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落与城市化.ppt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PPT2 人教课标版

2.分类:
乡村:以农业活动和农业人口 为主的聚落,规模较 小 。
城市:以 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规模较大 。是一定地域范围 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3)环渤海城市群:大北京城市群——北京、天津、唐山、保定、 廊坊、承德、秦皇岛、张家口、沧州、石家庄。辽中南城市群—— 沈阳、抚顺、鞍山、大连、锦州、朝阳。鲁东、鲁北城市群——济 南、淄博、潍坊、东营、烟台、青岛、日照。 ①优势条件: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密集区,有资源和市场的比较优势。 是中国科技力量最强大的地区,仅京津两大直辖市的科研院所、高 等院校的科技人员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是中国对外开放口岸最集中 的地区。是最大的粮食、煤炭、原油等进出口物资中转基地。 ②发展目标: 要积极发展企业联合,不失时机地在建立现代企业制 度和开放的市场体系等主要环节上取得突破,求得经济发展的更高 速度和更高效益。要充分利用本地区高科技人 员集中的优势,进一 步发展跨区域、跨国际的科工贸、科工农等多种形式的联合体,促 进科技经济一体化。要充分发挥本地区港口群的优势,扩大国内外 经济联系, 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尽快实现与国际市场对接。 在跨世纪的经济发展中,环渤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要依托这个 地区中心城市功能的提高和完善,形成合理 分工、优势互补,联合 发展,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
第一章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第一节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教学目标:
1、不同地理环境中乡村聚落的分布特点及其 形成原因
2、乡村集市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3、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城市在不同发展阶段 的主要特征
4、不同国家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点及其意义
城市地理概要-聚落与城市化

经济区位理论
(2)中心地系统的构造
图8.16
单一中心商品构成的中心地分布结构
经济区位理论
图8.18
市场原则下的中心地系统
经济区位理论
(二)城市内部的地域结构模型
1 同心圆模型:是1929年由芝加哥大学社会学家伯吉斯 (Ernest W.Burgess)提出的。 2 扇型模型:是美国的土地经济学家霍伊特(H.Hoyt) 于1939年提出的。 3 多核模型:是美国地理学家哈里斯(C.D.Harris)和 乌尔曼(E.L.Ullman)于1945年提出的。
(二)工业化是城市化直接动力
(三)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四)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内生决定性力量 (五)人口与城市政策可以加速或延缓城市化进程
•
主要指标法是指通过几个最具本质意 义、最具象征性,而且便于统计分析的 个别指标来反映和描述城市化水平。 • 1、土地利用指标 • 用土地利用指标测度城市化水平的具 体方法,是计算一定时间内非城市性地 域转变为城市性地域的比率。
(二)中国城市化特征
1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2乡村城市化开始显现 3城市规模体系的动态变化加速 4城市化的省际差异明显
讨论:交通与城市发展
• 火车拉出来的城市?
• 地铁拉出来的新城?
• 港口催化出的城市?
(一)形成地域结构的动力
动力分两方面,即集聚力和离散力、摩擦力。集聚力就 是向心力,驱使居民和某些部门向市中心集聚;离散力则是 向相反方向,驱使其转向郊区。此外,还有摩擦力。 1 集聚力:集聚力主要由下面两方面原因引起的。第一, 它提供了多而方便的服务和设施;第二,它具有社会条件方 面的优势。 2 离散力:由两方面原因引起的。首先是经济条件方面, 其次是社会条件方面。 3.摩擦力:阻碍集聚或者离散的力量,如自然条件等。
g第七章 聚落与城市化

4、现代村落的发展
①.传统的村落面貌得到了改观。
②.村落的规模逐渐扩大。
§2 城市化及其动力机制
一、城市化的基本概念
城市化:也叫城镇化。是指农业人口转变 为城镇人口或农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 城市化也意味着城镇用地扩展,城市文化、 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地域的扩散过程。
二、城市化的三种基本形式
同心圆模型示意图
1.CBD(中央商业事务区) 2.过渡区 1 2 3 4 5 3.低收入阶层居住区 4.中产阶级居住区 5.高收入阶层居住区
2、扇形模型
由美国土地经济学家霍伊特(H.Hoyt)于 1939年提出,该理论依据的主要参数是房租。 原因:一是高租金住宅区从市中心商业区开 始,沿方便的交通线向另一远处高租金住宅区 延伸,最后彼此相连成一扇形;二是高租金住 宅区多选在环境条件较好的地区,但由于快速 交通线与其联系,因此尽管居住在较远的地方, 但时间距离较短。
二、起源和发展
聚落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农村聚落的出现:新石器时代中期,(一万 多年以前)人类社会出现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即农业与畜牧业的分离)人类进入定居农业阶 段,这样在地域上便出现了固定的居民点——聚 落便由此产生了。
城市的出现:公元前3000年左右,在原始社 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产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二 次社会大分工,即手工业和农业的分工,从事手 工业生产的人们寻求一些位置适中,交通方便, 利于交换的地点集中定居,以其手工产品与农牧 民进行交换,从而在地域上出现了一种以交换为 目的的新型居民点——城市。 我国古代城市即:城市=城堡+市场。
1、同心圆模型
1923年美国社会学家E.W.伯吉斯以芝加哥为 研究对象,提出了同心圆理论。其主要内容是 城市的社会功能环绕中心呈同心圆结构,其中 的核心区叫CBD(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 由此向外依次为过渡区、低收入阶级居住区、 中产阶级居住区和高收入阶级居住区,共五个 圈层。
高中地理第1单元城乡聚落发展与城市化第3节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课件鲁教版

城市工业废水、居民生活
水污
影响人体健康和动 建立污水处理厂,
污水、城市地面径流污染
环染
植物的生长 实行污水达标排放
水体
境
城市 工业生产发展、建设规模
质
危害人体健康和环 及时清除,实行分
垃圾 扩大、居民消费水平提高,
量
境
类回收、利用
污染 产生大量垃圾
下
影响人们休息、工 噪声大的工厂远离
降 噪声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
——深圳某网友在新浪博客的日志
材料二 见图甲。 甲 该市三监测站各月平均混浊天气日数图
材料三 见图乙。 乙 城市主要区域污染源排放比例图
(1) 该 市 混 浊 天 气 出 现 日 数 最 多 的 是 ________ 月 , 出 现 日 数 最 少 的 是 ________月。
(2)出现混浊天气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 A.大量工业废气的排放 B.交通运输工具的增多 C.连续的阴雨天气 D.近地面存在逆温现象 E.城市森林覆盖率高 (3)该市 SO2 污染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____。分析原因。 (4)深圳为防治大气污染可采取哪些措施?
作和交谈,甚至影 城区布局,建立绿
污染 筑施工和社会活动
响人体健康
化隔离带
交通堵塞导致时间
控制城市人口增
和能源的严重浪
交通拥挤, 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汽车
长;合理布局城市费;住房缺少 Nhomakorabea质居住条件差 数量不断增加
道路;加快住房建
量低劣;影响城市
设
环境质量
就业难度增
造成贫困问题、内
城市人口急剧增长,乡村
城市化进程带来的问题、产生的原 因及治理措施
《聚落与城市化》PPT课件

⑴古代城市的发展(二)
• 元、明、清时期:这个时期,不仅首都(主要是北京,南京 只作过很短时间的首都)的地位得到加强,形成“前朝后市、 左祖右社”的格局,而且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相当多的专业 化城市,如“瓷都”景德镇,丝绸城南京、苏州,棉纺城市 松江(淞江,今上海)、福州,制糖中心东莞。当时全国闻 名的四大名镇是:景德镇、佛山镇、夏口镇(今汉口)、朱 仙镇(在开封以西20公里)。城市分布的基本特点是沿运河、 沿长江、沿海分布,反映了交通条件对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
29
二、城市与自然环境
1.地质环境对城市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城市必须具备较好的(地 震、火山)防灾、避灾条件和应对措施
2.地形条件对城市的作用表现为平原和相对较高的地势有利城 市建设,崎岖的山地和低洼地不利城市发展,地形条件还会 影响城市的空间结构
3.气候对城市的发展作用随着人类的生产力提高而减弱,只有 极端条件才可能限制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张
20
二、城市化的进程
1.内部市区的城市化
• 城心地区城市化 • 中间市区的城市化
2.外围市区的城市化
• 对外交通设施的延伸 • 工业的扩展 • 住宅的扩散
3.郊区的城市化
• 土地利用集约化 • 产业结构高级化 • 城市网络化
4.逆城市化阶段
21
三、城市化的机制
1.农业生产里的发展是城市化的原动力 2.工业化是城市化的直接动力 3.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4.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内在决定性力量 5.人口与城市政策可以加速或延缓城市化进程
四、当代城市化的特征
1.当代世界城市化特征
• 城市化进程加快 • 大城市发展迅速、出现巨型城市群 • 城市化发展区域差异明显 • 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高中地理人教版(新课程标准)选修4 第一节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共32张PPT)

最理想的地形 高原山区 热带地区
平原
多分布在山间 的盆地和谷地
多分布在高原 地势较高的地方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利用和 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大。而环境对人 类活动的支持能力有一定限度,一旦人 类活动超越这一限度,就可能会造成生 态破坏、环境污染等环境问题。
不同区域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是不尽 相同的,即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在城 市和乡村两类聚落地区,环境问题的表 现有何不同。
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 狮子山,东、南面比较开
夏季风 冬季风
阔。源于玉龙雪山的玉河
水,在城北玉龙桥附近被
分为三姑干流引入城中, 再分多股支渠流流贯大街 小巷。
青藏高 原
丽江
案例三:塔里木盆地的绿洲
山地
绿洲 山前塔冲克积拉扇玛 干 沙 漠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自然资源 丰富,交通便利………… 人类是在寻找一种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
包括房屋建
筑的集合体,
云南吊脚楼
以及与人们 生产生活相 皖南民居
关的各种设
施。 练一练:以下事物属于聚落组成部分的是( )
①房屋 ②工厂 ③公园 ④商店
客家民居土楼 ⑤道路
⑥教堂
⑦广场
窑洞(地坑院)
半坡原始村落
河谷阶地:河流下切侵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超出 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
选择理由:
河谷阶地 河漫滩
接近水源 不会被洪水淹没 地形相对平坦 土壤肥沃便于农耕 可以利用水运
课后探究
作为13朝古都,相对于更加平坦开阔的郑 州刘邦最终为什么选择定都长安?
影响聚落的分布除了地形还有什么其他因素, 如何影响?
新教材 第七章 聚落与城市化1

(3)乡村
乡村:是指乡民居住场所的集合体。
乡村聚落的类型有多种: 按乡村经济活动的内容划分:有以一业为主的乡村。如农村、 山村、牧村、渔村等。也有农业、农牧、农渔等兼业乡村。 按居住方式和形态特征:有定居聚落(农区和林区),迁移性 聚落、游牧帐篷、以及以舟为室的水上人家。
按村落的地域形态:固定村落有以孤立农舍为基础做点状分布 的散村;也有集合成线状、块状的路村、街村、团村等。
更加复杂化和数字化、国际经济联系更密切,经济辐 射能力更强)。城市“长个头”的时候到来,除 港沪外、再成长出多个国际型城市(世界城市 workd city或全球城市Global city—指对世界经济和政 治具有主导作用或巨大影响力的少数城市,它们处在 世界城市功能等级体系的顶端。上海至2010年要建成 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综上所述,聚落是社
(1)对外交通设施的伸展与城市化
(2)工业的扩展与城市化
(3)住宅的扩散与城市化
(4)科技文教与城市化
(三)郊区的城市化
郊区的城市化三个特点:
1.土地利用集约化 2.产业结构高度化 3.城市网络化
(四)逆城市化阶段
(二)外围市区城市化
1、外围市区――指的是内部市区外缘、与 郊区接壤的环状地带,通称为城乡结合部。 是城市化近域推进表现最激烈的地区。 2、城市化的表现:外围市区在离心外延型 城市化的作用下,城市发生了平面的、量 的扩大。这种平面的量的扩大,是城市化 的基本表现
外围市区城市化按形成和发展的主 导因子不同可分为4种类型:
①. 村落以农、牧、渔业为主
② . 生产花卉、蔬菜、水果、乳制品的专门 化村落出现 ③. 村落的规模大小不一 ④. 村落形态地域差异明显
4、现代村落的发展
第七章聚落与城市化ppt课件

从防卫 出发选 择区位
利用河流防卫 利用海岸防卫
制高点和隘口
图7-1 重庆位置示意图
二、城市与自然环境
地质环境与城市 地形与城市 地质条件特别突出的是地震,这是对城市造成巨大灾害的一种力量。
它的特点一是力量大,二是突发性。
气候与城市 城市的建设与所在地的地形条件关系十分密切,一般来说,
平坦而地 势稍高的地形是比较理想的。
中世纪欧洲,教堂往往 占据着城市的中心位置。 圣家族大教堂矗立在西 班牙巴塞罗那市中心。
三、城 市 感 知
城市的景观给人带来的印象并不相同,这是由 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 的。
从城市景观来说,对人感知留下深刻印象的是 路、界、节点、区和路标。
1 按居民点达到一定的人口数作为城镇的标准。 2 规定各级行政中心为城镇。 3 规定首都或几个居民点为城镇,其余为乡村。 4 按居民点的人口数量以及非农业人口比例规定
城镇标准。 5 按居民点的人口数量及职业构成规定城镇标准。
1 城市
根据我国规定,凡具备以下两条标准之一时,均可设市: 1) 聚居人口10万以上的城镇; 2) 聚居人口不足10万,但是省级国家机关所在地,或是重
1.等级规模法则
奥尔巴哈1913年指出: 第2位城市的人口数只 有第1位的1/2,第3位 城市的人口数只有第1 位的1/3,依此类推。
2.首位城市法则
奥尔巴哈-济普夫法则:Pr=P1/q·r
Pr为城市的人口数;r为人口规模等级;q为常数; P1.为最大城市人口数。
首位城市比下一级城市大许多倍,共 同构成有机联系的城市系统。 首都不一定是首位城市;一国可以有 两个首位城市;发展中国家首位城市 法则明显。
古罗马城
聚落与城市化

第 7 章聚落与城市化摘要:聚落是指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在地图上常被称为居民点。
聚落不仅是房屋的集合体,还包括与居住地直接相关的其它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
聚落是人类活动的中心,可以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
对聚落的研究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内容,本章从介绍聚落的各种存在形式及其演变规律开始,介绍了城镇标准,对城市化及其逆城市化作了深入的机制探讨,认为逆城市化是城市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和发展阶段;重点对城市及其城市地域结构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与分析,包括城市区位与环境的关系、城市与自然环境和城市地域结构发展动力及其模式分析。
最后分析了城市体系等级规律并介绍城市景观的重要构成因素。
第1节聚落起源与发展一、城市与乡村(一)城市城市作为人口的集中地,是物质、能量、信息交流与转化的场所,是复杂的社会经济产物,因而不同学科对城市存在着不同的理解。
地理学家认为城市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点,是人口和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集中地。
从根本上讲,城市起着“中心”的作用。
城市是区域生产生活的中心,是为生产生活服务与管理的中心,同时也是区域创新的中心。
城市具有比乡村高级的生产结构和地域结构,城市本身具有集约性与高效性的特点,因此,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把城市作为国土开发的重点,力求以城市的发展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依据地理环境,城市类型可分为平原城市、山地城市、高原城市、海滨城市、湖滨城市、沿河城市、森林城市、沙漠城市、矿山城市等;依据城市形态,城市类型可分为团状城市、带状城市、组群式城市等;依据城市职能分类则是地理学中最为重要的。
1.奥隆索城市职能分类1921年,美国地理学家奥隆索(M.Aurosseau)以城市的专门化职能作为分类依据,将城市分为六类(表7-1)表7-1 奥隆索城市职能分类体系类型城市类型行政城市首都、税收城市防御城市要塞城市、驻军城市、海军城市文化城市大学城市、教堂城市、艺术城市、朝圣城市、宗教城市生产城市加工工业城市交通运输城市采集城市、运输城市、贸易城市娱乐城市疗养城市、旅游胜地、度假胜地资料来源:M.Aurosseau, Distribution of Population, Geographical Review,1921(11),5632. 我国的城市职能分类目前,世界各国对城市分类并无公认的统一方法,我国比较认同的是同济大学等高校合编的《城市规划原理》一书中的分类。
人文地理学 第三章聚落与城市化

2.设立城市的交通条件。 .设立城市的交通条件
• 交通条件对防卫、贸易活动来说都是极重要的。 因为交通方便才有利于商品的交流。交通方便 还可减少商品的运输费用,在市场上使商品的 价格处于竞争的有利地位。交通的位置主要从 水路与陆路二方面去选择。 • (1)城市与水运关系 • 水运在古代比陆运具有方便、廉价和运量大 的优点,所以成为重要的交通路线,对城址的 选择影响很大,特别是各码头、河流的合流处 都是水运的起点与转运点,也就是城市的设置 点。
沿海地区地面的沉降也是影响城市建设的严重问题。 沿海地区地面的沉降也是影响城市建设的严重问题
•
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世界上的城市正趋向于在 沿海地区发展。沿海城市不仅数量多,而且规模大。 这些大城市大多建在河流的冲积物上。由于城市人口 增加,城市范围的扩大,建筑物数量的增多,建筑物 的密度增大,建筑物的高度不断增高,这都给地面增 加巨大的负荷。另一方面,城市的发展,大量抽取地 下水,使水位下降。地面压力增加与地下水位下降, 导致城市地面下沉。地面沉降带来 • 的结果使城市下水道的排水困难,海水,特别遇到大 潮时,出现倒灌,以及海水在地下水中入侵,使地下 水变咸。面对这一严重问题,有的城市采取减少地下 水开采量及地面水回灌的办法稳定地面,或减少下沉 速度,缓解此矛盾
三、城市与乡村划分
• (一)世界各国关于城镇标准的规定 • 1、按居民点达到一定的人口规模数作为城镇 标准。 • 2、规定各级行政中心为城镇 • 3、规定首都或某几个居民点为城镇,其余为 乡村 • 4、按居民点的人口数量及其非农业人口比例 规定城镇标准 • 5、按居民点的人口数量及职业构成规定城镇 标准。
•
河流汇合点是水运交通的另一 优越地点。 优越地点
• 这里代表三个不同方向的交通路线,它 是货物的集散地。例如,我国长江上的 重庆、武汉就是嘉陵江、汉江与长江的 汇合点,美国的圣路易斯就是密西西比 河与密苏里河的汇合点,堪萨斯是堪萨 斯与密苏里两河的汇合点。
《聚落与城市化》课件

城市化的进程与规律
城市化定义:人口向城市迁移的过程 城市化进程:从农村到城市,从城市到郊区,再到城市 城市化规律:城市化速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交通条件等因素有关 城市化影响:对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工业化: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要推动 力,工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和 资源,从而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历史背景:历史事 件、政治制度、宗 教信仰等对聚落形 成的影响
原始聚落:以狩猎和采集为生,以 血缘关系为基础
聚落的发展阶段
工业聚落:以工业为主,形成城市 和工业区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农业聚落:以农业为主,形成村落 和城镇
现代聚落:以服务业为主,形成大 都市和城市群
城市化及其进程
城市化的定义与特征
城市化对聚落的影响:城市化进程加速,聚落规模扩大,人口密度增加
聚落对城市化的影响:聚落提供劳动力、资源、市场等支持,促进城市化发展
城市化与聚落的相互依赖:城市化需要聚落的支持,聚落需要城市化的带动
城市化与聚落的未来发展趋势:城市化进程将继续加速,聚落规模将继续扩大,城市 与聚落之间的互动关系将更加紧密。
城市化对聚落环境的影响
环境污染: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等对聚落环境造成污染 生态破坏:城市化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过度开发,导致生态平衡破坏 资源消耗:城市化过程中对能源、水资源等资源的过度消耗,导致资源短缺 社会问题: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人口膨胀、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问题对聚落环境造成压力
聚落对城市化的影响程度
聚落规模:影响城市化的速度和规模 聚落类型:影响城市化的形态和功能 聚落分布:影响城市化的空间布局和交通网络 聚落经济:影响城市化的产业结构和就业机会
城市和城市化(共21张PPT)

使得人口离开 吸引人群来城 乡村的因素 市的因素
城市化的意义
1带来聚落形态的变化 2带来生产生活方式的改 变
3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 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 进步的表现
滞后城市化是指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 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模式
过度城市化是指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 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模式
世界城市化水平发展差异
2006年城市化人口分布图
世界城市化率
城市化出现的问题
• 出现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就自然而然地会有能耐、机灵和知识。2、你们应该培养对自己,对自己的力量的信心,百这种信心是靠克服障碍,培养意志和锻炼意志而获得的。 3、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他们变得更坚强。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5、有百折不挠的信念的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 的威力。6、永远没有人力可以击退一个坚决强毅的希望。7、意大利有一句谚语:对一个歌手的要求,首先是嗓子、嗓子和嗓子……我现在按照这一公式拙劣地摹仿为:对 一个要成为不负于高尔基所声称的那种“人”的要求,首先是意志、意志和意志。8、执着追求并从中得到最大快乐的人,才是成功者。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0、发现者,尤其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发现者,需要勇气才能无视他人的冷漠和怀疑,才能坚持自己发现的意志,并把研究继续下去。11、我的本质不是我的意志的结果, 相反,我的意志是我的本质的结果,因为我先有存在,后有意志,存在可以没有意志,但是没有存在就没有意志。12、公共的利益,人类的福利,可以使可憎的工作变为可 贵,只有开明人士才能知道克服困难所需要的热忱。13、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14、意志的出现不是对愿 望的否定,而是把愿望合并和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意识水平上。15、无论是美女的歌声,还是鬓狗的狂吠,无论是鳄鱼的眼泪,还是恶狼的嚎叫,都不会使我动摇。16、即使 遇到了不幸的灾难,已经开始了的事情决不放弃。17、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18、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 去。19、意志若是屈从,不论程度如何,它都帮助了暴力。20、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21、意志坚强,就会战胜恶运。22、只有刚强的人,才有神 圣的意志,凡是战斗的人,才能取得胜利。23、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24、疼痛的强度,同自然赋于人类的意志和刚度成正比。25、能 够岿然不动,坚持正见,度过难关的人是不多的。26、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的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 锻炼出来的,学习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27、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28、立志不坚,终不济事。29、功崇惟志,业广惟勤。30、一个崇高 的目标,只要不渝地追求,就会居为壮举;在它纯洁的目光里,一切美德必将胜利。31、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32、您得相 信,有志者事竟成。古人告诫说:“天国是努力进入的”。只有当勉为其难地一步步向它走去的时候,才必须勉为其难地一步步走下去,才必须勉为其难地去达到它。33、 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34、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35、一个人所能做的就是做出好榜样,要有勇气在风 言风语的社会中坚定地高举伦理的信念。36、即使在把眼睛盯着大地的时候,那超群的目光仍然保持着凝视太阳的能力。37、你既然期望辉煌伟大的一生,那么就应该从今 天起,以毫不动摇的决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凭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创造你和人类的快乐。38、一个有决心的人,将会找到他的道路。39、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如果 你用勇气与坚决的双手紧握着,胜利必属于希望。4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41、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42、生命里最重 要的事情是要有个远大的目标,并借助才能与坚持来完成它。43、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我在沙漠中曾亲眼看见,匆忙的旅人落在从容的后边;疾驰的骏马落在后头, 缓步的骆驼继续向前。44、有志者事竟成。45、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46、意志目标不在自然中存在,而在生命中蕴藏。47、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 48、思想的形成,首先是意志的形成。49、谁有历经千辛万苦的意志,谁就能达到任何目的。50、不作什么决定的意志不是现实的意志;无性格的人从来不做出决定。我终 生的等待,换不来你刹那的凝眸。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曾与你躲过雨的屋檐。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真正的爱,应该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灵魂的深度。生活真象这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呵,就不会这样可口!人格的完善是本,财富的确立是末能力可以慢 慢锻炼,经验可以慢慢积累,热情不可以没有。不管什么东西,总是觉得,别人的比自己的好!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折磨,才有征服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 出世间的绝唱。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的人,决不会坚韧勤勉。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不要因为寂寞而恋爱,孤独是为了幸福而 等待。每天清晨,当我睁开眼睛,我告诉自己:我今天快乐或是不快乐,并非由我所遭遇的事情造成的,而应该取决于我自己。我可以自己选择事情的发展方向。昨日已逝,
《人文地理学》第7章 聚落与城市化

三、城市化的机制
四、当代城市化的特征
一、城市化的基本概念
(一)定 义 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变
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变为非农业活动的过
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内 涵
1、城市化是城市对乡村施加影响的过程;
2、城市化是全社会人口接受城市文化的过程;
■我国城市规模发展战略的讨论
讨论焦点:大城市规模要不要控制? 发展小城市(镇) 是不是中国城市化的唯一道路? ★小城市重点论 ★城乡一体化论 ★大城市重点论 ★中等城市重点论 ★大、中、小合理结构论
村落的发展
1)原始的居住地——穴居、巢居等
(1)欧洲村落(农牧结合,以村落为中心) 2)古代村落 (2)游牧聚落(季节性游牧——蒙古包,帐 篷式住宅) (3)季节聚落(山地游牧) (4)烧田聚落(热带雨林、草原、季风区移 动性聚落)
3、滞后城市化(under urbanization)。是指城市 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 模式 。
4、逆城市化(Counter urbanization)。是指城市市 区人口尤其是大城市市区人口郊区化、大城市外 围卫星城镇布局分散化的城市化模式,所谓“逆” 并不是指城市人口的农村化,更不是指城市文明 和生活方式的农村化,而是指城市市区人口向郊 区迁移,大城市人口向卫星城迁移的倾向。
第7章
聚落与城市化
聚落起源与发展 城市化及其动力机制 城市与城市地域结构
聚落
聚落,即居民点,人类定居的场所和从事生 产活动、社会活动以及各种文化娱乐活动的 中心; 《史纪.五帝本纪》注有“聚谓村落也”; 《辞源》则谓“聚村落也,为人所聚居” 后词义扩大,包括村落和城市;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四1.1《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共64张PPT)

(3)采猎文明时期,_山__林__ 、河湖沿岸、_海__滨__等地因 为接近天然的“食物仓库”,成为早期乡村聚落较 理想的场所.农业文明时期,便于耕作的__平__原__地区, 因适宜耕作而形成了更多的乡村聚落. (4)_战__争___ 、行政、传统文化等社会因素也会对乡 村聚落的分布产生重大影响.如传统的家族观念,导 致我国农村形成许多__同__姓__相__聚__的乡村聚落.
城市聚落的形成条件
城市形成的条件: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 段的产物,社会生产方式是制约城市形成和发展 的根本因素。 1.生产力的发展:农业生产的发展,剩余农产 品的出现,使一部分人能够从事非农业劳动,这 是城市产生的基本前提。
思考 1.平原旱作农业的聚落与丘陵地区的聚落形态上 有何不同?为什么? 【提示】 平原旱作农业区聚落多形成团状,这是 因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乡村可向各个方向发展; 而丘陵地区,聚落多沿坡麓地势平缓处延伸成带状.
二、城市与城市的形成
非农业
经济
人类社会 人类文明进步
乡村
集市
思考 2.所有的城市都是由集市发展而来的吗? 【提示】 商品经济导致集市贸易,集市的扩大和 发展形成城市,即集市说.早期城市大多是集市发展 而来的,但结合教材图1.11知道,城市的形成至少还 有其他三种可能,即防御说、地利说(靠有利的自然 条件和自然资源)和阶级说(阶级社会的产物).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 。2021/8/112021/8/112021/8/112021/8/118/11/2021
▪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 育好, 他就不 能发展 培养和 教育别 人。2021年8月 11日星 期三2021/8/112021/8/112021/8/11
第七章 聚落与城市化

❖ 在这些消失的村落中不排除有一些具有观赏价值、 历史价值的村落,同时,在这正在消失的农耕文化 中也包括一些民间传统艺术,比如曾经一度是人们 茶余饭后重要精神食粮的花鼓戏、舞狮、皮影戏等 等。
38
60
❖ 而逆城市化则是由于经济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进程较高 的时候,这时人口(高收入较多)往往向郊区迁移。注: 这里的郊区离城市有一定的距离,而郊区城市化中的郊 区是与城市接壤的。
❖ 自然条件恶劣或因重点项目建设搬迁倒也罢 了,但事实是很多村落山川秀美、环境宜人, 可以说是风景这边独好,却因为失却了人气, 凝固了百年或千年历史的古村、老屋,在风 雨的侵袭和自然的磨蚀下,正日渐一日地衰 败着。
39
40
41
42
❖ 2013年10月17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消息称,我 国已完成历史上首次全国性传统村落摸底调查,截至目前, 在参与调查的1.2万多个传统村落中,共1561个被纳入中国 传统村落名录,其中云南最多,有294个,贵州排名第二, 有292个。
四周扩展,城市与郊区的联系日益密切,郊区成为 广大农村中受城市影响最为密切的地域,郊区城市 化开始显现。
59
(4)逆城市化
❖ 逆城市化:是指人口和工商业从中心城市向中小城镇转 移,城市化地域不断扩大,城市化向农村地域推进,并 以中小城镇的分散发展为主,形成城乡一体化。206
❖ 一般来说,郊区城市化是城市化过程中刚刚起步阶段的 时候形成的产物,由于人的急剧扩张,导致城市规模扩 大,城市的郊区也纷纷成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
18
19
4、城市的起源
农业生产技术创新
聚落的发展变化PPT教学课件

一、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差异
房屋
环
自
人 口
密 集 度
高 度
道 路
商 店
学 校
医 院
农 果鱼境 田 园塘污
染
主要生 产方式
然 景 观
乡 村
稀 疏
稀 疏
矮
稀 疏
少
少
少
有
有
有
较 轻
农业为主
改 变 小
非农业
城 市
密 集
密 集
高
密 集
多
多
多
无
无
无
较 (第二、 重 三产业)
为主
改 变 大
【 典 例 1 】下列关于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对比,不
2021年10月30日星期
乙醇
乙醇俗称酒精,同学们通过观察乙醇 样品,总结其物理性质。
一、物理性质
俗 称: 酒精
色味态: 无色透明有特殊香味的液体
密 度: 比水小 20℃时,0.789g/ml(乙醇溶液的浓度越大,密度越小.)
挥发性: 跟水以任意比互溶,能够溶解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
溶解性: 易挥发(熔点-117.3 C ,沸点78.5C.)
2021年10月30日星期
1、与金属Na的反应:(分析)
〖讨论〗 (1)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为什么? (2)钠与水的反应和钠与乙醇的反应现象有 什么不同,可能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反应 速率比水慢?
结论:水和乙醇中都含有羟基,因此都能和钠反应, 凡是含有羟基的物质应该都能和钠发生置换反应;钠与 乙醇的反应比钠和水的反应缓和得多,乙醇分子中羟基 中的H原子不如水分子中的H原子活泼,因为和—OH相 连的另一部分结构不同。
1、从日常生活中乙醇的应用了解乙醇的部分物理性质; 2、经历探究乙醇与钠反应的实验过程,学会运用观察、实验 的手段获取信息,并能说出乙醇与钠、水与钠反应的区别; 3、了解乙醇的组成和结构,认识乙醇中重要的官能团——羟 基,能书写乙醇与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能识别烃与烃的衍生物,认识常见的官能团(卤素原子、 羟基、硝基、碳碳双键等); 5、经历探究乙醇催化氧化的实验过程,能描述实验现象,知 道铜的作用,能书写乙醇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6、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