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偏瘫患者下肢功能训练

合集下载

偏瘫后期下肢锻炼方法

偏瘫后期下肢锻炼方法

偏瘫后期下肢锻炼方法偏瘫是一种常见的中风后遗症,它会导致半身不遂,尤其是下肢活动能力受到较大影响。

为了帮助偏瘫患者恢复下肢功能,下面将介绍一些偏瘫后期下肢锻炼方法。

1. 主动康复训练主动康复训练是指患者通过自己的意识和努力,进行各种针对性的运动训练。

这种训练方法可以增强患者的下肢肌肉力量和协调性,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1) 踮脚行走踮脚行走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下肢锻炼方法。

患者可以在平地上进行,也可以选择使用步行机辅助。

具体操作时,先将脚跟抬起,然后再慢慢放下。

重复多次,每次10-20步。

(2) 踩步运动踩步运动可以帮助患者提高下肢肌肉力量和协调性。

具体操作时,患者可以站立或坐下,双脚交替向前踩步,类似于在原地行走。

每次进行1-3分钟,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适量增加时间。

(3) 单脚站立单脚站立可以锻炼患者的平衡和下肢肌肉力量。

患者可以选择在旁边有支撑物的情况下进行,先用一只脚尽量站立一段时间,然后再换另一只脚。

可以每只脚进行2-3次,每次持续时间逐渐增加。

2. 功能电刺激治疗功能电刺激治疗是通过电流刺激肌肉运动,帮助恢复肌肉功能的一种方法。

它可以通过传递电流刺激患者的神经和肌肉,使其产生收缩和运动。

(1) 肌肉收缩训练功能电刺激可以用于对偏瘫患者的下肢肌肉进行收缩训练。

患者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使用功能电刺激设备对下肢肌肉进行电刺激,以达到增强肌肉力量和协调性的目的。

(2) 步态训练功能电刺激还可以用于偏瘫患者的步态训练。

患者可以通过使用功能电刺激设备,在医护人员的陪同下进行模拟步态训练。

这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下肢的行走功能。

3. 物理疗法辅助治疗物理疗法是一种通过物理手段,帮助患者恢复功能的方法。

在偏瘫后期下肢锻炼中,物理疗法可以提供一定的辅助作用,加速康复进程。

(1) 热敷热敷可以促进患者下肢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疼痛和僵硬。

患者可以在康复训练前进行热敷,每次10-20分钟。

(2) 水疗水疗可以提供一定的浮力,减轻下肢的负重,降低对受损肌肉和关节的压力。

脑卒中偏瘫上下肢康复训练PPT课件

脑卒中偏瘫上下肢康复训练PPT课件
脑卒中偏瘫患者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下肢的康复训练
上肢的康复训练
人体的上肢以灵活协调和技能 性运动为主
偏瘫后不容易获得代偿 恢复比下肢差 目的:促进运动、恢复功能
一、双手上举训练
患者双手叉握、患侧拇指在上、掌心 相对
取仰卧位或坐位,健手带动患手上举 过头
作用: 恢复肩胛带、肩、肘、手各关节
的解剖关系 缓解肩痛及上肢水肿
患肢的体位摆放功能位 避免肩关节的拉伤 患手手指分开、手心向上 尽量使用患侧上肢、患手完成可行的动作
十七、利手交换
尽可能用患手完成力所能及的动作,恢 复患手的最大功能,不要废弃患手
因患手功能恢复困难,如患手是利手( 如右利者右手瘫痪)应将手的功能进行 交换,如可训练左手进餐、写字等。
瘫痪下肢 的康复训练
十、手的抓握与松开训练
前提:患手指已能活动且出现分离运动后,才能练习 手的抓握及控制能力
过早训练此动作可加重手指的集团屈曲,应特别注意 抓握的器具应选择直径较大的杯子、球开始,再慢慢
过度到铅笔、火柴棍等 练习抓握的同时,注意练习抓握后的松开训练 治疗者从患手中拉出握住的刷子可刺激屈曲、伸展
十一、滚筒训练
目的:改善关节活动范围,诱发促进 上肢的运动功能
患者取坐位,桌上置一训练用滚筒 患者双手叉握,有健侧带动患侧向前
方滚动滚筒,促进上肢的伸展运动
十二、木钉盘训练
目的:改善关节活动度和手眼协调性,提高运动 和控制能力和运动水平
从粗木钉开始,逐渐过度到细木钉 患者取坐位,双手叉握,由健手协助患手抓起木
另一手控制膝部 嘱患者主动屈曲并缓慢伸展膝关节 刚开始时患者自己难以完成,治疗者可给一
定力量的协助 下肢屈伸的范围、角度从大到小

偏瘫功能训练范文

偏瘫功能训练范文

偏瘫功能训练范文偏瘫是一种运动障碍,通常由于中风、脑损伤、脑肿瘤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导致。

偏瘫患者的一侧身体如上肢和下肢、面部等出现运动功能障碍。

因此,偏瘫功能训练对于患者康复非常重要。

1.功能锻炼:这是最基本的偏瘫功能训练方法之一、患者通过进行重复训练来促进动作恢复。

这可能包括肌肉力量训练、平衡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等。

这些训练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能力定制。

2.使用辅助器具:辅助器具可以帮助患者独立进行训练和日常生活活动。

例如,使用拐杖、行走器或轮椅来提供支撑和稳定性。

这些辅助器具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行走和移动的能力。

3.平衡训练:由于偏瘫患者的一侧身体失去了平衡和协调能力,平衡训练对于恢复功能非常重要。

这可以通过坐姿、站立或行走时的平衡练习来实现。

平衡球、稳定板等工具可以帮助患者提高平衡和协调能力。

4.引导性练习:引导性练习是通过手动操作或引导来帮助患者重建肌肉运动的能力。

这可能包括语言引导、手部引导或者身体姿势引导。

这种方法需要有经验的康复师来指导。

5.功能电刺激:功能电刺激是通过电刺激来促进患者受损肌肉的收缩。

电刺激可以通过贴片或电极的形式施加于皮肤表面,刺激肌肉收缩。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受损肌肉的功能。

6.日常生活技能训练:这种训练方法是通过模拟日常生活活动来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的独立性。

例如,通过练习穿衣、洗脸、刷牙、吃饭等活动,帮助患者提高手部协调能力和自理能力。

这些训练方法通常需要在康复机构或专业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

患者和治疗师应紧密合作,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以实现最佳的康复效果。

除了上述的功能训练方法,心理支持也是偏瘫患者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患者在面对康复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时,需要得到家人和治疗师的支持和鼓励。

参加康复小组和与其他患者交流也是重要的心理支持方式。

综上所述,偏瘫功能训练涵盖了多种方法,旨在帮助患者恢复受影响肌肉和身体部位的功能。

这些训练方法需要进行个性化定制,并在专业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同时心理支持也是重要的。

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方法

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方法

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方法肢体残疾的康复训练方法主要包括运动训练和功能训练。

其中,运动训练是重要的一部分,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训练方法。

一、运动训练一)训练正确的卧姿1、适用对象:卧床的偏瘫患者。

2、目的:防治并发症,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3、方法:1)患侧卧位:患侧在下,头枕枕头,后背用枕头支撑;患侧上肢前伸,手心向上;患侧下肢伸展,膝关节微屈;健侧上肢自由位,下肢呈迈步位并放置在枕头上。

2)健侧卧位:健侧在下,头枕枕头;患侧上肢用枕头垫起,上举约100度;患侧下肢屈髋、屈膝、并用枕头垫起;健侧肢体自由位。

3)仰卧位:头枕枕头,患侧肩部和臀部用枕头支撑;头稍转向患侧,患侧上肢伸展,下肢稍屈曲。

该体位尽量少用。

二)翻身训练1、适用对象:卧床时自己不能翻身,或翻身有一定困难的偏瘫患者。

2、目的:提高患者的床上生活自理能力,训练躯干旋转,缓解痉挛,改善患侧肢体的运动功能,防治并发症。

3、方法:1)向患侧翻身训练:患者仰卧,双手叉握,患手拇指压在健侧拇指上;双上肢伸直,指向天花板,下肢屈曲;双上肢向患侧摆动,借助惯性带动身体翻向患侧;健侧下肢跨向前方,调整为患侧卧位。

2)向健侧翻身训练:第一步同上;双上肢伸直,指向天花板,用健侧脚钩住患侧小腿;双上肢向健侧摆动,同时伸健侧下肢,借助于惯性带动身体翻向健侧。

三)卧床期常用的训练方法1、桥式运动又称伸髋运动1)适用对象:偏瘫肢体有一定的活动能力者。

2)目的:缓解躯干及下肢的痉挛,促进下肢正常运动,训练腰部控制能力,提高床上生活自理能力。

3)方法:患者仰卧、屈膝;将臀部从床上抬起,并保持骨盆呈水平位;训练者可给予如下帮助:一只手向下压住患者的膝部,另一只手轻拍患者的臀部,帮助其抬臀,伸髋。

2、抱膝运动1)适用对象:偏瘫患者出现上肢屈肌痉挛、下肢伸肌痉挛时。

2)目的:缓解下肢和躯干的伸肌痉挛,促进骨盆运动,缓解上肢的屈肌痉挛。

3)方法:患者仰卧,双腿屈曲;双手叉握,抱住双膝;将头抬起,轻轻前后摆动,使下肢更加屈曲;训练者可帮助固定患手,以防滑脱。

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康复训练

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康复训练
目的:改善关节活动范围,诱发促进 上肢的运动功能
患者取坐位,桌上置一训练用滚筒 患者双手叉握,有健侧带动患侧向前
方滚动滚筒,促进上肢的伸展运动
十二、木钉盘训练
目的:改善关节活动度和手眼协调性,提高运动 和控制能力和运动水平
从粗木钉开始,逐渐过度到细木钉 患者取坐位,双手叉握,由健手协助患手抓起木
背屈踝训练
十、利用内翻矫正板站立
患者立位 将患脚侧向踩于楔型板上 依靠重力改善踝关节活动范围
和内翻倾向 此项练习适用于足内翻、足下
垂严重的患者
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 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讲:神经内科是救人 命,康复科治人病
✓ 康复开始的时间应尽早,康复效果最好 的时机是发病后3个月内
✓ 不能强化屈肌的训练(如:健身球、起 身绳)
下肢的主要功能是支撑体重和行走 下肢瘫痪可造成行走困难 训练的目的是恢复其功能性活动
一、良肢位的摆放
髋关节下垫枕,使髋关节
保持内收 膝关节外侧垫枕使膝关节
保持内收 膝关节下垫枕,使膝关节
微屈曲 脚掌下垫支撑板使踝关节
背曲
二、诱发髋关节内收
此项训练适用与偏瘫早期 患者屈仰卧位,双髋、膝关节
于屈曲位时,增加健侧内收运 动的阻力,诱发髋关节内收
十、手的抓握与松开训练
前提:患手指已能活动且出现分离运动后,才能练习 手的抓握及控制能力
过早训练此动作可加重手指的集团屈曲,应特别注意 抓握的器具应选择直径较大的杯子、球开始,再慢慢
过度到铅笔、火柴棍等 练习抓握的同时,注意练习抓握后的松开训练 治疗者从患手中拉出握住的刷子可刺激屈曲、伸展
十一、滚筒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练
目的:诱发、促进上肢的主动运动

偏瘫患者桥式运动的训练方法

偏瘫患者桥式运动的训练方法

偏瘫患者桥式运动的训练方法嘿,咱今儿就来聊聊偏瘫患者的桥式运动训练方法。

你想想啊,偏瘫患者多不容易呀,身体一边不太听使唤了,但咱可不能就这么放弃呀,得想法子让他们慢慢好起来不是?那桥式运动就是个很不错的办法哟!就像搭一座小桥一样。

患者先平躺在床上,膝盖弯曲,脚平放在床上。

这时候呀,就得让屁股使劲儿往上抬,把腰和屁股都抬离床面,形成一个桥的形状。

这可不简单呢,就好像要让身体这座“桥”稳稳地架起来。

这时候可能有人会问啦,这么简单的动作能有啥用呀?嘿,用处可大啦!这能锻炼患者的腰背肌力量呀,让他们的腰部更有劲儿,能更好地支撑身体。

而且呀,这对提高下肢的控制能力也很有帮助呢。

那怎么开始训练呢?一开始,患者可能抬不起来那么高,别着急呀,咱可以一点一点来。

可以先让患者尝试着把屁股稍微抬离一点床面,感受一下那种用力的感觉。

就像小孩子学走路,总得先迈出一小步嘛。

等患者慢慢适应了,能抬起来一点了,就可以增加难度啦。

可以让他们多坚持一会儿,或者试着抬得更高一些。

这就好像爬山,一步一步往上爬,越来越高,越来越厉害。

训练的时候,旁边可得有人陪着哟,给患者鼓鼓劲儿,要是有个啥情况也能马上照应着。

就像战场上的战友一样,互相支持,一起努力。

而且呀,这训练可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得坚持下去。

每天都练一会儿,就像每天都要吃饭一样,养成习惯。

想想看,要是每天都能进步一点点,那时间长了,会有多大的变化呀!咱也别小瞧了这小小的桥式运动,它就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呢。

也许一开始效果不明显,但只要坚持,就一定能看到希望。

就像那春天的小草,一点点地生长,最后能铺满整个大地。

对于偏瘫患者来说,每一次的努力都值得骄傲,每一次的进步都让人欣喜。

让我们一起为他们加油,鼓励他们勇敢地迈出每一步,通过这桥式运动,重新找回身体的掌控权,走向健康的未来。

他们一定可以的,相信他们,也相信这神奇的桥式运动训练方法!。

偏瘫康复实用训练技术图解

偏瘫康复实用训练技术图解

十、提高生活能力训练
1、进食训练
2、使用自助具
加粗手柄及弯成角的匙、叉
有利于抓握的勺、叉
带盘档的盘子
3、更衣训练
穿开身上衣
脱开身上衣
穿套头上衣
脱套头上衣
(3)穿脱裤子训练 1)卧床患者穿裤子
2)坐位穿裤子
(4)穿袜、穿鞋的训练 1)患脚穿袜子
2)健脚穿袜子
3)穿袜自助具
B,治疗师向前下方压骨盆 以启动行走时腿的摆动 期。(患者在偏瘫腿屈 曲时很难保持健腿的伸展)
C,引导重心向前转移到偏 瘫腿上,防止髋部向后运动。
通过旋转骨盆促进手臂的摆动
在患者身后握住双臂于外旋位
(五)通过旋肩帮助患者摆臂
图A 通过双肩促进手臂的摆动
图B 托住一乒乓球步行,以防止偏瘫 臂的联合反应发生(右侧偏瘫)
(四)椅坐位
(五)坐位平衡训练
1、辅助坐位平衡
2、端坐位平衡训练
3、坐位时的前后平衡训练
4、坐位时的左右平衡训练
动态的坐位平衡训练
A,躯干左右侧屈运动
B、躯干左右旋转运动
C、躯干前屈两手抵大腿之间 D、斜向深前屈、反复交替运动
六、站起及站立训练
(一)偏瘫患者的站起训练
偏瘫患者的辅助站起
偏瘫患者独立站起
A、双足着地,双手交叉,双上肢向前充分伸展,身体前倾 B、当双肩向前超过双膝位置时,立即抬臀,伸展膝关节,站起
(二)健侧下肢负重站立训练
(三)患侧下肢负重站立训练
患侧下肢负重站立,患者将另一只脚放在台阶上(右侧偏瘫)
A、台阶在前面
B、台阶在侧面
(四)站立平衡训练
利用手杖的立位平衡训练
(1)抑制上肢痉挛训练

偏瘫康复下肢训练方法

偏瘫康复下肢训练方法

偏瘫康复下肢训练方法Physical therapy is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rehabilitation for individuals who have suffered from hemiplegia, or partial paralysis, affecting one side of the body. A comprehensive lower limb training program is crucial for those who are recovering from hemiparesis, as it can help improve mobility, strength, and balance.物理治疗对于偏瘫患者至关重要,特别是针对部分瘫痪导致的身体一侧肌肉无力的患者。

一个全面的下肢训练计划对于恢复偏瘫患者的运动能力、力量和平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是因为通过适当的下肢训练,可以帮助患者重建肌肉力量,提高步态和平衡能力。

When designing a lower limb training program for individuals with hemiparesis, it is important to consider the specific needs and abilities of the patient. The program should be tailored to address the individual's limitations as well as their goals for recovery. Additionally, the program should be dynamic and adaptable, allowing for adjustments as the patient progresses in their rehabilitation.设计针对偏瘫患者的下肢训练计划时,重要的是要考虑到患者的特定需求和能力。

偏瘫患者坐着锻炼的方法

偏瘫患者坐着锻炼的方法

偏瘫患者坐着锻炼的方法偏瘫是指中风或其他脑血管病造成的一侧身体肌肉无力或完全不能动弹。

对于偏瘫患者来说,康复训练是恢复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而坐着锻炼是一种适合偏瘫患者的康复方式,通过运动肌肉,帮助患者恢复肌力和协调能力。

下面将介绍一些偏瘫患者坐着锻炼的方法。

1. 肌肉活动偏瘫患者坐着锻炼时,可以进行一些肌肉活动。

比如,可以通过抬腿和放下腿的动作来锻炼大腿和小腿肌肉;通过挥臂和摆动手指的动作来锻炼上肢肌肉。

在进行这些活动时,患者可以逐渐增加动作的幅度和频率,以提高锻炼效果。

2. 平衡训练坐着进行平衡训练是偏瘫患者康复的重要方面之一。

可以使用物理治疗师提供的平衡训练小工具,比如平衡板、稳定球等。

偏瘫患者可以通过在坐姿中保持平衡的动作来训练协调能力和肌肉控制能力。

这些训练有助于患者重建平衡感和避免跌倒。

3. 拳踢训练拳踢训练是一种适合偏瘫患者的坐姿运动。

患者可以通过用拳头和脚踢空气的方式来锻炼上肢和下肢的力量和协调能力。

在进行拳踢训练时,患者可以先从低强度开始,逐渐增加训练的难度。

这种坐着锻炼的方法有助于提高患者肌肉力量和运动功能。

4. 肢体动作复制肢体动作复制是一种模仿动作的训练方法,适用于偏瘫患者坐着进行锻炼。

患者可以观察物理治疗师或其他患者进行一些简单的动作,然后尝试复制这些动作。

这种方法有助于恢复患者的运动能力和协调能力,同时提高患者对肢体的控制能力。

5. 冥想和呼吸练习除了肌肉锻炼,偏瘫患者还可以通过冥想和呼吸练习来促进康复。

坐姿冥想可以帮助患者放松身心,减轻压力和焦虑。

呼吸练习可以增加氧气供给,改善肌肉功能和运动控制。

这些练习可以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每天进行几分钟,对偏瘫患者的康复有积极的影响。

结语偏瘫患者坐着锻炼是一种有效的康复方法,有助于恢复肌肉力量和协调能力。

通过肌肉活动、平衡训练、拳踢训练、肢体动作复制以及冥想和呼吸练习等方式,可以帮助偏瘫患者提高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在进行坐姿锻炼时,患者应根据自身的能力和康复需求适当调整动作的强度和难度。

偏瘫患者自我康复训练方法之下肢

偏瘫患者自我康复训练方法之下肢

偏瘫患者⾃我康复训练⽅法之下肢偏瘫患者下肢⾃我康复训练⽅法及⽬的⼀、搭桥训练:⽅法:患者仰卧位,双下肢屈曲,双⾜平放在床⾯上,双⼿交叉(患侧拇指在外)伸直并与⾝体成90°⾓,然后将臀部抬起并维持20s(可根据患者能⼒⽽定),重复5-10组。

⽬的:训练⾻盆控制能⼒,诱发下肢分离运动,缓解屈⼲、下肢痉挛。

⼆、下肢内收、外展训练:⽅法:患者平躺,屈髋屈膝,下肢交替交叉,然后下肢左右有节律的摆动(功能较差者可由家属辅助完成)每组15下,重复5-10组。

⽬的:强化腹肌控制能⼒,诱发下肢分离运动,为站⽴平衡训练的反向控制打下基础。

三、上抬患肢训练:⽅法:患者平躺,健腿屈髋屈膝⽀撑于床⾯,将患腿试着抬于健膝上,让患腿取弯曲状态置于膝上和放下。

若患者下肢伸肌张⼒过⾼,可将健腿取伸直位,然后患腿置于健膝或⼩腿上并放下,每组15下,重复5-10组。

⽬的:诱发屈髋屈膝,髋关节内收,预防和缓解下肢伸肌痉挛。

四、左右摆髋训练:⽅法:患者平躺,双腿弯曲,双脚靠拢⽀撑于床⾯上,同时向左右两侧摆动髋部,每组15下,重复5-10组。

⽬的:易化髋膝踝的控制,牵伸躯⼲肌,缓解下肢痉挛。

五、床边摆腿训练:⽅法:患者平躺,患腿取外展位,将患肢⼩腿于床沿⾃然下垂于屈膝90°位(注意屈膝时避免屈髋),然后进⾏膝屈伸的⼩腿摆动活动,每组20下,重复5-10组。

⽬的:易化膝关节屈伸控制能⼒。

六、屈曲抬腿训练:⽅法:患者平躺,双腿伸直靠拢,然后同时屈髋、屈膝,要求⾜跟紧贴床⾯移动,再充分弯曲后,双⾜抬起,双膝向腹部靠拢。

如果患腿⼒量不⾜,则将患⾜置于健⾜上完成这⼀动作,每组15下,重复5-10组。

⽬的:易化髋膝踝的控制能⼒。

七、患肢负重训练(单桥):⽅法:患者平躺,双上肢伸展置于体侧,患腿屈髋、屈膝,⾜撑于床⾯,健腿伸直抬⾼30-40°,或翘在患膝上,⽤⼒抬臀伸髋,并保持20 s,重复5-10组。

⽬的:易化髋膝踝的控制能⼒,以及腰腹臀背肌的控制能⼒。

八段锦对中风偏瘫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的影响

八段锦对中风偏瘫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的影响

八段锦对中风偏瘫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的影响前言中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而偏瘫则是中风后最为典型的表现之一,表现为脑部一侧肌肉的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障碍。

由于偏瘫患者的运动系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因此恢复患者运动功能的训练成为临床康复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而八段锦则是一种最为常见的中国传统体育健身操,在促进患者身心健康的同时,也可以促进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的恢复。

本文将对八段锦在偏瘫患者运动恢复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患者群体本研究旨在探讨在早期中风偏瘫患者中,针对上下肢运动及平衡能力的恢复,八段锦可能会产生的帮助。

选取中风后患有近期(不超过3个月)上肢偏瘫且能独立站立的中风患者,共50名,其中男性18人,女性32人。

实验组使用八段锦加康复训练方案,控制组使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案。

实验步骤•随机将50名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人。

•实验组的患者每天进行两次八段锦训练,每次30分钟。

同时,进行常规的康复训练,包括肢体被动活动、床边体位调整、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

•对照组的患者不参与八段锦训练,并只进行常规的康复训练,包括肢体被动活动、床边体位调整、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

•实验期为4周,每周的开始和结束,都对患者的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进行测试,包括Fugl-Meyer运动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估。

实验结果通过4周的实验,我对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了搜集并分析。

以下是本次研究的具体数据结果:Fugl-Meyer运动评分比较1号患者2号患者3号患者4号患者5号患者6号患者7号患者8号患者9号患者10号患者平均分实验组前3 011 8 12 5 7 12 7 11 7.6实验组后10 021 13 15 6 11 15 10 16 12.8 控制 2 012 9 11 5 6 11 7 10 6.2组前控制组后6 015 11 137 9 13 9 14 10.3Berg平衡量表评估比较1号患者2号患者3号患者4号患者5号患者6号患者7号患者8号患者9号患者10号患者平均分实验组前25 20 14 18 17 23 18 19 21 19.5实验组后32 28 23 27 21 28 27 26 29 26.9控制组前22 17 13 16 16 21 15 17 19 16.6控制组后28 22 18 20 19 25 20 22 24 21.8实验结论和讨论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实验组的平均Fugl-Meyer运动评分基线值为7.6,而控制组的评分为6.2。

下肢康复训练方法

下肢康复训练方法

下肢康复训练方法
下肢康复训练方法:
1. 直线步行训练:在直线上进行有节奏的步行训练,逐渐增加步幅和速度,以增强下肢肌肉力量和协调性。

2. 模拟梯子爬升:使用平地上的梯子或类似的训练器材,模拟爬升运动,训练下肢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

3. 坐姿提膝运动:坐在椅子上,双脚平放,然后抬起一只膝盖,保持几秒钟后放下,再切换到另一只腿,重复进行,以增强大腿肌肉力量。

4. 单腿平衡训练:站直,将一只腿向后抬起,保持平衡几秒钟后放下,重复进行,以增强下肢肌肉协调和平衡能力。

5. 踏步运动:使用踏步机或类似的器械,进行有氧运动,增加心肺耐力和下肢肌肉力量。

6. 步行训练:逐渐增加步行的时间和距离,可以在不同地形上进行,如坡路、楼梯等,以提高下肢肌肉力量和灵活性。

7. 跳跃训练:逐渐进行跳跃运动,如跳绳、跳跃盒、蹦床等,以增强下肢肌肉力量和爆发力。

8. 水中运动:在水中进行下肢康复训练,如水中走路、水中踏步等,水的浮力会减轻关节负荷,同时提供阻力,可以帮助加
强下肢肌肉。

9. 平衡板训练:站在平衡板上进行平衡训练,可以使用单腿、双腿或闭眼进行,以提高下肢肌肉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10. 功能性训练:进行模拟日常生活中的功能动作训练,如蹲起、爬楼梯、下蹲等,以提高下肢肌肉在日常活动中的实际运用能力。

偏瘫康复训练计划表

偏瘫康复训练计划表

偏瘫康复训练计划表康复训练是偏瘫患者康复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肌力、协调性和日常生活能力。

下面是一份偏瘫康复训练计划表,旨在帮助患者更好地康复。

一、康复训练目标及原则1. 目标:恢复患者的肌力和协调性,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者尽快恢复独立生活。

2. 原则:个体化、循序渐进、全面综合、适度刺激、科学合理。

二、康复训练计划1. 肌力训练肌力训练是偏瘫康复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刺激患侧肌肉,促进肌肉恢复功能。

具体训练计划如下:(1)主动运动训练:通过主动运动促进肌肉的恢复,可进行以下训练:- 上肢:屈曲、伸直、握力、抓握等训练;- 下肢:屈曲、伸直、踝关节的背屈和跖屈等训练。

(2)被动运动训练:通过外力辅助患者进行运动,促进肌肉的被动恢复,可进行以下训练:- 上肢:被动屈曲、伸直、旋转等训练;- 下肢:被动屈曲、伸直、踝关节的背屈和跖屈等训练。

2. 协调性训练协调性训练是指通过特定动作的练习,促进患者的神经系统恢复协调功能。

具体训练计划如下:(1)手眼协调:通过抓握、放置、转移等动作的训练,促进手部肌肉与眼部的协调配合。

(2)平衡训练:通过单脚站立、双脚闭目站立等训练,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

(3)步态训练:通过行走、上下楼梯等训练,提高患者的步态协调性。

3.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是指通过模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动作,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

具体训练计划如下:(1)自理能力训练:包括穿衣、洗脸、刷牙、吃饭等日常生活动作的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自理能力。

(2)家务活动训练:包括扫地、拖地、洗衣等家务活动的训练,提高患者的家务能力。

(3)社交能力训练:包括与他人交流、社交活动等训练,提高患者的社交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康复训练注意事项1. 康复训练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计划,避免过度训练或过度疲劳。

2. 康复训练过程中应注意保护患者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偏瘫患者康复训练

偏瘫患者康复训练

(7)关节被动运动:康复护士协助康复治疗师对患者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可先从健侧开始,然后再做患侧。

一般从肢体的近端到肢体的远端,重点进行肩关节外旋、外展、屈曲,肘关节伸展,腕关节伸展,手指伸展。

髋关节伸和外展,膝关节伸展,足背屈和外翻。

活动时动作要轻柔缓慢,以免拉伤患者。

急性期每天做两次,以后每天做一次,每个关节做3~5遍。

要注意做两侧关节的练习,以维持健侧肢的功能。

(8)早期离床活动:当生命体征稳定之后,患者要尽早离床主动训练,以防止废用性肌萎缩等其他废用综合征。

康复护士要积极协助康复治疗师对患者进行离床前康复训练的心理护理,做好早期训练的心理准备,在日常护理中尽量恢复患侧的功能,保持健侧的功能。

如与患者交谈时应站在患者的患侧,避免患者的患侧被忽视,不利于患侧的康复。

2.恢复期康复护理恢复期是指病情已经稳定、功能开始恢复的时期。

当患者意识清楚、生命体征稳定,且无进行性加重后的1~2天,患者就可以开始主动康复训练,以康复第一,治疗第二。

先从躯干、肩胛带和骨盆带开始,按坐位、站立和步行,由肢体近端到肢体远端的顺序进行训练,此期康复护理的目标是:抑制痉挛,建立随意控制运动的能力;加强ADL训练,为回归家庭、社会和职业做好准备。

患者康复训练虽然大多数情况是在康复治疗师的训练下在体疗室完成的,但患者康复训练效果的维持和巩固其目的就是要运用于日常生活活动当中,康复护士要将患者康复训练的内容与日常生活活动结合起来,指导、监督、协助患者保证康复计划的完成。

(床上训练)①翻身训练患者在康复治疗师的训练下,学习翻身动作后,康复护士要将患者学到的翻身动作运用在患者日常生活活动中,指导、协助患者翻身。

翻身的方法介绍如下:●向健侧翻身:通过躯干的旋转和肢体的摆动来完成躯干功能的训练。

患者仰卧位,用健侧的手握住患侧的手,肘关节伸展,双膝关节屈曲,护士或治疗者站在患者的患侧指导患者利用健肢的力量带动患肢进行左右躯干摆动,治疗师或护士可以给予口令或标志物加以引导,同时一手扶着患者的手,另一手扶着患者膝部,给予助力,翻向对侧取侧卧位。

偏瘫行走训练

偏瘫行走训练

偏瘫的站立和行走训练1、适用对象偏瘫下肢有一定的运动功能,但站起来和行走有困难,或姿势异常者2、目的①使患者能从坐位站起来,增加下肢肌力,并能站稳;②改善平衡能力,纠正异常步态;③提高步行能力,尽可能达到正常行走3、方法(1)站起的训练第一步,患者坐位,双足平放在地下,双手叉握并放在面前的小桌上(双上肢尽量伸直)。

第二步,训练者站在患侧,一手扶持换膝,另一手放在患者臀部。

第三步,嘱患者上身前屈,抬臂站起。

(2)患侧下肢负责训练第一步,训练者双手扶住患者髋部,让患者尽量站直,并用换退负重。

第二步,健腿向前跨出半步,或踏在前方的矮凳上。

(3)训练患腿向前迈步第一步,患者站立,并尽量站直,用健手扶栏杆。

第二步,训练者在患侧后方,一手扶患者髋部,另一手帮助患脚先向后退一步,再向前迈一小步。

(4)在侧方站在患者行走第一步,训练者站在患侧,一手握住患手使其掌心向前,另一手放在患侧腋下。

第二步,帮助患者缓慢行走,并纠正异常姿势。

(5)在后方帮助患者行走第一步,训练者站在患者身后,双手扶住患者髋部,并让其站直。

第二步,在抬起健侧下肢时,协助患者用患侧下肢站稳,并将身体重心缓慢前移。

第三步,在抬起患侧下肢时,协助患者将患侧髋部向前、向下转动。

一、情绪疏导偏瘫病人常因突如其来的疾病和残疾的困扰以及多方面的原因使其出现不同的心理反应,我们应该从病人的角度多方面着想,多予理解,开导,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消除不良情绪,只有身心愉悦才能积极认真参与康复训练,以达到改善生活自理及工作能力,更好的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二、康复训练的原则康复训练以促进瘫痪肢体的功能恢复、防止瘫痪肢体的挛缩、改善身体状况为原则。

三、康复训练注意事项康复训练的正确与否关系到病人功能康复的效果,不适宜的康复训练可能会引起肢体过用或误用综合征,使功能康复延迟。

为使偏瘫病人在康复训练中能得到最佳的训练效果,减少或避免不合理的运动及训练,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保持正确的良肢位偏瘫急性期卧位患者应给予正确的良肢位,可防止或对抗痉挛模式的出现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

简述偏瘫患者下肢共同运动模式

简述偏瘫患者下肢共同运动模式

简述偏瘫患者下肢共同运动模式
偏瘫患者下肢共同运动模式是指患者在下肢运动中出现的一种特定模式,其特点是膝关节伸展、髋关节外展、踝关节背屈和足背屈。

在偏瘫患者中,常见的下肢共同运动模式是由于肌肉功能丧失或失衡,导致某些肌肉的过度活动,而另外一些肌肉无法正常参与运动。

这种情况下,膝关节一般会保持伸直,髋关节会向外旋,踝关节向背屈,足背会屈曲。

这样的共同运动模式会导致患者在行走时出现一系列问题,如步态异常、走路困难等。

偏瘫患者下肢共同运动模式的主要原因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导致的肌肉功能障碍。

这种共同运动模式的存在可以给康复训练带来一定困难,因为治疗需要针对特定模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以恢复正常的下肢运动。

康复治疗通常包括肌肉强化、肌肉平衡恢复、关节活动度增加等措施,以帮助恢复患者下肢功能。

例如,通过针对性的肌肉拉伸、活动训练、电刺激等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肌肉功能。

另外,利用辅助器具如矫形器、助行器等,也可帮助患者改善步态问题和行走能力。

总之,偏瘫患者下肢共同运动模式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肌肉功能障碍下,患者出现的特定运动模式。

通过康复治疗,可帮助患者恢复下肢功能,提高步态和行走能力。

偏瘫康复训练的过程和流程

偏瘫康复训练的过程和流程

偏瘫康复训练的过程和流程病患首次入院因右侧突发肢体乏力,不能站立行走。

二次入院症状见左侧肢体乏力,左上肢用力时无关节级肌肉活动,左下肢不能抬离床面,不能行走。

偏瘫康复训练中,通过运动训练减轻患者四肢乏力症状。

以下是详细描述:帮助患者上肢恢复,我们做了充分活动肩胛骨。

第一个动作,我用一只手放在肩胛上方,另一只放在肩胛下方,帮助带动着患者肩胛骨上提下降,这样就是充分活动肩胛骨,避免后期肩峰撞击综合征导致的肩痛。

第二个动作,我的一只手固定肘关节,另一只手放在肩部,使手臂外展,这样做的目的使避免肩胛的撞击。

第三个动作,我的左手对抗着患者的一个拇指,避免以后拇指内收内扣。

对抗拇指远端那个关键点的,控制肘部关节防止内收。

第四个动作,手腕肌肉训练,患者平躺,患侧大臂与身体呈九十度,与肩同高,小臂与大臂垂直,我们帮助患者扭动手腕,使得掌心向脸,并让患者伸手指。

进行抬手腕锻炼,如果患者不能自己完成,那么我们一开始会帮助他来回抬手腕。

同时,我们控制患者大臂和小臂姿势正确。

第五个动作,肘关节肌肉训练,患者平躺,患侧大臂与身体呈九十度,小臂伸直,我们一只手扶着肘关节,不让大臂起来,另一只手压着患者的手腕,让患者用力向上抬起小臂,等到小臂与大臂折叠,再将一只手扣再患者的手背,让患者用力伸展小臂,来回几次动作。

关于下肢恢复,我们需要诱发患者屈髋屈膝能力,做翻身、坐起、坐站、走路基础的训练。

第一个动作,做屈髋的时候可以,我们可以适当的去点压患者的骨质肌。

压十秒左右的时候,患者会感到疼痛,腿部回缩,会有轻微屈膝。

如果这个时候患者的动作并不是很好,我们还可以刺激患者小脚趾,通过疼痛来实现屈膝。

也可以用健侧的屈髋屈膝的动作诱发患侧的屈髋屈膝的动作。

第二个动作,我用手托住患者的双脚足跟处,辅助一下,让他完成屈髋屈膝的动作。

第三个动作,通过双桥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躯干力量,患者双腿屈膝,我们坐在患者双脚,此时让患者用力抬臀。

在屈膝过程中,将患者健侧腿放在患侧腿上,抬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oseph Kwan.Clinical epidemiology of stroke[J].CME Journal Geriatric Medicine,2001,3(3):94—98.
1.脑卒中及康复概述
2010年10月29日世界 卒中日的主题是:
One in Six 这一主题的由来正是 当今世界卒中的发病 现状:全世界每6个人 中,就有1人可能罹患 卒中 。
依据
依据
脑卒中偏瘫主要运动功能训练方法*
治疗性运动(therapeutic exercise) 任务导向性训练(task-oriented approach ) 强制性运动疗法(constraint 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CIMT)
机器人及计算机辅助运动训练
减重平板运动训练(TTWPBWS)
运动控制训练在脑卒中患者平衡及下肢功 能康复中的应用试验设计方案报告
报告内容
研究背景 选题依据 研究方案 创新之处 预期进展
预期成果

背景
背景
脑卒中(stroke)是指起病迅速的、由脑 血管疾病引起的局灶性脑功能障碍、且持 续24小时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症候群 *。 2008年卫生部公布的中国新死因顺位第一 位为脑血管病 。
依据
Gerdienke等*认为机器人及计算机辅助技术对运 动控制的改善效果优于传统训练方法,可有效的 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控制和功能水平。 关于机器人及计算机辅助的下肢运动功能训练的 研究较少,Babala等**对30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 的随机对照研究中发现观察组在站立平衡、步行、 自理能力方面均有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
*Glen Gillen.Stroke Rehabilitation:A Function-Based Approach (3nd)[M].Distributed Product,2010:82-89,9094.
三、
研究方案
暂不公开
1.研究目的
2.简介
3.
技 术 路 线
4.设计方案 患者筛选:
要求。同时实现了康复中患者的主动参与、自主运动的趋
势。它能够控制和量化训练强度、客观的测量在训练过程 中的运动学和力量的变化,提供躯体连续性、重复性、任 务导向性和交互式的治疗。
*Carr J,Shepherd R:Neurological rehabilitation: optimizing motor performance, Oxford,1998,Butterworth-Heinemann
治疗用途运动技 巧训练、作业训 练、认知训练、
评定测试
力量
协调性 本体感觉
耐力
速度
目标准确的运动控制
均引自:Motor Control Translating Research into Clinical Practice(3nd)
依据
脑卒中患者从急性期到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的长时间躯干控 制、平衡和下肢的传统功能的重复繁重训练,严重影响了 患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Carr和Shepherd等*根据运动学习理论提出了五种协助患 者发展运动的最佳化训练要求:口头指令、实物演示、手 动指导、精确及时的反馈、练习的连贯性和重复性 。 计算机辅助运动功能训练这一新兴的治疗方法满足了上述
*Gerdienke B,Prange MS,Michiel J,et al.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effect of robot-aided therapy on recovery of the hemiparetic arm after stroke[J].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Research & Development,2006,2(43):171—184. **Banala SK,Kim SH,Agrawal SK,et al.Robot assisted gait training with active leg exoskeleton(ALEX)[J].IEEE Trans Neural Syst Rehabil Eng,2009,17(1):2—8.
背景
脑卒中已成为一种严重危 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问题, 它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 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四大特 点。
在我国脑卒中后大约2/3 的患者存活 ,但70%以上有 不同程度的躯体功能障碍。
1.脑卒中及康复概述
偏瘫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功能障碍。 是指同侧上下肢体的瘫痪,为一侧锥体束损害所 致,并常伴有椎体外系损害。 平衡功能障碍和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偏瘫 患者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平衡功能是人体保持体位,影响日常生活活动能 力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平衡功能的改善可减少偏 瘫患者的跌倒风险。 下肢运动功能是偏瘫患者恢复日常生活以及获得 独立生活能力的主导因素,下肢运动功能的有效 恢复可以明显的提高偏瘫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存 质量。
从一个有扶手的座高约45厘米的椅子上由靠坐位 独立站起,尽可能快地行走 3米后转身返回,再 转身坐下并靠回到椅背上。其中不能给予任何躯 体的帮助,不使用拐杖等步行辅助具。用秒表测 得患者背部离开到靠回椅背的时间。测试3次,每 次间隔3分钟。取其均数作统计学分析。 TUGT不但反映动态平衡,也是反映功能性步行能 力的指标 。
依据
国内在脑卒中康复中应用 的神经肌肉主动治疗的计 算机辅助训练设备主要有 MR-Cube 运动控制魔方、 Compass、 Monitored Rehab Systems等,但未 见有相关的临床观察报告, 以及完善的理论基础、实 验程序和系统的应用 。
研究意义
Glen*提出计算机辅助运动控制训练目前没有大的随机研 究,需要搞清理论基础和实验程序。 对基于新技术的智能化运动控制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功能 改善的临床观察和研究 ,为其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合理应 用提供科学的临床依据以及解释相关原理具有现实意义。
*Podsiadlo D, Richardson S.The timed "Up & Go": a test of basic functional mobility for frail elderly persons. J Am Geriatr Soc. 2000 Jan;48(1):104-5.
康复程序中计算机和基于数字信息技术设备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交流互联言语
工作辅助
环境控制
教育娱乐
*Joel.A.Delisa,Rehabilitation Medicine:Principles & Practice[M].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INC,1998:657-667
4.设计方案 纳入标准 :
4.设计方案
纳入患者初始运动状况
4.设计方案
病例排除标准:
4.设计方案 评定指标(量表):
4.设计方案
指标评定方法: 评定由同一康复医师评定, 且康复医师不参加治疗,不 明分组情况。 统计软件:SPSS/PC16.0 显著性水平定位:P<0.05。 测试评定数据:以均数±标 准差表示 均数比较:t检验。
Conventional Therapy Techniques for the Rehabilitation of
Upper-Limb Motor Function After Stroke,Arcb Phys Rehabi.2002 83(7):952-959
基于功能的体现
起立一行走计时测试(time“up & go”test,TUGT)*
运动再学习技术(motor relearning programme, MRP)
依据
神经康复治疗模式的转变*
如图所示:运动学习理论 和运动控制理论的发展, 使神经康复的模式发生了 第二次转变 循证医学的证据更多的支 持脑卒中康复中任务导向 性训练,强迫性运动训练、 计算机辅助等新技术的应 用。
图引自:Motor Control Translating Research into Clinical Practice(3nd) *Glen Gillen.Stroke Rehabilitation:A Function-Based Appபைடு நூலகம்oach (3nd)[M].Distributed Product,2010:82-89,90-94.
*姚滔涛,王宁华等.脑卒中运动功能训练的循证医学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5(6):565-570.
脑卒中运动功能训练分类
治疗性运动(therapeutic exercise)
传统的运动疗法:如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平衡等
神经发育疗法(NDT):如Bobath技术、 Brunnstrom技术、Rood技术、PNF等
背景
偏瘫是脑卒中患者最 常见和最重要的功能 障碍。
平衡和下肢功能障碍 是偏瘫患者存在的主 要问题之一。
平衡和下肢功能是获 得独立生活能力的主 导因素
平衡和下肢功能障 碍的改善
跌倒风险 卒中后抑郁 生存质量
1.脑卒中及康复概述
脑卒中恢复模式图
引自 王宁华《脑血管意外的运动再学习方法》
背景
生存者功能障碍导致的各 方面沉重负担
依据
2010年EBRSR (证据水平Ⅰ ) *、 2010澳大利亚脑卒中康复指南 (证据水平Ⅱ ) **、2006渥太华脑卒 中指南(证据水平Ⅱ )***等推荐脑卒中 后进行机器人及计算机辅助的运 动控制训练。
*Robert Teasell,Norine Foley,Katherine Salter,Sanjit Bhogal,Jeffrey Jutai,et al: Evidence-Based Review of Stroke rehabilitation Executive Summary (13thEdition) [J]. London, Ontario,Canada: Ministry of Health and Long-Term Care and he Heart and Stroke Foundation of Ontario and the Canadian Stroke Network,2010:10-22. **National Stroke Foundation,Clinical guidelines for stroke rehabilitation and recovery [J], NHMRC.Australia,2010(13):127-157 ***Elliot J.Roth,Don A.Olson,et al.Ottawa panel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post-stroke rehabilitation[J].Stroke Rehabilitation,2006,13(2):86-9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