓦花格进行装饰。

6、舫。

依照船的造型建在水面上的园林建筑物。

供游玩宴饮、观赏水景之用。

舫是中国人民从现实生活中模拟、提练出来的建筑形象。

处身其中宛如乘船荡漾于水中。

舫的前半部多三面临水,船首常设有平桥与岸相连。

舫的基本形式同真船相似,一般分为船头、中舱、尾舱三部分。

船头作成敞棚,供赏景用,中舱最矮,是主要供休息、宴饮的场所,舱的两侧开长窗,坐在里面有宽广的视野,后部尾舱最高,一般分为两层,下实上虚,上层状似楼阁,四面开窗以便远眺。

舱顶一般作成船篷样,首尾舱顶则为歇山式样,轻盈舒展,成为园林中的重要景观。

7、园林小品。

是园林中供休息、装饰、照明、展示和为园林管理及方便游人之用的小型建筑设施。

一般没有内部空间,体量小巧,造型别致。

园林小品既
能美化环境,丰富园趣,为游人提供文化休息和公共活动的方便,又能使游人从中获得美的感受和良好的教益。

总之,古代园林建筑以其独具匠心的艺术构思、精湛的工程技术手段、富于哲理的审美思想展现在世人面前,其丰富的外在表现形式着实影响着园林整体美观,要继承和发展古代园林风格关键要在与环境、景致相和谐上下功夫,努力做到因势、随形、相嵌、得体,着力创造出千姿百态的园林景观,从而达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为人类创造出更加美好的艺术环境打好基础。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