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同义词的特点和辨析方法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同义词辨析与教学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同义词辨析与教学随着中国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汉语,而对外汉语词汇的教学中,同义词辨析是一个不可忽略的环节。
同义词辨析是指将含义相近或相同但还有一定区别的词汇加以比较,明确它们的区别及用法,为学生提供更准确、更恰当的表达工具,从而提高汉语的正确性和表达的水平。
本文将从同义词的概念入手,介绍同义词的分类以及同义词的辨析在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同义词的概念与分类同义词是指表义相近或相同,但又有一定差别的词语。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义词进行分类。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分类方式:1.按词性分类按词性分类是将同义词按其所属的词性进行分类。
比如,动词的同义词可以分为开、创、创立、创始等;名词的同义词可以分为城市、都市、市区、市中心等。
2.按语法功能分类按语法功能分类是根据同义词在句子中的用法和功能进行分类。
比如,表示“买”的同义词可以分为购买、采购、购置、购买等;表示“想”的同义词可以分为希望、期望、盼望等。
3.按意义分类按意义分类是将同义词按照它们的意义分类。
这种分类方式常常涉及到细微的语义差别,比如“美丽”和“漂亮”虽然都可以用来形容美好的外貌,但其中“美丽”更侧重于内在的美,而“漂亮”更侧重于外在的美。
按词源分类是将同义词按照它们的词源分类。
比如,表示“满足”的同义词可以分为满足、满目、满腔等。
二、同义词辨析的教学同义词辨析在汉语词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同义词辨析的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驾驭汉语词汇,并且提高对汉语表达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水平。
在教学实践中,同义词辨析的教学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认真分析词汇的差异同义词的选择要遵循“恰当、鲜明、简练、通顺”的原则,确保词汇用法的恰当性和准确性。
在选择同义词时,要认真分析它们的差异和用法,以及所表达的情感和态度,从而使学生在正确地选择同义词的使用上更加准确。
2.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同义词辨析的教学要根据学生的程度和需要合理组织教学内容。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同义词辨析

辨析同义词主要应该从词义和词的用法两个方面进行。
(一) 词义方面这一方面的差异,应该着重从基本意义、感情意义、语体意义等方面入手。
基本意义是人们对所指对象的区别性特征的概括认识,它反映所指对象的共同特征以及与其他事物现象的区别。
感情意义是词语所反映出来的,说话人对所指对象的肯定或否定的感情态度。
语体意义是某些词语由于常常用于某种特定的语体而形成的某种风格色彩。
他们构成了词汇意义的主体,也是同义词辨析的理论依据。
1.基本意义不同如: ⑴近来近期“近来”是表示过去不久到现在的一段时间,不能表示将来的一段时间。
“近期”表示最近的一个时期。
可以是过去不久到现在的一段时期,也可以是从现在到不久的将来的一段时期。
“近期”所表示的范围要比“近来”所表示的范围大。
⑵才华才能才干才智“才华”“才能”“才干”“才智”共同的意义是,人们在各种社会实践中表现出来的优异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
但它们在表意上各有侧重。
“才华”是指人表现于外的才能,侧重指文学艺术方面的能力和特长。
“才能”表示知识和能力,侧重指人对知识、能力、技巧、技能的掌握情况。
“才干”侧重指人的工作和办事的能力。
“才智”指才能和智慧,侧重指富于智慧和思维敏捷。
2.感情意义不同如: ⑴成果后果“成果”和“后果”都有“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所达到的最后状态”的意义。
但“成果”多用于事物顺乎发展规律而达到的最后状态,而“后果”则多用于言语和行为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而产生的结果,因而多用在“坏”的方面。
⑵鼓动煽动“鼓动”“煽动”都是通过语言、文字激发人们的情绪,使其行动起来。
但“鼓动”是中性词,但一般是用来表示激发人做好事情。
“煽动”是贬义词,表示鼓动人做坏事情。
3.语体意义不同如: ⑴譬如比如“譬如”和“比如”都是举例时的发端语。
都有“一,引出实例;二,引出比喻。
”的意思,但是“譬如”书面色彩较浓“, 比如”口语色彩较浓。
⑵甚至乃至“甚至”“乃至”都是连词。
用在并列成分的最后一项之前,强调、突出这一项,后面有时用“也”或“都”呼应,有时可以互换。
古代汉语同义词及其辨析技巧

古代汉语同义词及其辨析技巧1. 嘿,你知道古代汉语里同义词可不少呢,就像“疾”和“病”。
一般来说,“疾”就像小感冒那种,发病快好得也快,比如说“君有疾在腠理”。
而“病”呢,那就是比较严重的啦,像病入膏肓那种。
所以这两个词虽然意思相近,但程度可不一样哦。
2. 古代汉语同义词可有意思啦!拿“视”和“见”来说吧。
“视”就好比你主动去看某个东西,是个动作,像“目不能两视而明”。
“见”呢,则强调看到的结果,就好像你走在路上突然“见”到一朵美丽的花,是一种结果的呈现。
3. 咱来聊聊古代汉语同义词呗。
“往”和“适”你分得清吗?“往”感觉比较笼统,就是去某个地方,像“往而不来”。
“适”就更强调到某个特定的地方去,就好比你要“适”远方的亲戚家,更有明确的目的地呢。
4. 你有没有想过“诛”和“杀”在古代汉语里的区别呀?这可有趣了。
“诛”带有一种惩罚性,是因为某人有罪而惩处他,就像“诛暴秦”。
“杀”就比较单纯,就是把一个生命结束掉,比如说“杀人者死”。
这两个词虽然都和夺取生命有关,但意义差别可大了呢。
5. 古代汉语同义词辨析有技巧的哦。
“完”和“备”,“完”更侧重于完好无损,就像一个完整的瓷器,“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备”呢,强调齐全,各种东西都有,就好像准备一场盛宴,各种菜肴、餐具都“备”齐了。
6. 嗨,“饥”和“饿”这对同义词你了解吗?“饥”通常是指一般的饿,就是肚子有点空的感觉,像“家有常业,虽饥不饿”。
“饿”就比较严重了,是那种饿得快不行的状态,感觉像是要两眼冒金星啦。
7. 哇哦,“言”和“语”在古代汉语里也有区别呢。
“言”更多是说话的内容,比较正式一点,就像大臣向皇帝“言”事。
“语”则侧重于互相说话、交谈,像朋友之间“相语以事”,是不是很有趣呀?8. 古代汉语里的“领”和“颈”你知道怎么区分吗?“领”就是脖子的前面部分,像领口围着的地方,“引领而望”。
“颈”就是整个脖子啦,要是说“刎颈之交”,可不能说成“刎领之交”哦,那意思就完全不对啦。
现代汉语同义词辨析

现代汉语同义词辨析导语:在现代汉语中,同义词的使用极为常见。
然而,同义词之间的微妙差别却常常让人困扰。
为了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我们需要对同义词进行辨析。
本文将以"现代汉语同义词辨析"为中心,对一些常见的同义词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
一、深入理解同义词辨析的意义同义词辨析是我们学习和使用语言的基本功。
正确地选择并使用同义词,不仅可以提高文笔的水平,还可以更准确地传达我们的思想和情感。
同义词辨析是语言运用的艺术,是一种对细微差别的敏感和把握。
二、常见同义词辨析1.欣赏和赏识欣赏和赏识都表示对某事物的喜爱和认可,但欣赏更注重对艺术、美学价值的认可,而赏识则更强调对某人的能力、品质的认可。
例如,我们可以说欣赏一幅画、欣赏一部电影,但更常用的是赏识一个人的才华、赏识一个人的品德。
2.目睹和目击目睹和目击都表示亲眼看到某个事件或场景,但目睹更强调对事情的全过程有一个完整的观察,而目击则更侧重于对某个瞬间或关键时刻的观察。
例如,我们可以说目睹一场交通事故、目击一次抢劫案。
3.忧虑和担忧忧虑和担忧都表示对某种事情感到担心或不安,但忧虑更强调由于某种原因而感到不安,而担忧则更强调对某种情况的疑虑和不安。
例如,我们可以说忧虑自己的未来、担忧孩子的学习状况。
4.空闲和闲暇空闲和闲暇都表示没有工作或任务的时间,但空闲更强调没有被工作或任务所占据的状态,而闲暇则更强调可以用来休闲或娱乐的时间。
例如,我们可以说空闲时间阅读、闲暇时去旅行。
5.创新和创造创新和创造都表示创造性地产生了新的事物或理念,但创新更强调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发展,而创造则更强调从无到有地创造出全新的东西。
例如,我们可以说创新一种产品、创造一种艺术形式。
三、同义词辨析的方法和技巧1.比较法:将同义词进行对比,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差异点。
可以通过查阅词典或语法书,寻找相关的解释和例句。
2.语境法:在实际的语境中观察同义词的使用情况,从中寻找它们的区别和用法。
古代汉语同义词的特点

古代汉语同义词的特点研究了这么久古代汉语同义词的特点,总算发现了一些门道。
首先呢,古代汉语同义词有范围大小不一样这个特点。
就拿那个“疾”和“病”来说吧,在古汉语里,“疾”呢,就像小毛病,比如说“君有疾在腠理”,就是有点小问题,刚开始生病的那种感觉。
而“病”呢,就是比较严重的了,是指重病。
你看,都是说身体不舒服,但是这两个词所表示的范围就很不一样。
这就好比啊,“疾”是小擦伤,“病”就是骨折之类的严重情况。
还有啊,古代汉语同义词的感情色彩也有不同。
比如说“诛”和“杀”。
“杀”就是很单纯地表示把人弄死了,没有太多的感情倾向,但是“诛”呢,就有点惩罚有罪之人的感觉,有一种大义凛然的样子。
像“诛暴秦”,这里就不能换成“杀暴秦”,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就像小偷被抓住,“杀”就是简单地把小偷弄死了,“诛”就像是按照法律或者正义的名义来处置小偷。
而且古代汉语同义词还有语义侧重不同的特点。
就像“视”和“望”,“视”呢更侧重于比较近距离地看,就像咱们现在说的看东西比较仔细。
而“望”呢是看向比较远的地方。
比如说“登轼而望之”,这就得是往远了看,如果写成“登轼而视之”就奇怪了,就好像望远方的辽阔景色,和仔细看近处小物件是有区别的那样。
我之前还以为古代汉语同义词就是完全一样的意思,现在才明白其实差别还挺大的呢。
这里面还有些我不太明白的地方,就像有的时候两个同义词放在一起的时候,不知道是只是单纯强调还是有其他的语法作用。
比如说“恐惧”吧,这两个意思好像很接近,但有时候连在一起用,是就表示特别害怕还是有更细致的区别呢这一点还值得研究。
反正古代汉语同义词这些特点真的很有趣,有时候细细琢磨就像解开一个个小谜题一样。
另外呢,语义轻重也是一个特点。
例如“饥”和“饿”,“饥”有点小饿,就像咱们现在说没吃早饭有点小饿的感觉。
“饿”可就是饿得很厉害了,就像几天没吃饭那种。
在描述的时候如果不小心用错了,那表达的程度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让我想到在生活中形容杯子里的水多少,有点水和有很多水是不一样的概念。
同义词辨析

•
• • • • • • • • • • • •
周总理正亲切地注视着我,目光中充满了关切,充满 了爱护,像在询问:同志,碰着了吗?受伤没有? 这里“爱护”是就革命长辈上对下而说的。 常说的还有“爱护人民”、“爱护集体” 、“爱护 儿童”、“爱护荣誉”、“爱护公共财物”、“爱 护 工具”、“爱护庄稼”等等。它既可适用于具体的人或 事物,也可用于抽象的东西。对具 体的人,多适用于 上对下说。 “爱戴”指敬爱、尊崇和拥护。它只适用于人,而且只 用于下级对上级、群 众对领袖、小辈对长辈、学生对 老师或一般群众对英雄模范人物。如: 那是标志着全国人民对伟大领袖衷心爱戴的歌……
•
第二,从色彩方面辨析 (1)感情色彩不同
• 某些同义词所包含的基本意义相同,而感情色 彩不同。其中,有的词表达了说话者对某一事 物或行为肯定、赞许的感情,含有褒义,是褒义 词;有的词表达了说话者对 某一事物的否定、 憎恶的感情,含有贬义,是贬义词;有些词不带 褒贬的感 情色彩,是一种中性词。 • 例如:“顽强”和“顽固” • 这两个都是形容词,都有不容易变化的意思, 但它们的感情色彩不同。
(3)词义的范围大小不同。
• 例如:“局面”和“场面”:这两个名词,都 可以表示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中出现的情况,但意 义范围和使用范围都有差别 。 • “局面”指一个时期内事情的状态。着眼于全 局,所指范围大,时间长。一 般用于政治、经 济、军事、革命和生产等方面的形势和大事上。 如: • 开国之初,生机蓬勃,虽然百废待兴,但已经 是万紫千红的局面。 • 眼上,又下了一场透雨,秋后的丰收局面,也 大体可以确定下来了 。
• • • • • • • •
又如:“鼓动”和“煽动” 这两个动词,都含有用语言或文字激发人们行动起来 的意思。两个词的差别,主要在于感情色彩不同。 “鼓动”是中性词,可用于好的方面,指激发、动员 别人做好事,含有褒义 ;也可用于坏的方面,指挑唆、 怂恿别人做坏事,含有贬义。如: 他这鼓动工作挺不错。 我自己的骨肉在矿上鼓动罢工,反对我!
古代汉语同义词及其辨析

二、同義詞的類型
1.本義和本義相同的同義詞
[樹——藝] 上古同義,本義都是種植。《孟子·滕文公下》“仲子所食之粟,伯 夷之所樹與?”《詩經·唐風·鴇羽》“不能藝黍稷。”《孟子·滕文公上》“樹藝五 穀。”“樹、藝”可以連用。
2.本義和引申義相同的同義詞
[封——疆]“疆”的本義是疆界、界限。“封”的本義是用手培土種植樹木。 因邊界往往要聚土植樹為標誌,“封”就引申指疆界,《左傳·僖公十三年》“既 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杜注:“封,疆也。”《戰國策·燕策》“國之有封疆, 猶家之有垣牆。”“封疆”同義連用。
3.引申義和引申義相同的同義詞
[治——理]“治”的本義是治水,“理”的本義是雕琢、加工玉石,《韓非 子·和氏》“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焉。”經過詞義的引申發展,由個別到一般, 兩個詞都有治理、管理義,也就形成了一組同義詞。
三、辨析同義詞的方法
1.從詞義差異上辨析
(1)所指事物的形狀、用途、質地不同。 [府——庫]都是藏財物的地方,但“府”指收藏文書、財寶的庫房。《說文》: “府,文書所藏也。”“庫”是藏兵器、戰車的庫房。《說文》:“庫兵車所藏 也。”二者用途有別。 [型——範——模]都是指製造器物的模型,但質地不同,土做的叫型,木頭
古代汉语同义词及其辨析

[治——理]“治”的本義是治水,“理”的本義是雕琢、加工玉石,《韓非 子· 和氏》“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焉。”經過詞義的引申發展,由個別到一般, 兩個詞都有治理、管理義,也就形成了一組同義詞。
三、辨析同義詞的方法
1.從詞義差異上辨析
(1)所指事物的形狀、用途、質地不同。 [府——庫]都是藏財物的地方,但“府”指收藏文書、財寶的庫房。《說文》: “府,文書所藏也。”“庫”是藏兵器、戰車的庫房。《說文》:“庫兵車所藏 也。”二者用途有別。 [型——範——模]都是指製造器物的模型,但質地不同,土做的叫型,木頭 做的叫模,用金屬做的叫範(一說用竹子做的叫範)。 (2)所指物體部位不同。 [股——肱]都是身體的一部分,股指大腿,肱指手臂。 [身——體]都可泛指人的身體,但“身”指從頸到股的部分;“體”指兩手兩 脚。
2.本義和引申義相同的同義詞
[封——疆]“疆”的本義是疆界、界限。“封”的本義是用手培土種植樹木。 因邊界往往要聚土植樹為標誌,“封”就引申指疆界,《左傳· 僖公十三年》“既 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杜注:“封,疆也。”《戰பைடு நூலகம்策· 燕策》“國之有封疆, 猶家之有垣牆。”“封疆”同義連用。 3.引申義和引申義相同的同義詞
古代漢語同義詞及其辨析
一、什麼是同義詞
從詞義關係方面考察,同義詞可分為三類:
1.意義完全相同的同義詞(稱為等義詞)
犬——狗;黎民——黔首;余——我;寡人——不穀
2.在某一點上意義相同即部分相同的同義詞(相對同義詞)
和“並力”義。 [遇——逢——遭]在“碰見”義上相同,但“遇”還有“對待”“待遇”義; “逢”還有“迎接”“迎合”義;“遭”還有“遭受”義,又可作動量詞。
[誅——戮]在“殺”義上相同,但“誅”還有“譴責”義,“戮”還有“侮辱”
同义词的辨析方法

同义词的辨析方法现代汉语的词语浩如烟海、丰富多彩,其中有为数不少的词语,它们在意义上相近,这给我们平时的使用带来诸多的不便与麻烦。
因此,对这些词语要学会加以辨析,否则,就会造成误解误用。
严格地说,任何一组近义词都有一些细微的差别,我们如果能掌握一些辨别的方法,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笔者列举一些近义词的辨别的方法,希望能给读者有所帮助。
一、去同存异现代汉语中,有相当一部分的近义词,它们都有共同的语素,比如“承载”和“装载”这一组近义词,它们的共同语素就是“载”。
对于这一类词,我们在辨析时,就可以采用“去同存异”法。
“承载”和“装载”这一组近义词,我们辨析的时候,先将共同的语素“载”去掉,这叫“去同”,然后对“异”字进行组词或简易解释。
“承”字可组词为“承受(担)”,“装”字可组词为“装货物(东西)”,这样,这两个词的区别也就呼之欲出了。
“承载”有承受物体重量的意思;“装载”有用运输工具装东西的意思。
当然,给这类词进行组词的时候,所组之词要尽可能的将这两组近义词区分开来。
例: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 a 成规 b 陈规)“成规”“陈规”这一组近义词,它们有共同语素,辨析时可采用“去同存异”法。
具体做法是先将“规”字去掉,然后分别对“异”字“成”“陈”组词或解释。
“成”可组词为“现成的”或“形成”;“陈”可组词为“陈年老酒”,进一步引申,可解释为“旧的”,结合原题,本题应选“陈规”,即“旧的,不适用的旧规章”。
练习:①这一招真。
(a 、厉害 b 、利害)②他将办公桌上已用过的资料起来。
(a 、收集b 、搜集)二、以词造句“去同存异”法可以分辨一些有共同语素的近义词,但也有一些近义词却无法用“去同存异”法进行辨别,这时可以用另一种方法——“以词造句”法进行辨析。
例如“志愿”和“自愿”这一组近义词,我们辨别时可根据这两个词进行简单的造句。
现代汉语同义词辨析

同义词的辨析汉语的同义词非常多,这是语言高度发达的表现;但也要求我们必须了解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善于辨析,从而准确地加以运用。
一般说来,同义词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差别:1.意义方面的差别(1)表现重点不同。
例如“安定”和“稳定”都有平静正常、没有变动的意思,都可以用于形势、生活和人的情绪,但“安定”含有平安、安好之意,如“我们要维护来之不易的安定团结局面”。
“稳定”更强调平稳、无大变化,如“这位病人现在病情比较稳定”。
再如:“假冒”和“伪劣”都有所售商品以次充好的意思。
“假冒”侧重指商品冒充名牌,如“请认清商标,谨防假冒”。
“伪劣”侧重指质量低劣,如“怪不得老出毛病,原来是伪劣产品”。
(2)范围大小不同。
例如“心情”、“心境”和“心绪”都指内心的思想感情。
“心情”泛指思想感情所处的状态,意义范围较广,书面、口头都常常使用。
如“心情激动”、“愉快的心情”。
“心境”主要指思想感情的境况,意义范围较窄,多用于书面。
如“小张家乡闹水灾,近来心境不好”。
“心绪”主要指萦回不断的思绪,或复杂的内心感情,意义范围较窄,也多用于书面。
如“他担心高考落榜,一直心绪不宁”。
再如:“生命”和“性命”都指生物体所具有的活动能力。
“生命”意义范围较广,而且引申用于政治、艺术、体育运动以及其他有活力的事物,如“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同样值得学习”。
“性命”多指人,也指动物,意义范围较窄,多用于口头,如“亏得躲闪快,要不我这条性命就没了”。
(3)语意轻重不同。
例如“违背”、“违反”、“违犯”和“违抗”都有不遵从的意思。
“违背”指背离、不遵守、不实行,语意较轻,常用于协议、诺言、良心等,如“他这个人说话算数,从不违背自己的承诺”。
“违反”指不符合,向反面去做。
它有的地方可以和“违背”互换,但总的说来,语意较重,常用于理论、原则、规章、制度等,如“他违反校规,受到了记过处分”。
“违犯”不是一般的违背、违反,且有触犯、抵触之意,性质严重得多,常用于政策、法令、法规、纪律等,如“党纪国法不容违犯”。
现代汉语同义词辨析

现代汉语同义词辨析现代汉语中存在大量的同义词,这些词在意义、用法和情感等方面存在细微的差别。
以下是一些同义词辨析的例子:(一)“轻视”和“蔑视”:这两个词都表示对某事物的忽视或轻视,但程度有所不同。
“轻视”可以理解为稍微轻视,程度较轻;而“蔑视”则表示极度轻视,带有一定的贬义和厌恶情绪。
(二)“期望”和“希望”:这两个词都表示对未来的愿望或期待,但侧重点不同。
“期望”强调对某个结果的期待和愿望,而“希望”则更侧重于对某个行为的期望和要求。
(三)“宽恕”和“原谅”:这两个词都表示对别人的错误或过失的谅解,但语义有所不同。
“宽恕”通常指对别人的错误或过失表示宽大谅解,而“原谅”则更侧重于对自己的错误或过失表示谅解。
(四)“热烈”和“热情”:这两个词都表示对某事物的热爱和关注,但程度有所不同。
“热烈”可以理解为非常热情、兴奋热烈;而“热情”则更侧重于对某事物的热爱和关注,程度相对较轻。
(五)“必须”和“必需”:这两个词都表示必要的意思,但用法有所不同。
“必须”强调必要性和强制性,通常用于命令或要求;而“必需”则更侧重于必要性和不可或缺性,通常用于描述某种必需品或条件。
(六)“权利”和“权力”:这两个词都与力量和权威有关,但它们的意思和用法有很大的不同。
“权利”通常指个人或团体依法享有的利益或自由,如公民权利、财产权利等。
“权力”则指具有强制力或支配力的力量,通常用于描述国家、政府或公司的统治力量。
(七)“立即”和“立刻”:这两个词都表示非常迅速的意思,但它们在用法上有所不同。
“立即”通常用于描述对某种要求的反应或行动,如立即行动、立即回应等。
“立刻”则更强调在时间上非常迅速,如立刻出发、立刻通知等。
(八)“必须”和“必需”:这两个词都表示必要的意思,但它们在用法上有一些区别。
“必须”通常用于表示某种强制性的要求或条件,如你必须参加这个会议、这是必须的步骤等。
“必需”则更强调某种必不可少的需要或条件,如必需品、必需的技能等。
现代汉语同义词辨析

现代汉语同义词辨析【原创版】目录1.引言:现代汉语同义词辨析的重要性2.现代汉语同义词的概念与分类3.现代汉语同义词的辨析方法4.现代汉语同义词辨析的实际应用5.结论:现代汉语同义词辨析的意义和价值正文【引言】现代汉语同义词辨析是汉语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对于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深入理解文本具有重要意义。
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意思相近的词语,如何正确使用这些词语,是我们需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因此,对现代汉语同义词进行辨析和研究,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语言水平和表达能力。
【现代汉语同义词的概念与分类】现代汉语同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一组词语。
根据词性的不同,现代汉语同义词可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等,虚词包括介词、助词、连词和副词等。
在实词中,又可以根据词义的轻重、范围大小、感情色彩和语体风格等进行细分。
【现代汉语同义词的辨析方法】1.从词义的轻重和范围大小上进行辨析。
一般来说,词义越重、范围越小的词语,表达的意思越具体;词义越轻、范围越大的词语,表达的意思越抽象。
2.从感情色彩上进行辨析。
有些同义词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如褒义、贬义或中性,使用时要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
3.从语体风格上进行辨析。
不同语体风格的词语,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和目的。
如书面语体和口语体的词语,在表达方式和语气上会有所区别。
4.从语法功能上进行辨析。
同义词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可能不同,如主语、谓语、宾语等,要根据句子结构选择合适的词语。
【现代汉语同义词辨析的实际应用】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语境、目的和表达方式,选择合适的同义词。
如在正式场合,我们要使用书面语体的词语;在描述人物性格时,要选择表现力强的形容词等。
【结论】现代汉语同义词辨析对于提高我们的语言水平和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古代汉语—同义词辨析

同义词常见的词汇现象。
掌握同义词的概念,了解同义词的辨析的方法,对于读懂古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同义词1 什么是同义词同义词是指语言中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
基本上说,我们所说的同义词,都存在着一定的细微差别,“浑言”“析言”。
同义词的本质特性,就是“有同有异”,即在其指称意义(概念意义、理性意义)或附加意义(语意轻重、感情色彩、语体风格等)上,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
学习同义词,我们既要明其“同”,更要求其“异”。
例如:饥、饿《韩非子•饰邪》:“语曰:‘家有常业,虽饥不饿。
国有常法,虽危不亡。
’”《淮南子•说山训》:“宁一月饥,无一旬饿。
”《左传•宣公二年》:“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
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
'”——这两个词都有“吃不饱”、“肚子饿”之义,《说文》:“饥,饿也。
”“饿,饥也。
” 但两者在“馁” (不饱)的程度上,却有不同。
《正字通》:“饿,饥甚。
”“饥”是一般的吃不饱,“饿”是完全没有食物吃。
2 怎样辨析同义词辨析同义词,主要是分清它们之间的“同”、“异”情况,特别要紧扣“异”字,搞清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从而加深对词义的理解。
辨析同义词的方法很多,下面,我们介绍六种最常用的方法:(1)搞清词义所指对象的差异。
商、贾(gu)――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白虎通•商贾》:“行曰商,止曰贾。
商之为言章也,章其远近,度其有无,通四方之物,故谓之商。
”《周礼•地宫•司市》:“以商贾阜货而行布。
”货贿阜盛而布泉得行郑玄注:“居卖物曰贾。
”《说文》:“贾,坐售卖也。
”这两个词都指做买卖的行为和做买卖的人,但所指对象并不完全相同。
“商”指往来行商,“贾”指设店售货。
由于所指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古代有“行商坐贾”之说。
(2)辨明行为方式状态的不同视、观、察、看、望、见一一这四个词都有“看”义,但“看”的方式不同。
“视”表示一般性的“看”的行为,《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今人主以二目视一国,一国以万目视人主。
同义词及其辨析

比喻:手足指兄弟,苏辙《为兄轼下狱上 书》“臣窃哀其志,不胜手足之情,故为冒 死一言”。骨肉为亲人,《韩非子· 五蠹》 “非疏骨肉而爱过客也”。股肱指大臣, 《汉书· 苏武传》“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 人于麒麟阁”。肺腑指心腹,《史· 魏其武 安侯列传》“蚡以肺腑为京师相”。
借代:杜康为酒,曹操《短歌行》“何以解 忧?唯有杜康”。春秋指年龄,贾谊《治 安策一》“天子春秋鼎盛,行义未过,德泽 加焉”。管弦指音乐,白居易《琵琶行》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口 舌指言语,《史· 留侯世家》“此难以口舌争 也”。
D、适用对象各异 琢、磨:均指雕刻玉石,使成器物,但 “玉谓之琢,石谓之磨。” 口、嘴:都指嘴,但口指人,嘴本作觜, 指鸟。 皮、肤:皮指兽,肤指人。“肤如凝脂 / 相鼠有皮”。
E、感情色彩不同 征、伐:均指军事进攻,但征为褒义词,一般指 上攻下,有道进攻无道。伐在上古是中性词,用 于诸侯之间,不限于上对下使用武力,也不限于 有道对无道,只表示一种公开的军事进攻。 《孟· 尽心》征者,上伐下也。/ 《左· 襄25》齐崔 杼帅师伐我北鄙。 周、比:都有结合义。《论· 为政》“君子周而不比, 小人比而不周”孔安国:忠信为周,阿党为比。 (偏袒一方)旧注:周、比:皆与人亲厚之意, 但周公而比私耳(周:以义结合,比,以利结 合)。
B、词义引申
有些同义词原本意义都不相同,但一经过引申阶 段,变得意义相同了。如: 经 / 缢:原来均无“吊死”义,《说文· 纟部》经, 织纵丝也(织布的纵线,横叫纬);缢,绞也 (两股绳拧在一起,两绳相交而紧)。经由纵丝 引申为悬挂:《庄子· 刻意》“吐故纳新,熊经鸟申 舒展、伸直”(熊经:象熊一样悬挂在树枝上)。 由悬挂引申为吊死:《论语· 宪问》“自经于沟渎而 莫之知也”;《史· 田单列传》“遂经其颈于树枝”。
古汉语(文言文)常见同义词辨析

同义词的概念
• 同义词: • (1)几个词在某一个或某几个 义位上相同,而不是全部义位都 相同。 • (2)只是所表达的概念(理性 意义)大致相同,而在文化意义、 情感意义等其他方面却不一定相 同。
【沐
浴】
• 《荀子·不苟》:“新浴者振其衣, 新沐者弹其冠。” • 今 古 洗手 盥guàn 洗腳 洗 洗衣 浣
• 等:候: 上古时“等”有相同、等级、 次序义,无“等待”义;“候”有守望、放 哨、哨所、侦察、问候义,其中只有“守望” 与“等待”略有牵连。上古时表“等待”义, 一般用“俟”、“待”。如: • 父老年年等驾回。 范成大《州桥》 • 其无宿根者,即候苗成而有花时采。 《梦溪笔谈·药议》 • 中古以后,“等”、“候”都有“等待” 义,成为一组同义词。
一個詞既然在某一義項上與其他詞同 義.那麼也可能在其他義項上分別與不同 的詞同義。如: “類”,在“種類”這一意義上,與 “族”同義; 在“相似”這一意義上,與“似”、 “如”同義; 在“輩份”、“條理”的意義上,輿 “倫”同義; 在表示推測的“大抵”、“大都”意 義上,與“蓋”同義。
二、同义词的时代性
• 宫:室:先秦时,都有“房屋、住宅” 义,如: • 宫谓之室,室谓之宫。 《尔雅·释 宫》 • 秦汉以后,只帝王的房屋、殿堂才 称“宫”;“室”则多指“内室”。 故不再同义。
• 树:艺: 在上古都有“种植”义, 如: • 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孟 子·滕上》 • 中古后,“艺”一般不当“种植” 讲,“树”主要作名词“树木”,少 作动词(除文人作品外),故不再同 义。
• 同义词是有时代性的,有的词古义一 直同义,如“至、到”、“恐、惧”。 有些词在上古原本同义,后来却不同 义了。 • 劝:勉: 上古都有“勉励”义,正由 于此,所以“劝、勉”可连用: • 故奸邪不作,盗贼不起,而化善者劝 勉矣。 《荀子·富国》
古代汉语同义词的辨析

“行”、“走”、“趋”、“步”
从广义说,这四个字是同义词(严格地说,“趋”和“走”,“行”和“步”是同义文解字》解释到:“行,人之步趋也。”“步,行也。”“趋,走也。”“走,趋也。”《说文解字注笺》:“疾走谓之趋,速其走亦曰趋。”《释名》说:“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玉篇》:“走,奔也。”显见“走”的速度最快,是现代汉语的“跑”。“趋”则慢于“走”,而快于“行”。“步”是慢走,速度最慢。
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老子》)
懼:使……畏
②君子不憂不懼。(《论语•颜渊》)
懼:害怕
③猶百獸之畏虎也。(《戰國策•楚策》)
畏:害怕
(2)使用对象和场合
如:“唯”与“诺”都有“答应”的意思,但是,
唯:地位或辈分比自己高的时候用。《礼记·玉藻》“父命乎,唯而不诺。”
诺:地位或辈分相同或是低的时候用。孔颖达疏“唯而不诺者,应之以唯而不称诺,唯恭于诺也。”
追:追上、追回追赶的对象,《论语·微子》“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逐:将对象赶走或是驱散,《左传·丁庄公十年》“遂逐齐师”。
二、感情色彩的不同
感情色彩是人们在说明客观事物或现象时所伴随的感情和态度。我们可以根据词的感情色彩来区分一部分同义词,如:
“赐”与“畀”
这两个词都是动词,都有“给予”、“付予”的意思,且都用于上对下。《说文解字》:“赐,予也。”“畀,相付与之,约在阁上也。”《说文解字段注》:“畀,相付与之,付予之物在阁上。”“锡”与“赐”为同音假借,“锡”,邢昞疏:“嘉赐也。”“《公羊传》曰:锡者何?赐也。”《尔雅正义》引《祭统》云:“畀之为言,与也。能从其余畀其下者也。”这两个同义词可由其感情色彩上来区分。
汉语是世界上同义词最丰富的语言之一,同一事物、动作、现象可有许多同义词选用。恰到好处的选用同义词对于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现代汉语同义词辨析

现代汉语同义词辨析(原创实用版)目录1.现代汉语同义词的概念与分类2.现代汉语同义词的辨析方法3.现代汉语同义词辨析的实际应用正文一、现代汉语同义词的概念与分类现代汉语同义词是指在现代汉语中,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意义,但形式和语法功能不同的词语。
根据语义和语法特征,现代汉语同义词可分为以下几类:1.同形同义词:字形相同,意义相同,如“书”和“书籍”。
2.异形同义词:字形不同,但意义相同或相近,如“美丽”和“漂亮”。
3.近义词:意义相近,但不完全相同,如“高兴”和“快乐”。
4.反义词:意义相反,如“大”和“小”。
5.修饰同义词:一个词修饰另一个词,形成同义词,如“红红”和“鲜红”。
二、现代汉语同义词的辨析方法辨析现代汉语同义词,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语义分析:分析词语的意义,包括概念意义和情感色彩,从而找出相同或相近的词语。
2.语法分析:分析词语的语法功能,如词性、词类、句法结构等,从而确定它们的异同。
3.语境分析:根据词语出现的语境,判断它们的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
4.历时分析:研究词语的历史演变,了解它们的发展脉络,有助于辨析同义词。
三、现代汉语同义词辨析的实际应用现代汉语同义词辨析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都有广泛应用,如:1.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了解同义词,可以使我们更准确、生动地表达思想和感情。
2.丰富词汇:学习和掌握同义词,可以扩大我们的词汇量,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
3.翻译和口译:在跨语言交流中,辨析同义词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信息。
4.语文教学:同义词辨析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总之,现代汉语同义词辨析对于提高我们的语言水平和丰富我们的词汇具有重要意义。
古代汉语常用同义字辨析

古代汉语常用同义词辩析1.【言】【语】[辨]言,语。
在古代汉语里,“言”是自动地跟人说话,“语”则是指回答别人的问话,或是和人谈论一件事情,两者区别很清楚。
如左传僖公三十年:“佚之狐言於郑伯曰”,这是佚之狐主动向郑伯进言,宣公二年的“叹而言曰”,是自动地慨叹,成公二年的“岂敢言病”,“言病”也是说自动说出自己受伤。
这些地方的“言”都不能换成“语”。
“言”“语”用作及物动词时,分别更是明显。
“言”一般只能带指事物的宾语(言病,言事),如果指人,也只能他指,不能指谈话的对方。
“语”既能带指事物的宾语,例如庄子在宥:“又奚足以语至道”,带指人的宾语时,可以指称谈话的对方,例如论语阳货:“吾语女”,还可以带双宾语,例如左传隐公元年:“公语之故”,庄子在宥:“吾语女至道。
”总之,“语”字的“告诉”这一意义,是“言”字所不具备的。
“谚语”一义,更是“言”所没有的。
2.【谓】【曰】[辨]谓,曰。
“谓”是“说”的意思,后面有引语,但不与引语紧接;“曰”字后面紧跟着就是引语。
小说里常有某人“说道”,“谓”等於“说”,“道”等於“曰”。
“谓”“曰”与“言”“语”分别更大,因为“谓”“曰”后面必须有引语(这里指的是“谓”的第一义),“言”“语”后面不一定有引语。
3.【召】【招】[辨]召,招。
用口叫人来为“召”,用手招人来为“招”。
荀子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4.【报】【告】[辨](1)报,告。
“报”字一般用於复命,“告”字用於告诉,所以它们的差别颇大。
(2)告,语。
在“告诉”的意义上,“告”与“语”是同义词,但对上就只能用“告”,不能用“语”。
(3)告,诰。
“告”与“诰”同音同义,后来分化了:告上为“告”,告下为“诰”。
5.【反】【复】[辨]反,复。
在“回来”这个意义上,这两个字是同义词,没有什么差别。
但“反”用得更广泛些。
6.【驰】【驱】[辨]驰,驱。
二者是同义词,都有马快跑和赶马快跑的意思。
如诗经鄘风载驰“载驰载驱”都是马快跑,大雅板“无敢驰驱”则都是使快跑(意为放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在革命斗争的关键时刻,就可以明显的分出 人们不同的立场和态度:有的动摇,有的坚定,有 的暧昧,有的明朗。”
这段话中的“明朗”显然是不能换用“晴朗”的。
(三)利用反义词来辨析同义词
二、同义词的辨析方法
2 . 再一种是,在一组同义词里,有的有反义词,有的却没有。
例子
反义词
夸大
缩小
同
义
词
夸张
没有相对的 反义词
引进某个过程,说明由于这个过程的完成使得某种情 况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变化。 如:屋子经过打扫,干净多了。
练习和解析
3 . 尽管 不管
4 . 不免 难免
二、同的辨析方法
后面是假设的情况 如:在党的领导下,不管前方有多大困难,我们都能克服。
后面是确定的事实 如:尽管他不接受我的意见,我有意 见还是向他提。
作为副词意思相近,都有“不容易射开”“免不了” 的意思。 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情况,往往产生后面不希望出现 的结果。 “不免”只用于肯定式,“难免”还可以用于否定式。
(二)分析比较相异的语素的不同意义
二、同义词的辨析方法
有相当多的同义词,它们的共同意义表现在相同的构词成分(即语素) 上,它们的差异表现在不同的构词成分上。我们只要把它们相异的语素加以 分析对比,就能辨别出细微的差别来。
例子
担心 担忧
不放心
除了“不放心”之外,还有 “忧愁”的意思。
语气重
(三)利用反义词来辨析同义词
像 丑恶、丑陋
新鲜、新颖 等,都可以借助反义词的
有无来区别它们在意义和用法上的不同特点。
练习和解析
1 . 关于 对于
2 . 通过 经过
二、同的辨析方法
表示关涉的范围 如:我们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 政策。 主要指出动作,行为的对象。
以人或事物为媒介或手段而达到某种目的。 如:通过学习,大家统一了认识。
如何运用“同义词”现象
运用“同义词”情感色彩差异的特点,表达自身情感 运用“同义词”语音形式不同来完善文章节奏
THANK YOU
七、同义词在在形式特征上词素构成不同 。词素不同的同义词 又有词素完全不同的和词素部分不同。完全不同的如犹豫、迟 疑。部分不同的如好似和好像。
八、同义词的色彩特征在同义词的使用过程中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同义词的辨析方法
二、同义词的辨析方法
二、同义词的辨析方法
(一)联系上下文进行比较
辨别同义词的差异,必须掌握足够的语言材料,从丰富的例 句中分析归纳出同义的各个词的不同特点;也就是要从词的外部 联系上,全面地比较、辨析出同义词之间在词义、色彩、用法方 面的不同,着重揭示它们之间的主要差别。
根据上下文分析比较同义词,还 有一点值得注意: 一组同义词,出现在同一句段中 ,最能看出他们的异同
例子
都 表 示 内
心 同义词
的 思 想 感 情
心绪 心情
① 不好的心情,或由不好的事情引起的心情 ② 复杂的心情 ③ 连续的思绪
前面两个意思可以换用“心情”;后一个意思不能换 用“心情” 如:不能说“砍断我的心情”,却可以说“砍断我的 心绪”
特点
一、以双音 同义词为主
二、反映事 物之间的细
微差别
三、共同的 概念对应性 是同义词的
本质特征
四、同义词 内各个成员 其语音形式 应该是不同
的
特点
五、同义关系同词的结构关系很密切,即现代汉语同义词往往 具有相同的词素和相同的结构,例如耸立、屹立、挺立等等
六、词汇意义必须相同。如去世、逝世,词汇意义均为死去。 由于词汇意义相同,因而它们是一组同义词。
二、同义词的辨析方法
1 . 如果几个同义词都有反义词,我们就可以利用反义词来区别他们的意义和用法。
同 义 词
例子
反义词
明朗
晴朗 反义词
阴暗、暧昧
因此,“明朗”和“晴朗”同“阴暗” 对举时,可以通用:“晴朗的天”,也可 以说“明朗的天”。
阴暗
但当“明朗”与“暧昧”对举用于指人 的思想开朗、立场鲜明时,不能换用“ 晴朗”。
析的汉 方特语 法点同
和义 辨词
同义词
[ 目录 ]
一、同义词的特点
二、同义词的辨析方法
特点
一、同义词的特点
特点
• 首先,任何词一定同时拥有“适时性”和“唯一性” • 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同义词”,“同义词”只是一个一般说法。所
有的所谓的“同义词”并不是同义,只能说它们在千百种用途当中 偶然有几种用途相“仿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