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融入课堂,让课堂走向生活——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实践探索

合集下载

生活化教学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实践研究

生活化教学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实践研究

生活化教学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实践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道德与法治教育在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往往缺乏足够的生活化元素,导致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

如何将生活化教学与道德与法治课堂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将通过实践探索生活化教学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的途径和方法,以期促进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实际运用。

通过研究,我们旨在为教育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1.2 研究意义生活化教学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实践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道德和法治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格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生活化教学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可以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思考、参与,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接受道德和法治理念。

生活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育质量。

通过将道德与法治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情境相结合,可以使学生学习更加主动和参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提升,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和法治意识。

生活化教学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实践的研究,对于教师教学方式的改革和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通过探索生活化教学方法,可以为教师提供新的教学思路和策略,使教学更富有趣味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营造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研究的核心部分,直接影响着研究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本研究采用了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全面了解生活化教学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实践情况。

通过实地调研,我们走进学校课堂,观察教师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生活化教学的具体应用方式和效果。

探究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策略

探究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策略

研究探究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策略吴海燕摘要:小学生正处于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是可塑的。

道德与法治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但是,一些学校的德育和法制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的道德意识相对浅薄,对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以生活化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理解,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言行。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小学生;德育教育;实践策略一、生活化教学对于道德与法治的意义道德与法治不同于其他学科,它对学生的生活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品德和行为习惯对每个人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生也不例外。

在教学活动中,小学德育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以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为指导,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将有助于学生了解知识,从而避免传统教学中的“填鸭式”教学所产生的问题,借此改善课堂学习氛围,提高学习效率。

二、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传统教学模式目前,一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教学方法一成不变,一些小学教师秉持传统教育的教学理念,无法接受生活化教学,他们习惯于按教材死板的教学,只注重知识的灌输,教学内容不够生动。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兴趣不能被激发,学生很难认识到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

(二)缺乏专业的德育教师在一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任务由其他学科教师承担,学校不重视道德与法治科目的教学。

由于其他学科的教师只接受了本学科的专业培训,没有接受过道德与法治的专业培训,很难对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学科教学。

此外,还有学校在课时设计上,直接删除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课时,将节省的课时给予主科。

在这些外部因素的影响下,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果受到很大的限制。

(三)学习的内容很难应用实际生活由于小学生年龄相对较小,与社会环境接触少,学生在课堂学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机会不多,导致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不理想。

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的探索与实践摘要:新课改倡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道德与法治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

本文先从道德与法治课堂回归生活的必要性展开讨论,进一步分析了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现状,最后探索了如何让道德与法治课堂回归生活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小学生生活法制意识我们每个人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下,难免会受到社会生活的影响。

仅仅依靠课堂中的系统学习,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制观念是不能够形成和健全的。

因而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这样才能建立健全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制观念。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实施,越来越多的学者呼吁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回归生活的必要性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尚未成熟,无法清晰地明辨是非,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处于不断探索形成时期,此时对学生进行相应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十分必要的举措。

这门课程不像其他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对学生德育的渗透,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探索适应本课程发展的教学模式,在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设计出符合学生要求的科学的教案,从而保证道德与法治课堂的高效运转。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是对传统课堂的一种新的尝试。

道德与法治是小学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这门课程更加注重对学生的道德教育。

道德建立在社会生活中,因而要将道德与法治课程回归生活,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道德意识与法制观念。

回归生活,以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作为教学素材,这种就地取材的方法丰富了教学内容,同时也拉近了学习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不再觉得学习枯燥乏味。

与此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有助于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实现对学生德育的渗透,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现状1.与生活联系不密切。

由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大多教师眼中都是一门无关紧要的副课,加之学校缺乏专业的相关教师,这门课通常由其他教师担任。

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思考

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思考

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思考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法律意识,提高其道德素质和法治素质。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的存在,并更好地理解其意义和作用。

一、生活化教学的意义生活化教学可以将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更加深入地认识道德与法治。

具体来说,生活化教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1.贴近学生生活,易于接受。

将道德与法治教育引入生活场景中,可以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从而更好地落实到生活中。

2.增强学生体验感。

生活化教学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道德与法治的存在和作用,从而更加深入地认识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3.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生活化教学可以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育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情,从而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实践。

4.加强学生实践能力。

生活化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其理论水平,还可以提升其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生活化教学的实现方式有很多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式。

1.游戏法。

游戏是小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活动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和学习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比如通过模拟法庭、法官等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法律知识和法律程序。

2.故事法。

故事是一种非常直观和生动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通过故事了解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并学习如何正确处理道德和法律问题。

比如讲述一些经典的寓言故事或警示故事,引导学生领会其中蕴含的道德和法律意义。

3.观察法。

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法律场景和道德事件,可以带领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和人物,让他们意识到道德与法治的存在和必要性。

比如观察交通信号灯、红绿灯等交通规则,让学生了解交通法律的重要性和规范,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

4.体验法。

让学生亲身参与某些活动或角色扮演,以此来体验道德与法治的存在和作用。

比如让学生扮演商家和消费者,体验公平合理的交易,让他们认识到商务合作的基本道德和法律规定。

让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实践-专题讲座

让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实践-专题讲座

教学方法陈旧
传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往往以讲述 、背诵、填空等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缺乏 趣味性和实践性,导致学生难以主动参与。
缺乏与实际生活结合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往往脱离学生的实际 生活,缺乏对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和实践活动 的引导和借鉴,导致学生无法将道德法治知 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生活实践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模式
课堂呈现单一的教学模式,缺乏互动和参与,导致 学生学习效果不佳,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知识
部分教师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 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能力,难以达到教学效果。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质量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存在着理论脱离实践、教 学方法单一和师资不足等问题,需要采取相应措施 来改进和提升教学质量。
生活实践激发学习动力
生活实践还可以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兴趣和热 情,通过亲身实践的方式去感受道德与法治的力量 ,可以激发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兴趣。
生活实践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方法
课堂活动与课外实践
生活实践包括课堂活动设计和课外实 践组织,如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小 组讨论等。
参观学习与社会实践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实践的效果评估
综合评估教学方法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实 践的效果评估是对教学方法的检验和 评价,需要通过综合评估学习情况、 思想品德等方面来确定教学效果及改 进方向。
观察言行评估素养
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思想 品德表现等方面来评估学生的道德素 养,教师需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观 察学生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 指导和纠正。
让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回归生活实践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生活化”教学研究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生活化”教学研究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生活化”教学研究摘要:近年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探索全面展开,收获了较好的实践成果。

实际生活经验对小学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认知和理解将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从一定角度上而言,生活经验的多寡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小学生道德法治实践能力的强弱。

“生活化”的教育可视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催化剂,让小学生在经历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真正地领悟课程的内容。

本文就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就这一探索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改革途径关键词:小学;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生活化;探索小学是道德教育、法治教育的主阵地,其成果对学生身心健康、人际交往、社会意识的浸润和再造影响十分深远。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实际生活经验对小学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认知和理解将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从一定角度上而言,生活经验的多寡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小学生道德法治实践能力的强弱。

因此,“生活化”的教育可视为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催化剂,可以让小学生在经历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1.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传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中忽略了学生思想与道德的“内省”,过分看重条例化、实例化情景化的说教,导致小学生在“听到明白”中,做的时候却总有些“不明白”。

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的“生活化”教学可以有效革除传统道德法治课堂教育中的这一不足,使抽象枯燥的学科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1]。

在这一模式下,小学生可以用自己“生活化”的经验去碰撞新内容、新情境,从而获得对某一问题更深刻的认知。

这一教学策略也将能够在活跃道德法治的课堂和提高道德法治课程参与度上也发挥出积极的推动作用。

2.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课堂教学“生活化”探索中的问题2.1 教学观念滞后多数小学道德与法治科任教师认同“生活化”教学给课堂带来的改变,但其自身的教学思维仍未能够从传统的教学思路中解放出来。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实践研究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实践研究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实践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小学生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的培养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关注的焦点。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往往过于理论化,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导致学生对道德法规的理解停留在纸面上,缺乏实际应用能力。

将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实践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小学生面临的道德伦理和法律法规问题也日益复杂多变。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下社会的需求,急需改革创新。

通过将生活实践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法规的内涵和实践,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提升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实践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生活实践如何影响小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以及如何将生活实践融入课堂教学中,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思路。

1.2 研究意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实践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小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伦理道德和法治问题,如何引导他们正确的认识和处理这些问题,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共同关注的焦点。

生活实践是小学生学习道德和法治的重要途径,通过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体会道德和法治的重要性,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回归生活实践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小学生往往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来解决各种道德和法治问题,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上是远远不够的。

通过生活实践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际应对能力。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实践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更能够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综合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在当前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道德和法治教育成为了基础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的重要途径。

单纯的书本知识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深刻理解。

在教学中注重生活化教学,将道德与法治的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从日常生活中感悟道德和法治的重要性,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探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方法。

一、以生活为起点,以生活为载体生活是最好的教材,而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对周围事物都抱有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

以生活为起点,以生活为载体是进行生活化教学的基本理念。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日常生活,挖掘生活中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内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道德和法治。

在交通安全教育中,可以针对学生日常乘车、过马路等场景展开教学,让学生亲身感受交通法规的重要性;在环保教育中,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周边环境整治活动,引导他们培养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

二、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参与道德与法治教育是情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生活化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参与,能够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红色教育基地,参观革命遗迹,感受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进行诚信教育时,可邀请一些身边的诚信典范来校进行经验分享,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了解诚信的重要性。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情感投入,还能够让他们对道德与法治的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体会。

三、注重以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在进行生活化教学时,以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

学生通常对具体的事例更加感兴趣,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

在进行敬老爱幼教育时,可以选择一些感人的事例或者影视作品进行解读,并通过讨论展开,让学生深入理解尊老爱幼的道德内涵;在进行安全教育时,可以针对一些典型的安全事故案例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并引导他们学会防范。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应用途径探究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应用途径探究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应用途径探究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与发展,在当前阶段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就是用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从而促进小学生道德素质的不断提升。

首先,教师应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为学生制定多维教学目标,这是实现生活化教学的关键条件。

其次,教师应向学生拓展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并将之与道德与法治知识进行紧密结合,从而激发学生对知识的认同感。

最后教师应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本文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展开论述,深入探索生活化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有效应用途径与策略。

关键词:小学教学;新课改;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内容要与现实生活密切结合,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深化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从而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不断提升。

但是,当前阶段教师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时候,依然会出现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譬如,一些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并不能真正将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落到实处,导致学生所学的道德与法治只是停留在书本中,并不能在实际生活中去了解与运用,这样一来,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不能得到实际提升。

那么,教师在开展生活化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时候,具体应该怎样去做呢?下面,笔者就据此与各位同仁进行讨论,以期对一线教师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制定明确的生活化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是课程教学的指南针,对整个教学工作的进行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时,应该紧紧抓住教学重点,让学生对教材中的知识具有深刻的认知和了解。

除此之外,教师在课堂中开展课堂活动的时候,可以结合一些生活中的时间活动,并可以将主题活动同大部分学生的兴趣爱好相结合,通过道德与法治主题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悟,从而促进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提倡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发挥自己的才能,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理念的认知,培养学生综合发展。

创设情境 让生活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

创设情境 让生活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

创设情境让生活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方法是课程改革所倡导的。

它能密切联系课程与学生生活的关系,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使学生更有效地进行学习。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接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

因此,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实施生活化指导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法律意识。

道德与法治课程在日常生活有机融合之后,知识就可以深化改变,易于使用和易于理解。

小学道德和法治教师必须明确自己的责任。

课堂教学的结果不能止步于学生课桌,专业知识的生活化教学,才能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一)学生对课堂没有兴趣就目前而言,大部分小学生仍然难以理解道德和法治的重要性,以及由于对于学科的不重视,许多学生认为他们“只需要应付考试”就可以。

同时,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小学生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学习的主课中,对道德和法治对于自我成长的重要性尚不清楚。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对道德和法治态度可以说是非常敷衍的,如果不及时进行纠正,就会产生完全失去学习兴趣的坏影响。

(二)教师教学观念与方法落后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大多数教师的教学方式逐渐发生了变化。

学习质量得到了有效地提高,但就目前情况而言,仍有许多教师的思想受到制约,传统教学观念虽然发生了一些变化,但还是与学生的生活保持着距离。

特别是对于小学道德和法治课来说,如果仅仅依靠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课程就会枯燥乏味,那么,学生讨厌课堂,会使课堂教学任务、道德和法治课程受到严重影响。

此时,如果教师不对学生进行鼓励,或在课堂教学中做出一些改变,就会导致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倦的心理[1]。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策略(一)创设生活化情景创造相关的教学环境是教师在课堂教学、道德教学和法治教学中经常采取的一种措施,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育内容创建课堂,根据相关情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理论知识。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实践研究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实践研究

新校园教学研究· 49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实践研究赵 霞(惠民县孙武街道中心小学,山东 滨州 251700)摘 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学生接受系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主要场所。

社会实践生活乃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源泉,教学紧密联系生活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的趋势。

教师只有回归社会实践进行教学,才能使道德与法治课焕发生机。

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尝试生活化教学的实践,让教育和学生生活实践紧密结合,通过有效的教学途径切实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实践教育密切联系生活是当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其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基础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

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

社会生活实践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源泉,教师要推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回归生活实践。

一、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实践的意义对小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的实践教育,有利于其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情景,更好地学习和掌握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内容,帮助他们从小就养成良好的品行和正确的法治理念,成长为一个德才兼备、胸中有法、适应社会和国家发展所需要的栋梁。

由此看来,对小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生活实践教育是为了满足社会和国家发展对人才的迫切要求。

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坚持贯彻回归实践的教育理念,并认真落实到教学活动过程当中去,从而实现小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

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回归生活实践是教育活动的现实需要。

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实践存在的问题对小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实践教育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还未成熟,对生活中遇到的事情往往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不能够用理性的眼光来对待生活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问题,以至于他们难以正确地判断现实中各种行为道德与否。

因此,对他们进行生活实践教学,是为了更好地结合其身心发展规律,对他们进行循循善诱的教育和引导,从而使他们学会识别社会上的各种行为,成长为一个具有良好品行的个体。

源于生活,回归生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源于生活,回归生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源于生活,回归生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在小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因为它是小学生学习成长学习的关键基础。

在小学阶段想要有效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堂效率,需要教师为小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并且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因此,老师在这个时间段对他们进行生活化教学可以有效促进小学生将习得的知识运用在生活实践之中,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小学生如何让《道德与法治》课本上的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如何激发小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本知识的兴趣,从而让学生主动积极学习呢?那就需要把课本理论与小学生活相结合,让课本知识融入学生的成长生活中,让课本知识回归生活的本体。

任课老师应该让小学生通过学习慢慢地走进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不断提高小学生的总体素质。

小学阶段,教师应该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小学生们灌输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使得他们可以将所学知识联系实际生活加以运用,做一个拥有中华传统美德的人。

一个成功的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需要任课老师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观念,还要教师精心设计,敢于创新,必须营造出符合小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情境。

想要营造出这种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就必须将小学生作为课堂主体,让班级中的每一位小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将授课时所学的理论知识不断内化,彻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所学知识再创造,不断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

1.创设情景生活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过往的基本方法就是老师讲、学生听,总是凭直觉向小学生展示知识。

然而这种偏重老师讲解,学生自己想象的陈旧教育方式,往往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这种教学方法必然变成一种陈腐落后的教学方法,它存在了不少缺点。

最明显的就是教学活动说教化——课堂授课效率难以得到进一步提升;教学信息单向化——难以提升小学生学习到更深层次的知识。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摘要:教育现代化的今天,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越来越注重对生活化元素的引入,这样更贴近学生实际发展要求,保障学生具备更灵活的思维与情感,提高学习体验。

生活化的场景教学能够在生活中渗透知识,学生对知识的了解与应用将更全面,提升学生的兴趣,并保障学生整体能力的提升。

因此,这里围绕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做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参考。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1.在课堂中导入生活化片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课堂是学习的场所,是一切教学的开端,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导入教学资源往往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氛围,影响着学生课堂的体验。

因此,在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尝试融入生活化的教学资源,学生对于熟悉的事物与场景有更大的兴趣,能够有效提高自身的注意力,认真听教师讲课,并获得很好的学习效果。

如,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到《请到我的家乡来》这课时,为了更好让学生参与教学,教师就会尝试融入生活化内容,贴近学生需要展开教学。

在教学之初,教师会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尝试在网络中搜索关于家乡的一些视频资源,作为课堂教学重要的材料,这些资源包括了家乡的历史、风土文化、学生熟悉的家乡土特产食物等,这些都是学生喜欢的或者熟悉的内容。

在课堂的教学中将这些资源作为课堂导入的生活化元素,既可以增加学生对家乡的了解与热爱,也能提高学生对课堂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的效果。

甚至整堂课下来,还有不少学生意犹未尽,对这种教学充满了兴趣。

总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有必要注重课堂导入的生活化,学生对生活化的内容有着很好的适应性,掌握效果也更好,吸引学生关注的目光,能够激活学生潜力,加快学生的发展。

2.尝试将教学内容生活化,便于学生消化并吸收知识对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内容,不少学生在阅读与理解中都会感到比较困乏,究其原因在于里面涉及的知识与法律内容比较抽象,无法有效满足学生理解需要,学生的思维很难有效转换,无法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实践分析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实践分析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实践分析摘要: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进行生活化教学,本质就是发掘课程的生活元素,以生活元素构建教学情境、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感受与践行优秀思想道德与日常行为,兼顾学生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分别从教材、教学过程与学生行为习惯等角度入手,一方面整合教材内容,丰富教学材料中的生活素材,促使教学材料更贴近生活;同时创设生活情境对学生进行引导,带领学生体悟生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落实生活化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实践分析引言生活化教学是目前很多学科教师都在探究的一种高效的教学策略,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掌握先进的教学策略,以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来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

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内容大多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所以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也应该从实际生活中寻找教学素材。

当然,对于大部分教师来说,生活化教学是一种难度较高的课堂教学策略,教师必须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进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因此,本文主要就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探究。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内容概述小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道德观念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是教师塑造学生优秀品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认知、辅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

在小学阶段,学生对道德、规范与法治的认知较为浅薄,缺乏主观价值标准,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真实的生活事件、日常发生的生活小事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各种道德观念、价值标准与行为规范,在自己熟悉的生活中对道德产生认知,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引领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成长。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较为基础的学科,需要教师摆脱理论束缚,利用生活化素材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对具体的人、具体的事情进行感受,以此完成道德法治课程的学习任务。

让生活融入课堂——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

让生活融入课堂——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

良师导学97让生活融入课堂——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张班清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因此,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程内容,应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从而开展生活化教学,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并从生活化的角度评价学生,如此一来,不仅改变了评价方式,还通过落实生活化教学策略,使学生高效学习生活中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以此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如果长时间灌输知识,容易导致学生对学习理论知识不感兴趣,从而难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并且,学生对于抽象性的理论知识一时间难以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应当积极落实生活化教学法和生活化教学策略,这样一来,确保教学的教学内容不脱离实际生活,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联系生活思考知识,学生思考中深入理解生活当中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进而扎实掌握理论知识点,表明教师开展生活化教学,有利于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生活中的人和事情蕴涵着道德与法治知识,因此,教师讲课时应根据生活中的事例分析道德与法治知识,以此深入剖析知识点,从而使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对生活中的知识理解透彻、全面,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更容易掌握教学内容,由此推动学生高效学习知识,说明教师开展生活化教学,对于构建高效课堂十分有利。

所以,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需根据新课程提出的要求,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进而将生活化教学法落实到实处,这样一来,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联系不同的生活事例,通过讲述事例渗透端正的道德品质和法律知识,使学生积极结合实际生活探究、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在不断学习中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应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逐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到与生活贴近的法律常识,有效提高学生法律意识和道德素养,由此表明,教学中教师积极开展生活化教学十分有必要。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的应用策略1、将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首先,在教学中教师分析生活中的事例,分析过程中渗透道德与法治知识,使学生意识到理论知识就在身边,促使学生主动在生活中分析人和事情,学生边分析边归纳日常生活中的道德与法治知识,逐渐学生积累很多知识点,同时学生在生活化教学中对生活化、具体化的知识点加上理解,从而促使学生扎实掌握教学内容。

生活德育,智慧成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的探索

生活德育,智慧成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的探索

生活德育,智慧成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的探索摘要: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化,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越来越显示出其较高的价值。

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学生道德素质和法治意识的重任。

因此,本文将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的探索,希望对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质量有帮助。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德育;探索前言:众所周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是学校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重要途径。

这就决定了德育教育与法治普及贯穿于道德与法治课的各个方面。

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采用生活化教学理念有效开展生活化教学设计,在指导学生学习小学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时,使学生对理论含义用心感受和实践,成为遵守法律,有道德且有爱心的人。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的重要性德育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在自己内心构建一个更有意义的世界,重构一种精神上更加丰富的生活,并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开展生活化情境,运用教学实践让学生将课堂上习得的道德理论知识应用于生活中去。

具体而言:第一,把生活化教学方式融入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能让学生意识到道德法治知识与实际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从而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内容的了解,帮助学生在积累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经验,并提升他们在实践中运用道德与法治的知识来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以生活为导向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补充和改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内容。

运用生活资源来对道德观念、社会规则和法律制度的内涵进行诠释,既能减轻课堂教学的困难,又能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第三,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开展生活化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念。

通过社会热点事件、热点内容和典型现象,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有关道德和法治知识的讲解,这样能够让学生们从多角度、全方位地了解到关于道德和法治的相关知识,让他们明白违反规章制度和缺少道德操守的严重后果,从而指导学生们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非分之想,从而助力学生更好的成长。

“道”融生活,“法”在身边——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实践探索

“道”融生活,“法”在身边——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实践探索

初等教育—【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时,应将学生的实际和认知需求作为教学切入点,以生活事例或问题来进行理论教授,创造趣味性和实效性兼备的课堂环境,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情感和品质体悟,进而促使教学质量得以良好提升。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实践探索“道”融生活,“法”在身边———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实践探索叶仕林【玉山县四股桥小学,江西上饶334700】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将生活化因子渗入于教学中来,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意义重大。

教师应将学生实际和情感需求作为教学切入点,为学生创设富有趣味性和多向性特点的生活课堂,促使教学质量得到良好提高的同时,为学生健康和全面成长打下可靠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中“道”融生活“法”在身边模式构建的必要性(一)全面提高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需要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为小学阶段贯彻落实国家素质教育目标,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和国家观念的重要课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转变过去理论化的教育模式,将生活化的案例、知识等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构建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全面提高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

(二)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改革的需要在现代教育背景下,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

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构建,是落实理论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有效手段,实现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国家观念、规则意识以及塑造学生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二、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实践应用(一)布置实践作业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中理论和抽象知识较多,小学生只有将其实践于生活中才能巩固所学理论新知,并且加深他们的道德或法制体验。

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时,应布置和设计一些道德与法治课外作业,让学生能够以行动加深认知,促使他们的法治素养得到充分有效的培养。

将枯燥的纸质作业转换成生动和贴切实践活动,能够促使学生更加热情和积极地投入到实践中来,进而为其学习质量的良好提升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奠基。

让生活融入课堂——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

让生活融入课堂——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

让生活融入课堂——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发表时间:2020-12-09T06:49:07.573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0年28期作者:柯希军[导读] 生活化教学法一直在各学科教学中广泛性地应用,因为各科知识都来源于生活,也是解决生活中问题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应用时需要注重应用的方法,需要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生活内容,否则会因学生不熟悉、不理解而不能掌握知识点,进而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神河镇中心学校 725751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培养学生道德素养及法律知识的重要学科,也是充分实现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科目。

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生活化教学策略,因为只有引入学生生活中的实际事物,才能让小学生对知识产生正确的理解,并作用于自己的思想与行为,实现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法;教学策略生活化教学法一直在各学科教学中广泛性地应用,因为各科知识都来源于生活,也是解决生活中问题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应用时需要注重应用的方法,需要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生活内容,否则会因学生不熟悉、不理解而不能掌握知识点,进而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中,也要注意这些问题,进而充分发挥出生活化教学的作用,以下内容针对生活化教学的策略进行了研究。

一、课堂导入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法在各学科教学中都利用课堂导入教学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后,能够让学生的思维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去学习本节课的知识点。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设计课堂导入时,应积极引入生活化教学法,利用生动的生活化内容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能够解决小学生对于生活中的事物存在的疑惑,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积极学习的有效手段。

教师在设计生活化课堂导入教学策略时,需要围绕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引入教学中来,可以达到充分发挥生活化教学法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中的《学会宽容》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做为课堂导入的内容,进而激发出学生积极学习本节课知识的目的,比如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搜集出相关的生活故事,表现的是父母宽容孩子的内容,因为父母与学生的关系最为亲密,并且与父母之间会发生很多的事情,高兴的、生气的等,而更多表现的是父母在孩子犯错时会先耐心的给孩子讲道理,并包容了孩子,利用这样的生活事件能够让学生联想到自己,再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会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深刻的理解,并会形成宽容他人的思想意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生活融入课堂,让课堂走向生活——小
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实践探索
摘要: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小学生知识基础的重要途径。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和身心皆处于发展的起始阶段,因而教师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递,还需加强学生道德品质、法治意识的培养,通过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了解遵守社会道德秩序的重要性,让课堂教学真正走进学生生活,取得理想的育人效果。

本文探索了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优势,提出了实践教学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活化;小学阶段;实践对策;优势;道德与法治
前言:道德与法治作为小学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课程,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存在密切联系。

五年级的小学生已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但对于枯燥、复杂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仍存在抵触心理,影响了教学效果。

在新课改下,教育领域越发重视新兴教学手段运用,生活化教学便是其中之一。

基于生活化教学设计新颖、趣味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活动,既能优化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适应课程改革要求,也能提高学生德育素养,使其成为心理健康、道德素质高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优势
小学道德与法治实施生活化教学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激起学生兴趣。

小学生的性格活泼,对于未知的世界有着较强的好奇心、探索欲。

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时,教师可通过生活案例将知识形象、生动的展示给学生,做好学生的教育引导,鼓励小学生走进生活,挖掘生活中的道德与法治素材,激起学生的兴趣,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第二,提高教学有效性。

生活化教学与素质教育的要求高度契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生活化教学期间,需突出学生主体,
营造活跃、轻松的课堂环境,引领学生与同伴共同探究学科知识,助力教学效率
的提升。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实践对策
(一)注重生活情境创设
生活情境的有效创设是小学道德与法治实施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措施。

对于小
学生而言,道德与法治知识和生活情境的结合,能减少学生的排斥心理和抵触情绪,活跃课堂氛围,使教学更加高效。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处于发展阶段,因而教
师可通过创设角色扮演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内化知识,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满足学生多元化与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以人教版五年级《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
为例,本节课程讲解了公共生活需应用秩序进行维护,并且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
的重要保障。

在教学时,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可先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呈现生
活常见的公共秩序问题,如过马路的交通秩序、参加活动时的社会秩序等,吸引
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自由讨论遵守公共秩序的价值和必要性。

随后,教师可将
学生分成各个小组,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角色扮演活动。

比如在遵守交通
秩序时,教师可给学生提供骑行的人、交警、司机和行人等角色,由学生自主选
择角色展开场景模拟。

此过程的生活场景可以是行人按照交通灯行走,车辆按照
交警手势出行、骑行的人在专门车道行驶,也可以是车辆抢红灯造成多辆车碰撞,出现交通堵塞的场景。

当完成角色扮演的情境游戏后,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及时提
出“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你能说出建立良好公共秩序和交通秩序的重要性吗?”相关问题,指导学生小组总结、归纳和思考,理解公共秩序对社会稳定的价值,
达到事半功倍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1]。

(二)加强生活实践教学
实践、理论的脱节影响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成效,不利于健全小学
生的知识体系。

对此,教师需及时加强生活实践教学的展开,利用实践活动解决
学生的学习困惑,深化学生的知识理解,弥补传统课堂的不足。

具体而言,道德
与法治教师应灵活运用生活资源充实课堂内容,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
中培育学生的道德品质,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深化学生的知识理解,确保学生
综合素质得以完善。

以人教版五年级《我们神圣的国土》为例,本节课程介绍了
我国的大好河山及幅员辽阔的国土。

在课堂中,教师可询问学生去过哪些地区旅游,了解哪些旅游景点的历史背景,并为学生展示长江三峡、天山牧场等景色的
图片,让学生了解教材知识和生活的联系。

随后,教师可布置生活化的课外实践
任务,要求学生在节假日或周末假期观察本地的山水树木,并以喜欢的方式记录、描述出自然风光,感受到祖国山水景色的秀美。

同时,教师也可呈现生态系统被
破坏的地区视频,引导学生保护自然世界的资源和生态资源,动手制作关于保护
国土的宣传册,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思想素养。

(三)引入生活真实案例
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施,需要教师及时引进真实的生活案例,将生活与学生
学习紧密相连,便于学生更好的吸收、消化学科知识。

在小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
知识时,教师需关注小学生的真实认知规律和学习需求,融入贴近学生真实生活
的案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帮助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健全
学生的德育体系,完善学生的综合素养。

以人教版五年级《协商决定班级事务》
为例,每个班级都有不同的班级事务,班委会是负责管理日常事务的重要人员。

但在管理工作中,经常会出现意见不一致的状况,影响了班级管理的成效。

对此,教师可将此案例引进课堂,鼓励学生分成各个小组,讨论遇到不同意见时班委会
成员应该怎么做?还有哪些办法能解决这种问题?等,以生活案例的形式启发学
生思考。

有的学生说可以通过投票的方式决定采取哪种管理措施;有的学生说要
尊重每个人的意见……对于学生小组的看法,道德与法治教师需及时予以回应,
认可学生的想法,尊重学生的主体。

同时,也应向学生传递民主决策重要性的内容,使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内化知识,助力班级教育工作的高效展开[2]。

结语: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育小学生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的学科。

在课堂教学融入生活化理念,引导小学生自主探究学科知识,分析知识与生活的
紧密联系,有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突破课堂的束缚。

为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应
加强生活情境的创设,合理设计生活实践活动,适当引入真实的生活案例,带领
学生寻找生活中的道德案例,以生活资源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道德素养,实现
小学生全方面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严果华.让生活融入课堂,让课堂走向生活--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点滴思考[J].学苑教育,2023(8):14-16.
[2]达诚斌.融入生活浸润课堂——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探索[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2023(5):0071-007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