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海绵城市导则

合集下载

广州公布《广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

广州公布《广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

广州公布《广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近日,《广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正式公布,其中提出广州要新建、改造51个海绵公园,提升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新建25处人工湿地和128处植被缓冲带,集中净化建成区的黑臭河涌水体……规划中还特别提出,公共绿地中至少应有50%作为用于滞留雨水的下沉式绿地,绿地应低于周围地面50毫米。

《专项规划》中提出的总体建设目标是:打造高密度建设地区海绵城市建设典范,建设山水共生的岭南生态城市和宜居都市。

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综合采用“净、蓄、滞、渗、用、排”等措施,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规划中提出,以市政设施为基础,构建源头、过程、末端全过程管控的分散型海绵系统。

新城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以目标为导向,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保护河湖水系等自然生态本底,高标准建设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提高对径流雨水的控制率。

老城区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城市更新改造,重点解决城市内涝、黑臭水体治理、雨水收集利用等,改善修复水生态环境。

规划中特别提出,城市建成区要建设自然“蓄水”系统。

首先,要新建海绵公园与湿地公园73个,结合现有的水库、人工湖等,减轻相关排水分区的排水防涝压力,提升排水防涝标准,弹性适应洪潮与海平面上升。

其中海绵公园51个,包括现有公园的海绵化改造和新建公园。

例如,海珠区就要建设广州大道海绵绿地,白云区要建设高埔工业区绿地,而荔湾区的文化公园和越秀区的流花湖公园等都要进行海绵化改造等。

此外,拟生态整治和修复97条综合效益较高的河涌,以重建河涌水生态系统,恢复河流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目标,模拟河流的自然形态与自然生态系统结构,利用乡土植被构建生态驳岸、植被缓冲带等修复河岸生态系统,通过原位生态修复技术、人工湿地等措施修复河涌生态系统。

海绵城市技术导则

海绵城市技术导则
4.1 一般规定 ..................................................................................................................................... 14 4.2 降雨参数 ..................................................................................................................................... 15 4.3 技术措施 ..................................................................................................................................... 18 4.4 设施计算 ..................................................................................................................................... 21 4.5 建筑与小区 ................................................................................................................................. 25
主要起草人: 赵乐军、王秀朵、孙杰、刘建华、梁佳斌、高斌、王洪成、白繁义、田乃婷、 周玉明、王卫红 主要审查人: 赵世明、曾捷、阚薇莉、贾海峰、杨宪云、郁片红、王和祥、辛玮光、赵 健

小广场-海绵城市设计说明

小广场-海绵城市设计说明

1、工程概况概述:北太路为城市主干道路,本次升级改造长度约为4.605公里,建设范围包括机动车道(加铺沥青、优化交通标志标线、更换恻平石),慢行系统(人行道铺装、非机动车道铺装、盲道、无障碍等),城市家具(照明灯杆美化、人行导向设施,人行栏杆、垃圾桶、装饰井盖、公交站及候车亭等),植物绿化(中央绿化带、路侧绿化带),建筑立面(建筑侧墙美化等)及小广场等。

现状设施简介:北太路现状道路有1.5m宽侧绿化带及2.5πΓ4m宽中央绿化带,道路两侧绿化退缩带基本被建筑或工厂占据,无海绵改造空间。

小广场为荒地,可按海绵城市要求进行设计。

2、设计依据>《北太路升级改造及三个园区标志工程项目建议书》(2017.12)>《广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2017年6月)>《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2014年10月)›《广州市建设项目雨水径流控制办法》3、设计原则>尽量保持原有的自然水文状态,尽量减少开发建设区域的不透水表面积;>尽量充分利用入渗能力,延长径流时间,减轻开发魅设行为对原有水文状态的冲击:>与景现原来相结合,在处理雨水的同时,提供良好的景观价值。

>以最小的改动范围、工程投资达到最优的海绵城市改造方案落实。

4、设计要求根据《广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2017年6月),白云区新建或改造道路广场类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为65%,北太路及景观标志广场位于01-07-01分区,该分区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为77%.本工程以较产值作为控制目标进行设计,其余要求如下:(1)新建或改造后的雨水径流量不超过建设前的雨水径流量;(2)新建或改造后的综合径流系数一般按不超过0.5遂行控制:(3)新建或改造后的道路或广场,透水铺装率面积的比例不小于50%:(4)新建或改造后的道路或广场,下沉式绿地率的比例不小于45%本工程海绵城市设计范围包括北太路及三个园区标志广场,其中北太路绿化带宽度有限,难以进行海端化改造,故本次北太路升级改造工程建议不做海绵城市设计。

广州市海绵城市绿地建设指引

广州市海绵城市绿地建设指引
筑等多专业协调与衔接
13
Guangzhou sponge city green space construction guideline
2 各阶段工作内容
海绵城市绿地建设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贯穿从规划 编制到项目具体实施的过程,包括总体规划层面、区域总体 规划层面、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项目实施方案层面。
85%———43.4mm(广州)
对应的设计降雨量
75%
径流控制要求:
95%
面源污染削减 雨水资源利用 峰值径流系数 初雨截流总量
80%
城市区域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目标区域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2)前期资料收集中应补充场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包 括降雨资料、雨水径流资料、土壤层分布及渗透率资料、地 下水位及不透水层分布、现状植物的耐淹、耐旱性;
本流程指引的范围主要包括项目实施方案层面,针对有 海绵城市建设特定需求的地块,开展海绵城市技术应用、设 施选型、布局规划和设计方案的编制。落实上位规划对雨水 调蓄的控制指标、设计目标为基本要求,对绿地进行海绵城 市建设或改造。
项目流程 立项阶段 在项目建议书与可行性研究中补充海绵城市绿地建设专
题板块。其内容应包括如下部分: 建设项目是否位于地质灾害易发区;建设项目是否产生
雨水调蓄 在降雨期间调节和储存部分雨水,以增加雨水收集回用或削减径流污染、径流峰值的措施。 采取此措施后,雨水需外排。
透水铺装 可渗透、滞留和排放雨水并满足荷载要求和结构强度的铺装结构。根据铺装结构下层是否设 置排水盲管,分为半透水铺装和全透水铺装。
生物滞留设施 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滞留、渗滤、净化径流雨水的设施。
3
Guangzhou sponge city green space construction guideline

海绵城市“四图三表”

海绵城市“四图三表”

附录A 建设项目海绵城市目标取值计算表
建设项目海绵城市目标取值计算表
附录B 建设项目海绵城市专项设计方案自评表
建设项目海绵城市专项设计方案自评表
备注:建设单位须根据具体项目类型对目标取值计算表内确定的海绵城市建设指标和目标值填写至上表,并根据采用海绵城市措施及规模,计算复核填报完成值。

附录C 建设项目排水专项方案自评表
建设项目排水专项方案自评表(房屋建筑、线性工程类、园林绿化工程类和
一般项目排水工程)
备注:本表适用于建筑小区、公园绿地及道路、河涌堤岸整治等线性工程。

广州市建设项目海绵城市建设管控指标分类指引(试行)

广州市建设项目海绵城市建设管控指标分类指引(试行)

广州市建设项目海绵城市建设管控指标分类指引(试行)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粤府办〔2016〕53号)要求,切实做好我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全流程管控,因地制宜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实现“应做尽做、能做尽做评价标准》(GB/T51345-2018)、《广v,1,1市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试行)》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指引。

一、适用范围本指引适用于广州市行政区域内各类新、改、扩建项目的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涵盖核发用地规划设计条件、土地出让、方案设计、项目报建、图纸审查、验收等阶段。

二、分类定义广州市各类建设项目在落实海绵城市建设指标时7实行分类管控?共分为三类:指标管控类、要素管控类和豁免类。

(一)指标管控类:严格落实海绵城市建设指标要求的项目。

建设项目方案设计、实施阶段应按照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相关文件,严格落实海绵城市建设指标要求?文件主要包括:规划部门核发的“规划条件”,《广fl']市建设项目雨水径流控制办法》、《广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区专项规划及重点区域规划?以及各类型项目技术指引文件等。

(二)要素管控类:因建设环境、内容、功能等因素制约而17 笠寸持一气卫程保一燃环工土一、、政水一力信市电通ι人-、t L ,市程他工其../ ../18 、/../ 、/豁免类:1、应急抢险工程2、保密工程3、可能产生特殊污染的建设项目,如石油化工生产基地、加油站、大量生产或使用重金属企业、垃圾填埋场、综合性医院、传染病医院、危险品仓储区等。

4、符合下列情况的项目在通过专家论证同意后,可报行业主管部门申请豁免[4]:(1)单体天桥工程(2)地下综合管廊(3)建筑室内装修(4)清淤清障工程(5)其他情况y王:[1]:本管控清单仅列举了一些主要的工程项目类型。

[2]:水利工程包括水闸、水库、泵站及补水工程等,其中工程规模较大,并有相关附属设施配套建设用地的,参照相关厂站,按指标管控类项目执行。

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引及标准图集(试行)

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引及标准图集(试行)

项目名称: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引及标准图集组织单位:广州市水务局主管领导: 龚海杰 局长冯明谦 总工程师项目主办人:王少林 副总工程师卢志祥 主任科员于世青 高级工程师主编单位: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院 长:黄 红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项目总工:刘晓平 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项目负责人:缪圣达 高级工程师主要编制人员:刘晓平 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缪圣达 高级工程师梁思维 工程师司徒安 工程师吴晓廷 工程师吴伟滔 助理工程师叶倩慧 助理工程师参编单位: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主要参编人员:周建华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李文涛 高级工程师林忠军 高级工程师谭锦欣 工程师张小潭 工程师林 巍 工程师方 兴 工程师前 言为进一步做好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贯彻现行国家有关规范以及推广成熟的新技术和新产品,提高本市海绵城市建设的科学性、可操作性,由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会同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以《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为基础,参阅国家标准图集《城市道路与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同时结合广州地区实际,并广泛征求意见,汇编制定本技术指引及标准图集。

本指引及图集也参照了国内南宁、厦门、上海、武汉等其他城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引及标准图集,在此一并表示感谢!本指引及图集共分6章,分别是:1、建筑与小区;2、城市道路与广场;3、城市绿地;4、城市水系;5、通用设施;6、雨水收集利用。

各单位在使用本指引及图集过程中,有任何意见和建议请函告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街道瘦狗岭路553号广之旅大厦1204,邮编510640),以供今后修改完善。

本指引及图集编制组织单位:广州市水务局本指引及图集主编单位: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本指引及图集参编单位: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海绵城市公园绿地施工技术导则

海绵城市公园绿地施工技术导则

海绵城市公园绿地施工技术导则海绵城市概念是指以城市冲洪为基础构建的生态、灵活、可持续发展小区。

绿地是海绵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吸收雨水、净化空气、调节气温、提供休闲娱乐等功能。

本文将从绿地施工技术的角度出发,介绍海绵城市公园绿地的建设指南。

首先,绿地施工前需要进行详细的设计规划和环境分析。

根据城市气候特点、雨水分布情况和地形地貌等因素,确定绿地的种植方式、雨水收集和利用设施等元素。

同时,还需要进行土壤分析,评估土壤的排水性和养分情况,以便为植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其次,绿地建设中需要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

在海绵城市公园绿地中,应优先选择具有抗旱、耐寒、耐污染性良好的植物。

可以根据绿地的功能需求和环境条件,选择树木、灌木、多年生草本和地被植物等种类,进行植物配置和布局。

第三,绿地施工过程中需要注重土壤改良和植物养护。

可以采用适量的有机肥料、腐殖土和微生物菌剂等进行有机改良,提高土壤的保水性和肥力。

同时,在绿地建设前期,需要进行雨水设施的建设,包括雨水收集池、雨水渗透管道等设施,以便将雨水收集利用起来。

第四,绿地施工中需要合理利用地形地貌。

海绵城市公园绿地可以利用坡面、低洼地和排水沟等区域进行合理规划,以便实现雨水的集中收集和径流延时。

在地势较高或难以处理的地方,可以采用人工湿地和生态滞留池等技术手段进行处理,使雨水得到良好的滞留和过滤。

最后,绿地施工后需要进行长期的养护和管理。

包括定期修剪、浇水、施肥以及疏松土壤等工作,保持绿地的良好状态。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绿地的监测和维护,及时解决病虫害问题。

总之,海绵城市公园绿地的施工技术导则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环境的特点,注重绿地的功能性和可持续性。

合理的设计规划、科学的植物配置、土壤改良和雨水收集设施的建设,都是构建优质绿地的关键。

同时,长期的养护和管理也是绿地保持良好状态的基础。

只有通过科学的施工和维护,才能使海绵城市公园绿地更好地发挥其生态和社会功能,为城市环境改善和人居提供更好的条件。

海绵城市公园绿地施工技术导则

海绵城市公园绿地施工技术导则

海绵城市公园绿地施工技术导则海绵城市公园绿地施工技术导则是指在建设过程中,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和方法,使绿地具备一定的海绵吸水排水功能,以达到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增加城市绿色空间、提高城市抗洪排涝能力、改善城市微气候等目标。

下面是一些相关参考内容:1. 设计方案:根据具体区域的气候、土壤、地形等条件,确定合适的绿地设计方案。

考虑到海绵城市的特点,需要采用适当的植被和材料,如选择耐旱、耐盐碱的植物,使用透水性良好的材料等。

2. 地表覆盖:在公园绿地的建设过程中,选择透水性较好的材料,如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等,以增加地表的透水性。

同时,可以考虑在地表覆盖层上铺设透水铺装,如透水沥青或透水砖等,以增加地表的透水性,减少水的积聚。

3. 道路排水:在公园道路的设计中,应考虑设置下水道、雨水花园等排水设施,以便将积水迅速排除。

此外,还可以设置雨水花园,将雨水收集起来,在植物的帮助下,进行自然净化。

4. 植物配置:在公园绿地中,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进行配置。

应选择抗旱、耐盐碱、适应性强的植物,以提高绿地的生态效益。

同时,可以根据绿地形状和地势高低的不同,合理布局各类植物,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绿化景观。

5. 地下储水:为了增加绿地的储水功能,可以在公园绿地内设置地下水库或蓄水池。

通过收集雨水或者引入河水,将水储存起来,供给植物使用,并能在极端降雨时发挥缓冲作用,降低洪水的危害。

6. 地下渗水:在绿地设计中,应考虑设置渗水带、渗井等设施,以增加绿地地下的渗水面积,提高地下水的再生能力。

同时,还可以通过设置渗水道、渗水层等,增强绿地地下渗水的能力,减少地表积水。

7. 管网设置:在公园绿地建设过程中,需要合理布置雨水管网和排水管网。

通过设置合适的管道和雨水池,将绿地积聚的雨水及时排除,以防止因雨水积聚引发的洪涝灾害。

8. 监测系统:在公园绿地建设完成后,需要建立起科学可靠的监测系统,及时监测和预警绿地的水文情况。

海绵城市公园绿地施工技术导则

海绵城市公园绿地施工技术导则

海绵城市公园绿地施工技术导则一、前言海绵城市公园绿地施工技术导则是为了保障城市绿地建设质量,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

本文将从规划设计、土壤改良、植物配置、灌溉排水等方面详细介绍海绵城市公园绿地施工技术。

二、规划设计1. 坡度设计在海绵城市公园绿地的坡度设计中,应根据不同区域的功能需求和降雨情况,合理设置坡度。

同时,在坡度设置时应注意避免过陡或过平的情况发生,以免影响排水效果。

2. 绿化带宽度设计在海绵城市公园绿地的绿化带宽度设计中,应根据不同区域的功能需求和植物配置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

同时,在绿化带宽度设计时应考虑到排水系统和灌溉系统的布置。

3. 地面材料选择在海绵城市公园绿地的地面材料选择中,应优先选用透水性好、透气性好、抗压强度高的材料。

同时,在地面材料选择时应考虑到排水系统和灌溉系统的布置。

三、土壤改良1. 土壤改良方法在海绵城市公园绿地的土壤改良中,应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方法进行改良。

常见的土壤改良方法包括增加有机质、添置肥料、深耕松土、施加石灰等。

2. 土壤改良时间在海绵城市公园绿地的土壤改良中,应根据不同的季节和降雨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施工。

通常情况下,在春季或秋季进行土壤改良效果更佳。

四、植物配置1. 植物配置原则在海绵城市公园绿地的植物配置中,应根据不同区域的功能需求和生态环境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

同时,在植物配置时应注意避免过度集中或过度分散。

2. 植物选种在海绵城市公园绿地的植物选种中,应优先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的本地品种。

同时,在植物选种时应考虑到植物的生长速度、适应性和抗病虫害能力等因素。

五、灌溉排水1. 灌溉系统设计在海绵城市公园绿地的灌溉系统设计中,应根据不同区域的植物配置和降雨情况,合理设置灌溉设施。

同时,在灌溉系统设计时应注意避免浪费水资源。

2. 排水系统设计在海绵城市公园绿地的排水系统设计中,应根据不同区域的坡度和降雨情况,合理设置排水设施。

《广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公布

《广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公布

《广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公布2020年之前,广州要对17个重要的片区进行“海绵城市”的建设。

未来,广州还会建51个海绵公园、21个湿地公园以及25个人工湿地。

不仅如此,广州的宏伟目标是,到2030年海绵城市的建设范围要占建成区总面积的八成。

日前,市国土规划委公布了《广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提出的总体建设目标是”打造高密度建设地区海绵城市建设典范,建设山水共生的岭南生态城市和宜居都市”。

根据《规划》,将以北部森林、中部园林绿地、南部滨海湿地以及珠江水系为生态骨架,在市域范围内构建“三纵五横多廊”的生态廊道网络骨架。

“三纵”是西部的“流溪河-珠江西航道-洪奇沥水道生态廊道”,中部的“帽峰山-火龙凤-南沙港快速-蕉门水道生态廊道”,以及东部的“增江河-东江-狮子洋生态廊道、广州东部生态带生态廊道”;“五横”是北二环生态廊道、珠江前后航道生态廊道、金山大道-莲花山生态廊道、沙湾水道生态廊道、以及万顷沙-凫洲水道生态廊道;而多廊则是各区组团的138条生态廊道。

而广州的海绵城市自然生态空间格局将会呈现为“两区、三轴、四片、十八廊、多核、多网”的布局结构。

《规划》对海绵城市进行了明晰的分期建设规划布局,其中,对于“近期海绵城市建设区域”,规划到2020年海绵城市建设范围达到358平方公里,覆盖建成区面积228平方公里,占全市建成区总面积的两成。

具体而言,对广州11个区的17个重要片区进行了明确的规划,这些片区的建成面积少于近期建设范围面积,也就是说,到2020年,这些片区将比现状更大范围进行海绵城市的建设。

这17个片区分别是:从化区中心区和温泉部分区域、南沙的蕉门河中心区、增城的中心区、天河车陂涌流域一带、海珠的琶洲地区和广纸地区、番禺的大学城、南站商务区部分区域、国际创新城、白云新城和周边地区、花都的中心区、荔湾的大坦沙和芳村地区、越秀的流花湖片区以及二沙岛地区、黄埔的临港经济区。

海绵城市设计方法导则

海绵城市设计方法导则

海绵城市设计导则v0.1创新研究院杨石泉2019.10实施海绵城市的价值1、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和自然净化响应国家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号召,赋予城市对雨水的生态化应对措施,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质。

2、赋予景观更完善的功能“没有功能的景观就是在耍流氓!”,实施多功能的景观建设具有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3、营造更加宜居的社区环境科学设置的海绵措施有利于改善环境水质,有利于减少洪涝灾害,有利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4、实现城市雨水的精细化管理中国质造的产业结构升级的核心理念就是生产力精细化,精细化管理雨水,将变废为宝。

海绵城市设计导则的作用1、快速实施海绵城市设计分专业述说海绵城市设计的关键要点,精简扼要,配合图片说明,帮助设计师快速掌握海绵设计中需要注意的点,少走弯路。

2、掌握海绵设计基本方法海绵设计主要是针对雨水汇流路径的管理,计算并控制其汇流过程的水质、水量和去向。

所以主要是给排水专业的内容,针对其设计内容引进鸿业海绵设计软件,结合海绵设计模板,有针对性地开展设计工作,实现快速、准确设计。

3、降低项目沟通成本、提升设计工作效率统一项目各关系方对海绵设计原则的认识,在共识基础上开展设计,减少过程沟通工作,提升工作效率。

海绵城市的实施1、给排水1.1 汇水分区1.2下垫面层1.3海绵设施1.4管线设计1.5结果输出2、景观2.1下垫面2.2高程2.3海绵设施3、绿化3.1高程3.2植物设计宜忌·根据工程需求划分汇水分区住宅小区、公建社区等,宜利用建筑分开片区划分,适当合并分区,避免因分区过于细碎而影响景观整体效果。

·盲目直接使用软件提供的分区信息软件直接生成的分区因为只参考某一标高值,撇除现场与图纸的差异影响,仍然存在与项目需求的差异,故在软件生成分区后,应在其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区分或合并,重新描线,以达到项目需求。

·分区过密或过疏分区过密会导致计算量及工作量过大,且容易对园建、植物专业设计工作造成不良影响;过疏则导致计算不准确,设计质量下降。

海绵城市做法标准

海绵城市做法标准

雨水工程规划:1雨水量计算:雨水量参照广州市暴雨强度公式计算)11()lg 533.01(17.2424668.0++=t p q 雨水设计重现期 P =5年。

降雨历时5min 最大暴雨强度q=188(mm/h)。

2海绵城市及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已按照《广州市建设项目雨水径流控制办法》落实相关海绵城市要求:(按本项目实际情况填写)1已按《广州市建设项目雨水径流控制办法》的有关规定采取雨水径流控制措施,使建设后的雨水径流量不超过建设前的雨水径流量。

建设前雨水径流量为****,建设后的雨水径流量为*****2、新建项目硬化地面中,建筑物的室外可渗透地面率不低于40%,本项目室外硬化地面***平方米,室外可渗透地面面积****平方米,可渗透地面率*****3、人行道、室外停车场、步行街、自行车道和建设工程的外部庭院应当分别设置渗透性铺装设施,其渗透铺装率不低于70%,本项目人行道、室外停车场、步行街、自行车道和建设工程的外部庭院***平方米,渗透铺装面积****平方米,渗透铺装率*****。

4、凡涉及绿地率指标要求的建设工程,除公园之外的绿地中至少应有50%作为用于滞留雨水的下沉式绿地。

本项目绿地****平方米,下沉式绿地***平方米,占比******。

5、新建建设工程硬化面积达1万平方米以上的项目,除城镇公共道路外,每万平方米硬化面积应当配建不小于500立方米的雨水调蓄设施,本项目硬化面积****平方米,设置雨水调蓄设施****立方米。

具体实施措施如下:传统的方法,径流雨水是由管道系统汇集排走,为减少雨水径流,本项目雨水利用系统可适当使用可渗透的铺装材料,将不透水地面换成透水地面,如在区内人行道上部分铺设透水性方砖,步道下设置回填沙土,砾料的渗沟、渗井;采用透水性路面技术,在区内人行道、室外停车场等均考虑修建透水性沥青路面或混凝土透水路面,其渗透铺装率不低于70%;道路两旁设置渗透浅沟;区内绿地低于路面,雨水可顺畅流入绿地入渗。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城市雨洪管理问题日益凸显。

传统的雨水排放方式不仅会对城市环境造成污染,还会增加城市内涝的风险。

因此,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应运而生。

一、海绵城市概述1.1 海绵城市定义海绵城市是指在城市规划、设计和建设中,通过改变自然水文循环、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等手段将自然与人工系统有机结合,形成具有自净、自调节、保护生态系统功能的可持续发展型城市。

1.2 海绵城市特点(1)多功能性:海绵城市具备雨水管理、生态保护、景观美化等多种功能。

(2)低影响开发:采用低影响开发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3)多元化措施:采用多种措施进行雨洪管理,包括绿色屋顶、雨水花园、滞洪池等。

(4)全过程管理:从规划设计到建设运营全过程进行雨水管理,实现雨洪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二、海绵城市建设技术2.1 绿色屋顶技术绿色屋顶是指在建筑物屋面上种植植物,形成一个具有生态功能的绿色覆盖层。

它可以减少城市热岛效应、降低建筑物能耗、改善空气质量,并且可以吸收雨水,减少雨水径流量。

2.2 雨水花园技术雨水花园是指通过构造适宜的地形和植被,使得地表径流能够自然渗透到土壤中,并在花园内部形成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

它可以减少城市内涝风险、提高土壤保水能力、提高景观价值,并且可以起到净化雨水的作用。

2.3 滞洪池技术滞洪池是指通过构造人工湖泊或者河道,在城市中形成一定容积的蓄洪区域,以缓解城市内涝风险。

滞洪池不仅可以起到蓄洪的作用,还可以提高景观价值和生态功能。

2.4 雨水收集利用技术雨水收集利用是指通过构造雨水收集设施,将雨水进行收集、储存、处理和利用。

它可以减少城市内涝风险、提高雨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且可以起到节约自来水的作用。

三、海绵城市建设案例3.1 新加坡滨海湾花园新加坡滨海湾花园是一个以海绵城市理念为基础的综合性公园。

它采用了多种海绵城市技术,包括绿色屋顶、雨水花园、滞洪池等。

《海绵城市系统方案编制导则》

《海绵城市系统方案编制导则》

CECS XXX:201X 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海绵城市系统方案编制导则Guideline for the Compilation of SystematicSolution of Sponge City(征求意见稿)201X-XX-XX 发布201X-XX-XX 实施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前言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关于印发<2018年第一批协会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协字[2018]015号)的要求,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5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编制要求、编制内容及技术要点、编制成果。

本导则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海绵城市工作委员会归口管理,由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内容的解释。

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研究院标准规范所(地址:上海市中山北二路901号,邮编200092)或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街1号北矿金融大厦805,邮编100044)主编单位: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公司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清源华建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主要起草人:马洪涛吕永鹏王家卓吴连丰郭迎新邓婧许可张春洋李运杰周丹吕梅赵晨辰梁雨雯黄黛诗曾坚王宁刘世龙莫祖澜张格刘鹏飞主要审查人:目次1 总则 (1)2 术语 (2)3 编制要求 (4)3.1 编制原则 (4)3.2 编制目的 (5)3.3 编制期限 (7)3.4 编制范围 (7)3.5 其他要求 (8)4 编制内容及技术要点 (9)4.1 一般规定 (9)4.2 现状及本底条件分析 (9)4.3 排水分区划分与模型构建 (14)4.4 现状问题分析 (19)4.5 目标和指标确定 (22)4.6 方案制定 (25)4.7 保障体系 (35)4.8 与规划设计的承接与传导 (37)5 编制成果 (39)本导则用词说明 (43)引用标准名录 (44)Contents1 General provisions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0.12.30•【字号】穗府办规〔2020〕27号•【施行日期】2020.12.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水务局反映。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0年12月30日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推进本市海绵城市建设,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粤府办〔2016〕53号)、《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GB/T51345-2018)等有关文件,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排水设施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因地制宜、协调统筹、经济适用、安全美观”的原则,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相协调,降低与修复城市开发建设对自然水循环的不利影响,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防灾减灾能力。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广州市行政区域内各类建设项目的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维护及管理活动,包括核发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设计、土地出让、方案设计及审查、项目立项、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设计招标、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工程设计及审查、竣工验收、运行维护等行为。

按规定实施豁免的建设项目除外。

海绵设施与项目主体工程应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运营及使用,城市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海绵城市建设工程,均适用本办法。

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引及标准图集(试行)

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引及标准图集(试行)

项目名称: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引及标准图集组织单位:广州市水务局主管领导: 龚海杰 局长冯明谦 总工程师项目主办人:王少林 副总工程师卢志祥 主任科员于世青 高级工程师主编单位: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院 长:黄 红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项目总工:刘晓平 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项目负责人:缪圣达 高级工程师主要编制人员:刘晓平 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缪圣达 高级工程师梁思维 工程师司徒安 工程师吴晓廷 工程师吴伟滔 助理工程师叶倩慧 助理工程师参编单位: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主要参编人员:周建华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李文涛 高级工程师林忠军 高级工程师谭锦欣 工程师张小潭 工程师林 巍 工程师方 兴 工程师前 言为进一步做好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贯彻现行国家有关规范以及推广成熟的新技术和新产品,提高本市海绵城市建设的科学性、可操作性,由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会同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以《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为基础,参阅国家标准图集《城市道路与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同时结合广州地区实际,并广泛征求意见,汇编制定本技术指引及标准图集。

本指引及图集也参照了国内南宁、厦门、上海、武汉等其他城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引及标准图集,在此一并表示感谢!本指引及图集共分6章,分别是:1、建筑与小区;2、城市道路与广场;3、城市绿地;4、城市水系;5、通用设施;6、雨水收集利用。

各单位在使用本指引及图集过程中,有任何意见和建议请函告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街道瘦狗岭路553号广之旅大厦1204,邮编510640),以供今后修改完善。

本指引及图集编制组织单位:广州市水务局本指引及图集主编单位: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本指引及图集参编单位: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广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的批复(依申请公开转主动公开)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广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的批复(依申请公开转主动公开)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广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的批复(依申请公开转主动公开)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广州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7.06.01
•【字号】穗府函〔2017〕74号
•【施行日期】2017.06.0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发展规划
正文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广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
2030)的批复
市国土规划委:
《广州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委员会关于印发〈广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的请示》(穗国土规划报〔2017〕371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同意《广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请你委会同有关单位按照规定认真组织实施。

广州市人民政府
2017年6月1日。

《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出台,将海绵城市建设纳入河长制湖长制考核

《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出台,将海绵城市建设纳入河长制湖长制考核

第47卷第1期2021年给水排水WATER&WASTEWATER ENGINEERING Vol.47No.12021本工程运行费用包括电费、植物维护管理费、药剂费和人员工资福利费等。

提升泵房及预处理单元使用的水泵、刮泥机和搅拌机等设备产生电费,组合人工湿地运行中无需耗电;植物维护管理费包括湿地植物栽植、补种、收割、除草及清理植物残体等产生的人工和机械费用;预处理单元去除SS过程中产生药剂费。

工程单位水量行费用约0.1〜0.2元/n?。

4结论(1)该组合工艺系统对COD、氨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平均值分别为45.3%.54.2%和64.8%,出水水质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V类水体标准。

(2)潜流人工湿地对COD及总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表面流人工湿地能够保证岀水氨氮和总磷浓度稳定,但对COD基本没有表观净化作用。

温度通过影响植物和微生物的生长活性进而影响人工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DO是影响氨氮降解的重要因素,在设计和运行中应注重优化湿地的复氧能力。

(3)专业的维护和管理对保障人工湿地处理效果、维持系统长期稳定运行尤为重要。

(4)1程实施后,OCD年削减量约247t,氨氮年削减量约4.1t,TP年削减量约2.4t,能够有效改善龙河下游水质状况,保障出境考核断面水质达标。

参考文献[1]HJ2005-2010,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S].[2]CJJ/T54-2017,污水自然处理工程技术规程[S].[3]DG/TJ08-2100-2012,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规程[S].[4]冀泽华,冯冲凌,吴晓芙.等.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填料及其净化机理研究进展CJ1生态学杂志,2016.35(8):2234-2243.[5]吴树彪,董仁杰.人工湿地生态水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6.[6]王宇,王宝玲,彭卫西,等.石臼漾湿地冬季有机质的可生化性EJJ.环境科学学报,2013,33(10):2774-2785.[7]尹连庆.谷瑞华.人工湿地去除氨氮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EJ].环境工程,2008,26(增刊):151-155.[8]王博.祁佩时,刘云芝,等.潜流人工湿地氮素去除机理与影响因素[J].应用化工.2017,46(2):350-355.[9]张自杰.排水工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10]许兵.人工湿地深度处理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试验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3.[11]蒋跃平.葛潼,岳春雷.等.人工湿地植物对观赏水中氮磷去除的贡献EJ1生态学报,2004,24(8):1720-1725.[12]成水平.吴振斌.况琪军.人工湿地植物研究[J1湖泊科学,2002,14(2):179-184.&通信作者:李东玲,女,出生于1985年.黑龙江牡丹江人,高级工程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市海绵城市导则
近年来,广州市积极推进建设海绵城市,以应对城市化进程中带来的诸多挑战。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优化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城市在面对极端天气和气候变化时能够自我调节、自我修复和自我适应的城市模式。

广州市海绵城市导则的制定旨在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以下是该导则的主要内容。

一、城市规划与设计
广州市海绵城市导则要求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因素,如地形、气候、水文等,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功能。

同时,要注重提高城市的适应能力,通过合理的用地布局、建筑设计和景观规划,减少城市热岛效应,提高城市的通风和遮阳能力,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

二、雨水管理与洪水防治
广州市海绵城市导则要求加强雨水管理和洪水防治,通过建设雨水花园、湿地公园等雨水利用设施,减少城市雨水径流,提高城市的自我调节能力。

同时,要加强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城市的排水能力,减少城市内涝和洪水的发生。

三、绿色交通与低碳出行
广州市海绵城市导则鼓励绿色交通和低碳出行,通过建设便捷的公
共交通系统和完善的步行和骑行网络,减少机动车出行,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和空气质量。

同时,要加强交通管理,减少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市民的交通出行体验。

四、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
广州市海绵城市导则要求加强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推广,通过采用节能建筑材料、设计合理的建筑立面和降低建筑能耗的技术措施,减少建筑能耗,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同时,要加强建筑垃圾的回收和利用,减少建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五、社区参与与公众教育
广州市海绵城市导则鼓励社区居民的参与和公众的教育,通过开展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宣传活动,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和能力。

同时,要加强社区的组织能力,鼓励居民参与社区的环境建设和管理,共同推动海绵城市的建设。

广州市海绵城市导则的制定旨在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通过合理的城市规划和设计、雨水管理和洪水防治、绿色交通和低碳出行、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社区参与和公众教育等措施,广州市积极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为市民创造一个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广州市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