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习题 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练习题(含答案)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一、选择题1.东晋初年,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其中“马”和“王”分别指的是()A.司马昭和王莽B.司马炎和王维C.司马睿和王导D.司马睿和王猛2.小明在阅读《晋朝那些事儿》时,了解到了西晋的灭亡和东晋的建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东晋进行北伐收复中原B.内迁的鲜卑人灭掉西晋C.淝水之战东晋统一全国D.420年,武将夺权,东晋灭亡3.南朝历史始于公元420年,止于公元589年,历经四个王朝,南朝是指()A.我国历史上四个大一统的朝代B.我国南方先后相继的四个朝代C.我国南、北方并存的四个朝代D.我国南方地区并存的四个朝代4.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魏灭蜀②东晋建立③西晋灭吴④西晋建立A.③①②④B.④①②③C.①④③②D.①④②③5.下列有关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原因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南方的生产技术比北方先进B.南方的社会环境比较稳定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D.北方先进生产工具传入南方6.据《宋书·州郡志》所载,自(西晋)永嘉初至(南朝)刘宋末,南渡(迁)人口约90万,约占北方总人数的1/8还要多。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北方人口锐减B.政权分立C.经济重心南移D.江南得到开发7.“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概述的是()A.都江堰修筑的功效B.张骞通西域的结果C.佛教传入中原的过程D.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8.列表格是同学们学习历史常用的方法之一。
阅读下列表格,其内容反映的是东晋南朝时哪一方面的史实()A.C.北人南迁的原因D.淝水之战的背景9.“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假如你穿越时空,回到东晋南朝时的江南,你可能看到的景象是()①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②推广选种、育种和施用粪肥等技术③五岭以南地区种植了双季稻④普遍实行麦稻兼作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二、材料分析题10.东汉以来,江南经济不断发展,为隋唐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历史部编版(2024版)课时练习 含答案七年级初一上册第18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 02

一、选择题1.东晋诗人谢灵运在其作品《山居赋》中提到了麻、粟、豆等农作物,以及梨、枣、杏树等果树。
这些原来都是种植在北方的,而这时也在南方种植了。
这表明()A.人口迁徙促进物种交流B.南方适合种植所有作物C.生产工具提高劳动效率D.先进技术推动农业发展2.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
下图反映出该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是()A.文明起源B.政权分立C.社会变革D.国家统一3.下图是小历同学根据课堂学习内容绘制的思维导图。
依此判断,他学习的是()A.江南地区的开发B.北方各族的内迁C.黄河流域的统一D.中外文化的交流4.《宋书》记载:“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这说明()A.苏湖熟,天下足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诸葛亮治蜀有成效D.南朝时江南地区得到开发5.《宋书》载:“江南之为国盛矣。
……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出现以上场景的原因是()A.中原地区经济发达B.江南地区经济开发C.藩镇势力拥兵自重D.君主专制达到顶峰6.东晋诗人谢灵运在《山居赋》中提到了麻、粟、豆等农作物以及梨、枣、杏树等果树。
这些农作物原本种植在北方,而东晋时在南方也种植了。
这一现象反映出东晋时期()A.政局混乱导致北方经济衰落B.南方的手工业有比较大的发展C.南方劳动人民辛勤劳动耕作D.北民南迁促进了江南经济发展7.下图是一位同学绘制的某单元的知识结构示意图,其中①处应为()A.人口迁徙B.北魏孝文帝改革C.丝路开通D.经济重心的南移8.据资料统计,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比较安定,同时期南方水利工程建设数目增加,而北方则有所减少。
这表明()A.北方水利比南方要落后B.经济重心已经完成南移C.社会安定有助经济发展D.南方经济水平超越北方9.这座城市展现东晋南朝时期发生的历史活动和图景,勾勒设计“一座城市、乱世激荡三百年”“一番开发,从此奠基千余年”“一种趋势,收拾河山又统一”。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练习题及答案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1.灭亡西晋的少数民族是( )A.匈奴族B.鲜卑族C.羯族D.羌族2.东晋的建立者是( )A.司马懿B.司马昭C.司马睿D.司马腾3.在南朝的四个王朝中“疆域最大,经济比较繁荣,社会比较安定”的是( )A.宋B.齐C.梁D.陈4.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A.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B.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C.江南统治者施行仁政D.南方社会较为稳定5.南朝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是( )A.长安B.洛阳C.建康D.建业6.识读下列《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请回答:(1)北方少数民族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迁往中原的?(2)北方人民迁往江南的原因是什么?(3)人口南迁对江南经济发展有何影响?(4)想一想人口迁徙的积极影响有哪些。
1.东晋初年,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其中“马”和“王”分别指的是( )A.司马昭和王莽B.司马炎和王维C.司马睿和王导D.司马睿和王猛2.一个生活在318年的建康人应该受哪个政权的管辖( )A.东汉B.东吴C.西晋D.东晋3.南朝历史始于公元420年,止于公元589年,历经四个王朝,南朝是指( )A.我国历史上四个大一统的朝代B.我国南方相继出现的四个王朝C.我国南、北方并存的四个朝代D.我国南方地区并存的四个朝代4.下列政权中都城设在今南京的是( )①东晋②南朝时期的宋王朝③南朝时期的齐王朝④南朝时期的梁王朝⑤南朝时期的陈王朝⑥三国时期的吴国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⑥5.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魏灭蜀②东晋建立③西晋灭吴④西晋建立A.③①②④B.④①②③C.①④③②D.①④②③6.下列有关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原因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南方的生产技术比北方先进B.南方的社会环境比较稳定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D.北方先进生产工具传入南方★7.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有 ( )①江南地区气候条件优越②江南战争较少,相对稳定③经济重心已经向南转移④大批北人南迁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④★8.东汉以来,江南经济不断发展,为隋唐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课堂作业(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课堂作业一、选择题1.某学者准备写一本关于东晋兴亡的书,书中会提到东晋的建立时间和建立者是()A.316年、司马炎B.317年、司马懿C.317年、司马睿D.316年、司马昭2.东晋司马睿举行皇帝即位大典时,邀请大臣王导共坐御床(皇帝专用座位)。
这反映了()A.王导能力很强B.东晋王朝依靠贵族支持C.分封制实施D.东晋贵族追求奢华3.东晋初年曾多次北伐,最终未能恢复中原的最主要原因是()A.北伐军孤军深入,缺少人才,军心涣散B.司马睿巩固江南地区,疑虑北伐并且多方牵制C.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势力强大,坚决抵抗D.中原人民渴望安定,反对北伐,无人响应4.古诗有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南朝时的四个王朝相继出现的顺序是()①梁②陈③宋④齐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②①④D.③④①②5.南朝频繁的政权更替带来的严重后果是()A.北方少数民族统一了南方B.在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处于明显劣势C.南方人口大量迁往北方D.经济重心北移6.“时海内大乱,独江东差安,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北人南迁主要是因为()A.北方战乱频繁B.北方少数民族内迁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D.北方自然条件恶劣7.“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
”材料反映的是江南地区开发的()A.重要原因B.主要表现C.基本特点D.积极影响8.七年级(1)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正在进行“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原因”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下列不能入选该主题的是()A.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B.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技术C.国家统一,社会秩序安定D.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的共同努力9.《宋书》记载:“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材料反映的现象是()A.江南气候条件优越B.江南地区得到开发C.江南生产技术先进D.江南劳动力资源丰富10.绘制表格是学习历史的常用方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同步练习及答案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一、选择题1.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徭役的权利:南朝时,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畸美拓,吐吠相望,连宇高花,叶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通过上述材料可以看出江南地区开发的一个重要条件是( B )A.南方政权采取了有利于发展生产的措施B.北方农民大批南移,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C.江南地区相对和平稳定D.南方自然环境比较优越2.今浙江省的乌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有着“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美誉。
在东晋、南朝时期,该镇及其周围地区的农作物种植情况是( A)A.以种植水稻为主 B.以种植玉米为主C.以种植小麦为主 D.以种植棉花为主3.下图反映的著名战役是( D )A.长平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4.研究表明,从汉朝开始,北方人口开始向南方迁移;东汉末年,特别是两晋之间,形成了人口南迁的潮流。
“潮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A.北方战乱频繁 B.南方地广人稀C.江南经济发达 D.北方自然条件恶劣5.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北魏孝文帝不顾保守派贵族的反对,毅然迁都。
迁都后,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是( C )A.长安B.平城C.洛阳D.建康6.电视剧《锦绣未央》反映了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你知道建立北魏政权,并统一黄河流域的是哪个民族吗( A )A.鲜卑族B.匈奴族C.羌族D.氐族7.今浙江省的乌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有着“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美誉。
在东晋、南朝时期,该镇及其周围地区的农作物种植情况是( A )A.以种植水稻为主 B.以种植玉米为主C.以种植小麦为主 D.以种植棉花为主8.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农业生产技术进步的主要表现是( C )①学习北方的牛耕、施肥等技术②实行麦稻兼作③双季稻的栽培④织锦业迅速发展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9.东晋后期,我国江南地区农业生产技术迅速发展的表现不包括( D )A.推广和改进犁耕 B.推广选种、育种C.水稻采用育秧移栽 D.普遍种植双季稻10.两晋南北朝是众多民族政权分裂对峙的时代。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练习题(含答案)2018年秋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晋朝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时人称“王与马,共天下”,其中的“马”指的是( )A.司马睿B.司马炎C.司马懿D.司马光2.东晋时期南迁的北方人,怀念家乡,希望能恢复中原。
祖逖就是其中的杰出人物,与他相关的成语故事是( )A.破釜沉舟 B.卧薪尝胆C.闻鸡起舞 D.问鼎中原3.420—589年,中国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了四个王朝,统称为“南朝”。
这四个王朝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齐、陈、梁、宋B.宋、梁、齐、陈C.宋、齐、梁、陈D.陈、梁、宋、齐4.两晋南北朝是众多民族政权分裂对峙的时代。
如图中数字所代表的政权正确的是( )A.①西晋②北魏③梁④宋B.①西晋②北魏③宋④梁C.①北魏②西晋③宋④梁D.①北魏②西晋③梁④宋5.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徭役的权利:南朝时,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畸美拓,吐吠相望,连宇高花,叶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通过上述材料可以看出江南地区开发的一个重要条件是( )A.南方政权采取了有利于发展生产的措施B.北方农民大批南移,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C.江南地区相对和平稳定D.南方自然环境比较优越6.在汉朝,南京只不过是一个地处偏远的小县城,而在东晋南朝时,却发展成一个拥有100多万人口的大都市,这种变化表明( )A.古代经济重心在南方B.北方人口都迁到南京C.孝文帝改革成效显著D.江南地区得到开发7.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A.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B.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C.江南统治者施行仁政D.南方社会较为稳定二、非选择题8.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到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说出理由。
9.江南经济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你认为对当地经济发展有何启示?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三国和西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以匈奴人灭西晋为序幕,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第一册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是西晋的主要特点A.是权臣篡权建立的封建王朝B.是短期统一的朝代C.制定了优待大地主、大贵族的政策D.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2. 宋、齐、梁、陈,因为都城都在一个地方,都偏安于江南,统称为南朝,南朝时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都会在A.洛阳B.建康C.临安D.宁波3. 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部和西部少数民族不断内迁。
其中建立前秦政权的是A.匈奴B.鲜卑C.氏族D.羯族4. 南朝时,如果北方的商人要去江南地区最为活跃的大都市去采购丝绸和瓷器,他们最应该去的城市是A.广州B.建康C.苏州D.杭州5. 东晋初期,“帝(司马睿)初镇江东,威名未著,敦(指王敦)与从弟导(指王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时人为之语曰:王与马,共天下。
”这段材料说明的最主要问题是A.东晋偏安江南,政体混乱B.王敦、王导有谋反之心C.东晋政权得到士族支持D.司马睿善于用人,深得民心6. 某同学在阅读《晋朝那些事儿》时,了解到了西晋的灭亡和东晋的建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东晋进行北伐收复中原B.内迁的鲜卑人灭掉西晋C.淝水之战东晋统一全国D.420年武将夺权东晋亡7. 把括号中的朝代按顺序补充完整,正确的是()()→(战国)→()→(西汉)→()→(三国)→()→ (东晋)→()A.秦、春秋、西晋、南北朝、东汉B.春秋、秦、南北朝、西晋、东汉C.春秋、秦、东汉、西晋、南北朝D.春秋、秦、东汉、南北朝、西晋8.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A.北方战乱,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B.南方生产经验丰富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D.南方生产工具先进9. 东晋后期,我国江南地区农业生产技术迅速发展的表现不包括()A.推广和改进犁耕B.推广选种、育种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C.水稻采用育秧移栽技术D.普遍种植双季稻10. 某博物馆要求选出能够体现南朝江南青瓷烧制技术的文物,当选()A. B. C. D.1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也有统治者的主动汉化。
部编_七上历史第四单元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课时练习(含解析)

山东省枣庄市四十一中学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课时练习(有答案及解析)1单选题易西晋和东晋的建立者分别是()A.司马昭司马炎B.司马炎司马睿C.司马懿司马炎D.司马昭司马睿【正确答案】B【题目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
2单选题易唐朝大诗人杜牧有一首名篇《江南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诗中所述的“南朝”四个朝代更迭发展的顺序为 ()A.宋、齐、梁、陈B.宋、梁、齐、陈C.齐、宋、梁、陈D.宋、陈、齐、梁【正确答案】A【题目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420 — 589年的170年里,南方政权更替频繁,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历史上统称为“南朝”。
3单选题易东汉末年,关中地区人口从240万减50万,扬州从320万增加到433万,荆州(今湖北境内)从359万增加到620万。
导致这一时期南北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江南地区开发B.北方战乱频繁C.经济重心南移D.民族融合加强【正确答案】B【题目解析】选B。
本题考查东汉末年以来北民南迁的原因。
东汉末年,关中地区人口减少,南方地区人口增加,其主要原因是北方战乱频繁,许多人为躱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故选B。
4单选题易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
那么,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A.东方B.南方C.西方D.北方【正确答案】D【题目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时间信息“秦汉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
5单选题易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最主要原因是()A.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B.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C.江南统治者施行仁政D.南方社会较为稳定【正确答案】A【题目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分析选项可知,B是南方一直存在的客观因素;C说法绝对化;D是主要原因,最主要原因应该从生产力进步角度去分析,故选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知识点一东晋的兴亡
1.东晋建立:316年,内迁的________人灭掉西晋。
随后,皇族________于317年重建晋王朝,以__________为都城,史称东晋。
2.东晋社会:司马睿政治上依靠__________,军事上依靠________;东晋初期,多次进行北伐,曾收复了西晋时____________以南的部分地区,但最终未能恢复中原;在淝水之战中战胜前秦,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
相对稳定的局势,使社会经济有所发展。
3.东晋灭亡:________年,东晋灭亡。
知识点二南朝的政治
1.南朝的概念:420—________年的170年里,中国__________政权更替频繁,相继出现宋、________、梁、________四个王朝。
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
2.南朝的社会:________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宋武帝、______________时,江南民殷国富,社会比较安定;镇守地方的贵族和将领势力很大,梁武帝________夺取帝位后,政治日益败坏;后来发生了大规模的叛乱,________失陷。
从此,在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处于明显劣势。
知识点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1.原因: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________南下,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____________和生产技术;当时的江南地区,社会比较________;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共同努力。
2.表现: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__________面积不断增加,并兴修了很多__________工程;农业生产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____________也有了快速的进步;商业和__________繁荣,__________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1.“王与马,公天下”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一个朝代的政治特征()
A.西汉B.东汉
C.西晋D.东晋
2.西晋和东晋的建立者分别是()
A.司马懿和司马昭
B.司马昭和司马炎
C.司马炎和司马睿
D.司马睿和司马炎
3.东晋是西晋皇族在西晋灭亡后建立的政权。
它存在的时间是()
A.316—420年B.316—589年
C.317—589年D.317—420年
4.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是()
A.宋B.齐
C.梁D.陈
5.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因素是()
A.温暖潮湿B.种植水稻
C.北人南迁D.土地肥沃
6.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起来是在()
A.秦朝时期B.西汉时期
C.三国时期D.东晋后期
7.南朝是东晋之后建立于南方的四个朝代的总称。
下列关于南朝的描述,错误的是() A.这四个王朝都定都在建康
B.宋文帝、宋武帝在位时,社会比较安定
C.镇守地方的贵族和将领势力很大
D.齐武帝萧衍时,政治日益败坏
8.三国以后,江南地区的开发成就是多方面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
B.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
C.推广选种、育种、田间管理和施用粪肥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
D.作物以种植小麦为主
9.下列有关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开发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江南有发展经济的优越自然条件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③江南地区战乱较少④北方人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0.右图中历史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A.江南经济发展
B.北方文化繁荣
C.专制统治加强
D.国家统一完成
11.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经济重心,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获得了显著的发展,使长期以来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距性缩小了。
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了北方
B.江南经济开发新局面已初步形成
C.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江南的开发
D.全国经济重心已转移至南方
12.书籍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
观察下面两本书,回答问题。
(1)东晋的建立者是谁?都城在哪里?东晋初期有哪些军事行动?结果怎样?淝水之战对东晋有哪些影响?
(2)《南北朝那些事儿》记述了“南朝更替”“北朝裂变”等重大史实。
南朝是如何更替的?
(3)根据两本书籍,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启示和感悟。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史记》译文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1)《宋书》里描写的南朝时的江南与司马迁描述的江南有什么不同?
(2)同是一个地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3)上述材料综合反映的是什么社会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有什么影响?
(4)通过上面的分析,你有何感想?对当今中国经济发展来说,有何借鉴之处?
我来告诉你
“侯景之乱”,“侯景之乱”又称太清之难,是指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将领侯景发动的武装叛乱事件。
侯景本为东魏叛将,被梁武帝萧衍收留,因对梁朝与东魏通好心怀不满,遂于548年以“清君侧”的名义在寿阳起兵叛乱,549年攻占梁朝都城建康,将梁武帝活活饿死,并掌控了梁朝军政大权。
他相继拥立又废黜萧正德、萧纲和萧栋三个傀儡皇帝,最后于551年自立为帝。
梁湘东王萧绎派兵讨伐侯景,于552年收复建康。
侯景乘船出逃,被部下杀死,叛乱终于平息。
教师详答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一、1.匈奴司马睿建康
2.王导王敦黄河
3.420
知识点二、1.589南方齐陈
2.宋宋文帝萧衍建康
知识点三、1.战祸生产工具安定
2.耕地水利手工业城市建康
【课上基础演练】
1.D
2.C[解析] 西晋的建立者是司马炎,东晋的建立者是司马睿。
3.D[解析] 东晋于317年建立,420年灭亡。
4.A[解析] 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
5.C[解析] A和D两项都属于自然条件,而种植水稻在河姆渡原始居民时期就开始了。
因此,这三个条件都是长久以来就具备的,显然不能是这一时期这一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因素。
东晋后期以来,更多的北方人迁到南方,南迁的人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促进了江南的开发。
6.D[解析] 到东晋后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课后巩固提升】
7.D[解析] 萧衍是梁武帝。
8.D[解析] 小麦是北方的主要农作物,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小麦推广到江南,但江南以种植水稻为主。
9.D[解析]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原因包括:江南雨量充沛,气候湿润,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从东汉末年开始,北方人为躲避战乱大量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10.A[解析] 图片显示的是魏晋时期北方人大量南迁的情况,北人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经济得到发展。
11.B[解析]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但是仍然落后于北方地区,因此A、D两项说法错误,而北魏位于我国北方黄河流域,因此与江南地区经济开发无关。
故选B 项。
12.(1)司马睿。
建康。
东晋初期,多次进行北伐,曾收复了西晋时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
由于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牵制,使北伐缺少后援,东晋最终未能恢复中原。
影响: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社会经济得以有所发展,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2)南朝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
(3)战乱影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要保持社会的安定;统一是历史的大趋势;统一有利于经济发展。
13.(1)司马迁描述的江南,人烟稀少,耕作方式落后,商品交换很不发达,贫富分化的程度也很低;《宋书》所描述的江南非常富饶,丰收年头,一年收获的粮食能满足几个郡人口的需要,出产的丝绵、布帛,可以供天下人穿用。
(2)这是因为汉代的江南尚未开发,魏晋以来江南已逐渐得到开发。
(3)江南地区从未开发到得到了开发;从贫穷到富足。
影响: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4)只有积极开发,社会经济才能进步与发展。
借鉴之处可以自由发挥。
(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