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史教学大纲
完整版中外学前教育史教学大纲
![完整版中外学前教育史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19f3f8a3844769eae009edd5.png)
一课程说明1.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名称:中外学前教育史英文名称:课程编号:开课专业:学前教育开课学期:学分/周学时:3学分/周3学时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2.课程性质(本课程在该专业的地位作用)《中外学前教育史》是适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它主要向学生阐述了古今中外古代学前教育的原则和方法,近现代学前教育发展的基本经验,各个历史阶段有重大影响的学前教育实践活动和理论主张,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并重的课程。
3.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是为了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水平,使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幼儿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历史发展过程,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增强学生对本专业发展过程的认识,培养她们积极、良好的教师情感,使她们热爱学前教育这一专业,同时也培养她们热爱儿童,热爱教育的思想感情。
4.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教材体系特点及具体要求(1)由于本门课程是一门原理性的课程,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应建立教好的哲学和心理学基础。
在学习过程中要紧紧把握教育与社会发展和教育与人的发展这两条主线、两大重点,善于联系社会发展实际和人的身心发展实际来理解课程内容,这样就能把课程学得生动活泼,达到增长才识与发展自己的双重目的。
(2)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教育基础理论知识;要求突出问题意识和反思意识,以发展学生对事实、知识、理论、实践的反思和质疑意识与能力为重点;要求理论联系实际,理性反思与实践关怀并举,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教育原理素养。
5.教学时数及课时分配章(专题主要内学时安41中国古代的学前教62中国古代学前教育思83中国近代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24中华民国时期的学前教25老解放区的学前教育8 6 现代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2 7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学前教育6 8 外国古代学前教育8 9 外国近代学前教育8 10 外国现代学前教育54合计学时二教材及主要参考书《中外学前教育史》陈文华主编科学出版社2007《中外学前教育史》王莉娅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中国学前教育史》唐淑钟昭华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外国学前教育史》周采杨汉麟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中国学前教育史资料选》中国学前教育史编写组,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古代家教篇》青海人民出版社1989《中国教育通史》毛礼锐、沈灌群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陈鹤琴全集》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编,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当代中国幼儿教育》孙爱月著,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说明内容前后贯穿一致,应做到基本理论讲的透彻,本课程的课堂讲授部分,.1.在讲授中注意结合相关历史背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中外学前教育史教学大纲
![中外学前教育史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4d9b8e1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1c.png)
中外学前教育史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
幼儿教育
课程性质
中外学前教育史是幼教专业的一门基础专业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中外学前教育发展的艰难历程和中外著名教育家关于幼儿教育的重要思想和理论,掌握学前教育史的基本常识,建构有关学前教育的基本知识结构,为继续学习其他专业知识和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课程目标
参照学前教育学科学习目标和中外学前教育史的总目标的基本要求,了解国内外著名教育家基本理论和思想,国内外学前儿童教育的基本理论,掌握学前儿童受教育的特点与规律,以及学前儿童受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古代中国及东西方学前教育的概况,掌握主要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及影响和对现代学前教育的启示。
引导学生用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学习、继承和应用优秀的教育理念。
教学实施建议
理论授课教师内除配置黑板、挂图、模型和典型零件等必备传统教具外,还应配置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年龄特点,教学中应特别注意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掌握中外学前教育史的相关理论知识,初步构建未来职业生涯的知识结构,培养严谨治学能力。
根据培养目标,在教学中应注重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内讲授与课外阅读相结合,以课外阅读促课内学习的原则。
通过课内讲授加课外阅读的标准化教学,使学生树立严谨治学的意识,通过对学前教育史的学习,感染并影响学生未来的工作和学习态度。
《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5d8977b1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48.png)
《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 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类别: 教师教育专业课适用专业: 学前教育考核方式: 考查总学时、学分: 32学时2学分其中实践学时: 0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了解中外学前教育发展演进的历史过程及规律, 并从中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 以便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 鉴往知来;同时, 通过学习, 学生可以了解中外著名教育家为学前教育的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所作的杰出贡献;掌握那些对今后我国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有用的宝贵经验, 并从历史上许多优秀教育家献身学前教育事业的感人事迹中受到启发和鼓舞, 增强和激励其投身幼教事业的信念。
二、课程教学要求(一)注意本课程与中国教育史、学前教育学、幼儿园课程等课程相关内容的分工与衔接、以免遗漏或不必要的重复。
(二)注意讲清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在保持课程的科学性及系统性的基础上, 应突出重点、难点, 并努力反映本学科的新成就, 新动向。
(三)注意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使学生能运用一定的历史研究方法去独立探寻学前教育的历史问题;能通过古今中外的对比, 集思广益, 借古明今, 对当今我国的学前教育做出一些反思性的建议。
(四)注意帮学生确立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使学生能正确评价不同历史时期教育家的思想观点及其产生原因, 理解其现实意义;能正确看待和评价一些重大历史事件, 深入了解后继的思想。
(五)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如幻灯及录像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等。
(六)必要时对重点章节或著名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与实践, 可在讲授基础上, 引导学生查阅资料, 并进行课后学习兴趣小组讨论, 写出读书报告, 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先行课程以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四、课程教学重、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中外各历史时期学前教育制度的演进和学前教育发展的概况, 难点是各历史时期著名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与实践。
《学前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b25e779577232f60ddcca1f9.png)
《学前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32学时)(理论课程)一课程说明(一)课程概况课程中文名称:学前教育史课程英文名称:The History of Preschool Education课程编码:3114207开课学院:师范学院适用专业/开课学期: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第四学期学分/周学时:3学分/3学时本课程是阐述学前教育制度和教育理论发生、发展史实及其规律的一门教育专业发展课程。
它通过总结古今中外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的教育行政、学校制度和教育理论等的发展,揭示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规律。
旨在使学生通过对古今中外学前教育史的学习,初步了解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历程和相关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为学习学前教育基本理论打下基础。
本课程是是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之前,学生已经修习了普通教育学、学前教育学等专业基础课,对学前教育有基本了解,在此基础上开设学前教育史,并与学前比较教育共同开设,有助于学生对学前教育的发展历史、现状有更清晰、准确的认知,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将学习教育研究方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学前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及0-3岁儿童教育等专业课的学习,实现对学前教育的整体认知和把握。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外学前教育的主要理论,了解中外学前教育史的发展演变过程,理解不同时期教育思想和实践出现不同发展特点的原因,把握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脉络。
学会用历史方法分析和研究教育问题,学会对教育史上不同时期的教育思想家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和评价,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达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目的。
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教育理论素养和史学素养,具有一定的历史批判思维能力。
(三)学时分配章(专题)主要内容理论学时实验实践学时1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 22 中国古代教育家学前教育思想 23 中国近代学前教育 44 中国近代教育家学前教育思想 45 中国当代学前教育及思想 26 外国古代学前教育及思想 47 外国近代学前教育 48 外国近代学前教育思想 49 外国当代学前教育 410 外国当代学前教育思想 2合计32二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应尽可能选择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动,密切联系学前教育事实与问题,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出发,通过讲授、讨论、自学等方法,充分利用录像、投影、网络等手段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学会思考,逐步提高学生识别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前教育史学习提纲
![学前教育史学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fe849369011ca300a6c390bd.png)
《学前教育史》学习提纲专题一中国古代学前教育史第一章古代学前教育的实施一、早期教育的意义和作用1、思想渊源2、对学前儿童特点的分析3、慈幼的社会责任观4、“早谕教”的学前教育观二、学前教育的原则和方法重视环境的影响感化反对溺爱子女教以正,守以常信而勿诳量资循序与培养兴趣三、古代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和特点古代学前家庭教育的基本特点1)相对稳定,在教育内容和方式上无太大变化,一是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没有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二是儿童教育的手段是言传身教。
2)学校教育和学前教育的界限不清3)家庭教育的实施者是父母,而尤以母亲为主四、古代的胎教古代胎教的经验及局限五、古代学前家庭教育(一)按年龄安排的学前教育计划(二)儿童生活常规的培养(三)初步的道德教育六、古代学前宫廷教育(一)君主教育的重要地位(二)保傅制度(三)“备三母”制七、古代学前教育的教材及方法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一、贾谊的太子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P31他关于早期教育的论述主要见之于《新书》的《傅职》、《保傅》、《劝学》、《胎教》诸篇中。
1.早谕教:学前教育、胎教2.选左右:主张建立保傅制度,设置“三公”、“三少”对太子进行早期教育;师、保、傅的选择标准为“天下之端士,孝悌博闻有术者”。
3.重儒术二、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一)及早施教(二)严慈结合(四)博习致用(德艺同行)(五)风化陶染《颜氏家训》是我国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也是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科书,被后人视为家训的鼻祖、家教的典范。
三、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一)重视蒙养教育(二)要求慎择师友(三)强调学“眼前事”(四)提倡正面教育四、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他关于儿童教育的论述主要见于《训蒙大意读刘伯颂等》、《教约》(《社学教条》)以及言论录《传习录》中(一)顺应性情,激发兴(二)循序渐进,量力施教(三)因材施教,各成其材(四)全面诱导,不执一偏五、张履祥的家庭教育思想关于家庭教育的言论主要见于《愿学记》、《初学备忘录》、《训子语》及《训人门语》中●注重幼教:幼年是个体道德形成的关键期,也是道德教育的最佳期;任何有所作为者,必在幼时接受过良好的教育,自幼便立有奋发向上之志,幼教不仅是家教的起点,也是家教的重点。
2024年第2章中国近代学前教育史《学前教育史》教案
![2024年第2章中国近代学前教育史《学前教育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c8b9ba4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e4.png)
2024年第2章中国近代学前教育史《学前教育史》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学前教育史》2024年第2章“中国近代学前教育史”,具体内容包括:近代学前教育的发展背景、主要教育思想、教育制度与政策、以及代表性的学前教育机构与人物。
详细内容涉及2.1节“鸦片战争后的学前教育变革”,2.2节“清末民初的学前教育发展”,2.3节“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思想与实践”。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近代学前教育的发展脉络,掌握各个时期的特点。
2. 认识近代学前教育的主要思想家和他们的理论贡献。
3. 分析近代学前教育制度与政策的变化,理解其对中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近代学前教育的发展背景、主要教育思想、教育制度与政策。
难点:理解不同时期学前教育的发展特点及其背后的历史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近代学前教育图片,引发学生对时代背景的好奇,导入新课。
2. 新课内容讲解:a. 近代学前教育发展背景:讲解鸦片战争后我国社会变革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b. 主要教育思想:介绍张之洞、严修、蔡元培等教育家的理论贡献。
c. 教育制度与政策:分析清末、民初、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政策及其变化。
d. 代表性学前教育机构与人物:介绍南洋公学、京师同文馆等机构及其贡献。
3. 例题讲解:分析近代学前教育史上的一道典型题目,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4. 随堂练习:让学生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中国近代学前教育史2. 板书内容:a. 近代学前教育发展背景b. 主要教育思想c. 教育制度与政策d. 代表性学前教育机构与人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近代学前教育的发展背景。
b. 请分析清末民初学前教育制度的主要变化。
c. 请举例说明近代学前教育的主要思想。
2. 答案:a. 近代学前教育发展背景:鸦片战争后,我国社会变革,民族危机加深,教育改革迫在眉睫。
学前教育史大纲(专科)
![学前教育史大纲(专科)](https://img.taocdn.com/s3/m/a7574fd0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2b.png)
学前教育史大纲(专科)《学前教育史》教学大纲(专科用)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学前教育史2、课程编号:3、课程类别:必修4、适用专业:学前教育5、总学时:68学时(其中理论66学时,实践2学时)6、总学分:二、本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学习使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幼儿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历史发展过程,增强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培养她们积极、良好的教师情感,同时也培养她们热爱儿童,热爱教育的思想感情。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课程的重点与难点:课程的重点是各历史时期著名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
课程的难点是如何做好史论结合、事件与人物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
上篇:中国学前教育史1.第一章古代学前教育的实施基本内容(1)原始社会儿童的社会公育(2)奴隶社会儿童的学前教育(3)封建社会儿童的学前教育基本要求(1)了解古代学前教育的实施情况(2)理解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特点(3)掌握保傅教育制度,乳保教育制度的含义和封建社会家庭教育的内容重点封建社会家庭教育的内容;古代实施学前文化知识教育的特点难点学前家庭教育内容的分析与评价建议学时:4学时2.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的思想基本内容(1)贾谊的早期教育思想(2)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3)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4)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5)张履祥的家庭教育思想基本要求(1)了解贾谊的早期教育思想及其在学前教育史上的地位(2)理解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颜氏家训,家庭教育内容;朱熹的早期教育思想;王守仁的学前教育思想;张履祥的家庭教育思想。
(3)掌握其家庭教育思想对现在学前教育的启发意义。
重点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王守仁的自然教育思想;张履祥的耕读相兼难点结合历史背景分析教育家思想的进步意义建议学时:4学时3.第三章近代学前教育的产生基本内容(1)近代学前教育产生的历史背景(2)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的颁布(3)蒙养院制度的实施(4)外国教会设立的学前教育机构(5)民国初年蒙养园制度的建立(6)康有为的学前公共教育思想基本要求(1)了解蒙养园制度颁布后各地学前教育机构的建立状况(2)理解近代学前教育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康有为的学前公共教育思想(3)掌握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的颁布、内容和影响及蒙养院和蒙养院制度的区别重点我国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颁布对学前教育事业的影响;蒙养院和蒙养园的区别难点蒙养院和蒙养园的比较建议学时:2学时4.第四章现代学前教育的演进基本内容(1)“五四”运动前后学前教育新思潮的产生(2)幼稚园制度的确立(3)各类幼稚园的建立和发展(4)幼稚园师资的培养基本要求(1)了解新学制颁布后各类幼稚园的建立和发展过程及幼稚园师资的培养情况(2)理解“五四”运动前后学前教育新思潮产生的情况(3)掌握新学制中幼稚园地位的确立及幼稚园课程标准的制定重点“五四”运动对我国学前教育产生的影响;新学制的内容及意义难点分析新学制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意义建议学时:2学时5.第五章老解放区的学前教育基本内容(1)老解放区学前教育的方针和政策(2)各种学前教育机构的建立和发展(3)老解放区婴幼儿保育和教育的内容基本要求(1)了解老解放区学前教育的方针和政策(2)理解老解放区托幼机构的主要形式(3)掌握老解放区婴幼儿保育和教育的内容重点老解放区婴幼儿保育和教育的内容难点结合历史背景理解老解放区学前教育的方针和政策建议学时:2学时6.第六章现代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基本内容(1)蔡元培的生平及其学前教育思想(2)陶行知的学前教育思想和实践(3)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和实践(4)张雪门的学前教育思想和实践(5)张宗麟的学前教育思想和实践基本要求(1)了解教育家所从事的教育活动及对中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2)理解张宗麟有关幼儿园课程的理论及对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意义(3)掌握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陈鹤琴儿童的家庭教育和幼稚园教育理论;张雪门关于幼稚园行为课程的论述重点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陈鹤琴关于儿童发展与教育的思想;张宗麟有关幼儿园课程的理论及对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意义难点张宗麟有关幼儿园课程的理论及对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意义建议学时:12学时7.第七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基本内容(1)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我国学前教育的改革(2)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学前教育的发展(3)十年动乱对学前教育产生的影响(4)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学前教育振兴的历程基本要求(1)了解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措施(2)理解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3)掌握建国后学前教育发展过程对现在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有哪些启示重点建国后学前教育发展的经验教训难点分析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建议学时:4学时下篇:外国学前教育史8.第一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2学时)基本内容(1)原始社会的幼儿教育(2)古代东方古国的幼儿教育(3)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学前教育状况(4)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学前教育思想(5)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基本要求(1)了解原始社会的幼儿教育的内容、方法和原始社会的儿童观及古代埃及、古代希伯来、古代印度的幼儿教育情况,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学前教育的特点(2)理解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学前教育状况及雅典和斯巴达学前教育的区别(3)掌握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的学前教育思想重点希腊和罗马学前教育的发展状况,柏拉图的社会公育思想难点雅典和斯巴达学前教育的区别建议学时:2学时9.第二章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思想基本内容(1)夸美纽斯的生平、世界观及著作(2)夸美纽斯关于教育的作用和教育主导原则的思想(3)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思想(4)夸美纽斯在学前教育史上的地位基本要求(1)了解夸美纽斯的代表著作: 《大教学论》、《母育学校》、《世界图解》和夸美纽斯在学前教育史上的地位(2)理解夸美纽斯的适应自然原则和泛智教育思想(3)掌握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思想重点适应自然的教育原则;泛智教育思想;学前教育思想的内容难点对适应自然的教育原则的理解和评价建议学时:2学时10.第三章近代欧美和日本的学前教育基本内容(1)英国的学前教育(2)法国的学前教育(3)德国的学前教育(4)俄国的学前教育(5)美国的学前教育(6)日本的学前教育基本要求(1)了解英国、法国、德国、俄国、美国和日本的学前教育发展的总特点(2)理解英国幼儿学校运动的开展;奥柏林的纺织学校;德国幼儿学校和托儿所运动(3)掌握各国学前教育发展给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启示重点英国幼儿学校运动的开展;奥柏林的纺织学校;德国幼儿学校和托儿所运动难点分析各国学前教育发展特点建议学时:6学时11.第四章洛克的学前教育思想基本内容(1)生平活动与著作(2)洛克教育理论的哲学基础(3)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4)洛克的学前教育思想(5)对洛克教育思想的评价基本要求(1)了解洛克生平和主要著作:《教育漫话》和对洛克教育思想的评价(2)理解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3)掌握洛克的学前教育思想重点洛克的学前教育思想;绅士教育难点正确评价洛克的教育思想建议学时:2学时12. 第五章卢梭的学前教育思想基本内容(1)生平活动与著作:《爱弥儿》(2)论自然教育(3)论教育年龄分期(4)论幼儿教育的原则与方法(5)对卢梭教育思想的评价基本要求(1)了解卢梭的生平活动与著作:《爱弥儿》和对卢梭教育思想的评价(2)理解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3)掌握卢梭的幼儿教育的原则与方法重点自然教育思想;幼儿教育的原则和方法难点正确理解其自然教育思想建议学时:2学时13. 第六章裴斯泰洛齐的学前教育思想基本内容(1)生平教育实践活动与著作(2)论爱的教育(3)论教育心理化和要素教育思想(4)论儿童早期教育(5)对裴斯泰洛齐的学前教育思想的评价基本要求(1)了解他的生平教育实践活动与著作和对裴斯泰洛齐的学前教育思想的评价(2)理解他的教育心理化和要素教育思想(3)掌握他的儿童早期教育思想重点教育心理化;要素教育;儿童早期教育难点正确评价其对学前教育的贡献建议学时:2学时14. 第七章欧文的学前教育思想1、基本内容(1)生平活动与著作(2)性格形成教育(3)幼儿学校运动的主要目的,开设形式,课程等(4)对欧文儿童教育思想的评价基本要求(1)了解欧文的生平、教育实践活动(2)理解欧文的性格形成教育观(3)掌握欧文的幼儿学校运动的相关内容重点性格形成教育观;幼儿学校运动难点幼儿学校运动的理解建议学时:2学时15.第八章福禄倍尔的学前教育思想基本内容(1)生平活动与幼儿园的创立(2)论教育的一般原理(3)教育分期和各时期的任务(4)学前教育理论(5)对福禄培尔学前教育思想的评价基本要求(1)了解他的生平活动与幼儿园的创立(2)理解他的教育的一般原理和对福禄培尔学前教育思想的评价(3)掌握他的学前教育理论重点教育的一般原理;学前教育思想;学前教育理论难点对教育一般原理的理解建议学时:4学时16.第九章现代欧美和日本的学前教育基本内容(1)英国的学前教育(2)法国的学前教育(3)德国的学前教育(4)苏联的学前教育(5)美国的学前教育(6)日本的学前教育基本要求(1)了解英国、法国、德国、俄国、美国和日本的学前教育发展的总特点(2)理解美国幼儿教育机构的类型;二战后日本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3)掌握各国学前教育发展给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启示重点美国幼儿教育机构的类型;二战后日本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难点分析英国、法国、德国、俄国、美国和日本的学前教育发展的总特点建议学时:6学时17.第十章杜威的学前教育思想基本内容(1)生平活动与著作:(2)杜威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3)教育思想(4)学前教育思想(5)对杜威学前教育思想的评价基本要求(1)了解杜威的生平活动与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和对杜威学前教育思想的评价(2)理解杜威的教育思想(3)掌握杜威的学前教育思想重点杜威的教育思想;学前教育思想难点理解杜威的教育思想建议学时:2学时18. 第十一章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思想基本内容(1)生平活动与儿童之家的创立(2)儿童之家的教育实验(3)基本的教育观点(4)儿童的发展与教育(5)蒙氏教师培训(6)对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评价基本要求(1)了解她的生平活动与儿童之家的创立(2)理解她的蒙氏教师培训思想和对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评价(3)掌握她的儿童之家的教育实验;儿童的发展与教育;与福禄培尔学前教育思想的比较重点蒙氏教育思想;儿童之家的教育实验;儿童的发展与教育观;与福禄倍尔教育思想的比较难点与福禄倍尔教育思想的比较建议学时:6学时19.第十二章苏联的学前教育思想基本内容(1)克鲁普斯卡娅的学前教育思想(2)马卡连柯的学前教育思想(3)儿童心理学的发展对学前教育的影响(4)40年代以来苏联学前教育思想的发展基本要求(1)了解40年代以来苏联学前教育思想的发展(2)理解马卡连柯的学前教育思想和克鲁普斯卡娅的学前教育思想(3)掌握儿童心理学的发展对学前教育的影响重点克鲁普斯卡娅的学前教育思想;马卡连柯的家庭教育思想;乌索娃的学前教学和感觉教育思想;福辽莉娜的学前美育思想难点乌索娃的学前教学和感觉教育思想建议学时:2学时四、实验教学内容与要求实践名称:儿童之家教学目的要求:在实验室通过模拟情境练习,让学生掌握蒙氏教学方法。
中外学前教育史
![中外学前教育史](https://img.taocdn.com/s3/m/a0518e78a26925c52cc5bff1.png)
《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大纲说明1、课程性质:必修课2、课程适用专业:高职3、课程适用层次:专科4、学时:22学时二、课程的作用、地位和任务1、课程作用:《中外学前教育史》是适合我校五年制大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它主要向学生阐述了古今中外古代学前教育的原则和方法,近现代学前教育发展的基本经验,各个历史阶段有重大影响的学前教育实践活动和理论主张,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并重的课程,目的是为了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水平。
其内容全面、系统、重点突出,制度与思想并重,具有鲜明的学前教育特点,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从整体上把握中外学前教育发展的历史及其规律。
2、教学方法:讲授法3、课程类型:专业理论课4、先修课程:教育学三、课程内容学时分配表四、课程教学内容理论教学第一篇中国古代的学前教育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掌握古代学前教育的内容,了解古代胎教、家庭教育及宫廷教育,了解古代的学前教育思想。
教学内容:1、古代学前教育的实施包括古代学前教育的内容,古代的胎教,古代学前宫廷教育,古代学前教材。
2、古代的学前教育思想包括贾谊,颜之推,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
教学重点:古代学前教育的内容第二篇中国近代的学前教育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掌握清朝末年、民国时期、苏区和边区的学前教育状况,熟悉近代学前教育家的幼教思想与实践,掌握学前教育中国化、科学化的探索过程。
教学内容:1、清末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与实践介绍蒙养院制度的确立与实施,女子师范中保姆的培训。
2、中华民国时期学前教育的演进介绍蒙养园制度的建立,幼稚园制度在学制体系上的确立与实施以及课程的开展,包教人员的培训与检定。
3、苏区和边区的学前教育介绍苏区和边区托幼机构的形式,学前儿童保教内容和方法以及保教队伍的建设。
6、学前教育家的幼教思想与实践介绍陶行知,恽代英,蔡元培,鲁迅等四位学前教育家的幼教思想与实践。
《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f1094ebcdd88d0d232d46a0f.png)
《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编号:037Q08A 学分:2 周学时:2 总学时:34 开课学期:2.2 开课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英文名称:The history of Chinese Preschool Education适用专业:学前教育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课程修读条件:以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为先修课程网络课程地址: 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负责人:所属基层学术组织:学前教育系二、课程简介《中外学前教育史》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选修课程,课程主要介绍二战前中外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教育行政、学校制度、家庭教育和教育理论的发展,从而揭示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的规律。
课程采用理论讲授、录像分析、小组合作学习、案例讲解等方式,要求学生了解历史上中外学前教育发展历程、主要特点,重点学会用唯物史观分析学前教育现象,总结历史经验,为我国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借鉴。
课程主要内容有: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中国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中华民国的学前教育;老解放区的学前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学前教育;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思想;现代学前教育思想;古代东方国家的幼儿教育;古代西欧的学前教育;近代六国的学前教育;现代六国的学前教育以及近现代学前教育理论等。
重点围绕中外学前教育制度发展、家庭教育特色、教育家教育思想等展开。
三、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学前教育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各历史阶段学前教育的特点,同时掌握历史上主要教育家学前教育思想;学会用唯物史观分析学前教育现象,理解教育规律,并从历史经验中获得启发,指导实践。
知识目标:了解学前教育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各历史阶段学前教育的特点;了解主要教育家学前教育思想;总结中外学前教育发展中的理论经验和实践经验,把握学前教育发展的一般和特殊规律。
能力目标:能运用一定的历史研究方法去独立探寻学前教育的历史问题,通过古今中外的对比,借古明今,对当今我国的学前教育做出一些反思性的建议;同时能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和评价教育家的主张。
学前教育史教学大纲
![学前教育史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bef134de6f1aff00bed51eed.png)
《学前教育史》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前教育史英文名称:history of pry-prymary education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学科总学时:72学时学分:2学分适用对象:学前教育专业选修课程:学前教育专科课程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学前教育史》是阐述研究中外学前教育制度和教育理论发生、发展史实及其规律的一门教育科学,是师范院校各类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之一。
它通过总结古今中外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的教育行政、学校制度和教育理论等的发展,揭示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规律。
学习本课程,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中外学前教育的发展线索,学会用唯物史观分析学前教育现象,总结与借鉴历史经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为我国的学前教育建设和改革提供借鉴。
二、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和掌握古今中外学前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和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拓宽理论基础,开阔教育视野,提高历史、人文和教育素养。
2、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研究总结古今中外学前教育发展中的历史经验与教训,把握教育发展的一般和特殊规律,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为我国当前的学前教育改革实践服务。
3、形成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1章古代学前教育的实施(4课时)1.1远古至先秦时期的儿童教育1.2秦统一至鸦片战争时期的学前教育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我国古代儿童教育的特点,明确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主要是儿童公育,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主要是天子宫廷内的学前教育,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是家庭学前教育。
掌握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实施胎教的国家。
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是原始社会儿童公育的特点、封建社会儿童的学前家庭教育的内容,教学难点是封建社会儿童教育的内容。
第2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6课时)2.1贾谊的早期教育思想2.2颜之推的儿童教育思想2.3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贾谊、颜之推、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明确颜之推的儿童教育思想,总结古代学前教育思想中有积极意义的主张。
中外学前教育史教学大纲
![中外学前教育史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14465ebf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d0.png)
中外学前教育史教学大纲
一、引言
学前教育是指在儿童进入正式学校之前的教育过程,是对儿童进行全面发展和培养的重要阶段。
本教学大纲旨在系统、全面地介绍中外学前教育史的发展脉络、各个历史时期的特点与变化,以及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二、古代中外学前教育史
1. 中古时期的学前教育
a. 中国古代的子女教育传统
b. 埃及和古希腊的学前教育实践
2. 近代中外学前教育
a. 18世纪欧洲的幼儿教育思潮
b. 中国近代学前教育的起步与变革
三、20世纪的中外学前教育
1. 儿童发展理论的突破
a. 美国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的兴起
b. 俄国研究人员的贡献
2. 世界范围内学前教育的普及
a. 北欧国家的学前教育制度
b. 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与经验借鉴
四、21世纪的中外学前教育
1. 当代教育理念与实践
a. 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模式
b. 中外学前教育的创新实践
2. 技术与学前教育的结合
a. 线上学前教育平台的兴起
b. 教育技术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
五、总结与展望
本教学大纲通过对中外学前教育史的梳理,呈现了学前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与变迁。
同时,强调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创新实践的重要性,以及技术与学前教育的结合所带来的新机遇与挑战。
希望学生们通过学习本教学大纲,能够深入了解和理解学前教育史的发展,并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学前教育史教学大纲
![学前教育史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2f913deb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41.png)
学前教育史教学大纲《学前教育史》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511806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学前教育学分:2学时:36学时开放学期:第5学期1。
教学目的(一)知识目标1.了解并认识中外学前教育形成和发展的历程,基本掌握中外学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发展的主要内容。
2.了解不同时期中外学前教育发展的特点和基本问题,了解中外学前教育思想、教育体制和教育实践的基本脉络,获得中外学前教育改革的基本经验。
(2)能力目标初步形成具有历史感的教育眼光,对于教育问题有比较敏感的把握能力,以及具有分析和比较研究教育的问题的能力;洋为中用,为我国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历史借鉴。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教育问题的关注意识,同时感知教育家为教育献身的精神和关心教育事业的热情,激发对学前教育事业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掌握中外各个时期的学前教育制度以及教育思想。
2.难点:掌握中外各个时期学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三、教学方法建议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中外学前教育史的基础知识和前沿研究知识。
讨论方式:师生讨论国内外学前教育史研究中存在争议的问题。
阅读指导法:引导学生阅读中外学前教育名著。
4、教学内容第一章中国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2学时)一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儿童教育的特点,明确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主要是儿童公育,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主要是天子宫廷内的学前教育。
第一节中国原始社会儿童教育一、原始社会儿童社会公共教育的实施1.社会公育是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基本形式2.社会公育内容二、原始社会后期儿童公共教育机构的出现三、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特点1.教育目的相同,受教育权平等。
2.没有全职教育人员。
3.把生活体验作为教育的内容。
4.教育手段仅限于言行。
5.没有专门的教育活动场所。
第二节中国奴隶社会儿童的学前教育1。
奴隶社会的宫廷学前教育1意义和任务2奴隶社会的产前教育3.奴隶社会学前教育计划的制定4.保傅之教与乳保之教二、奴隶社会学前教育的特点1.家庭承担教育学前期儿童的任务。
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658b5fa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93.png)
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一、引言学前教育史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通过学习学前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了解中外学前教育的理念、模式和方法论。
本教学大纲旨在明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确保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二、课程目标1.了解中外学前教育的历史发展背景和基本概念;2.掌握不同历史阶段学前教育的特点和特色;3.理解学前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4.探讨学前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三、教学内容1.中外学前教育的起源和发展1.1 中国学前教育的起源和发展1.2 西方学前教育的起源和发展2.不同历史时期的学前教育特点2.1 古代学前教育特点2.2 近现代学前教育特点3.学前教育模式和方法论的演变3.1 传统学前教育模式和方法论3.2 现代学前教育模式和方法论4.学前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4.1 经济发展与学前教育4.2 社会和文化发展与学前教育5.学前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5.1 国际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5.2 国内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互动,系统地介绍中外学前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探索学前教育的特点和特色;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学前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未来发展趋势;4.文献阅读: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文献,拓展对学前教育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五、教学评估1.平时表现:考核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讨论的贡献等;2.论文写作: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学前教育史相关的研究论文;3.期末考试:综合考查学生对中外学前教育史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参考资料1.潘家华,郭丽莉.学前教育史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015;2.刘馨.西方学前教育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3.金海燕.中国学前教育理论研究.人民出版社,2012。
以上是《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安排,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全面了解学前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掌握学前教育的发展特点和模式,认识学前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思考学前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
学前教育发展史略教学大纲
![学前教育发展史略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fa8e5c63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13.png)
学前教育发展史略教学大纲学前教育发展史略教学大纲学前教育是指对3至6岁儿童进行的早期教育,旨在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学前教育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但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的教育领域是在近代。
本文将以时间顺序为主线,概述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古代学前教育的雏形在古代,学前教育并没有像现代那样普及和系统。
然而,一些文化中存在着对儿童教育的关注。
例如,中国古代儒家文化中的“三纲五常”思想,强调孝道、仁爱等品德教育。
同时,古希腊的城邦制度也为儿童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教育机会。
二、近代学前教育的起步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欧洲开始兴起了一些早期的学前教育实践。
例如,德国的弗雷贝尔幼儿园是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之一。
弗雷贝尔提出了“游戏是儿童的工作”的理念,强调通过游戏培养儿童的身心发展。
这种理念对后来的学前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学前教育的国际发展20世纪初,学前教育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
在美国,由于工业化的推动,妇女开始参与劳动力市场,对儿童的照顾和教育需求增加,学前教育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议题。
同时,欧洲和亚洲的一些国家也开始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建立了一系列的学前教育机构和政策。
四、学前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一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逐渐形成。
例如,俄国教育家瓦列里安·乌申斯基提出了“游戏为基础”的教育理念,认为游戏是儿童学习的最佳方式。
美国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认为,儿童在社会互动中构建知识,提出了社会文化理论。
这些理论为学前教育的实践提供了指导。
五、学前教育的现状与挑战目前,学前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重视。
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学前教育纳入教育体系,并制定了相关政策和法规。
然而,学前教育仍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资源不足、师资培养和质量评估等问题仍然存在。
六、未来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未来,学前教育将继续发展并面临新的挑战。
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化教育和在线学习将成为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4学前教育史全套课件大纲
![2024学前教育史全套课件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7f5fe82f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90.png)
学前教育史全套课件大纲contents •学前教育史概述•古代学前教育的发展•近现代学前教育的发展•当代学前教育的发展与挑战•学前教育史的比较研究•学前教育史对未来发展的启示目录01学前教育史概述学前教育史的定义与重要性定义学前教育史是研究学前教育发展历程、特点、规律和影响因素的学科,是教育史学的重要分支。
重要性有助于了解学前教育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承,为当代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历史借鉴和启示。
学前教育史的研究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包括古代、近代和现代各个时期的学前教育思想、制度、实践及其变革等。
研究方法采用历史文献法、比较法、个案法等,注重史论结合,以揭示学前教育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规律。
学前教育史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古代学前教育01以家庭教育为主,注重德育和礼仪教育,具有阶级性和封闭性。
近代学前教育02逐渐从家庭教育向公共教育转变,注重智育和体育,开始出现专门的学前教育机构。
现代学前教育03以公共教育为主,注重全面发展教育,强调游戏化和生活化,倡导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
同时,学前教育逐渐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02古代学前教育的发展古代学前教育的起源与演变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主要形式是家庭教育,父母或长辈通过言传身教,向儿童传授生活技能、社会规范等知识。
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阶级分化,学前教育开始呈现出阶级性,奴隶主贵族家庭开始对儿童进行早期教育。
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学前教育逐渐得到重视,出现了专门的蒙养机构和教材,如宋代的“小学”和明代的“社学”等。
03朱熹的学前教育思想注重儿童的“蒙养”教育,认为应通过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来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
01贾谊的学前教育思想强调“早喻教”的重要性,认为儿童时期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应及早进行教育。
02颜之推的学前教育思想主张对儿童进行“德艺周厚”的教育,即注重品德和才能的培养,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古代学前教育思想及代表人物古代学前教育制度与实践宫廷儿童教育制度古代宫廷设有专门的儿童教育机构,如“邸第学堂”、“内小学堂”等,负责皇室及贵族子弟的教育。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学》教学大纲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87bd6c3ed630b1c58eeb57a.png)
《学前教育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学前教育学二、课程性质:《学前教育学》是以辩证唯物论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为基础,研究学前教育的产生、发展,系统阐述现代学前教育的观念、知识和基础原理,以寻求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学科。
它具有理论性、宏观性、全面性和师范性等特点,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理论课,同时也是该专业学生学习专业技能课的理论基础课。
三、课程教学目的:1、向学生讲解并使之了解该课程的研究方向、任务和体系。
2、使学生全面领会学前教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初步形成现代学前教育的新观念、新方法,进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形成全新的学前教育理论素养。
3、学生在较好地把握现代学前教育机构性质、任务的前提下,具有实施学前教育的素养,使之能够较好地适应多种类型学前教育机构工作的需要。
4、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职业理想。
四、课程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1、讲授在保持教材体系完整性的同时,必须及时反映国内外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新成果、新特点,确保教学内容的先进性。
2、在时间上保证师生一定课时量的参观、见习、调查和讨论活动的进行,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程总学时:本课程安排在第二学年第二学期,总教学时数72学时。
六、课程教学内容要点及建议学时分配1、建议学时分配2、课程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第一章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及主要流派一、教学目的1、了解学前教育基本理论的起源、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
2、掌握学前教育理论建立经历的四个阶段,代表人物及其教育思想。
3、与自身实践相结合,融会贯通现代学前教育各个基本流派的理论与实践。
二、教学重点1、福禄贝尔及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理论。
2、陈鹤琴、陶行知的学前教育思想。
三、教学难点1、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观。
2、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
3、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思想。
四、教学时数:12学时第一节学前教育的基本概述一、学前教育的年龄对象学前教育学:是研究和探讨学前儿童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其研究对象是从出生到6、7岁(入学前)以前的儿童。
学前教育学教学大纲
![学前教育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a8d3fd3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0f.png)
《学前教育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011250课程类别: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中文名称:学前教育学英文名称:Preschool Pedagogy授课对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学分:7学时:112先修课程: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建议教材:参考书目(内容包括编著者、书名、出版社、出版日期):1.梁志燊《学前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2.黄人颂《学前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3.刘炎《学前教育原理》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李季湄《幼儿园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5.卢乐山《学前教育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6.刘焱《幼儿游戏通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7.冯晓霞《幼儿园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8.石筠陶《学前教育课程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能够:1、了解学前教育的内涵与价值,理解学前教育观念。
2、正确认识幼儿教师职业特点与专业素质构成,促进自身专业成长,塑造专业意识。
3、理解学前教育目标与内容,掌握学前教育相互配合与衔接的理论与实践,把握学前教育发展趋势,锻造思考与分析问题能力。
4、树立正确的游戏观,掌握科学指导、评价幼儿游戏,设计游戏环境的原则和方法;5、了解幼儿园课程的特点与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基本要素以及不同的课程模式特点、优势,并具备一定的评价课程的能力6、在此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学前教育理论对当前学前教育实践进行分析评论。
三、知识点1、学前教育概念2、学前教育功能3、影响学前教育的社会因素4、儿童观5、教育观6、学前教育目标7、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内容8、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互配合9、社区教育10、幼小衔接11、入园教育12、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13、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14、师幼关系的本质和意义15、定义游戏的策略与对游戏的几种定义16、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价值17、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幼儿园游戏的特点18、教师在幼儿园游戏开展中的角色和作用19、幼儿园游戏环境的创设与评价20、课程的多元定义21、幼儿园课程的特点22、幼儿园课程编制的模式23、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取向与表述24、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25、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基本要素和过程四、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学前教育的基本问题第一节学前教育的内涵一、什么是教育?二、学前教育的概念第二节学前教育的功能一、保障儿童生存、学习与发展的基本权利二、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或者是身体、认知、情感与社会性等方面的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教育史》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511806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学前教育学分:2学分学时:36学时开设学期:第5学期一、教学目的(一)知识目标1.了解并认识中外学前教育形成和发展的历程,基本掌握中外学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发展的主要内容。
2.认识不同时期中外学前教育发展的特点和存在的基本问题,了解中外学前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实践的基本脉络,获得中外学前教育改革基本经验。
(二)能力目标初步形成具有历史感的教育眼光,对于教育问题有比较敏感的把握能力,以及具有分析和比较研究教育的问题的能力;洋为中用,为我国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历史借鉴。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教育问题的关注意识,同时感知教育家为教育献身的精神和关心教育事业的热情,激发对学前教育事业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掌握中外各个时期的学前教育制度以及教育思想。
2.难点:掌握中外各个时期学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三、教学方法建议讲授法:教师讲授中外学前教育史的基本知识以及前沿研究知识。
讨论法:师生共同讨论中外学前教育史研究中富有争议的问题。
读书指导法:指导学生阅读中外学前教育名著。
四、教学内容第一章中国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2学时)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儿童教育的特点,明确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主要是儿童公育,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主要是天子宫廷内的学前教育。
第一节中国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一、原始社会儿童社会公育的实施1.社会公育是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基本形式2.社会公育内容二、原始社会后期儿童公育机构的产生三、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特点1.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2.教育没有专职人员。
3.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
4.教育手段局限于言传身教。
5.教育活动没有专门的场所。
第二节中国奴隶社会儿童的学前教育一、奴隶社会的宫廷学前教育1.意义和任务2.奴隶社会的胎教3.奴隶社会学前教育计划的制定4.保傅之教与乳保之教二、奴隶社会学前教育的特点1.家庭承担教育学前期儿童的任务。
2.儿童的学前教育也仅限于奴隶主贵族的家庭中实施。
3.学前教育与学校教育已有了较明确的年龄划分。
4.对幼儿实施的学前教育不仅有着鲜明的阶级性,而且已经注意到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制定相应的学前教育计划。
5.奴隶社会的最高统治者对学前教育尤为重视,不仅建立了针对君主教育的保傅制度与乳保教育制度,还提出了实施胎教的主张和具体要求。
第二章中国封建社会学前教育的发展(2学时)教学要求:了解我国封建社会儿童教育的目的和内容以及封建社会胎教的发展,明确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是家庭学前教育。
第一节封建社会的学前家庭教育一、学前家庭教育的目的1.为培养统治阶级人才服务2.齐家治国的基础3.光耀门楣二、学前家庭教育内容1.儿童生活常规2.初步的道德教育3.文化知识教育4.幼儿身体保健教育第二节封建社会胎教的发展一、封建社会胎教学说的发展演进1、秦汉时期《黄帝内经》2、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出了胎教作用的基本理论“外象内感”。
3、孕妇饮食的调理二、古代胎教的经验和局限1.注重外界环境对胎儿的影响2.注重孕妇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3.注重胎教和母教的结合4.有些非科学的理论三、封建社会学前教育发展的特点1.打破了过去奴隶主贵族垄断学前教育的局面,使学前教育成为普通平民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学前教育的内容大为丰富,涵盖了德智体诸方面,并出现了许多专为幼儿编写的用于思想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等方面的教材。
3.对幼儿的潜能进行了最大限度的挖掘,学前教育内容的难度与广度均有较大的增加。
4.学前教育的实施具有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在实施过程中,总体上是重教轻养。
5.儒家思想规范指导着学前教育的实施。
第三章中国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教育思想(2学时)教学要求:了解贾谊、朱熹、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明确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总结我国古代学前教育思想中有积极意义的主张。
第一节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一、颜之推简介二、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1.早教2.威严有慈3.均爱勿偏4.应世经务5.重视风化陶染第二节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一、朱熹的生平二、朱熹的家庭教育思想1.理与气、理与欲2.重视蒙养教育3.要求慎择师友(外烁的作用)4.提倡正面教育第三节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一、王守仁生平介绍一、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1.顺导性情、鼓舞兴趣2.循序渐进,量力而行3.因材施教,各成其材4.全面诱导,不执一偏第四章中国近代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2学时)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学前教育产生的历史背景、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的颁布,把握蒙养院与蒙养园的异同,了解外国教会设立的学前教育机构是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一部分,掌握康有为的儿童公育思想。
第一节近代学前教育产生的背景一、客观需要:社会化大生产,妇女走出家门,从事社会职业。
二、舆论基础和思想准备:近代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的引进和传播。
三、制度上容许:清末新政的改革。
第二节蒙养院制度的确立和实施一、蒙养院制度的建立1.蒙养院的对象2.蒙养院的设置3.蒙养院保姆的来源与培训二、蒙养院制度的实施1.女子师范中保姆的培训2.蒙养院的设立三、特点1.过渡性,虽有制度,但实施不充分。
2.迈出了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第一步。
3.蒙养院制度建立是至上而下的。
4.抄袭日本。
5.“中西结合”。
第五章中华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1912年-1949年)(2学时)教学要求:了解中华民国时期学前教育制度的发展情况,包括幼稚园的课程、各类幼稚园的建立和发展概况、幼稚园师资的培养概况、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学前教育。
第一节学前教育制度的发展一、蒙养园制度的建立二、幼稚园制度在学制体系上的确定第二节幼稚园课程一、幼稚教育的总目标1.增进幼儿身心健康2.力谋儿童应有的快乐和幸福3.培养人生基本的优良习惯(包括身体、行为等各方面的习惯)4.协助家庭教养幼稚儿童,并谋家庭教育的改进。
二、课程范围三、教育方法1.强调照顾儿童的喜好,不必强求一致地活动。
2.采用设计教学法。
3.强调儿童要做户外活动。
4.引导儿童,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做。
5.教师要做观察、教育记录,作为研究和施教的材料。
6.儿童的玩具用品尽量利用废物、天然物和日用品。
7.教育活动要与家长相结合,也中向家长宣传幼稚教育和家庭教育方法。
四、评价五、各类幼稚园的建立和发展1.厦门集美幼稚园2.南京高等师范附属小学幼稚园3.北京香山慈幼院4.南京鼓楼幼稚园5.南京燕子矶幼稚园第六章中国现代学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2学时)教学要求:了解现代是我国学前教育思想发展最活跃的时期,了解陶行知、张雪门、陈鹤琴、张宗麟的生平与教育活动,明确他们的学前教育思想。
第一节陶行知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一、陶行知简介二、主要的幼儿教育思想1.创办适合中国国情的幼儿园2.解放儿童创造力3.幼稚师范教育的改革第二节陈鹤琴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一、生平及教育活动二、论幼稚园教育1.幼稚教育的中国化2.幼稚园的课程:3.幼稚园的教学:整个教学法三、活教育的理论1.“活教育”的目的论2.“活教育”的课程论3.“活”教育的方法论第七章古代西方学前教育(4学时)教学要求:了解古代埃及、印度和希伯来的幼儿教育发展状况及具有宗教性的特色。
了解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幼儿教育发展状况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昆体良的幼儿教育思想。
了解西欧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学前教育的发展概况和主要特点。
掌握文艺复兴时期伊拉斯谟斯和蒙田的儿童教育思想。
第一节古代东方国家的幼儿教育一、古代埃及的幼儿教育二、古代印度的幼儿教育三、古代希伯来的幼儿教育第二节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幼儿教育一、古代希腊、罗马的基本情况二、斯巴达的幼儿教育三、罗马的幼儿教育第三节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幼儿教育思想一、柏拉图的幼儿教育思想1.任务:培养美德2.学前教育年龄阶段的划分和内容的选择第四节西欧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一、中世纪的学前教育二、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第八章近代六国的学前教育(4学时)教学要求:掌握英、法、美、德、俄和日本六国近代学前教育的发展和演变。
教学内容:英国的学前教育;法国的学前教育;德国的学前教育;俄国的学前教育;美国的学前教育;日本的学前教育第一节近代英国学前教育的发展一、近现代英国发展概况二、近代学前教育机构产生的背景三、近代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1750-1850之间)1.欧文的幼儿学校2.怀尔德斯平的幼儿学校3.政府的政策四、英国近代学前教育的发展(1850年之后)1.福禄贝尔幼儿园的引进五、近代英国学前教育发展的特点1.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是由下而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