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纲要
八年级上册语文全书课程纲要: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全书课程纲要:部编版
第一单元:人与自然
- 主题:人与自然的关系
- 重点内容:自然与文化的互动,自然环境保护
- 阅读文本:《家》、《凤求凰》等
第二单元:伦理道德
- 主题:人的品质与伦理道德
- 重点内容:道德观念,人与人的关系,珍爱生命,守信用- 阅读文本:《草地英雄传》、《咬铁丝》等
第三单元:交流与合作
- 主题: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 重点内容:团队合作,人际沟通,培养合作精神
- 阅读文本:《三等奖》、《张小龙》等
第四单元:历史与文化
- 主题:历史与文化的传承
- 重点内容:中华文化,传统文化艺术形式介绍
- 阅读文本:《马伯庸》、《岳阳楼记》等
第五单元:英雄与榜样
- 主题:英雄与榜样的故事
- 重点内容:英雄人物的品质,榜样的力量
- 阅读文本:《成语故事》、《揭竿而起》等
第六单元:社会与发展
- 主题:社会与发展的关系
- 重点内容:社会问题,公民责任,社会进步
- 阅读文本:《争议茶话会》、《海的天堂》等
第七单元:传统与创新
- 主题:传统与创新的关系
- 重点内容:科技创新,传统艺术与现代生活的结合- 阅读文本:《动物农庄》、《字画名篆》等
第八单元:人与社会
- 主题:人与社会的互动
- 重点内容:社会角色,社会责任,公益事业
- 阅读文本:《我的奶奶》、《鲁滨逊漂流记》等
以上为八年级上册语文全书的课程纲要。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将在阅读中增长见识,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同时提高语文表达和阅读理解能力。
什么是《课程纲要》
什么是《课程纲要》实践与理论都表明,教师从写“教案”、“教学进度表”到撰写“课程纲要”是提高教师课程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
我校为谋求有效地促进教师形成课程意识,提高课程能力,基于九年一贯的课程规划,组织与培训教师撰写《课程纲要》,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一、《课程纲要》及其意义,一,何为《课程纲要》,《课程纲要》是指以纲要的形式呈现某门课程的各种课程元素。
从广义来说,大到国家课程方案,小到教师写的教案或活动计划,都是课程纲要。
狭义来讲,课程纲要是包含各种课程元素的某门学程的大纲或计划书。
这里,主要取其狭义,是指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或指南和相关教材撰写的某学期某门课程(包括校本课程)的纲要。
《课程纲要》与教案、教学进度表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完整地体现了课程元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
教案往往着重关注内容与方法,教学进度表主要包括教学时间与内容安排,都没有完整地体现课程的基本元素。
我们要求每位教师在新学期开学前一周必须上交一份任教学科在本学期的《课程纲要》,并在教研组内进行交流、分享与同行评议。
在新学期的第一次上课时,与学生分享《课程纲要》,让学生知道本学期本学科的课程教学计划。
,二,《课程纲要》的意义教师撰写《课程纲要》,必须考虑到课程的目标、相应的课时、学生背景分析、课程组织、实施的条件、学生评价以及各方面的总体协调等情况。
正因为《课程纲要》的撰写要涉及到这些方面,因此《课程纲要》的撰写对教师、学生以及学校而言就有多重意义。
1.有利于教师整体把握实施的课程目标与内容教师撰写《课程纲要》实际上也就是对将要实施的教学进行了整体设计。
实践中,教师常常会犯这样一种错误,那就是非常清楚每个章节的知识点,但也往往忽略了各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及课程的目标,从而失去了对任教学科的总体把握。
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易使教师忽略了学科的本质特征和目的所在。
在撰写本学期的课程纲要时,教师必须厘清本学期的课程在本课程中的地位与价值,明确本学期的课程内容与课程整体的逻辑关系,明确知识点与课程目标之间的逻辑关系,因此有利于教师把握课程的整体。
(完整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程纲要
(完整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程纲要
课程目标:
-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的能力;
- 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课程内容:
模块一:课文阅读
- 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 探索课文背后的意义和价值观。
模块二:写作与表达
- 研究基本写作规范和技巧;
-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 练对观点和想法的清晰表达。
模块三:诗歌鉴赏
- 研究传统和现代诗歌;
- 欣赏和理解诗歌的艺术之美;
-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情趣。
模块四:古代诗词导读
- 研究中国古代诗词;
- 了解古人的思想和情感;
-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模块五:阅读与写作扩展
- 阅读和写作的拓展练;
-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评估方法:
- 日常课堂表现;
- 课后作业;
- 期中考试;
- 期末考试;
- 课程项目实践。
注意事项:
- 学生应自觉完成课前预和课后作业;
- 学生应尊重他人意见和观点;
- 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 学生应遵守学校纪律和规定。
结语:
通过本学期的语文研究,希望同学们能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增强综合素质,并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欣赏。
祝愿大家在语文研究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小学体育六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小学体育六年级上册课程纲要一、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的兴趣和惯。
- 发展学生的体育素质,提高身体机能水平。
- 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态度和价值观念。
二、课程内容1. 体操- 基础动作的训练与技巧提高。
- 练柔韧性、协调性、灵活性的运动。
- 初步了解体操比赛规则和技巧要求。
2. 接力- 研究接力赛的基本技巧和策略。
- 进行短跑、长跑等不同形式的接力训练。
- 培养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
3. 游泳- 掌握基本的游泳姿势和呼吸技巧。
- 提高游泳速度和耐力能力。
- 研究水上安全知识和自救技巧。
4. 球类运动- 研究篮球、足球和排球等球类运动的基本规则和技能。
- 进行简单的队内对抗训练和小型比赛。
-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竞技意识。
5. 健身操- 研究基本的健身操动作和节奏。
- 提高心肺功能和身体协调性。
- 培养养成良好的健身惯。
三、课程安排1. 每周课时安排- 体操:2课时- 接力:1课时- 游泳:1课时- 球类运动:1课时- 健身操:1课时2. 课程进度安排- 第1-2周:体操基础动作训练。
- 第3-4周:接力赛基本技巧和策略。
- 第5-6周:游泳姿势和呼吸技巧。
- 第7-8周:球类运动基本规则和技能。
- 第9-10周:健身操动作和节奏。
四、评价方式- 实际表现评估: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运动能力进行评价。
- 态度评估:评估学生对体育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的表现。
五、教学方法- 示范教学: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模仿,培养学生正确的动作技能。
- 分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比赛和训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 游戏化教学:通过游戏化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力。
以上课程纲要仅为参考,请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进行相应调整。
如何撰写课程纲要
求知 明德 识理 健体
《 筑·梦——高中生生涯规划 》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筑·梦——高中生生涯规划 适用年级:高一 —— 高三年级 总课时 :30 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我校基于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的需要和学校现有资
源,开设的一门校本课程。本课程分为三部分:一、探索自我——我的性格、 气质、兴趣、职业倾向等等;二、探索世界——我经历的小学初中生活和家庭 环境是什么样的,对我有什么样的影响;即将经历的大学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社会要求什么样的职业伦理道德等;三、如何抉择——涉及到专业选择、大 学选择等。课程形式以心理游戏为主,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提高其生涯规 划意识、相关能力和态度。
《 筑·梦——高中生生涯规划 》课程纲要 五、评价活动/成绩评定
求知 明德 识理 健体
《 筑·梦——高中生生涯规划 》课程纲要 六、主要参考文献
吴芝仪 《我的生涯手册》 经济日报出版社 熊丙奇 《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八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郭兆年 《高中生涯发展指导》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求知 明德 识理 健体
求知 明德 识理 健体
《 筑·梦——高中生生涯规划 》课程纲要
二、背景分析
(二)学情分析: 我校学生中招分数线目前在省级示范高中中排位较靠后。学生分数比上
不足,比下有余。且大部分学生父母文化程度不高,给予学生的相关指导也 很有限。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常常遇到很多学生为高考选专业苦恼,甚至因 为不知道将来做什么而影响到目前的学习状态。这种状态也使得很多学生显 示出不同程度的厌学心理。表现在对未来迷茫,对学习缺乏兴趣,缺乏克服 学习困难的勇气和动力。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课程纲要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课程纲要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课程纲要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阅读、写作、听力、口语和综合实践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能够:1.认识3000个常用汉字,会写2000个汉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并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写作,提高写作能力。
5.能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6.能够独立思考,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
二、课程内容本课程内容包括课文阅读、词语学习、语法修辞、写作指导、综合性学习等几个方面。
具体内容如下:1.课文阅读:通过阅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掌握常用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词语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能够正确理解并运用所学词语。
3.语法修辞:学习常见的语法修辞知识,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提高语言表达水平。
4.写作指导:通过讲解写作技巧和范文分析,指导学生如何写好一篇作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5.综合性学习:通过综合性学习活动,如办手抄报、朗诵比赛、作文竞赛等,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三、课程实施本课程实施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个部分。
1.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确保教学质量。
2.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朗诵比赛、作文竞赛、手抄报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推荐适合学生年龄段的优秀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文学素养。
四、课程评价本课程评价采用多种形式,包括平时成绩、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等。
什么是课程纲要
什么是课程纲要《课程纲要》是以提纲形式一致性的呈现一门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这四个基本要素。
这四个要素要回答的问题分别是:我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基本的素材或活动是什么?我怎样带他们去?怎么知道他们已经到哪里?《课程纲要》第一个要回答的问题就是学生在这个学期将要“学会什么?”,紧接着回答需要提供什么样的内容、组织什么样的活动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会,以及什么样的评价任务能检测学生的学习进程及结果。
《课程纲要》要始终围绕着学生的学习。
《课程纲要》不仅要呈现课时安排,更要回答未达成本学期的目标,关键的教与学的活动及其方式是什么。
《课程纲要》要全面而一致的回答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和教到什么程度。
课程纲要可以干什么首先,它有利于教师形成学科观或课程意识,思考从“一节课”走向“一门课程”。
清楚每个章节的知识点,各个章节的逻辑关系及其与课程目标的关系,从而对任教学科有总体把握。
《课程纲要》就像一份认知地图,他要求教师理清本学期课程在学科课程中的地位与价值的基础上,不仅呈现本学期需要学生应知与能会的目标,同时也呈现各知识之间的结构以及与课程目标的逻辑关系,因此有利于整体的把握课程。
其次,它有利于教师审视满足某门课程实施的所有条件。
《课程纲要》是一种计划,也是对教学实施的预期,要充分地考虑各种实施条件,如学生的已有经验、教学设备与其他资源、符合课程内容与认知规律的教与学的方式等等。
教师在撰写纲要的过程中,对这些要素的审视,有利于教师正视教学条件的现状。
再次,它有利于学生明确某门课程的全貌或相关政策。
《课程纲要》不仅是教师的教学设计方案,同样也是指导学生学习的蓝本,因此,在教学前,就应与学生分享。
最后,它有利于学校开展课程纲要的审议与质量管理。
《课程纲要》既是一份合同,也是一种交流工具,它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同,也是教师和学校之间的合同,它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工具,也是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工具。
通过这份合同,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清楚自己需要做什么。
课程纲要分享课教案
课程纲要分享课教案一、课程纲要概述课程纲要是一份设计课程的指南,它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法等要素。
本文将分享一份关于某课程的课程纲要,希望能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某种能力或知识。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该能够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 掌握某种特定的知识领域,如科学、历史、文学等;2.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使其成为团队中的积极成员;4.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论知识掌握:学生将学习某个特定领域的核心理论知识,包括概念、原理和定律等;2. 实践操作:学生需要进行实践操作,巩固理论知识,并理解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3. 实例分析:通过对真实案例的分析,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4. 综合实践项目:通过完成一个综合实践项目,学生可以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课程的内容。
四、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将采用讲授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
在讲授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实例和案例,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2. 讨论法:在课程中,教师将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
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发展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3. 实践操作:课程设计了一系列的实践操作环节,学生需要进行实践操作,通过亲自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理论知识;4. 小组合作学习:课程中将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学习,发展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评估方法为了评估学生是否达到课程目标,本课程设定了以下几种评估方法:1. 平时表现: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度和作业完成情况等将被纳入评估范围;2. 期中考试:学生需要参加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3. 实践操作成果评估:学生完成实践操作后,将根据实践操作成果对学生进行评估;4. 综合实践项目评估:学生完成综合实践项目后,将根据项目报告和展示对学生进行评估。
课程设计和课程纲要
课程设计和课程纲要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分为三个层面: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地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XX学科的兴趣和热情,使其认识到XX学科在人类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XX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XX学科的基本概念,介绍XX学科的定义、特点和意义。
2.第二章:XX学科的基本原理,阐述XX学科的核心理论和基本观点。
3.第三章:XX学科的基本方法,介绍XX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4.第四章:XX学科的应用,分析XX学科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案例。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应用如下:1.讲授法:教师通过系统、逻辑地讲解XX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使学生准确地掌握知识。
2.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个问题进行探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XX学科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实验法:教师学生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出版的XX学科教材,确保知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领域的经典著作和最新研究成果,拓宽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教学视频等,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实验设备:配置必要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纲要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纲要一、课程背景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中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法律素养和法制观念。
本纲要为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指标提供指导。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通过课程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其具备健康的心理和道德品质。
2. 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家法律和道德规范,增强法治观念,培养遵纪守法的意识和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与沟通的能力。
通过课堂互动、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和表达沟通能力,培养团队意识。
4. 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通过思辨性教学,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道德教育- 学习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公民意识- 学习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道德行为2. 法律教育- 了解国家法律的基本常识和相关法律条文- 学习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和维护社会秩序- 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的意识3. 公民意识教育- 学习和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参与意识- 学习社会公德,弘扬正能量四、教学策略和方法1. 观察学习法:通过观察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引导学生从实践中学习道德和法治知识。
2. 问题导入法:通过提出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讨论交流法:通过组织小组讨论、辩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沟通和合作意识,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4. 游戏模拟法:通过游戏和模拟情景的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道德和法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观察力。
五、教学评价指标1. 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包括学生对道德和法治课程的态度、对价值观的认同和追求。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书课程纲要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书课程纲要
一、课程目标
本教材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普及法》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修订)》编写的。
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材内容概述
本册教材分为三个单元,包括语文知识、阅读与鉴赏、写作与表达三个方面。
主要内容包括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修辞、作文等。
1. 语文知识
本单元包括汉字、词语、句子的研究,重点讲解词语搭配、语法知识和修辞技巧,培养学生打字、朗读和听写的能力。
2. 阅读与鉴赏
本单元通过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文学鉴赏和写作能力。
3. 写作与表达
本单元引导学生进行各类作文的写作实践,包括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
通过写作,培养学生的文笔、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策略
本教材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包括课堂讲授、小组合作、综合实践等。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策略,营造积极主动的研究氛围。
四、学业要求
本教材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语文知识,具备较高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
学生需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作业布置和课外阅读,形成扎实的语文基础和丰富的文化素养。
五、评价方法
教师可通过课堂表现、作业评定和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语文研究情况。
同时,也鼓励学生通过口语表达、小组合作和个人作品展示等方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以上为《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书》的课程纲要,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手球校本课程纲要
手球校本课程纲要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全面了解手球运动,掌握基本的手球技能和战术,提高身体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课程内容
1. 手球运动介绍
- 手球的起源和发展
- 手球比赛规则和场地要求
2. 手球基础技术
- 球的控制和传递技术
- 投射和接球技术
- 常见的手球技巧和动作
3. 手球战术和策略
- 进攻战术和组织
- 防守战术和配合
- 快速反击和转换战术
4. 手球比赛实践
- 组织小组对抗比赛
- 学生自主设计和组织比赛
三、教学方法
1. 组织理论讲解和示范
2. 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练
3. 进行战术训练和实战模拟
4. 学生个人和小组练配合和比赛
四、评估方法
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
2. 考察学生掌握的手球技能和战术应用能力
3. 分析学生在比赛中的表现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参考资料
提供以下手球教材作为参考:
- 《手球教学与训练指南》
- 《手球技术与战术讲解》
- 《手球比赛规则解析与案例分析》
以上为手球校本课程纲要的简要介绍。
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们能够掌握手球运动的基本技能和战术,提高体育素养和团队
合作能力。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纲要和教案
(3)《教学进度表》只见课文,不见课程。
《教学进度表》把一学期的时间按照课程内容来分配, 看到的是课文题目。
《课程纲要》全面一致性的回答了为什么教 教什么 怎么教 教到什么程度
课程四要素
3.《课程纲要》的意义:
(1)它有利于学生形成学科观和课程意识,思考从“一节课” 走向“一门课程”。
《课程纲要》就像一份认知地图,不仅呈现了本学期学生 应知应会的目标,也呈现了各知识之间的结构与逻辑关系。
3.《课程纲要》的意义:
(2)它有利于教师审视满足某门课程实施的所有条件。 《课程纲要》是一种计划,是对教学实施的预期,有利于 教师正视教学条件的现状。
2.《课程纲要》与《教学进度表》区别:
(1)《教学进度表》只见教师,不见学生。
《教学进度表》主要回答教师本学期将要做什么。
《课程纲要》始终围绕着学生,体现了课程因学生而生的理念。
2.《课程纲要》与《教学进度表》区别:
(2)《教学进度表》只见进度,不见教学。
《教学进度表》只是一个进度的安排,没有教与学活动的设计。
维度
内容维度
子维度
背景 目标
评议要点
说明该课程与前后内容的联系,相关学生已有知识与认知特点。 源于课程标准与学生研究;描述通过一定的课时学习后结果的表 现;告诉别人通过此内容的学习如何指向科学素养和关键能力。
内容
实施 评价 一致性 所需条件
第一课时与学生分享此纲要;教材内容处理要依据目标、学情、 条件;依据目标合理安排课时,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所选择的教与学的方法要匹配,创设有利于学习的情景;学习方 式多样。 评价目标的设计要与目标匹配;过程评价体现对纸笔测试无法涉 及的学科目标的关注。 关键在目标在内容、实施与评价部分的落实情况。 有特殊要求的课程须说清楚所需要只是、资源的条件。
学科学期课程纲要(参考模板)
学科学期课程纲要(参考模板)
一、一般信息
二、与本学期相联系的国家课程标准陈述
三、课程标准、教材、学情综合分析
四、课程目标
源于课程标准;描述通过本学期学习后关键结果的表现;让学生清楚知道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将指向何种学科素养或关键能力;一般4-6条,每条至多3句;按目标叙写规范,每条按三维目标或者素养目标陈述;常见的陈述方式:通过什么方式学习什么,理解或会做什么,提高或体会什么。
五、学习主题/活动安排(请列出教学进度,包括日期、周次、内容、实施要求)
依据学期目标合理安排课时,课时数包括复习、考试时间。
所选择的教与学的方法与学期目标匹配;创设有利于学习的情境,学习方式多样。
六、评价活动/成绩评定
评价设计与学期目标匹配;成绩评定方式清楚;过程评价体现对纸笔测试无法涉及的目标的关注。
七、主要参考文献
八、备注
— 1—。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课程纲要是指课程的总体设计和组织安排,旨在指导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技巧,为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坚实基础。
一、课程内容1.数的性质和个数自然数和整数的认识和运算有理数的认识和比较几何图形的认识和分类2.代数式与方程代数式的认识和运算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与应用3.比例与相似比例的认识和运算图形的相似和比例尺4.函数初步函数的认识和表示函数的运算和性质5.平面图形的认识和性质三角形的认识和分类四边形的认识和分类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自然数、整数、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技巧辨别和分类几何图形理解代数式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含义进行简单的比例计算理解函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能够识别和分析平面图形的性质2.过程与方法培养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推理和证明的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学习和学习方法的培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态度培养遇到困难时勇于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和系统性三、教学方法1.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和技巧。
2.进行一些趣味性的数学实验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堂练习和作业布置,巩固所学内容。
4.设计一些拓展性或创新性的问题,挑战学生的思维。
四、评价与反馈1.定期进行课堂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给予及时的评价和反馈。
以上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的基本内容,通过合理的课程安排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为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
整体要求:通过整合学科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和
学情,完整、清楚地说明一个学期或模 块基于课程标准的专业教育活动方案设 计。
课程纲要的结构
一、一般信息 二、正文ຫໍສະໝຸດ 容 1、背景 2、目标3、内容
5、评价
4、实施
6、一致性(注意事项)
7、所需条件(如有必要的话)
课程纲要的结构
一、一般信息 提供的一般信息是完整的,至少包括: 题 目:语文(一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语文 课程类型:必修 教材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使用年级:小学一年级 课 时:162课时 设 计 者:某某某/郑州市二七区培育小学
3、内容:第一课时与学生分享此刚要;教材处理依 据目标、学情、条件;依据目标合理安排课时,有 利于提高新授课学习的有效性;课时数据包括复习、 考试时间。 4、实施:所选择的教与学的犯法与目标匹配;创设 有利于学习的情景;学习方式多样;以资源、活动、 事件来陈述,体现学科化、本学期或模块化。
5、评价:评价框架(评什么、怎么评、谁来评)的 设计与结果解释与目标匹配;成绩结构及来源(过 程与结果)清楚;过程评价体现对纸笔测试无法涉 及的学科目标的关注;告知不及格的理由,以及相 关补修补考政策。 6、一致性:关键目标在内容、实施、和评价部分的 落实情况;内容处理与实施设计是否有利于学生产 生更好的表现;评价框架与目标的一致性。
(接上页)“多边形的面积”,是在认识多边形 的特征及面积定以后,去学习多边形面积的知识。 统计与概率领域,在前四年学习的基础上,以学 生感兴趣的生活事例为资源,发展学生的统计观 念。 本册课程内容知识点散、多,难度相比以前增大 不少,但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知识和生活 经验,只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思维能力、口 头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养成踏实、 细致的学习态度,应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并为 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课程纲要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课程纲要一、课程目标本册科学课程旨在培养小学六年级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逐渐认识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课程内容本册科学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科学知识与技能:通过研究科学概念、原理和实验操作等内容,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2. 科学观察与描述:通过观察和描述现象、事物或实验结果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提高他们对科学现象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3. 科学实验与探究:通过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
4. 科学文化与科学道德:通过研究科学发展历史、科学家的伦理道德等内容,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和科学道德观念,促进他们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以上课程目标,本册科学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模拟生活情境或实际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科学问题,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和动力。
2. 实践性教学法:通过开展科学实验和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科学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合作研究法:通过小组合作研究或团队合作实验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和互助研究,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4.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和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四、评价与考核为了评价学生的研究效果和掌握程度,本册科学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价与考核方式:1. 课堂表现:包括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积极参与、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深度等方面评价。
2. 作业完成:通过布置适当的作业,评价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评价他们的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整理能力。
4. 综合考试:定期进行综合考试,评价学生对科学整体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以上是部编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课程纲要的主要内容和教学安排。
如何编写《课程纲要》
2.编制《课程纲要》的关键
★课程目标:制定目标的依据是对课程 标准的分解以及对学生的研究、及对教 材和其他资源的分析。 要求:全面、适当、清晰。 具体要求:4-6点,每点若干句;兼顾 三维目标;指向关键结果的表现;叙写 规范。
2.编制《课程纲要》的关键
《课程纲要》里的学期目标与课时教 案的学习目标有什么不同?
一、什么是《课程纲要》?
什么是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就是一种规定时间内的课 程计划,具体地说,它是教师依据课程 标准和相关教材撰写的、体现某门课程 各种元素的计划大纲。一般包括学期课 程纲要和单元课程纲要。(摘自《有效 教学》)
一、什么是《课程纲要》?
什么是课程纲要? 以大纲的形式,一致性地回答某门/种课程的 各种课程元素或问题(即目标、内容、实施与 评价)就是课程纲要 。 (摘自《崔允漷报告》)
七、编制《课程纲要》的几点要求
教师应在新学期第一节课。与学生交流分享本 学期学科《课程纲要》,让学生清楚的知道本 学期的课程教学计划以及评价形式等,以激发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年级要重视学习方法 的指导,不能照搬课程纲要的呈现顺序) 学期结束时,教师应根据课程实施情况,特别 是学生的反应和意见,对《课程纲要》进行修 改完善,形成校本材料。
只见进度,不见教学; 只见内容,不见课程; 只见教师,不见学生。
4、《课程纲要》 教学进度表 教学 计划
《课程纲要》完整地体现了课程元素——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课程评 价。 学期教学计划所制定的学习目标太笼统, 行为主体前后不一致,有时是学生,有时 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教学条件没有 分析,没有教学评价的整体规划。
一是要围绕教学重点(一般来讲数与代数领域的 内容都是每期学习的重点 ) 二是从学生的学习难点和薄弱方面来提; 三是从教学资源的利用方面; 四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大致安排(大型活动)
校本课程纲要范例
校本课程纲要范例1、通过《生活数学》课程的研究,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口算技巧,提高口算速度和准确率。
2、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和技巧,能够熟练地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3、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如数轴、分数、百分数等,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4、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几何概念和图形的性质,如直线、角度、三角形、四边形等,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进行简单的几何推理和计算。
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研究中的一些基本而又简单的数学问题。
2、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口算和计算,能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计算任务。
3、学生能够通过绘图、模型等形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能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4、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发现数学的规律和性质,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学推理和论证。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数学研究的兴趣和热爱,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是一门有趣、有用的学科。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敢于尝试和探究,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让学生能够在小组中相互帮助、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4、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创造出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三、课程内容:生活数学》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口算技巧的训练:包括加减乘除的口算技巧和快速计算方法的训练。
2、基本计算方法和技巧的掌握:包括整数、分数、小数的加减乘除法、百分数的计算等。
3、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包括数轴、分数、百分数、比例、面积、体积等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4、几何图形的认识和性质的掌握:包括直线、角度、三角形、四边形等几何图形的认识和性质的掌握。
5、实际问题的数学化和解决:包括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究,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创造力。
学校义务教育课程纲要
学校义务教育课程纲要一、课程纲要的背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对教育的重视,学校义务教育课程纲要逐渐成为各级教育部门关注的焦点。
课程纲要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对于统一全国义务教育的教育质量标准、教学目标和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纲要的目标课程纲要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通过课程的设置,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三、语文课程的核心内容语文课程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阅读、写作、听说、表达等方面的教学。
通过阅读名著、文化故事等,培养学生对文化、历史和人文方面的理解能力;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听说练习,促进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社交技能的培养。
四、数学课程的重点数学课程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数与代数、几何与空间、函数与方程、数据与统计等部分。
通过实际问题的运算和推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外语课程的目标外语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外语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教学。
通过不同的学习活动和实践,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六、科学课程的重要性科学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的基础。
科学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物质与能量、生命与健康、地球与环境、宇宙与地球等部分。
通过实验、观察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科学事物的认知和探究能力。
七、文化课程的综合性文化课程的综合性体现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要求上。
文化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历史、地理、政治、艺术、体育等多个方面。
通过多学科的综合学习,增强学生对世界各个领域的了解和认识。
八、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在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通过信息技术的学习,扩大学生的信息获取渠道和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和合理使用的意识。
九、艺术课程的创造力培养艺术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学期
《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七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课程类型:必修课
教学材料: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授课时间:65—70课时
授课教师:
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
一、课程目标:
1.教育目的:获得数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教育目标:初步具有解决简单数学问题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理解数学和生活密不可分的意义,提高应用数学服务生活的意识。
3.课程目标:初步形成数学的基本思想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
《标准》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对课程总目标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下面将各章节课程目标制定如下:
第一章《整式的乘除》
整式是代数的基础性概念,代数式的运算(包括整式运算)属于代数的基本功,是解决问题和进行推理的需要,也构成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探索整式运算的运算法则,理解整式运算的算理,推导乘法公式。
第二章《平行线与相交线》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即所谓的“三线八角”问题和对平行线的讨论是平面几何中重要的议题,也是基础性的内容,有很大的教育价值。
让学生通过探索和简单的推理熟悉相关的性质与判定等几何事实,并确信它们成立,成为这册教材“公理化”的经验背景。
在这章的最后设置了“用尺规作线段和角”一节,是理解和运用相关几何知识的极好机会,只要求按步骤作图并保留作图的痕迹,暂时只要求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作法。
第三章《变量之间的关系》
把变量之间的关系列为单独一章,这是在学习了代数式求值和探索规律等地方渗透了变化的思想基础上引入的,为进一步学习函数概念进行铺垫,因为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变量之间的“关系”。
在具体情景中从表格关系式、图像中获取信息找出自变量、因变量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通过观察和思考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正确把对变量之间关系进行分析和对变化趋势进行预测。
第四章《三角形》:教材提供许多活动,给学生充分的实践
和探索的空间,使他们通过探索和交流发现一些与三角形有关的结论,并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给学生提供积累数学经验的可能,建立推理意识,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推理过程。
三角形的性质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角形的分类并能进行简单的说理。
第五章《生活中的轴对称》
实际上是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和讨论,并通过轴对称图形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轴对称可以看成反射变换,也是一种几何变换。
事实上,平移和旋转可以经过两次反射变换得到,因此它更基本。
研究轴对称及轴对称的基本性质。
从具体的现实情境中抽象出轴对称的过程。
第六章《概率》
在七年级上册感受了可能性有大有小的基础上,进一步刻画可能性的大小,因而十分自然地给出了概率的概念,当然概率模型仅仅定位于简单的“古典概型”和可化为“古典概型”的“几何概型”(“停留在黑砖上的概率”)。
理解概率的意义,并会计算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能设计出符合要求的简单概率模型。
理解概率的意义,并会计算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理解现实世界中不确定现象的特点,树立一定的随机观念。
二、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根据《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采用北
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的课程内容进行教学。
其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如下:
三、课程实施:
1.实施方法:
(1)在《整式的运算》的教学中,应努力实施分层教学,
突出基础性知识的教学,重视知识的产生过程,使学生真正理解算理,并在适当的练习中达到公式法则的熟练运用;有关运算法则的探索过程,教材为探索有关运算法则设置了归纳、类比等活动,教学时要注意直观与“说理”相结合,努力创设现实、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和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2)在《平行线和相交线》、《三角形》部分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重视创设实际情景,由具体到抽象的实施教学;要把握教学内容的难度,几何证明的意识要慢慢培养,不可一蹴而就;要重视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数学表达能力,能让学生说的尽量让学生自己说。
另外,要通过观察、操作(折、拼、画、图案设计)、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尤其是在《生活中的轴对称》一章的教学中,更要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在操作中感受体会,在感受体会之后有所思,有所总结。
(3)在《概率》一章中,一定要让学生在摸球、摸牌、投硬币、投骰子、转转盘等活动中通过操作、观察、计算,体会“在大量重复性试验中,随机事件出现的频率逐渐稳定于事件发生的概率。
2.实施形式:
(1)收集和分析资料:就是提倡学生通过报刊、书籍、上网查资料等途径收集和分析资料,获取新知识。
(2)自主学习:就是提倡让学生通过自己自学课本,解决相关的问题。
(3)合作学习:就是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解决自学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4)探究学习:就是教师给学生提供相关资料或从学生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解决。
(5)通过问题教学法,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设置问题链,学生生成、探究、交流的问题。
(6)训练:当堂训练为主,课后作业为辅。
四、评价建议:
1.评价内容
(1)课堂过程评价:是否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是否能够准确的理解定义,使用定义、性质、运算法则进行说理或计算,是否能有条理的表述自己的思维过程。
(2)作业评价:能否规范、熟练的书写解题过程,是否有优化解题过程的意识,使用简单有效的算法处理问题,是否及时主动地纠错。
(3)考试评价:对考查基础知识部分的试题,能否给出较完整的解答,减少非知识性的失分。
能否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评价方式
(1)将学生的课堂表现与综合素质评定及平时阶段性测验成绩结合起来;按小组评比方式呈现。
(2)作业按A,B,C,D等做等级评定,并针对作业中的优点和不足给出适当的评语;C,D等级视为不合格。
(3)考试评价采用百分制进行评定,后20%学生视为不合格,所有成绩计入小组评定。
(4)对所有不合格的学生组内在课下帮助其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