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无道诛暴秦”
伐无道诛暴秦
汉兴
看谁找的多?(本课所涉及的成语故事)
指鹿为马(赵高)、 斩木为兵、揭竿起义(陈胜、吴广)、 破釜沉舟(项羽)、 约法三章(刘邦)、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楚河汉界、
十面埋伏、 四面楚歌、
霸王别姬(项羽)
老 百 姓 生 活
“我家有三子: 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 老二戍边关,至今未归还; 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 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 敢怒不敢言,惟恐遭劫难。”
(秦朝刑罚严酷,以至)赭[zhě]衣塞路,囹圄[lí ng yǔ]成市(穿囚 衣的犯人堵塞了道路,监狱多得像市场一样),天下愁怨,溃而叛之。
——《汉书· 刑法志》
指鹿为马
《史记〃秦始皇本纪》 载:‚赵高欲为乱,恐群臣 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 二世,曰:‘马也。’二世 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 马。’问左右。左右或言马, 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 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 臣皆畏高。 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 淆是非。
徭役繁重 赋税沉重
刑法残酷
“阿房,阿房,亡始皇” ——秦国童谣
明朝人绘制的阿房宫图
秦朝的赋税,主要有田租、 口赋、杂赋三种。这些赋税加在 一起,要占到农民收获物的三分 之二。
据推测,秦朝全国人口有2000万, 你能算算那时每年服役的人口占总人 口的百分比吗?再想想在2000万人里 除去老幼和妇女,壮年男子在家耕田 的还剩多少?
15%, 所剩无几。
30万北击匈奴, 修筑长城 50万南攻越族, 戍守五岭 70万建阿房宫, 修骊山墓 修驰道, 运粮饷
全国总人口约2000万
当时在秦国市场上,有这样 一种奇怪的现象: 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
束颈的铁钳
秦朝刑具
铁桎(zhì 脚镣)
伐无道,诛暴秦
项羽
秦末反秦义军重要领袖、名将、楚军统帅。 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西)人。楚国名 将项燕之孙。领导农民起义军,取得了巨鹿之 战的重大胜利,为推翻秦朝统治做出了杰出贡 献。后与刘邦争夺天下,兵败自杀。
刘邦
汉高祖刘邦,生于前256年,出身布衣, 早年任亭长。后响应陈胜,吴广起义,自称 “沛公”,后先项羽入关,攻克咸阳,项羽怒, 欲杀刘邦,刘邦巧赴鸿门宴,被封于巴蜀。 养精蓄锐,拜韩信为帅,暗渡陈仓,反攻项 羽,后经4年大战,最后打败项羽,项羽乌江 自刎而亡。刘邦统一全国,建立汉朝。
4.楚汉战争项羽失败的主观原因是 A.实力不如刘邦 B.骄傲自大,不听取意见 C.未图再起,乌江自杀
BD
D.纵兵烧杀抢掠,大失民心
返回
伐无道 , 诛暴秦
2007.1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鸿门宴
楚汉之争使刘、项二人的战争性质发生了怎样的深刻 变化? 由先前的农民起义演变成了争夺皇位的权力之争. 当时刘邦深谋远虑,善于用人,人心归服。项羽匹 夫之勇,妇人之仁,大失民心,四年之后,垓下一战, 刘邦大败项羽,项羽走投无路,自刎于乌江。公元前 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项羽在巨鹿之战 上以少胜多战胜秦军,可后来在与刘备争天下时却被 实力只有他四分之一的刘备打败,项羽死前叹到“天 亡我也,非战之罪也”你认为他说的对吗?结合书上 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得民心者得天下。
课堂练习
1.秦末农民战争开始的时间是 B
A.公元前208年
C.公元前209年
B.公元前206年
D.公元前2O2年
2.成语“破釜沉舟”来源于 D
A.垓下之战 C.马陵之战 B.长平之战 D.巨鹿之战
课堂练习
教材解析:七年级上册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
教材解析:七年级上册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一、知识梳理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及秦的暴政与秦朝灭亡的关系秦朝盛极而衰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历史研究课题,从古到今,都是重要的历史借鉴。
以当时秦统一六国的气势和国力,短短二世就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才导致了秦朝的速灭,因此,分析秦的暴政与秦朝灭亡的关系是本课的一个重点。
可编排历史小短剧“秦的暴政”。
教师提前让一部分文笔好、善于表演的同学(也可以自愿报名)根据课文“秦的暴政”,查找资料,编写小短剧,形式可以是某天,秦始皇上朝,大臣向他汇报、请旨。
内容包括繁重的徭役、兵役,严酷的刑法,修阿房宫、郦山陵墓等(可利用幻灯片课件)。
教师课前发给学生有关短剧的问卷,观看完短剧后,师生一起归纳出“秦的暴政”,引出下一子目——陈胜、吴广起义。
此部分仍可安排两位同学进行角色扮演。
让“陈胜”和“吴广”把发动起义的原因讲述出来,在他们讲的时候把“大泽乡起义”想象画展示在大屏幕上,渲染气氛。
之后,教师利用课件“秦末农民战争形势图”,讲述经过。
2.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要通过学习内容的前后对比,使学生了解项羽和刘邦领导的战争从反抗封建统治的单纯的农民起义发展到为争夺封建统治权而进行的战争的过程,认识到战争性质的变化。
这种“变化”的理解对初一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个难点。
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战争的目的,刘邦、项羽身份的变化等方面加以分析,化解难点。
三、学法指导(1)趣味引导法。
特殊时期总有一些有别于平常的事物,在秦暴政时期,出现了平时我们不能见到的历史景象,如:“当时在秦国的市场,有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奇怪的现象呢?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情境,启动思维。
进一步查阅资料,学生会揭开谜底:“行者相伴于道,而死人日积于市”,“劓鼻盈蔂(luó),断足盈车”,即使免去死罪,也往往要割去鼻子或砍断双腿,挖去膝盖。
七年级历史第十一课课件伐无道诛暴秦PPT模板
02
政治制度
汉朝实行郡县制和分封制并存 的政治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03
经济措施
汉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鼓励 农业生产,限制商业发展;同 时兴修水利、减轻赋税等促进
经济发展的措施。
04
文化教育
汉朝重视文化教育,设立太学 等教育机构,推广儒家思想。
05
文化传承与影响
伐无道诛暴秦思想内涵解读
伐无道
指讨伐不遵循道义、伦理的统治 者或政权,强调正义和道德的重
文化措施
推行法家思想,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 制,促进文化统一。
统一后社会变革与影响
社会结构变革
统一后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打破贵族世袭特权,促进社会阶层
流动。
经济发展
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等措施促 进了各地经济交流和发展,为封建
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文化融合
统一文字等措施促进了各地文化的 交流和融合,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 发展奠定了基础。
楚汉战争
是伐无道诛暴秦思想的重要实践 ,刘邦、项羽等英雄人物在战争 中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
能力,推翻了秦朝残暴统治。
汉朝建立
汉朝继承了伐无道诛暴秦的思想 ,实行德政、轻徭薄赋等政策, 使国家得以长治久安,为中华文
化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对当今社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坚持正义和道德
追求自由和平等
刘邦兵力较弱,但善于联 合其他势力;项羽兵力强 大,但内部存在矛盾。
谋士与武将对比
刘邦拥有张良、萧何等谋 士,韩信等武将;项羽则 有范增等谋士,但武将相 对较少。
策略分析
刘邦采取联合、分化的策 略,积极争取民心;项羽 则倚重武力,忽视政治斗 争。
汉朝建立及政治经济措施
七年级历史上册《伐无道诛暴秦》知识点讲解人教版【DOC范文整理】
七年级历史上册《伐无道诛暴秦》知识点讲解人教版知识点一、秦的暴政①繁重的徭役和赋税②严酷的刑法秦朝的暴政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和苦难,激起人民的反抗。
二、陈胜吴广起义时间:公元前209年起义地点:大泽乡经过: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
起义军在陈建立政权,陈胜自立为王。
由于秦军的强大,起义被镇压,陈胜、吴广被部下杀害。
意义:中国历史上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三、农民起义军推翻秦朝项羽:巨鹿之战,大败秦军主力。
刘邦: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课后练习秦末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起义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起义军建立的政权叫什么?起义的结果如何?起义有什么历史作用?答案: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
直接原因是被征发戍边的农民途中遇雨,不能按期到达。
按照秦法,误期要被处斩。
特点是中国历史上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张楚。
起义失败。
沉重打击了秦朝,使其统治摇摇欲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前209年,九百多个穷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
他们走到大泽乡,遇上大雨冲毁了道路,不能按期到达。
按照秦法,误期者要被处斩。
他们之中的陈胜和吴广号召大家举行起义。
秦末农民起义爆发了。
从上述材料中,你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答案:①秦朝时,人们徭役繁重。
②秦朝法律残酷。
③陈胜和吴广有反抗精神和组织能力。
④秦末农民起义在仓促中爆发,没有经过准备。
2024鲁教版历史六年级上册第12课《伐无道,诛暴秦》教学设计
2024鲁教版历史六年级上册第12课《伐无道,诛暴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伐无道,诛暴秦》是2024鲁教版历史六年级上册第12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秦朝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以及陈胜、吴广起义的过程和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秦朝的暴政和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事件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是,对于秦朝的暴政和农民起义的具体情况,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事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朝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经过,掌握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朝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经过,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秦朝的暴政和农民起义的相关知识。
2.谈话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历史事件的意义。
3.案例分析法:分析陈胜、吴广起义的具体情况,让学生深入理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等。
2.教学素材:准备与秦朝暴政和农民起义相关的历史资料,包括书籍、文章、图片等。
3.教学设备:准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秦朝的暴政和农民起义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应该如何对待百姓?”2.呈现(15分钟)讲解秦朝的暴政和农民起义的经过,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细节。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
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伐无道诛暴秦课程设计
伐无道 诛暴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伐无道,诛暴秦”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深入了解秦朝的历史地位及其衰败原因。
2. 学生能够通过分析相关历史事件,认识到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 学生掌握秦朝灭亡后,楚汉争霸的简要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历史事件,提高思辨能力和历史解读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3.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提高信息筛选、整理和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伐无道,诛暴秦”的历史事件,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和民族自豪感。
2. 学生能够认识到暴政必亡、正义必胜的道理,树立正义感和道德观。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国家、社会和人民的关爱之情,激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历史学科,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以故事化的方式讲述历史事件,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历史素养。
学生特点:七年级学生对历史事件充满好奇心,喜欢听故事,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结合生动的教学手段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要求:教师需运用多媒体、故事、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有趣、互动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达到课程目标。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以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材《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秦汉时期”为基础,围绕“伐无道,诛暴秦”主题,选取以下教学内容:1. 秦朝的暴政: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加强法治,但后期出现暴政现象。
教学内容包括:秦朝的徭役制、焚书坑儒、阿房宫等。
2. 陈胜吴广起义:分析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理解其历史意义。
教学内容包括:大泽乡起义、张耳陈余起义、项梁起义等。
3. 楚汉争霸:秦朝灭亡后,楚汉双方争夺天下。
教学内容包括:刘邦、项羽的争霸过程、楚汉战争、鸿门宴、垓下之战等。
伐无道,诛暴秦 PPT课件21 人教版
•
29、人生就像一道漫长的阶梯,任何人也无法逆向而行,只能在急促而繁忙的进程中,偶尔转过头来,回望自己留下的蹒跚脚印。
•
30、时间,带不走真正的朋友;岁月,留不住虚幻的拥有。时光转换,体会到缘分善变;平淡无语,感受了人情冷暖。有心的人,不管你在与不在,都会惦念;无心的
情,无论你好与不好,只是漠然。走过一段路,总能有一次领悟;经历一些事,才能看清一些人。
8、连连看
时间
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209年 公元前207年 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02年
重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件
大泽乡起义
秦灭六国,秦朝建立
楚汉争霸结束,西汉建立
秦朝灭亡
楚汉战争开始
•
1、许多人企求着生活的完美结局,殊不知美根本不在结局,而在于追求的过程。
•
2、慢慢的才知道:坚持未必就是胜利,放弃未必就是认输,。给自己一个迂回的空间,学会思索,学会等待,学会调整。人生没有假设,当下即是全部。背不动的,放
楚 霸
1、楚汉战争 交战双方:项羽—刘邦 王
性质:帝位争夺战
结果:刘邦战胜项羽
汉
王
刘
邦
项羽死前叹道:“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 你认为他的说法对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不对。项羽败给刘邦的原因有:
(1)刘邦进入关中后,约法三章,废秦苛法,大 得人 心;项羽相反,巨鹿之战后,活埋秦降卒20万 人, 进入关中后,纵兵烧杀抢掠,大失人心。 (2)刘邦善于用人,身边有一批谋士良将,如萧 何、 张良、韩信等;项羽则不能容人,连谋士范增 最 后也愤然离去。 (3)刘邦有关中做根据地,无后顾之忧;项羽没 有。
陈胜、吴 广起义
项羽、刘邦 领导农民军
西汉 建立
伐无道,诛暴秦
二、秦末农民起义
1、前期:陈胜、吴广起义 遇雨误期 ——直接原因 秦的暴政 ——根本原因
大泽乡起义
壮士不死则 已,死即举 大名耳,王 侯将相宁有 种乎?
陈胜吴广起义
课堂小结 秦朝大事年表
时间 重大事件 公元前221年 秦灭六国,秦朝建立 公元前209年 大泽乡起义 公元前207年 巨鹿之战 公元前207年 秦朝灭亡 公元前206年 楚汉战争开始 公元前202年
楚汉争霸结束,西汉建立
课外拓展
• 1、查找成语故事:这课书的内容涉及的 成语故事很多,大家查找一下(包括课 本、成语词典、课外读物)看谁找的多 • 2、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他 是暴君。你有什么看法?
自主学习
伐无道 诛暴秦.doc
2、楚汉之争 鸿门宴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二、秦末农民起义
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
学习目标
1、了解秦朝暴政的表现,陈胜、吴广 起义,秦朝灭亡,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2、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 3、认识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 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一、秦的暴政
1、徭役繁重
▲表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赋税沉重 3、刑法残酷 4、秦二世更加残暴
破 釜 沉 舟 , 百 二 秦 关 终 属 楚 ;
有 志 者 , 事 竟 成 ,
陈胜、吴广起义 —— “伐无道,诛暴秦”
陈胜、吴广起义为什么能 得到各地农民的响应? 说明了什么问题?
民心
帝 皇 生 活
—— 豪 奢 残 暴
老 百 姓 生 活
“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 老二戍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 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 敢怒不敢言,惟恐遭劫难。”
伐无道,诛暴秦 PPT课件 人教版
秦朝的赋税,主要有田租、口赋、杂赋三种。这些赋 税加在一起,要占到农民收获物的三分之二。
材料三:
当时在秦国市场上,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 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
明朝人绘制的阿房宫图
材料一:
秦朝法律规定,男子17岁就需要到官府登记户籍,从 此开始服徭役,直到60岁才能免除。据估计,当时全当时全国 人口有2000万,秦始皇北筑长城征调三十万,南戍五岭又五十 余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又七十余万,加上修驰道等其他徭 役,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三百万人。
•
15、只有在开水里,茶叶才能展开生命浓郁的香气。
•
16、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
17、不要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的自己,困惑谁都有,但成功只配得上勇敢的行动派。
•
18、人生最大的喜悦是每个人都说你做不到,你却完成它了!
•
19、如果你真的愿意为自己的梦想去努力,最差的结果,不过是大器晚成。
看谁找的多?(本课所涉及的成语故事)
指鹿为马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破釜沉舟
楚河汉界
四面楚歌
霸王别姬
族诛连坐
约法三章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族诛连坐 指鹿为马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破釜沉舟 约法三章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楚河汉界 四面楚歌 霸王别姬
再见
授课人:姜坤 制作人:姜坤
陈胜吴广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示意图
不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比说明项羽败给刘邦的原因:
(1)刘邦进入关中后,约法三章,废秦苛法,大得人心;项羽相反,巨鹿
之战后,活埋秦降卒20万人,进入关中后,纵兵烧杀抢掠,大失人心。
(2)刘邦善于用人,身边有一批谋士良将,如萧何、张良、韩信等;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襄阳市樊城区太平中学
杨育
学习目标:
▪ 1、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陈胜、 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
▪ 2、引导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 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材 料 1 据史书有数字记载的,秦朝人口约 有2000万。而修阿房宫和骊山陵达70万 人,打匈奴、筑长城30万,移民戍守越 族地区50万,计有150万。再加上修建驰 道的、建筑离宫的,更有大量日夜奔走 于途的运输粮食的。所以秦朝长年在外 服役的有三百万人。
还会爆发。遇雨误期只是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如果陈 胜、吴广在途中没有遇到大雨,秦末农民战争也必定会 爆发,会因为其他事情而爆发,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因为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 本原因:秦的暴政
三、农民起义------推翻秦朝
刘邦 汉王
项羽 西楚霸王
汉朝的建立:
时间: 公元前202年 建立者: 刘邦(汉高祖) 都城: 长安 (历史上称西汉)
政
邻里都要受牵连。
4、秦二世更加残暴
二、陈胜吴广起义
壮士不死则已, 死即举大名耳,王 侯将相宁有种乎?
学法指导:
▪
▪ ▪ 五要素 ▪ ▪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意义
原因 三步曲 经过
结果
陈 时间:公元前209年
胜 地点:大泽乡
、 领导人:陈胜、吴广
吴 广
直接原因:戍边遇雨误期
起 经过:大泽乡起义→攻县城→占领陈,建政权→
楚汉之争
刘邦
项羽
进驻咸阳,废除秦法, 进入咸阳,放纵部下 “约法三章”,赢得民心。 烧杀抢掠。
广纳人才,势力壮大。 刚愎自用,众叛亲离, 实力削弱。
取得胜利,建立汉朝。 最终失败,乌江自刎。
为什么项羽在巨鹿之战中能以少胜多打败秦 军主力,却又输给了兵力只有他的四分之一 的刘邦?
为什么项羽在巨鹿之战中能以少胜 多打败秦军主力,却又输给了兵力 只有他的四分之一的刘邦?
( 结果:
大
泽 乡
意义:
起 义
根本原因:
)
陈胜、吴广 起义是中国 历史上第一 次大规模的 农民起义。 他们的革命 首创精神, 鼓舞了后世 千百万劳动 人民起来反 抗残暴的统 治。
陈胜吴广起义示意图
函谷关
陈
大泽乡
如果没有大泽乡遇雨误期,秦末农民 起义还会爆发吗?你能归纳出陈胜、 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吗?
材料2:拒史书记载:税收20倍于古, 三分之二的收成交给政府。假如一个农 民收获900斤粮食,那么就要给国家600 斤以上。
▪ 秦的暴政体现在哪些方面?
1、繁重的徭役:①.修建阿房宫
一
②.造骊山陵墓 ③.修筑长城
、
④.修弛道
秦 的
2、沉重的赋税:收获的2/3上缴国家
暴 3、残酷的刑法:一人有罪,家族和
B项羽
▪ C刘邦
D吴广
▪3.秦末农民战争中,对推翻秦朝统治 起决定作用的战役是( B )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 C.城濮之战 D.马陵之战 4.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C)
A秦始皇焚书坑儒
▪ B陈胜吴广戍守长城遇上大雨
▪ C秦的暴政
▪ D 秦灭六国,引起人们不满
楚汉之争
建立西汉
找成语 讲历史
指鹿为马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破釜沉舟 约法三章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楚河汉界
四面楚歌
霸王别姬
课堂练习
▪ 1.最后推翻秦朝的是( C )
▪ A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
▪ B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 C刘邦领导的农民军
D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 2.西汉的建立者是( C)
▪ A陈胜
义
(
挺进关中→秦二世反扑→陈胜、吴广被害。
结果:起义军被镇压下来,陈胜、吴广被杀害。
大
泽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乡 起 义源自意义: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
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
)
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陈 时间:
胜 地点:
、 领导人:
吴 广 起 义
直接原因:
口号: 建立政权地点:
项羽失败
秦朝因暴 启示: 得民心者得天下
政而亡
畅所欲言
秦始皇以其雄才大略为中国的统 一立下汗马功劳,然而秦始皇的 残暴也导致了秦王朝的夭折。
假如给你一个机会,和秦始皇进 行一次对话,你想对他说什么
农 陈胜
秦 始 皇
暴 政
民 吴广
起 义
项羽
刘邦
大泽乡起义 打击暴秦
巨鹿之战 大败秦军 攻入咸阳 灭亡秦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