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散国外的金铜造像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散国外的金铜造像

Besides clay carving and stone carving of Buddhism statues, familiarly there is gold-copper statue. Gold-copper statues are discovered each year. It is a pity that most of them are drifted abroad. It's of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these works to know the development evolution of gold-copper statues.

佛教造像除泥塑、石雕,常见的还有金铜造像。我国的金铜造像历年多有发现,惜多流散海外,这些作品对于了解金铜造像艺术的发展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藏于美国哈佛大学福格美术馆的金铜佛坐像,高32.9cm,相传出土于河北石家庄。佛高肉髻,白毫相,

有髭,着通肩大衣,有焰肩火焰纹,双手作禅定印,结跏趺坐于狮子座。衣纹垂褶偏向右侧,中部下垂及座。日本京都藤井斋成会有邻馆藏陕西三原出土的菩萨立像,高32.9cm,高髻,发披肩,上身裸,下着裙,项饰璎珞,有胸饰。披帛绕肩下垂至膝,上臂有环饰,左手持瓶,右手施无畏印,赤足着鞋立于圆台。以上二像保存较明鲜的中亚风格,为佛教在中国初传时期之制品,是3世纪作品,这为了解外来佛教艺术的早期影响提供了重要信息。

现藏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馆的后赵石虎建武四年(公元338年) 造金铜坐佛像,高39.7cm,是今存最早纪年造像。佛作高肉髻,着通肩大衣,双手作禅定印,结跏趺坐于方座上,身躯微向前倾。衣纹自两肩向胸前下垂,两袖端拂展膝上。方座前方正中原有博山炉,左右各一狮子。后有铭文:“建武四年岁在戊戌

八月卅日,比丘竺□□慕道德□□及□□生……”这一造像形体和衣纹左右对称,是佛像在我国逐步地区化的具体体现;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夏赫连定胜光二年(公元429年) 中书舍人施文造佛像,高19cm,鼻长挺直,颊部丰厚。座左右各一狮子,座下设四足床。足刻铭文,形象基本与建武四年造像相同,衣纹亦同,唯线直而硬,转折棱角分明。美国纳尔逊艺术陈列馆藏铜坐佛,高11.4cm,波状发髻,面圆,着通肩袈裟,双手作定印,坐狮子座,狮侧有供养菩萨。日本出光美术馆藏释迦坐像一铺,高27.9cm,佛像左侧为弟子立像,右侧为菩萨立像,火焰纹光背有浮雕七佛、二飞天(右残),狮子座前出二菩萨立于莲台,下为四足方台,约为十六国晚期作品。这些多出自少数民族地区的佛像,一方面反映了佛教在中国普及的程度,同时也显示了佛教造像的地区特色。

日本多家博物馆和美术馆收藏有我国南北朝不同时期的金铜佛造像。北朝造像释迦、弥勒同时流行,而南北艺术交流的影响也逐渐明显。

弥勒坐像分佛装、菩萨装,太和二年张贾造弥勒像、太和二年妻刘氏造弥勒像,均作佛装,结跏趺坐,为此式弥勒像中较早者。熙平二年弥勒造像,亦佛装禅定印。日本大阪藤田美术馆藏神龟元年(公元518年)夏□造交脚弥勒像,高44.6cm,菩萨装,形象端丽,交脚乘金翅鸟,造型极为精美。有铭文:“大魏神龟元年三月甲辰朔三日丙午,中山上曲阳民夏□,上为过去亡父母、兄弟、存亡居家眷属,造交脚弥勒坐像一躯并诸供养等事,愿使无边众生,皆同其福,托生西方妙乐国土,莲花三会,与佛相随,所愿如是,故记之耳。”这一作品充分显示了金属制作技术的特色,超越石雕、泥塑等质材的限制,使雕饰塑造技艺达到新

的高峰。匠师既注意造型的精美和装饰性,更注意表现菩萨的身心神情,深具艺术内涵。

传世北魏金铜佛立像中纪年较早的,有太武帝太平真君年间作品,如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太平真君四年(公元443年) 菀申造立佛像,高53.5cm,佛立于四足方座之莲台上,着通肩大衣,右手施无畏印,左手与愿印。衣纹细密,转折圆缓。铭文称:“太平真君四年,高阳蠡吾任丘村人菀申,发愿为东宫太子造□玉菩萨,下为父母,一切知识,弥勒下生,龙华三会,听受法言,一时得道。申弟菀霸、菀景、菀恩、菀亮侍佛时。所求如意,常见诸佛。清信士女刘文美、菀景妻侍佛时。”意大利罗马藏太平真君五年(公元444年)佛立像,高29cm,形象圆润,头光外有周身火焰纹光背。北魏释迦立像,高24.2cm,佛着通肩加裟立于莲蕾,莲台下为四足方座。弥勒立像亦有作

佛装,作菩萨装者。如太和八年李晃之造弥勒像为菩萨装。而弥勒佛像均着通肩大衣,左手持衣角(或作与愿印) ,右手施无畏印,与一般立佛形制相同。延兴五年阳晏夫妻造像与太和十六年王虎造像、太和二十二年普贵造像为此类造像之遗例。而正光五年牛猷造弥勒像,是一组立佛、二菩萨、二思惟菩萨、四供养菩萨、二力士的大型群像。主像褒衣博带立于莲台,袈裟下裙两端伸展。四足双层方座两侧和前方置菩萨、力士、双狮和博山炉。蔓草纹头光,透雕火焰纹舟形背光,外缘饰十一伎乐天。胁侍菩萨宝缯飞扬,披帛于腹部交叉。造像面目秀丽,潇洒飘逸。全像空灵剔透,清俊秀美。此像据称1924年出土于河北正定郊外,是北朝金铜造像的杰出代表。反映出北魏孝文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 迁洛后南朝造像的深重影响。

北魏金铜造像多释迦、多宝并坐像和观世音像。

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馆藏延兴二年(公元472年)释迦、多宝并像,高16.2cm,二佛均偏袒右肩,在大舟形背光内分别刻小舟形火焰光,佛坐于横长方形方台,下为四足方座;延兴五年(公元475年) 二佛并坐像;日本私人藏太和四年(公元480年)二佛并坐像,高19.5cm,二佛着通肩袈裟,胸前作U形纹,双手施禅定印,结跏趺坐于束腰四足方座上,二佛身后浅雕火焰纹周身光,其上浅雕着斜纹袈裟坐佛。光背浮雕一坐佛二立胁侍,四足方座前刻供养人,后刻铭记:“太和四年四月廿日,下博人赵明,为亡儿越宝造多宝佛,愿亡儿上生天上,常与佛会。”此为金铜佛中此类造像之较早遗品。

在金铜像中,莲花手观世音是最早出现的观世音样式。莲花手观音造型大多相近,戴花蔓冠,上身裸,下着裙,胸饰璎珞,披帛绕臂飘垂。一手执长茎莲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