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筋膜激痛点诊断与治疗原则ppt

合集下载

全身激痛点总结PPT课件

全身激痛点总结PPT课件
4
打个比方,肌肉就像是人体血管和神经生长 的土壤,而触发点就像在缺乏灌溉和照料的 土地里结成的硬块。按压触发点会激发出高 度敏感的疼痛;疼痛还会以特定形式向肌肉 远端或近端转移引起远处的疼痛。触发点会 使肌纤维持续紧张,从而引起关节退化、血 管和神经受压、运动受限以及慢性疲劳等问 题。如果一块肌肉的疼痛触发点长期得不到 治疗还会造成机体局部的力学失衡,而且同 一力学功能的其他骨骼肌和拮抗肌也会受到 间接的过用性损伤,最终产生触发点,造成 整个关节的功能障碍。
5
2.激痛点产生的生理过程
神经的电信号传导至神经末梢,致使神经末梢向肌肉端放出乙酰胆碱。肌肉内部的电 信号通过细胞膜向内的折叠进行传导,并最终导致肌质网释放钙离子。钙离子致使肌 纤维当中的收缩蛋白循环运动,消耗ATP并使肌肉收缩。这里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细节, 即在收缩蛋白运作过程中ATP的使用时机。当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处于粘连的状态时, 需要获取一个ATP分子才能使粘连解除并继续下一个收缩循环。也就是说,假如ATP 的数量不足,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就会卡在粘连的状态无法脱离。这也就会导致肌纤 维的一部分处于收缩的状态无法放松。更重要的是,细胞需要ATP来将钙离子重新送 回肌质网中。当ATP的数量不足时,钙离子会被遗落在肌质网外无法收回,导致肌肉 收缩的信号无法停止。这其中一些其他的机制还会导致乙酰胆碱的过度释放,造成恶 性循环。
8
4. 肌肉筋膜的紧张挛缩容易挤压穿行其中或邻近的神经,导致麻木、刺痛、烧灼 等异常感觉;也常会压迫邻近的动脉而阻断血流,引起远端部位的温度偏低、肿胀等 5. 神经血管反应物质的释放会引起局部交感症状如:皮肤滚动疼痛、对触摸和温 度高敏感、血流改变、异常出汗、反应性充血和烧灼感、皮肤划痕症等。 6. 激痛点的肌肉痉挛可造成肌肉机能的障碍,包括主动收缩和被动牵拉的活动受 限,并可造成肌肉两端附着点的高张力,进而增粗增厚钙化骨化,出现所谓的退行性 变(所以附着性激痛点大多由中央性激痛点其紧绷肌带所无法缓解的张力所致)。 7. 关节周围肌肉正常生物力学的平衡失调,牵拉骨骼,造成骨关节的错位、移位; 挤压软骨,导致所谓的椎间盘突出,以及椎体失稳、脊柱、关节畸形等影像学上的病 理改变。 8. 躯干及胸腹盆腔肌筋膜损伤挛缩,腔体变形,压缩了脏器的有效循环空间,加 重了腔内血液、淋巴等组织的循环负担,造成内脏功能异常而产生疾病。现代医学还 证实内脏病变可以通过神经——体液通道(经络通道)反应到体表特定部位引起主观 疼痛并产生激痛点(内脏牵涉痛)。

肌筋膜疼痛综合症讲课课件

肌筋膜疼痛综合症讲课课件
物理治疗的方法包括电刺激疗法、超声波疗法、热疗等。电 刺激疗法通过电流刺激肌肉,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超声波 疗法利用超声波的振动作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 ;热疗则通过热敷等方式,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通常是针对严重或长期未缓解的肌筋膜疼痛综合 症患者,通过手术松解粘连的筋膜,减轻疼痛。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缓解肌筋膜疼痛综合症的常用方法,通过口服或外用药物,可达到消 炎、止痛、缓解肌肉紧张等效果。
口服药物如非甾体消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可以起到消炎、止痛的作 用,但需注意副作用和禁忌症。外用药物如药膏、贴剂等可以直接作用于疼痛部 位,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是针对肌筋膜疼痛综合症的有效手段,通过物理因 子如电刺激、超声波、热疗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 痛。
特点
疼痛性质多为钝痛、刺痛或牵拉 痛,常在肌肉、筋膜劳损或受寒 后加重,休息和热敷可缓解。
病因与病理机制
病因
长期重复性劳损、创伤、姿势不良、 免疫系统异常等均可导致肌筋膜疼痛 综合症的发生。
病理机制
肌筋膜组织受到刺激后,可引起炎症 反应、代谢异常和组织损伤,进而导 致疼痛。
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详细描述
患者因搬运重物导致腰部扭伤,经过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的综合治疗,疼痛逐渐减轻,并恢复正常的 运动功能。
案例三:膝关节疼痛患者的治疗与康复
总结词
通过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减轻膝关节疼 痛,提高患者运动能力。
VS
详细描述
患者因运动损伤导致膝关节疼痛,经过个 性化的治疗方案,如物理治疗、药物治疗 和康复训练,疼痛得到缓解,同时提高患 者的运动能力,使其能够重返运动场。

筋膜疼痛与扳机点课堂PPT

筋膜疼痛与扳机点课堂PPT
•针刺疗法 MTrP Injection:
Poor response to conservative therapy Deeply seated MTrPs, Chronic recurrent MTrPs, Very active MTrPs,
44
etc.
抑制 活性肌筋膜触发点的常用疗法
Commonly Applied Techniques to inactivate (immediately release) MTrPs:
1). 找出并治疗引起活动性肌疼痛触发点的病因
To treat Underlying Etiological Lesion. 2).控制疼痛 To provide Pain Control (inactivation of
MTrPs). 3). 去除持续因子 To correct Perpetuating Factors.
22
生物力学失衡
肌筋膜触发点
肌内张力矛盾改变
加重 矛盾运动控制
产生
肌肉内本体传入冲突
正常力学失衡
拮抗肌疲劳损伤
脊柱稳定肌 功能异常
加重或引起
脊柱退行性变
加重
椎间盘脱出 椎体间不稳定
继发性 触发点
23
肌筋膜扳机点的诊断(1)
首先要排除疼痛的主要部位是 否有器质性和其他的结构性病 变: 肌骨骼系统疾病、神经疾病、 内脏疾病、感染性疾病、新生 物和精神性疼痛。
13
维持姿势:
维持姿势,即维持稳定,由运 动系统来决定。本体感受器位于筋 膜内,位于肌肉组织内的肌梭和 Golgi肌腱感受器,与韧带和关节囊 内的Pacini小体和Golgi小体一同维 持身体的张力,并调节身体姿势。 在这一过程中,肌肉起非常重要的 作用,而筋膜负责其中的连接。 14

肌筋膜触发点(激痛点)疼痛的诊断与治疗

肌筋膜触发点(激痛点)疼痛的诊断与治疗

肌筋膜触发点(激痛点)疼痛的诊断与治疗引言根据近年来的对临床观察和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肌筋膜触发点的存在已被广泛的接受。

一个触发点区域通常存在许多个活化的触发点。

而一个触发点则由两部分组成:敏感小点(有局部抽搐反应:LTR locus)和活化部位(终板噪音:EPN locus)。

基础研究表明,敏感小点是致敏的神经末梢,而活化部位是功能失调的终板,并伴有过渡的乙酰胆碱的释放。

乙酰胆碱的过渡释放导致终板区域的肌纤维局灶性收缩,渐而渐之局部形成肌筋膜疼痛特点之一的紧张带。

几乎在每一块正常的骨骼肌我们能够发现触痛点,即潜在的触发点(有触痛,但无自发性疼痛)。

这个潜在的触发点在出现一些病理损害时被激活变为活化的触发点(有自发性疼痛或活动时疼痛)。

当这个病理损害得到恰当的治疗后,活化的触发点能被抑制失活。

而这个触发点不会消失,只是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

肌筋膜疼痛综合症就是一种因潜在触发点受一些病理条件(如慢性反复的微小劳损、不良姿势、全身系统性疾病或软组织撕裂伤等)的作用后活化,从而引起疼痛。

所以触发点疼痛治疗的基础也就是对这个基础病理的治疗。

肌筋膜疼痛的治疗方法已经有比较全面的描述,本文的重点是对肌筋膜疼痛治疗的基本原则进行综述。

几乎每一个人都经历过肌肉疼痛,有时还会引起严重的临床问题。

急性损伤可以直接引起肌肉疼痛,例如:挫伤、贯穿伤、撕裂伤、牵拉伤、过用伤、等。

如果这些急性疼痛得不到良好的治疗和彻底治疗,就可以发展为慢性骨骼肌疼痛。

更常见是,这种慢性骨骼肌疼痛以后不需要有肌肉本身的损伤,只要对机体无论任何组织和结构有损伤,都可以被引发。

在临床上,这种情况被称为慢性肌肉疼痛综合征或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而这种疼痛综合征都是由肌筋膜触发点(Myofacial Trigger Points: MTrP)所引起的。

这个病名术语是Travell在1942年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和治疗后首先提出的。

然后,近20年被医务界广泛接受,认为MTrP是一个局部可辨别的疼痛或对疼痛敏感的骨骼肌上的结节。

肌筋膜触发点及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PPT

肌筋膜触发点及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PPT

临床特点
触发点(trigger point)
受累骨骼肌上能够激惹疼 痛的位置
在这个位置上可摸到一个 拉紧的带(条索样结节), 挤和触压时疼痛;并且能 引起远处的牵涉痛、压痛 和交感现象,包括临床上 所涉及到许多头颈、躯干 和四肢的疼痛。
临床特点
一块肌肉常有几个的固定疼 痛点,每一个疼痛点都有自 己固定的触发牵涉痛区域
潜在的触发点常处于休眠状态,还可引起受累的肌 无力、骨骼肌的牵张范围减小和关节运动受限,并 持续多年和被某些原因激活,例如创伤、急性过牵、 超用疲劳、劳累、受凉和反复感冒
诊断
诊断标准
首先排除疼痛是否来自器质性和其他 的病变
病史:突然发作的肌肉过用或跟随发 作的疼痛;反复和慢性过用受累肌肉 而引起的肌痛;无明原因的肌痛
一个原发疼痛点可触发另一 个邻近疼痛点,第二个疼痛 点又可触发更远处的疼痛点, 从而造成远距离牵涉痛
牵涉性的头痛可造成失眠和 精神焦虑
各个触发点引起的临床症侯 群都有各自的特征
临床特点
正常人体的每一块肌肉都可以因某些慢性损伤而引 起一个或多个潜在的触发点,这些潜在的触发点仅 有局部的疼痛
被某些原因至痛后变为活动触发点而患病,然后触 发远处的牵涉痛和局部的其他症状
冷喷雾和牵拉
治疗
随意性收缩与放松
等长收缩后放松 交互性抑制 收缩放松技术 肌肉能量技术
激痛点压力放松术
缺血性压技术 物理治疗
超声波 电刺激
治疗
激痛点注射
麻醉剂注射 干针(dry needling) 肉毒素注射
肌筋膜触发点及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美国Janet Travell教授首先发现众多的来自非器质性 神经肌纤维的疼痛综合征都是由于肌筋膜痛性触发 点所造成的

痛性肌痉挛诊断与治疗PPT

痛性肌痉挛诊断与治疗PPT

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避免 过度劳累和紧

保持良好的饮 食习惯,避免 辛辣刺激性食

保持良好的睡 眠习惯,避免 熬夜和过度疲

保持良好的运 动习惯,适当 进行体育锻炼,
增强体质
护理方法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 度劳累和紧张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辛 辣刺激性食物
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避免熬 夜和过度疲劳
评估方法:问卷调 查、临床检查、影 像学检查等
康复效果:减轻疼 痛、改善活动能力 、提高生活质量等
预后:根据病情和 治疗效果,预测未 来病情发展和治疗 效果
康复效果评估
评估标准:疼痛程度、活动能力、生活质量等 评估方法:问卷调查、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康复效果:减轻疼痛、改善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等 预后:根据病情和治疗效果,预测未来病情发展和治疗效果
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适当进 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 惯,如规律作息、 合理饮食等
避免过度劳累和紧 张,保持心情愉快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增强体质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及时发现并治疗 疾病
患者教育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 作息、合理饮食等
避免过度劳累和紧张,保持心 情愉快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手法:轻柔、缓慢、 有节奏
部位:颈部、肩部、 背部、腿部等
作用:缓解肌肉紧 张,促进血液循环
注意事项:避免用 力过猛,避免长时 间按摩同一部位
按摩疗法
手法:轻柔、缓慢、有节奏 部位:颈部、肩部、背部、腿部等 作用:缓解肌肉紧张,促进血液循环 注意事项:避免用力过猛,避免长时间按摩同一部位
物理治疗:如热敷、冷敷、按摩等
药物选择:根据病 情选择合适的药物

腰背肌筋膜触发点治疗讲稿ppt课件

腰背肌筋膜触发点治疗讲稿ppt课件
other neuro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and can be perpetuated or aggravated by some medical
conditions)。
17
引起肌筋膜触发点的因素:
1、结构性的致病因素
• 运动系统的各种、各部位的急慢性、直接和间接创伤和损伤; • 运动系统结构性改变,如退行性病变,畸型(先天和后天); • 长期的不良姿势改变了机体运动系统生理性和生物力学的平衡; • 工作和运动中保护措施不良和工作动作不当,造成骨骼肌正常张 力状态改变; • 骨骼系统因各种原因造成的排序和位置改变,以至于骨骼肌的异 常张力,等。
肌电图可见受累肌的自 发电位。
10
肌筋膜触发点疼痛
Myofascial Trigger Point (MTrP)
中国的骨科、伤科、康复科和运动 医学科临床门诊中所遇到的难治性的非 器质性疼痛大多数都属于此类触发点疼 痛或肌筋膜痛性综合症。而且是许多骨 科疾病和伤科疾病的并发症
11
历史沿革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12
历史沿革(2)
Janet Travell MD(1901-1997)
风湿科医师 + 临床药理学家
13
历史沿革(History )
David Simons MD(1922-)
电生理学家,康复医师
14
历史沿革(History)
•1984 – Hong
–Human research; Animal model
6
名词
肌肉激痛点 肌肉激发点 肌筋膜触发点 扳机点
肌筋膜疼痛综合症 肌筋膜疼痛症候群
Myofacial trigger points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PPT课件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PPT课件
32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治疗
4.药物辅助疗法
• 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物质以及一些内分泌激素 • NSAIDS,非甾体类抗炎药 : 短期特别是急性期消炎止疼,使患者放松,并未证明具有促
进愈合作用 • 肉毒杆菌毒素A (botox) :可以阻断运动神经末梢的乙酰胆碱释放,进而缓解TP区域的
紧张带;一些作者已经证实用肉毒素A进行TP注射可以有效地控制疼痛;也有研究发现使 用肉毒杆菌毒素A组和使用0.5%的布比卡因组在治疗TP时没有区别意义,用肉毒杆菌毒 素A注射治疗MTrP仍需进一步的阐明 • 肌肉松弛剂的应用
5
激痛点的分类及关系
1. 1、根据激痛点的部位,当然可将激痛点分为
肌筋膜激痛点、皮肤性激痛点、骨膜激痛点、 韧带激痛点等;
2、根据其是否引起疼痛症状,可分为活动性 激痛点与潜伏性激痛点;
3、根据其在发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激痛点 可分为主激痛点(Key Trigger Point)与附 属 激 痛 点 ( 又 叫 卫 星 激 痛 点 ,Satellite Trigger Point),继发性激痛点与原发性激 痛点等。
二是运动员和重体力劳动者,由于软组织的反复损 伤,好发部位决定于他们所从事的运动项目,常影
响他们的运动成绩,造成过早退役或退休;
三是公务员和电脑操作人员,胸 锁乳突肌、斜方肌、提肩胛肌和
斜角肌的过劳,造成颈部和手臂
无力,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其中任何一种人都可以发病, 这取决于个体所保持的工作
33
附: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自我筋膜放松术
概念:利用练习者自身重量及泡沫轴相互作用产生的压力, 施加用于练习者的肌肉及筋膜等软组织上,使练习者过于紧 张的肌肉及筋膜产生放松的伸展训练方式称为自我筋膜放松。

肌筋膜与激痛点

肌筋膜与激痛点

肌筋膜与激痛点武汉中焕针刀医学研究所,是由针刀泰斗周中焕教授亲自创办的一所针刀医疗研究机构,该所科研氛围浓厚,风气开放。

周派针刀以“精准诊断、靶向治疗、多元微创、医养结合”的独特风格面向世界,周派针刀弟子众多,遍布世界,针刀治疗之莲花已遍开環宇,福泽天下。

了解肌筋膜与激痛点的关系,必须先了解肌肉的结构。

肌肉由肌腹、肌腱和其中的神经、血管组成:肌腹:位于肌肉中间部,能收缩。

主要由肌纤维构成。

肌纤维:约100-150条,集合起来成为小肌束,若干个小肌束集合成大肌束,若干个大肌束最后合并成一个肌腹。

肌内膜:包裹每条肌纤维的膜。

肌束膜:包裹肌束的膜。

肌外膜:包裹肌腹的膜。

肌筋膜:肌内膜、肌束膜、肌外膜的统称。

肌筋膜是肌肉的支持组织。

血管、淋巴管和神经随着肌筋膜进入肌肉内,对肌肉的代谢和调节机能具有重要作用。

肌肉与肌膜紧密结合,唇齿相依不可分割,故称肌筋膜。

肌腱:是肌筋膜向两端的延伸部分,位于肌腹的两端,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无收缩功能。

肌腱的纤维是相互交织排列成瓣状,以抵抗强大的张力。

肌腹血管:丰富,每平方毫米有3000条毛细血管。

肌肉神经:分为运动神经、感觉神经和交感神经。

运动神经支配骨骼肌运动。

感觉神经起于肌梭和腱梭。

主要向中枢神经传递肌肉收缩信息。

交感神经随血管进入肌肉。

主要调节肌肉营养和物质代谢及生长发育。

肌肉组织是人体最大的一个单一器官。

约占体重50%,也是最易劳损的组织。

全身600块肌肉组织的任何一块都有可能损伤而出现肌筋膜激痛点,从而产生疼痛和功能障碍。

多年以来,我们的临床医生往往只关注骨头、关节、神经和滑囊,而忽略肌筋膜的触激痛。

几乎所有人都或早或晚会出现运动机能障碍,这都是肌筋膜激痛点惹的祸。

那些以解剖部位命名的疼痛症候群,尤其是以运动机能障碍的疼痛,如紧张性头痛、偏头痛、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椎小关节病、臀上皮神经卡压症等,绝大多数也是由肌筋膜激痛点引起。

特别一提的是有很多脊柱相关的内科疾患,如室性早搏、胃痉挛、肠功能紊乱、生殖系统疾病等与肌筋膜激痛点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垂于大腿前方,握距与肩同宽;两臂伸直(不用
力),以斜方肌的收缩力控制住,把杠铃向上提起,
直至两肩耸起接近耳侧,使斜方肌处于“顶峰收
缩”位,稍停;然后再以斜方肌的张紧力控制住,
慢慢放松还原至初始位置,如此重复。整个动作过
程中头部和躯干处于自然位。每组做8~10次,重
量尽可能大。
▪ 分析:该动作多为训练上斜方肌。与杠铃身后训练 可能促进躯干的屈曲和伸展不同意义。同时根据肩 胛骨处于轴线上—下做为灵位的一个训练依据
▪ 2同时对于C1的疾病群,可以通过叩击该区域或进行向心性 收缩的开链运动,以提高上斜方肌的收缩性来达到交互抑制 的作用;
上斜方肌第一激痛点:

可以在上斜方肌前缘中间部位被引发,包 含了最为垂直走向的肌纤维(类似中医的肩 井的位置,)
引传疼痛:向上沿着颈部的后外侧达到乳 突部,同时也是紧张性头痛的原因,甚至可 以延伸到头部的一侧边,集中在颞骨及眼眶 的后部(患者主诉为眼眶后面的疼痛,非常 常见),此外还包含了下颚的角落部,咀嚼 肌的部位,枕骨部,下臼齿部,偶尔会出现 在耳部.
自然位。每组做8~10次,重量尽可能大。

▪ 3 哑铃耸肩(斜方肌上部,肩胛提肌)

立姿,两手各握哑铃垂于体侧,掌心向内;两
臂伸直(不用力),以斜方肌的收缩力控制住,把哑
铃向上提起,直至两肩耸起接近耳侧,使斜方肌处
于“顶峰收缩”位,稍停;然后再以斜方肌的张紧
力控制住,慢慢放松还原至初始位置,如此重复。
力),以斜方肌的收缩力控制住,把杠铃向上提起,直至两
肩胛骨内收靠拢,使斜方肌处于“顶峰收缩”位,稍停;然
后再以斜方肌的张紧力控制住,慢慢放松还原至初始位置,
如此重复。每组做8~10次,重量尽可能大。
▪ (注意分清应该是屈肘位—伸肘位;前臂旋前---旋后;肩关 节在90度之上—之下

▪ 5肩胛骨下压(斜方肌下部)

坐于拉力器的坐垫上,两脚自然踩地,大腿前
上部顶在海绵垫下方;两手臂伸直握住拉杆两端,
掌心向前,握距稍比肩宽;躯干与地面垂直,手臂
处于拉伸位;以斜方肌的收缩力控制住,两肩胛骨
内收靠拢,将拉杆尽量往下拉,使斜方肌处于“顶
峰收缩”位,稍停;然后再以斜方肌的张紧力控制 住,慢慢放松还原至初始位置,如此重复。每组做 8-10次,重量尽可能大。
斜方肌第七激痛点

一个表浅性的 激痛点,最有 可能是皮肤性 激痛点,而不 是肌筋膜激痛 点引起发生在 同侧的上臂和 大腿上竖毛反 应-起鸡皮疙 瘩。
▪ 斜方肌常见问题的 处理
一、斜方肌的自我牵拉的方法
▪ 将左手臂高举,然后绕过头顶正上方,扶住 右耳,头部自然左倾。右臂耸肩再放松,尽 可能地抻拉。换另一侧,动作相同。每侧8 次,共做2组。
整个动作过程中头部和躯干处于自然位。每组做
8~10次,重量尽可能大。

▪ 4俯身哑铃耸肩(斜方肌中部、菱形肌——位于斜方肌的深 面,为菱形的扁肌,起自第6.7颈椎和第1~4胸椎的棘突, 止于肩胛骨的内侧缘,作用是使肩胛骨向脊柱内收靠拢)

立姿,两手各握哑铃,掌心向内;躯干前倾至几乎与地
面平行,脊柱保持自然位,两臂自然下垂;两臂伸直(不用
肌筋膜激痛点治疗 ----肩背部之 斜方肌
斜方肌
斜方肌的解剖
▪ 斜方肌肌筋膜激痛点的活化往往来自肩膀持续性的提高所造 成的压力—如打电脑时键盘放的抬高而没有合适的扶手,听 电话的时候没有手肘部的支撑。个体多表现在肩宽背厚的特 点,很少出现习惯性的耸肩的动作。
▪ 1上述症状区域都非常类似C2的症候群,与伊骨公良矫正中 所说左脚外旋的胃肠道疾病的人群类似,消除上斜方肌第一 激痛点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对胃痛、远端的坐骨神经疼有一 定的治疗效果,考虑为整体的卫星性激痛点的原因;
斜方肌第四激痛点

位于斜方肌在肩胛 骨的脊柱侧缘,及 其内侧部,引传出 一个固定的烧灼痛 随第三激痛点灭活 而灭活
斜方肌第五激痛点:

可在斜方肌中部的任 何一个区域出现,向 内侧引出表浅性的灼 热疼,集中在激痛点 区域与C7—T3的区域
斜方肌第六激痛点

靠近肩峰,位于中斜 方肌肌纤维与肌肉肌 腱交接处区域,会引 传处痠性疼痛达到肩 部顶端或是肩峰(患 者如果主诉肩部酸胀 困重不适,可能是该 肌肉持续性的收缩造 成)
胸前拉肘
▪ 从这个动作牵拉 可以促进斜方肌பைடு நூலகம்中部的肌纤维被 拉长
二、上斜方肌开链训练
▪ 当斜方肌出现稳定性不足的时候,则需要对 斜方肌进行力量的开链训练,已知的多见于 C1轴线疾病,体位性低血压的人群亦可能多 见。
▪ 1杠铃耸肩(斜方肌上部.肩胛提肌)

立姿,躯干保持挺直;两手掌心向后握杠铃杆
等长收缩-放松术(CR)
▪ 目的:应用CR收缩-放松技术的目的是放松张力过 高的肌肉,恢复肌肉的感觉,评估肌肉的虚弱和疼 痛。
▪ 方法:是对抗阻力来等长地收缩其紧绷的肌肉,然 后在完全随意性的放松期间促进其肌肉拉长,等长 收缩放松术开始,是由病人在最大的无痛范围内, 做紧绷肌肉的等长式收缩,而治疗师需要稳定住身 体的那个部位,以防止肌肉的短缩,收缩应该轻微 (最大随意收缩的20—25%)维持这样的收缩3— 10秒后,指导患者放松。
中下斜方肌收缩—放松技术
▪ 目的:增强中下斜方肌的感觉意识和力量。 下斜方肌的薄弱使肩胛骨的头向移位成为可 能,造成肩关节的复合体失去基本的稳定。 这种肌肉力量技术对患者有效应用这些肌肉 有帮助,增强肌肉的力量和感觉意识。
▪ 2背后杠铃耸肩(斜方肌上部,肩胛提肌)

立姿,两手掌心向后握住杠铃杆垂于臀部后,
握距与肩同宽;两臂伸直(不用力),以斜方肌的收
缩力控制住,把杠铃向上提起,直至两肩耸起接近
耳侧,使斜方肌处于“顶峰收缩”位,稍停;然后
再以斜方肌的张紧力控制住,慢慢放松还原至初始
位置,如此重复。整个动作过程中头部和躯干处于
▪ 引传痛偶尔出现在耳朵,但不会出现在耳朵 的深部。
上斜方肌第二激痛点
▪ 在第一激痛点位置尾 端稍外侧,是上斜方 肌水平走向的肌纤维 上,其引传痛主要在 颈部引传区稍后一 些,并且在耳后部出 现。
下斜方肌第三激痛点
通常位于接近肌肉下缘 的中间纤维区域,其引 传痛严重时可以向上达 到高位颈部处的脊椎旁 肌肉,或临近的乳突区 域与到达肩峰,引起恼 人的深层疼痛与弥漫性 的肩胛骨上部区域的压 痛,患者多描述为痠 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