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位置与顺序-上下学案(北师大版)
北京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位置与顺序
位置与顺序【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和游戏中,体验前与后、上与下、左与右的位置与顺序。
能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2.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反应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能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准确的区分左和右。
【教学过程】一、认识前后师:今天大森林里正在举行动物运动会,我们一起去看看(课件演示)师:你知道谁跑在最前边?谁跑在最后?老师板书并解释前后。
你知道小蜗牛的前边是谁?小兔子的后边是谁?谁跑在小羊的后边?你还能用前后说说小动物的位置吗?说说你的前边是谁?你的后边是谁?1.先跟同桌说一说。
2.集体汇报。
为什么你一会儿在前,一会儿在后?生答。
师:看来所参照的物体不同,前后的位置也不一样。
二、认识上下1.游戏指五官。
老师说学生指,问:能说说眼睛在哪?嘴在哪?板书:上下你能用上下说说鼻子、嘴、眼睛的位置吗?2.师:你见过红绿灯吗?(课件)红绿灯都有什么颜色?你能用上下说说红黄绿灯的位置吗?师:刚才有同学说黄灯时,怎么一会儿在上,一会儿在下?为什么?生答。
师:看来,一个物体到底在上还是在下,是根据他旁边的物体说的,不是一成不变的。
你知道关于红绿灯的儿歌吗?(齐说: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交通规则记得清。
)课件演示:汽车行驶师:绿灯亮时汽车向什么方向行驶?(前方)课间休息:和老师一起拍手: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后后,骨碌骨碌锤,骨碌骨碌叉,骨碌骨碌一个,骨碌骨碌三,三变五,五变八,看谁是个好娃娃。
三、学习左右师:刚才我们在儿歌中说到了上下,前后,还有什么?生(左右)板书:左右师解释左右。
1.跟着老师的口令做动作。
举左手、指右眼、左手摸右耳、左手摸左腿、(起立)伸右腿、左脚向前一步……2.说说你的右边是谁?左边是谁?用手势。
(1)先同桌说。
(2)集体汇报。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第2课时 上下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第2课时上下北师大版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第2课时上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材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物体的高低、上下等位置关系;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学会用“上下”方位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物体的高低、上下等位置关系。
2.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学会用“上下”方位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准确地用“上下”方位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
2.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物体的高低、上下等位置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室内的各种物体,如桌子、椅子、黑板等。
2. 学具:学生座位上的书本、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各种物体,如桌子、椅子、黑板等,引导学生发现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2. 讲解与示范:教师通过举例,向学生讲解物体的高低、上下等位置关系,并示范如何用“上下”方位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
3. 学生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通过移动座位上的书本、铅笔等学具,感知物体的高低、上下等位置关系。
4. 观察与描述:学生分组进行观察,用“上下”方位词语描述黑板、桌子和椅子的位置关系。
5.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用“上下”方位词语描述图片中物体的位置关系。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物体的高低、上下等位置关系2. “上下”方位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上下”方位词语描述家里家具的位置关系。
2. 作业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知物体的高低、上下等位置关系,并学会用“上下”方位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
但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可以更加多样化,让学生在家庭环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位置与顺序 北京版 (7)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位置与顺序北京版 (7)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上一节课所学的位置词,理解位置上下、前后的概念。
•学生能够通过问题解决学习位置和顺序的方法。
教学重点•怎样通过问题解决学习位置和顺序的方法。
教学难点•针对那些数学概念不够熟练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示例物品 - 比如几块积木、玩具车、球等等。
•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或者准备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识1.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所学的位置词 - 上、下、左、右、前、后。
2.持续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位置词有哪些概念。
3.引导学生理解“位置中的四种朝向(上下左右)”。
Step 2 讲解新知识1.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或者准备相关图片,向学生展示每个物品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2.问学生:“这些物品谁在前,谁在后?”3.引导学生在课本中找到相关练习,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位置和顺序。
Step 3 练习新知识1.教师提供一个示例物品(比如红色的积木),让学生在红色的积木的上、下、左、右等方位离它最近的物品领域内找到不同的物品,列举出物品的位置和顺序。
2.教师提供其他的示例物品,让学生按照上一步的方法执行练习。
Step 4 总结回顾1.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新的示意图,问学生将示意图中的物品按照顺序写出来。
2.教师采用反演的思路,让学生自己创意细节和解决方案。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如何排列这些物品才能最大程度地利用物品的间距?”教学反思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多学生数学概念不够熟练,需要我们教师进行引导和帮助,这是教学的难点。
建议在教学的过程中,重点是让学生思考和总结出哪些问题,如何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灵活掌握位置和顺序。
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五 位置与顺序-上下∣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五位置与顺序-上下∣北师大版一、概述「位置与顺序-上下」是小学数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对于孩子的空间认知和方向感培养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以下三个方面的知识:1.初步理解位置与顺序、相对位置的概念和关系,培养孩子朝向的意识;2.能够简单描述常见物品的位置和方位,学会使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语描写物体的位置;3.培养孩子通过视觉感受和言语描述来描绘物体位置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掌握位置与顺序、相对位置的概念和关系,培养孩子朝向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学生通过视觉感受和言语描述,描绘物体位置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小学数学教师指定的课件、发纸笔等;2.制作好课堂教具:多色木块、绸带、细绳、小球、小动物等。
五、教学步骤5.1 导入新知1.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了解「位置与顺序」的概念;2.开始说名学生身体各个部位的上下、左右和前后方位。
5.2 拓展1.让学生在自己的课桌上安排书和文具的位置,说明学生相应的安排使用空间的意愿;2.通过多种物体、多种情况、多种方式来练习掌握物体位置和方位的语言表达能力;3.通过游戏操练的方式,能够培养孩子手眼协调和感知方向的小动作。
5.3 练习检测1.帮助孩子熟练掌握上下、左右、前后的方位词,实现对物体位置的感知;2.经过实践,促进和加强学生的认知反馈;3.通过练习和检测,帮助孩子掌握并运用基本的定位与排列策略。
5.4 课堂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学习成果;2.鼓励学生根据今天学到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自主应用;3.教师简要总结,对今天所学的内容进行概括。
六、教学要点1.通过学习,掌握位置和方向的概念;2.通过实践操作来运用知识,并通过反馈修正知识;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思维和动手能力。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重点对孩子的朝向意识进行了培养,通过对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词的运用,学生能够更好地描绘物体位置,并进行比较、排序等操作,增强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北师大一年级上册五 位置与顺序上下
《上下》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上下》二、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到目前为止对于1-20的数字已经有了比较充分的认识,但是对于空间知识的掌握还不够。
由于本节课的知识是建立在前一课时前后知识的学习基础之上,同时学生在生活中也积累了一定的相关生活经验。
因此,结合学生的具体特征,本节课教师需要在不同的活动中引导学生认识和巩固新知识,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在具体的情境中观察、思考,认识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体会上下的相对性,能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情境,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活动,体验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体会上下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二)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五、教学方法游戏导入法,讲解法,创设情景法,合作探究法。
六、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小鸟、小松鼠、小鸟的图片;小丑图片等。
七、教学流程(一)新课导入T:上课之前,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来玩个游戏,老师知道同学们非常的喜欢画画,所以今天老师也画了一幅画。
但是呢,老师总是觉得这幅画有一点怪怪的,所以想请最善于观察又爱动脑筋的我们4班小朋友来帮帮老师,找一找,这幅画少了什么呢?S:鼻子,鼻子在眼睛的下面/鼻子在嘴巴的上面。
T:同学们真厉害,听完你们的发言后,老师一下子就找到了鼻子的位置,那刚才,在同学们的发言中,老师听到了两个非常重要的表示位置和顺序的词语,“上面”和“下面”。
今天,老师就要带着同学们一起去认识我们的新朋友——上下。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实际生活经验,初步理解上下的含义以及上和下表示相反的意义。
)(二)探究新知1.探究小鸟和小白兔的位置T:那今天这节课,老师想带着小朋友们一起去大森林里看看,在美丽的大森林中,住着一位树爷爷,看(出示情境图)他善良慈祥,有好多小动物都是他的好朋友,今天啊,是我们树爷爷的生日,好多小动物都来给爷爷庆祝生日啦,让我们来看看都来了哪些小动物呢?(出示课件图)S:小鸟和小白兔T:谁能用上下来说一说小鸟在什么位置呢?S:小鸟在小白兔的上面T:谁又能用上下来说一说小白兔在什么位置呢?S:小白兔在小鸟的下面。
一年级上册数学 第四单元 位置-认识前后、上下(教案)-北京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位置-认识前后、上下(教案)-北京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体的上下、前后位置。
2.能够正确使用“在上面、在下面、在前面、在后面”等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
3.学会使用木块来模拟不同位置的物体。
二、教学重难点1.学生对“前后”、“上下”的刻画及描述。
2.学生对“前后”、“上下”的概念理解。
三、教学准备1.木块或其他类似的教具。
2.相应的课件或图片,用来给学生演示和理解不同位置的物体。
3.介绍上下、前后方位的教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通过展示物体的图片及其在教室中的实际摆放位置,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物体的位置及其在空间中相对位置的关系。
2. 讲解前后、上下等方位概念通过示范、讲解及展示各种物体的位置而引导学生理解前后、上下等方位概念。
例如,让学生站在窗口前面、走到书桌后面、举起手在头顶上方等。
3. 实践操作通过呈现多个木块的不同排布组合,引导学生模拟物体及其位置。
例如让他们排列小的木块在大的木块上面,或者把矮的木块放在高的木块上面等。
4. 课堂巩固讲解完毕后,让学生模拟不同的物体位置举例子。
然后就是小组讨论或者小测验,检查学生是否已经理解本节课程所涉及的概念及其相关表达。
5. 课后拓展通过家长带领,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找出其他物体的前后、上下等方位关系,并进行简单的描述。
五、教学评价1.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的用简单的语言,并且让学生可以直观的感受到各种物体的位置。
2.学生需要积极参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不同物体位置,巩固所学知识。
3.评价标准应重在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实际操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前后上下七、教学反思这堂课程难度不大,是一个很基础的概念,所以教学上需要思考让学生感受自己的操作和表达,让其理解相关概念、加深记忆和理解。
同时,如果有机会,可以增加或者拓展其他的知识点,比如左右、东南西北等方位的概念,来丰富学生的视野。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教学设计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教学设计1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第二课时二、教学目标:1、通过在具体的情景中观察、思考,认识上下位置与顺序,体会上下相对性。
2、能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情景,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3、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体会上下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上下位置与顺序,体会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难点: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四、教学策略:五、教学准备:PPT、田字格六、教学过程一、在故事激趣师:在森林里住着一位树爷爷,树爷爷在森林里面住了几十年了,从来没见过外面的世界,他觉得很孤单,不过在森林里面还有一群可爱的小动物,他们经常陪着树爷爷,看小鸟在给树伯伯梳头,小兔在陪树爷爷聊天,仔细观察,图中哪只小动物在最上面,哪只小动物在最下面?生:小鸟在最上面,小兔在最下面。
师:说得真好,“上下”这两个字该怎么写,小眼睛(看老师),咱们一起来认识“上下”这两个字。
(板书)师:你们能用“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来表示小鸟和小兔的位置关系吗?生:小鸟在小兔的上面,小兔在小鸟的下面。
(板书)师:说得真完整,谁再来说一遍。
师:好全班一起来说。
师:上面和下面这两个词,这是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的表示物体位置的词。
(指黑板)二、在探究中学习活动一:说一说师:听到小兔、小鸟和树爷爷聊得这么开心,可爱的小松鼠也跑来了,谁来说说小松鼠在什么位置生:小松鼠在中间师:在谁的中间,你能说清楚吗生:在小鸟和小兔的中间师:你能用上下来表示小松鼠的位置吗?生:小松鼠在小兔的上面,小松鼠在小鸟的下面。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五位置与顺序-上下∣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五位置与顺序上下∣北师大版我今天要上的是一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第五个主题,位置与顺序,具体是上下位置。
我选择的教材是北师大版。
一、教学内容我今天要讲的内容是教材的第一章,上下位置。
我会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让学生理解上下位置的概念,并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能够辨别物体的上下位置,并能够用语言描述。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上下位置的概念,能够辨别物体的上下位置,并能够用语言描述。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上下位置的概念,并能够辨别物体的上下位置。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书本、笔筒等,还有学生的学具,如画纸、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单的板书,上面画有两排物品,一排在上,一排在下,并用箭头连接,表示上下位置。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找出五样物品,用语言描述它们的上下位置。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教学,看看有没有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掌握的情况如何,并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练习,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教学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一、实践情景引入的细节二、观察和操作的细节在让学生辨别物体的上下位置时,我安排了观察和操作的活动。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物体的位置,并动手调整它们的位置,来辨别物体的上下位置。
这个观察和操作的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因为通过亲身体验和操作,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上下位置的概念,并能够用语言描述。
三、例题讲解的细节在学生理解上下位置的概念后,我通过一些例题来进行讲解。
我会选择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描述书桌上的物品的上下位置,让学生思考和解答。
这个例题讲解的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因为通过具体的例子,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巩固上下位置的概念,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位置与顺序 北京版 (5)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位置与顺序(北京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上下、前后、左右等空间位置关系的概念,并能用正确的词语描述。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空间位置关系。
2. 学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3. 能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上下、前后、左右等空间位置关系的概念,并能用正确的词语描述。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或教具:上下、前后、左右等空间位置关系的图片或实物。
2.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或教具展示生活中的实际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如:教室里的桌子、椅子、书架等。
2. 讲授新课(1)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空间位置关系① 利用课件或教具展示上下、前后、左右等空间位置关系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直观感受。
② 引导学生用正确的词语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如:上、下、前、后、左、右等。
(2)学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① 出示一些简单的空间位置关系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② 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讲解和指导,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3. 实践活动(1)让学生在教室里找一找、说一说,哪些物体的位置关系可以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互相描述自己组内成员的位置关系。
4.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上下、前后、左右等空间位置关系的概念。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并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六、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直观的图片、实物展示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了上下、前后、左右等空间位置关系的概念。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五 位置与顺序《上下》教学设计
《上下》教学设计【教材内容分析】这节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第二课时的内容。
在上一节课“前后”教学知识的基础上,继续为学生创设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比较两个、三个小动物的上下位置关系,体验由于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初步发展空间念。
基于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感知上下位置关系的经验,在生活或是具体活动中,基本能确定上下的位置顺序,但关于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认识有限,所以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两个环节帮助学生初步体验和理解,设计了四个环节帮助学生巩固提高。
1.说一说。
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两只动物的上下位置关系,教师提出“小鸟在小兔的()面”的问题,为学生做了示范,即在说上下关系时,要用“()在()的()面”的方式进行表述。
接着又问“小兔在小鸟的()面”,借助对比初步体会交换位置来说上下的相对性。
2.确定三只动物之间的位置关系。
在前一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思考怎样用上、下表述小动物们的位置。
接着教师进一步提问“小鸟下面有谁?”,“小兔的上面有谁?”借助生活经验体会小鸟的下面不单单是指与它相邻才是下面,而小兔的上面不单单是指与它相邻的才是上面。
教师再次提问“那小鸟、小松鼠、小兔它们当中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呢?”从而使学生更深层次的了解上下的位置关系。
3.理解一只动物的相对性。
在前一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思考怎样用上、下表述松鼠的位置,通过交流引导一致得出“松鼠在小兔的上面,在小鸟的下面”的表述。
这时候教师抛出疑问“为什么一会说松鼠在下面,一会又说松鼠在上面呢?”这个问题与学生原有的认知产生冲突,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通过观察和思考,学生发现松鼠是在中间的,说它在上面是因为它和最下面的兔子比,说它在下面是因为它和最上面的小鸟比。
学生的感知认识可能不够全面,这就需要老师的总结引导。
4.猜一猜,它是谁?有了第二环节的支撑,学生不再以为小兔的上面只有松鼠了,从看图表述到根据对话推理猜测,并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猜出来的,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五位置与顺序-上下∣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快乐的家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上下”概念,能够辨别物体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置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内容上下位置的辨别日常生活中上下位置的应用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上下”概念,能够辨别物体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方式,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教学图片、教学视频等。
学具:学生自带的玩具、学习用品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上下位置的关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通过讲解和演示,使学生理解“上下”的概念,并能够辨别物体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置关系。
3. 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方式,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在实践操作中的发现和经验。
6. 课堂练习:通过一些练习题,检验学生对“上下”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一些与“上下”概念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板书设计上下位置的辨别日常生活中上下位置的应用作业设计填空题:让学生填写一些与“上下”概念相关的句子。
判断题:让学生判断一些与“上下”概念相关的问题的正确与否。
应用题:让学生解决一些与“上下”概念相关的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上下”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如何?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是否得到了培养?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习惯是否得到了培养?教学过程中,是否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因此,教学过程的设计应该是科学合理、富有层次、生动有趣的,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上下》教案三篇.doc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上下》教案三篇篇一说教材分析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第二课时:上下。
教材简析:在新课程标准中,有明确指出各个学段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具体目标。
本单元是通过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从而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属于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第一学段。
本节内容“上下”是学生学完“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学习的,继续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描述事物的好习惯,学会用上下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而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以后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标准》中对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具体化为四个方面: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根据以上四点,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我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体验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知识技能目标)(2)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简单的空间推理能力。
(能力培养目标)(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素质培养目标)(4)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推理等思考活动,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是有趣的,以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情感态度目标)教学重点:学会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说教法与学法设计本节课要让学生在具体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相关体验,不能把它作为单纯的知识点来讲授,而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获得体验和理解。
结合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和本节课学习素材的特点,实现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我设计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既重视选择灵活的教法,又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创设情境,直观形象法。
创设小动物去大树爷爷家做客这一情境,引导学生观察主题画,让学生能直观地明确三种动物的位置关系,体验到上下的位置关系,并创设三种动物变换位置关系的情境理解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位置与顺序(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教案:位置与顺序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位置与顺序的概念,能够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和顺序。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判断物体的位置和顺序。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能够通过逻辑推理和判断,解决与位置和顺序相关的问题。
教学内容:1. 位置的表示方法:上下、左右、前后等。
2. 顺序的表示方法:第一、第二、第三等。
3. 位置和顺序的应用:排队、找座位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位置与顺序的概念,能够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和顺序。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判断物体的位置和顺序。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位置与顺序的教学挂图、模型、实物等。
2. 学具:位置与顺序的学习卡、练习册、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物体的位置和顺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讲解位置与顺序的概念,通过举例和示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位置与顺序的表示方法。
3. 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判断物体的位置和顺序,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板书设计:1. 位置与顺序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位置与顺序的应用实例。
作业设计:1. 观察周围的环境,描述物体的位置和顺序。
2.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如何?是否需要调整教学方法或教学内容?2. 学生对位置与顺序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是否需要加强练习或讲解?3.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是否需要提供更多的实例或指导?以上是一份关于位置与顺序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你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位置与顺序的概念和应用。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
以下是针对这个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位置与顺序(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位置与顺序(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我今天要为大家讲授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位置与顺序”章节。
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能够理解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和顺序,学会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我的教学目标是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位置和顺序的基本概念,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并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先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如在教室里摆放一些物品,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接着,我会讲解一些基本概念,如上、下、左、右、前、后等,并配合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然后,我会安排随堂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知识。
在教具与学具准备方面,我会准备一些卡片,上面印有不同形状的物体,以及一些实际物品,如玩具等,供学生们操作。
在板书设计方面,我会用简洁的图形和文字来表示位置和顺序的概念,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在作业设计方面,我会布置一些练习题,如让学生描述自己文具盒的位置,或者家庭成员在房间里的位置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计划和设计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实践情景引入的环节是一个重要的重点。
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在这个环节中,我会选择一些与学生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景,如教室、家庭等,让学生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位置和顺序的存在。
例如,我会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摆放,描述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通过这个实践情景引入,学生们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位置和顺序的概念。
基本概念的讲解是另一个重点。
在这一环节中,我会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上、下、左、右、前、后等基本概念,并配合实例进行讲解。
例如,我会用手指向教室的天花板,告诉学生们这就是上面的位置;然后指向地面,告诉学生们这就是下面的位置。
通过这样的实例讲解,学生们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位置和顺序的基本概念。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位置与顺序》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上下》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第2课时《上下》。
二、设计理念首先通过故事导入,引出主题。
先让学生观察两只动物之间存在着怎样的位置关系,在思维、交流、汇报叙述中初步感知上、下的位置关系,通过让学生举一些生活的例子,让学生进一步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
接着引入松鼠进行观察三只小动物,让学生学会用____在____的上面,___在___的下面来描述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在交流中体会到由于比较对象的不同,所处的位置是不同的,逐步体会到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通过“我说你摆”的游戏,加深对上下的位置关系的理解,并感知这种位置的相对性,感受到学就在身边。
最后通过一个砸金蛋的游戏,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本课所学知识的理解,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四、学情分析“上下”这个教学内容属于《位置与顺序》这个单元的第二课时的内容,这个单元内容是“图形与位置”的启蒙知识,也是学生在生活中辨认方向的基本知识。
上下的位置关系是学生接触较多的确定物体位置的概念,为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教材通过叙述“小动物的位置”,引出“上下”的概念。
为了让学生理解两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教材创设了同一物体可能产生不同位置的情境,即物体摆放的位置是相对的。
通过引入一只松鼠,描述三只小动物的位置关系,让在交流中体会到由于比较对象的不同,所处的位置是不同的,逐步体会到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易接受新鲜、有趣的食物。
在他们的头脑中已存在浮浅的上下概念,但是社会物体具有相对性,准确描述三个或三个以上物体间的相对关系对他们来说还是一个难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位置与顺序《上下》教案
单元教学设计基本信息《位置与顺序》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设计学习评价设计教学策略设计《上下》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学习评价设计【主要内容】师:上一节课我们学过的前后位置关系你还记得吗?请你用前后来说一说自己在小组中的位置。
【评价反馈】通过巩固前后知识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中。
【主要内容】师:我们一起来猜一猜宝物藏在哪个盒子里?请听藏宝物的小狗怎么说?(出示PPT8)“宝物放在1号盒的下面”师:宝物可能藏在?生:2号和3号盒子里。
师:你猜得出来吗?生:不能。
师:为什么?生:因为说得不够具体。
师:好,那我们继续接着看小狗怎么说。
“宝物放在3号盒的上面”生:2号盒!师:对了,宝物就藏在2号盒里面。
(出示PPT8动画)师:这就是我们之前所说的,说一个物体的位置时,一定要说清楚是在谁的上面,谁的下面。
师:看大家学得这么开心,起司同学很不服气,他要向你们发起挑战,他带来了他的书柜(出示PPT10)师:你觉得他带书柜是来展示的吗?他可是来挑战大家的,怎么可能空手而来?他还带来了几个问题!你会被他难倒吗?拿出你的学习单,先自己填一填。
师:好,请一个同学来说一说。
(生说,师出示正确答案)师: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生说)师:你把起司没有想出来的问题你都解答了,真厉害,起司已经输得心服口服了。
【评价反馈】1.大部分学生都能表述出摆放位置。
2.通过引导,学生都能用谁在谁的下面,谁在谁的上面两种方式完整地表示出位置。
3.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话说物体的位置关系,理解位置的相对性。
师: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拍手操表扬一下自己怎么样?全体起立,我说一句你们跟着我说一句好不好?生:好!师:拍手操。
我的小手拍拍,上拍拍,下拍拍,前拍拍,后拍拍,左拍拍,右拍拍,我的小手举起来!师:已经熟悉了是不是?那我们最后一起来一遍好不好?拍手操。
我的小手拍拍,上拍拍,下拍拍,前拍拍,后拍拍,左拍拍,右拍拍,我的小手举起来!师:非常棒!表扬一下自己吧!棒棒你们真棒!棒棒向你们学习!师:好,那我们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了,下课!【评价反馈】1.大部分学生都能很快地反应出前后上下,但对于左右这个极易混淆的概念就没有这么准确,可以通过之后左右的学习来引导。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第2课时 上下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第2课时北师大版教学目标本节课是《位置与顺序》的第2课时,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上下位置的辨别,并能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同时,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对空间和顺序的感知能力,增强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上下位置的辨别: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学会辨别上下位置,并能够用准确的词汇进行描述。
2. 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上下位置现象,如教室里的物品摆放,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3. 练习与巩固: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思考,巩固对上下位置的认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正确辨别上下位置,并能用准确的语言进行描述。
- 难点:将上下位置的概念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PPT展示上下位置的图片,教室内外的实物。
- 学具:练习册,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上下位置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观察与讨论: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品摆放,讨论哪些物品是放在上面的,哪些是放在下面的。
3. 动手操作:让学生用彩笔和剪刀制作一些简单的物品,然后按照上下位置的规则进行摆放。
4. 总结与讲解:对学生的操作进行总结,讲解上下位置的辨别方法和应用技巧。
5. 练习与巩固: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巩固对上下位置的认识。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上下位置的辨别和应用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板书将包括以下内容:1. 本节课的主题:《位置与顺序》第2课时-上下位置的辨别。
2. 上下位置的辨别方法和应用技巧。
3. 学生需要完成的练习题。
作业设计作业将包括以下内容: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 观察家里的物品摆放,记录下上下位置的例子。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期望学生能够掌握上下位置的辨别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 位置与顺序 上下 ︳北师大版(秋 )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 位置与顺序上下︳北师大版(秋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上下”的概念,并能正确使用“上下”来描述物体位置。
2.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表达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上下”的概念2. “上下”的相对性3. “上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正确理解“上下”的概念。
2. 学会使用“上下”来描述物体位置。
教学难点1. 理解“上下”的相对性。
2. 将“上下”的概念应用于实际生活。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模型、PPT等。
2. 学具:练习册、彩笔、剪刀等。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1.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上下”的位置关系。
2. 提问:你们能告诉我,哪个物体在上面,哪个物体在下面吗?第二阶段:讲解与演示1. 讲解“上下”的概念,并演示“上下”的相对性。
2. 通过PPT或模型,展示“上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阶段:练习与讨论1. 让学生分组练习,用“上下”来描述物体位置。
2. 讨论并分享他们的练习成果。
第四阶段:总结与反思1. 总结“上下”的概念和应用。
2. 让学生反思他们在这个过程中的学习体验。
板书设计1. “上下”的概念2. “上下”的相对性3. “上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作业设计1. 让学生用“上下”来描述家里的物品位置。
2. 让学生画一幅画,用“上下”来描述画中的物体位置。
课后反思1. 学生是否理解了“上下”的概念?2. 学生是否能够正确使用“上下”来描述物体位置?3. 如何改进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上下”的概念?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因为这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关键环节。
以下是详细的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详细说明第一阶段:导入导入环节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他们对“上下”位置关系的初步感知。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1. 实物展示:教师可以带来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书本、铅笔盒、玩具等,并将它们放置在桌面上,形成明显的上下层次。
小学数学北师大一年级上册五位置与顺序北师大版一年级《上下》教学设计
开2号盒子找到宝物)你们真能干,都能当小侦探了。
4.思考题?四、总结全课,收获“上下”师:小朋友们,这节课你们学得开心吗?生:开心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生1:我认识了上下。
生2:我知道怎样判断物体的上下了。
五、布置作业布置作业P65页第2题板书上下教学反思及评课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思想是数学的灵魂。
李老师执教的《上下》的这堂数学课充满了“数学味”,课堂上点燃和激发了学生火热的思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理性之美,体会到数学不是冷美人,数学是有温度和深度的,数学也是有情感的。
正如:弗赖登塔尔所说:数学教师的任务就是返璞归真,把数学的形式化逻辑链条,恢复为当初数学家发明创新时的火热思考。
具体而言:本节课,李老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进一步感知上下,从主题图中隐含的三层意思去感知体会:两只小动物的上下位置关系;三只小动物之间的上下位置关系;上下位置的相对性问题。
思维层层递进,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找出隐藏在客观事物背后的数学知识,又将隐藏在数学知识背后的数学本质属性找出来,让学生在交流中体会由于比较对象的不同,所处的位置是不同的,逐步体会到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丰富学生对物体相互位置关系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这节课,课堂气氛和谐生动,全体学生积极、专注,教师教得有思想,学生学得有智慧。
数学思维教育是数学教育的核心问题,课堂中学生有充分的感知、比较与感悟数学本质的时间和机会,展现学生的思维的多样性或层次性。
能看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数学思想方法的体会和思维的变化提升,李老师站在大课程观下为学生的思维发展,终身发展开了个好头!“上下”的概念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相当深的体会。
本节课以讲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进一步感知上下。
后使用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观察,认真讨论交流,大胆发言,以学生为主体,进一步体会“上下”的基本含义,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与欲望。
最后通过送礼物,寻找宝物等形式多样的练习让学生从中巩固新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新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上册数学:位置与顺序-上下学案(北师大版)
项目 内 容
1.你家住在第几层?你的小伙伴儿住在第几层?你能说说你们两家的位置关系吗?
2.几个物体比较,在高处的物体就是在低处的物体的( )面,在低处的物体就是在高处的物体的( )面。
3.小鸟比松鼠站得高,小鸟就在松鼠的( )面,松鼠就在小鸟的( )面。
4.上和( )是相对的,描述时的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关系也不一样。
一定要说清谁在谁的上面或下面。
5.看图填一填。
蜜蜂在( )的上面,在( )的下面。
( )在最上面,( )在最下面。
6.看一看,填一填。
在的( )面,在的( )面。
在的( )面,在的( )面。
在
最( )面,
在最( )面。
温馨 知识准备:纸片。
提示
参考答案
1.提示:根据上下关系说说
2.上下
3.上下
4.下
5.花小鸟小鸟花
6.上下下上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