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筋膜激痛点与还原
肌筋膜触发点
肌筋膜触发点(trigger point)是骨骼肌肌肉能够激惹疼痛的某一特定位置,这个位置通常可以摸到一个疼痛结节和绷紧肌纤维痉挛带,触压时有疼痛加重和局部肌肉颤搐以及可能引起的远处牵涉痛。
触发点则是指来自肌筋膜痛的敏感点,压之可诱发整块肌肉痛,并扩散到周围或远处部位的放散痛。
激痛点的形成起初是肌肉功能失调,继之生理组织营养不良,局部代谢增加而血流相对减少,结果在肌肉中产生不能控制的代谢区,代谢物中的神经激活物质如组织胺、5-羟色胺、前列腺素等类物质使血管严重收缩,这些局部反应通过中枢或交感神经的反射作用使肌肉束紧张,并出现感觉痛区。
按压或针刺激痛点可引起不同形式的感应痛点,激痛点可诱发植物神经症状,如血管收缩、局部肿胀、头痛、头晕、耳呜等。
触发点除了引发疼痛及放散痛外,并会增加肌肉的紧张度,使肌肉缩短,缩短了的肌肉又会拉紧不同结构组织,所以肌肉缩短是引起肌筋膜痛的关键,亦是引致其它软组织及关节痛症的主要原因。
肌肉缩短使附着肌肉的其它结构受到机械性的张力,增加肌腱的损伤,如肌腱炎、腱鞘炎,如果腱内有籽骨,则会引致软骨磨损和疼痛,若脊椎旁之肌肉缩短,则使椎间盘的压力增加,最终导致椎间盘退变或椎间盘脱出,肌肉缩短可引起肌肉排列的改变和关节话动异常,从而又可引起关节疼痛及退行性变化,肌肉对神经的压迫可引起神经压迫症状。
所以有学者认为,肌筋膜疼痛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人们习惯上根据痛处位置来定名,例如“肱骨外上髁炎”、“跟腱炎”等等,但其根本原因都是因为肌肉缩短所致。
图中字处为触发点的位置,红色区域是它关联痛的区域。
肌筋膜触发点(激痛点)疗法治疗慢性肌肉骨骼疼痛
肌筋膜触发点(激痛点)疗法治疗慢性肌肉骨骼疼痛以下内容为本人原创,如需转载请标注出处一.95%的慢性疼痛来自肌筋膜触发点的活化现代人工作压力日益增大,加之生活习惯不良,经常保持固定姿势使用手机、电脑、电视,或因运动创伤、肌肉疲劳等致长期体态失衡,加重的慢性损伤会导致疼痛以及肌肉运动模式的重新分配,长时间后会导致动作控制模式的变化,短期来看很多患者不发生疼痛一般是其他肌肉保护性代偿的结果,但长此以往必然会出现动作障碍及各种急慢性疼痛。
因此很多人频繁出现头颈肩部的酸胀不适甚至疼痛,手麻,腰腿痛等,依据疾病严重程度的不同可有如颈源性头痛,颈椎失稳,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肩袖损伤,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梨状肌综合征,腰肌劳损,足底筋膜炎等各种诊断。
这些疾病除了对症处理疼痛发生部位和修复压迫损伤之外,这一类患者还同时具有一个共同的疾病特点,即肌筋膜疼痛综合征;ICD-11诊断标准里又根据是否找得到原发因素分为“慢性原发性/继发性肌肉骨骼疼痛”。
其中肌筋膜触发点(MyofascialTrigger Points,MTrPs),又称激痛点,简单来讲就是肌肉里面出现的异常小结节或条索,是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标志性特点。
它最早是由美国临床教授Janet Travell 于1942 年提出,可分为隐性触发点和活化触发点。
该理念在国内于上海体育学院黄强民教授的带领下获得普及推广。
据流行病学调查统计,95%慢性疼痛病人与此有关。
当疲劳、抵抗力下降、反复感冒、营养物质缺乏等因素出现时,可促使隐性触发点发展为活化触发点,继而产生疼痛、关节功能受限等。
如图1 中显示的“x”便是常见的触发点部位,其活化后往往表现为远隔部位(红色部分)的疼痛,因此患者疼痛的部位往往不是真正出现问题的点,对着疼痛部位推拿按摩针刺效果往往不佳的原因也在于此。
二.肌筋膜疼痛触发点如何灭活既然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的活化是大部分疼痛疾病产生的源头,那么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治疗原则就是以各种方法灭活触发点。
(32)激痛点和肌肉疼痛自我按摩治疗(41)
(32)激痛点和肌肉疼痛自我按摩治疗(41)【疼痛区域】图中黑色部分为疼痛区域。
【主要激痛点】冈下肌(Infraspinatus),三角肌(Deltoid ),斜角肌(Scaleni),冈上肌(Supraspinatus),胸大肌(Pectoralis major),胸小肌(Pectoralis minor),肱二头肌(Biceps brachii),喙肱肌(Coracobrachialis),胸骨肌(Sternalis),锁骨下肌(Subclavius),背阔肌(Latissimus dorsi)下面用图示表示各部分肌肉及激痛点的位置及按摩方法。
这些位置的激痛点与肩前部痛的相关性越靠后越小。
一、冈下肌(Infraspinatus)冈下肌位于后肩部,但它的激痛点却是引起肩前部疼痛的最常见的原因。
通常的感觉是关节深处疼痛,并引起肱二头肌的疼痛。
前三角肌的疼痛和肱二头肌沟处的疼痛可造成肱二头肌腱炎的错误诊断。
同时也可能会引起外侧肩部的疼痛。
有时候,疼痛会传送至后颈部,肩胛的内侧缘,然后沿着整个大臂和小臂向下传送,并可造成手的拇指侧疼痛。
当疼痛关联到小臂时,会造成手和手指伸肌内形成卫星激痛点,从而加重手部的疼痛或引发手部麻木等。
当你没有认识到问题是在冈下肌时,你会浪费大师的时间去按摩所有这些部位。
冈下肌引发的其它症状包括肩膀和手臂无力和僵硬,变得很容易疲劳。
1、肌肉位置:2、激痛点位置:3、自我按摩方法:冈下肌位于肩胛外侧,很容易通过自我按摩被治疗。
你可通过外旋手臂来感觉它的收缩以确定它的位置。
深度按摩杖是按摩冈下肌的一个好工具。
当你对冈下肌激痛点施压时,需要一会才会激起疼痛反应,因此不要太快下结论认为你这里没有问题。
在你感到特征性的极端疼痛之前,可能需要几秒钟的深部按摩。
冈下肌是一块行为尤其隐秘的肌肉。
你几乎不会感受到其本身的疼痛。
你自己按摩肩部的前或外侧,会忘了此处的疼痛几乎总是冈下肌激痛点引起的。
激痛点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中医临床研究进展
·综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软组织疼痛,多见于骨骼肌,以激痛点为主要临床特征,按压时可产生局限性及牵涉性疼痛。
现代研究已经从电生理学及细胞分子水平领域证实,肌筋膜激痛点受劳损、湿热等被活化,引起肌纤维持续性收缩造成的肌肉疼痛被称为“MPS”[1],激痛点的刺激活化是引起MPS 的重要原因[2]。
因此,激痛点的灭活被认为是本病治疗的核心。
临床上针对软组织损伤疼痛以激痛点作为靶点进行干预,临床疗效往往立竿见影。
中医在本病治疗中因疗效确切、安全、无毒副作用等优势而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通过对激痛点定义、MPS中医治疗原则、激痛点中医治疗技术与方法临床应用情况总结如下。
1激痛点的定义激痛点是肌筋膜激痛点的简称,也叫激发点、触发点或扳机点,主要存在于骨骼肌中,可被触摸到,具有高度敏感性且按压后能引起远端牵涉痛[3-4]。
激痛点是1942年由美国医生Janet Travell提出,激痛点常位于肌腹中央、肌肉肌腱交界处、以及肌肉附着于骨骼处。
根据其形成部位的不同,可区分为肌筋膜性、肌腱性、皮肤性、韧带性或骨膜性激痛点等。
目前,临床公认的激痛点的临床表现为压痛、牵涉痛、紧张带结节、抽搐反应和自发电位[5]。
2中医治疗原则MPS属中医学“痹证”“经筋病”范畴。
《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MPS的发生与肌肉筋膜长期受到寒冷、潮湿的侵袭有密切关联[6]。
《灵枢·经筋》说“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急”。
寒和瘀是其主要的病理特点,以“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为病理基础,治则当温经散寒、活血祛瘀、疏经通络止痛。
《灵枢·经筋》提出经筋病的治疗原则为“燔针劫刺”“以痛为腧”,即选择压痛点、硬结、条索状结节进行针刺,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快神经肌肉的恢复。
3激痛点中医干预技术与方法MPS临床治疗手段十分丰富。
针刺、艾灸、推拿、针刀、拔罐、刺络放血及中药治疗等,也有几种方法叠加的综合干预治疗,临床疗效肯定,且安全、无毒副作用,在临床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激痛点和肌肉疼痛自我按摩治疗(18)颈后痛
痛颈后痛(18)------颈后激痛点和肌肉疼痛自我按摩治疗(激痛点和肌肉疼痛自我按摩治疗人类75%的疼痛是由于肌肉的原因,激痛点治疗法对于解除大部分的疼痛既有效、又快捷,其实我们本来就没有必要终身与疼痛为伍。
这里介绍的自我按摩治疗疼痛的方法,对于一个部位只需要花个把小时学习一下,我相信是非常值得。
看着有很多的图,但实际只需要找到几个点,自己按几下,有的疼痛的消除是立竿见影的。
在看医生之前,可以试一下,如果是筯肌膜的原因,有时就不用去跑医院了。
如果只是激痛点的原因,去看了没有这方面经验的医生,你可能并不能得到正确的治疗,回过头来再试试,你可能会发现医生治疗不了的疼痛,治疗起来竟是如此地简单。
这些都是过来人的经验。
上网上搜索一下Trigger point therapy(激痛点治疗),你可能会与我有同样的疑惑,国外如此风行的绿色镇痛方法,在国内为什么就没人弘扬呢?我希望我花如此多的精力为朋友们免费提供的傻瓜式治疗方法会让更多的国人受益。
那些读过戴维斯《无痛一身轻》的朋友,都对此书奉若神明,从中也可见一斑。
【疼痛区域】图中黑色部分为疼痛区域。
【主要激痛点】斜方肌(Trapezius),多裂肌(Multifidi),肩胛提肌(Levator scapulae),颈夹肌(Splenius 冈下肌((Infraspinatus)cervicis),冈下肌下面用图示表示各部分肌肉及激痛点的位置及按摩方法。
这些位置的激痛点与颈后疼痛的相关性越靠后越小。
斜方肌((Trapezius)一、斜方肌斜方肌的激痛点所引发的症状大部分都被曲解了,并相应产生了一系列的误诊和错误的治疗。
你可能会被告知患有椎间盘受压、椎管狭窄、肩关节滑囊炎或神经痛。
如果没认识到真正的原因,斜方肌的激痛点引起的头痛可能被解释为颈椎病、血管性、神经从性或偏头疼。
尽管头痛的原因可能很复杂,但是在考虑进行检查以明确病因时,仍应该先考虑激痛点。
1、肌肉位置:2、激痛点位置:3、自我按摩方法:斜方肌的任一个激痛点都可用深度按摩杖来按摩。
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的常用治疗方法
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的常用治疗方法无论是触发点的诱发或引发因子,还是易感或维持因子,在治疗肌筋膜触发点时都应考虑去纠正或消除。
另外,还需注意由其他疾病引发的继发性触发点,如骨科疾病,只有治愈这些疾病才能阻断疼痛触发点的复发。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治疗原则就是以各种方法灭活触发点,使肌肉内的挛缩肌束松开,使机体或各关节的生物力学处于一个正常平衡状态。
本着这个原则,只要能灭活疼痛触发点,任何治疗方法均可被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最好将牵张疗法作为各种疗法的辅助疗法在临床中加以应用,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
1 针法各种针都可用来穿刺定位的触发点。
准确刺到触发点,肌肉会有抽搐反应(跳动)或扎(针)牵涉痛。
目前有4种方法:湿针疗法:即对触发点反复穿刺,尽量引出肌肉的跳动。
当患者感觉难忍的酸胀痛时,给予0.1-0.2 mL局部麻醉剂,以减轻穿刺时的疼痛。
一般情况下用Ф0.4 mm的注射针头可以减少针后的针眼处的疼痛感。
此法对于任何急慢性疼痛触发点综合征效果最好。
注射浸润疗法:一些患者无法忍受或过于敏感穿刺时的酸胀痛,选择此方法。
一旦引出抽搐反应,注射大约 0.5 mL的局部麻醉剂,然后对局部用手指轻柔地按摩,使麻醉剂在局部浸润开。
这种方法可以显著地避免患者的治疗时的疼痛,但施针后的效果不能长久,因此需要一个较长时间反复的治疗过程。
干针疗法:不加任何局部麻醉剂进行针刺触发点,可以反复针刺,引出跳动;但是为了减轻患者的疼痛,这种干针疗法可以用Ф0.3 mm 的细针,引出抽搐反应后,留针8-15 min,反复应用较好。
小针刀疗法:在触发点的治疗中,小针刀仅被用于对增厚和挛缩的触发点上的肌筋膜横向切割予以松解,也可直接穿刺触发点。
同时可以在局麻下用于对肌肉附着处触发点和附着处粘连以及挛缩硬化关节囊和韧带进行松解。
热凝射频疗法:治疗肌筋膜疼痛很有效,因为触发点可以在温度45 ℃左右可被灭活,但前提是最好能定位触发点,使针尖进入触发点。
肌筋膜疼痛详解
肌筋膜疼痛详解人体疼痛75%是由激痛点引起的肌肉结节和肌肉紧绷带——引起牵涉痛。
肌筋膜疼痛触发点(trigger point)是一个受累骨骼肌上能够激惹疼痛位置,通常可在这个位置上摸到一个拉紧的带和条索样结节,挤和触压时疼痛;并且能引起远处的牵涉痛、压痛和交感现象,包括临床上所涉及到许多头颈、躯干和四肢的疼痛。
一块受累的肌肉常有几个不同的固定疼痛点,每一个疼痛点都有自己固定的触发牵涉痛区域。
一个原发疼痛点可触发另一个邻近疼痛点,肌筋膜触发点疼痛又称为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常引起腰背痛、颈肩痛、腰腿痛以及关节周围痛的一个常见的慢性疼痛病。
-------去掉真皮层后的浅筋膜筋膜的解剖结构及作用机制所谓筋膜,是人体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一覆盖在肌肉与肌腱周围的表面一层菲薄膜性结构,遍布全身,根据其位置的深浅可分为浅筋膜和深筋膜2种:浅筋膜又称皮下筋膜,位于真皮之下,包被全身各部,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
含浅动脉、皮下静脉、皮神经、淋巴管及脂肪等,有些局部还可有乳腺和皮肌,浅筋膜对其深部的肌、血管和神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某些部位的浅筋膜对外来加压能起缓冲作用。
深筋膜,又称固有筋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位于浅筋膜的深面,它包被体壁、四肢的肌和血管神经等,深筋膜与肌肉关系密切,随肌肉的分层而分层,在四肢,其插入肌群间,并附着于骨,构成骨间隔;并包绕血管、神经形成血管神经鞘,在肌数目众多而骨面不够广阔的部位,还可供肌的附着或作为肌的起点;肌肉较发达的地方,其深筋膜就显得特别发达,强厚而坚韧。
具有保护肌肉免受摩擦和约束肌肉的活动,并分隔肌群或肌群中的各间肌,以保证肌群和各间肌能单独进行活动。
深筋膜在腕踝部可增厚形成支持带,对经过其深部的肌腱有支持和约束作用,并能改变肌力的牵引方向,以调节肌力的作用。
在病理情况下,筋膜可潴留脓液,限制炎症扩散。
由于血管和神经都沿着肌间或肌群之间的筋膜间隙行走,这对于诊断血管神经及肌的病变,有很大的帮助。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成因、诊断及康复治疗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成因、诊断及康复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 MPS)又称肌筋膜炎,主要是肌肉和筋膜因无菌性炎症而产生粘连,分布于其间的感觉神经受到炎症环境中致痛物质的刺激及炎性水肿组织的压迫而导致疼痛。
一、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定义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是以疼痛为主的一系列肌肉功能失调的综合症,也称肌筋膜痛、肌筋膜疼痛症候群或肌筋膜炎。
到医院的人当中感冒患者最多,肌筋膜疼痛居第二位。
人群聚集的地方可能没有感冒患者,但诉说为疼痛所苦的人则比比皆是,断言有疼痛症状的人大部分属于肌筋膜疼痛,并不为过。
在患有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病患身上,我们往往能检查到诸多的激痛点以及相应的牵涉痛区域和自主神经现象。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的术语辨析广义:包括了任何软组织源的、与肌肉压痛有关的区域性疼痛。
狭义:特指由激痛点(Trigger Point,TrP)引起的疼痛。
推荐在狭义上使用该术语,或者干脆使用“肌筋膜TrP”表示由TrP引起的肌筋膜痛综合征。
目前研究认为:肌筋膜疼痛实际上的病变部位不在肌筋膜,而是在骨骼肌的运动终板部位,长期的肌筋膜痛会导致脊髓水平的易化改变,急性疼痛转变为慢性疼痛。
肌筋膜TrP或肌筋膜痛综合征(MPS)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与激痛点我们可以把许多临床现有的、以疼痛为主体、较为混淆病症和综合症归类到肌筋膜疼痛综合症或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的理念中去。
从骨科疼痛综合征和神经痛范围来看,颈椎病、耳大神经痛或枕大神经痛、胸廓出口综合症、肩周炎、网球肘、腰肌劳损、急性腰扭伤等绝大数都是肌肉和关节周围肌的疼痛扳机点形成所致。
激痛点形成原因产生激痛点的原因不是单一的,很多因素都有可能,主要有以下几种:•骨骼肌肉系统或椎间盘的创伤•炎症:胆囊炎,阑尾炎,胃炎•心肌缺血•缺乏运动或运动过量,姿势不良•疲劳,睡眠不良,情绪不佳•激素水平变化:绝经后综合征•营养不良•局部受凉:吹空调•肥胖•吸烟激痛点的分类及关系1、根据激痛点的部位,当然可将激痛点分为肌筋膜激痛点、皮肤性激痛点、骨膜激痛点、韧带激痛点等;健身前看这篇,有效预防运动损伤!2、根据其是否引起疼痛症状,可分为活动性激痛点与潜伏性激痛点;3、根据其在发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激痛点可分为主激痛点(Key Trigger Point)与附属激痛点(又叫卫星激痛点,Satellite Trigger Point),继发性激痛点与原发性激痛点等。
肌筋膜激痛点的治疗手段.doc
肌筋膜激痛点的治疗手段原文:在可触摸的紧绷肌带的结节上有圆周状的点状压痛,并且患者对于施加压力在压痛点上所诱发出来的疼痛指认是他所熟悉的----摘自肌筋膜疼痛與機能障礙肌痛點手冊IX分析:当我们在需要进行按摩的肌肉上发现粗大的条索状阳性反应物的时候,其中将有一个最核心的治疗区如上描述,在该点上按压能够诱发出引起患者难受的症状,而对该店的静态持续按压超过90秒时间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或相关症状。
肌痛点的活性小点:在肌肉的一个小区域内出现自发性电位活动的地方,它可能会或也不可能会展现单纤维动作电位特征性的尖峰。
活动性肌筋膜肌痛点:会导致临床疼痛抱怨的肌筋膜肌痛点,它总是压痛的,会阻碍肌肉被完全地伸展,弱化肌肉的强度,在直接压迫时还会引出患者确定的疼痛,而如果刺激够强的话,会引起肌肉纤维抽搐反应,在患者疼痛忍受限度内压迫的话,会在它的疼痛引传区域内产生压痛,以及引传性运动现象和自主神经现象。
----摘自触发点治疗手册摘要P1分析:什么是我们需要进行分筋力筋手法的区域,是有上述问题的区域,这种按压先是诱发了疼痛并按照一定的方式传到如经络传导,同时可能会诱发出运动出现,如果一个区域不具备上述特征,我们可以放弃,因为它可能不是我们要选择的关键性治疗点。
关联性肌筋膜激痛点:一块肌肉上的激痛点会和另一块肌肉上的激痛点同时发生,这些关联性激痛点可能由一个引发出另一个,也可能两个都来自于相同的机械性或神经性源头。
分析:康复中提倡治疗的时间的叠加,空间的叠加,传统针灸讲究配伍,往往我们在治疗部分疼痛性疾病时,往往要清除不同区域的阳性反应点,或者整体性调整脊柱,这些关联性的疼痛的存在应该存在着合理有效的规律,而在掌握不到其中的规律,仔细寻找肌筋膜激痛点,全面的清除应该可以提高治疗疗效,在临床中发现坐骨神经痛不仅在梨状肌上出现肌筋膜激痛点同时在斜方肌上也出现肌筋膜激痛点,二者同时治疗加强疗效,而肩井配合环跳的针灸配伍在古代早有,因此合理的辨证在我们分析的取穴的区域上仔细探查是否有关联性激痛点,并给与合理的解决,将帮助我们提高疗效,而如果我们的预估区域上没有肌筋膜激痛点,将提示我们反思诊断是否正确,这个位置是否需要针灸或者压揉?附着性激痛点:位于肌肉肌腱结合处或肌肉骨骼附着处的激痛点,会造成肌腱附着点病,那是来自于中央性激痛点其特征之紧绷带所无法缓解的张力所致----摘自触发点治疗手册摘要P2分析:在反阿是穴医术中,详细描述了肌肉的起点\止点—肌腹上都存在可能解决问题的阳性反应点,而二者在治疗中所赋予的意义不同,因此如果一个肌肉是我们疑似的损伤区域,如果在肌腹上没有阳性反应点,则应该仔细探寻两端的骨性机构,将力垂直与骨膜按压下如果诱发处症状,可以采用压揉手法或者关节松动结束给与处理肌腱附着点炎:在肌肉复发性收缩的压力下,引起发炎并且有肌肉纤维化与钙化的强烈趋势时,发生在肌肉附着点处的外伤性疾病,本书中所提到的肌腱附着点病可以随时间而演变成肌腱附着点炎。
肌筋膜激痛点的治疗手段
肌筋膜激痛点的治疗手段肌筋膜激痛点是一种常见的疼痛症状,它是由肌肉中的局部缩短和组织炎症引起的。
常见的症状包括肌肉疼痛、僵硬、疼痛和敏感度增加。
为了缓解这种疼痛症状,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肌筋膜激痛点的治疗手段。
1. 热敷热敷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治疗手段。
可以使用热水袋或者热湿毛巾轻柔地覆盖肌肉激痛点区域,每次持续15-20分钟。
热敷可以加速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有助于放松肌肉和减轻疼痛。
2. 按摩按摩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肌筋膜激痛点治疗手段。
可以使用手指或者特殊的按摩器轻柔地按摩激痛点区域,每次约15-20分钟。
按摩有助于放松肌肉、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并能促进身心放松。
3. 干针干针是针灸中的一种治疗手段,也是肌筋膜激痛点的一种经典治疗方法。
干针是针灸师使用无菌的针头直接插入肌肉激痛点处,刺激局部的神经和血管,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也可导致锻炼出生物反应和各种生理、生化和电生理改变,从而减轻肌筋膜激痛点疼痛症状。
4. 牵伸牵伸是一种将肌肉拉伸至其最大长度的技术,它可以帮助提高肌肉灵活性,减轻肌肉紧张和疼痛。
该方法可通过配合特定的伸展运动,使肌肉得到缓解,在减轻背痛一方面还能增强肌肉力量和灵活性。
5.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医生在必要的情况下常推荐使用的治疗手段。
常用药物包括非甾体消炎药、肌肉松弛剂、短效局麻药和脱敏剂等。
这些药物的作用是缓解疼痛、减轻肌肉紧张感,并减缓炎症反应。
但是,不应长期大量使用。
结论肌筋膜激痛点是一种常见的疼痛症状,它可以通过多种治疗手段得到缓解。
其中,热敷、按摩、干针、牵伸和药物治疗都是经典的治疗手段。
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手段,并避免长期过多使用药物。
对于肌筋膜激痛点的治疗应该是一个系统的治疗方案,在医生的监督下进行治疗,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扳机点及处理方法
扳机点及处理方法扳机点又称为激痛点或触发点(trigger point),是肌肉内能够激惹疼痛的某一个特定位置,这个位置通常可以触摸到一个疼痛结节和绷紧肌纤维痉挛带,触压时有疼痛加重和局部肌肉颤搐以及引起远处牵涉痛的症状;常有交感现象、易疲劳、睡眠障碍等一系列以疼痛为主的症候群。
严重时会导致患者疼痛难忍、关节活动受限、工作障碍,甚至无法工作。
扳机点(触发点)为肌肉组织中收缩的小结节,比周围的肌肉组织紧实。
包裹着触发点的肌纤维象绷紧的吉他弦。
构成触发点的肌纤维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会阻碍周围的血液循环,从而导致新陈代谢副产品的累积以及新陈代谢所需要的氧气和养分缺乏;它们反过来又构成触发点的纤维更紧张。
形成恶性循环。
如无外力介入,恶性循环无法打破,触发点将长期存在。
压痛点与扳机点的区别压痛点:只要施加4kg左右的压力(指甲缺血变白时的压力)即可产生疼痛的感觉,这称为压痛阳性(还可根据施压的压力大小和疼痛反应的程度进行分级,通常分四级,用“+”表示),该点称为压痛点。
扳机点(trigger point):只要施加4kg左右的压力即可产生疼痛的感觉,除了局部的疼痛以外,在远离压痛点的部位出现疼痛、麻木或其它感觉异常,有时与神经干受刺激时产生的放射痛极为相似。
扳机点症状1、受累肌肉主动、被动拉伸或缩短时受限,运动时可触及明显的僵硬感2、受累肌肉无力3、与肌肉相对应的特征性疼痛,活动、休息或受到触压时,扳机点被激活时引起疼痛4、肌肉协调性受损5、运动神经元功能改变、应激反应增强6、肌肉协调性受损诱因1、急性肌肉紧张过度2、长期负荷过重、肌肉疲劳过度3、直接损伤4、阶段反射性功能紊乱5、不良应激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压痛点仅仅是触压局部痛,而扳机点在局部压痛的同时有远离局部的牵涉痛。
扳机点的处理:肌肉筋膜疼痛是由肌肉中的触发点引起的。
触发点引发的问题,在正确的指导下都可以自己动手按摩解决。
牵拉、按摩、注射、干针刺触发点可以打破使肌肉保持收缩状态的化学和神经反应循环;使被处于收缩状态的组织所抑制的血液循环;使触发点中形成结节的肌纤维得到舒展。
肌筋膜疼痛详解
肌筋膜疼痛详解人体疼痛75%是由激痛点引起的肌肉结节和肌肉紧绷带——引起牵涉痛。
肌筋膜疼痛触发点(trigger point)是一个受累骨骼肌上能够激惹疼痛位置,通常可在这个位置上摸到一个拉紧的带和条索样结节,挤和触压时疼痛;并且能引起远处的牵涉痛、压痛和交感现象,包括临床上所涉及到许多头颈、躯干和四肢的疼痛。
一块受累的肌肉常有几个不同的固定疼痛点,每一个疼痛点都有自己固定的触发牵涉痛区域。
一个原发疼痛点可触发另一个邻近疼痛点,肌筋膜触发点疼痛又称为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常引起腰背痛、颈肩痛、腰腿痛以及关节周围痛的一个常见的慢性疼痛病。
-------去掉真皮层后的浅筋膜筋膜的解剖结构及作用机制所谓筋膜,是人体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一覆盖在肌肉与肌腱周围的表面一层菲薄膜性结构,遍布全身,根据其位置的深浅可分为浅筋膜和深筋膜2种:浅筋膜又称皮下筋膜,位于真皮之下,包被全身各部,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
内含浅动脉、皮下静脉、皮神经、淋巴管及脂肪等,有些局部还可有乳腺和皮肌,浅筋膜对其深部的肌、血管和神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某些部位的浅筋膜对外来加压能起缓冲作用。
深筋膜,又称固有筋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位于浅筋膜的深面,它包被体壁、四肢的肌和血管神经等,深筋膜与肌肉关系密切,随肌肉的分层而分层,在四肢,其插入肌群间,并附着于骨,构成骨间隔;并包绕血管、神经形成血管神经鞘,在肌数目众多而骨面不够广阔的部位,还可供肌的附着或作为肌的起点;肌肉较发达的地方,其深筋膜就显得特别发达,强厚而坚韧。
具有保护肌肉免受摩擦和约束肌肉的活动,并分隔肌群或肌群中的各间肌,以保证肌群和各间肌能单独进行活动。
深筋膜在腕踝部可增厚形成支持带,对经过其深部的肌腱有支持和约束作用,并能改变肌力的牵引方向,以调节肌力的作用。
在病理情况下,筋膜可潴留脓液,限制炎症扩散。
由于血管和神经都沿着肌间或肌群之间的筋膜间隙行走,这对于诊断血管神经及肌的病变,有很大的帮助。
肌筋膜触发点技术
肌筋膜触发点技术
肌筋膜触发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s,简称MTrPs)是肌肉和筋膜所组成的复合体中的痛点。
肌筋膜是人体内连接所有肌肉、骨骼、脏器及神经-肌肉等系统的结缔组织。
MTrPs是肌筋膜中的局部痛点,它的存在可能导致疼痛和运动障碍。
在肌肉酸痛、僵硬和不适时,肌筋膜触发点技术就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肌筋膜
触发点技术是一种物理治疗方法,适用于减轻肌肉僵硬、促进肌肉舒展和缓解肌肉痉挛。
它是一种无创性手段,通过深压肌肉组织来改善局部的循环系统,以帮助肌肉组织恢复正
常机能。
肌筋膜触发点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压力刺激肌肉中的MTrPs来消除疼痛和刺激肌肉
放松。
MTrPs是肌肉中的一种局部变化,当压力施加在这个区域时,这个区域的肌肉组织
将产生微小的短时收缩,从而进一步刺激MTrPs。
此时,肌肉组织中的代谢废物将被清除,并促进新的营养物质进入肌肉组织中,提高肌肉功能的恢复能力。
肌筋膜触发点技术通过施加压力,可以帮助肌肉舒缓,促进运动员的康复和减轻肌肉
疼痛。
这种技术通常通过手动治疗方法来实现,可以使用手指、手掌或肘部等手段来进行
施压。
对于MTrPs的治疗是一个复杂和细致的过程,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
在使
用肌筋膜触发点技术时,需要注意施压的强度和区域,避免使运动员的身体受到创伤。
总之,肌筋膜触发点技术是一种有效的物理治疗方法,可以帮助运动员恢复肌肉功能
和减轻运动损伤。
在使用这种治疗方法时,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以确保治疗
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肌筋膜触发点(激痛点)疼痛的诊断与治疗
肌筋膜触发点(激痛点)疼痛的诊断与治疗引言根据近年来的对临床观察和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肌筋膜触发点的存在已被广泛的接受。
一个触发点区域通常存在许多个活化的触发点。
而一个触发点则由两部分组成:敏感小点(有局部抽搐反应:LTR locus)和活化部位(终板噪音:EPN locus)。
基础研究表明,敏感小点是致敏的神经末梢,而活化部位是功能失调的终板,并伴有过渡的乙酰胆碱的释放。
乙酰胆碱的过渡释放导致终板区域的肌纤维局灶性收缩,渐而渐之局部形成肌筋膜疼痛特点之一的紧张带。
几乎在每一块正常的骨骼肌我们能够发现触痛点,即潜在的触发点(有触痛,但无自发性疼痛)。
这个潜在的触发点在出现一些病理损害时被激活变为活化的触发点(有自发性疼痛或活动时疼痛)。
当这个病理损害得到恰当的治疗后,活化的触发点能被抑制失活。
而这个触发点不会消失,只是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
肌筋膜疼痛综合症就是一种因潜在触发点受一些病理条件(如慢性反复的微小劳损、不良姿势、全身系统性疾病或软组织撕裂伤等)的作用后活化,从而引起疼痛。
所以触发点疼痛治疗的基础也就是对这个基础病理的治疗。
肌筋膜疼痛的治疗方法已经有比较全面的描述,本文的重点是对肌筋膜疼痛治疗的基本原则进行综述。
几乎每一个人都经历过肌肉疼痛,有时还会引起严重的临床问题。
急性损伤可以直接引起肌肉疼痛,例如:挫伤、贯穿伤、撕裂伤、牵拉伤、过用伤、等。
如果这些急性疼痛得不到良好的治疗和彻底治疗,就可以发展为慢性骨骼肌疼痛。
更常见是,这种慢性骨骼肌疼痛以后不需要有肌肉本身的损伤,只要对机体无论任何组织和结构有损伤,都可以被引发。
在临床上,这种情况被称为慢性肌肉疼痛综合征或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而这种疼痛综合征都是由肌筋膜触发点(Myofacial Trigger Points: MTrP)所引起的。
这个病名术语是Travell在1942年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和治疗后首先提出的。
然后,近20年被医务界广泛接受,认为MTrP是一个局部可辨别的疼痛或对疼痛敏感的骨骼肌上的结节。
您了解肌筋膜激痛点吗?
您了解肌筋膜激痛点吗?田有粮,副主任医师,解放军306医院,康复医学科品牌质量管理办公室左天宇编辑人体筋膜是从头到脚包裹体内各种组织器官的结缔组织。
主要分为三种:浅筋膜、内脏筋膜、深筋膜。
而肌筋膜中包含了很多感受器,能够将疼痛、本体感受等各种反馈信号传递给脑。
几乎每一个人都会经历肌肉疼痛, 临床上,骨骼肌疼痛、关节功能受限、肌筋膜炎、肌损伤或疲劳等常与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有关,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原因是骨骼肌内有活化的肌筋膜激痛点。
国外肌筋膜激痛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85%的疼痛门诊患者都涉及到肌筋膜激痛点,甚至95%慢性疼痛病人也与此关联。
近20年来,欧美国家的医生逐渐地对肌筋膜组织源性疼痛的病症归类于肌筋膜激痛点或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例如: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肌筋膜炎、肌痛征、肌疲劳综合征等等。
美国Janet Travell教授通过40多年来对疼痛治疗积累的临床经验总结,她发现众多的来自非器质性神经肌纤维的疼痛综合征都是由于肌筋膜激痛点所造成的。
这种激痛点由某种原因引起骨骼肌内张力带的形成,造成肌内长期的肌力不平衡,而导致一系列的肌筋膜痛性综合征。
Simons教授和其他的临床康复专家们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和实验方面的研究,证实了激痛点的存在和病理生理及神经生理学的基础。
近10多年来,欧美物理治疗师已逐渐将肌筋膜激痛点技术应用于临床康复、疼痛治疗、运动疲劳恢复、慢性疾病预防等研究领域,并取得了显著性地临床疗效。
近几年来,该技术也已经在我国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肌筋膜激痛点是一个受累骨骼肌上能够激惹疼痛的位置,通常可在这个位置上摸到一个拉紧的带(条索样结节),挤和触压时疼痛;并且能引起远处的牵涉痛、压痛和交感现象。
肌筋膜激痛点为导致临床软组织疼痛的最常见病因,其形成的主要因素为急慢性运动创伤、骨与关节退行性改变、脊椎的无菌性炎症和压迫、内分泌和代谢性缺陷、营养因子缺乏以及局部慢性生物力学失衡等。
临床上,肌筋膜激痛点可分为活化激痛点和隐性激痛点两种。
康复治疗师必须掌握的28块肌肉激痛点以及疼痛模式
康复治疗师必须掌握的28块肌肉激痛点以及疼痛模式激痛点是一个高度易激惹点,为紧绷的骨骼肌筋膜内可触摸到的结节。
直接的压力或肌肉收缩可诱发出Jump体征,局部疼痛,局部抽动以及牵涉痛。
该牵涉痛通常以某种疼痛模式出现在激痛点的远处1,2,3,4。
Jump体征:激痛点对外部压力的特征性反应。
患者通常会感到一阵剧烈疼痛并带有痛苦表情,但似乎和检查者触诊按压的力道不成正相关。
患者通常不自主的移动身体,耸肩,扭头或者身体其它未触诊部位的动作反应。
这种Jump体征说明激痛点具有程度较重的压痛。
该体征的出现被认为是激痛点的明确诊断。
局部抽动反应:激痛点受到挤压时,因为紧张肌纤维的收缩而出现的肉眼可见的短暂的或者可触摸到的肌肉和皮肤收缩。
牵涉痛:也叫反射痛,是疼痛刺激部位以外的某一局域性疼痛。
疼痛可被诱发,不随皮节,肌节和神经根变化而变化。
通常无明确的关节肿胀或者神经学缺陷。
肌筋膜激痛点引起的疼痛通常比较明显,分散以及持续,疼痛发作区域(疼痛体表图)和性别、种族无关,通常能被再次诱发5。
放射痛和牵涉痛略有不同,例如,和心梗相关的疼痛可以是牵涉痛,也可以是来自于胸廓的放射痛。
此处的牵涉痛是指疼痛远离受累器官或邻近受累器官,比如心梗时,患者的牵涉痛仅指表现出的下颌痛或左臂痛,而非胸部疼痛1,6。
解剖和病因激痛点存在于肌筋膜,主要位于肌腹的中央,运动终板进入之处(原发型或中央型激痛点)5。
通常能触摸到大小约2-10mm的紧张的肌肉结节,可以存在于全身任何骨骼肌的不同部位。
任何人的身体内都存在激痛点,甚至是婴儿和儿童,但是激痛点的存在并不一定会引发疼痛综合征。
当疼痛发生时,激痛点通常都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躯体功能障碍,心理障碍和日常功能受限有关7。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指软组织来源的区域性疼痛并和来自于激痛点的肌肉压痛相关,压痛点的直径通常为数毫米,存在于肌肉和肌筋膜的不同部位。
28块肌肉的常见激痛点以及疼痛模式1.颞肌(T emporalis)1)颞区(头痛)2)眉毛上方3)上排牙齿2.枕下肌(suboccipitalis)1)颞区(头痛)3.咬肌(masseter)1)上排后侧牙齿2)下排后侧牙齿3)眉毛区4)下颌5)耳疼,耳鸣,眩晕4.上部斜方肌(upper trapezius)1)眼眶外侧2)颞区3)颈部4)下颌经典的问号“?”5.头夹肌(splenius capitis)1)头顶6.颈夹肌(splenius cervicis)1)眉毛外侧区2)颞区3)颈后侧丛集性头痛具有和颈夹肌牵涉痛相似的疼痛模式。
肌筋膜疼痛详解
肌筋膜疼痛详解人体疼痛75%就是由激痛点引起得肌肉结节与肌肉紧绷带—-引起牵涉痛。
肌筋膜疼痛触发点(trigger point)就是一个受累骨骼肌上能够激惹疼痛位置,通常可在这个位置上摸到一个拉紧得带与条索样结节,挤与触压时疼痛;并且能引起远处得牵涉痛、压痛与交感现象,包括临床上所涉及到许多头颈、躯干与四肢得疼痛。
一块受累得肌肉常有几个不同得固定疼痛点,每一个疼痛点都有自己固定得触发牵涉痛区域、一个原发疼痛点可触发另一个邻近疼痛点, 肌筋膜触发点疼痛又称为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常引起腰背痛、颈肩痛、腰腿痛以及关节周围痛得一个常见得慢性疼痛病。
—-—----去掉真皮层后得浅筋膜筋膜得解剖结构及作用机制所谓筋膜,就是人体结构得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一覆盖在肌肉与肌腱周围得表面一层菲薄膜性结构,遍布全身,根据其位置得深浅可分为浅筋膜与深筋膜2种:浅筋膜又称皮下筋膜,位于真皮之下,包被全身各部,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
内含浅动脉、皮下静脉、皮神经、淋巴管及脂肪等,有些局部还可有乳腺与皮肌,浅筋膜对其深部得肌、血管与神经有一定得保护作用,某些部位得浅筋膜对外来加压能起缓冲作用。
深筋膜,又称固有筋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位于浅筋膜得深面,它包被体壁、四肢得肌与血管神经等,深筋膜与肌肉关系密切,随肌肉得分层而分层,在四肢,其插入肌群间,并附着于骨,构成骨间隔;并包绕血管、神经形成血管神经鞘,在肌数目众多而骨面不够广阔得部位,还可供肌得附着或作为肌得起点;肌肉较发达得地方,其深筋膜就显得特别发达,强厚而坚韧。
具有保护肌肉免受摩擦与约束肌肉得活动,并分隔肌群或肌群中得各间肌,以保证肌群与各间肌能单独进行活动、深筋膜在腕踝部可增厚形成支持带,对经过其深部得肌腱有支持与约束作用,并能改变肌力得牵引方向,以调节肌力得作用。
在病理情况下,筋膜可潴留脓液,限制炎症扩散、由于血管与神经都沿着肌间或肌群之间得筋膜间隙行走,这对于诊断血管神经及肌得病变,有很大得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肌筋膜激痛点与还原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第一部分:一种你不了解的工具你感觉肌肉酸痛、紧张、疲劳你经常做伸展运动,却没有效果。
你降低了训练重量,尝试了康复训练,甚至采用了热水浴。
你知道自己需要的是深入的、有效的软组织治疗。
如果现在能够接受一下按摩,那就太棒了。
问题在于,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时间、有钱去接受软组织治疗。
想找出一种便宜、有效的方法去消除疼痛吗马上去你家后院,趁狗不注意,把它经常叼着的那个网球拿来。
只要掌握了正确的用法,网球将成为你的好朋友。
什么是激痛点激痛点是指一块肌肉内,肌纤维过度活跃,无法放松,无法自收缩状态还原的特定区域。
也有人称之为结节。
激痛点有可能产生强烈的疼痛,也可能平时感觉不到疼痛,只有戳到、触到该区域时才会疼痛。
后一种称之为潜在激痛点,潜在激痛点将会逐渐发展为显性激痛点。
如果你希望了解关于找出激痛点的更多知识,可以在亚马逊购买“thetriggerpointtherapyworkbook”一书。
什么是肌筋膜疼痛综合症肌指肌肉,筋膜是包裹着肌肉的物体。
因此,肌筋膜疼痛综合症就是当肌肉和筋膜出现机能不良时,你感觉到的疼痛。
也就是俗话所说的肌肉疼痛。
如果一块肌肉及(或)其筋膜出现了激痛点,就会导致肌筋膜疼痛综合症。
激痛点为何会导致疼痛激痛点不仅仅会在其所在区域产生疼痛,也有可能导致某个不相关的部位产生疼痛。
牵涉性痛就是激痛点的主要症状之一。
激痛点能够把疼痛传到身体的另外一个部分。
激痛点能够导致:颈部疼痛下颚疼痛背部疼痛头痛网球肘腕隧综合症一般性肌肉与关节疼痛我们所感觉到的关节疼痛往往就是激痛点带来的牵涉性痛。
激痛点带来的牵涉性痛通常出现在手腕、肩部、膝部和髋部。
要找出手腕和前臂的激痛点,可以将手腕伸直,在前臂顶端出现的突起的肌肉往往存在着潜在激痛点。
在这里四处按压一下,你很可能会找到几个能够产生酸痛的点。
有些人甚至会发现,按压这些产生酸痛的点时,痛感会自这些点向着手腕延伸。
潜在激痛点往往很难注意到,这说明问题还不太严重。
但是,如果你的膝部感觉疼痛,而原因出在小腿后部的一些激痛点,你很容易忽略这个问题,不去治疗。
事实上,这正是膝部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潜在激痛点导致的疼痛应该比显性激痛点引起更多的注意。
激痛点能够使肌肉紧张、缩短,减小动作幅度。
如果你不知道有激痛点存在,不去治疗,很可能会导致训练受伤和训练动作错误。
想知道各个激痛点的具体位置,可以去亚马逊购买“TriggerPointsChart”一书。
激痛点的最常见治疗工具是泡沫袖。
而网球则更有可能使你专注于某个激痛点,使效果达到肌肉深层。
这包括显性和潜在激痛点。
激痛点会对压力产生反应。
只要一碰到那里,就会产生疼痛。
当你保持按压这一点时,疼痛会逐渐减轻,慢慢消失。
第二部分:下肢一般说来,在训练中,如果我们经常做某些动作,就会对某些肌肉反复施加压力。
多次施压会导致肌肉过度训练、紧张,出现激痛点。
下肢有很多常见的激痛点。
我们大多数人整天坐着工作,然后去健身房里反复做某些动作。
下文将会介绍一些肌肉紧张的最常见区域。
前面的话按摩时会感觉疼痛,但不会痛得无法忍受。
如果你感觉到剧烈的疼痛,马上停止。
也许你已经受伤了。
按摩动作要慢。
使网球沿肌肉上下缓慢滚动,在最敏感的那些点上停住。
那些可能就是激痛点。
使网球沿肌肉上下滚动5次,或者在某个区域四处滚动30秒,在激痛点上保持30秒。
每块肌肉重复做几次,具体几次并不重要,你尝试一下就知道答案了。
触到激痛点时,你会感觉到肌肉深层的疼痛。
没有关系,咬牙坚持住。
如果那一点确实是激痛点,球刚碰到它时疼痛最强烈。
坚持一段时间以后,疼痛将会减轻。
按摩某个区域时,让球四处滚动,找出激痛点。
激痛点通常存在于一些特定的区域,但你也并不一定要专门去那些区域寻找,你只需使球四处滚动,自己找出激痛点来。
记住,即使你没有找到激痛点,没有使其还原,你也会发现,深层组织按摩能够给肌肉和筋膜带来全新的感觉。
恢复很重要,这是进步的必需步骤。
即使你没有找到激痛点,你也很可能会发现这些部位的肌肉非常紧张,需要放松。
注意:我平时用的并不是网球,而是按摩球,两者的尺寸、重量和能够带来的压力都很相似。
我的按摩球是红色的,我穿的T恤衫也是红色的……抱歉。
哦,请原谅我的腿部皮肤苍白,因为我冬天时住在欧洲,欧洲是夏天时,我又回到了澳大利亚,那时澳大利亚正是冬天。
真不幸。
你可以去亚马逊购买SpikyMassageBall。
1.脚脚上并不存在激痛点,但网球按摩能够让脚放松下来。
脚上的足底筋膜的功能直接影响着腿上的其他部分。
我们大多数人的足部肌肉是紧张的。
做法:单腿站立,悬空腿踩在球上,体重置于支撑腿。
让球在脚底四处滚动,做30秒。
按摩到脚底的所有区域,包括足弓下方。
如果某区域的肌肉特别紧张,就在那里保持一段时间。
2.腓骨肌群腓骨肌群紧张的人很少见。
腓骨肌群紧张会导致膝部疼痛。
所以,让我们把它放松下来吧。
做法:侧卧,球置于小腿外侧下方。
使球上下缓慢滚动,如果某个点特别敏感,就在那里停下来坚持一段时间。
如果不存在敏感点,很好,继续滚动。
几乎所有人的腓肠肌和比目鱼肌都存在着激痛点,但大多数意识不到其存在。
做法:坐在地上,然后将身体抬高一点。
身体距离地面越远,施加在球上的压力越大。
将球置于小腿后部下方。
使球由跟腱一直滚动膝部下方,动作要缓慢。
遇到敏感点就停下来保持一段时间。
由于小腿后部很宽,你需要尝试多条滚动路线,照顾到内侧、中间和外侧。
4.ITB大腿侧面的这部分筋膜几乎总是紧张的,往往存在激痛点。
在这个部位,网球的主要作用在于单纯的筋膜还原;但在比较靠近髋关节的地方,也存在着一些激痛点。
做法:使网球由膝部向上,向着髋部滚动。
如果触到了感觉酸痛的点,停下来保持一段时间。
ITB通常是非常紧张的,用网球按摩这里可能会很痛。
我个人感觉网球能比泡沫轴带来更佳的核心伸展,但不容易找到激痛点。
5.TFL久坐的人,这个部位通常是紧张的。
它会处于缩短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变得难以恢复正常长度。
做法:先找出TFL的位置。
它处于ITB和髋骨顶端之间,稍偏前方。
将网球置于其下方,在保持控制的前提下,尽量将更多的体重置于网球上。
开始寻找激痛点。
几乎所有人的该部位都是紧张时,即使没有找到激痛点,你也会感觉很痛,并且有效地实现还原。
6.臀中肌做法:位置与TFL相似,只不过稍偏后方。
很多人的臀中肌顶端,即嵌入点会比较紧张。
四处滚动一下,找出自己身体的问题。
7.髋部旋转肌你也许听说过梨状肌这块小小的、经常带来疼痛的、烦人的肌肉。
它是需要注意的髋部旋转肌之一,它带来的问题最多。
做法:如图所示,臀部坐在球上。
四面八方滚动一下,我保证你会找到梨状肌和它的朋友们的。
这块肌肉很小,经常是很紧张的。
触到它时,痛感会沿着腿部向下延伸。
在这一点上保持一段时间,按摩之后会感觉轻松很多。
如果疼痛很剧烈,将腿伸直,也就是说不让髋部旋转肌过度伸展,在这一点上保持一段时间。
腿伸直之后,按摩效果会差一点,但至少能让你开一个好头。
后面的话按摩结束后,对存在激痛点的区域进行伸展。
网球按摩有可能出现瘀伤,尤其是在第一次尝试时。
第一次尝试网球按摩的人有可能感觉肌肉酸痛。
现在如果触碰到下肢肌肉,你会感觉酸痛,坚持住。
到明天就会好的。
我们大多数人因为反复做同样的动作,或者长时间保持一种体位(比如整天坐着工作),会出现激痛点。
完全解决问题需要时间,但我保证,只要用网球按摩一次,你就能感觉轻松一些。
第三部分:上肢1.髂腰肌在这个部位用网球很难找到激痛点,但还原效果很好。
整天坐着工作的人,髂腰肌通常是紧张的,处于缩短状态。
做法:开始时,将球置于肚脐侧面2厘米处。
俯卧,逐渐抬高上体。
上体抬得越高,髂腰肌伸展越充分,压力越大。
重复几次。
然后将球稍微移开一点,如此将髂腰肌的每个区域都按摩到,找到最紧张的区域。
这种网球按摩对有些人是无效的。
如果你的髂腰肌紧张,最有效的、能够刺激到肌肉深层的方法是主动还原术和针刺疗法。
但是网球按摩廉价、方便,能够为你的治疗开一个好头。
2.竖脊肌我们的坐姿往往都不够标准,导致竖脊肌紧张(竖脊肌是分布在脊柱两侧的长条形肌肉,由下背部向上、向着颈部延伸)。
这种方法恐怕在竖脊肌上找不到多少激痛点,但由于胸椎和颈椎需要提高灵活性,它们往往非常紧张,网球按摩有助于实现这些目标。
做法:在一只袜子里塞两个网球,放在身后的地上。
缓慢仰卧下去,使身体在两个球上方伸展。
刚开始,将球置于图中所示的位置。
你会发现,这两个球刚好能按摩到竖脊肌,球之间的空隙可以避免脊柱受到压迫。
利用伸展动作按摩完一个区域之后,坐起来,使球稍微向前移动,再次躺下来,按摩另一节椎骨。
如此逐渐沿背部上移。
正如上文所说,这种方法对治疗激痛点效果不佳。
但由于很多人的体姿不佳,这种方法有助于让脊柱伸直,减轻背部痉挛。
这种方法对于椎间盘突出的治疗也有辅助性作用,因为椎间盘突出会导致背部的其他区域紧张。
3.斜方肌斜方肌位于颈部两侧。
我敢打赌,你的斜方肌处于紧张状态。
现在就伸手去摸一下它,我敢打赌它硬得像块石头。
坐姿不正确、压力、力量训练和日常生活都会导致斜方肌紧张。
斜方肌由颈部笔直向下延伸至中背部,但它的顶部通常更为紧张。
做法:按摩它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把球放在地面上,仰卧,找出斜方肌上最紧张的区域。
利用双腿力量推动身体移动,让球四处滚动一下。
尽量使颈部和头部保持放松。
斜方肌有很多激痛点。
但斜方肌的最大问题是过于紧张,你应该先使它放松下来,然后再去寻找具体的激痛点。
如果你感觉这个动作很别扭,可以尝试一下第二种方法。
找一只袜子,里面放一个网球。
然后,背靠墙站立,使球压在斜方肌上。
手抓住袜子,寻找激痛点。
采用这种方法,你更容易在保持对球的压力的同时,使袜子四处移动。
这两种方法都不错,你可以试一下哪种更适应自己。
4.胸肌整天坐着用电脑会导致胸肌紧张。
你往往会出现塌肩的体姿,使胸大肌和胸小肌倾向于缩短状态。
至于那些进了健身房只练习卧推的人,那就更不用说了。
为了肩部健康,必须使胸肌还原。
做法:是的,我的姿势有点像死鱼,但这是按摩胸肌的最有效方法。
你会发现上胸的反应更明显,在这里,肌肉体积开始变小,向着肩部延个。
胸肌是一块大肌肉,注意照顾到各个区域。
俯卧在球上,使球四处滚动,直到找到紧张和脆弱的区域,保持一段时间。
这个动作会很痛,但对于几乎所有人都是很有必要的。
5.肩袖肩袖包括4块肌肉: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冈上肌。
在表面看得到的只有冈下肌和小圆肌,它们位于肩胛骨后方,都属于肩胛骨外旋肌。
另外两块肌肉处于极深层,只有专业人士才能准确找到它们的位置。
肩袖紧张和激痛点是肩部疼痛的常见原因。
错误的坐姿,长时间使手臂处于头上,一只手使用鼠标,长时间打字,不给肘部休息的时间,都会导致这些肌肉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