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第四章复习题答案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第四章〕、课堂练习及相关材料
一、课后思虑题参照答案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一、如何理解“资本到达人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答:(一)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就是资本剥削劳动、列强打劫弱国的历史,这类剥夺的历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
1、在自由竞争时代,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在世界范围开拓殖民地,贩卖奴隶,贩卖鸦片,依赖殖民战争和殖民地贸易进行资本累积和扩充。
2、发展到垄断阶段后,一致的、包罗万象的世界市场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系统逐渐形成,资本家垄断联盟为分割世界而引起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大难。
(二)二战后,因为社会主义的成功和民族解放运动的盛行,西方列强被迫放弃了旧的殖民主义政策,转而利用博得独立和解放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大规模工业化的时机,扩大资本的世界市场,深入资本的国际大循环,经过不一样样互换、资本输出、技术垄断以及债务剥削等,更为奇妙地剥削和打劫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和财产。
(三)在此刻经济全世界化进度中,西方发达国家经过它们控制的国际经济、金融等组织,经过它们拟订的国际“游戏规则”,推行以所谓新自由主义为旗帜的经济全世界化战略,连续主导国际经济次序,保持和发展它们在经济构造和贸易、科技、金融等领域的全世界优势地位,攫取着经济全世界化的最大利处。
资本惟利是图的天性、资本主义生产无穷扩大的趋向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还造成日趋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威迫着人类的可连续发展和生计。
(四)我们今日看到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繁华稳固,是依赖不一样样、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和互换系统,依赖发展中国家供应的广大市场、低价资源和低价劳动力,经过向发展中国家转嫁经济社会危机和难题、转移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等方式实现的。
资本主义没有也不行能给世界带来广泛繁华和共同富饶。
二、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归根究竟根源于个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答:(一)商品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详细劳动,另一方面又是抽象劳动。
考研政治:马原第四章重点知识解答(一)
考研政治:马原第四章重点知识解答(一)1.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不是是否承认“世界的可知性”、“认识起源于经验”、“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认识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
唯心主义认识论则认为意识先天就有,是意识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的先验论。
简单地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而唯心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先天就有。
(2)关于“世界的可知性”命题,唯物主义者和部分唯心主义者都承认世界的可知性。
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承认世界的可知性。
虽然比较彻底的唯心主义者,如黑格尔也承认世界的可知性,但唯心主义者把认识看作是精神活动,使认识脱离了客观现实。
例如,认为知识是先天就有的,是上帝赋予的观点,虽然也承认世界是可知的,但是这种认识是脱离客观现实的。
(3)对于“认识起源于经验”这一命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可以接受。
但对于经验来自何方,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存在着根本对立。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首先产生的是感性经验。
在此意义上,也可以说认识起源于经验。
唯心主义则认为经验是主观自生的,是内心的经验和感受,或是上帝赋予的,否认经验的客观来源。
(4)“认识是辩证发展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者与部分唯心主义者都承认的。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由不知到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又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辩证发展过程。
有些唯心主义者如黑格尔在唯心主义基础上也论述了思维运动的辩证过程。
(5)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和一部分唯心主义者都承认世界的可知,都接受“认识起源于经验”,也都认为“认识是辩证发展的过程”,所以,以上三方面不能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
2.主体和客体是指什么?主体指在一定社会中的、从事着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
马原题库第四章
第四章一、单项选择题1、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B )A、使用价值B、价值C、交换价值D、价格8、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 C )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C、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D、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15、资本主义地租是( B )A、平均利润转化而来的B、超额利润转化而来的C、垄断利润转化而来的D、企业利润转化而来的16、资本是一种运动,资本循环是从( A )A、资本运动的形式和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B、资本运动的速度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C、资本运动的实现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D、资本运动的矛盾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17、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C )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生产资本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1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C )A、生产过剩的危机B、生产不足的危机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1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出周期性的原因在于( D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C、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周期性D、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20、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根本是因为( B )A、预付的资本总量增加了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C、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D、剩余价值率提高了25、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实质是( D )A、允许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B、允许马克思主义政党独立执政C、不受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资本主义性质制约D、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26、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是( C )A、文学、艺术和宗教B、道德、伦理C、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D、哲学、历史29、2011年9月以来美国爆发的“占领华尔街”海圣教育抗议活动中,示威者打出“我们是99%”的标语,向极富阶层表示不满、漫画所显示的美国社会财富占有的两极分化,是资本主义制度下( C )A、劳资冲突的集中表现B、生产社会化的必然产物C、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D、虚拟资本泡沫化的恶果30、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的占有者。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经原理第四章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Ⅰ,即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 是最符合题意的。
1.在资本运动中直接创造剩余价值的资本是(本题难度系数为 06)()
A.流动资本 B.货币资本
C.商品资本 D.生产资本
2.资本是一种运动。资本循环是从(本题难度系数为 05)()
C.销售阶段 D.流通阶段
9.货币资本的职能是(本题难度系数为 07)()
A.生产剩余价值
B.实现剩余价值
C.直接带来剩余价值
D.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条件
10.能够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资本是(本题难度系数为 06)()
A.货币资本 B.商品资本
C.生产资本 D.借贷资本
12345678910 ... 下一页
B.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
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
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
4.剩余价值的实现是在产业资本循环的(本题难度系数为 07)()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 D.流通阶段
5.产业资本循环第一个阶段的内容是(本题难度系数为 08)()
7.产业资本循环第三个阶段的内容是(本题难度系数为 08)()
A.货币资本变为生产资本
B.货币资本变为商品资本
C.生产资本变为商品资本
D.商品资本变为货币资本
8.在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价值量出现了增殖的阶段是(本题难度系数为
06)()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A.资本运动的实现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B.资本运动的速度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C.资本运动的连续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马原第四章习题.doc
A.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 C.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决定 7. 价值规律是( ) A.自然经济的基本规律 C.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8. 剩余价值来源于( ) A.不等价交换 C.工人的剩余劳动 9. 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 A.商品 B.价值 B.个别劳动时间决定D.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生产的商品决定 B.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D.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B.工人工资的扣除D.劳动力的价值 ) C.剩余价值 D.创造财富 10.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A.小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C.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的分离 11. 劳动力使用价值的特点是( A.能创造物质产品 C.能创造剩余价值B.劳动成为商品D.劳动力成为商品)B.能形成价值D.能创造比劳动力自身的价值更大的价值) 12. 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部分( A.在生产中位置是否移动 C.在价值增殖中的作用不同 13. 能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因素是( A.工人工资的高低 C.工人劳动强度的大小 14. 交换价值的基础是( A.使用价值 B.价值 资本积累的源泉是( B.在运动中职能是否变化D.根据价值周转方式不同)B.工人劳动时间的长短 D.剩余价值率的高低)C.价格D.创造商品的劳动) B.使用价值和价值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B.两次劳动 D.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一、单项选择:1. 冏品是:( )A.用于满足人们需要的劳动产品B. 一切物品C.用来交换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D. 一切有用的物品2. 价值的本质是( )A. 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B.抽象劳动C.具体劳动D.社会生产关系3. 一定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由( )A. 使用价值构成B.交换价值构成C.价值构成D.货币构成4. 冏品的二因素是指( )A. 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5.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A. 两种劳动 C.两个过程的劳动 6. 商品的价值( )A.工人的具体劳动B.工人的抽象劳动C.剩余价值D.资本家的省吃俭用16.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A.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B.劳动力价值的实现问题C.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D.平均利润的实现问题17.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A.生产与需要的矛盾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C.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1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A.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B.生产不足的经济危机C.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D.生产严重短缺的经济危机二、多项选择题1.冏品的二因素是()A.使用价值B.交换价值C.价值D.价格2.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是()A.具体劳动B.社会劳动C.抽象劳动D.私人劳动3.劳动力的价值包括()A.维护自身生存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B.劳动者家属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C.劳动者掌握一定技术必需的教育和训练费用D.劳动者实际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4.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A.揭示了价值的真正来源B.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C.揭示了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的影响D.揭示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5.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A.货币资本B.生产资本C.商品资本D.固定资本6.资本周转时间由两方面构成()A.生产时间B.流通时间C.销售时间D.购买时间7.资本主义的利润率()A.是剩余价值与全部可变资本的比率B.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C.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D.反映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8.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B.商品实行等价交换原则C.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D.价格总是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三、辨析题1.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不同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马原第四章练习题答案
A
10
1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它的作用是通过( A )
A.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B.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C.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D.价格机制和供求机制之间的竞争实现
第四章 单选题
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 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 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 要的劳动时间,它是以( B )
A.具体劳动为尺度的 B.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C.复杂劳动为尺度的 D.个别劳动为尺度的
A
1
2、在一切社会里,社会财富都是由 (D)
A、价值构成的 B、货币构成的 C、资金构成的 D、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构成的
矛盾 D.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和企业内部生产
有组织性之间的矛盾
A
13
14、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 A ) A. 劳动力成为商品 B.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 C.劳动产品成为商品 D.货币实现了价值增殖
ALeabharlann 1415、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是 ( B ) A.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 B.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C.流通手段和贮藏手段 D.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A
2
3、商品经济中最经常、最大量、最 普遍的经济行为是( B )
A.市场竞争 B.商品交换 C.劳动力买卖 D.追求利润
A
3
4、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指( C )
A.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 盾
B.形式上的平等掩盖事实上的剥削的矛盾
C.资本流通中等价交换与价值增殖的矛 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四章期末复习及答案
第四章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1.资本主义萌芽于()世纪世纪末15世纪初-16世纪世纪2.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是()A.平等互利的关系B.互利互惠的关系C.劳动雇佣资本的关系D.资本雇佣劳动的关系3.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D.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矛盾4.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是()A.资本家无偿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B.劳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C.雇佣工人丝毫不占有自己的劳动价值D.劳资双方既排斥又依靠5.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是()A.劳动过程B.价值增殖过程C.价值形成过程D.价值实现过程6.货币的本质是( )A.商品交换的媒介物B.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C.商品的等价物D.商品相对价值形式7.作为商品的资本是( )A.商业资本B.借贷资本C.产业资本D.流通资本8.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A.商品的不等价交换B.小生产者有人身自由C.资本的原始积累D.劳动力成为商品9.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A.社会化大生产B.国际化大生产C.剩余价值生产D.现代商品生产10.资本家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是()A.工作日绝对延长的结果B.工人工资低于劳动力价值的结果C.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结果D.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的结果11.资本积累与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关系是()A.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B.扩大再生产是资本积累的重要源泉C.资本积累本身就是扩大再生产D.扩大再生产与资本积累无内在联系12.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运动中所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A.固定资本、流动资本、货币资本B.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商品资本C.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13.在资本积累过程中,实现个别资本增大的形式是( )A.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B.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C.资本积累和资本集中D.资本生产和资本流通1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B.消费力下降C.边际消费倾向下降D.流动性偏好1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是( )A.生产不足B.生产过剩C.消费不足D.失业增加16.区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A.资本在剩余价值实现中所起的不同作用B.资本的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C.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D.资本的价值补偿方式的不同17.剩余价值率是( )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比B.剩余价值与预付资本之比C.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之比D.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之比18.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A.劳动的价值或价格B.抽象劳动的价值或价格C.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D.脑力劳动的价值或价格19、商业资本作为一种独立的职能资本,也获得平均利润,其直接原因是( )A.商业部门和产业部门之间的竞争和资本转移B.产业资本家为销售商品将部分利润让渡给商业资本家C.商业资本家加强对商业雇员的剥削D.产业部门将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分割给商业部门20.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 )A.简单再生产B.扩大再生产C.物质资料的再生产D.生产关系的再生产21.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A.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B.价值补偿问题C.社会总产品的生产问题D.实物补偿问题22.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本质上是( )A.为世界和平服务B.为世界稳定服务C.为资产阶级专政服务D.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服务23.在市场上,一台笔记本电脑的标价是RMB8000元,此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是()A.实在的货币B.信用货币C.观念上的货币D.现金24.商品的二因素是()A.使用价值和价值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C.交换价值和价值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参考答案: 1. B ]25、如何理解“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答: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就是资本剥削劳动、列强掠夺弱国的历史,这种剥夺的历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
马克思原理复习答案第四章
马克思原理复习答案第四章第四章一、单项选择题1、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B )A、使用价值B、价值C、交换价值D、价格2、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D )A、创造新价值B、创造剩余价值C、创造必要价值D、创造使用价值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它是以( B )A、具体劳动为尺度的B、简单劳动为尺度的C、复杂劳动为尺度的D、个别劳动为尺度的4、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它的基本规律是( A )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竞争规律D、货币流通规律5、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
”这句话表明( B )A、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B、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消费者而言的C、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6、如果部门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 A )A、使用价值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B、使用价值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C、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D、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7、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 D )A、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B、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C、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D、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8、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C )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C、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D、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9、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作用是通过( D )A、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B、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C、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D、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实现的10、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A )A、具体劳动B、剩余劳动C、商品的生产形式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11、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D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2、正确认识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的关系,关键是运用( A )A、劳动二重性学说B、资本有机构成学说C、剩余价值学说D、平均利润学说13、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B )A、它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B、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C、它具有计量单位D、它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14、资本集中的方式是( C )A、资本积累和资本积聚B、竞争和剩余价值的资本化C、竞争和信用D、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15、资本主义地租是( B )A、平均利润转化而来的B、超额利润转化而来的C、垄断利润转化而来的D、企业利润转化而来的16、资本是一种运动,资本循环是从( A )A、资本运动的形式和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B、资本运动的速度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C、资本运动的实现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D、资本运动的矛盾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17、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C )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生产资本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1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C )A、生产过剩的危机B、生产不足的危机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1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出周期性的原因在于( B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C、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周期性D、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20、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根本是因为(B )A、预付的资本总量增加了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C、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D、剩余价值率提高了21、最鲜明体现资本主义国家实质的国家职能是( A )A、政治职能B、经济职能C、社会职能D、对外交往职能22、资本主义法制的核心是(B )A、民法B、宪法C、刑法D、最行政法23、美国采取权力制衡的组织形式,其中立法权属于(A )A、国会B、总统C、最高法院D、最高检察院24、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的实质是( C )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权B、每个公民都能通过竞选参与政治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C、协调统治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D、人民当家作主25、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实质是( D )A、允许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B、允许马克思主义政党独立执政C、不受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资本主义性质制约D、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26、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是(C )A、文学、艺术和宗教B、道德、伦理C、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D、哲学、历史27、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李嘉图指出,“机器和自然因素能大大增加一国的财富……但是……它们不能给这种财富的价值增加任何东西”;马克思则指出,机器的使用,使“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马克思:《共产党宣言》),而“科学的使命是:成为生产财富的手段,成为致富的手段”(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马克思第四章试题及答案
第四章试题清单(含答案)一.单选题1.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是:())A.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 ( )B.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 ( )C.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D.计划经济和自然经济 ( )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A.自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 ( )B.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 ( )C.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公有制 ( )D.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3.商品经济是:()A.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 ( )B.为他人而生产的经济形式 ( )C.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D.存在于一切社会的经济形式 ( )4.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A.资本家靠自身勤劳致富,兴办资本主义企业 ( )B.劳动者自愿脱离土地到城市做工,为资本家进行积累 ( )C.资本家用经济手段诱使农民脱离土地成为雇佣劳动者 ( )D.通过暴力手段迫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把大量财富集中在资本家手中(√)5.市场经济是:()A.和商品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形式 ( )B.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一种经济形式(√)C.有国家干预和调节的一种经济形式 ( )D.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一种经济形式 ( )6.马克思在研究商品时,之所以考察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A.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 ( )B.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 ( )C.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实体 ( )D.商品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7.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
”这段话说明:()A.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B.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 ( )C.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 ( )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 ( )8.资本主义经济细胞和包括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萌芽是:()A.劳动商品的出现 ( )B.雇佣劳动的存在 ( )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存在 ( )D.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的存在(√)9.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A.创造新价值 ( )B.创造剩余价值 ( )C.创造必要价值 ( )D.创造使用价值(√)10.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A.商品和商品之间的对立 (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之间的对立 ( )C.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对立 ( )D.商品和货币之间的对立(√)11.在一切社会里,社会财富由:()A.价值构成的 ( )B.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构成的(√)C.资本构成的 ( )D.货币构成的 ( )12.商品的二因素是对立的统一的,这对矛盾解决有赖于:()A.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 ( )B.货币的出现并充交换媒体(√)C.商品的出现 ( )D.商品物质实体的消亡 ( )13.两种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相互交换的原因,在于他们:()A.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 )B.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 )C.对人们有共同的效应 ( )D.在生产中都耗费了一般的人类劳动(√)14.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指:()A.两种独立存在的劳动 ( )B.同一劳动过程中先后出现的两种不同劳动(√)C.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 )D.不同劳动过程的不同劳动形式 ( )15.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A.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 ( )B.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 ( )C.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 ( )D.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16.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A.以抽象劳动为尺度 ( )B.以私人劳动为尺度 ( )C.以剩余劳动为尺度 ( )D.以简单劳动为尺度(√)17.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在的社会正常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马原 阶段测验三(第四章)
马原阶段测验三(第四章)最后得分:100 分做题时长:42分44秒测验时间: 2018-09-09 10:42:21一、单项选择题1、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
A、货币转化为资本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C、劳动力成为商品D、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D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第二个也是决定性的条件,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参见教材P160。
2、商品的最本质因素是()。
A、使用价值B、价值C、交换价值D、流通价值【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的物品,也不是商品,价值是商品的最本质因素。
参见教材P160。
3、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所决定的。
A、简单劳动B、价格标准C、使用价值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D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参见教材P162。
4、关于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劳动生产率降低时价值量不变B、单位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C、单位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正比D、劳动生产率提高时价值量不变【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而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参见教材P163。
5、货币最基本的职能是价值尺度和()。
A、流通手段B、储藏手段C、支付手段D、世界货币【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
参见教材P164。
6、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被保存起来,这被称作货币的()。
A、贮藏手段B、世界货币手段C、支付手段D、流通手段【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被保存起来。
马原阶段测验三(第四章)
阶段测验记录 > 阶段测验三〔第四章〕阶段测验三〔第四章〕一、单项选择题1、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条件和根底是〔〕。
A、社会分工B、生产资料属于不同的所有者C、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D、货币转化为资本【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条件和根底。
参见教材P160。
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
A、货币转化为资本B、社会生产力的开展和社会分工C、劳动力成为商品D、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D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第二个也是决定性的条件,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参见教材P160。
3、商品的最本质因素是〔〕。
A、使用价值B、价值C、交换价值D、流通价值【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的物品,也不是商品,价值是商品的最本质因素。
参见教材P160。
4、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所决定的。
A、简单劳动B、价格标准C、使用价值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D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参见教材P162。
5、关于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劳动生产率降低时价值量不变B、单位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C、单位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正比D、劳动生产率提高时价值量不变【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而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参见教材P163。
6、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被保存起来,这被称作货币的〔〕。
A、贮藏手段B、世界货币手段C、支付手段D、流通手段【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答案解析】: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被保存起来。
马原题库4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它是以(B )A.具体劳动为尺度的 B.简单劳动为尺度的C.复杂劳动为尺度的 D.个别劳动为尺度的2.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D)A.创造新价值 B.创造剩余价值C.创造必要价值 D.创造使用价值3.商品的本质因素是(B )A.使用价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价格4.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它的基本规律是(A)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C.竞争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5.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
”这句话表明(B )A.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B.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消费者而言的C.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6.如果部门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A)A.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B.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C.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D.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7.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D)A.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B.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C.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D.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8.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C)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C.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D.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9.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作用是通过(D )A.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B.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C.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D.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竟争机制实现的10.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A )A.具体劳动 B.剩余劳动C.商品的生产形式 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11.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D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2.正确认识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的关系,关键是运用(A)A.劳动二重性学说 B.资本有机构成学说C.剩余价值学说 D.平均利润学说13.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B)A.它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B.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C.它具有计量单位D.它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14.资本集中的方式是(C)A.资本积聚和资本积累 B.竞争和剩余价值的资本化C.竞争和信用 D.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15.资本主义地租是(B)A.平均利润转化来的 B.超额利润转化来的C.垄断利润转化来的 D.企业利润转化来的16.资本是一种运动,资本循环是从(A)A.资本运动的形式和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B.资本运动的速度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C.资本运动的实现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D.资本运动的矛盾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17.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C)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1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C)A.生产过剩的危机 B.生产不足的危机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1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出周期性的原因在于(B)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C.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周期性 D.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20.下列实物形态的资本中,同时属于生产资本、不变资本和固定资本的是(C )A.原料和燃料 B.辅助材料C.机器设备D.商业设施21.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D)A.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B.价值周转方式不同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22.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根本是因为(B )A.预付的资本总量增加了 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D.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 D.剩余价值率提高了23.最鲜明体现资本主义国家实质的国家职能是(A)A.政治职能 B.经济职能C.社会职能 D.对外交往职能24.资本主义法制的核心是(B)A.民法 B.宪法 C.刑法 D.行政法25.美国采取权力制衡的组织形式,其中立法权属于(A)A.国会 B.总统 C.最高法院 D.最高检察院26.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的实质是(C )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权B.每个公民都能通过竞选参与政治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C.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D.人民当家作主27.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实质是(D )A.允许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B.允许马克思主义政党独立执政C.不受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资本主义性质制约D.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28.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是(C)A.文学、艺术和宗教 B.道德、伦理C.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D.哲学、历史29.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是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其最大区别在于,商品经济( A )A.以交换为目的B.以使用价值为生产目的C.所有制是私有制D.所有制是公有制30.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比例相交换,是因为它们都有价值,而价值可以互相比较是因为( B )A.价值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B.价值在质的规定性上是相同的C.价值是具体劳动创造的D.价值和使用价值具有同一性31.马克思说:“一个物可以是使用价值而不是价值。
马克思习题第四章
马克思习题第四章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一、单项选择题1. 商品的本质因素是()A. 使用价值B. 价值C. 交换价值D. 价格2. 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A. 创造新价值B. 创造剩余价值C. 创造必然价值D. 创造使用价值3.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需要的劳动时间,它是以()A. 具体劳动为尺度的B. 简单劳动为尺度的C. 复杂劳动为尺度的D. 个别劳动为尺度的4. 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时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它的基本规律是()A. 价值规律B. 剩余价值规律C. 竞争规律D. 货币流通规律5. 如果部门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A. 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B. 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C. 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2D. 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6. 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正确解释是()A. 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B. 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C. 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D. 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7. 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A. 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B.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C. 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D. 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8.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作用是通过()A. 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B. 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C.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D. 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实现的9. 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A. 具体劳动B. 剩余劳动C. 商品的生产形式D.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10. 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A. 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 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 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 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1. 正确认识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的关系,关键是运用()A. 劳动二重性学说B. 资本有机构成学说3C. 剩余价值学说D. 平均利润学说12. 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A. 它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B. 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C. 它具有计量单位D. 它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13. 资本集中的方式是()A. 资本积聚和资本积累B. 竞争和剩余价值的资本化C. 竞争和信用D. 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14. 资本主义地租是()A. 平均利润转化来的B. 超额利润转化来的C. 垄断利润转化来的D. 企业利润转化来的15. 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A. 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B. 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C.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D. 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单项选择题答案】1.B2.D3.B4.A5.A6.D7.C8.D9.A 10.D 11.A 12.B13.C 14.B 15.C二、多项选择题1. 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它是()4A. 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B. 商品的社会属性C. 交换价值的基础D. 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2.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A. 个别劳动B. 社会劳动C. 具体劳动D. 抽象劳动3. 货币的本质通过它的职能体现出来,货币有多种职能,其中最基本的职能是()A. 价值尺度B. 流通手段C. 支付手段D. 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4. 简单商品经济中所包含的各种矛盾主要是()A.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 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C.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D.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5. 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 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B. 交换价值和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C.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D.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6. 一切商品都包含着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各项正确表述商品含义的是()A、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B、具有稀缺性的物品C、为自己而生产的有用物品D、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物品2、商品经济成为最普遍的、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的社会形态是()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3、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A、社会分工的出现和发展B、商品交换场所的建立C、劳动力成为商品D、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4、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的是()A、人与人的关系B、人与自然的关系C、生产关系D、交换关系5、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A、使用价值B、价值C、交换价值D、价格6、具体劳动()A、反映社会生产关系B、是劳动的社会属性C、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D、创造剩余价值7、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A、具体劳动为尺度的B、简单劳动为尺度的C、复杂劳动为尺度的D、个别劳动为尺度的8、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A、市场供求关系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D、企业的劳动生产率9、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A、二者成正比B、二者成反比C、二者总按相同比例变化D、二者总按不同比例变化10、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个别劳动时间低于必要劳动时间11、从本质上看,货币是()A、特殊的资本B、普通的商品C、一般等价物D、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12、在商品赊购赊销中,到期偿还货款时货币所执行的职能是()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贮藏手段13、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C、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14、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形成的条件是()A、技术进步和生产资料公有制B、技术进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C、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公有制D、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15、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A、货币流通规律B、价值规律C、剩余价值规律D、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16、价值规律是()A、自然经济的基本规律B、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C、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D、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17、商品交换中价值与价格的关系表现为()A、价格总是高于价值B、价格总是低于价值C、价格总是等于价值D、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18、“物以稀为贵”,这种现象在商品经济关系中主要是指()A、商品稀少价值就大B、使用价值决定价值C、供求关系对价格有重要影响D、消费者的心理决定价值19、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在流通中购买到()A、生产资料B、劳动力C、劳动资料D、劳动对象20、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A、商品按价值量的大小进行等价交换B、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C、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D、劳动力成为商品21、在资本主义社会,决定劳动力价值的因素中一般不包括()A、生存资料的价值B、生产资料的价值C、延续和养育后代所需的费用D、必要的教育培训费用22、劳动力价值决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A、它由剩余价值决定B、它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C、它由自身的使用价值决定D、它包括历史和道德因素2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A、使用价值和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B、价值和交换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D、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24、根据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可以把全部资本划分为()A、生产资本与商业资本B、职能资本与货币资本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D、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25、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是()A、可变资本B、不变资本C、货币资本D、商品资本26、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剩余价值率,可表示为()A、m:vB、v:mC、m:(c+v)D、(c+v):m27、除了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外,剩余价值率还可以表示为()。
马原期末复习资料第四章
第四章选择题1.资本主义萌芽于14世纪末15世纪初;途径:a.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b.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成。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形式:a.手工作坊的师徒关系逐渐转变为雇佣关系;b.商人和高利贷者成为工业资本家。
3.资本的原始积累从15世纪末到19世纪初,途径: a.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殖民掠夺);b.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土地(英国圈地运动)。
4.商品经济的历史条件:a.社会分工的出现;b.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5.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6.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7.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
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8.生产劳动的二重性:a.具体劳动: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b.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
9.生产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10.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对立统一:a.时间和空间上的统一,商品生产者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割两个方面;b.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11.商品的价值量同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有密切关系。
简单劳动是指不需要专门的学习和训练,一般具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能从事的劳动.复杂劳动是指需要专门的学习和训练,掌握一定知识和技术才能从事的劳动。
12.商品的交换是以货币为媒介。
13.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
14.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的二重性:a.具有社会性质的社会劳动b.具有私人性质的私人劳动15.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a. 在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是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贯穿于商品经济发展过程的始终,决定着商品经济的各种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趋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及答案
第四章测试已完成本次成绩:82.41【单选题】商品是( )A、用于满足人们需要的劳动产品B、是用来交换,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C、一切物品D、一切有用的物品我的答案:B得分:0.4分2【单选题】价值的本质是( )A、一般人类劳动B、抽象劳动C、具体劳动D、社会生产关系我的答案:D得分:0.4分3【单选题】一定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由( )A、使用价值构成B、交换价值构成C、价值构成D、货币构成我的答案:A得分:0.4分4【单选题】价值或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 )A、商品B、货币C、价格D、使用价值我的答案:D得分:0.4分5【单选题】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A、两种劳动B、两次劳动C、两个过程的劳动D、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我的答案:D得分:0.4分6【单选题】商品的二因素是由( )A、劳动生产率决定的B、劳动时间的二重性决定的C、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D、劳动的复杂程度决定的我的答案:B得分:0.0分7【单选题】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D、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我的答案:D得分:0.0分8【单选题】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因此( )A、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价值B、没有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使用价值C、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D、产品中只要有劳动就一定有使用价值我的答案:A得分:0.4分9【单选题】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 )A、必要劳动时间B、剩余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我的答案:D得分:0.4分10【单选题】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A、不等价交换B、劳动成为商品C、劳动力成为商品D、货币所有者把货币投入生产领域我的答案:C得分:0.4分11【单选题】剩余价值来源于( )A、不等价交换B、工人工资的扣除C、工人的剩余劳动D、劳动力的价值我的答案:C得分:0.4分12【单选题】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A、劳动过程和使用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D、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我的答案:C得分:0.4分13【单选题】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部分( ) A、在生产中位置是否移动B、在运动中职能是否变化C、在价值增殖中的作用不同D、根据价值周转方式不同我的答案:C得分:0.4分14【单选题】能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因素是( )A、工人工资的高低B、工人劳动时间的长短C、工人劳动强度的大小D、剩余价值率的高低我的答案:D得分:0.4分15【单选题】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 )A、生产与需要的矛盾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C、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我的答案:D得分:0.4分16【单选题】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A、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B、生产不足的经济危机C、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D、生产严重短缺的经济危机我的答案:C得分:0.4分17【单选题】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 )A、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B、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D、人口过剩与资本过剩的矛盾我的答案:C得分:0.4分18【单选题】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运动中所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A、固定资本、流动资本、货币资本B、变资本、可变资本、商品资本C、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我的答案:D得分:0.4分19【单选题】资本的周转时间包括( )A、劳动时间和产品的销售时间B、产品的购买时间和生产时间C、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D、劳动时间和购买时间我的答案:B得分:0.0分20【单选题】把生产资料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其依据是( )A、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周转方式B、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物质存在形态C、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D、不同部分的不同运动速度我的答案:A得分:0.4分21【单选题】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它是在( )A、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B、不同部门之间的竞争实现的C、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D、商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我的答案:A得分:0.4分22【单选题】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经济依据是( )A、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B、生产要素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C、生产要素都创造了价值D、生产要素不创造价值但可以参与分配我的答案:B得分:0.4分23【单选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是( )A、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B、生产使用价值或商品C、生产价值D、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供资本家使用我的答案:D得分:0.0分24【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是( )A、原料B、燃料C、辅助材料D、机器、设备我的答案:D得分:0.4分25【单选题】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A、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B、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C、社会总产值的构成问题D、国民收入的分配问题我的答案:B得分:0.4分26【单选题】利润本质上是( )A、成本价格的产物B、所费资本的产物C、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D、剩余价值我的答案:D得分:0.4分27【单选题】反映资本家全部预付资本增值程度的是( )A、剩余价值率B、利润率C、平均利润率D、年剩余价值率我的答案:B得分:0.4分28【单选题】利润率是( )A、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B、剩余价值与不变资本的比率C、剩余价值与所费资本的比率D、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我的答案:A得分:0.0分29【单选题】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 )A、不同部门的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B、同一部门内部的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C、同一部门资本家追求超额利润的结果D、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结果我的答案:A得分:0.4分30【单选题】把剩余价值看成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就转化为( )A、成本价格的产物B、生产价格C、利润D、利息我的答案:C得分:0.4分31【单选题】部门之间的竞争是以( )A、价格竞争为特征的B、资本循环为特征的C、资本周转为特征的D、资本转移为特征的我的答案:D得分:0.4分32【单选题】商品的二因素之所以是使用价值和价值,而不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是因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第四章〕、课堂练习及相关材料
一、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一、如何理解“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答:(一)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就是资本剥削劳动、列强掠夺弱国的历史,这种剥夺的历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
1、在自由竞争时代,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在世界范围开辟殖民地,贩卖奴隶,贩卖鸦片,依靠殖民战争和殖民地贸易进行资本积累和扩张。
2、发展到垄断阶段后,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逐步形成,资本家垄断同盟为瓜分世界而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浩劫。
(二)二战后,由于社会主义的胜利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西方列强被迫放弃了旧的殖民主义政策,转而利用赢得独立和解放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大规模工业化的机会,扩大资本的世界市场,深化资本的国际大循环,通过不平等交换、资本输出、技术垄断以及债务盘剥等,更加巧妙地剥削和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和财富。
(三)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它们控制的国际经济、金融等组织,通过它们制定的国际“游戏规则”,推行以所谓新自由主义为旗号的经济全球化战略,继续主导国际经济秩序,保持和发展它们在经济结构和贸易、科技、金融等领域的全球优势地位,攫取着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好处。
资本惟利是图的本性、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还造成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生存。
(四)我们今天看到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繁荣稳定,是依靠不平等、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和交换体系,依靠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广大市场、廉价资源和廉价劳动力,通过向发展中国家转嫁经济社会危机和难题、转移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等方式实现的。
资本主义没有也不可能给世界带来普遍繁荣和共同富裕。
二、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归根到底来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答:(一)商品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抽象劳动。
马原第四章复习题答案
第四章一、单项选择题1.与一般劳动产品相比较,商品的主要特点在于A.它是用来满足自己需要的劳动产品B.它是用来馈赠他人的劳动产品C.它是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劳动产品D.它是为自己消费而生产的有用劳动产品2.一切商品对于商品生产者而言,最重要的是商品的A.价值B.使用价值C.剩余价值D.超额剩余价值3.商品的自然属性是指A. 交换价值B. 价值C. 使用价值D. 抽象劳动4.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A.必要劳动时间 B.剩余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5.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部分A.在生产中位置是否移动 B.在运动中职能是否变化C.在价值增殖中的作用不同 D.根据价值周转方式不同6.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A.生产与需要的矛盾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C.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7.资本周转速度A.与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B.与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C.与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都成正比D.与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都成反比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A.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 B.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D.人口过剩与资本过剩的矛盾9.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A.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B.劳动力成为商品C.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D.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10.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于普通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A.它被消费时,使用价值消失,价值也消失B.它被使用时,使用价值消失,价值会转移到产品中去C.它被消费时,使用价值不变,价值也不变D.它被使用时,能创造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1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都是依靠A.延长工作日获得的B.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C.减少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获得的D.增加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12.单个商品生产者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是商品A.个别价值降低B.个别价值提高C.社会价值降低D.社会价值提高13.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A.可变资本之比B.不变资本之比C.固定资本之比D.流动资本之比14.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在于A.资本家为了社会进步而实行节欲B.受两极分化的价值规律的作用所支配C.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D.资本家为了实现自己省吃俭用的美德15.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C.价值转移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D.价值转移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16.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是指A.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B.劳动者再生产自身劳动力价值的时间C.劳动者创造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D.劳动者创造剩余价值的时间17.剩余价值来源于A.不等价交换 B.工人工资的扣除C.工人的剩余劳动 D.劳动力的价值18.能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因素是A.工人工资的高低 B.工人劳动时间的长短C.工人劳动强度的大小 D.剩余价值率的高低19.商品内在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形式是A.商品和商品的对立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对立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对立D.商品和货币的对立20.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A.剩余价值学说 B.生产价格理论C.劳动二重性学说 D.劳动力商品理论二、多项选择题1.商品的二因素是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价格2.商品是A.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B.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的劳动产品C.有价值但没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 D.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3.劳动力的价值包括A.维护自身生存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B.劳动者家属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C.劳动者掌握一定技术必需的教育和训练费用D.劳动者实际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4.价值规律对私有制社会生产的调节作用表现为A.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B.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D.自发地集中资源办大事5.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是A.自给自足的家庭生产为基础B.社会分工的出现C.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D.以使用价值为生产目的6.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具体表现在A.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B.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的矛盾C.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7.产业资本运动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前提条件是A.产业资本有机构成要高B.产业资本周转要快C.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同时并存D.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继起8.从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中得知A.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B.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C.只有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时才会爆发经济危机D.资本主义每时每刻都处在经济危机中9.下列关于资本积累的叙述正确的有A.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B.资本积累规模的大小取决于对工人的剥削程度C.资本积累就是依靠剥削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而实现的D.随着资本积累和生产规模的扩大,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资产阶级手中10.货币的基本职能有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11.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关键因素有A.资本周转的时间 B.产品的使用价值C.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成 D.产品的价值12.关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有A.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B.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剩余价值的创立奠定了基础C.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D.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13.下列关于劳动二重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B.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D.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两个劳动过程14.商品的价值量与A.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B.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C.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正比D.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15.下列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认识正确的有A.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观念上层建筑B.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的C.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产阶级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D.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人类文化发展的特定形式和环节之一三、判断题1.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
马原第四章练习题答案
10、决定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的原因
是( CD ) A.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B.增加供给以满足消费需求 C.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 D.资本主义竞争规律的强制压力
11、相对过剩人口(BCD ) A.产生的原因是人口的增长超过生产 的增长 B.产生的原因是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 有机构成不断提高 C.是劳动力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 需要 D.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 必要条件
8、以下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说法正 确的是(ABD) A.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批 判、继承和发展 B.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 C.是研究价值分配的理论 D.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所创造 B.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 的价值 C.是由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所创造 D.体现着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
12、可变资本是( ABC ) A.以工资形式支付给工人,由工人购买 生活资料的那部分价值 B.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C.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价值增殖的资本 D.购买原材料、燃料的那部分资本
13、下列选项中,正确理解资本的选项 有( ABCD ) A. 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B.资本是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阶级关 系 C.资本是物的外壳掩盖下的资本主义生 产关系 D.资本是一种以价值为主体的运动
6、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主要表现在(AB ) A.各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 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B.社会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有支付 能力的需求相对狭小的矛盾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 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7、商品的内在矛盾有( ABD ) A.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C.商品与货币的矛盾 D.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一、单项选择题1.与一般劳动产品相比较,商品的主要特点在于A.它是用来满足自己需要的劳动产品2.一切商品对于商品生产者而言,最重要的是商品的A.价值3.商品的自然属性是指A. 交换价值B. 价值C. 使用价值D. 抽象劳动4.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A.必要劳动时间 B.剩余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5.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部分A.在生产中位置是否移动 B.在运动中职能是否变化C.在价值增殖中的作用不同 D.根据价值周转方式不同6.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A.生产与需要的矛盾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C.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7.资本周转速度A.与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B.与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A.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 B.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D.人口过剩与资本过剩的矛盾9.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A.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B.劳动力成为商品C.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D.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10.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于普通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A.它被消费时,使用价值消失,价值也消失B.它被使用时,使用价值消失,价值会转移到产品中去C.它被消费时,使用价值不变,价值也不变D.它被使用时,能创造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1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都是依靠C.减少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获得的12.单个商品生产者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是商品A.个别价值降低13.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A.可变资本之比14.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在于C.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15.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C.价值转移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D.价值转移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16.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是指B.劳动者再生产自身劳动力价值的时间17.剩余价值来源于A.不等价交换 B.工人工资的扣除C.工人的剩余劳动 D.劳动力的价值18.能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因素是A.工人工资的高低 B.工人劳动时间的长短C.工人劳动强度的大小 D.剩余价值率的高低19.商品内在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形式是D.商品和货币的对立20.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A.剩余价值学说 B.生产价格理论C.劳动二重性学说 D.劳动力商品理论二、多项选择题1.商品的二因素是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价格2.商品是A.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B.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的劳动产品C.有价值但没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 D.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3.劳动力的价值包括A.维护自身生存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B.劳动者家属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C.劳动者掌握一定技术必需的教育和训练费用D.劳动者实际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4.价值规律对私有制社会生产的调节作用表现为A.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B.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D.自发地集中资源办大事5.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是A.自给自足的家庭生产为基础B.社会分工的出现C.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D.以使用价值为生产目的6.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具体表现在B.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的矛盾C.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7.产业资本运动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前提条件是A.产业资本有机构成要高B.产业资本周转要快C.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同时并存D.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继起8.从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中得知A.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B.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C.只有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时才会爆发经济危机9.以下关于资本积累的表达正确的有A.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B.资本积累规模的大小取决于对工人的剥削程度C.资本积累就是依靠剥削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而实现的D.随着资本积累和生产规模的扩大,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资产阶级手中10.货币的基本职能有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11.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关键因素有A.资本周转的时间 B.产品的使用价值C.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成 D.产品的价值12.关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表达正确的有A.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B.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剩余价值的创立奠定了基础C.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D.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13.以下关于劳动二重性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B.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D.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两个劳动过程14.商品的价值量与A.生产商品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B.生产商品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C.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正比D.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15.以下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认识正确的有A.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观念上层建筑B.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的C.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产阶级阶级意识的集中表达D.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人类文化发展的特定形式和环节之一三、判断题1.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
×2.不变资本就是固定资本。
×3.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4.剩余价值是由不变资本带来的。
×5.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因此商品的价格必然与价值相一致。
×6.价值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所以,商品生产者的技术水平低,管理落后,生产商品所花费的劳动大,单位的商品的价值量就大。
×7.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
√8.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是不同的,因此它们是两种不同的劳动。
×9.社会总产品在实物上得到替换,在价值上实现补偿,客观上就要求两大部类内部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和两大部类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10.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它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因此,不具有历史进步意义。
×四、连线题购买阶段:货币资本生产阶段:生产资本售卖阶段:商品资本意大利:多党制英国:两党制五、材料分析题1.材料一:作为使用价值,商品首先有质的差异;作为交换价值,商品只能有量的差异,因而不包含任何一个使用价值的原子。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50页材料二:在买卖商品房的过程中,那些距离中心城区较近、交通方便、周边环境较好的商品房往往价格比较高,这是因为这些商品房能让购房者节省交通时间和交通费用,呼吸到更新鲜的空气,看到更美的风景。
因此,这些商品房价格贵是因为它能带来更大的使用价值。
材料三甲乙二人逛商场,看到两件颜色各异〔分别为蓝色和绿色〕、款式和质地相同的衣服。
甲认为:蓝色的好,因为蓝色的贵!乙认为:绿色的好,因为绿色买的人多!根据材料答复:〔1〕依据材料1,我们发现材料2的观点是错误的。
因为〔 BC 〕。
A.商品价值大小与商品的使用价值有关,各种不同商品使用价值千差万别,这是商品进行比较并顺利进行交换的基础。
B.商品价值大小与商品的使用价值无关,各种不同商品尽管使用价值千差万别,但其价值却只有量的差异,而没有质的区别,这是商品进行比较并顺利进行交换的基础。
C.材料2认为“这些商品房价格贵是因为它能带来更大的使用价值”,将商品房价格差异解释为使用价值的差异,这是显然错误的。
D. 材料2认为“这些商品房价格贵是因为它能带来更大的使用价值”,将商品房价格差异解释为使用价值的差异,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2〕材料三中甲乙二人观点错误的实质在于〔 AC 〕。
A. 甲认为贵的好,即认为价格较高的商品就应该具有更高的使用价值,实际上商品使用价值大小〔好或者不好〕的评价具有主观性,商品价值以及由价值所决定的价格却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具有客观性,主观的使用价值评价并不能代替客观的价值标准B. 甲认为贵的好,即认为价格较高的商品就应该具有更高的使用价值,实际上商品使用价值大小〔好或者不好〕的评价具有主观性,商品价值以及由价值所决定的价格却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具有客观性,主观的使用价值评价可以代替客观的价值标准C.乙认为“买的人多”的就是好的,即需求量大的就是使用价值高的,实际上供求关系的影响因素非常多,绿色衣服需求量相对较大可能就是由于价格因素引起的〔绿色的比蓝色的廉价〕2.材料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流通形式,是和前面阐明的所有关于商品、价值、货币和流通本身的性质的规律相矛盾的。
……无论怎样颠来倒去,结果都是一样的。
如果是等价交换,不产生剩余价值;如果是非等价物交换,也不产生剩余价值,流通或商品交换不创造价值。
——摘自《资本论》第1卷第188-189页。
材料2货币转化为资本,以及根据商品交换的内在规律来加以说明,因此等价物的交换应该是起点。
我们那位还是资本家幼虫的货币占有者,必须按商品的价值购买商品,按商品的价值出卖商品,但他在过程终了时必须取出比他投入的价值更大的价值。
他变为剩余价值,必须在流通领域中,又必须不在流通领域中。
这就是问题的条件。
〔1〕材料1中马克思说的资本流通形式的矛盾指〔AB 〕A. 资本总公式上与价值规律的矛盾B. 资本流通中价值增殖与等价交换的矛盾C. 价值规律要求等价交换,等价交换不会产生价值增殖。
但资本经过流通过程中发生了价值增殖。
〔2〕根据材料2并结合所学过的原理,我们知道〔ACD 〕A. 解决矛盾的条件是价值增殖既不在流通领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产生。
B. 在流通领域无论是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会产生剩余价值。
C. 在等价交换的情况下,只是价值形式的变化,价值量没有变化。
不等价交换,只能改变社会财富在不同资本家之间的分配,整个资产阶级占有的财富总量不会因此而增加。
D. 离开流通领域,商品生产者只同自己的商品发生关系,这种关系只能是一定量的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形成价值,但不能在这个价值之外增加价值。
3.材料为了筹备儿子的婚事,村民张三决定拿出多年的积蓄盖新房、打家具。
张三找来了10 个泥瓦工、2个水电工、3个木匠,并与他们议价决定工钱。
张三先找来了泥瓦工。
他们的师傅告诉张三,按照设计盖成新房,大约需要600个“工”,每个“工”要40 元;整个新房建成需付工钱2.4 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