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解析)

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 默写。

千百年来,“家园”一直是文人墨客吟咏的主题。它是老兵归乡途中的急切:“(1)______ ,家中有阿谁”(《十五从军征》);它是秋瑾远在东南的牵挂:“四面歌残终破楚,(2)______ ”(秋瑾《满江红》);它是戍边战士因战事未了不能返回家园的矛盾“(3)______ ,(4)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它是李商隐把思念化为重逢的希冀:“(5)______ ,(6)______ ”(李商隐《夜雨寄北》)。它是一捧菊的闲适隐居生活:“(7)______ ,(8)______ ”(陶渊明《饮酒》其五)。它也是文人志士胸怀家国天下的具体表现:“(9)______ ,(10)______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39.0分)

2.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最好的月色我也曾看过

叶圣陶

①住在上海“弄堂房子”里的人对于月亮的圆缺隐现是不甚关心的。

②所谓“天井”,不到一丈见方的面。至少十六支光(编者注:16瓦)的电灯每间里总得挂一盏。环境限定,不容你有关心到月亮的便利。走到路上,还没“断黑”,已经一连串地亮了街灯。有月亮

吧,就像多了一盏灯。没有月亮吧,犹如一盏街灯损坏了,没有亮起来。谁留意这些呢?

③去年夏天,我曾经说过不大听到蝉声,现在说起月亮,我又觉得许久未看见月亮了。只记得某夜夜半醒来,对窗的收音机已经沉寂,隔壁的“麻将”也歇了手,各家的电灯都已熄灭,一道象牙色的光从南窗透进来,把窗棂印在我的被袱上。

④我略微感到惊异,随即想到原来是月亮光。好奇地要看看月亮本身,我向窗外望。但是,一会儿月亮就被云遮没了。

⑤从北平来的人往往说在上海这地方怎么待得住。一切都这样紧张,走出去很难得看见树木,诸如此类,他们可以举出一大堆。

⑥我想,月亮仿佛失掉了这一点,也该列入他们在上海待不住的理由吧。假若如此,我倒并不同意。在生活的诸般条件里列入必须看月亮一项,那是没有理由的。清旷的襟怀和高远的想象力未必只能由对月而养成。把()的双眼移到地面,同样可以收到修养上的效益,而且更见切实。可是我并非反对看月亮,只是说即使不看也没有什么关系罢了。

⑦最好的月色我也曾看过。那时在福州的乡下,地处闽江一折的那个角上。某夜,靠着楼栏直望。闽江正在上潮,受着月亮,成为水银的洪流。江岸诸山略微()着雾气,好像不是平日看惯的那几座山了。

⑧月亮高高停在天空,非常()的样子。从江岸直到我的楼下是一大片沙坪,月光照着,茫然一白,但带点儿青的意味。不知什么地方送来晚香玉的香气。也许是月亮的香气吧,我这么想。我心中不起一切杂念,大约历一刻钟之久,才回转身来。看见蛎粉墙上印着

我的身影,我于是重又意识到了我。

⑨那样的月色如果能得再看几回,自然是愉悦的事,虽然前面我说过“即使不看也没有什么关系”。

(1) 在文中括号内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仰望聚集舒服

B.向上笼罩舒服

C.向上笼罩舒泰

D.仰望笼罩舒泰

(2) 请依据原文,在表格空缺处填入相应内容。

(3) 请品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闽江正在上潮,受着月亮,成为水银的洪流。

(4) 文中作者提到“从北平来的人往往说在上海这地方怎么待得住”,是何原因?有什么作用?

(5) 文中作者说“看月色是愉悦的事情”,但又说“即使不看也没有什么关系”。是否矛盾?为什么?

3. 阅读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那个染着粉色头发的女孩走了……”近日,一则新闻刺痛了大家的心。据报道,女孩小郑曾在网上分享自己和亲人的合影,但随后有账号盗用照片捏造谣言,大量恶劣的人身攻击,最终将她推上了不归路。

②遗憾的是,小郑的悲剧并不是个例,种种事实警示着我们,整治网络暴力,清朗虚拟空间,已刻不容缓。

③有效遏制网络暴力,仅靠网友举报与平台处理是远远不够的,法律更应成为长期悬吊在网络施暴者头上的一柄剑。《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深入推行网络实名制,以法律条文掀掉网暴者匿名的外衣;《关于切实加强网络暴力治理的通知》要求严处借网暴恶意营销炒作等行为,问责处罚失职失责的网站平台……

④青少年网民由于三观尚处于成型期,若接触到海量负面网络信息,容易沦为“集火”的对象,成为网暴的受害者;另一方面,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受泥沙俱下的网络信息影响,也有可能转变为网络暴力的施暴者。因此,在家庭与学校教育中,应更多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告诉孩子们如果不幸遭遇网暴,要勇于使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同时加强对青少年网暴受害者的心理疏导。

⑤惩治网络暴力需多方“出列”。家庭与学校应加强青少年思想引导,让他们明确认识到网络暴力的危害,从小在心中树立道德与法律的红线。全社会需形成合力,重视网络暴力行为对青少年造成的现实危害,勒紧网络暴力躁动的缰绳,让抵制网暴成为社会共识,让施暴者无所遁形,望不再有人沦为网络暴力的受害者。

(摘编自“共青团中央”公众号)

材料二

①说到暴力,我们首先想到的会是传统暴力,但有了网络之后,不需要动手打人,敲敲键盘,就能够施暴。

②首先,传统暴力心理成本很高,要动手,而且要直面惨烈的后果;网暴则不同,在施暴人这里发一条评论,就能够完成伤害,过程

中,他根本看不到被害人,也看不到严重的后果,所以他的心理成本很低。其次,传统暴力的实施是在一个场地里发生,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网暴则可以一直延续及时更新,就算某一个施暴者休息了,其他施暴者也会接力施暴。第三,传统暴力里面受害者可以找一个避难所,比如回家躲起来;网暴则不同,数字媒体可以进入一切空间,回家也不会放过你。

③正是因为网暴的成本太低,很多人会不自觉的成为施暴者。还有一些人不认为自己对别人实施了暴力,还以为自己在主持正义。

(摘编自《给孩子的国内新闻》,有删改)

材料三

2023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李东生就治理“网络黑粉”“网络医闹”“网络审判”等网络暴力提出三条意见,再度引起热议。这是他第三次在两会上提出网络暴力治理的相关建议。李东生建议,一是出台《反网络暴力法》,以具体化的法律条文指导司法实践;二是构建网暴技术识别模型,建立快速举报通道;三是建立网络暴力黑名单机制与监察执法体系,将涉及网暴行为的个人或机构列入黑名单,对其采取限流、禁言、关闭账号等处理措施。

(摘编自《凤凰周刊》)

(1) 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社交平台除了禁言、查封账号等举措,还应防患于未然,及时识别、处理问题,掐灭网络暴力的火苗。

B.负面网络信息对于青少年网民的伤害更大,很容易形成不可逆的伤害。

C.很多人之所以大肆在网络上施暴,是因为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