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筋膜激痛点的治疗手段.doc
肌筋膜触发点(激痛点)疗法治疗慢性肌肉骨骼疼痛
肌筋膜触发点(激痛点)疗法治疗慢性肌肉骨骼疼痛以下内容为本人原创,如需转载请标注出处一.95%的慢性疼痛来自肌筋膜触发点的活化现代人工作压力日益增大,加之生活习惯不良,经常保持固定姿势使用手机、电脑、电视,或因运动创伤、肌肉疲劳等致长期体态失衡,加重的慢性损伤会导致疼痛以及肌肉运动模式的重新分配,长时间后会导致动作控制模式的变化,短期来看很多患者不发生疼痛一般是其他肌肉保护性代偿的结果,但长此以往必然会出现动作障碍及各种急慢性疼痛。
因此很多人频繁出现头颈肩部的酸胀不适甚至疼痛,手麻,腰腿痛等,依据疾病严重程度的不同可有如颈源性头痛,颈椎失稳,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肩袖损伤,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梨状肌综合征,腰肌劳损,足底筋膜炎等各种诊断。
这些疾病除了对症处理疼痛发生部位和修复压迫损伤之外,这一类患者还同时具有一个共同的疾病特点,即肌筋膜疼痛综合征;ICD-11诊断标准里又根据是否找得到原发因素分为“慢性原发性/继发性肌肉骨骼疼痛”。
其中肌筋膜触发点(MyofascialTrigger Points,MTrPs),又称激痛点,简单来讲就是肌肉里面出现的异常小结节或条索,是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标志性特点。
它最早是由美国临床教授Janet Travell 于1942 年提出,可分为隐性触发点和活化触发点。
该理念在国内于上海体育学院黄强民教授的带领下获得普及推广。
据流行病学调查统计,95%慢性疼痛病人与此有关。
当疲劳、抵抗力下降、反复感冒、营养物质缺乏等因素出现时,可促使隐性触发点发展为活化触发点,继而产生疼痛、关节功能受限等。
如图1 中显示的“x”便是常见的触发点部位,其活化后往往表现为远隔部位(红色部分)的疼痛,因此患者疼痛的部位往往不是真正出现问题的点,对着疼痛部位推拿按摩针刺效果往往不佳的原因也在于此。
二.肌筋膜疼痛触发点如何灭活既然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的活化是大部分疼痛疾病产生的源头,那么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治疗原则就是以各种方法灭活触发点。
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的常用治疗方法
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的常用治疗方法无论是触发点的诱发或引发因子,还是易感或维持因子,在治疗肌筋膜触发点时都应考虑去纠正或消除。
另外,还需注意由其他疾病引发的继发性触发点,如骨科疾病,只有治愈这些疾病才能阻断疼痛触发点的复发。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治疗原则就是以各种方法灭活触发点,使肌肉内的挛缩肌束松开,使机体或各关节的生物力学处于一个正常平衡状态。
本着这个原则,只要能灭活疼痛触发点,任何治疗方法均可被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最好将牵张疗法作为各种疗法的辅助疗法在临床中加以应用,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
1 针法各种针都可用来穿刺定位的触发点。
准确刺到触发点,肌肉会有抽搐反应(跳动)或扎(针)牵涉痛。
目前有4种方法:湿针疗法:即对触发点反复穿刺,尽量引出肌肉的跳动。
当患者感觉难忍的酸胀痛时,给予0.1-0.2 mL局部麻醉剂,以减轻穿刺时的疼痛。
一般情况下用Ф0.4 mm的注射针头可以减少针后的针眼处的疼痛感。
此法对于任何急慢性疼痛触发点综合征效果最好。
注射浸润疗法:一些患者无法忍受或过于敏感穿刺时的酸胀痛,选择此方法。
一旦引出抽搐反应,注射大约 0.5 mL的局部麻醉剂,然后对局部用手指轻柔地按摩,使麻醉剂在局部浸润开。
这种方法可以显著地避免患者的治疗时的疼痛,但施针后的效果不能长久,因此需要一个较长时间反复的治疗过程。
干针疗法:不加任何局部麻醉剂进行针刺触发点,可以反复针刺,引出跳动;但是为了减轻患者的疼痛,这种干针疗法可以用Ф0.3 mm 的细针,引出抽搐反应后,留针8-15 min,反复应用较好。
小针刀疗法:在触发点的治疗中,小针刀仅被用于对增厚和挛缩的触发点上的肌筋膜横向切割予以松解,也可直接穿刺触发点。
同时可以在局麻下用于对肌肉附着处触发点和附着处粘连以及挛缩硬化关节囊和韧带进行松解。
热凝射频疗法:治疗肌筋膜疼痛很有效,因为触发点可以在温度45 ℃左右可被灭活,但前提是最好能定位触发点,使针尖进入触发点。
肌筋膜触发点治疗法:一招治肩
肌筋膜触发点治疗法:一招治肩首先,第一个观点还是想跟大家简单的聊一聊肌筋膜疼痛触发点。
也许大家对这个名字不熟悉,但是不知道大家熟不熟悉,扳机点、激痛点这两个名字呢,其实这三个名字都是在说一个东西MyofascialTriggerPoint,只不过不同地区的人翻译给了他们不同的外号罢了。
调查显示85%的疼痛门诊患者都涉及到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甚至95%慢性疼痛病人也与此关联。
在美国大约9百万人患此类疼痛。
尽管国内没有这方面的调查,但从国内专家门诊来看,只会比这个高出10-20倍。
这种痛症多见于老年人和运动人群,所以大多数运动性疼痛和骨科疼痛也与此相关。
近10年以来,欧美物理治疗师已逐渐将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技术应用于临床康复、疼痛治疗、运动疲劳恢复、慢性疾病预防等研究领域,并取得了显著性地临床疗效。
但在中国,该技术的应用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但是我比较开心的是这一年来我发现我遇到的学员对于触发点的认知程度是在明显升高的,很开心能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触发点的魅力,以及将它运用于临床帮助到病人。
触发点分为关键触发点和卫星触发点。
关键触发点:指挥引起一个或多个卫星触发点活动的触发点。
临床上,对关键触发点去活化同时使卫星触发点不经直接治疗而去活化。
单纯讲概念有点空洞,简单聊一个具体的案例,上斜方肌是一个关键触发点,而他的卫星触发点有颞肌、咬肌、夹肌、头半棘肌、肩胛提肌、小菱形肌、枕肌。
因此当上斜方肌出现活化触发点的时候有可能会活化颞肌上的隐性触发点,从而造成患者可能出现头痛,头晕这一类症状,而这个时候的治疗只需要给上斜方肌上的触发点灭活,颞肌上的触发点不用处理,患者的头痛问题自然就会有非常好的解决了。
这就是关键触发点的魅力所在。
问题来了,简单介绍了一下什么是触发点,那我们究竟处理哪块肌肉才能一招治肩痛呢。
其实上文已经跟大家小小的剧透过了,就是上斜方肌。
上斜方肌主要存在两个触发点触发点1:位于上斜方肌前缘中部。
如果触发点1活化,患者颈后外侧持续性疼痛,并伴随同侧颞头痛。
肌筋膜激痛点治疗斜方肌
斜方肌无力:由于肌肉疲劳或损 伤导致的肌肉无力
斜方肌痉挛:由于肌肉紧张或神 经刺激导致的肌肉痉挛
斜方肌功能障碍:由于肌肉损伤 或神经损伤导致的肌肉功能障碍
肌筋膜激痛点治疗原理
肌筋膜激痛点的概念
肌筋膜激痛点:指 肌肉、肌腱和筋膜 等软组织中,由于 过度使用、损伤或 炎症等原因,形成 的高度敏感的疼痛
确定治疗方案
确定治疗目标, 如减轻疼痛、改
善功能等
制定治疗计划, 包括治疗频率、
持续时间等
评估斜方肌的疼 痛程度和范围
选择合适的治疗 方法,如按摩、 针灸、电刺激等
监测治疗效果, 调整治疗方案以
实现最佳疗效
实施治疗
01
确定斜方肌激 痛点的位置
02
使用肌筋膜松 解手法进行治
疗
03
配合使用热敷、 冷敷等辅助治
斜方肌的功能和作用
斜方肌是颈部和背部的主要肌肉之一,负责颈 部和背部的稳定和运动
斜方肌的功能包括颈部的屈曲、伸展、侧屈和 旋转,以及背部的伸展和侧屈
斜方肌在呼吸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帮助维 持胸廓的稳定和扩张
斜方肌的损伤可能导致颈部和背部的疼痛和功 能障碍,因此对其进行治疗和康复非常重要。
斜方肌的常见问题
肌筋膜激痛点的治疗方法
肌筋膜激痛点治疗斜方 肌的步骤
评估斜方肌的激痛点
01 检查患者的斜方肌,观察是 否有疼痛、僵硬、肿胀等症 状
02 询问患者是否有颈部、肩部、 背部疼痛,以及是否有头痛、 头晕等症状
03 检查患者的斜方肌是否有压 痛点,并记录压痛点的位置 和程度
04 评估患者的斜方肌功能,包 括颈部活动范围、肩部活动 范围、背部活动范围等
肌筋膜激痛点的治疗手段
肌筋膜激痛点的治疗手段肌筋膜激痛点是一种常见的疼痛症状,它是由肌肉中的局部缩短和组织炎症引起的。
常见的症状包括肌肉疼痛、僵硬、疼痛和敏感度增加。
为了缓解这种疼痛症状,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肌筋膜激痛点的治疗手段。
1. 热敷热敷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治疗手段。
可以使用热水袋或者热湿毛巾轻柔地覆盖肌肉激痛点区域,每次持续15-20分钟。
热敷可以加速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有助于放松肌肉和减轻疼痛。
2. 按摩按摩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肌筋膜激痛点治疗手段。
可以使用手指或者特殊的按摩器轻柔地按摩激痛点区域,每次约15-20分钟。
按摩有助于放松肌肉、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并能促进身心放松。
3. 干针干针是针灸中的一种治疗手段,也是肌筋膜激痛点的一种经典治疗方法。
干针是针灸师使用无菌的针头直接插入肌肉激痛点处,刺激局部的神经和血管,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也可导致锻炼出生物反应和各种生理、生化和电生理改变,从而减轻肌筋膜激痛点疼痛症状。
4. 牵伸牵伸是一种将肌肉拉伸至其最大长度的技术,它可以帮助提高肌肉灵活性,减轻肌肉紧张和疼痛。
该方法可通过配合特定的伸展运动,使肌肉得到缓解,在减轻背痛一方面还能增强肌肉力量和灵活性。
5.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医生在必要的情况下常推荐使用的治疗手段。
常用药物包括非甾体消炎药、肌肉松弛剂、短效局麻药和脱敏剂等。
这些药物的作用是缓解疼痛、减轻肌肉紧张感,并减缓炎症反应。
但是,不应长期大量使用。
结论肌筋膜激痛点是一种常见的疼痛症状,它可以通过多种治疗手段得到缓解。
其中,热敷、按摩、干针、牵伸和药物治疗都是经典的治疗手段。
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手段,并避免长期过多使用药物。
对于肌筋膜激痛点的治疗应该是一个系统的治疗方案,在医生的监督下进行治疗,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肌筋膜触发点技术
肌筋膜触发点技术
肌筋膜触发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s,简称MTrPs)是肌肉和筋膜所组成的复合体中的痛点。
肌筋膜是人体内连接所有肌肉、骨骼、脏器及神经-肌肉等系统的结缔组织。
MTrPs是肌筋膜中的局部痛点,它的存在可能导致疼痛和运动障碍。
在肌肉酸痛、僵硬和不适时,肌筋膜触发点技术就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肌筋膜
触发点技术是一种物理治疗方法,适用于减轻肌肉僵硬、促进肌肉舒展和缓解肌肉痉挛。
它是一种无创性手段,通过深压肌肉组织来改善局部的循环系统,以帮助肌肉组织恢复正
常机能。
肌筋膜触发点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压力刺激肌肉中的MTrPs来消除疼痛和刺激肌肉
放松。
MTrPs是肌肉中的一种局部变化,当压力施加在这个区域时,这个区域的肌肉组织
将产生微小的短时收缩,从而进一步刺激MTrPs。
此时,肌肉组织中的代谢废物将被清除,并促进新的营养物质进入肌肉组织中,提高肌肉功能的恢复能力。
肌筋膜触发点技术通过施加压力,可以帮助肌肉舒缓,促进运动员的康复和减轻肌肉
疼痛。
这种技术通常通过手动治疗方法来实现,可以使用手指、手掌或肘部等手段来进行
施压。
对于MTrPs的治疗是一个复杂和细致的过程,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
在使
用肌筋膜触发点技术时,需要注意施压的强度和区域,避免使运动员的身体受到创伤。
总之,肌筋膜触发点技术是一种有效的物理治疗方法,可以帮助运动员恢复肌肉功能
和减轻运动损伤。
在使用这种治疗方法时,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以确保治疗
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肌筋膜触发点治疗
肌筋膜触发点治疗肌筋膜触发点治疗简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平常的工作、学习及生活中,越来越多人深陷颈痛、背痛、腰痛、肩痛、手痛、膝盖痛或是足跟痛的困扰。
深究原因,是因为现在大家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方式已经今非昔比了。
尽管许多人已无需从事重体力劳动,但是持续的不良姿势、久坐、缺少日常活动锻炼、体型超重、烟酒等不良饮食习惯、精神紧张和长期缺乏睡眠等因素,在现代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已经司空见惯,而正是这些因素使肌肉持续处于紧张状态,对肌肉骨骼产生慢性损伤而引起疼痛。
疼痛患者四处求诊,做过许多检查,报告结果是没有大问题。
在接受了药物、理疗或针灸等治疗后他们可能会感觉好点,但疼痛经常反复,似乎没有切实的办法能彻底解决问题。
苏州工业园区星湖医院疼痛科申海斌那么他们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呢?触发点强有力的临床实践和研究表明:大部分的常见疼痛,以及许多其他不明原因的症状,实际上都是由肌肉内存在触发点所引起的。
一些擅长检查并治疗触发点的临床医师已经发现:在约75%的时间里,它们都是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而且对几乎所有的疼痛问题都至少起到了一定作用。
那么什么才是肌肉触发点呢?触发点(trigger point)又称为激痛点或扳机点,是肌肉内能够激惹疼痛的某一个特定位置,这个位置通常可以触摸到一个疼痛结节和绷紧肌纤维痉挛带,触压时有疼痛加重和局部肌肉颤搐以及引起远处牵涉痛的症状;常有交感现象、易疲劳、睡眠障碍等一系列以疼痛为主的症候群。
严重时会导致患者疼痛难忍、关节活动受限、工作障碍,甚至无法工作。
打个比方,肌肉本身是有弹性的,可以正常收缩、舒张,就像是土壤,人体血管和神经就是生长在土壤中的庄稼,肌肉受各种原因引起收缩、舒张功能紊乱,肌肉持续痉挛,产生了触发点,而触发点就像在缺乏灌溉和照料的土地里结成的硬块。
按压触发点会激发出高度敏感的疼痛;疼痛还会以特定形式向肌肉远端或近端转移引起远处的疼痛。
触发点会使肌纤维持续紧张,从而引起关节退化、血管和神经受压、运动受限以及慢性疲劳等问题。
临床激痛点注射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常用注射物质,注射方案、治疗效果、安全评估及不良反应
临床激痛点注射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常用注射物质,注射方案、治疗效果、安全评估及不良反应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常见于各类疼痛病人,临床特征为软组织疼痛及受累骨骼肌局部存在能够触及的疼痛结节和肌纤维痉挛带,即肌筋膜激痛点。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是由肌筋膜激痛点引起的,以局部软组织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
MPS治疗方案可分为侵入性治疗和非侵入性治疗,激痛点注射作为侵入性治疗中最常见的方式,具有操作相对简单和治疗效果显著的优势。
激痛点注射肌筋膜激痛点肌筋膜激痛点简称激痛点,也叫触发点或扳机点,1942 年首先提出。
MTrPs 是骨骼肌易被激惹而引发疼痛的某一特定位置,在该部位通常可触及疼痛结节和紧绷的肌纤维痉挛带,触压时可以引起原有疼痛加重、局部肌肉颤搐以及牵涉痛,常易累及头颈部肌群和腰椎椎旁肌群,如颞肌、斜方肌、夹肌、腰方肌等。
局部肌肉长期超负荷或损伤使运动终板功能异常,大量乙酰胆碱经此释放,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引起骨骼肌细胞膜发生去极化,大量钙离子经肌浆网释放,导致肌纤维持续性收缩,造成肌节短缩及局部缺血缺氧,引发三磷酸腺苷 (ATP) 减少及致敏物质释放,通过激活伤害性感受器诱发疼痛,并对自主神经产生影响,出现自主神经症状。
活动性 MTrPs与自发性和持续性疼痛有关,而潜在性MTrPs仅在受刺激时才会被激活并引起疼痛。
活动性 MTrPs 准确定位后进行灭活是成功治疗MPS关键。
针对MTrPs 的治疗方案包括干针、针灸、注射治疗、体外冲击波治疗、超声波治疗、经皮神经电刺激和手法治疗等。
注射治疗与干针“干针”疗法以现代医学为背景,以 MTrPs 理论为基础,以解剖学和肌肉力学为依据,通过针刺激痛点并提插肌肉组织引出局部肌肉颤搐反应,达到缓解肌肉紧张,消除疼痛的作用。
干针与湿针有关针刺效应机械和神经生理学机制较为明确,主要包括:①破坏异常的运动终板,降低乙酰胆碱水平;②减少外周伤害感受,降低外周神经递质浓度进而抑制脊髓背角神经元活动,最终降低痛觉信息传入;③激活痛觉下行抑制通路,从而降低外周和中枢敏化。
精准解决身体疼痛的肌筋膜触发点疗法,解决你的疼痛问题
精准解决身体疼痛的肌筋膜触发点疗法,解决你的疼痛问题因为膝盖痛,不得不放弃喜爱的运动因为背痛,安眠入睡已经成为问题因为手指关节疼痛,弹琴不再是一项放松身心的活动......你有过这样的困扰吗?你有过这些力不从心的时刻吗?疼痛是否已经影响了你的生活、你的情绪成千上万的按摩治疗师、物理治疗师以及内科医生已经证明:大部分的常见疼痛以及其他不明原因的症状,实际上都是由肌肉中的触发点或收缩的小关节导致的。
触发点是什么骨骼肌中过度应激的点,这个点与紧带区中高度敏感的可以触摸到的小结节密切相关。
按压这个点会引起典型的牵涉痛、触痛、运动功能障碍以及自主神经症状。
触发点其实是一小片区域,其决定性特征是柔软度与周围组织的不同。
触发点有哪几种主触发点与卫星触发点被促使产生的触发点称为“卫星触发点”。
促使别的触发点产生的触发点才能称为“主触发点”。
长期持续疼痛常常是一连串卫星触发点共同导致的。
活跃触发点和潜在出发点活跃触发点会引发自发痛,潜在出发点则不活跃,也不会引发自发痛。
为什么会产生触发点•肌肉的过度使用(触发点产生的元凶)•骨骼结构异常•不良姿势造成的压力•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缺乏•新陈代谢紊乱•心理因素•其他因素常见疼痛如何通过触发点疗法治疗01斜角肌的触发点疗法引起的症状广泛的引起上背部、胸部、肩部、手臂和手部等疼痛、麻木以及其他不适症状,疼痛偶尔还会出现在颈后部。
中斜角肌和后斜角肌下部通常会引起胸痛,前斜角肌上部和整个中斜角肌触发点常会导致肩部、上臂、前臂、拇指以及其他手指疼痛。
需要把手指探入颈椎和胸锁乳突肌之间。
按摩时用另一侧手的拇指和其他手指一起捏住胸锁乳突肌,然后松开拇指,用其他手指将胸锁乳突肌推向气管,目的是尽量让胸锁乳突肌远离颈椎。
先找到胸锁乳突肌,用手指捏住,然后放开拇指。
从耳后开始,将肌肉按入颈部侧面,此时指尖下面会有凹凸不平的感觉,即为颈椎横突,如果指尖移到这些骨头前面就能按摩到中斜角肌。
用中指推压斜方肌前缘与锁骨连接处,向下施加力量,手指用力方向平行于锁骨,并把你的手指往颈部慢慢移动2.5cm,此处皮肤应该和手指一起移动。
肌筋膜触发点针刺疗法
肌筋膜触发点针刺疗法今天谈一种针刺疗法,因为我觉得它在临床上对一部分病人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有分享价值。
这种疗法就是肌筋膜触发点针刺疗法,是基于现代医学的解剖、生理病理、软组织损伤等理论基础之上,且完全独立于中医理论之外的针刺疗法。
在介绍肌筋膜触发点之前,首先有一个基本的观念,就是肌肉是由一条条的肌纤维按照特定的排列组成的。
当它受到损伤、炎症或是退变等刺激,个别肌纤维就会痉挛、变性,产生代谢障碍,久之就会形成我们触诊时形成的结节。
这样就会影响肌肉的整体收缩活动。
当触压这些点时就会有局部疼痛加重的现象,甚至会有肌肉颤搐以及向远处的牵涉痛。
这类病人通常伴有交感现象、易疲劳、睡眠障碍等一系列症候群。
对于肌筋膜触发点的处理原则主要有三点,一是针对受累肌肉或肌群牵张。
正常的肌肉收缩是依靠肌丝的滑动,当肌筋膜形成触发点就会影响肌肉的整体收缩状态。
二是破坏触发点。
也就是触发点解除后可以恢复正常的收缩活动。
三是扎断挛缩肌筋膜。
普通的针灸针太细,起不到扎断效果,这里可以用银质针的办法。
一般的针灸针就可以做为我们的工具。
这里要明确一点,就是进针与提插的方向应该顺着肌纤维方向进行,这样才不至于刺激肌纤维的中段导致进一步挛缩。
这种操作就像把不规整的头发捋顺一样,顺着捋才能很快规整。
对于表浅的激痛点, 针刺时, 将激痛点固定在两手指之间, 并在距其 1~ 2 cm处进针, 针尖与皮肤约成30° , 顺着肌纤维的方向刺入皮肤。
这里要特别注意一点就是要在触发点一定的距离进针,这样可以确保准确到达触发点。
有经验的针灸医生应该知道,背部膀胱经的俞穴都是在距其穴位前约1寸的地方进针。
采用钳捏式定位并固定激痛点, 针刺时, 须将激痛点牢牢地握在拇指与其余手指尖端之间, 针尖也沿着硬结中肌纤维方向直接刺入。
针刺时, 针尖应完全穿透硬结区域, 然后将针尖提至皮下组织, 再第二次插进, 如此反复, 以便尽可能地灭活硬结中所触发点。
肌筋膜激痛点与针刀技术应用
二、不同激痛点
2、关联激痛点: 一条肌肉上的激 痛点发生的同时, 与它有关联的肌 肉也发生了疼痛。 原因可能是前块 肌肉继发的,也 可能是它们受到 了同一个伤害的 因子所致。
二、不同激痛点
3、活动性激 痛点: 在激痛点上施 压,患者有熟 悉感的剧烈疼 痛称为活动性 激痛。
二、不同激痛点
4、潜伏性激痛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者没有熟悉感的压痛为潜伏性激痛点。
二、不同激痛点
1、中央激痛点与附着性激痛点: 中央型激痛点位于肌肉终板区域,或者说 是肌腹某些运动终板功能障碍所致的激痛 点。附着性激痛点位于肌肉附着区域内, 即在肌肉的肌腱、肌腹、骨头上,可合并 肿胀压痛。疼痛和机能障碍主要是中央激 痛点引起,故又称主要激痛点。主要激痛 点解除后,附着区域张力减低,大部分激 动点也会随之消失,仍有少数局部病理改 变无法完全消失而持续存在。
三、针刀治疗
针刀技术是当今 对肌筋膜激痛点治疗 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它能快速刺入肌筋膜 处进行减张减压,疏 通拨离粘连的软组织, 能取得立竿见影的疗 效。是患者能接受的 最无痛安全的方法。
肌筋膜激痛点与针刀技术应用
一、肌筋膜激痛点
研究证实,由肌筋膜激痛点所引 起的疼痛只有30%在局部,大部 分的疼痛在激痛点远处。每条肌 肉的激痛点都有其特定的引传疼 痛形式。引传痛的区域通常在肌 肉起止点处或邻近区域。这些区 域的卫星激痛点是由肌腹的中央 激痛点继发而来的。 一个区域的引传痛往往不是一块 肌肉的激痛点引起的,而是很多 块肌肉的激痛点叠加形成。
潜伏性激痛点可由急慢性损伤或神经根病变 而激活。 压痛点≠肌筋膜激痛点。每条肌肉的肌筋膜激 痛点都有其特定引传痛形式。肌筋膜激痛点 在局部只有不到30%,大部分患者感觉疼痛 的部位都在激痛点远处。所以说要诊断出肌 筋膜激痛点并非易事。找出肌筋膜激痛点这 个罪魁祸首需要扎实的基础医学知识和丰富 的临床经验。
肌筋膜激痛点动态诊疗和针刀无痛治疗技术
一.认识激痛点
激痛点(trigger point)的认识源自西方医 学研究。最早由美国的Janet Travell医生 提出并研究
中央型激痛点(肌筋膜激痛点):位于肌 腹的某些运动终板功能障碍所致的激痛点
附着性激痛点:肌肉在肌腱、腱膜、骨头 上的附着处由于持续性的张力增高产生的 激痛点。
大部分有肌筋膜组织源性疼痛的病症(肌筋 膜疼痛综合征、肌筋膜炎、肌痛症、肌疲劳 综合征等等),尤其是引起运动机能障碍的 疼痛,都归类为肌筋膜激痛点所引起的。
那些以解剖部位命名的疼痛症候群(紧张性 头痛、偏头痛、颈椎病、肩周炎、肩胛骨胸 骨症候群、胸廓出口综合症、网球肘、腰肌 劳损、腰椎后关节紊乱、腰椎间盘突出症等 等),绝大多数也是由那些特征性而未被确 认的肌筋膜激痛点引起。
肌筋膜激痛点动态诊疗的先决条件:
1. 必须详细了解骨骼肌的附着处、走向和功能, 根据引发患者疼痛和功能障碍时的动作,判 断是哪些肌肉参与和控制此种动作,由此分 析有可能受到损伤的肌肉,并以正确的触诊 方法精确的找到主要激痛点。
2. 一种能即刻缓解肌小结的紧张痉挛,迅速改 善功能的无痛无创的治疗手段。
膝前痛肌筋膜激痛点及引传范围
头颞部痛肌筋膜激痛点及引传范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肌筋膜激痛点对针刀诊疗的启示
跳出诊断桎梏,关注肌肉损伤,尤其 是肌腹激痛点的诊察,附着点的激痛 点很多是卫星激痛点,肌腹的激痛点 解决后,起止点的激痛点会少很多。
打破传统手法,针刀以突破紧张的肌 筋膜为度,不强求到骨面。
三.肌筋膜激痛动态诊疗
1. 肌肉被牵拉:静息状态下已经短缩的肌小节 无法伸展到正常的长度而更紧绷,引发渐增 的剧痛,激痛点更易触诊 ;
您了解肌筋膜激痛点吗?
您了解肌筋膜激痛点吗?田有粮,副主任医师,解放军306医院,康复医学科品牌质量管理办公室左天宇编辑人体筋膜是从头到脚包裹体内各种组织器官的结缔组织。
主要分为三种:浅筋膜、内脏筋膜、深筋膜。
而肌筋膜中包含了很多感受器,能够将疼痛、本体感受等各种反馈信号传递给脑。
几乎每一个人都会经历肌肉疼痛, 临床上,骨骼肌疼痛、关节功能受限、肌筋膜炎、肌损伤或疲劳等常与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有关,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原因是骨骼肌内有活化的肌筋膜激痛点。
国外肌筋膜激痛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85%的疼痛门诊患者都涉及到肌筋膜激痛点,甚至95%慢性疼痛病人也与此关联。
近20年来,欧美国家的医生逐渐地对肌筋膜组织源性疼痛的病症归类于肌筋膜激痛点或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例如: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肌筋膜炎、肌痛征、肌疲劳综合征等等。
美国Janet Travell教授通过40多年来对疼痛治疗积累的临床经验总结,她发现众多的来自非器质性神经肌纤维的疼痛综合征都是由于肌筋膜激痛点所造成的。
这种激痛点由某种原因引起骨骼肌内张力带的形成,造成肌内长期的肌力不平衡,而导致一系列的肌筋膜痛性综合征。
Simons教授和其他的临床康复专家们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和实验方面的研究,证实了激痛点的存在和病理生理及神经生理学的基础。
近10多年来,欧美物理治疗师已逐渐将肌筋膜激痛点技术应用于临床康复、疼痛治疗、运动疲劳恢复、慢性疾病预防等研究领域,并取得了显著性地临床疗效。
近几年来,该技术也已经在我国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肌筋膜激痛点是一个受累骨骼肌上能够激惹疼痛的位置,通常可在这个位置上摸到一个拉紧的带(条索样结节),挤和触压时疼痛;并且能引起远处的牵涉痛、压痛和交感现象。
肌筋膜激痛点为导致临床软组织疼痛的最常见病因,其形成的主要因素为急慢性运动创伤、骨与关节退行性改变、脊椎的无菌性炎症和压迫、内分泌和代谢性缺陷、营养因子缺乏以及局部慢性生物力学失衡等。
临床上,肌筋膜激痛点可分为活化激痛点和隐性激痛点两种。
(完整)肌筋膜触发点疼痛的诊断与治疗
肌筋膜触发点疼痛的诊断与治疗引言根据近年来的对临床观察和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肌筋膜触发点的存在已被广泛的接受。
一个触发点区域通常存在许多个活化的触发点.而一个触发点则由两部分组成:敏感小点(有局部抽搐反应:LTR locus)和活化部位(终板噪音:EPN locus).基础研究表明,敏感小点是致敏的神经末梢,而活化部位是功能失调的终板,并伴有过渡的乙酰胆碱的释放。
乙酰胆碱的过渡释放导致终板区域的肌纤维局灶性收缩,渐而渐之局部形成肌筋膜疼痛特点之一的紧张带。
几乎在每一块正常的骨骼肌我们能够发现触痛点,即潜在的触发点(有触痛,但无自发性疼痛).这个潜在的触发点在出现一些病理损害时被激活变为活化的触发点(有自发性疼痛或活动时疼痛).当这个病理损害得到恰当的治疗后,活化的触发点能被抑制失活。
而这个触发点不会消失,只是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
肌筋膜疼痛综合症就是一种因潜在触发点受一些病理条件(如慢性反复的微小劳损、不良姿势、全身系统性疾病或软组织撕裂伤等)的作用后活化,从而引起疼痛.所以触发点疼痛治疗的基础也就是对这个基础病理的治疗。
肌筋膜疼痛的治疗方法已经有比较全面的描述,本文的重点是对肌筋膜疼痛治疗的基本原则进行综述。
几乎每一个人都经历过肌肉疼痛,有时还会引起严重的临床问题。
急性损伤可以直接引起肌肉疼痛,例如:挫伤、贯穿伤、撕裂伤、牵拉伤、过用伤、等。
如果这些急性疼痛得不到良好的治疗和彻底治疗,就可以发展为慢性骨骼肌疼痛。
更常见是,这种慢性骨骼肌疼痛以后不需要有肌肉本身的损伤,只要对机体无论任何组织和结构有损伤,都可以被引发。
在临床上,这种情况被称为慢性肌肉疼痛综合征或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而这种疼痛综合征都是由肌筋膜触发点(Myofacial Trigger Points: MTrP)所引起的.这个病名术语是Travell在1942年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和治疗后首先提出的.然后,近20年被医务界广泛接受,认为MTrP是一个局部可辨别的疼痛或对疼痛敏感的骨骼肌上的结节。
筋肌膜炎疼痛怎么治疗最好的方法
筋肌膜炎疼痛怎么治疗最好的方法
筋肌膜炎是一种引起疼痛的炎症性疾病,治疗方法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休息:患者需要休息一段时间,避免过度使用受影响的肌肉和组织。
2. 应用冷热敷:可交替使用冰敷和热敷来减轻疼痛。
冰敷可以缓解炎症和肿胀,而热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放松肌肉。
3. 使用止痛药:非处方药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可以临时缓解疼痛和减轻炎症。
4. 物理疗法:物理治疗如电疗、热疗、超声波疗法等可以帮助缓解疼痛、改善肌肉灵活性和恢复功能。
5. 按摩和拉伸:定期进行按摩和适量的拉伸运动可以缓解肌肉紧张和僵硬。
6. 应用支撑:使用药物或物理支撑装置如绷带、矫形器等可以减轻肌肉负担,促进康复。
7. 手术干预:在严重病例中,手术可能是最后的选择,例如刮除或修复受损的组织。
重要的是,每个人的治疗方式可能会有所不同,最好的方法是咨询医生以获得个体化的治疗建议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肌筋膜激痛点的治疗手段原文:在可触摸的紧绷肌带的结节上有圆周状的点状压痛,并且患者对于施加压力在压痛点上所诱发出来的疼痛指认是他所熟悉的----摘自肌筋膜疼痛與機能障礙肌痛點手冊IX分析:当我们在需要进行按摩的肌肉上发现粗大的条索状阳性反应物的时候,其中将有一个最核心的治疗区如上描述,在该点上按压能够诱发出引起患者难受的症状,而对该店的静态持续按压超过90秒时间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或相关症状。
肌痛点的活性小点:在肌肉的一个小区域内出现自发性电位活动的地方,它可能会或也不可能会展现单纤维动作电位特征性的尖峰。
活动性肌筋膜肌痛点:会导致临床疼痛抱怨的肌筋膜肌痛点,它总是压痛的,会阻碍肌肉被完全地伸展,弱化肌肉的强度,在直接压迫时还会引出患者确定的疼痛,而如果刺激够强的话,会引起肌肉纤维抽搐反应,在患者疼痛忍受限度内压迫的话,会在它的疼痛引传区域内产生压痛,以及引传性运动现象和自主神经现象。
----摘自触发点治疗手册摘要P1分析:什么是我们需要进行分筋力筋手法的区域,是有上述问题的区域,这种按压先是诱发了疼痛并按照一定的方式传到如经络传导,同时可能会诱发出运动出现,如果一个区域不具备上述特征,我们可以放弃,因为它可能不是我们要选择的关键性治疗点。
关联性肌筋膜激痛点:一块肌肉上的激痛点会和另一块肌肉上的激痛点同时发生,这些关联性激痛点可能由一个引发出另一个,也可能两个都来自于相同的机械性或神经性源头。
分析:康复中提倡治疗的时间的叠加,空间的叠加,传统针灸讲究配伍,往往我们在治疗部分疼痛性疾病时,往往要清除不同区域的阳性反应点,或者整体性调整脊柱,这些关联性的疼痛的存在应该存在着合理有效的规律,而在掌握不到其中的规律,仔细寻找肌筋膜激痛点,全面的清除应该可以提高治疗疗效,在临床中发现坐骨神经痛不仅在梨状肌上出现肌筋膜激痛点同时在斜方肌上也出现肌筋膜激痛点,二者同时治疗加强疗效,而肩井配合环跳的针灸配伍在古代早有,因此合理的辨证在我们分析的取穴的区域上仔细探查是否有关联性激痛点,并给与合理的解决,将帮助我们提高疗效,而如果我们的预估区域上没有肌筋膜激痛点,将提示我们反思诊断是否正确,这个位置是否需要针灸或者压揉?附着性激痛点:位于肌肉肌腱结合处或肌肉骨骼附着处的激痛点,会造成肌腱附着点病,那是来自于中央性激痛点其特征之紧绷带所无法缓解的张力所致----摘自触发点治疗手册摘要P2分析:在反阿是穴医术中,详细描述了肌肉的起点\止点—肌腹上都存在可能解决问题的阳性反应点,而二者在治疗中所赋予的意义不同,因此如果一个肌肉是我们疑似的损伤区域,如果在肌腹上没有阳性反应点,则应该仔细探寻两端的骨性机构,将力垂直与骨膜按压下如果诱发处症状,可以采用压揉手法或者关节松动结束给与处理肌腱附着点炎:在肌肉复发性收缩的压力下,引起发炎并且有肌肉纤维化与钙化的强烈趋势时,发生在肌肉附着点处的外伤性疾病,本书中所提到的肌腱附着点病可以随时间而演变成肌腱附着点炎。
肌腱附着点病:一种在肌肉肌腱交接处或者肌腱与韧带附着到骨头或者关节囊处的疾病过程,它也局部压痛为特征,随着时间也有可能演变成肌腱附着点炎。
-----触发点治疗手册P3捏钳式触诊以拇指和手指象钳子一样抓住要触诊的部位,使肌肉纤维群在指尖之间来回滚动,以侦测出纤维的紧绷肌带,及确认出激痛点小结或肌肉的压痛点,并诱发出抽搐反应。
惊跳现象:当压力施加在激痛点上时,病人所表现出的一种整体的疼痛反应,会有畏缩、哭叫、逃避的反应。
主要肌筋膜激发点:负责激发一个或多个卫星型激发点,临床上主要激痛点的确认,在于当它被去活化的时候,能同时将其他卫星型激痛点也一并去活化。
肌筋膜激痛点:一个骨骼肌上易受激发的点,通常与紧绷带上可触摸的过渡敏感点有关,这个点被压迫后会疼痛,并产生特征性的引传痛,引传压痛,运动障碍和自主神经现象,肌筋膜激痛点的形式包括:活动性的、关联性的、附着性的、中央性的、主要的、潜伏性的、原发性的以及卫星型激痛点。
任何一个区域肌筋膜激痛点必须分出是表皮型的、韧带的、骨膜的或其他非肌肉性的激痛点。
分析:这段话与中医传统辨证名病在皮不伤肉,在肉不伤筋,在筋不伤骨,病在何处治在何处有异曲同工之秒,只有明确需要治疗的激痛点或者我们传统所说的阳性反应点在什么层次区域,才能有针对性的给与合理的刺激消除,并避免对非病理性区域的损伤,典型的是急性扭伤,有经验的医生只有进行浅层的轻柔的按摩有效,而重力的按压反而会造成新的出血和肌纤维的撕裂就是明证。
引传性自助现象:在激发点所在之处意外的区域,产生因为该激痛点所引起的一些现象,包括:血管收缩变苍白、发冷、发汗、立毛反应、眼睑下垂、以及腺体过渡分泌、这种现象一般会出现在与该激痛点之引传疼痛区域相同的地方。
分析:血管收缩变苍白、发冷、发汗、立毛反应、眼睑下垂、以及过渡分泌在临床上主诉多见,并难于解决多归结于植物神经紊乱,而植物神经又产生特定的脊髓平面的症状,以糖尿病为例,个人理解在胸8—12胸椎旁可触及激发点,这个激发点的持续存在造成胰腺的持续分泌胰岛素,并造成胃的蠕动亢进,排空能力增强,而合理的消除该区域的激发点可以有效缓解症状。
引传痛:由激发点所引起的疼痛,但是感觉却在远处,通常完全远离它的根源处,引传痛的再生与它的原发部位有关,激痛点引传痛的分布区域很少与周边神经或者皮结区分布区域完全一致。
卫星型肌筋膜激痛点:中央型肌筋膜激痛点的生成,是经由主要激痛点致神经性或机械性的刺激所致,,当对主要性激痛点给与去活化时,同时也能对卫星型激痛点去活化,那么两者的关系就得以确认,卫星型激痛点可以发生在主要激痛点的引传区内,发生在代偿含有主要激痛点肌肉之过渡负荷的协同肌上,发生在对抗主要肌肉张力增加时的拮抗肌上,或发生在和只要激痛点有神经源性相同的肌肉上。
(弹拨式触诊:手指尖放在肌肉的紧绷带上,与肌带的走向成直角方向,当手指往后回收的同时突然往下压,使下方的肌纤维在手指下滚动,(这个动作就像拨吉他弦一样,只是手指没有滑越过皮肤,而是与皮肤一起动)激痛点压力放松:给与慢慢增加的,无痛的压力在激痛点上,直到感觉有组织阻抗力的屏障,持续的施压,直到组织屏障松解,在继续施加压力,达到另一个新的屏障,以去除激痛点的张力与压痛。
分析:激发点存在持续的肌纤维的短缩,因此刺激手段要激活高尔基腱,在刺激的特点上要注意几点:第一持续缓慢,如果给与快速的拨动,则激活的时肌梭反而诱发痉挛的加重,这是一条,另外这种刺激的强度以0---10为评估,0为没有反应,10为患者所能承受的极限,太低没有治疗效果,抬高则反而诱发保护性痉挛加重挛缩,刺激量以患者能够接受的阈值为适中,在0—10中应该介于6、7为好,层层剥离,并慢慢的将激发点消失,选准激发点特别是原发性的核心激发点是解决症状的关键,而良好的处理手段将保证目标的有利的实施。
激痛点是如何被激活的激痛点可以由急性的过渡负荷,过渡工作的疲乏、直接撞击性的伤害,和神经根病变而被直接地激活化,激痛点的活化经常会和肌肉某种程度的持续性滥用有所关联,形式可以是急性的,持续性的,与反复性的肌肉过渡负荷,让肌肉保持在短缩的位置上,可以把潜伏性的激痛点转化为活动性的激痛点,而且这样的过程会被大大地加强,如果肌肉在短缩的状态下收缩的话,会导致可辨认的神经病变肌电图变化的神经压迫程度,,和活动性激痛点数目增加会有关联,这些激痛点可能会被链接在神经元与终板之间的微管收到扰乱而被激活化。
只有活化性的激痛点才能引发出症状,而潜伏性的激痛点会特征性的造成肌肉张力的或许增加,以及被动牵拉的限制,什么是引传疼痛形式的强度与范围的原因?是决定在激痛点活化的程度而不是在肌肉的大小,在小块不明显或变异性的肌肉上的激痛点,也可以和大块肌肉上的激痛点一样引起患者非常的困扰分析:所谓,在小块不明显或变异性的肌肉上的激痛点是指位于稳定性肌群上的那些附着在骨的周边,起到稳定性作用的短小的位置肌群如髋关节的稳定性肌群—臀中肌,而大块的肌肉则为启动肌群如髋关节伸展肌---臀大肌。
激痛点所诱发出来的症状---疼痛不是唯一,还包括麻木、感觉异常,血管收缩变苍白、发冷、发汗、立毛反应、眼睑下垂、以及过渡分泌都可以理解为有潜在性激痛点被活化后而诱发的症状,其他还有由激痛点引起的相关的本体感受性失调,包括不平衡,眩晕,耳鸣和举起物体时重量感知的紊乱,异常的出汗,持续的流泪、持续性的卡他性鼻炎、过渡的流涎,睡眠失调。
状态:由激痛点所引起的运动性机能失调,包括其他肌肉的痉挛,受侵犯肌肉功能的无力,相关肌肉之间协调性的丧失,以及受侵犯肌肉之工作耐受度的降低,激痛点的特点:一、剧痛性收缩:当拥有活动性激痛点的肌肉对着固定的阻抗力做强力的收缩时,此时患者会感到疼痛,这种效应在肌肉处于短缩状态下尝试着要收缩的时候最为显著,因此通过特定的抗阻可以确定活动性激痛点所在的位置,结合触诊检查将更加明确其位置,二、无力,肌电图研究表明,具有活动性激痛点的肌肉在疲乏状态下开始作用,会比一般正常的肌肉更快出现疲乏的现象,会更早产生耗竭的现象。
当给与右侧比目鱼肌上的激痛点施加压力的时候,会使右侧腰部脊椎旁的肌肉诱发出强烈的痉挛反应,在肱三头肌的长头的激痛点上施加压力,只在施加的20秒内就会在同侧的上斜方肌力诱发出强烈的运动单元反应,在对肱三头肌的激痛点给与去活化后,这种反应就不在发生。
--摘自P26分析:上述的电生理研究表明,一个区域的激痛点可以诱发远端的全息激痛点(姑且这么理解,这就很好的解释为什么在斜方肌上部寻找疼痛点可以解决坐骨神经痛的原因,符合中医的远端取穴的原则,而这种相关性的激痛点之间存在合理、有序的关系,如果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名曲这种相关性,则可以便于我们在临床上迅速找到能够解决问题的远端位置,而这种区域的存在应该非常符合中医的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腰方肌的激痛点被去活化后,臀部肌肉群的正常功能就得到恢复,部分功能低下的肌肉并不是肌肉缺乏力量,而很可能是来自于腰方肌激痛点的神经性抑制作用。
分析:在肌肉矫形按摩一书中提出下交叉综合症的概念,臀大肌---腹肌构成的稳定性平面不会与竖脊肌—髂腰肌构成的平面同时存在,当一个人在竖脊肌上存在压痛点的时候,则在臀大肌上不会存在压痛点,因此提高臀大肌的功能有2种方法,第一单独训练臀大肌的向心性收缩的功能,或者进行在其体表投影点环跳的针刺补法,如果没有效果可以考虑其拮抗平面上是否存在肌筋膜触发点如竖脊肌或者髂腰肌上是否有这种痉挛的易敏化的肌筋膜激痛点。
抑制与促通并行是康复的第一概念,而名虚实,损有余,补不足更是老祖宗的多年的精华!确认潜伏性激痛点后者活动性激痛点的标准主要性指标:1可触摸的紧绷带(如果是肌肉是可以直接触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