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练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课时检测卷含解析人教版

第 18 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测试时间:25 分钟一、选择题1.从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和西北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
在内迁的少数民族中灭掉西晋的是( )A.氐族B.匈奴族C.鲜卑族D.羌族2.西晋灭亡后,皇族司马睿在南方建立了( )A.十六国B.东晋C.宋朝D.南朝3.一个生活在 318 年的建康人应该受哪个政权的管理( )A.东汉B.东吴C.西晋D.东晋4.下列关于东晋统治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依靠王导建政权B.不思进取收中原C.北人南迁促发展D.篡夺皇位是王敦5.东晋时,江南地区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这得益于( )A.北伐成功B.合并州县C.汉化政策D.社会稳定6.(2018 湖南长沙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期末)南朝四个王朝更替的先后顺序依次为( )A.齐、宋、梁、陈B.陈、齐、梁、宋C.梁、宋、陈、齐D.宋、齐、梁、陈7.(2019 北京房山期末)“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
”下列与《三字经》中的这段话所概括的历史不相符的是( )A.东晋结束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统称为“南朝”B.北魏曾经统一黄河流域,后分裂为东魏和西魏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D.这一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时期8.(2018 江苏连云港海州一模)《宋书》记载的“江南之为国盛矣”的最主要原因是( )A.南方社会较为稳定B.江南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D.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9.(2019 河南漯河临颍期末)如图反映了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是( )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B.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C.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D.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全10.(2019 湖北武汉黄陂期末)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就其发展的社会环境因素来讲主要是( )A.江南自然条件优越B.北方流民大量南迁C.先进生产工具的使用D.战乱少,社会比较安定11.(2019 甘肃白银靖远期末)魏晋时期,江南地区经济获得迅速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B.农业生产技术进步C.海外贸易特别发达D.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12.列表格是学习历史常用的方法之一。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第一册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是西晋的主要特点A.是权臣篡权建立的封建王朝B.是短期统一的朝代C.制定了优待大地主、大贵族的政策D.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2. 宋、齐、梁、陈,因为都城都在一个地方,都偏安于江南,统称为南朝,南朝时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都会在A.洛阳B.建康C.临安D.宁波3. 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部和西部少数民族不断内迁。
其中建立前秦政权的是A.匈奴B.鲜卑C.氏族D.羯族4. 南朝时,如果北方的商人要去江南地区最为活跃的大都市去采购丝绸和瓷器,他们最应该去的城市是A.广州B.建康C.苏州D.杭州5. 东晋初期,“帝(司马睿)初镇江东,威名未著,敦(指王敦)与从弟导(指王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时人为之语曰:王与马,共天下。
”这段材料说明的最主要问题是A.东晋偏安江南,政体混乱B.王敦、王导有谋反之心C.东晋政权得到士族支持D.司马睿善于用人,深得民心6. 某同学在阅读《晋朝那些事儿》时,了解到了西晋的灭亡和东晋的建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东晋进行北伐收复中原B.内迁的鲜卑人灭掉西晋C.淝水之战东晋统一全国D.420年武将夺权东晋亡7. 把括号中的朝代按顺序补充完整,正确的是()()→(战国)→()→(西汉)→()→(三国)→()→ (东晋)→()A.秦、春秋、西晋、南北朝、东汉B.春秋、秦、南北朝、西晋、东汉C.春秋、秦、东汉、西晋、南北朝D.春秋、秦、东汉、南北朝、西晋8.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A.北方战乱,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B.南方生产经验丰富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D.南方生产工具先进9. 东晋后期,我国江南地区农业生产技术迅速发展的表现不包括()A.推广和改进犁耕B.推广选种、育种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C.水稻采用育秧移栽技术D.普遍种植双季稻10. 某博物馆要求选出能够体现南朝江南青瓷烧制技术的文物,当选()A. B. C. D.1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也有统治者的主动汉化。
部编_七上历史第四单元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课时练习(含解析)

山东省枣庄市四十一中学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课时练习(有答案及解析)1单选题易西晋和东晋的建立者分别是()A.司马昭司马炎B.司马炎司马睿C.司马懿司马炎D.司马昭司马睿【正确答案】B【题目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
2单选题易唐朝大诗人杜牧有一首名篇《江南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诗中所述的“南朝”四个朝代更迭发展的顺序为 ()A.宋、齐、梁、陈B.宋、梁、齐、陈C.齐、宋、梁、陈D.宋、陈、齐、梁【正确答案】A【题目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420 — 589年的170年里,南方政权更替频繁,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历史上统称为“南朝”。
3单选题易东汉末年,关中地区人口从240万减50万,扬州从320万增加到433万,荆州(今湖北境内)从359万增加到620万。
导致这一时期南北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江南地区开发B.北方战乱频繁C.经济重心南移D.民族融合加强【正确答案】B【题目解析】选B。
本题考查东汉末年以来北民南迁的原因。
东汉末年,关中地区人口减少,南方地区人口增加,其主要原因是北方战乱频繁,许多人为躱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故选B。
4单选题易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
那么,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A.东方B.南方C.西方D.北方【正确答案】D【题目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时间信息“秦汉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
5单选题易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最主要原因是()A.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B.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C.江南统治者施行仁政D.南方社会较为稳定【正确答案】A【题目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分析选项可知,B是南方一直存在的客观因素;C说法绝对化;D是主要原因,最主要原因应该从生产力进步角度去分析,故选A。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同步练习 (含答案)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班级:姓名:成绩:一、选择题1.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公元383年,这流亡政府的弱势军队出人意外地打败了前秦领袖苻坚所统率的绝对优势的北方联军。
”这个“流亡政府”是()A.西晋B.西汉C.东晋D.东汉2.发生于4世纪后期,为江南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是()A.官渡之战B.巨鹿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3.小明同学学习中国古代史时整理了一组词汇,分别是“巨鹿之战”、“淝水之战”“赤壁之战”,下列关于这三场战争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都是以少胜多的战争②都是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王朝之间爆发的战争③都在长江流域一带展开④都对当时时局产生了重大影响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4.公元383年,东晋的弱势军队出人意外的打败了前秦所率领的绝对优势的北方联军。
这次战役()A.消灭了六国残余势力B.激化了南北之间的矛盾C.奠定了楚汉之争的结局D.稳定了东晋在南方的统治5.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明珠,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
与“投鞭断流”、“草木皆兵”有关的战役是()A.涿鹿之战B.巨鹿之战C.官渡之战D.淝水之战6.下表信息有错的一项是()淝水之战时间:383年交战双方:前秦与东晋相关成语:破釜沉舟、老马识途、朝秦暮楚、纸上谈兵影响: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D.影响7.苻坚即位以来,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锐意改革,整顿吏治,加强集权,减赋禁奢,还大力兴办学校,提倡儒学,前秦境内胡汉之间的对抗和矛盾有所缓和。
这说明()A.民族之间的对立和矛盾已经消失B.前秦逐渐强大并且统一黄河流域C.苻坚倡导汉族礼仪促进民族交融D.苻坚不断提高自身的汉文化修养8.历史上致使强大的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是在()A.淝水之战之后B.巨鹿之战之后C.赤壁之战之后D.七国之乱之后9.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经济重心,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获得了显著的发展,出现“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练习题(含答案)2018年秋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晋朝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时人称“王与马,共天下”,其中的“马”指的是( )A.司马睿B.司马炎C.司马懿D.司马光2.东晋时期南迁的北方人,怀念家乡,希望能恢复中原。
祖逖就是其中的杰出人物,与他相关的成语故事是( )A.破釜沉舟 B.卧薪尝胆C.闻鸡起舞 D.问鼎中原3.420—589年,中国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了四个王朝,统称为“南朝”。
这四个王朝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齐、陈、梁、宋B.宋、梁、齐、陈C.宋、齐、梁、陈D.陈、梁、宋、齐4.两晋南北朝是众多民族政权分裂对峙的时代。
如图中数字所代表的政权正确的是( )A.①西晋②北魏③梁④宋B.①西晋②北魏③宋④梁C.①北魏②西晋③宋④梁D.①北魏②西晋③梁④宋5.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徭役的权利:南朝时,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畸美拓,吐吠相望,连宇高花,叶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通过上述材料可以看出江南地区开发的一个重要条件是( )A.南方政权采取了有利于发展生产的措施B.北方农民大批南移,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C.江南地区相对和平稳定D.南方自然环境比较优越6.在汉朝,南京只不过是一个地处偏远的小县城,而在东晋南朝时,却发展成一个拥有100多万人口的大都市,这种变化表明( )A.古代经济重心在南方B.北方人口都迁到南京C.孝文帝改革成效显著D.江南地区得到开发7.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A.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B.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C.江南统治者施行仁政D.南方社会较为稳定二、非选择题8.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到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说出理由。
9.江南经济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你认为对当地经济发展有何启示?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三国和西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以匈奴人灭西晋为序幕,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
统编七上历史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一、选择题1.自魏晋以来,江南地区不断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
南宋时,南方已经超过北方,成为中国经济的中心之一。
导致宋代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的经济因素是()A.统治者采取恰当的政策B.北人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C.南方土地肥沃,气候适宜D.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相对稳定2.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A.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B.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C.江南统治者施行仁政 D.南方社会较为稳定3.东晋时期,江南地区出现“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与下列哪一重大事件有关()A.八王之乱B.祖狄北伐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4.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四个朝代,下列关于南朝统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B.宋、齐、梁、陈都城都在建康C.皇帝往往控制长江下游一带D.宋武帝时,发生了大规模叛乱5.“闻鸡起舞”、“中流击楫”,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典故。
这两个成语称赞了哪一人物的报国志向()A.曹操B.王导C.祖逖D.王敦6.在《农耕图》中同时有扬场和插秧两种场面出现直接说明()A.江南人们劳动的辛苦和繁忙 B.劳动人民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C.劳动人民的勤劳 D.南方已有双季稻7.东汉末年,大批北方民众南迁,他们主要定居在()A.四川地区B.岭南地区C.长江中下游地区D.淮河中下游地区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其中人口达百万,经济最活跃的一个城市是()A.成都 B.洛阳 C.建康 D.长安9.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包括()①大量田地被开垦②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③农业生产使用粪肥④南方手工业也有了快速的发展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10.下列有关东晋南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东晋偏安江南,都城在建康B.南朝的第一个政权是“宋”C.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D.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11.从“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出发,比较“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引自《史记》)和“江南之为国盛矣……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引自《宋书》)。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课时训练题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课时训练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各族内迁,在内迁各族中于316年灭亡西晋的是()A.鲜卑族 B.匈奴族C.氐族 D.羌族2.小明在阅读《晋朝那些事儿》后,对两晋的历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来源:学科网ZXXK]A.司马懿建立西晋 B.八王之乱导致东晋衰落C.淝水之战后,东晋统一全国 D.420年,武将夺权,东晋灭亡3.“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里的南朝更替的先后顺序依次为()A.齐→宋→梁→陈 B.陈→齐→梁→宋C.梁→宋→陈→齐 D.宋→齐→梁→陈4.南朝是宋、齐、梁、陈四个王朝的统称。
南朝都城都在()A.成都 B.洛阳C.建康 D.长安5.[2018·黄石]江南地区在《史记》中曾被描述为“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
但在汉以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开发。
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江南开发因素的是()A.优越的自然条件 B.北方人口的南迁C.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 D.经济重心的南移6.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迅速,而北方经济日益落后。
导致这一变化的客观因素是()A.江南生产工具和生产经验比北方强B.南方人比北方人勤劳C.北方社会动荡,南方相对安定D.先秦以来,南方的自然条件比北方优越7.《史记》记载:“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无积聚而多贫。
”《宋书》记载:“江南之为国盛矣……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江南地区发生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南方战乱相对较少B.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D.南方文化比北方文化先进8.设计表格是学习历史常用的方法之一。
下表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1()农业麦稻兼作,兴修水利手工业丝织业技术进步青瓷烧制技术高超[来源:Z#xx#]城市建康人口众多,商业活跃A.C.北方人大量南迁 D.三足鼎立的局势二、非选择题9.[2018·盐城]经济活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
初中历史人教版2016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同步练习答案解析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基础达标】1. 西晋时内迁的少数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趁西晋内乱,起兵反晋,灭亡西晋的少数民族是A. 鲜卑族B. 氐族C. 匈奴族D. 羯族【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316年,匈奴刘曜率兵围攻长安,晋愍帝司马邺出降,西晋灭亡。
所以西晋是被匈奴所灭。
故选C。
2. “王与马,共天下”的现象出现在东晋初期,其中的“王”是指A. 王莽B. 王猛C. 王导D. 王敦【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316年,西晋灭亡后,司马睿从东渡到登基,主要依赖了北方大族王导、王敦兄弟的大力支持,因此司马睿举行即位大典时,邀请王导共座御床,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
故选C。
3. 南朝的历史是门阀士族由盛而衰的历史,南朝时期的第一个王朝是A. 齐B. 陈C. 宋D. 梁【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420年东晋灭亡,刘宋取代东晋,在中国南方地区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汉人政权,史称“南朝”故选C。
4.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大规模的开发,其中东晋和南朝都将都城定在A. 洛阳B. 杭州C. 建康D. 长安【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晋时期的都城在健康;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都城也都在健康。
故选C。
5. 下列各项中,关于两晋、南朝政权情况表述不正确的是①东晋和西晋的统治区域相同②结束东晋统治的是前秦③南朝从420年开始④南朝包括前秦A. ①②④B. 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东晋是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之后的大一统的王朝;西晋灭亡后,镇守长江下游的西晋皇族司马睿建立了东晋,其统治局限于江南;420年,东晋灭亡,宋开始,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四个政权;前秦属于北方十六国时期的政权之一。
所以①②④表述不正确,故选A。
6. 从右面的“人口迁徙示意图”中,可以看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北方民族迁往中原中原汉族迁往江南A.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B. 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C. 中原人民大量迁往江南D. 北方民族大量迁住中原【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原人民在阶级和民族的双重压迫下,纷纷越淮渡江,相率南下,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北方少数民族势力壮大,开始向中原地区推进,推动了民族大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1.灭亡西晋的少数民族是( )
A.匈奴族
B.鲜卑族
C.羯族
D.羌族
2.东晋的建立者是( )
A.司马懿
B.司马昭
C.司马睿
D.司马腾
3.在南朝的四个王朝中“疆域最大,经济比较繁荣,社会比较安定”的是( )
A.宋
B.齐
C.梁
D.陈
4.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B.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C.江南统治者施行仁政
D.南方社会较为稳定
5.南朝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是( )
A.长安
B.洛阳
C.建康
D.建业
6.识读下列《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请回答:
(1)北方少数民族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迁往中原的?
(2)北方人民迁往江南的原因是什么?
(3)人口南迁对江南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4)想一想人口迁徙的积极影响有哪些。
1.东晋初年,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其中“马”和“王”分别指的是( )
A.司马昭和王莽
B.司马炎和王维
C.司马睿和王导
D.司马睿和王猛
2.一个生活在318年的建康人应该受哪个政权的管辖( )
A.东汉
B.东吴
C.西晋
D.东晋
3.南朝历史始于公元420年,止于公元589年,历经四个王朝,南朝是指( )
A.我国历史上四个大一统的朝代
B.我国南方相继出现的四个王朝
C.我国南、北方并存的四个朝代
D.我国南方地区并存的四个朝代
4.下列政权中都城设在今南京的是( )
①东晋②南朝时期的宋王朝③南朝时期的齐王朝④南朝时期的梁王朝⑤南朝时期的陈王
朝⑥三国时期的吴国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⑥
5.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魏灭蜀②东晋建立③西晋灭吴④西晋建立
A.③①②④
B.④①②③
C.①④③②
D.①④②③
6.下列有关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原因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南方的生产技术比北方先进
B.南方的社会环境比较稳定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北方先进生产工具传入南方
★7.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有 ( )
①江南地区气候条件优越②江南战争较少,相对稳定③经济重心已经向南转移④大批北人南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④
★8.东汉以来,江南经济不断发展,为隋唐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请你围绕下面课堂教学的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诗歌展示】
(1)“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诗歌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现实的反映。
在教学中老师引用了以下诗歌,请你回答东汉以后我国北方的社会状况。
《蒿里行》
曹操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史料解读】
(2)老师在课堂上展示了以下材料,对比一下,《宋书》记载的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的经济状况与《汉书》记载的江南经济状况有什么不同。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材料一江南地区地域辽阔,有的地区用烧荒和原始的水稻耕作技术从事农业生产。
百姓把鱼和稻米作为主食,以渔猎和采集为谋生手段……不用买卖交换也能温饱……大都贫困无积蓄……没有受冻挨饿之人,也没有千金富贵之家。
——《汉书》选段译文材料二江南是全国最繁荣昌盛的地方。
……民户越来越多,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
土地辽阔,物产丰富,百姓勤劳,努力耕种。
如果一年大丰收,就可以解决好几个郡的粮食需求。
会稽地区临海靠湖,有良田数十万顷,肥沃的土地价格很贵。
这是关中的鄠(今陕西户县)杜(今陕西西安东杜陵)地区根本不能比的。
荆州的富饶,扬州的肥沃,鱼、盐、物产和木材的丰富,可以满足各地区的需要。
各种丝织品和麻织品足可以供应天下人使用。
——《宋书》选段译文
【建言献策】
(3)通过以上探究活动,你认为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需要哪些条件?请你为当地政府发展经济提几条合理建议。
答案与解析
夯基达标
1.A 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
2.C
3.A
4.A
5.C
6.参考答案 (1)东汉末年。
(2)北方战乱。
(3)影响: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4)积极影响:有利于民族交融;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等。
(言之有理即可)
培优促能
1.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司马睿当皇帝,得益于王导为首的南北大贵族的拥戴,司马睿举行即位大典时,居然邀请王导共坐御床,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
2.D 本题创设情境,考查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317年,东晋建立,定都建康,生活于318年的建康人应该受东晋政权的管辖。
3.B 420—589年,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南朝”。
4.A
5.C 263年魏灭蜀,266年西晋建立,280年西晋灭吴,317年东晋建立。
所以正确顺序应是①④
③②。
6.A 东汉末年和西晋后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加上江南社会环境相对稳定,故在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B、C、D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A项说法与史实不符,符合题意。
7.B 江南地区土地肥沃,且气候条件优越,具有发展农业的条件。
但是由于生产力落后,劳动力缺乏,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
东汉末年以后,北方军阀混战不断,而南方相对稳定。
大批北人南迁,给江南带去了劳动力和生产技术,江南经济开始得到发展。
③不是原因,且不符合史实。
8.参考答案 (1)北方战乱,人民生活痛苦不堪。
(2)不同:《宋书》记载的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的经济比《汉书》记载的江南经济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
原因:大量的北方移民迁到江南,补充了大量劳动力,带去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等。
(3)条件:先进的科技、充足的劳动力、安定的社会环境、适当的经济政策、优越的自然条件等。
建议:大力发展科技、引进科技人才、招商引资、保持社会稳定、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保护环境等。
(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