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备课素材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内容要点: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人口迁徙和区域开发,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认知提示:1. 学什么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指的是东晋的建立和灭亡,南方政权更替的史实。
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指的是人口南迁的原因和影响;江南地区的开发指的是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江南地区发展的表现。
2. 学到什么程度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指的是通过阅读教材,理清并识记东晋南朝朝代更迭的历史脉络。
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指的是通过阅读教材和材料,能够总结出人口南迁的原因和影响;江南地区的开发指的是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江南地区发展的表现。
3. 怎么学情境导入法:创设历史情境,直观再现历史,让学生在真实的历史场景中感受江南地区的美。
图示讲解法:这一课涉及朝代较多,朝代更替频繁,学生平时接触较少,所以只能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材料。
本节课出自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十八课,分别从政治、经济两方面介绍江南的发展。
东晋、南朝的统治,为江南地区的开发提供了重要条件。
学习这些内容,首先要了解三国以来南北政权更替的历史。
北方地区自西晋灭亡之后,相继建立起许多割据政权,这种政治局面一方面造成了农业经济的萧条和衰落,另一方面使大批北方人民南下,为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
江南很快形成为新的农业经济区,同时手工业、商业也得到迅速发展,使南北经济的发展趋向平衡。
为便于教学,依据大单元教学设计理念,重新整合教材,将本课梳理为以下三部分:第一部分,探南迁之由:北方战乱寻安身;第二部分,寻南迁之路:江南政权更迭频(东晋兴亡与南朝政治);第三部分,看南迁之果:江南开发美如画。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其认知水平与分析能力有限,且学生对在三国两晋南北朝的背景下进行江南地区开发的知识较为陌生。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精品教案1

学生阅读课本:
学生合作讨论,分析归纳
学生阅读课本归纳总结
培养学生分析读图的能力
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史料中寻找有效历史信息。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培养学生从史料中寻找有效历史信息,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了解历史学习的一项基本原则:史由证来,论从史出。
②、人口条件:大量北方人口迁往江南,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
③、社会条件: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④、政治条件:江南地区统治者采取适当的政策发展经济
还有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的共同努力。
4、主要表现
师:江南得到开发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点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并展示相应的农作物和手工业品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点拨:发生了侯景之乱: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将领侯景发动的武装叛乱事件。
师:在这样的情况下,江东最富庶的地区遭到烧杀抢掠,导致千里绝烟,人迹罕见。从此,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处于明显劣势。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1、介绍江南地区
江南一词,在两千多年前的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现在泛指长江中下游(长江以南),古人又称江东或江左。
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
课堂小结
学习这一课让我们了解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得益于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东汉末年以来,许多人为躲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更多北方人迁到江南,给南方地区带去了劳动力、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总结提升
板书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东晋的兴亡
1、建立:317年,司马睿定都建康
第18课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 知识点总结

第18课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知识点总结
一、东晋的兴亡
1.建立
(1)建立时间:317年
(2)建立者:司马睿
(3)定都:建康
2.统治措施
(1)政治上依靠王导
(2)军事上依靠王导堂兄王敦
3.灭亡时间:420年
二、南朝的政治
1.时间:420—589年
2.国家: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
3.定都:都在建康定都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1.原因
(1)北方人大规模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江南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
(2)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共同努力下
3.表现:
(1)农业
①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并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
②农业生产技术也有很大的改进,包括推广和改进犁耕,实行精耕细作,以及推广选种、育种、田间管理和施用粪肥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
③水稻由原来的直接播种变成育秧移栽
④普遍实行了麦稻兼作,五岭以南地区还种植了双季稻
⑤还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实行多种经营
(2)手工业:在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都有显著的发展
(3)商业:南朝时的建康,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课件(36张PPT)

开始。
胁,统治局面相对稳定。社会经济 有所发展,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
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420年, 东晋灭亡。
户口殷实”的景象。
二、南 朝 的 政 治
公元420年东晋灭亡,在中国南方地区相 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汉人政权, 史称“南朝”
宋 420-479
南朝的第一个朝代,也是南朝四个朝 代存在时间最久的,也是南朝疆域最 大,国力最盛的王朝。共传四世,历 经九帝,享国六十年。
例子 ·水稻由原来直播变成育秧移栽 ,这是水稻生产技术重大进步。
·普遍实行麦稻兼作,五岭以南地 区还种植了双季稻,使粮食产量有 了很大的提高。
d.发展种桑、培植果树、种植药材 等,实行农业多种经营。
农业生 产
水稻为主
推广和改进犁耕,
小麦推广
实行精耕细作
(2)手工业——纺织业
在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 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
都城 建康
宋文帝刘义隆
建康
宋
公元420— 479年
宋武帝、宋文帝在位的大约30年的时间里,赋 轻役稀,江南民殷国富,社会比较安定。
南朝的政治
看图分析,南朝中疆域最大的是哪个政权? 各朝代所辖面积总体上呈什么趋势?
南朝大多数帝王,比的是谁更败家、荒淫、残暴、变态……
宋武帝、宋文帝在位的30余年 时间里,轻徭薄赋,江南民殷 …… 国富,社会比较安定。其后统 治者开启败家模式。
北方大量人口南迁
②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 秩序比较安定。
③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④统治者的重视。
⑤自然条件优越。
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温润,土 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名师教学设计(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名师教学设计(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一. 教材分析《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是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让学生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及其对我国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江南地区的开发史可能较为陌生。
学生在学习本课过程中,需要结合地图、图表等材料,掌握江南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过程及其意义,从而提高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江南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等基本知识;掌握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过程及其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表等材料,培养学生阅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民族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江南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自然资源;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过程及其意义。
2.难点:江南地区开发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特点;江南地区开发对我国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江南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等基本知识。
2.演示法:展示地图、图表等材料,让学生直观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过程及其意义,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江南地区开发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2.课件:江南地区的地图、图表、案例等。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江南地区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江南地区。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教学资料】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通用,经典教学资料】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背景。
2. 掌握本章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1.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
2. 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介绍。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介绍江南地区的美丽风景和丰富资源。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会得到开发?3. 介绍本章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第二章:江南地区的地理环境教学目标:1. 掌握江南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
2. 理解地理环境对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
教学内容:1. 江南地区的地形、气候、水文等地理环境特点。
2. 地理环境对江南地区农业、交通、经济等开发的影响。
教学步骤:1. 介绍江南地区的地形、气候、水文等地理环境特点。
2. 分析地理环境对江南地区农业、交通、经济等开发的影响。
3. 通过地图和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环境特点和影响。
第三章:江南地区的政治背景教学目标:1. 了解江南地区的政治背景。
2. 理解政治背景对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政治状况和政权变迁。
2. 政治背景对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
教学步骤:1. 介绍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政治状况和政权变迁。
2. 分析政治背景对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
3. 通过历史资料和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政治背景和影响。
第四章: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教学目标:1. 掌握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
2. 理解经济发展对江南地区开发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经济发展情况。
2. 经济发展对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
教学步骤:1. 介绍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经济发展情况。
2. 分析经济发展对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
3. 通过历史资料和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经济发展和影响。
第五章:江南地区的文化交流教学目标:1. 了解江南地区的文化交流情况。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课件

目录
CONTENTS
•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社会背景 • 农业发展 • 城市与商业的兴起 • 人口流动与民族交融 • 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
01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社会背景
CHAPTER
政治环境
政治动荡与分裂
东晋南朝时期,中国政治局势动荡不安,政权更迭频繁,导 致社会秩序混乱。这种政治环境为江南地区的开发提供了契 机。
民族交融与文化交流
民族交融
随着北方人口的迁入,不同民族在江南地区交融,形成了多元文化格局。
文化交流
各民族在文化上相互交流、融合,推动了江南文化的繁荣发展,丰富了中华文化 的内涵。
社会结构的变化
士族门阀制度的衰落
随着人口迁移和民族交融,士族门阀 制度逐渐衰落,庶族地主逐渐崛起。
土地制度的变革
土地制度由原来的部曲佃客制向均田 制转变,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的城乡经济一体化趋势逐渐加强,城乡之间的经济
联系更加紧密。
04 人口流动与民族交融
CHAPTER
人口迁移与分布
人口迁移
东晋南朝时期,北方战乱频繁,大量人口向南迁移至江南地区,为江南的开发 提供了大量劳动力。
人口分布
随着人口迁移的增加,江南地区的人口分布逐渐发生变化,人口密集区逐渐向 太湖流域、长江中游等地集中。
土地开垦
东晋南朝时期,随着北方人口南迁, 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大规模的开 发和利用,大量的荒地被开垦为农田 。
水田旱地并重
土地制度变革
随着土地资源的开发,土地制度也发 生了变化,出现了土地私有化和集中 化的趋势。
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的农田不仅包括 水田,还包括了旱地,形成了水田和 旱地并重的农业格局。
七年级上册《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精选5篇)

七年级上册《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精选5篇)七年级上册《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晋、东晋、前秦、南朝的建立及更替,知道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史实。
明确淝水之战的时间、背景、经过和影响。
掌握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影响过程与方法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基本掌握西晋的兴亡、五胡内迁和淝水之战的大概内容。
锻炼自主学习能力。
2、利用图示法帮助学生理清这一阶段的历史发展线索。
3、组织学生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用“问题解决” 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历史知识,自主解决问题。
4、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话题对新知识进行迁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淝水之战史实的学习汲取骄傲自满带来的教训,通过江南地区开发的史实,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要贡献,学生探究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的过程中,认识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经济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教学重难点】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导学过程】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情景导入】师:同学们齐读白居易的《忆江南》,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的江南美景在此基础上,导入新课“那同学们一定非常好奇:江南地区是怎样得到开发的?经济重心何时南移的?”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有关这方面的问题。
明确江南地区的地理范围。
即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广大地区【自主预习】(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 (266年--316年)1、西晋的兴亡学生思考:西晋为什么短暂而亡?统治腐朽皇帝弱智,八王之乱 ------ 西晋灭亡------少数民族内迁总结:首先,西晋的统治集团非常腐朽,奢侈腐化的风气非常盛行,在位的皇帝智力低下;其次,西晋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争夺皇位的内乱,彻底地破坏了西晋的统治秩序,也耗竭了西晋的国力。
第三,内迁的少数民族受到西晋统治阶级的压迫,民族之间存在着矛盾,少数民族的上层利用西晋内乱的机会起兵反晋,推翻了西晋的统治。
【教学方案】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教学方案】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地理环境。
(2)掌握江南地区在这一时期的发展历程。
(3)了解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其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观察,分析江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运用历史资料,探讨江南地区在东晋南朝时期的开发过程。
(3)运用比较法,分析江南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差异。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江南地区的热爱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历史发展的兴趣,提高历史素养。
(3)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江南地区的地理环境。
(2)江南地区在东晋南朝时期的开发过程。
(3)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其意义。
2. 教学难点:(1)江南地区开发的内在原因和外在因素。
(2)江南地区开发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材、历史资料、地图、多媒体设备等。
2.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江南地区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江南地区。
(2)提问:你们对江南地区有什么了解?江南地区在我国历史发展中有什么特殊地位?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江南地区的地理环境。
(2)让学生结合地图,分析江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3. 课堂讲解:(1)讲解江南地区在东晋南朝时期的开发过程。
(2)分析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其意义。
4. 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探讨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2)让学生结合现实,思考江南地区开发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课后思考。
五、课后作业:1. 绘制江南地区地理位置示意图,并简要标注其特点。
3. 结合现实,思考江南地区开发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江南地区的开发历程。
2.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江南地区开发的典型事件和现象。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PPT【推荐课件】

第18课
新课导入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 谙。日出江花红胜 火,春来江水绿如 蓝。 能不忆江南?
新课导入
我国江南地区山美、水美、人更美。不 仅如此,如今的江南是我国经济发展的 重心,那么,历史上江南经济发展情况 是怎样的呢?
1
东晋的兴亡
2
南朝的政治
3 江南地区的开发
(3)江南开始种植小麦
(4)广泛利用水力加工谷物。
水 磨 模 型
龙骨翻车
水碓
南 方 牛 耕
施肥图
手工业方面:
(1)养蚕缫丝技术提升。 (丝织品产量激增)
(2)冶铸技术进一步改进。 (灌钢法)
(3)制瓷业发展迅速。 (青瓷烧制)
南 朝 莲 花 尊
东晋织成履
东晋的兴亡
南方的初步开发 促进南方商业的兴旺和城市的繁荣, 建康是南朝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都会城市。
东晋依靠北方南迁和南方本 地的世家大族建立其统治, 大权掌握在世家大族手里。
“王与马,共天下”
王导
建康
宋
420 年
建康
齐
南北朝政权的变化
西
东
魏
魏
建康
陈
建康
梁
南朝的政治
朝代 建立者
时间
都城
西晋 司马炎 266年—316年 洛阳
东晋 司马睿 317年—420年
南 朝
宋 齐
刘裕 420年 —479年 萧道成 479年—502年
1.大量的北方人口迁往江南,提供了劳动力、 先进技术、工具。(主要原因) 2.南方有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 3.战乱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4.统治者政策:奖励耕织、兴修水利。 5.南北方人民的辛勤劳动。
初中历史《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山东省“特色示范课堂”教学设计第18 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执教教师:【主题寄语】是古朴的小桥,还是潺潺的流水,让你驻足不前;是东晋的青瓷,还是南朝的古寺,让你流连忘返;也许你爱那飘浮的白云,还有那隐隐绰绰的青山,也许你爱那倒映的塔影,还有那亭亭玉立的青荷;淡雅隐逸,是你的追求;空灵静美,是你的最爱;只要心有追求,眼前便有不尽的青山绿水。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东晋、南朝政权更替历史,知道东晋、南朝统治对南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利用魏晋南北朝地图了解朝代更替历史,提高读图、识图能力;通过史料教学、表格教学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学史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南北人民共同开发江南,认识人民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
【教学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难点】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原因。
【课堂流程】一、导入新课衔接: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向我们展现的是今天繁华的江南,那么,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又是什么样子呢?我们一起学习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导语:我先考一考大家,你知道书圣是谁吗?(王羲之)那书圣故里在哪里呢?(临沂)但是,还有两个地方也在争夺书圣故里,分别是浙江绍兴和浙江嵊州,一个位于中国北方,两个位于中国南方,即长江以南,三地对书圣故里的争夺也各有道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书圣王羲之的背后到底有一段怎样的历史呢?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王羲之的足迹一起来探寻这段历史。
二、导学新课引子:王羲之,西晋太安二年(公元303年)生于琅琊临沂,并在此度过他的幼年时期。
据《临沂县志·古迹》载“王右军故宅,治城西南隅普照寺。
西晋末年,临沂诸王南迁,舍宅为寺。
”王氏家族为什么举族南迁呢?我们学习第一篇。
(一)社会稳定看江南——政治篇[读图说史]出示《西晋内迁民族分布图》。
铺垫讲解:公元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图说历史]出示《东晋十六国形势图》西晋灭亡后,中国南北方出现了什么局面呢?(生回答)[表里山河]表格出示东晋建立的三要素。
4.18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内容逻辑关系
①东晋南朝时期的政治动荡:学生了解到东晋南朝时期,我国政治动荡不安,战乱频繁,这为江南地区的开发提供了历史背景。
②人口南迁:学生掌握到由于北方战乱,大量人口南迁,为江南地区的开发提供了劳动力和技术。
4.学生已学习过中国古代的文化传承,对文化交流、文化传播有一定认识。本节课将分析江南地区文化教育的繁荣及其对后世文化发展的影响。
5.学生已学习过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对民族融合、民族政策有一定了解。本节课将探讨江南地区民族关系的特点及其对后世民族关系的启示。
核心素养目标
1.时事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1.拓展内容:阅读材料
(1)《江南地区的农业开发》(作者:XXX)
(2)《江南地区商业经济发展史》(作者:XXX)
(3)《江南地区文化教育繁荣》(作者:XXX)
2.拓展内容:视频资源
(1)《江南地区开发的历史意义》(视频来源:XXX)
(2)《江南地区农业开发过程》(视频来源:XXX)
(3)《江南地区商业经济发展》(视频来源:XXX)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在课堂讨论中,部分学生表现出较大的依赖性,不愿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在案例分析环节,部分学生对于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仍存在困难。这使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教学总结
然而,教学中仍存在一些不足。部分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参与度不高,对于一些问题的理解和分析仍存在困难。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进,提高教学效果。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精品教案3(活动探究型)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精品教案3(活动探究型)一、课程标准: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二、教学目标了解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影响,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相关的社会经济问题。
认识到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认识到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江南地区开发的相关情况。
教学难点: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唐)白居易上述文字都在怀念“江南”,尤其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诗歌,生动描绘了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末句“能不忆江南”充分流露出作者对江南的怀念之情,对江南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你知道“江南”是指哪里吗?白居易词中描述的“江南”是在什么时候开发的?今天,我们就一起通过学习《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来探讨这些问题吧。
(板书课题)(二)互研探究互动活动——东晋的兴亡1.东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东晋为何不能恢复中原?淝水之战后,东晋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呈现出什么局面?(1)317年,司马睿,建康;(2)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牵制,使北伐缺乏后援;(3)“荆扬晏安,户口殷实”。
互动活动二南朝的政治自主阅读课本P90~91内容,完成第2题。
2.东晋灭亡后170年里,中国南方政权是怎样频繁更替的?继宋朝之后,中国南方与北方实力对比中为何处于劣势?(1)东晋——宋、齐、梁、陈(统称南朝)(2)①皇帝势力萎缩,镇守地方的贵族和将领势力强大;②皇帝对官员的放纵,导致政治日益败坏;③大规模叛乱,导致千里绝烟,人迹罕见。
互动活动三江南地区的开发自主阅读课本P91~92内容,完成第3题。
3.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有哪些?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哪些?(1)表现:①修建水利工程,荒地变成良田;②江南种植水稻,稻田使用绿肥;③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④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备课素材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备课素材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本课包含三个子目内容: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分别从政治、经济两方面介绍江南的发展。
东晋、南朝的统治,为江南地区的开发提供了必要条件。
学习本课内容,首先要了解三国以来南北政权更替的历史。
北方地区自西晋灭亡之后,相继建立起许多割据政权,这种政治局面一方面造成了农业经济的萧条和衰落,另一方面使大批北方人民南下,为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极大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
南方地区在东晋南朝时期,战乱较少,社会稳定,统治者大都注重发展农业,积极兴修水利,推广先进生产技术,改变了江南农业“火耕水耨”的原始状况,转而进入精耕细作阶段。
这样,江南很快成为新的农业经济区,同时手工业、商业也得到迅速发展,使南北经济的发展趋向平衡。
江南地区的开发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材从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和表现两个方面讲述。
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教师利发的成就以及江南开发的深远影响。
3.构建知识框架法。
本课内容比较复杂,理清本课的基本线索是学好本课的关键。
可以通过以下图示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线索:史料导入史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货殖列传》史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渔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请同学们阅读史料,看一看《史记》描写的江南与《宋书》描写的江南有什么不同?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来学习“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说导入“开发”是一个在我们日常交流中比较常用的词语。
今天老师要看看同学们的大脑中储存了多少个带“开发”的词语或短语?(让学生们说出自己知道的含有“开发”的词语或短语)大家说了这么多含“开发”的词语和短语,可什么是“开发”呢?“开发”就是发掘、挖掘、利用各种资源或条件,有目的地进行发展的行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本课包含三个子目内容: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分别从政治、经济两方面介绍江南的发展。
东晋、南朝的统治,为江南地区的开发提供了必要条件。
学习本课内容,首先要了解三国以来南北政权更替的历史。
北方地区自西晋灭亡之后,相继建立起许多割据政权,这种政治局面一方面造成了农业经济的萧条和衰落,另一方面使大批北方人民南下,为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极大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
南方地区在东晋南朝时期,战乱较少,社会稳定,统治者大都注重发展农业,积极兴修水利,推广先进生产技术,改变了江南农业“火耕水耨”的原始状况,转而进入精耕细作阶段。
这样,江南很快成为新的农业经济区,同时手工业、商业也得到迅速发展,使南北经济的发展趋向平衡。
江南地区的开发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材从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和表现两个方面讲述。
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教师利用对东晋、南朝历史的讲述,对比北方地区的战乱,找出促进经济发展的因素,即南方相对安定的社会状况以及统治者采取的促进生产的措施。
其次,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纷纷南迁,为南方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重要条件。
最后,从南方的自然条件入手,结合现实,找出对经济发展有利的因素。
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教材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三方面进行了讲述。
农业方面,耕地面积不断增加,生产技术的改进,水利工程的兴修,使江南农业向着精耕细作发展。
手工业方面,主要在缫丝、织布、冶铸、造船等方面有突出发展。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南方许多政治中心也都是商业中心。
1.识图学习法。
通过观察《南朝牛车画像砖》,了解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
通过观察《南朝青瓷莲花尊》《南朝青瓷刻花单柄壶》,了解江南地区手工业的发展。
2.重点突破法。
本课虽然头绪较多,但是着重要掌握的问题也非常突出,可以指导学生集中精力掌握好“江南地区的开发”这个问题。
对此,主要是认清江南开发的原因和条件、江南开发的成就以及江南开发的深远影响。
3.构建知识框架法。
本课内容比较复杂,理清本课的基本线索是学好本课的关键。
可以通过以下图示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线索:史料导入史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货殖列传》史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渔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请同学们阅读史料,看一看《史记》描写的江南与《宋书》描写的江南有什么不同?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来学习“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说导入“开发”是一个在我们日常交流中比较常用的词语。
今天老师要看看同学们的大脑中储存了多少个带“开发”的词语或短语?(让学生们说出自己知道的含有“开发”的词语或短语)大家说了这么多含“开发”的词语和短语,可什么是“开发”呢?“开发”就是发掘、挖掘、利用各种资源或条件,有目的地进行发展的行动。
因此开发的重点在发展,开发意味着发展。
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历史上的一次大的开发行动——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诗歌导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句诗,大家一定还记得,这里的“王”指的是琅琊王氏,“谢”指的是陈郡谢氏。
西晋末年,北方动乱,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南迁。
因王谢两家的王导、谢安及其后继者在东晋南朝时期权倾朝野,文采风流,所以“王谢”成为世家望族的代称。
其中,王家的王导在东晋建立过程中厥功至伟。
今天,让我们通过学习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来更多地了解那段历史。
知识点一东晋的兴亡(教材P89)东晋(317—420年),是西晋司马氏政权的延续。
因内迁的北方游牧民族起兵,建都洛阳的晋朝(西晋)亡国,琅琊王司马睿在群臣拥戴下在建康(今南京)即位,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东晋与之前的孙吴以及其后的宋、齐、梁、陈,合称为六朝。
东晋虽然是司马氏政权的延续,但司马氏本身在政治上威望不高,整个朝廷都由世族大家把持,当时世家大族的代表有南下的王、谢、袁、萧等侨姓和本身居于江南的朱、张、顾、陆等吴姓。
王导主持大局时,一方面拉拢江南士族,一方面又安顿从中原南下的士族,并以司马家族作为共同拥戴的对象。
但世家大族本身并不真正忠于司马氏,尤其是他们本身都拥有大量田地,以至拥有自家部队,有足够实力抗衡司马氏政权。
最初有王导主持大局,东晋政权得以稳定,故时人称“王与马,共天下”。
但晋元帝以降则内乱频生,如有早期王敦之乱、苏峻之乱,后期又有孙恩、卢循之乱等。
东晋也曾多次试图北伐,但由于内部不团结,最终无果。
祖逖本有希望恢复旧土,但他被司马睿挟制,郁郁而终。
桓温的北伐则被慕容垂击败。
383年,前秦苻坚率兵南侵,东晋宰相谢安力主抗击,派谢石、谢玄率军迎敌并在淝水之战中大获全胜,苻坚只身逃回北方,南北分立之势从此而成。
420年,刘裕灭晋建宋。
知识点二南朝的政治(教材P90)南朝(420—589年):东晋之后建立于南方的四个朝代的总称。
420年东晋灭亡,在中国的南方地区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
它们的存在时间都较短,其中最长的不过59年(刘宋),最短的仅23年(萧齐)。
此时,中国正处于南北分治时期,南朝与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并称南北朝。
南朝宋的开国皇帝刘裕是东晋末年发展起来的新兴力量。
他在与东晋四大家族的斗争中取得了胜利,于420年废掉晋帝,自立为帝,国号宋。
为区别于后世赵匡胤建立的宋朝,史学家称之为“刘宋”。
由于刘裕出身贫寒,又看到了东晋因大族屡屡兴兵反抗而灭亡的教训,故在登基后不再重用名门大族,兵权则主要交于自己的皇子。
然而,皇子们相互间争权夺利,以至相互残杀,这是刘裕始料未及的。
422年,宋武帝刘裕卒,宋少帝、宋文帝相继即位。
其中,宋文帝刘义隆在位的30年间,是宋朝最繁荣的一段时期。
450年至451年,宋与北魏交战虽各有胜负,但都损失惨重,使南北方无力再发生大战。
从此,南北方相对稳定下来。
宋文帝死后,宋孝武帝、宋明帝先后继位,但他们俩都是有名的暴君,不仅对诸将疑忌,而且兄弟间相互残杀。
479年,萧道成灭宋,建立齐。
梁武帝萧衍夺取帝位后,政治日益败坏。
从此,在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处于明显劣势。
知识点三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材P91)“江南”是一个地域名称。
广义是指长江以南的地区;狭义是指长江下游南岸,以太湖为中心,包括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和安徽东南部。
这里气候湿润,土壤肥沃,是魏晋以来我国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最快的地区。
秦汉时期,江南地区的经济较为落后,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
经过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开发,江南地区渐成为富庶之地。
江南地区的开发具备以下优越的条件:①自然条件优越(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
②北方人民的大量南迁为江南地区的开发提供了动力(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不同的生活方式)。
③南方社会相对安定,战乱较少,南朝统治者采取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
④江南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①农业: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并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
农业生产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改进,包括推广和改进犁耕,实行精耕细作,以及推广选种、育种、田间管理和施用粪肥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
例如,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植,这是水稻生产技术的重大进步;普遍实行了麦稻兼作,五岭以南地区还种植了双季稻,使粮食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此外,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实行农业多种经营。
②手工业:在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
③商业与城市: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交流和城市的繁荣。
南朝时的健康,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1.南朝牛车画像砖(教材P91)这块牛车画像砖1957年出土于河南邓州南朝贵族墓。
墓主人身份无考,墓中出土了较多的砖画,题材有规模宏大的出行图及神仙传说、佛教和道教的传播、孝子故事、习俗文化等。
这块浮雕牛车画像砖,是出行图组砖之一。
西汉初,贵族乘牛车,主要是因为缺少马。
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乐于乘牛车,主要缘于乘牛车安稳、舒适。
2.南朝青瓷莲花尊(教材P91)南朝青釉莲花尊,1956年出土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钵盂山南齐墓,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莲花尊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种以莲花装饰为主题、并与造型融为一体的青釉瓷器。
其器体为一仰一覆,形似碗钵的莲花构成尊的主体。
有的莲花尊自腹部至底座,由达7层之多的仰覆莲花瓣构成,尊肩有系穿,尊颈略细长,饰有花鸟云龙。
器物造型优美,端庄俊秀。
北朝莲花尊代表作有出土于河北省景县、今藏于故宫博物院的莲花尊。
其上下仰覆两朵莲花相对而成的造型,周身高凸而丰腴的莲花瓣纹饰,给人以奇特、雄伟、厚重之感,体现了北方青瓷的特色。
中国以前的经济中心一直是黄河中下游。
从南北朝时期开始,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江南地区获得很大的发展。
青瓷莲花尊——南方工匠以莲花这种当时最受崇敬的佛教象征物赋予青瓷,而且制作得如此精美,说明南方已经能以最先进的生产力来适应统治阶级的精神需要了。
《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想一想: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教材P92)[答案] 首先,由于北方战乱,大量的北方人迁往江南,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其次,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社会比较安定,统治者也重视发展经济;最后,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的自然条件。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货殖列传》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渔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对比一下,《史记》与《宋书》中对江南地区的描述有什么不同?(教材P92)[答案] 《史记》中的江南尚未开发,地广人稀,生产水平落后,商业不发达。
《宋书》中描述了江南开发后的景象,物产丰富,粮食产量高,手工业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