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与问》教学反思(精选7篇)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与问》教学反思(精选7篇)

《学与问》篇1

学与问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语教材《学与问》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对“勤学好问”这个观点的叙述言简意明。先写“问”的重要性,再举例证实;接着写向谁“问”;然后写“问”与“思”要结合,最后有理有据提出观点: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文章的结构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如何让学生初步感悟这种文体的结构特点,平时在表达自己的某种观点或给别人讲明某种道理时能自觉地借鉴本文的结构。我设计了这样的一种训练方式,以下是此教学环节的课堂部分实录:师:同学们,刚才你们大胆地畅想了学习《学与问》这一课后,自己今后的学习可能发生的变化,情真意切。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课文,不难发现,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都在1、3、5小节中,作者为什么还要在文中插入两个小故事呢?好好想想,与周围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沉思了一会,便开始交流起自己的想法。三分钟,安静下来)

学生1、老师,我想可能是作者害怕我们看了他的文章不相信他说的道理,加上两个名人的小故事让我们更加得相信。(同学们哈哈大笑)

学生2:我同意刚才同学的意见,如果没这两个小故事,光讲道理的话,别人会不太相信。

学生3、这两个故事是作者有意写的,是有力的证据,证明了作者说的话是正确的。

……

师:是啊,这两个故事对于这篇文章很重要,这就是说理性文章所具有的结构特色,大家今后讲道理或教育帮助别人时可要多想想这篇课文的写法。

师:为了检验大家活学活用的能力,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家,得到了个当朝宰相赠送的书有“学问”两个字的金匾。这家主人过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分家,谁都想得到那块能带来学问的金匾,互不相让。结果两人只好找来工匠把匾从中一分为二。老二得到了有“学”字的半块。于是他就扛着这半块匾到处求学,见什么学什么,从不多问。几年下来,却一无所获。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智者,各位同学你们现在就是这位智者,我就是这家的老二,请利用课文内容,你该如何帮助我这位只知“学”的青年呢!

学生们一下子活跃了起来,写得写,在书上划的划。五分钟后,个个跃跃欲试。他们不仅能用书上原文、原故事来生动地给我这个“老二”上了一课,有的还利用自己所知道的名从故事来说服我。不自知不觉中,大部学生不仅能创造性地复述课文内容,还绘声绘色地交流自己所知道的有关“学与问”的名人小故事,可谓一举多得。

反思这一教学环节,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就是让学生进行了充分地角色体验。通过智者身份的体验,学生不仅巩固了课本知识,体验了文体的结构,更重要的是学生将自己已有的知识与新知识进行了融合,把已积累的零散的知识系统化了。角色体验在德育课中经常使用,已被证明是一种好方法,为什么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不能大胆地使用了。新课标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角色体验不就是情感体验的基础吗?我想只要我们平时结合每篇教材的特点,多想办法,角色体验定会在语文课堂上发挥重要作用。

《23学与问》教后反思

《学与问》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作为一篇说理性文章,与我们学过的《说勤奋》《谈礼貌》《滴水穿石的启示》很相似,在文体和结构方面几乎都如出一辙。应该说这篇文章脉络清晰,内容简单。

但是作为说理性文章的教学,如果只是说理,那么很容易变成思想品德课,所以我在备课的时候,力求从语言文字出发,让学生感悟

出道理。

第一个事例是哥白尼的例子,学校教研的主题是有效提问促有效教学。这一环节设计了三个大问题:边听边找中心句。哪些词语看出喜欢问。

我引导学生抓住“经常”和“缠着” “不懈追求”与下文的联系起来理解哥白尼非常喜欢问。问这问那,这那指什么?读一读这些问题。抓住省略号让学生明白哥白尼还问了很多问题。补充哥白尼的资料让学生把握这些稀奇古怪的问题与他成就的联系。

第二个事例是沈括的例子。他就是通过自己的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想结合解开了心中的疑团。最终成为了一个了不起的科学家。

通过第一个事例的学习,这个事例以学生自学为主,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去完成练习。

恰巧周一李校长在我们六年级组听教研课后讨论时指出,打造高效的课堂,不妨把补充习题或评价手册上的习题,针对文本的,可以在课堂讲读文本的时候完成,同时也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我们也发现,高年级的阅读,往往课堂上学生所交流的,但是到做作业的时候,还是讲不到重点。我们在批改作业的时候也往往会去找一些关键词来检查学生是否学到位。

本课,补充习题上就有课文第四小节的练习题,于是设计练习作业上的联系来讲一讲,点一点。这一环节的主要问题是:沈括如何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的。

最后补充《梦溪笔谈》在回到本段的中心句,沈括的成就来源于自小将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接下来是课文第三小节的学习。

我们现在面对的是一个日新月异世界,我们应该怎么办?自然过渡到第三自然段的学习中去。(多问)问谁呢?

最后再回到文章的中心观点上来,让学生将学与问结合起来,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做学习的主人。

课末,总结,拓展延伸,补充有关学与问得,

上完课后反思了整节课的教学,我们年级组老师也讨论了下,发

现练习的痕迹重了。如何把练习的题目跟巧妙的和文本理解融合起来,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探索。

《学与问》教学反思篇2

学与问教学反思

《学与问》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教学此课时,我从谈话导入。板书“学”、“问”,人们常把有知识的人说成“有学问”,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今天我们来学习《学与问》。告诉学生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课文,也就是议论文。然后与学生一起回忆学过的议论文。(《说勤奋》《谈礼貌》《滴水穿石的启示》),总结出议论文的一般特点:提出观点——证明观点——得出观点。

接着让学生自学,读课文,找出文章的观点,同时给文章分段。应该说这篇文章的脉络是非常清晰的。学生很快就找出了文章的中心观点: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分段也是很简单的。

第一个事例是哥白尼的例子,我引导学生抓住“经常”和“缠着”理解哥白尼非常喜欢问。“这对哥白尼后来的成长有什么影响吗?”与下文的“不懈追求”联系起来。“这些问题呢?”读一读这些问题,通过对哥白尼事迹的简介(《天体运行论》、“日心说”),让学生把握这些稀奇古怪的问题与他成就的联系。

我们现在要不要多问呢?问谁呢?怎样问呢?自然过渡到对3、4两段的学习中去。(要学会发现问题,随时随地提出问题,拜能者为师。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第二个事例是沈括的例子。他就是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了心中的疑团。最终成为了一个了不起的科学家。

总之,整堂课教学思路很清晰。

《23.学与问》教学反思

经历了《学与问》的教学历程,再一次深深地感受到“让学生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