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马原第四章重点知识解答(一)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 第四章知识点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第三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产生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14世纪末在地中海沿岸的城市,其途径:商人、高利贷资本;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小商品经济封建社会的手工业行会在小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作用下两极分化,手工作坊的师徒关系逐渐转变为雇佣关系;商人的包买商控制了市场和高利贷资本提供资金原料等,使手工作坊丧失独立生产者地位转变为雇佣劳动力;(二)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的原始积累从15世纪末到19世纪初,主要途径:(1)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土地;(2)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需要的基本条件:一是大批丧失生产资料的自由人;二是大量货币财富集中少数人手中;(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经过17、18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通过产业革命、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最终建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二)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三)价值量和价值规律(四)价值形式与货币的起源(五)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自然经济是一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
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自己或本经济单位的需要、不是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与分工不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与较低的生产发展水平相适应1、商品经济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A、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基本特征B、社会分工(前提条件)和有不同经济利益的生产者(根本条件)——存在和发展的条件社会分工是指将满足人们需要的社会经济活动划分为独立不同的部门和行业。
三次社会大分工:1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2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3商人的出现C、社会化生产——物质基础商品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简单商品经济阶段(从原始社会末期开始,直至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处于次要地位,市场发育程度低,商品交换还未成为社会的重要经济活动,市场配置资源只是局部现象。
考研政治马政经第四章常考知识点汇总(一)
第四章资本的运⾏ ⼀、资本运⾏的⼀般原理 1.产业资本循环经历的三个阶段和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 资本循环是指产业资本依次地经过三个阶段,采取三种职能形式,执⾏三种职能,实现了价值的增殖,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
产业资本运动依次经过购买、⽣产、销售三个阶段,相应地采取货币资本、⽣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
货币资本的职能是购买⽣产资料和劳动⼒,为剩余价值⽣产准备条件;⽣产资本的职能是使⽣产资料和劳动⼒结合,⽣产剩余价值;商品资本的职能是通过商品的出售,收回预付资本价值和实现剩余价值。
资本要保存和增殖⾃⼰的价值,必须连续不断地进⾏循环。
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中的每种职能形式上的资本,都要经过循环的三个阶段⽽回到原来的出发点。
因此,产业资本循环就有货币资本循环、⽣产资本循环、商品资本循环三种不同的循环形式。
2.产业资本循环顺利进⾏的必要条件 产业资本实现连续不断的循环,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必须保持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并列存在;(2)必须保持产业资本的每⼀种职能形式的依次转化,在时间上相继进⾏。
这两个条件是相互联系和互为条件的。
因此,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和三种循环形式的并列存在和相继运⾏,是产业资本保持正常、连续循环运动的必要条件。
3.资本周转 资本周转是指不断重复、周⽽复始的资本循环过程。
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都是资本运动的形式。
考察资本周转,主要是揭⽰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产的影响。
4.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是对⽣产领域中的⽣产资本的不同构成部分的⼀种划分。
它以⽣产资本不同部分在资本运动中的价值周转⽅式的不同为划分根据。
固定资本是指以⼚房、机器、设备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产资本部分,它们的价值按每次⽣产使⽤过程中损耗的程度,⼀部分⼀部分地逐渐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产品出售后⼜⼀部分⼀部分地收回。
经过多次转移才实现其价值的全部周转。
流动资本是指投在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和投在劳动⼒上的⽣产资本部分,它们的价值在周转⽅式上是⼀次性投⼈⽣产过程,随着商品的销售⼀次性全部收回。
考研政治马政经第四章常考知识点汇总
考研政治马政经第四章常考知识点汇总(二)二、垄断阶段的资本运行1.资本主义国有制的产生和发展资本主义国有制及国有企业的存在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重要形式之一。
它产生发展的原因,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要求国家干预、调节经济的产物。
它通过国家收购私人垄断企业而国有化;通过直接投资兴办国有企业;通过国有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合资的方式来形成。
2.国有垄断资本和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范围的结合国有垄断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范围的结合,其组织形式是国私合营的股份公司。
这种公司以国有资本的股份为参照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国家掌握股票控制权的企业;另一类是国家不掌握股票控制权的企业。
3.国家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和干预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干预和调节,是指资产阶级国家从经济运行的长远目标。
和全局出发,对总体经济活动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的主要内容:一是规范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规范市场的经济活动;二是调节国民收入分配,协调资产阶级各集团间的经济利益;三是调节宏观经济的运行,实现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
国家对经济调节和干预的方式主要有:运用法律和行政手段进行调节;经济计划(通过判定各种短期或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来干预、调节经济的一种方式);财政政策(主要通过变动政府购买、改变转移支付、变动税率和调整公债等实现对政府收入与支出的调整);货币政策(主要通过调控利率实现对经济的调节,中央银行运用公开市场业务、改变再贴现率、变动法定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进行调节);社会福利政策(主要包括社会保障、福利补贴和社会救济)。
三、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向国际范围的扩展1.国际分工和生产国际化国际分工是指社会分工超越国界形成的国与国之间的分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新产业革命的发展,国际分工达到一个新阶段。
国际分工的发展过程,同时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向国际化方向发展的过程。
生产的国际化,是指生产过程本身超出一国范围,在国际范围形成各国生产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的格局,它是生产的社会化超越国界向国际发展的表现。
马原理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第四章
马原理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第四章第四章:革命和反革命的历史规律1. 革命的历史观点•革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革命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2. 革命的发展阶段•断裂性阶段:旧制度被推翻,新制度建立•渐进性阶段:新制度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建设3. 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规律•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的必然发展阶段•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取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4. 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5. 反革命的历史规律•反革命是旧制度反抗新制度的必然表现•反革命是维护剥削阶级利益的行为6. 反革命的主要形式和特点•武装反革命•非武装反革命•利用外国势力干涉革命•使用各种手段反对无产阶级专政7. 分清革命和反革命的标准•是否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是否推动社会向前发展8. 革命与反革命的斗争•革命和反革命是对立的•革命与反革命的斗争是长期的9. 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革命和反革命•无产阶级专政是革命胜利的基础•无产阶级专政对抗反革命是一场生死斗争总结本文主要讲述了第四章《革命和反革命的历史规律》的知识点总结。
首先,我们讨论了革命的历史观点,认识到革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推动历史继续前进的动力。
接着,我们学习了革命的发展阶段,分为断裂性阶段和渐进性阶段。
然后,我们深入了解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规律,强调了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的必然发展阶段,以及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
接下来,我们转向反革命的历史规律,指出反革命是旧制度反抗新制度的必然表现,是维护剥削阶级利益的行为。
之后,我们详细介绍了反革命的主要形式和特点。
然后,我们讨论了分清革命和反革命的标准。
最后,我们了解了革命与反革命的斗争,以及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革命和反革命。
通过学习本文提供的知识点,我们能更好地理解第四章的内容,并加深对历史规律的认识,为我们进一步学习和了解马原理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马工程)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概论 第四章 参考答案
第四章资本积累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题1.指依靠扩大生产场所,增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数量来扩大生产规模。
2.指通过生产资料质量的改善,技术的进步,以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扩大生产规模。
3.是指资本家把剥削来的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再生产只是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
4.是指资本家不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而是把其中一部分剩余价值转化为新的资本,用来购买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
5.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叫做资本积累。
6.由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有机构成。
7.是单个资本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
8.是指把原来分散的众多中小资本合并成为大资本。
二、单项选择题1.④2.③3.③4.②5.④6.④7.②8.④9.②10.①11.②12.②13.①14.③15.①16.②17.①18.③19.④20.③21.①三、多项选择题1.③④2.④⑤3.②④4.②③④⑤5.②③6.①②③④⑤7.①②③⑤8.①④9.①②③④⑤10.②③④⑤11.①③⑤12.①②③④13.①③④⑤14.①②③④⑤15.①②16.③④⑤17.②③18.③⑤19.①②20.②③④⑤21.①②④四、填写题1.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2.剩余价值剩余价值3.外延扩大再生产生产要素量的增大内涵扩大再生产生产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4.提高提高5.可变资本6.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7.生产社会化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8.资本家财富的积累无产阶级贫困的积累9.生产关系10.剩余价值扩大再生产11.剩余价值规律资本主义竞争规律12.不变资本可变资本13.劳动力资本五、简答题1.答:(1)资本主义再生产首先是物质资料再生产。
因为任何一次生产过程,都要消耗一定的物资资料,此与同时,任何一次生产过程又会生产出一定的物质资料,它们既为下一次生产过程提供物质条件,并且也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从而使再生产能够顺利地进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四章 笔记
马原第四章官方笔记目录一、本章/教材结构图二、本章知识点及考频总结三、配套练习题四、 其余课程安排一、教材节构图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二、本章知识点及考频总结第一节 资本主义形成【知识点1】商品1、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2、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生产商品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是生产商品劳动的社会属性。
【知识点2】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1、商品经济产生商品: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产品。
商品生产: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活动。
商品交换:商品的互相让渡或以货币为媒介的买卖。
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1、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存在;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决定性条件)【知识点3】商品的价值构成与创造1、商品的价值的构成与创造:生产资料的原有价值+劳动的价值2、价值的唯一源泉是活劳动。
【知识点5】商品的价值量:1、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价值,个别劳动时间决定个别价值;2、商品交换是按照其社会价值进行;3、商品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知识点6】货币的本质和职能(1)货币的本质: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的职能:货币的五种职能是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
①价值尺度:货币是衡量和计算一切商品价值量大小的社会尺度。
②流通手段:指货币起着商品交换媒介的作用。
③贮藏手段: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被保存起来。
④支付手段:指在商品赊购赊销过程中,当到期偿还货款时货币所执行的还款职能,以及用于清偿债务,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所执行的职能。
⑤世界货币:指货币越出一国的范围,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四章第一节解析
主要 途径
用暴力手段 剥夺农民土地
用暴力手段 掠夺货币财富
(1)用暴力掠夺农民的土地,是 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
• 在英国表现得最 为典型:圈地运动
圈地运动
国家颁布各种血腥法律
• 国家颁布了各种血腥法律,用鞭打、监禁以至处死 禁止农民流浪,强迫他们成为雇佣劳动者。
• 1830年南部脱离尼德兰独立,成立比利时王国。
• 尼德兰革命是通过民族解放战争在历史上第一次 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在欧洲普遍处于封建专制 统治的时期,荷兰共和国的出现,使人类历史的 前景出现一抹灿烂的曙光。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英国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要求掌握政治权利,进一步 发展资本主义。国王查理一世的专制普遍引起不满。17世 纪,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议会同国王展开斗争。
封建主对农民的剥削的途径
(1)依靠土地所有权
的中
(2)采取超经济的强制迫
受国 压封
使农民为他劳动
迫建 农社
民会Biblioteka 封建社会 农民受酷刑• 超经济的强制,是指在农民 对封建主的人身依附关系 的基础上,封建主对农民人 身的强制。超经济强制在 封建制度下不可避免。
封建地租是封建主阶级 对农民进行剥削的主要形式
封建土地 所有制
封建主 阶级
农民 阶级
占有基本生产资料 不完全占有农奴或农民
完全没有 或只有很少的土地
小私有经济是农民区别于奴隶的主要标志
农民通过一定条件取 得土地使用权, 必须建 立以个人劳动为基础的 小私有经济。
它在一定程度上剌激农民的劳 动兴趣,提高劳动生产率;同 时,它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有 利于封建主对农民的剥削和 统治。这是封建经济能够存 在的条件。
马原第四章复习题答案
马原第四章复习题答案第四章一、单项选择题1.与一般劳动产品相比较,商品的主要特点在于A.它是用来满足自己需要的劳动产品2.一切商品对于商品生产者而言,最重要的是商品的A.价值3.商品的自然属性是指A. 交换价值B. 价值C. 使用价值D. 抽象劳动4.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A.必要劳动时间 B.剩余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5.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部分A.在生产中位置是否移动 B.在运动中职能是否变化C.在价值增殖中的作用不同 D.根据价值周转方式不同6.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A.生产与需要的矛盾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C.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7.资本周转速度A.与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B.与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A.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 B.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D.人口过剩与资本过剩的矛盾9.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 A.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B.劳动力成为商品C.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D.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10.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于普通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A.它被消费时,使用价值消失,价值也消失B.它被使用时,使用价值消失,价值会转移到产品中去C.它被消费时,使用价值不变,价值也不变D.它被使用时,能创造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1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都是依靠C.减少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获得的12.单个商品生产者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是商品A.个别价值降低13.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A.可变资本之比14.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在于C.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15.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C.价值转移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D.价值转移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16.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是指B.劳动者再生产自身劳动力价值的时间2.商品是A.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B.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的劳动产品C.有价值但没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D.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3.劳动力的价值包括A.维护自身生存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B.劳动者家属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C.劳动者掌握一定技术必需的教育和训练费用D.劳动者实际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4.价值规律对私有制社会生产的调节作用表现为A.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B.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D.自发地集中资源办大事5.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是A.自给自足的家庭生产为基础B.社会分工的出现C.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D.以使用价值为生产目的6.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具体表现在B.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的矛盾C.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7.产业资本运动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前提条件是A.产业资本有机构成要高B.产业资本周转要快C.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同时并存D.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继起8.从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中得知A.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B.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C.只有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时才会爆发经济危机9.下列关于资本积累的叙述正确的有A.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B.资本积累规模的大小取决于对工人的剥削程度C.资本积累就是依靠剥削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而实现的D.随着资本积累和生产规模的扩大,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资产阶级手中10.货币的基本职能有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11.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关键因素有A.资本周转的时间 B.产品的使用价值C.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成 D.产品的价值12.关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有A.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B.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剩余价值的创立奠定了基础C.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D.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13.下列关于劳动二重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B.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D.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两个劳动过程14.商品的价值量与A.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B.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C.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正比D.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15.下列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认识正确的有 A.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观念上层建筑B.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的C.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产阶级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D.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人类文化发展的特定形式和环节之一三、判断题1.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
独家分享之马原逐章精讲之第四章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独家分享之马原逐章精讲之第四章
对于马原的复习,除了全面铺开了解基本知识点,还要加强对框架结构的理解和把握。
下面凯程考研政治辅导名师针对马原中的考点和历年所考题型等进行分析,各位考生可以把这个内容当做复习的参考资料,提高政治成绩!
一、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考点1 旧历史观与唯物史观的对立
1.历史观
(1)定义:历史观是人们在认识社会历史现象、解决社会问题时所采取的根本观点。
(2)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何为第一性的回答划分了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详情】
二、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考点15 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
1.定义
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详情】
三、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考点26 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
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还是英雄创造历史?这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
1.英雄史观
(1)定义: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基本前提出发,否认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抹杀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宣扬少数英雄人物创造历史。
小提示:目前本科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主体是研究生,在如今考研竞争日渐激烈的情况下,我们想要不在考研大军中变成分母,我们需要:早开始+好计划+正确的复习思路+好的辅导班(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2017考研开始准备复习啦,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加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四章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商品的本质因素是()A.使用价值B.价值C.交换价值D.价格2.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A.创造新价值B.创造剩余价值C.创造必要价值D.创造使用价值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它是以() A.具体劳动为尺度的B.简单劳动为尺度的c.复杂劳动为尺度的D.个别劳动为尺度的4.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它的基本规律是()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竞争规律D.货币流通规律5.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
”这句话表明() A.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B.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消费者而言的C.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6.如果部门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A.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B.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C.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D.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7.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A.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B.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C.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D.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8.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C.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D.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9.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作用是通过()A.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B.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C.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D.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实现的10.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 A.具体劳动B.剩余劳动C.商品的生产形式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11.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2.正确认识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的关系,关键是运用() A.劳动二重性学说B.资本有机构成学C.剩余价值学说D.平均利润学说13.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A.它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B.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C.它具有计量单位D.它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14.资本集中的方式是()A.资本积聚和资本积累B.竞争和剩余价值的资本化C.竞争和信用D.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15.资本主义地租是()A.平均利润转化来的B.超额利润转化来的C.垄断利润转化来的D.企业利润转化来的16.资本是一种运动,资本循环是从()A.资本运动的形式和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B.资本运动的速度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C.资本运动的实现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D.资本运动的矛盾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17.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D. 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18.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A. 生产过剩的危机B. 生产不足的危机C. 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D. 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19.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出周期性的原因在于()A.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B.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C.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周期性D.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20. 下列实物形态的资本中,同时属于生产资本、不变资本和固定资本的是()A. 原料和燃料B. 辅助材料C. 机器设备D. 商业设施21. 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A. 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B. 价值周转方式不同C. 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D. 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22. 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根本是因为()A. 预付的资本总量增加了B. 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C. 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D. 剩余价值率提高了23. 最鲜明体现资本主义国家实质的国家职能是()A. 政治职能B. 经济职能C. 社会职能D. 对外交往职能24. 资本主义法制的核心是()A. 民法B. 宪法C. 刑法D. 行政法25. 美国采取权力制衡的组织形式,其中立法权属于()A. 国会B. 总统C. 最高法院D. 最高检察院26. 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的实质是()A.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权B. 每个公民都能通过竞选参与政治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C. 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D. 人民当家作主27. 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实质是()A. 允许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B. 允许马克思主义政党独立执政C. 不受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资本主义性质制约D. 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28.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是()A. 文学、艺术和宗教B. 道德、伦理C. 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D. 哲学、历史二、多项选择题1. 关于所有制和所有权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B. 所有权是所有制的基础C. 所有制决定着所有权,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它是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D. 同一种所有制可以有不同的所有权2. 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它是()A. 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B. 商品的社会属性c. 交换价值的基础D. 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3.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A. 个别劳动B. 社会劳动C. 具体劳动D. 抽象劳动4. 货币的本质通过它的职能体现出来,货币有多种职能,其中最基本的职能是()A. 价值尺度B. 流通手段C. 支付手段D. 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5. 以下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说法正确的是()A. 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批判、继承和发展B. 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C. 是研究价值分配的理论D. 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奠定了理论基础6. 简单商品经济中所包括的各种矛盾主要是()A.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 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C.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D.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7. 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 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B. 交换价值和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C.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D.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8. 一切商品都包含着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马克思原理复习答案第四章
马克思原理复习答案第四章第四章一、单项选择题1、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B )A、使用价值B、价值C、交换价值D、价格2、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D )A、创造新价值B、创造剩余价值C、创造必要价值D、创造使用价值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它是以( B )A、具体劳动为尺度的B、简单劳动为尺度的C、复杂劳动为尺度的D、个别劳动为尺度的4、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它的基本规律是( A )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竞争规律D、货币流通规律5、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
”这句话表明( B )A、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B、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消费者而言的C、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6、如果部门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 A )A、使用价值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B、使用价值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C、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D、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7、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 D )A、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B、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C、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D、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8、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C )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C、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D、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9、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作用是通过( D )A、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B、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C、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D、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实现的10、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A )A、具体劳动B、剩余劳动C、商品的生产形式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11、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D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2、正确认识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的关系,关键是运用( A )A、劳动二重性学说B、资本有机构成学说C、剩余价值学说D、平均利润学说13、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B )A、它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B、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C、它具有计量单位D、它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14、资本集中的方式是( C )A、资本积累和资本积聚B、竞争和剩余价值的资本化C、竞争和信用D、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15、资本主义地租是( B )A、平均利润转化而来的B、超额利润转化而来的C、垄断利润转化而来的D、企业利润转化而来的16、资本是一种运动,资本循环是从( A )A、资本运动的形式和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B、资本运动的速度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C、资本运动的实现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D、资本运动的矛盾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17、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C )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生产资本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1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C )A、生产过剩的危机B、生产不足的危机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1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出周期性的原因在于( B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C、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周期性D、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20、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根本是因为(B )A、预付的资本总量增加了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C、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D、剩余价值率提高了21、最鲜明体现资本主义国家实质的国家职能是( A )A、政治职能B、经济职能C、社会职能D、对外交往职能22、资本主义法制的核心是(B )A、民法B、宪法C、刑法D、最行政法23、美国采取权力制衡的组织形式,其中立法权属于(A )A、国会B、总统C、最高法院D、最高检察院24、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的实质是( C )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权B、每个公民都能通过竞选参与政治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C、协调统治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D、人民当家作主25、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实质是( D )A、允许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B、允许马克思主义政党独立执政C、不受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资本主义性质制约D、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26、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是(C )A、文学、艺术和宗教B、道德、伦理C、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D、哲学、历史27、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李嘉图指出,“机器和自然因素能大大增加一国的财富……但是……它们不能给这种财富的价值增加任何东西”;马克思则指出,机器的使用,使“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马克思:《共产党宣言》),而“科学的使命是:成为生产财富的手段,成为致富的手段”(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马原第四章总结
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1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年代和地区资本主义萌芽最早于14世纪末15世纪初在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出现。
2,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形式(1)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资本家←扩大再生产←富有者←条件好的←小商品生产者——雇佣劳动者←破产←贫困者←条件差的←←(2)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来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资本家←包买商←商人→控制→小商品生产者←依赖←小商品生产者——雇佣劳动者←失去独立性←(二)资本的原始积累1、资本原始积累的含义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过程。
2、资本原始积累的起止时间在西欧,资本原始积累开始于15世纪后30年,经过16世纪的高潮,一直延续到19世纪初才告结束3、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资本家←富有者←掠夺货币财富←←——资本原始积累——雇佣劳动者←无产阶级←剥夺农民土地←(1)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2)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4、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在于它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资本原始积累的事实表明:资产阶级的发家史就是一部罪恶的掠夺史,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条件(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1、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1)自然经济是一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2)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3)商品经济是在自然经济的基础上由小商品生产发展而来三大经济形式: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社会→社会主义社会2、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1)社会分工:所谓社会分工,是指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部门和行业。
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前提条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第四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第四章1.商品经济的出发点是商品,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出发点是商品2.商品是:1、用来交换劳动产品2、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两种不同的商品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互相交换,原因在于他们在生产中都耗费了无差别的一般人类活动。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商品。
2.什么是商品经济,它存在和产生的条件是么?答:商品经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①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就是商品经济。
②商品经济存在和产生的基本经济条件:1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存在2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3.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4.为什么说商品价值体现了商品生产者的经济关系答①商品价值的概念:"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②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在商品交换中,一般人类劳动才形成价值。
因为,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不同的所有者,交换的双方各有自己的物质利益,因此在相互交换产品时,需要计算生产时耗费的劳动量,而且要等价交换③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各种劳动具体形式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的价值,是劳动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5.创造具有使用价值的是:具体劳动-(劳动的自然属性)6.在价值形成过程中创造新的价值:抽象劳动:-(劳动的社会属性)7.价值的唯一源泉是活劳动:即活的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的抽象劳动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价值叫做商品的社会价值,取决于生产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8.(多选)商品的价值量是怎样决定的: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b与生产该产品的部门劳动率成反比c复杂劳动换算为简单劳动的计量9.(多选考3次)单位商品的价值量:①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②与生产该产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③取决于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货币的本质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的等价物的商品。
考研《马克思主义哲学》第四章疑难点答疑
马哲的第四章讲的是“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在“辩证法”与“认识论”这两章中,历年试题主要考核考⽣的分析事物的能⼒,故本章历年来年年必有题,并且多数命制主观题。
本章的重点是“认识发⽣的现实基础”、“认识的本质”、“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及意义”、“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及意义”、“实践和认识的具体的历史的统⼀及意义”、“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及意义”、“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及意义”、“价值、价值评价、价值选择”、“真理和价值的关系”、“认识论与思想路线”、“抽象与具体”、“逻辑和历史的统⼀”。
认识论部分可扮演“理论重点”和“命题热点”兼于⼀⾝的重要⾓⾊。
考⽣在备考过程中要着重复习本章。
万学.海⽂针对本章的重要性,对部分考点、疑点进⾏精解。
1.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 客观真理既具有绝对性,⼜具有相对性,⼈们对真理的认识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不断转化的过程.真理的绝对性通常也称作绝对真理,它有两⽅⾯的涵义:⼀是指任何真理都有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或⼈类的客观内容。
⼆是指⼈类能够正确认识⽆限多样的有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
真理的相对性通常⼜称作相对真理,是指任何真理都是⽆限多样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在有限范围内和有限程度上所作的正确反映,都具有不完善的特点。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不是两种不同的真理。
⼆者是辩证统⼀的关系,它们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在相对之中有绝对,任何具有相对性的真理中都包含着绝对的、永远不会被*的客观内容。
在绝对之中有相对,⼀切带有绝对真理性的认识,总是通过⽆数相对真理性的认识⽽表现出来。
真理的发展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不断转化的⽆限过程。
割裂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会导致两种错误,即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
绝对主义⽚⾯夸⼤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容易导致教条主义和思想僵化;相对主义则⽚⾯夸⼤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容易导致怀疑主义和诡辩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第四章课堂笔记要点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一节资本主义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本节合并了教材上的第一、第二两节,作为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及其基本矛盾的分析和揭示)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P139-P142)资本主义(补充,供参考):以资本及其增殖作为最高价值追求的社会制度和学说。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P142-P150)1、商品、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①商品和商品的二因素(参见教材P144)●商品:用于交换的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商品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
它体现商品的自然属性,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又叫“社会必要劳动”,亦即后文讲的抽象劳动)。
它体现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决定商品的交换价值的基础。
●商品的二因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相互对立:商品生产者在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这二者中只能拥有其一。
◇又相互统一:☆任何商品都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②商品的二因素根源(受决定)于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P145第2段)●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具体性)◇也是生产价值的抽象劳动。
(抽象性)★2、商品的价值量和价值规律(P145-P148)①商品的价值量: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社会一般(必要)劳动时间。
因此,不同商品的价值只有量的不同,并无质的区别。
②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是以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③价值规律的实现(表现)形式:商品的价值通过价格得到表现,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上下波动(而既不只是由商品的价值决定的,也不只是由商品的供求关系状况决定的)。
★3、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的两重性和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P143-P144、P149-P150)①私有制商品生产的劳动的两重性(P149)● 私人性(私人劳动);● 社会性(社会劳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第四章〕、课堂练习及相关材料
一、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一、如何理解“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答:(一)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就是资本剥削劳动、列强掠夺弱国的历史,这种剥夺的历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
1、在自由竞争时代,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在世界范围开辟殖民地,贩卖奴隶,贩卖鸦片,依靠殖民战争和殖民地贸易进行资本积累和扩张。
2、发展到垄断阶段后,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逐步形成,资本家垄断同盟为瓜分世界而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浩劫。
(二)二战后,由于社会主义的胜利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西方列强被迫放弃了旧的殖民主义政策,转而利用赢得独立和解放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大规模工业化的机会,扩大资本的世界市场,深化资本的国际大循环,通过不平等交换、资本输出、技术垄断以及债务盘剥等,更加巧妙地剥削和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和财富。
(三)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它们控制的国际经济、金融等组织,通过它们制定的国际“游戏规则”,推行以所谓新自由主义为旗号的经济全球化战略,继续主导国际经济秩序,保持和发展它们在经济结构和贸易、科技、金融等领域的全球优势地位,攫取着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好处。
资本惟利是图的本性、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还造成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生存。
(四)我们今天看到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繁荣稳定,是依靠不平等、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和交换体系,依靠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广大市场、廉价资源和廉价劳动力,通过向发展中国家转嫁经济社会危机和难题、转移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等方式实现的。
资本主义没有也不可能给世界带来普遍繁荣和共同富裕。
二、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归根到底来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答:(一)商品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抽象劳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四章重点
1.下列关于所有权和所有制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2.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3.(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
4.经济意义上的所有制以(实际占有)为基础5.下列关于资本主义产生途径说法正确的是(商人逐渐控制了商品生产者)6.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过程。
7.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条件是(必要劳动时间不变)8.如果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刚好补偿资本家所预付的劳动力价值则是(价值形成)过程。
9.价值规律是和(商品生产)有关的基本规律10.商品的使用价值是(通过交换用来满足别人的、社会的需要的)。
11.(政党)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为取得政权和保持政权而建立的一种政治组织。
12.(铁器)的发明和使用,有力地推动了原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原始人生活条13.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资本主义得以迅速发展的历史过程。
14.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内职能,主要是(政治统治)的职能。
15.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劳动)16.决定商品交换比例的是(价值)17.新兴资产阶级开始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主要是通过(暴力掠夺)手段进行的。
18.资本主义法制()是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
19.关于价值说法正确的是(质的规定回答的是价值的实体是什么)20.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是通过(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进行的。
21.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2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是(大规模的固定资本更新23.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是(存在社会分工,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24.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和雇佣劳动)为基础的一种剥削制度。
25.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的重要特点是(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2019考研政治马原重要考点:第四章
2019考研政治马原重要考点:第四章一、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1、社会存有与社会意识(1)社会存有和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①社会存有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②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有的反映;③社会存有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社会存有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有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有;④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在反映社会存有的同时具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有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b.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有的能动的反作用。
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
(2)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就是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结合的特殊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它集中地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1)生产力的含义和结构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包括:①劳动资料,它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②劳动对象,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合称生产资料;③劳动者,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2)生产关系的含义和内容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②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内涵①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经济基础的实质是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基本经济制度;②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对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分为:a.意识形态又称观点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思想观点;b.政治上层建筑,包括:国家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和行政制度;国家政权机构、政党、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政治组织形态和设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政治:马原第四章重点知识解答(一)1.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不是是否承认“世界的可知性”、“认识起源于经验”、“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认识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
唯心主义认识论则认为意识先天就有,是意识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的先验论。
简单地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而唯心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先天就有。
(2)关于“世界的可知性”命题,唯物主义者和部分唯心主义者都承认世界的可知性。
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承认世界的可知性。
虽然比较彻底的唯心主义者,如黑格尔也承认世界的可知性,但唯心主义者把认识看作是精神活动,使认识脱离了客观现实。
例如,认为知识是先天就有的,是上帝赋予的观点,虽然也承认世界是可知的,但是这种认识是脱离客观现实的。
(3)对于“认识起源于经验”这一命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可以接受。
但对于经验来自何方,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存在着根本对立。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首先产生的是感性经验。
在此意义上,也可以说认识起源于经验。
唯心主义则认为经验是主观自生的,是内心的经验和感受,或是上帝赋予的,否认经验的客观来源。
(4)“认识是辩证发展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者与部分唯心主义者都承认的。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由不知到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又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辩证发展过程。
有些唯心主义者如黑格尔在唯心主义基础上也论述了思维运动的辩证过程。
(5)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和一部分唯心主义者都承认世界的可知,都接受“认识起源于经验”,也都认为“认识是辩证发展的过程”,所以,以上三方面不能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
2.主体和客体是指什么?主体指在一定社会中的、从事着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
认识的主体是人,但不是抽象的纯粹的生物学上的人,而是处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的现实的人,从事改造世界活动的实践的人。
客体是主体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即进入主体的实践和认识范围的对象。
作为现实的认识客体,它只是整个客观世界的一部分,只有进入主体实践和认识的范围内,与主体发生联系的客观实在,才是客体。
客体是个动态的概念。
随着主体的实践水平和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客观事物进入主体的实践和认识范围内,成为客体。
例如,生物系的学生用青蛙等动物做实验,做实验的学生就是主体,被用来做实验的青蛙就是客体。
而远在池塘里的青蛙与在实验室做实验的学生就构不成客体与主体的关系。
3.“感觉是人认识外界的天然屏障”是什么观点?这是不可知论的观点。
不可知论是否认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哲学理论,即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1)“感觉是人与世界之间的屏障”,这种观点把感觉看作人的意识与外部世界之间的障碍,其错误在于否认了感觉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认为,感觉是人对世界的低层次反映,是感性认识的组成部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2)例如:德国物理学家、生理学家兼心理学家赫尔姆霍茨认为,蚂蚁能看见紫外线而人却看不见,可见人的感官的局限性构成了人的认识能力的局限。
他没有看到人的感官的局限性是可以突破的;他没有看到人的认识能力具有无限性的一面;他没有看到主体在认识过程中的能动作用;具有不可知论的倾向。
赫尔姆霍茨看到人的感官的局限性并且认为这造成了人的认识能力的局限,但他没有看到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打破人的感官的局限性,使认识无限发展,因此,他的观点具有不可知论的倾向。
4.实践和认识为什么不属于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第一性和第二性专指物质和意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1)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探索和改造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实践既具有客观性,还具有社会性和能动性。
和物质相比,实践是联系主客体的中介和桥梁,实践中内含着主观意识指导的成分。
(2)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这是一切唯物主义都承认的反映论的共同原则。
进一步说,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和创造性反映,认识是反映和创造的辩证统一。
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如下:(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对实践有能动作用。
(4)由此看来,由于物质和实践不是一回事,所以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不等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因而不能理解成是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5.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怎样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1)区别:直接经验就是通过亲身实践得到的经验,如我们通过接触知道石头是坚硬的,棉花是柔软的,通过观察,知道水是无色、透明的;间接经验是指从他人那里得来的知识,特别是前人通过总结实践经验而得出的科学理论知识,如:从书上知道水的化学分子构成是氢和氧,从报刊上、电视上得到的经验也都是间接经验。
(2)二者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人们获得知识的两条途径,两者是源与流的关系。
人的认识从整体上都起源于直接经验,因此直接经验是认识的“源”,但对于每一个具体的个人,他的认识大量来源于间接经验,不过即使是间接经验的东西,在整个人类仍是直接经验,所以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是“源”与“流”的关系。
例如,我们的知识大部分来源于课本,而课本上的知识又是其他人通过实践总结而来的,所以,知识的来源归根到底是直接经验。
6.什么是先验论?先验论认为人的认识是先于感觉经验、先于社会实践的东西,是先天就有的,否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也叫先验主义、唯心主义先验论。
例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主张,在现实世界之外,有一个超越经验、超越时空、永恒存在的理念世界,人们关于理念世界的知识先天的存在于人的心灵之中,通过后天的学习,可以把它们回忆起来。
先验论否认认识同客观世界的反映与被反映的联系,从而把认识变成与生俱来的、主观自生的。
例如: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柏拉图认为:“所有的研究,所有的学习不过是回忆而已”。
他的这一观点取消了认识能否通过主观反映客观的问题;否认了认识的客观来源;使认识神秘化,从而歪曲了认识的本质。
柏拉图把认识看作是人对头脑中已经潜在具有的东西的一种回忆,是典型的唯心主义先验论。
唯心主义先验论的根本错误,就在于认为认识是主观精神,否认认识的客观来源,实际上取消了认识能否通过主观反映客观的问题。
7.真理的特点是什么?真理的特点是客观性、绝对性与相对性。
(1)真理的客观性有两层含义,一是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即真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例如,中世纪时期,很多天文学家指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尽管遭到教会的百般抵制,但仍不能改变地球并非宇宙中心这一事实。
二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就像邓小平说的,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也就是说,真理必须通过实践来检验。
(2)真理的绝对性有三层含义:一是就真理的客观性而言,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这种认识不取决于人的主观意志,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二是就人类认识的本质来说,完全可以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每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例如,“日心说”推翻了“地心说”,就是天文学上的一大变革,尽管“日心说”后来也被证明是不完善的,但这正说明人类的认识又前进了一大步。
三是从真理的发展来说,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例如,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是漫长的,这一过程中,人们提出了很多理论,每一个理论都是当时条件下的相对真理,随着这些理论的不断完善,人们对宇宙的认识不断发展,也不断接近绝对真理。
(3)真理的相对性也有三层含义:一是从广度上说,它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定范围、方面的正确认识,有待于扩展;例如,牛顿的万有引力学说适用于一般情况,但在真空等特殊情况就不适用。
二是从深度上说,它只是对特定事物的一定程度、层次的认识,有待于深化;例如,受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在中世纪人们认为太阳是宇宙中心,这一说法在太阳系是正确的,但对整个宇宙来说,太阳系只是宇宙的一部分,因此还有待于深化。
三是从进程上说,它只是对事物的一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有待于发展。
例如我国当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必将过渡到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8.如何理解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1)真理向谬误的转化主要是指:其一,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适用于特定条件和范围,如果真理的运用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就转化为谬误。
比如牛顿的经典力学,在一般条件下是真理,但在微观条件下就被量子力学所推翻。
其二,真理是发展的,是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如果实践发展了,还照搬过去的理论,或者把将来才能有条件做到的硬搬到当前现实中实行,在这两种情况下,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
其三,真理是全面的,如果把其中某一个方面孤立地抽取出来,加以夸大,以致与其他原理相对立,也会丧失其原有的真理性而转化为谬误。
例如,我们在运用邓小平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论时,不能离开姓“资”还是姓“社”这个前提,否则,就失去了大的方向。
(2)谬误向真理的转化主要指:其一,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是谬误,进入另一条件和范围,就可能转化为真理。
例如,数学公式a2+b2=c2在除了直角三角形外的其他三角形中是错误的,但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就是真理。
其二,谬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从谬误中总结经验教训,就能克服错误,转化为真理。
例如我们常说的“失败是成功之母”,就是这个道理。
其三,在批判谬误中可以进一步发现和发展真理。
例如,“毒草可以肥田”。
9.真理的价值性与真理的客观性的关系是怎样的?(1)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不附加任何主观随意想象的成分。
此外,检验真理的标准即实践也是客观的。
(2)真理的价值性是指真理的作用、意义、功能,它揭示真理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意义。
例如,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对我国现阶段国情的正确反映,这一理论已在实践中证明是适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它的价值性体现在这一理论对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指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和目标。
(3)真理的价值性是以真理的客观性为基础的,也就是说,真理的价值在于真理是客观的,可以用来指导实践。
例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之所以能指导实践,就是因为这一理论是对我国现阶段国情的客观反映,符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
另外,真理的价值性还表现在它是人类实践能力的基础,人掌握的真理愈多,能力就愈强。
小提示:目前本科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主体是研究生,在如今考研竞争日渐激烈的情况下,我们想要不在考研大军中变成分母,我们需要:早开始+好计划+正确的复习思路+好的辅导班(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