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前教育史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史和中国近代学前教育教育史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史和中国近代学前教育教育史

思考:
1、说说古代宫廷学前儿童教育机构和 社会慈幼机构的情况。 2、汉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胎教有哪些 基本观点? 3、说一说孙思邈的胎教主张的合理、 科学之处或对后世有启示的地方。
• 三、古代学塾制度 • (一)古今“幼儿”概念、童蒙教育与幼 儿教育 • 1、古今“幼儿”概念的异同 “幼儿”概念的问题涉及幼儿教育史研究 对象的问题,所以显得格外重要,而其界碑为 “入学年龄”。 夏商两代,约为13岁入学。 尚书 大传.doc 西周至秦代,约10岁入学。 礼记 内则.doc
(三)古代宫廷的三公制、三母制 中国古代西周出现了宫廷教育制度的 雏形。 1、三公制。即师保傅制,专设太师、 太保、太傅负责太子的教育工作,由德高 望重的男子担任,并分工负责。另设三少 辅佐三公。
2、三母制。指承担宫廷幼教的师、慈 母、保母,原则上从嫔妃中挑选。三母之 外另设乳母,统称四贤制。在教导保育太 子职责上也各有分工。


1、饮食养胎法 (1)徐之才《胎产书》 ,重饮 食对于养胎的作用。从妊娠1月至6月, 从正面提出了具体的事物建议 。 (2)孙思邈从反面强调了孕妇的 忌食之物。有些没有科学依据,指出 的饮食与胎儿发育的关系则符合科学 精神。
2、外象内感说 (1)含义:基于见物而化的理念,认 为母体之外的客观事物现象能引起母体之 内胎儿的感应和变化。 (2)学说的 “外铄”路向,具有朴素 唯物色彩。方法论上有唯心的、先验成分。
• • •
(四)社会慈幼机构 1、宋代慈幼局、举子仓、广惠仓 (1)慈幼机构产生的背景 宋代溺杀丢弃婴儿现象严重(重男轻女 习俗及生活条件困难)。 战争造成难民潮,孤儿难童增多,政府 设慈幼机构安抚民心。
(2)慈幼局 慈幼局是严格意义的慈幼机构,真正的 公共教养性质的机构,1138年设立于临安, 由中央政府拨款,属官方的赈恤措施。 1249年临安府专拨官田500亩作为日常 办理经费。 • (3)举子仓 • 其创立与朱熹有关(教材109页),设 立于1169年,属赈济机构,赈济贫困多子家 庭,即婴幼儿由父母抚养,非收养弃儿之所。

说课稿 中国学前教育史

说课稿  中国学前教育史

说课稿中国学前教育史【说课稿中国学前教育史】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要为大家讲解的课题是《中国学前教育史》。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将了解中国学前教育的起源、发展和现状,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以及现代学前教育的变迁,培养学生对学前教育的认知和兴趣。

下面我将按照教学步骤详细介绍。

一、【导入】为了活跃课堂氛围,增加学生对学前教育的兴趣,我准备了一段轻松有趣的短视频。

该视频以动画的形式,生动地展示了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情景,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二、【知识讲解】1. 古代中国的学前教育在古代,中国的家庭教育起了重要作用。

在家庭中,父母扮演着孩子们的第一任教师,他们会传授孩子们一些基础的知识和技能,比如读书写字、礼仪等。

同时,古代也存在一些著名的私塾,孩子们可以接受更高级的教育。

这些私塾作为学前教育的代表,帮助孩子们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2. 现代中国的学前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迁,现代中国的学前教育逐渐兴起。

在20世纪初,西方的教育理念开始传入中国,爱因斯坦幼儿园等早期学前教育机构兴起。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学前教育作为重要的教育层级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

学前教育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蓬勃发展,学前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也进一步规范了学前教育的管理。

三、【教学实践】为了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我准备了以下教学活动:1. 角色扮演活动:学生分成小组,扮演古代中国的孩子和家长,通过角色互动的方式来体验古代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2. 图文展示:我为学生准备了一些图片和文字资料,展示古代和现代中国学前教育的变迁和现状。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讨论等方式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理解。

3. 小组合作研究:学生分成小组,选择一个学前教育机构,通过互联网或图书馆等渠道进行研究,了解该机构的办学理念、教学内容和特色,然后向全班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

四、【检查与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检查与评价: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看是否理解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学前教育的变迁。

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史

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史

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史学前教育是指为幼儿提供全面、系统、科学的教育,以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过程。

在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古代中国的学前教育主要是家庭教育和师傅传授的手工艺技能。

古代父母普遍以教育男孩为主,因为男孩有继承家业的责任。

女孩则大多经历家庭教育,学习家政技能和礼仪知识。

到了宋代,官方开始有一定的教育组织。

当时设立了“书院”来对士人子弟进行教育。

虽然这些书院主要对象是儿童,但并不是全面的学前教育,更多地关注知识的传授和考试的准备。

清朝是中国学前教育的重要里程碑。

清朝的皇帝乾隆在位期间,设立了“小学”和“幼稚园”来接受人民的教育需求。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种对幼儿进行普遍教育的制度。

小学主要以传授文化知识为主,幼稚园则更注重幼儿的自然生活和社交技能培养。

到了20世纪,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中国教育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在国民党政府领导下,新的教育法律出台,更多关注于学前教育的发展。

当时建立了以“托儿所”和“幼儿园”为主的学前教育机构。

这些机构以游戏为主要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社交技能。

1949年以后,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时期。

新中国的建立为学前教育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政府开始重视学前教育,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法律。

大量的学前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幼儿园成为中国学前教育的主要形式。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中,学前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挑战和困难。

资源不足、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成为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推动了学前教育的改革,加大了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提高了教师培训水平,完善了学前教育的课程和教学系统。

近年来,中国的学前教育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国家投资大幅增加,学前教育的普及率明显提高。

各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也不断涌现。

传统的学前教育和现代科技相结合,使得幼儿接受到更为全面和科学的教育。

总之,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家庭教育、官方机构教育、幼儿园教育等不同阶段。

中国学前教育史

中国学前教育史

宫廷与贵族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文化知识、道德修养、礼仪规范等方面,旨在培养孩子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宫廷与贵族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如宫廷礼仪、音乐、舞蹈等,这些方式有助于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和修养。
宫廷与贵族教育
蒙学教育
蒙学教育是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普及形态,主要针对广大平民子弟进行教育。
发展历程
起源与发展
儒家教育思想是中国古代教育的主流,强调德育、智育、体育的全面发展,注重家庭教育和师生关系的和谐。
儒家教育思想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他提出的生活教育思想强调教育要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
陈鹤琴是中国现代学前教育史上的重要人物,他提出的活教育思想强调以儿童为中心,通过游戏、活动等方式让儿童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自由发展。
孔子与《论语》中的教育思想
朱熹是中国南宋时期的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以儒家经典为基础,强调道德修养和人文教育。他认为教育应该以培养人的德性为首要任务,提倡“格物致知”和“诚意正心”。
总结词
朱熹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人的道德品质,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品德和修养。他提倡“格物致知”,即通过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来获得知识,同时也注重实践和行动力。
古代家庭教育强调家长的榜样作用,家长通过自身的言行来影响和教育孩子。
家庭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道德教育、礼仪教育、生活技能教育等,旨在培养孩子的品德和技能,使他们成为有德行、有才能的人才。
家庭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如家训、家规、家书等,这些方式有助于规范家庭成员的行为,传承家族文化。
家庭教育
宫廷与贵族教育是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高级形态,主要针对皇室和贵族子弟进行教育。

NO3中国现代学前教育史《学前教育史》教学课件

NO3中国现代学前教育史《学前教育史》教学课件
• 政策法规不断完善,推动学前教育发展。
中国现代学前教育史的特点与影响
影响
促进了中国学前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为当代学前教育提供了历史借鉴和启示;
有助于理解当前学前教育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03 学前教育制度与 政策
学前教育制度的发展历程
清朝末期的学前教育制度
清朝末期,随着西方教育思想的传入,中国开始建立学前教育制度。当时的学前教育主要 由蒙养院等机构承担,教育内容以传统蒙学为主。
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的学前教育
02
各种学前教育思想和实践并存,如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等

新中国成立后的学前教育
03
经历了学习苏联、探索中国化道路、改革开放后多元化发展等
阶段。
中国现代学前教育史的特点与影响
特点 受西方影响,不断探索中国化道路;
多种学前教育思想和实践并存;
中国现代学前教育史的特点与影响
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学前教育逐渐成为中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儿童的全面 发展、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推动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中国现代学前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结合中国国 情和儿童发展特点,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
06 学前教育实践与 探索
学前教育实践的发展历程
清朝末年的学前教育
模仿日本,设立蒙养院,作为学前教育机构。
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
受西方影响,出现幼稚园等学前教育机构,并进行一系列教育改革 。
新中国成立后的学前教育
政府重视,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建立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
学前教育实践的主要内容
保育与教育相结合

《中国学前教育史》知识点汇总

《中国学前教育史》知识点汇总

《中国学前教育史》知识点汇总《中国学前教育史》知识点汇总一、“最”、“初”、“始”、“第一”、“首”(一)中国最早的学前教育计划记载于《礼记.内则》。

(二)中国古代记有胎教的书籍,最早成书于春秋之季的我国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

(三)刘向的《列女传》记载了中国最早的宫廷胎教的经验。

(四)西周是中国胎教实践与理论发展的初始阶段。

胎教作为一种理论,初步形成于两汉。

(五)《三字经》是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古代童蒙读物。

(六)在各种故事性的童蒙读物中,《日记故事》是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

(七)蒙养院是中国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

(八)1903年秋,湖北省立幼稚园在武昌成立,为中国设立幼儿教育机构之始。

武昌蒙养院是中国最早创办的公立学前教育机构。

(九)户野美知惠是日本来华来华最早的幼教工作者。

(十)大约19世纪80年代,西方教会在中国沿海福州、宁波开始兴办学前教育机构。

(十一)传教士在中国最初办的学前教育机构叫小孩察物学堂。

(十二)怀德幼稚师范学校是教会在中国最早设立的一所独立的幼儿师范。

(十三)1927年在陶行知领导下先后在南京郊区创办了中国第一批乡村幼稚园。

(十四)创刊于1901年的《教育世界》,是中国近代最早刊行的教育杂志。

(十五)在中国最早介绍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思想的是志厚。

(教材第118页)(十六)中国最先实行设计教学法的地区是南京、苏州、南通一带,而且以南京高师附小的教师俞子夷提倡最力。

(教材第120页)(十七)《幼稚园课程标准》是中国第一个自己制定的统一的幼稚园课程标准。

(教材第126页)(十八)南京燕子矶幼稚园是中国第一个乡村幼稚园。

(教材第135页)(十九)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是中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公立师范学校。

(教材第140页)(二十)国立幼稚师范专科学校是中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专科学校。

(教材第141页)(二十一)最早成立的托儿所是江西瑞金下州区下州村的上屋子托儿所和下屋子托儿所。

中国学前教育发展史人物故事

中国学前教育发展史人物故事

中国学前教育发展史人物故事一、中国学前教育(一)陈鹤琴陈鹤琴(1892.3.5-1982.12.30)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教授,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早年毕业于国立清华大学,留学美国五年,1919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

他提出了“活教育”理论,重视科学实验,主张中国儿童教育的发展要适合国情,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呼吁建立儿童教育师资培训体系,编写幼稚园、小学课本及儿童课外读物数十种、设计与推广玩具、教具和幼稚团设备,一生主要从事于一系列开创性的幼儿教育研究与实践。

代表作品《家庭教育》、《陈鹤琴全集》、《儿童心理之研究》。

主要教育思想“活教育”的思想体系1、“活教育”的目的陈鹤琴说:“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要具备健全的身体;要有建设的能力;要有创造的能力;要有合作的态度;要有服务的精神。

2、“活教育”的课程“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他的“活教育”课程大致有五类:儿童健康活动(包括体育、卫生等学科);儿童社会活动(包括史地、公民、常识等学科);儿童自然活动(包括动、植、矿、理化、算术等学科);儿童艺术活动(包括音乐、图画、工艺等学科;儿童文学活动(包括读、作、写、说等学科)。

3、“活教育”的方法“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不重视班级授课制,而重视室外活动,着重于生活的体验。

“活教育”的教学过程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是实验观察,第二是阅读参考,第三是发表创作,第四是批评研讨。

(二)陶行知陶行知(1891.10.18,安徽歙县---1946.07.25,上海享年56岁)原名陶文浚,1917年改名知行,1934年又改名行知,笔名有不除庭草斋夫等30余个,中国人民教育家、民主革命家。

代表作品《幼儿教育论文集》、《教学做合一讨论集》、《中国教育改造》、《知行书信》等。

主要教育思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育目的是:为大众之解放,为民族之解放,为创造富的社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学前教育史汇总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学前教育史汇总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学前教育史汇总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学前教育在中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和重视。

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础和未来的希望,儿童在学前阶段接受良好的教育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学前教育史进行汇总和分析。

1. 学前教育的起步与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学前教育起步于新中国成立初期。

当时,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限制以及对教育资源的匮乏,学前教育并不普及。

不过,在解放后的几年里,政府开始注重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发展。

1952年,国家颁布了《关于普及学前教育的决议》,提出了加强学前教育的宏伟目标。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学前教育发展的步伐较为缓慢。

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进行对学前教育的全面改革。

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规和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学前教育。

此外,从1984年开始,政府将学前教育纳入了国家教育体系,并开始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为学前教育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2. 学前教育的普及与发展中国对学前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根据数据统计,截至2020年,全国学前教育学校数量达到了30万所,覆盖率超过了80%。

同时,学前教育的师资力量不断加强,教师培训机构和师范院校的数量也大幅增加。

学前教育内容的改革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教育部发布了《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明确了学前教育的课程目标和内容,为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指导。

此外,为了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学前教育也引入了多种教育方法和活动,如游戏教育、艺术教育和体育锻炼等。

3. 学前教育的问题和挑战尽管学前教育在中国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学前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衡,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差距较大。

城市地区的学前教育资源相对充足,而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仍然相对薄弱。

此外,由于中国的人口众多,学前教育的需求量巨大,但师资力量仍然不足,尤其是优质教师的数量严重不足。

另外,学前教育质量和内容也面临挑战。

一些学前教育机构过于注重学术成绩和应试教育,忽视了儿童整体发展的重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学前教育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学前教育史

• •
(3)举办一批学习苏联的实验性幼儿园 1950年秋,教育部指定北京六一 、北海、 分司厅三所幼儿园为实验幼儿园,要求引入苏联 的幼儿教育理论进行实验研究,以便总结后推广 到全国。 • 次年,又增加中央军委托儿所和北京师大二 附小幼儿园为实验点,同时要求全国各大城市也 确定重点实验幼儿园,组织幼儿教学法研究会, 为全面推广苏联幼儿教育经验作好准备。 •
第五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学前教育
• 一、学校制度及学前教育法规 (一)《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 问题: •
阅读教材(P307)学制图: 与20世纪初的几个学制比较, 《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的结构和内容 有什么特点?
• •
1951年10月1日,政务院公布《关于改 革学制的决定》中关于幼儿教育,指出: • “实施幼儿教育的组织为幼儿园。幼 儿园收三足岁到七足岁的幼儿。”
• •
5、学习苏联的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 在学前教育领域转而“以俄为师”的 具体表现有: • (1)译介苏联学前教育书籍 • 1950年初,翻译出版了苏联的《幼儿 园教养工作指南》和《我的儿童教育经验》 两书。后教育部指定将这两本书作为全国 学前教育工作者学习参考书籍。 • 其后,又翻译出版了苏联的《学前教 育学》、《幼儿心理学》以及有关幼儿园 音乐、绘画、语言、游戏、体育等各科教 学法或教材,成为当时中国幼儿园的主要 教学参考书或教学用书。 •
• •
• • • • •
5、幼儿园的对象与体制 幼儿园以收3周岁到未满7周岁的幼儿,以 整日制为原则,幼儿每日在园时间以8小时至12 小时为准; 根据需要可办寄宿制和季节性幼儿园; 开学、放假比照小学学历,但为便利妇女工 作,以不放寒暑假为原则; 幼儿园教师的称谓,更名为为“教养员”; 此外,还有设班、编班原则,园长、教养员 责任制等。

中国学前教育史全文知识点及各章练习

中国学前教育史全文知识点及各章练习

第一章古代学前教育的实施考核知识点(一)原始社会儿童的社会公育(二)古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三)古代宫廷的儿童教育(四)古代的胎教(五)古代儿童教材考核要求(一)原始社会儿童的社会公育1.识记: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主要内容2.领会: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形式是儿童公育(二)古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1.识记:(1)家庭教育的内容(2)家庭教育的原则和方法2.领会: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家庭教育3.应用:分析总结我国古代学前家庭教育的主要经验和局限(三)古代宫廷的儿童教育1.识记:保傅制度与三母制度2.领会:宫廷儿童教育的意义(四)古代的胎教1.识记:胎教的内容和方法2.领会:中国古代胎教的作用与目的3.应用:对中国古代胎教学说的评价(五)古代儿童教材1.识记:古代幼儿诗歌的类型和特点2领会:古代幼儿故事、歌舞和游戏教材的内容及特点主要知识点汇总:第一节原始社会儿童的社会公育一、远古时期儿童社会公育的实施1、在原始社会,对儿童的教育也是由整个群落承担的,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成为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的基本形式。

2、在原始社会,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其教育内容均与儿童今后将要参加的集团内共同的生产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

除生活教育、劳动教育和美育外,原始社会对儿童的公育内容还包括思想教育,主要是道德教育和宗教教育。

二、原始社会后期儿童公育机构的产生1、在原始社会会后期,确切的说大约在五帝时期,我国原始社会进入了部落联盟与军事民主制阶段,历史即将跨入阶级社会的门槛,这是产生了名为“庠”的教育机构。

据史料记载,“庠”是虞舜时代的学校名称,从严格意义上讲,“庠”还只能说是学校的雏型,是原始社会养老和实施儿童公寓的机构或场所。

2、在原始社会,教养新生一代的任务通常主要是由老年人承担,因此,庠后来又具有对幼儿进行保育和教养的功能。

并且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这种功能越来越占据主要地位,使它成为学校的萌芽,或成为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的专门机构。

中国学前教育史

中国学前教育史

三、强调学“眼前事” 小学→“眼前事”→眼前日用之事,具体内容:
一是“洒扫应对进退之节”; 二是“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 三是“礼乐射御书数之文”. 两部教材-----《小学》和《童蒙须知》 大学→“明其理”
四、提倡正面教育
对儿童教育,强调正面教育,多积极诱导,少消极限制。 根据正面教育的原则,还对教师提出指导、示范和适时启 发的要求。
第二节 蒙养院制度的确立和实施
• 一、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的颁布: 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是中国第一个 学前教育法规,涉及的主要内容: • (一)蒙养院的对象:3岁以上至7岁之间儿童 • (二)蒙养院的设置:设在“各省府厅州县以及 极大市镇”的育婴堂和敬节堂内。 • (三)蒙养院课程:游戏、歌谣、谈话、手技 • (四)蒙养院的师资:乳媪、节妇
中外学前教育史
学前教育史的研究对象
• 主要研究中国和外国不同历史时期,不同 国家的学前教育的实施、幼儿教育家的教 育实践、教育理论、教育思潮以及一些钟 爱学前教育名著的介绍。
中国学前教史的课程简介
• • • • • • • • 第一章 中国古代社会学前教育的实施 第二章 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思想(重点) 第三章 近代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第四章 中华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自学) 第五章 共产党领导下解放区的学前教育(自学) 第六章 现代学前教育的教育思想(重点) 第七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学前教育 第八章 当代中国学前教育发展概述
第六章 现代学前教育的教育思想
• • • • 第一节 陶行知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重点) 第二节 张雪门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 第三节 陈鹤琴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重点) 第四节 张宗麟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陶行知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

NO3中国现代学前教育史 《学前教育史》教学课件

NO3中国现代学前教育史 《学前教育史》教学课件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学前教育
2. 学习苏联学前教育的理论和经验
继戈林娜专家之后,学前儿童心理学专家马努依连柯
于1954年来华任教,使幼儿教育界掀起了学习儿童心理学
的热潮。从1953年起,他陆续翻译出版了苏罗金娜的《学 前教育学》、查包洛塞兹的《幼儿心理学》、沙巴也娃的
《教育史》、维特罗金娜的《幼儿园音乐教学法》、萨古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学前教育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学前教育状况
(一)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6)的学前教育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育也进入了一个
全新的发展阶段。从1949年10月至1956年9月的七年是国民 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见图3-1)。在此过程中,中华人
“文化大革命”时
期(见图3-4),整个国家 全面遭受浩劫,学前教
育也不例外,遭受了严
重的破坏,出现了混乱 的局面,致使学前教育 停滞不前,甚至倒退。
第3章
中国现代学前教育史
本章导读
本章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以来及21世
纪初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状况及特点。中国的学前教育事业经过 近代的移植、模仿,到了现代开始了学前教育制度中国化的初步
探索。同时,对于外国学前教育制度的学习也开始由欧洲、日本
转向美国。学前教育制度建设的理论也由福禄培尔、蒙台梭利转 向杜威的实用主义。
针、领导关系及培养干部问题都做了决定,明确了对
各类型托儿所、幼儿园的领导职责,以统一领导、分 级管理为原则。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学前教育
4. 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1) 幼儿师范学校的发展 1951年8月27日至9月11日,第一次全国师范教育会议与第一次全国 初等教育会议合并召开,会议通过了《师范学校暂行规程》《关于高等 师范学校的规定》。在中等师范教育方面,1952年7月教育部颁布《师范 学校暂行规程(草案)》,规定了中等师范学校的任务是培养初等教育和幼 儿教育的师资,学制三年,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学生一律享 受人民助学金,毕业生至少服务教育工作三年方可升学或担任其他职务。 1955年,教育部决定幼儿园师资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设立幼儿师范学校 负责培养,在全国范围内增设了初级和中级幼儿师范学校,增加了幼儿 园教师的培养基地。这一时期幼儿师范学校发展的基本情况见表3-1。

中国学前教育史名词解释部分

中国学前教育史名词解释部分

中国学前教育史名词解释部分
1、宫廷学前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一种特殊的形式,它是以处于学前年龄的世子为教育的对象,由朝廷委任德高望重的官员担任教师,在宫廷内实施的教育。

2、保傅教育制度:是指朝廷内设有专门的师、保、傅官以对君主、太子进行教谕的制度。

3、乳保教育制度:是指在后宫挑选女子担任乳母、保母等,以承担保育、教导太子、世子事务的制度。

4、外象内感: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总结前人胎教理论与自己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古代胎教学说的基本观点——“外象内感”,意思是说母亲所接触的外界物象会直接感应到体内胎儿
5、早谕教:早期教育是教育的最佳期,当婴幼儿的赤子之心尚未受到外界熏染时,先入为主,对它实施教育,就会收到最佳的效果。

6、艺友制:艺,是艺术,也可以作手艺解。

友,就是朋友。

用朋友之道,跟着别人学艺术或手艺的,叫做艺友。

凡用朋友之道,跟着幼稚教师在幼稚园里学做幼稚教师的,便叫做幼稚园的艺友。

显然用这种方法来培养幼稚教师的方式就叫“艺友制”。

7、行为课程: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

行为课程的教学方法应当是起于活动的有计划的设计。

8、整个教学法:就是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去教儿童学
9、老解放区的学前教育:是指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起来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抗日根据地、解放区的学前教育。

中外学前教育史

中外学前教育史

第一章中国古代学前教育1.大约在五帝时期产生了名为“庠”的教育机构。

(“庠”是虞舜时代学校的名称)2.西周设置有太师、太傅和太保的官职称为“三公”,少师、少傅和少保称为“三少”。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并实施胎教的国家。

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1.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①提倡及早实施②主张慈严结合③要求均爱勿偏④主张博学致用⑤重视风化陶染2.风化是指家庭中父母或其他成年人对年幼者的示范作用。

3王守仁,明代中期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和军事家。

第三章中国近代学前教育的产生和发展1.1490年初,颁布由张之洞、张百熙、荣庆合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

2.《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是近代学前教育的第一个法规。

3.吴朱哲女士在上海公立幼稚舍创办了保姆讲习所,这是中国第一个私立保姆讲习所。

4.帝国主义对中国教育的影响①吸引留学生出国,接受幼稚专业训练。

②在中国创办幼稚师范学校或女学③外国教员任教于中国幼稚园,翻译材料,出版幼儿读物④办理“慈善”事业,摧残中国儿童。

5.康有为的著作《大同书》第六章中国现代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1.陶行知秉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

2.解放儿童的创造力①解放儿童的头脑②解放儿童的双手③解放儿童的双眼④解放儿童的嘴⑤解放儿童的空间⑥解放儿童的时间3.艺友制是指学生(艺友)在幼稚园(非师范学院)中通过学习成长成为一名教师。

4.1923年春,陈鹤琴创办南京鼓楼幼稚园。

5.“活教育”理论①目的论②课程论③方法论④教学原则6.张雪门与著名的陈鹤琴有“南陈北张”之称。

7.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

8.张宗麟成为中国第一个男性幼儿教师。

第七章21世纪初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1.《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3个维度:专业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第九章外国古代的学前教育思想1.希腊三贤: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2.学前教育思想①教育应由法律规定②教育要适应自然③重视胎教④重视婴幼儿体育训练⑤重视音乐教育⑥注重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3.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系统著作第十一章近代学前教育思想1.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开始。

说课稿 中国学前教育史

说课稿 中国学前教育史

说课稿中国学前教育史说课稿:中国学前教育史导语: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史悠久,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变。

本文将从学前教育的起源开始介绍,然后探究不同时期的特点,最后总结中国学前教育发展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

一、学前教育的起源学前教育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儒家教育和家庭教育。

古代家庭注重培养孩子的德行品质,家长从小教育子女懂礼仪、知道谦让等。

这种教育方式无形中影响了学前教育的发展。

二、清朝时期的学前教育清朝时期,中国的学前教育主要由私塾和民间教育机构负责。

私塾是教授基本的文化知识和道德修养的地方,而民间教育机构则提供了更广泛的教育资源,如戏曲教育和民间传统技艺的传承。

三、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民国时期,学前教育开始逐渐引入西方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成立了一些模范幼儿园和儿童保育机构,更注重培养幼儿的身心发展和社交能力。

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也加强了对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提供了专业的教育培训机构。

四、新中国成立后的学前教育新中国成立后,学前教育得到了更大的重视和发展。

政府相继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和法规,建立了学前教育的管理体系。

在这个阶段,学前教育的普及率不断提高,各级政府也积极投资建设幼儿园。

五、改革开放以来的学前教育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学前教育经历了快速的发展。

私立幼儿园相继兴起,学前教育经营者开始注重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

与此同时,学前教育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六、学前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未来,中国学前教育应该加强公共教育的力度,提高幼儿园的普及率和教育质量。

同时,政府应该加强对学前教育教师的培训和资质认证,确保教师的专业水平。

结语:中国学前教育在历史的长河中持续发展,从古代的家庭教育到现代的幼儿园教育,中国的学前教育经历了千百年的演变。

在未来,中国学前教育还需要不断发展创新,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与成长。

中国学前教育史思考题

中国学前教育史思考题

中国学前教育史思考题学前教育是指在儿童入学前,通过教育环境和教育活动,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教育形式。

学前教育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本文将从古代教育起源、现代学前教育的发展以及未来的挑战等方面,对中国学前教育史进行思考。

一、古代教育起源在古代,学前教育主要由家庭、社区或宗教机构承担。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教育的场所,父母亲身示范和口头传授的方式,让孩子了解社会的规范和道德。

随着城邦制度的兴起,孩子在社区中接受了更多的集体教育,学习社会生活技能和技艺。

此外,一些宗教机构也为孩子提供了教育机会,以传承信仰和文化。

二、现代学前教育发展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学前教育逐渐从家庭转移到学校和幼儿园。

在20世纪初,中国开始建立公办幼儿园,为孩子提供富有创造性和游戏性质的幼儿教育。

20世纪50年代,幼儿教育得到了国家支持和重视,形成了幼儿园教育体系。

从此以后,中国的学前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中国学前教育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和改革。

政府加大了对学前教育的投资力度,推动了学前教育的普及。

同时,学前教育的教育内容也进行了改革,更加注重综合素质培养和个性发展。

各种平台和资源也被利用起来,例如电子教育资源和在线学习平台。

三、未来的挑战然而,中国的学前教育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首先,资源不平衡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一些发达城市,学前教育资源相对丰富,而在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学前教育的资源匮乏。

这导致了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影响了孩子的全面发展。

其次,教师素质和专业培训需要进一步提高。

学前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学前教育的质量。

由于学前教育发展相对较晚,一些地区缺乏经验丰富的学前教师。

因此,提高教师的培训和素质至关重要。

此外,家庭教育的缺失也是一个挑战。

尽管学前教育在学校和幼儿园的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家庭教育仍然是孩子最早接触到的教育形式。

一些家庭缺乏教育意识和相关知识,给孩子的学前教育带来了挑战。

最后,学前教育的评估和监管需要加强。

第2章中国近代学前教育史《学前教育史》教案

第2章中国近代学前教育史《学前教育史》教案

第2章中国近代学前教育史《学前教育史》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学前教育史》第2章中国近代学前教育史。

具体内容包括:近代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近代学前教育的主要特点、近代学前教育的重要教育家及其理论、近代学前教育制度与政策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近代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掌握其主要特点。

2. 认识近代学前教育的重要教育家,理解他们的教育理论和实践。

3. 掌握近代学前教育制度与政策,分析其对现代学前教育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近代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教育家理论及其影响。

教学重点:近代学前教育的主要特点、制度与政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学前教育史》学习笔记、随堂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近代学前教育老照片,引导学生关注近代学前教育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分别介绍近代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主要特点、教育家及其理论、制度与政策等内容。

3. 实践情景引入:以某位近代教育家为例,分析其理论在现代学前教育中的应用。

4. 例题讲解:分析近代学前教育制度与政策对现代学前教育的影响。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分析近代学前教育的主要特点及其对现代学前教育的影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近代学前教育制度与政策对现代学前教育的影响。

答案要点:(1)近代学前教育制度与政策的发展,为现代学前教育奠定了基础。

(2)近代学前教育制度与政策推动了学前教育普及。

(3)近代学前教育制度与政策注重师资培养,提高教师素质。

2. 课后拓展: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一位近代学前教育家的生平及其教育理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使学生对中国近代学前教育史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在课后反思中,要注意学生对近代学前教育制度与政策的理解程度,针对学生掌握不足的地方进行巩固。

同时,鼓励学生课后拓展,深入了解近代学前教育家的教育理论,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张雪门提出“有系统组织的实习”内容是什么?
三、论述题
1、中国学前社会教育机构产生的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是什么?
2、简述陶行知的六项教育运动及其在这些运动中的主要活动事迹?
《简明中国学前教育史》自学重点
第一编
第一章
本章重点:
一、古代胎教定义及实施
二、胎教理论的萌芽―外象内感说
三、古代胎教的经验和局限
本章重点:
一、康有为《大同书》中有关幼儿教育的思想
二、康有为有关学龄前教育的主张
三、鲁迅关于幼儿读物及其幼儿教育的思想
四、学前教育的一些实验与探索
第五章老解放区的学前教育
本章重点:
一、老解放区托幼机构的主要形式
二、老解放区保教队伍的建设
第六章学前教育家的幼儿教育思想与实践
本章重点:
一、陶行知:
六项教育运动;儿童创造力的“六大解放”;艺友制
五、幼稚园课程标准的规定
六、幼稚园制度的实施
第三章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学前教育活动
本章重点:
一、利用不平等条约夺取在华办学前教育幼稚师范
四、任教于中国幼稚园 翻译教材 出版幼儿读物
五、办理慈善事业 摧残中国儿童
六、收回教育主权的斗争
第四章学前教育中国化、科学化的探索
三、论幼儿园(学校)、家庭、社会的三结合教育
四、论儿童读物和儿童戏剧在儿童教育中的作用
《简明中国学前教育史》函授作业
教材:《简明中国学前教育史》,何晓夏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任课教师:孟红艳
作业题:
一、名词解释
1、外象内感说
2、行为课程
3、整个教学法
4、艺友制
5、五指活动
二、简答题
1、什么是“教以正、守以常”?
2、“五四”新文化运动推动下的教育改革有哪些?
3、老解放区托幼机构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二、张雪门:
有关幼稚师范教育的研究;“有系统组织的实习”;幼稚园课程;行为课程
三、陈鹤琴:
有关儿童心里发展的研究;五指活动;“活教育”理论;整个教学法
第三编中国当代的学前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89年)
第一章宋庆龄的儿童教育活动与主张(自学)
本章重点:
一、论儿童教育工作的意义
二、论儿童教育的目的
第一章清末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与实施
本章重点:
一、学前教育机构产生的经济基础
二、学前教育机构产生的思想基础
三、蒙养院章程的制定
四、蒙养院制度的实施
五、清末蒙养院设立情况
第二章中华民国时期学前教育的演进
本章重点:
一、辛亥革命的发生及其教育改革
二、蒙养园制度的规定
三、“五四”新文化运动推动下的教育改革
四、幼稚园制度的确定
四、古代学前家庭教育的内容
五、保傅制度与“备三母”制
六、古代学前教材概况
第二章中国古代的早期教育
本章重点:
一、关于幼儿教育重要性的论述
二、对学龄前儿童特点的分析
三、古代的神童教育
四、颜之推的早期教育思想
五、论学前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六、论婴幼儿保育的原则和方法
第二编中国近代的学前教育(鸦片战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