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砚梅花坑的介绍
辨别端砚有妙招
标题:辨别端砚有妙招:一辨色二品纹三听声(注:本篇用瑞哲轩ID发布)正文:现在端砚收藏越来越火了,我们瑞哲轩的小小展馆里经常迎来四方嘉宾,高手有之,菜鸟也不少,尤其是新入行的同志,对如何辨别端砚的优劣更是问题多多。
在下知道坛子里高手云集,也并不敢卖弄,无非是做点小收集,抛砖引玉,希望有高人也出来指点一二!辨别端砚,和鉴赏别的艺术品一样,首先就是视觉上的冲击,辨色,各个品种颜色自有特色!1.老坑:老坑颜色是灰紫色,有时候带点蓝色;2.坑仔:紫红色(坑仔是三大名坑中颜色稍微偏深红一点的)3.麻坑:青红相间;4.宋坑:深紫色偏红;5.梅花坑:苍灰色带军绿;6.绿端:绿色为主,也有黄色和红色7.白端:白色;8.冚箩蕉:颜色各异,近似三大名坑;9.朝天岩:灰褐色;10.白线岩:又称有冻岩,颜色近似三大名坑,但稍微偏黄;11.宣德岩:颜色多种,几乎涵盖所有的端砚坑别的颜色;12.沙浦石:颜色多种,几乎涵盖所有的端砚坑别的颜色;仅从颜色上可以轻松而准确判断的坑别是:宋坑(深紫红色,该颜色是宋坑独有的)、白端、绿端。
再者,就可以细品石品纹理了。
1.老坑:冰纹、冰纹冻、鱼脑冻、金银线、天青、青花、火捺、五彩丁等;具有冰纹和冰纹冻石品的端砚几乎可以有八成的把握判断为老坑,当然其他坑口偶尔也具有该种特征。
但五彩丁作为石品中的瑕疵,是和老坑相随相伴的。
2.坑仔:鱼脑冻、天青、青花、火捺、蕉叶白等;3.麻坑:翡翠纹、鱼脑冻、天青、青花、火捺、蕉叶白等,石疵虫蛀等麻坑在石品上除了少见冰纹以外,其他的石品特征和老坑和坑仔相近,有虫蛀石疵是麻坑相对而言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
4.梅花坑:多眼且大,而且石眼的颜色偏黄。
这一特征几乎是梅花坑所特有的。
5.冚箩蕉:编制状的平行纹理是冚箩蕉独有的,而且冚箩蕉没有石眼。
6.朝天岩:青苔斑又称霉苔斑或者玳瑁斑,是朝天岩独有的,就像生长在石头上的发霉斑点。
7.白线岩:火捺、青花、鱼脑冻和眼;8.宣德岩:石品多种多样,涵盖端砚所有坑别的特征;9.沙浦石:石品多种多样,涵盖端砚所有坑别的特征;通过石品纹理的辨别,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判断出梅花坑、冚箩蕉和朝天岩了,剩下的就是白线岩、宣德岩和沙浦石了,因为这三种坑口的石头无论是从颜色还是石品纹理上面,都具有三大名坑的特征,这也是端砚判断的重点,也是人们经常容易犯错的误区,当然也就是不良商家通常以次充好的重灾区了。
好的端砚有三可:可用可赏可玩
好的端砚有三可:可用可赏可玩麻子坑《石子砚》白端《小箩筐砚》端溪《磐石砚》宋坑一片红《鹤舞朝阳砚》端溪坑仔岩浮云冻玫瑰紫《白马砚》端溪麻子坑《苍云砚》绿端《岁月遗痕砚》端溪坑仔岩《悬月砚》“苏轼”款梅花坑抄手砚背面“苏轼”款梅花坑抄手砚欧忠荣天下通用,众砚之首端砚问世于唐,至今已有接近1400年的历史。
端砚石出产于广东省肇庆市,肇庆古称端州,按照以州名物的习惯,因称“端砚”。
唐代中期,端砚已经广泛流传,李肇《唐国史补》记:“内邱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
”自古以来,端砚就因为它的优美品质获得文人青睐,被尊列“四大名砚”(端砚、歙砚、澄泥砚、洮河砚)之首,并与宣纸、徽墨、湖笔合称“文房四宝”。
宋代张邦基在《墨庄漫录》中说:“砚之美者,无出于端溪之石。
”元代刘诜更在《端溪砚石赋序》中感叹:“以天地之大,而产石之为砚不过数处,而端溪又为天下第一。
”天生丽质,细润如玉端砚有细润如玉、磨墨无声、贮水不耗、发墨不损毫、久用锋芒不退等优点。
其中的老坑、坑仔岩、麻子坑的出产更是佼佼者,合称“端溪三大名坑”。
清代陈龄总结了端砚水岩的“八德”:“一曰历寒不冰,质之温也;二曰贮水不耗,质之润也;三曰研墨无泡,质之柔也;四曰发墨无声,质之嫩也;五曰停墨浮艳,质之细也;六曰护毫加秀,质之腻也;七曰起墨不滞,质之洁也;八曰经久不乏,质之美也。
具此八德,质已迈常,信为古今之瑰宝,可遇而不可求者也。
”正因为端砚如此之美,文人形容:以手摩挲端砚,“温润如飞燕之肤、玉环之体”。
端砚遂成为集“万千宠爱在一身”的砚中珍品,并被钦定为“贡品”。
以工代艺,当代误区当代端砚的制作,逐渐走入了“以工代艺”的误区:一方面,是技术层面呈畸形的快速发展态势。
以用刀之精细论英雄,品评标准错位,一味追求雕刻之高难度,玲珑浮凸,纤细淫巧,繁密堆砌,砚雕变成了一般石雕,制砚变成了制作陈设用的摆件。
另一方面,是文化层面发展速度太慢。
高档砚台的品位“不高”,低档砚台的品位“过低”,文化含量薄弱成了端砚的一大弊病。
话说端砚(四) —— 其它诸坑
话说端砚(四)——其它诸坑端砚坑口众多,历史悠久。
端砚石出产在肇庆市东部的斧柯山和肇庆市七星岩北面(西起小湘峡,东到鼎湖山)的北岭山一带。
主要有五个产区:一、斧柯山西麓端溪东侧一带,主要是老坑、坑仔、麻子坑,还有冚罗蕉、朝天岩等目前鲜见的坑口。
二、羚羊峡北岸,与老坑一江之隔的白线岩等。
三、北岭一带,有宋坑、梅花坑。
此外,北岭南部的七星岩,出产纯白色的白端,也是研磨朱砂的良材。
四、小湘峡一带,产绿端。
五、斧柯山东麓,沙埔镇一带,沙埔诸坑(又称“斧柯东”)。
斧柯山西麓端溪东侧:这个区域很奇特,以端溪水为界,其西石质低劣,不能作砚材,以东石质优良,著名的老坑就在端溪以东,邻近溪水江处。
沿溪而上,位于端溪东侧的山麓,山腰或山坳间有上三坑的坑仔岩、麻子坑,此外还有鲜见或已枯竭的其它坑口,如古塔岩、宣德岩、朝天岩、青点岩、冚罗蕉等。
其中,宣德岩曾经也是出过不少良砚的坑口,冚罗蕉、朝天岩也偶有佳石出现。
端溪宣德岩冚罗蕉羚羊峡北岸:这里有与老坑一江之隔的白线岩,虽然不少白线岩与江对岸的上三坑石品相似,但此石缺乏锋芒,研墨下发俱慢,中看不中用。
但在收藏上三坑的同时,却不得不重视它,因为一不留神,就很可能将它误当成上三坑收入怀中。
北岭:北岭一带,有宋坑、梅花坑,南部七星岩的白端,还有已经枯竭消失的陈坑。
此区域砚石多粗,研墨貌似下墨快,但墨很粗,基本上只有宋坑尚能实用。
历史上宋坑中有出偏红的紫红宋坑,称“一片红”,发墨算佳。
此石今已不多见,市面上往往拿稍纯净点的宋坑冒充。
此外,作为端砚中排名第五的梅花坑,虽然研墨不佳,但因石眼多,也成为商家的一个卖点,适合做摆件。
七星岩的白端,色纯白,滑如玉,适合研磨朱砂。
目前因七星岩已被作为风景保护区,已不能再采石。
现市面所谓白端,多是附近及广西一种白石,花纹与杂质较多,远不及白端纯净。
小湘峡:此处产地主要是产绿端。
绿端采石始于北宋,绿端砚石最早在北岭山附近开采,可能因砚石枯竭,人们就终止开采,转移至端溪水一带的朝天岩附近开采,朝天岩附近的绿端砚石与朝天岩砚石混在了一起,即上层为绿端,下层为朝天岩。
古端砚三大名坑杂谈(老坑、坑仔,麻子坑)
古端砚三大名坑杂谈(老坑、坑仔,麻子坑)古老坑端砚,由于是皇庭之物,观之并非是表面的华燥、怪异。
它无论在石质的优良,石品的内蕴丰富,雕工的独匠等,均不象如今人们的普遍见到的膺品那样想当然,它看似平凡,但却有一种不可言谕的美质。
如今作假者把砚台雕得华而不实,石质却是杂坑或是以异石充之,有经验藏者细看就会明白,谓之“此地无银三百两”。
古老坑端砚无大砚,由于特定的历史开采条件和人们使用条件所定,加上是贡品,当时精选围石去络,千百万片选取者无几,所以超尺余必假无疑;要么就是新时代,要么就是其它石质。
古人在砚中甚少加铭,一旦加铭者必有源由,无论是何种石质之砚,何种坑口石质,铭者必有故;多为颂砚,并附心志。
如岳飞砚,虽未睹其形、其质及其貌,但从砚拓片也知道岳爷这砚随他一生戍马,叱咤风云;廖廖数字显示了岳飞他滔略的胸怀,文武双全的人品:持坚守白,不磷不缁的大志,章法合度,铿锵有力的字体潇洒淋漓。
今人所作假铭的砚,目的是想提高砚的身价,多属查典作铭,知其一而不知其二,不伦不类,漏洞百出;不懂古砚形制,字迹仿繁出简,啼笑皆非。
故此,我们在选择收藏过程中,一定仔细察之,不要造成遗憾。
新近在网上和杂志看过不少图录,发觉有收藏家疏忽例如:一方麻子坑石质的古端砚,有宋代米芾的铭,以为捡了一个大漏,而却不知道,麻子坑是清代乾隆年间才开采的,所以砚铭必假无疑,除非米芾返生。
所以辨识坑口石质以及开采年代都非常重要。
岳飞砚铭的拓片,不过可惜此砚已流失老坑冰纹大西洞朝廷贡品砚17.8cm/12.3cm/2cm老坑古端砚由于砚石材料采自深于河床之底的石脉,长年受水的净化浸渍,自身石质温润且幼滑,石色青灰中带蓝紫,制成砚后经历长期的使用揣摸与墨长期相伴,加之漫长年月的空气接触氧化,因此发生质的变化,表面皮壳墨光擦洗不去,由表入里必然有墨渗痕,甚至用细砂擦开小片砚堂观之,所见的石肉也与新砚有明显的区别,色泽变深,由紫蓝偏灰黑,砚的本身有些也会出现断续的细小裂纹状或分层剥离,细辨之,老坑所俱的石品隐约可见:如玫瑰紫青花,金银线,冰纹或鱼脑冻,蕉白等。
端砚介绍
赛福端砚端砚,始于唐代,盛于宋。
端砚是我国的四大名砚之一,它和安徽歙砚、甘肃洮河砚与山西晋城澄泥砚称为中国四大名砚。
其中以端砚位居第一。
砚材资源自古由国家直接控制开采。
宋徽宗明诏限定到肇庆任官者每人最多拥有两方端砚;乾隆皇帝一生中留下了38首题款端砚的诗跋,更是广东新近出炉的岭南文化十大名片之一。
端石出产于广东省高要县和肇庆市一带,其颜色以紫色为主调(分为青紫———红紫十多种),另有灰色、青黑色、青色和绿色等。
其主要特点是石纹丰富,有青花纹(砚面上带有青黑色花纹)、朱砂钉(如坚硬的红色钉头般的斑点)、五彩钉等,另有形似动物眼睛的“石眼”。
端石的“石眼”为辉绿岩凝结物,也有石连虫化石。
其中的“鸲鹆眼”形似八哥眼,圆晕中还有“瞳仁”,是“眼”中上品。
鉴别砚时,用手指敲打砚,听其声。
发出金属声的,表明石质坚硬、密度高;木声表明石质温和,密度低;若发出的声音似瓦声,则表明石质粗糙。
古人将端砚的特点概括为“温润如玉,扣之无声,缩墨不腐”,这表明“无声”的端砚为上品。
“无声”的砚,并不是指敲打时听不到声音,而是发出的声音温和、细微。
值得注意的是,砚石时发出的声音也取决于砚的厚度。
产于肇庆市东部的烂柯山和肇庆市七星岩北面的北岭山一带,老坑、麻子坑、梅花坑和坑仔岩。
端砚居中国四大名砚之首,不但古来已十分名贵,更因几大名坑砚材枯竭,近年已所有名坑都已“封坑”,特别是老坑已封坑多年,无石可采,所有名坑:老坑、麻子坑、坑仔岩,梅花坑,宋坑等端砚身价日升,这些原料已经越来越珍贵。
端砚之所以封坑,是因坑道闭塞、塌方和政府保护而封坑停采,砚资源越来越少了,现在销售的都是以前开采的砚石,卖一块就少一块了,故端砚之收藏价值越来越高,升值潜力越来越大。
当前投资黄金、房产,增值空间不如投资端砚的回报高,因为端砚已经成为稀缺资源,当前已经无法开采,所卖的都是很多年前积累下的藏品,积累的藏品卖完就没有了,物以稀为贵,只会不断升值,价格没有顶。
砚之清韵(二十三)——老宋坑梅花月池端砚
砚之清韵(二十三)——老宋坑梅花月池端砚
又一方梅花月池端砚,老宋坑石质。
相比之前的那方老麻子坑梅花月池端砚,年代要短一些,雕工不错,但在意境上相比稍逊色点,当然价格也相差很多。
因一直喜欢梅花题材的文房器物,故而将这方收下。
这方老宋坑梅花月池端砚,长14.6厘米,宽10厘米,厚2.7厘
米。
砚首一侧浮雕一枝梅花,中间为月形砚池。
较强光照下的湿水图,更能准确看清砚之石质。
试墨。
磨感略滑,下发墨还行,实用功能还不错。
研墨之后清洗砚堂,基本能清洗。
端砚的坑种介绍
端砚的坑种介绍2015年12月19日,《文玩那些事儿》微播平台如期推出《端砚的坑种介绍》专题节目,本期节目由美女镜子担任主播,肇庆端砚传承人之一的李伟老师出任嘉宾。
砚为汉族传统文化中的文房四宝之一,在中国所产的四大名砚中尤以肇庆端砚最为著名。
端砚始于唐、盛于宋、精于明清、兴旺于今天。
它在宋代已经被列为贡品,历代帝王、文人雅士留下了大量赞美端砚的诗词、著述、砚铭、传说等,形成了完整的端砚文化体系。
它以石质坚实、润滑、细腻而闻名于世。
用端砚发墨快,研墨不滞,研出之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损毫,字迹颜色经久不变。
端砚若佳,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冬,用手按其砚心,水气久久不干,故古人有'呵气研墨'之说。
传说至今,是否属实呢?据李老师介绍“呵气研墨”的说法自古有之,老艺人们没有对其进行验证,直到20世纪收藏端砚的人数不断增多,大家才重新挖掘出这个话题,它也曾在北京举办过的某论坛中被推翻。
直至2008年在上海举办的端砚论坛中,来自台湾的胡先生带来一方五、六十年代开采出的老坑端砚才将这一说法证实。
李老师强调“呵气研墨”的成功除了要求砚石本身材质好之外,还受天气及周边环境的影响,因为北京干燥的气候环境没能使“呵气研墨”试验成功。
古时肇庆叫端州郡,因此开采出的砚石取“端”字。
端砚自唐初开采至今,断断续续基本没有停止过。
目前端砚大概有50种左右的坑种,其中最主要的有7种,分别是老坑、坑仔岩、麻子坑、梅花坑、宋坑、绿端、斧柯东。
老坑老坑又称水岩、皇岩,位于西江羚羊峡斧柯山南岸山脚,离西江约200米,位于端溪矿区最低处。
据说唐代中期就已开坑取石,至今断断续续开采了1200多年。
老坑被视为“砚中至宝”源于它基本都是人工开采,难度大,加之自宋代成为皇家御用贡品。
它石质细嫩、滋润,叩之木声,有“贮水不耗,发墨而不损毫”之优点。
老坑砚石外观呈青灰色,微带紫蓝色。
主要石品花纹有冰纹、金线、银线、青花、玫瑰紫、火捺、天青、蕉叶白、鱼脑冻、冰纹冻、天青冻以及名贵的石眼。
端砚各种坑鉴别(附图)讲解
端砚大师钟创荣20年的端砚创作与雕刻,总结了端砚各个坑种的鉴别,大家通过图片鉴别。
老坑老坑古端砚由于砚石材料采自深于河床之底的石脉,长年受水的净化浸渍,自身石质温润且幼滑,石色青灰中带蓝紫,制成砚后经历长期的使用揣摸与墨长期相伴,加之漫长年月的空气接触氧化,因此发生质的变化,表面皮壳墨光擦洗不去,由表入里必然有墨渗痕,甚至用细砂擦开小片砚堂观之,所见的石肉也与新砚有明显的区别,色泽变深,由紫蓝偏灰黑,砚的本身有些也会出现断续的细小裂纹状或分层剥离,细辨之,老坑所俱的石品隐约可见:如玫瑰紫青花,金银线,冰纹或鱼脑冻,蕉白等。
老坑砚石岩性:泥质结构,致密,块状构造。
矿物成分:主要由云母类(水云母)粘土为主组成,还有赤铁矿、石英、绿泥石、碳酸盐类,微量矿物有:电气石、金红石、黄铁矿等。
赤铁矿呈微粒状,相对集中成环带状的晕圈时,则谓之为“火捺”。
老坑砚石外观青灰色,微带紫蓝色,石纹细腻而幼滑、娇嫩、致密而坚实。
大西洞与水归洞同称老坑砚石,在色泽上粗看大致一样,其实仔细审视仍可分辨出来。
大西洞石色在青灰色中微带紫蓝色而偏蓝;水归洞则在青灰色中微带紫蓝色而偏紫。
大西洞之冰纹似乎多些,水归洞则相对少些。
老坑砚石击之发出木声,无铿锵之声(与宋坑比较有明显不同)。
主要石品花纹有冰纹、金线、银线、青花、玫瑰紫青花、火捺、天青、蕉叶白、鱼脑冻、冰纹冻、天青冻以及名贵的石眼。
较常见的石品是冰纹和金线、银线,其次是火捺。
鱼脑冻(包括碎冻)和蕉叶白则是稀有的,非常难得。
老坑,尤其是出自大西洞砚石中的鱼脑冻是最理想的,是砚石中最为娇嫩之处,最为难得。
鱼脑冻或蕉叶白的周围必定有胭脂晕火捺,最好者是将整个“冻”团团围住。
冻内或近边沿处必定有青花,有时还有玫瑰紫青花,这种鱼脑冻是非常罕见的,不要说是完整的白如晴云的鱼脑冻,就是碎冻亦属少见。
我以为很有必要将老坑砚石中的“冻”,“晕”和“荡”区分开来,否则就会影响“冻”的真正价值。
老坑砚石中还有一种非常少见的冰纹冻,这也是唯老坑水岩砚石所独有的。
端砚藏家必备!史上最全面的端砚名坑石品花纹综述(多图)
端砚藏家必备!史上最全面的端砚名坑石品花纹综述(多图)端砚名坑石品花纹综述端砚名坑众多,据史料记载,约有70余处,其中绝大多数已枯竭,目前已全部停采。
端砚石主要分布在以下几个地段:一是西江羚羊峡以东斧柯山一带,即端溪水以东地段,端砚最优质的砚石主要集中在这一带,主要砚坑有老坑(又称水岩、皇坑)、坑仔岩、麻子坑、朝天岩、宣德岩、古塔岩、冚罗蕉、绿端。
二是西江羚羊峡北岸的羚羊山,主要砚坑有龙尾青、木棉坑、白线岩(内有二格青、红石、青石)、有冻岩。
三是肇庆市七星岩背后北岭山一带,统称宋坑,主要有浦田青花、榄坑、盘古坑、陈坑、伍坑、东岗坑、前村坑、蕉园坑等。
四是鼎湖沙埔斧柯山以东地段,除典水梅花坑、绿端外,统称为斧柯东。
五是七星岩的白端,白端石开采于明代,不发墨,常作朱批之用,因七星岩是风景区,历年禁止开采。
在未有先进器具检测分辨端砚坑种之前,人们只能用经验去判断坑种,而最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听声、目测、手感和试墨等。
也有些老师傅甚至能够在雕刻的过程中通过下凿感觉就能判定坑种。
但最常用的方法还是目测,即通过辨色和结合砚材的石品花纹来判断坑种。
端砚石品花纹丰富,以前人们喜欢把端砚坑种和端砚的石品花纹分开去论述,但石品花纹是判断坑种的重要依据,所以本文结合了大量的石品花纹图片对各坑种进行细致的描述。
老坑老坑,又称水岩,位于西江羚羊峡南岸斧柯山端溪水东边一带,是端砚中石质最好,影响最大,价值最高的砚坑。
老坑开采于唐代,被誉为皇坑,历来由当朝皇帝派官员监管开采,洞内可用的砚石只有30CM左右,工人按石脉走向靠手工凿取。
老坑洞内原分为两个工作面,一为水归洞,一为大西洞,大西洞全长(斜距)125米,洞口与洞底高度差为25.3米,水归洞全长100米(斜距),高度差为26.87米,洞底在西江河面以下27米,洞口地势低,“不论四时皆为水浸”,“虽大旱未尝涸”,一年之中只有秋冬季枯水期间,将洞内的积水抽干才能开采。
老坑岩需艰辛进入,由于洞内外非常低,不能站立行走需要爬行进入。
端砚各种坑鉴别(附图)概要
端砚大师钟创荣20年的端砚创作与雕刻,总结了端砚各个坑种的鉴别,大家通过图片鉴别。
老坑老坑古端砚由于砚石材料采自深于河床之底的石脉,长年受水的净化浸渍,自身石质温润且幼滑,石色青灰中带蓝紫,制成砚后经历长期的使用揣摸与墨长期相伴,加之漫长年月的空气接触氧化,因此发生质的变化,表面皮壳墨光擦洗不去,由表入里必然有墨渗痕,甚至用细砂擦开小片砚堂观之,所见的石肉也与新砚有明显的区别,色泽变深,由紫蓝偏灰黑,砚的本身有些也会出现断续的细小裂纹状或分层剥离,细辨之,老坑所俱的石品隐约可见:如玫瑰紫青花,金银线,冰纹或鱼脑冻,蕉白等。
老坑砚石岩性:泥质结构,致密,块状构造。
矿物成分:主要由云母类(水云母)粘土为主组成,还有赤铁矿、石英、绿泥石、碳酸盐类,微量矿物有:电气石、金红石、黄铁矿等。
赤铁矿呈微粒状,相对集中成环带状的晕圈时,则谓之为“火捺”。
老坑砚石外观青灰色,微带紫蓝色,石纹细腻而幼滑、娇嫩、致密而坚实。
大西洞与水归洞同称老坑砚石,在色泽上粗看大致一样,其实仔细审视仍可分辨出来。
大西洞石色在青灰色中微带紫蓝色而偏蓝;水归洞则在青灰色中微带紫蓝色而偏紫。
大西洞之冰纹似乎多些,水归洞则相对少些。
老坑砚石击之发出木声,无铿锵之声(与宋坑比较有明显不同)。
主要石品花纹有冰纹、金线、银线、青花、玫瑰紫青花、火捺、天青、蕉叶白、鱼脑冻、冰纹冻、天青冻以及名贵的石眼。
较常见的石品是冰纹和金线、银线,其次是火捺。
鱼脑冻(包括碎冻)和蕉叶白则是稀有的,非常难得。
老坑,尤其是出自大西洞砚石中的鱼脑冻是最理想的,是砚石中最为娇嫩之处,最为难得。
鱼脑冻或蕉叶白的周围必定有胭脂晕火捺,最好者是将整个“冻”团团围住。
冻内或近边沿处必定有青花,有时还有玫瑰紫青花,这种鱼脑冻是非常罕见的,不要说是完整的白如晴云的鱼脑冻,就是碎冻亦属少见。
我以为很有必要将老坑砚石中的“冻”,“晕”和“荡”区分开来,否则就会影响“冻”的真正价值。
老坑砚石中还有一种非常少见的冰纹冻,这也是唯老坑水岩砚石所独有的。
梅花坑
端砚产于广东省肇庆市东南斧柯山端溪沿岸,是我国文房四宝中著名传统实用艺术品,早在唐代武德年间(公元618-626年)已成名,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由于端砚石质温润细腻、贮墨不涸、发墨而不损毫、纹理美而令人赏,故历代帝王、文人将其列为四大名砚(端、歙、澄泥、洮河)之首,视其为珍藏传世的珍玩,盛名享誉中外,深得藏家钟爱。
其坑开坑采石始自宋代,原出自岭羊峡以东的鼎湖区沙浦镇典水村附近,故古人称典水梅花坑。
目前梅花坑砚石多在肇庆市北郊北岭山的九龙坑开采,据说与宋坑砚石同出一脉。
梅花坑洞较深,洞内石分三格,上下格石粗不能作砚材,只有中间一格如无裂缝则可采用。
梅花坑石以多眼为主要特点,呈苍灰白微带青黄色,其中有梅花点者为佳,石质近似宋,下墨亦快,但石质与老坑、麻子坑、坑仔岩相比略为粗糙。
然而,仍不失为端溪砚中有代表性的名坑砚石之一。
典水梅花坑采出的砚石多眼,眼中有点,大而晕重不分明;九龙坑的梅花坑砚石色苍灰微带褐黄,眼多而无睛(无瞳子),眼呈米黄色。
话说端砚(四)——其它诸坑
话说端砚(四)——其它诸坑端砚坑口众多,历史悠久。
端砚石出产在肇庆市东部的斧柯山和肇庆市七星岩北面(西起小湘峡,东到鼎湖山)的北岭山一带。
主要有五个产区:一、斧柯山西麓端溪东侧一带,主要是老坑、坑仔、麻子坑,还有冚罗蕉、朝天岩等目前鲜见的坑口。
二、羚羊峡北岸,与老坑一江之隔的白线岩等。
三、北岭一带,有宋坑、梅花坑。
此外,北岭南部的七星岩,出产纯白色的白端,也是研磨朱砂的良材。
四、小湘峡一带,产绿端。
五、斧柯山东麓,沙埔镇一带,沙埔诸坑(又称“斧柯东”)。
斧柯山西麓端溪东侧:这个区域很奇特,以端溪水为界,其西石质低劣,不能作砚材,以东石质优良,著名的老坑就在端溪以东,邻近溪水江处。
沿溪而上,位于端溪东侧的山麓,山腰或山坳间有上三坑的坑仔岩、麻子坑,此外还有鲜见或已枯竭的其它坑口,如古塔岩、宣德岩、朝天岩、青点岩、冚罗蕉等。
其中,宣德岩曾经也是出过不少良砚的坑口,冚罗蕉、朝天岩也偶有佳石出现。
端溪宣德岩冚罗蕉羚羊峡北岸:这里有与老坑一江之隔的白线岩,虽然不少白线岩与江对岸的上三坑石品相似,但此石缺乏锋芒,研墨下发俱慢,中看不中用。
但在收藏上三坑的同时,却不得不重视它,因为一不留神,就很可能将它误当成上三坑收入怀中。
北岭:北岭一带,有宋坑、梅花坑,南部七星岩的白端,还有已经枯竭消失的陈坑。
此区域砚石多粗,研墨貌似下墨快,但墨很粗,基本上只有宋坑尚能实用。
历史上宋坑中有出偏红的紫红宋坑,称“一片红”,发墨算佳。
此石今已不多见,市面上往往拿稍纯净点的宋坑冒充。
此外,作为端砚中排名第五的梅花坑,虽然研墨不佳,但因石眼多,也成为商家的一个卖点,适合做摆件。
七星岩的白端,色纯白,滑如玉,适合研磨朱砂。
目前因七星岩已被作为风景保护区,已不能再采石。
现市面所谓白端,多是附近及广西一种白石,花纹与杂质较多,远不及白端纯净。
小湘峡:此处产地主要是产绿端。
绿端采石始于北宋,绿端砚石最早在北岭山附近开采,可能因砚石枯竭,人们就终止开采,转移至端溪水一带的朝天岩附近开采,朝天岩附近的绿端砚石与朝天岩砚石混在了一起,即上层为绿端,下层为朝天岩。
端砚的鉴定
端砚的鉴定可将砚坑分为三大区域:一、以端溪水一带砚坑为主的有:老坑,坑仔岩,麻子坑,朝天岩,宣德岩,冚罗蕉等,它的石色都是以紫色为基色。
老坑:石色紫蓝带青色,敲击是木声,石品花纹有鱼脑冻,蕉叶白,天青,青花,玫瑰紫,冰纹,金银线,石眼等,五彩钉也是老坑独有的石品,石质片状层明显,有油然光的反光体,石皮陈旧,金银线分布匀称,老坑有大西洞和水归洞之分,而水归洞紫中带微赤,石质也滋润细腻。
坑仔岩:位于老坑之上约600米,是宋代开采,石色青紫带红,敲击木声,石品花纹有鱼脑冻,浮云冻,蕉叶白,天青,火捺,石眼多而有晕,黄龙纹是它的特征。
近年由于偷采严重,在原洞口又出现了其他分洞,如猪仔岩,传闻有一名叫猪仔的人在这一带进行采挖发现,约距坑仔岩正洞口十几米取出的砚石,它与旧坑仔岩相比石色偏淡,石品花纹不多,石质次之,但洞与洞相通,大多数端砚人也承认它属坑仔岩砚石,也同一石脉,现在坑仔岩四通八达,毁坏性很大,经常出现塌方,洞内又出现了叫天仙一砚石,有人又叫它新坑,讲法不一,但我认为还是同坑仔岩同一石脉也应归属坑仔岩砚种,现时冒充坑仔岩砚石较多,鉴定的难度也不断加大,特别是有些端砚厂自行印制的收藏证书作品证书等对端砚行业是一个损害,政府能加以监管,是非常必要的。
古语有赞美一词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现代人也流传了一句端溪砚村盗石人,卖的砚石贵金银这是有钱掏的一个写照。
麻子坑:位于老坑以南3000多米的山腰上,它可分旱岩和水岩,石色青紫带蓝,石品有天青冻,天青,青花,火捺,石眼,石质细腻,滋润,敲击木声,但虫蛀,瑕疵较多,它的特征有麻子点,有微小的条纹状,现在优质的麻子坑石源也很少了,是近几年滥取和偷取所造成的后果。
在麻子坑附近现在也发现了类似的石源,有天青,石眼,但石色偏淡,石眼大而无睛,存量不多,行内人叫新麻子坑,它与旧麻子坑相比,逊色一筹。
朝天岩,宣德岩,冚罗蕉与坑仔岩相近,这几年也已经没有砚石可取,是否枯竭还有待研究探索。
端砚名坑及石品
端砚名坑及石品据记载,端砚自唐初开采至今,约有70余处。
现在可找到具体位置并在国家地形图上定位的新旧砚坑口约有42处,目前在开采的砚石有十多种。
在众多砚坑中最有名的是老坑(水岩)、麻子坑、坑仔岩,被称为三大名坑。
老坑又称水岩、皇岩,位于西江羚羊峡斧柯山南岸山脚,离西江约200米,位于端溪矿区。
开采于唐代中期。
砚石呈紫蓝带青色;石品花纹有天青、鱼脑冻、蕉叶白、青花、玫瑰紫、冰纹、火捺、金银线、翡翠以及石眼等。
坑仔岩又名康子岩,位于老坑之南半山上,距老坑洞约600米。
开采于宋代治平年。
坑仔岩砚石质优、细腻坚实、滋润、青紫带红;石品花纹有天青、鱼脑冻、蕉叶白、青花、火捺,尤以石眼多称著。
麻子坑位于老坑之南3000多米的山腰上,在端溪矿区最高处旗顶下,坑口标高380米。
分旱洞、水洞,有多个洞口。
开采于清代乾隆年间。
石色青紫略带蓝,佳石中有天青、鱼脑冻、蕉叶白、青花、火捺以及石眼等,其中石眼碧绿。
宋坑位于肇庆七星岩北面的北岭山—带,西起小湘峡,东至鼎湖山,主要有浦田青花、榄坑、盘古坑、陈坑、伍坑、东岗坑、前村坑、蕉园坑等,因开采于宋代,因石色相近,统称为宋坑。
宋坑砚石色泽紫如猪肝,凝重浑厚;硬度为肖氏40—60,优质的砚石细润,有火捺、猪肝冻、金钱火捺等石品。
梅花坑其砚石色泽主要呈苍灰色或土黄色,最突出的特征是石眼多而且个头大,一般是椭圆形,如食指头大者并不少见,石眼颜色多为黄色或青黄色,色晕不像鸲鹆眼那样多重和层次分明。
绿端绿端石简称“绿端”,是一种绿颜色的端砚石,而在绿端石的边缘,往往有红色或黄色矿物质渗入,有的只是薄薄的一层石皮,有的却形成为较厚的一个外层。
白端白端石简称“白端”,是一种纯白色的端砚石,外表有点像汉白玉,但是比汉白玉更纯净细腻。
白端石产于肇庆市星湖风景区内的七星岩。
除以上介绍的坑种外,较为人熟知的还有宣德岩、朝天岩、冚罗蕉、白线岩、有冻岩、古塔岩、斧柯东诸坑等。
端砚石品花纹端砚有丰富多彩,变化莫测的石品花纹(又称石品),分三大类:1、面:砚石中“块”状的石品花纹;2、点:砚石中“点”状的石品花纹;3、线:砚石中“线”状的石品花纹。
端砚各种坑的石质细说
端砚各种坑的石质细说1 石眼的珍贵程度“眼”是端砚最有特色的石品,对之有人推崇有人不以为然,但不管怎样,市场是认其价值的。
端砚各坑口多多少少都有石眼,整体来说以白如牙绿如葱为佳,白如牙者尤为难得。
各坑口眼的价值差别也很大,具体如下:1、老坑老坑眼少,如手掌大的老坑有一个眼,一万已是便宜了,两个两万,三个三万,只多不少,如多到十个八个,又另当别论。
2、坑仔和麻坑坑仔和麻坑的眼比老坑多,但现在也不好找,一颗眼一千不算贵,如冻上眼要两千也不过分。
3、宋坑宋坑眼不多,如有且型圆色绿,一颗500差不多了。
4、梅花坑梅花坑眼多,眼不足为奇,但要看眼的质量和数量,如质佳100到顶了,如质差,5块10块也行。
5、斧柯东斧柯东如有眼还是可以玩的,一颗50到100之间吧。
6、绿端绿端无眼2 青青白白石眼如果说在砚石上只起到装饰作用的话,端砚石材上的“青”与“白”就和使用密切相关了。
端砚石色尚紫,如紫里发兰,映水视之青光浮动,必为佳品,至纯可称“天青”。
老坑,坑仔,麻坑均可见到,如砚堂一片“天青”,老坑不说,坑仔,麻坑如有25厘米以上,一万以内不算贵。
但是现在已很少见,此行只见到两方,一问价,根本没法谈。
色彩偏紫兰的坑仔还偶尔能看到,但整体不够干净,麻坑不得见。
“白”是好东西,但差别较大,有的昏黄,有的清澈,有的散乱,有的成片,当以清澈成片为佳,至纯净可称“蕉叶白”。
个人感觉坑仔的白比较多,质量也不错,两年前有白的坑仔还不难找,现在少了,价格自然比普通坑仔高很多。
从收藏角度讲,老坑已高不可攀,现在如看到有“天青”或“蕉叶白”的坑仔或麻坑如价格合理,哪怕小点都应尽量收入,将来潜力是很大的,而且看目前形势一两年后,可能有钱都不好找了。
另外“白线岩”也有“白”和“青”,而且“白”还很普遍,当然比普通“白线岩”要好,但比之坑仔和麻坑要相去甚远了。
我的感觉是“白线岩”的白普遍比较发黄,比较观看还是不难分辨的。
3 红红火火火烙也有独立成形的现象,如独立成团状,红晕层层荡开,可称金钱火烙,是火烙中的上品。
四大名砚赏析
四大名砚赏析展开全文在当代,人们所说的四大名砚是指端砚、歙(shè)砚、洮(táo)河砚和澄(chéng)泥砚。
(一)端砚端石产于广东省肇庆市东南斧柯山西麓端溪一带。
因肇庆古称端州,所以此处石料制成的砚台称为“端砚”。
端砚石是在唐代武德年间发现的,由于端砚石质优良、细腻嫩爽、滋润、所以它自宋朝后期被推为四大名砚之首,其霸主地位至今难以撼动。
1、端砚的坑口一个地方砚台的石料,一般并不是从一个石头坑中挖出来的。
所谓砚的坑口,就是说砚台是从哪个坑里开出来的。
端石有多个坑口,以品质而论可以分为两个档次。
第一档次:三大名坑:老坑、坑仔岩、麻子坑。
(1)老坑端砚优质石产区位于肇庆市郊羚羊峡南岸端溪水以东,各名坑星罗此间,有老坑、坑仔岩、麻子坑、古塔岩、宣德岩、朝天岩、青点岩、冚罗蕉等。
产区分三个矿层,老坑属第一含矿层,位于含矿段的最下部,这个层面上仅有老坑,别无他洞。
老坑砚石外观上看,青灰中微带紫蓝色,石纹细腻而幼滑、娇嫩、致密而坚实。
砚石处于其临近的西江水位线以下,长期受地下水浸泡,粘土矿物质为地下水所溶解,逐渐使石质变纯,变软,以至达到细腻娇嫩、滋润到可以“呵气研墨”的程度。
古人曾赞美老坑砚石具有“体重而轻”、“质刚而柔”的特点。
老坑砚石从表面看呈紫蓝色略带青,使人感到沉重异常,但真一上手,却感到比重不是很大。
所谓“质刚而柔”是从雕琢的过程和研墨的角度来说的。
老坑砚石毕竟是石头,有着3度的硬度,但用手触摸却带柔性,这种柔性即古人所谓“若小儿肌肤,温软嫩而不滑”。
另外,如用指肚或手心轻按老坑砚的砚堂,老坑石旋即会出现滋润的水气。
其之所以有这个特点,就是因为它的矿物成分主要是由泥质、绢云母及硅质胶结而成的。
再是,由于老坑砚石的泥质比重大,所以敲击它时,就发出“笃笃”的木声,不像其他砚石特别是歙石那样发出铿锵的金属声,此即所谓“扣之无声”,“磨墨亦无声”。
又由于老坑砚石中含硅质的原因,所以它还有“久用锋芒不退”的优点。
砚之清韵(十三)——梅花纹圆池坑仔端砚
砚之清韵(十三)——梅花纹圆池坑仔端砚
梅花常被用来比喻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文人风骨,笔者也特别偏好带梅花纹饰的器物。
近期收获的这方梅花纹圆池坑仔端砚,及“乾茂号”的荷叶卷口五清图诗文圆茶托,都是这类主题。
这方文气的小砚,长11.5厘米,宽7.7厘米,厚1.5,端溪上三坑坑仔岩石质。
古时端砚上三坑得来不易,因此一般以上三坑所制之砚的形体往往都不会太大。
这方小砚石质很纯,基本没有什么石品,与“砚之清韵(十二)——端坑仔梅花砚”的蕉叶白坑仔石质相比,略逊色一点。
砚首左侧梅花纹浮雕,右侧圆形砚池。
一小勺水试墨。
此方砚下墨如飞,但与老坑及水麻相比,润感略显不足。
试研墨之后清洗砚堂,此相对比较好洗,仅略有墨迹留存。
后面这三张图,为湿水阳光下、阴凉处,干图三种状态下所拍摄。
可见端砚在不同光线状态,呈现的色泽质感也是不一样的。
这也说明,将端砚真实情况准确的用图片形式展现出来,也是不容易的。
梅花纹坑仔端砚
梅花纹坑仔端砚注:本文在一鉴斋博客中名为《砚之清韵(三十三)——梅花纹坑仔端砚》。
岁寒三友梅居其一。
梅能于老干发新枝,又能御寒开花,故古人用以象征不老不衰。
梅瓣为五,民间又藉其表示五福,福、禄、寿、喜、财。
梅以韵胜,以格高,自古深得人们喜爱。
因此,梅花往往被文人用来自喻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文人风骨。
因此梅花纹饰常常用于文人文房用具的雕刻与装饰。
笔者陆续藏有多件带梅花纹饰的文房用具,下图中的这方梅花纹坑仔端砚,为其中之一。
这方梅花纹坑仔端砚,长17.2厘米,宽12厘米,高1.8厘米。
差不多七寸的规格,在古时上三坑端砚中,算得上比较大的尺寸了。
造型文气清雅,是一方题材不错的文人砚。
砚额浮雕梅花纹。
砚池宽阔,研墨四两大小的墨锭也没有问题。
砚石细润,石色多变,不同背景、光线下,石色颜色有所不同。
试墨,看下发墨水平断砚之品质。
磨感稳,下墨快,发墨也不错,属于中上等的坑仔。
试研墨之后,清洗比较容易。
一鉴斋所藏其它梅花纹砚:一鉴斋所藏其它坑仔端砚:参考阅读:极简之美砚之发墨想知道如何研墨吗?寻一方良砚一鉴斋书房用具(四)——砚科举题材砚科举题材砚一路连科麻子坑端砚水波罗纹耕牛双面歙砚太平有象双面砚一品清廉紫石抄手砚麻子坑海天旭日端砚如意池紫石抄手砚福从天降老坑行囊端砚麒麟望月坑仔端砚随形荷叶坑仔端砚蝉形歙砚鱼子罗纹底眉子蝉形乳足歙砚茧池乳足歙砚临池观鱼抄手歙砚太极池歙砚请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进入一鉴斋微店。
肇庆端砚十大名坑
肇庆端砚十大名坑钟创荣端砚作品《春江水暖》端砚名坑端石的地理位置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其一为羚羊峡的东面斧柯山,山下有一条端溪水自砚坑村流出,逶迤曲折北去,注入西江。
这一带集中了最有代表性,最为名贵的砚石坑洞,如老坑(水岩)、坑仔岩、麻子坑、绿端等,连绵数公里。
其二为北岭山一带,如宋坑、梅花坑等论石质,则首数老坑,而各名坑的石质、石品都有其各自的特色。
用这些砚石制出来的端砚,易发墨,石品多,实用、欣赏都很有价值。
老坑老坑洞口距端溪水流入西江之处约50米,洞口向西。
老坑砚石呈紫蓝带青色,色彩丰富,浑厚凝重,石质温润如玉,幼嫩、滋润,致密坚实,敲之木声,贮水不耗。
其名贵的石品花纹有:鱼脑冻、青花、玫瑰紫、火捺、猪肝冻、云青、金银线、冻纹及石眼等。
《端溪砚史》曾这样形容它:“体重而轻,质刚而柔,摩之寂寂无纤响,按之若小儿肌肤温软,嫩而不滑,秀而多姿,握之稍久,掌中水滋。
”钟创荣端砚作品《踏雪寻梅》坑仔岩坑仔岩自老坑洞口东望第二峰,同老坑的直线距离不到500米。
坑仔岩石质坚实、细腻、滋润,石色青紫带红,颜色比较均匀。
石品花纹中有鱼脑冻、蕉叶白、青花、火捺。
据专家评价坑仔岩砚石与老坑砚石的石质、石色、石品十分相似。
只是石性稍燥,石质稍脆,但它的石眼较多而质优,石眼绿中呈黄色,有睛。
麻子坑麻子坑在离老坑四里之遥东南方的山腰上,洞口有多个,是清朝乾隆年间一陈姓麻子所发现开采。
其质地高洁、娇嫩,细腻优质的麻子坑石可与老坑砚石媲美。
石色油润,色青紫略带蓝,色彩丰富。
石品花纹有鱼脑冻、蕉叶白、青花、火捺、猪肝冻及石眼等,其中石眼尤佳,多碧绿,有瞳子。
正由于麻子坑石多眼,很宜于雕龙刻凤,将天然的石眼作龙目、龙珠或凤尾拖翎的翎眼,极为生动。
钟创荣端砚作品《游龙戏珠》宋坑石色紫红如猪肝,石质润滑,细密、坚实,石品多样。
优质的宋坑石有大如饭碗的珍贵鱼脑冻,有鲜艳夺目的翡翠点,有维妙维肖的大火捺。
在端砚石的宗族中,宋坑砚石以发墨快而著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端砚梅花坑的介绍
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
第一篇示例:
端砚梅花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文化遗产,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优质的品质赢得了许多人的喜爱。
作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端砚梅花坑以其纯天然的材料和精湛的工艺而闻名于世。
端砚梅花坑的制作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起初是供皇家使用的贵重文具,后来逐渐普及到民间。
梅花坑是端砚中的一种,其名称来源于其外形如梅花,有着清雅高贵的气息。
制作梅花坑需要选用上等的砚石材料,经过上百道工序的精心打磨和雕刻,方能制成一块完美的端砚梅花坑。
端砚梅花坑的制作过程非常繁复,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来完成。
首先要选取上等的砚石原料,这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筛选和鉴定,确保石料质地坚硬、细腻、无瑕疵。
然后将石料用特殊工具打磨成梅花坑的形状,再经过雕刻、洗涤、晾晒等工序,最终完成一块完美的端砚梅花坑。
端砚梅花坑的制作过程需要极高的技术要求和耐心,每一道工序都要求工匠们精益求精,以保证最终的产品质量。
制作一块端砚梅花坑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劳作和等待,有时甚至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
这也是端砚梅花坑价格昂贵的原因之一。
端砚梅花坑以其独特的品质和工艺吸引了许多书法家和书画爱好者。
它不仅可以提高书法作品的质量,更能体现书法家的墨韵和个性。
端砚梅花坑更是被誉为文人雅士的必备之品,成为他们书斋中的珍贵
物品。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端砚梅花坑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底蕴。
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更是中国工匠精神和创造力的
结晶。
端砚梅花坑的制作工艺代代相传,至今仍然保持着原始的制作
方式,传承着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技艺。
端砚梅花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需要得到更多人的重视和
传承。
我们应该珍惜这样一种传统工艺,保护端砚梅花坑的制作技艺,让其继续流传下去。
端砚梅花坑不仅可以让人们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
的魅力,更可以激发我们对传统工艺的热爱和研究。
端砚梅花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其独特的制
作工艺和优质的品质使其备受推崇。
作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端砚梅
花坑已经成为中国书画界的珍贵文具,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卓越
的品质使它成为世人瞩目的文化瑰宝。
希望我们能够继续传承和弘扬
端砚梅花坑的制作工艺,让这一传统工艺继续绽放光芒,为中国文化
的传承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示例:
端砚梅花坑位于中国江西省樟树市梅花镇上,是一处以梅花为主
题的旅游景点,也是一处融合了传统文化和现代元素的休闲胜地。
端
砚梅花坑因地处梅花镇而得名,梅花镇是一个以梅花为主题的小镇,每年梅花绽放时节,梅花盛开,香气袭人,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赏梅游玩。
梅花坑原是一个老旧的矿坑,经过当地政府和开发商的努力,改造成了一个集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景点。
梅花坑周围山峦起伏,林木葱茏,空气清新,环境幽静,是一个远离城市喧嚣的天然净土。
梅花坑景区内有着独特的地质景观,有奇石怪岩、山涧清泉、瀑布飞流等自然景观,让游客可以尽情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之处。
梅花坑的景点主要集中于梅花园和端砚园两个区域。
梅花园是梅花坑的核心景点,这里有着数百亩的梅花树,每到冬春之交,梅花盛开,姿态各异,色彩斑斓,香气扑鼻,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游客可以在梅花园内尽情欣赏梅花之美,拍照留念,也可以欣赏到梅花园内的各种雕塑、园林景观等。
端砚园是梅花坑另一处重要景点,这里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端砚艺术。
端砚,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制笔材料,外型似石,常用以制作文房四宝之一的砚台。
在端砚园内,游客可以观赏到各式各样的端砚作品,欣赏端砚的制作工艺,了解端砚的历史渊源。
端砚园内还有一些展示区,介绍了砚台的用途、制作方法等知识,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也能增加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在梅花坑景区还有一些其他的娱乐设施和活动,如儿童游乐场、美食街、SPA会所等,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景区还定期举办各
种文化活动,如梅花文化节、书画展、手工艺品展等,吸引了更多的
游客前来参观游玩。
如果游客想要留宿一晚,梅花坑景区内还有各式各样的客房可供
选择。
客房布置典雅,设施齐全,服务周到,为游客提供了一个舒适
温馨的住宿环境。
早晨起来,可以漫步在梅花园内欣赏朝阳中的梅花,感受宁静的早晨,享受一天美好的开端。
端砚梅花坑是一个集自然景观、文化艺术、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旅
游胜地。
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大自然的清新与自然,欣赏美丽的梅花、传统的端砚艺术,享受愉快的休闲时光。
端砚梅花坑将传统文化与现
代生活相融合,为大家带来一场别具风采的旅行体验。
欢迎广大游客
前来梅花镇端砚梅花坑游玩,感受不一样的风景和文化魅力。
第三篇示例:
端砚梅花坑位于中国江西省景德镇市,是著名的砚文化景区,也
是中国砚文化的代表之一。
端砚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珍品,以其质地
细腻,色泽优美,被誉为“砚中之王”。
端砚梅花坑是端砚的原产地
之一,也是江西省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端砚梅花坑地处龙潭山脉之中,风景优美,四季如春,是一处理
想的旅游胜地。
这里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清泉石砚,处处都透露着
一种古朴而雅致的气息。
来到梅花坑,仿佛进入了一片清幽的世外桃源,让人忘却了尘世的喧嚣和烦扰。
梅花坑的端砚制作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唐代,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曾称赞过梅花坑的端砚:“梅花坑出石砚甚佳,玉色如霜雪。
”梅花坑的端砚在中国的端砚历
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被誉为“端砚之冠”。
梅花坑的端砚选材极为考究,主要以细腻的砂岩为原料,经过多
道工序精制而成。
制作过程中需要先经过开采、切割、雕琢、研磨、
抛光等几十道工序,才能最终制成一方完美的端砚。
而每一方端砚都
是匠人们用心打磨而成,每一块端砚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纹路和色彩,
展示了匠人们的精湛技艺和对石材的深刻理解。
除了欣赏端砚的制作过程和品味端砚的美感,游客们还可以在梅
花坑感受端砚文化的魅力。
这里有专业的砚文化导师,他们会向游客
们介绍端砚的历史和制作工艺,让游客们更深入地了解端砚的独特魅力。
在梅花坑还有端砚文化展览馆,陈列着各种珍贵的端砚文物和历
史资料,让游客们感受到端砚文化的博大精深。
对于喜爱文化遗产的游客来说,梅花坑还是一个不可错过的地方。
这里保存着大量古代的文物和建筑,如唐代的古建筑、宋代的石雕、
明清时期的碑刻等,都展现了梅花坑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闲暇时,游客可以漫步古村落,感受一种古朴而宁静的氛围,体验
一种古代文化的魅力。
端砚梅花坑是一处集自然景观、历史文化、砚文化于一体的景区,是一个了解端砚、感受端砚文化的理想地点。
无论是对端砚感兴趣的
游客,还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游客,梅花坑都是一个不
可错过的旅游胜地。
希望更多的游客能够来到梅花坑,品味端砚的美感,感受端砚文化的魅力,领略梅花坑独特的风景和文化底蕴。
第四篇示例:
端砚梅花坑,位于中国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梅西镇,是一个以制
作端砚而闻名的古镇。
梅花坑是一个集自然景观、人文历史和艺术传
承于一体的旅游胜地,被誉为“广东端砚之乡”。
梅花坑这个古镇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四周被青山翠竹环绕,气
候宜人,环境清幽。
古镇内保存着许多明清时期的建筑,石板小巷、
斑驳老宅、古色古香的庙宇,处处透露着浓厚的历史气息。
漫步在梅
花坑的街道上,仿佛置身于百年前的古镇,感受到了岁月流转的沧桑
和古老的韵味。
而梅花坑最出名的还是制作端砚的工艺。
端砚是中国传统的文房
用具,是文人雅士书写的必备品。
梅花坑的端砚以“五德砚”最为著名,其石质细腻、质地坚硬、色泽清晰,深受书法爱好者的喜爱。
在
梅花坑,你可以看到一位位手持铁锤、操作磨刀破石的工匠,他们传
承着几百年的工艺,将一块块石头打磨成丝滑如玉的端砚,每一块端
砚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纹理和形态。
除了观赏制作端砚的过程,梅花坑还有许多其他景点值得一游。
比如梅花坑的梅文化广场、古井、古祠堂等,都是不可错过的景点。
梅花坑还有着丰富多样的民俗活动和特色美食,每到春节或重大节日,
古镇上都会举行各种民俗表演和传统庙会,让游客领略到原汁原味的本地风情。
梅花坑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地方,它不仅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更有着独特的端砚制作工艺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来到梅花坑,不仅可以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感受到这座古镇独特的韵味和魅力。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前去梅花坑,探寻这座古镇的魅力,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