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立体几何题型解题方法归纳_题型归纳
高三高考数学总复习《立体几何》题型归纳与汇总
(3)当 PA// 平面 BDE 时, PA 平面 PAC ,且平面 PAC 平面 BDE DE ,可得 PA//DE .由 D 是 AC 边的中 点知, E 为 PC 边的中点.故而 ED 1 PA 1, ED∥PA ,因为 PA 平面 ABC ,所以 ED 平面 BDC .
2
由 AB BC 2 ,AB BC ,D 为 AC 边中点知,BD CD 2. 又 BD AC ,有 BD DC ,即 BDC 90.
3 【解析】(1)∵ PA PD, N 为 AD 的中点,∴ PN AD, ∵底面 ABCD为菱形, BAD 60 ,∴ BN AD, ∵ PN BN N ,∴ AD 平面 PNB . (2)∵ PN PD AD 2 , ∴ PN NB 3 , ∵平面 PAD 平面 ABCD,平面 PAD 平面 ABCD AD , PN AD, ∴ PN 平面 ABCD, ∴ PN NB ,
【易错点】 外接球球心位置不好找 【思维点拨】 应用补形法找外接球球心的位置
题型四 立体几何的计算
例 1 如图,已知三棱锥的底面是直角三角形,直角 边边长分别为 3 和 4 ,过直角顶点的侧棱长为 4 ,且 垂直于底面,该三棱锥的主视图是 ( )
【答案】 B 【解析】显然由空间直角坐标系可知,该几何体在 xoy 面内的点保持不动,在 y 轴上的点在 xoy 面内的射影为坐标原 点,所以该几何体的主视图就是其在面 xoy 面的表面图形,即主视图应为高为 4 ,底面边长为 3 的直角三角形.故选 B.
以 PA BD . (2)因为 AB BC , AB BC , D 为线段 AC 的中点,所以在等腰 Rt△ABC 中, BD AC .又 由(1)可知, PA BD,PA AC A,所以 BD 平面 PAC .由 E 为线段 PC 上一点,则 DE 平面 PAC ,
立体几何题型及解题方法
立体几何题型及解题方法
立体几何是数学中研究三维空间几何图形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立体几何题型及其解题方法:
1. 计算体积和表面积:这类题目通常涉及到三维空间中的几何形状,如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
解题方法包括使用体积和表面积的公式,以及根据题目描述建立数学模型。
2. 证明定理和性质:这类题目通常涉及到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定理,如平行线性质、勾股定理等。
解题方法包括使用已知定理和性质进行推导,以及通过构造辅助线或辅助图形来证明。
3. 求解最值问题:这类题目通常涉及到求几何图形中的最值,如最短路径、最大面积等。
解题方法包括使用不等式、极值定理和优化方法等。
4. 判定和性质应用:这类题目通常涉及到判定几何图形是否满足某个性质,或应用某个性质到实际场景中。
解题方法包括根据性质进行推导和判断,以及根据实际场景建立数学模型。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立体几何题型及其解题方法,当然还有其他的题型和解题方法。
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时,需要灵活运用几何知识和方法,多做练习,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题型详细方法解答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题型详细方法解答相比于前面的三角函数,立体几何题型要稍微复杂一些,可能会卡住一些人。
该题通常有2-3问,第一问求某条线的大小或证明某个线/面与另外一个线/面平行或垂直,最后一问求二面角。
这类题解题方法主要有两种,传统法和空间向量法,其中各有利弊。
(一)向量法:
使用向量法的好处在于没有任何思维含量,肯定能解出最终答案。
缺点是计算量大,且容易出错。
应用空间向量法,首先应该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建系结束后,根据已知条件可用向量确定每条直线。
其形式为AB=(a,b,c)然后进行后续证明与求解。
(二)传统法:
学习立体几何章节,虽然学了很多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但针对高考立体几何大题而言,解题方法基本是唯一的,除了上图6和8有两种解题方法以外,其他都是有唯一的方法。
所以,熟练掌握解题模型,拿到题目直接按照标准解法去求解便可。
另外,还有一类题,是求点到平面距离的,这类题百分之百用等体积法求解。
四类立体几何题型-新高考数学大题秒杀技巧(解析版)
四类立体几何题型-高考数学大题秒杀技巧立体几何问题一般分为四类:类型1:线面平行问题类型2:线面垂直问题类型3:点面距离问题类型4:线面及面面夹角问题下面给大家对每一个类型进行秒杀处理.技巧:法向量的求算待定系数法:步骤如下:①设出平面的法向量为n =x ,y ,z .②找出(求出)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的向量a =a 1,b 1,c 1 ,b =a 2,b 2,c 2 .③根据法向量的定义建立关于x ,y ,z 的方程组n ⋅a =0n ⋅b =0④解方程组,取其中的一个解,即得法向量.注意:在利用上述步骤求解平面的法向量时,方程组n ⋅a =0n ⋅b =0有无数多个解,只需给x ,y ,z 中的一个变量赋于一个值,即可确定平面的一个法向量;赋的值不同,所求平面的法向量就不同,但它们是共线向量.秒杀:口诀:求谁不看谁,积差很崩溃(求外用外减,求内用内减)向量a =x 1,y 1,z 1 ,b =x 2,y 2,z 2 是平面α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则向量n =y 1z 2−y 2z 1,x 2z 1−x 1z 2,x 1y 2−x 2y 1 是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特别注意:空间点不容易表示出来时直接设空间点的坐标,然后利用距离列三个方程求解.类型1:线面平行问题方法一:中位线型:如图⑴,在底面为平行四边形的四棱锥P -ABCD 中,点E 是PD 的中点.求证:PB ⎳平面AEC .分析:方法二:构造平行四边形如图⑵, 平行四边形ABCD 和梯形BEFC 所在平面相交,BE ⎳CF ,求证:AE ⎳平面DCF .分析:过点E作EG⎳AD交FC于G,DG就是平面AEGD与平面DCF的交线,那么只要证明AE⎳DG即可。
方法三:作辅助面使两个平面是平行如图⑶,在四棱锥O-ABCD中,底面ABCD为菱形,M为OA的中点,N为BC的中点,证明:直线MN‖平面OCD分析::取OB中点E,连接ME,NE,只需证平面MEN∥平面OCD。
高中数学高考专题(5)立体几何的高考解答题型及求解策略
高中数学高考专题(5)立体几何的高考解答题型及求解策略立体几何的解答题型主要采用“论证与计算”相结合的模式,即首先是利用定义、定理、公理等证明空间的线线、线面、面面平行或垂直,再计算几何体的体积.试题背景有折叠问题、探索性问题等,考查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转化与化归思想的应用能力.题型一线面位置关系的证明题型概览:空间中线面的平行与垂直的证明有两种思路:一是利用相应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去解决;二是利用空间向量法来论证,应用向量证明线、面的位置关系的关键是把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与空间向量建立对应关系,把空间位置关系的证明转化为空间向量的运算,通过运算解决证明问题.这里以传统方法为例建立审题程序与答题模板,向量方法参照本专题题型二.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四边形MADN是矩形,平面MADN⊥平面ABCD,E、F分别为MA、DC的中点,求证:(1)EF∥平面MNCB;(2)平面MAC⊥平面BND.[审题程序]第一步:利用中位线、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在四边形MNCB内确定与EF平行的直线;第二步:在平面MAC和平面BND中寻找与另一平面垂直的直线;第三步:应用面面垂直、菱形的性质,由线线垂直解决.[规范解答](1)如图,取NC的中点G,连接FG,MG.因为ME∥ND且ME=12ND,F、G分别为DC、NC的中点,FG∥ND且FG=12ND,所以FG与ME平行且相等,所以四边形MEFG是平行四边形,所以EF∥MG,又MG⊂平面MNCB,EF⊄平面MNCB,所以EF∥平面MNCB.(2)如图,连接BD、MC.因为四边形MADN是矩形,所以ND⊥AD.因为平面MADN⊥平面ABCD,平面ABCD∩平面MADN=AD,DN⊂平面MADN,所以ND⊥平面ABCD,所以ND⊥AC.因为四边形ABCD是菱形,所以AC⊥BD.因为BD∩ND=D,所以AC⊥平面BDN.又AC⊂平面MAC,所以平面MAC⊥平面BDN.[答题模板]解决这类问题的答题模板如下:1.(2016·北京西城区高三期末)如图,在多面体ABCDEF中,底面ABCD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四边形BDEF是矩形,平面BDEF⊥平面ABCD,BF=3,G,H分别是CE,CF的中点.(1)求证:AC⊥平面BDEF;(2)求证:平面BDGH∥平面AEF;(3)求多面体ABCDEF的体积.[解](1)证明:因为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所以AC⊥BD.又平面BDEF⊥平面ABCD,平面BDEF∩平面ABCD=BD,且AC⊂平面ABCD,所以AC⊥平面BDEF.(2)证明:在△CEF中,因为G,H分别是CE,CF的中点,所以GH∥EF.又GH⊄平面AEF,EF⊂平面AEF,所以GH∥平面AEF.设AC∩BD=O,连接OH.在△ACF中,因为OA=OC,CH=HF,所以OH∥AF.因为OH⊄平面AEF,AF⊂平面AEF,所以OH∥平面AEF.因为OH∩GH=H,OH,GH⊂平面BDGH,所以平面BDGH∥平面AEF.(3)由(1)得AC⊥平面BDEF.因为AO=2,四边形BDEF的面积S▱BDEF=3×22=62,=4.所以四棱锥A-BDEF的体积V1=13×AO×S▱BDEF同理,四棱锥C-BDEF的体积V2=4.所以多面体ABCDEF的体积V=V1+V2=8.题型二求空间几何体的体积题型概览:计算几何体的体积,关键是根据条件找出相应的底面和高,应注意充分利用多面体的截面和旋转体的轴截面,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1)直接法:对于规则几何体,直接利用公式计算即可.(2)割补法:当一个几何体的形状不规则时,常通过分割或者补形的手段将此几何体变为一个或几个规则的、体积易求的几何体,然后再计算.经常考虑将三棱锥还原为三棱柱或长方体,将三棱柱还原为平行六面体,将台体还原为锥体.(3)等体积法:一般利用三棱锥的“等积性”求三棱锥体积,可以把任何一个面作为三棱锥的底面.注意两点:一是求体积时,可选择“容易计算”的方式来计算;二是利用“等积性”可求“点到面的距离”,关键是在面中选取三个点,与已知点构成三棱锥.(2016·全国卷Ⅲ)如图,四棱锥P-ABCD中,P A⊥底面ABCD,AD∥BC,AB=AD=AC=3,P A=BC=4,M为线段AD上一点,AM=2MD,N为PC的中点.(1)证明:MN∥平面P AB;(2)求四面体N-BCM的体积.[审题程序]第一步:由线线平行或面面平行证明(1);第二步:由N 为PC 中点,推证四面体N -BCM 的高与P A 的关系; 第三步:利用直接法求四面体的体积.[规范解答] (1)由已知得AM =23AD =2.取BP 的中点T ,连接AT ,TN ,由N 为PC 中点知TN ∥BC ,TN =12BC =2.又AD ∥BC ,故TN 綊AM ,四边形AMNT 为平行四边形, 于是MN ∥AT .因为AT ⊂平面P AB ,MN ⊄平面P AB , 所以MN ∥平面P AB .(2)因为P A ⊥平面ABCD ,N 为PC 的中点,所以N 到平面ABCD 的距离为12P A .取BC 的中点E ,连接AE .由AB =AC =3得AE ⊥BC ,AE =AB 2-BE 2= 5.由AM ∥BC 得M 到BC 的距离为5, 故S △BCM =12×4×5=2 5.所以四面体N -BCM 的体积V N -BCM =13×S △BCM ×P A 2=453. [答题模板] 解决这类问题的答题模板如下:2.(2016·深圳一模)如图所示,在四棱锥S-ABCD中,底面ABCD是平行四边形,侧面SBC是正三角形,E是SB的中点,且AE⊥平面SBC.(1)证明:SD∥平面ACE;(2)若AB⊥AS,BC=2,求点S到平面ABC的距离.[解](1)证明:连接BD,交AC于点F,连接EF.∵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F是BD的中点,又∵E是SB的中点,∴EF∥SD.∵SD⊄平面ACE,EF⊂平面ACE,∴SD∥平面ACE.(2)∵AB⊥AS,BC=BS=2,且E是SB的中点,∴AE=1.∵AE⊥平面SBC,BS、CE⊂平面SBC,∴AE⊥BS,AE⊥CE.∴AB=AE2+BE2= 2.又侧面SBC 是正三角形,∴CE =3, ∴AC =AE 2+CE 2=2,∴△ABC 是底边长为2,腰长为2的等腰三角形, ∴S △ABC =12×2×4-12=72.设点S 到平面ABC 的距离为h .由V 三棱锥S -ABC =V 三棱锥A -SBC ,得13h ·S △ABC =13AE ·S △SBC ,∴h =AE ·S △SBC S △ABC =237=2217.题型三 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题型概览:如果知道的是试题的结论,而要求的却是试题的某一个存在性条件(如存在某个定点、定直线、定值等),这种试题称为存在探索型试题.解题策略一般是先假设结论成立,然后以该结论作为一个已知条件,再结合题目中的其他已知条件,逆推(即从后往前推),一步一步推出所要求的特殊条件,即要求的存在性条件.若能求出,则存在;若不能求出,则不存在.(2016·石家庄调研)如图,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 1A ⊥平面ABC ,AC ⊥BC ,E 在线段B 1C 1上,B 1E =3EC 1,AC =BC =CC 1=4.(1)求证:BC ⊥AC 1;(2)试探究:在AC 上是否存在点F ,满足EF ∥平面A 1ABB 1?若存在,请指出点F 的位置,并给出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审题程序]第一步:由B 1E =3EC 1及EF ∥平面A 1ABB 1猜想点F 的位置;第二步:在平面A 1ABB 1内探求与EF 平行的直线或寻找经过EF 与平面A 1ABB 1平行的平面; 第三步:由线线平行或面面平行推理论证.[规范解答] (1)证明:∵AA 1⊥平面ABC ,BC ⊂平面ABC ,∴BC ⊥AA 1. 又∵BC ⊥AC ,AA 1∩AC =A ,∴BC ⊥平面AA 1C 1C . 又AC 1⊂平面AA 1C 1C ,∴BC ⊥AC 1.(2)解法一:当AF=3FC时,EF∥平面A1ABB1.证明如下:如图1,在平面A1B1C1内过点E作EG∥A1C1交A1B1于点G,连接AG.∵B1E=3EC1,∴EG=34A1C1.又AF∥A1C1且AF=3,4A1C1∴AF∥EG且AF=EG,∴四边形AFEG为平行四边形,∴EF∥AG.又EF⊄平面A1ABB1,AG⊂平面A1ABB1,∴EF∥平面A1ABB1.解法二:当AF=3FC时,EF∥平面A1ABB1.证明如下:如图2,在平面BCC1B1内过点E作EG∥BB1交BC于点G,连接FG. ∵EG∥BB1,EG⊄平面A1ABB1,BB1⊂平面A1ABB1,∴EG∥平面A1ABB1.∵B1E=3EC1,∴BG=3GC,∴FG∥AB.又AB⊂平面A1ABB1,FG⊄平面A1ABB1,∴FG∥平面A1ABB1.又EG⊂平面EFG,FG⊂平面EFG,EG∩FG=G,∴平面EFG∥平面A1ABB1.∵EF⊂平面EFG,∴EF∥平面A1ABB1.[答题模板]解决这类问题的答题模板如下:3.如图,三棱柱ABC-A1B1C1的底面是边长为4的正三角形,侧棱AA1⊥底面ABC,M为A1B1的中点.(1)证明:MC⊥AB;(2)若AA1=26,侧棱CC1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MC⊥平面ABP?若存在,求PC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证明:取AB的中点N,连接MN,CN,则MN⊥底面ABC,MN⊥AB.因为△ABC是正三角形,所以NC⊥AB.因为MN∩NC=N,MN⊂平面MNC,NC⊂平面MNC,所以AB⊥平面MNC,所以AB⊥MC.(2)由(1)知MC⊥AB,若存在点P使得MC⊥平面ABP,则必有MC⊥BP.过M作MQ⊥B1C1,垂足为Q,连接QC,则QC是MC在平面BCC1B1内的射影,只需QC⊥BP即可,此时Rt△QC1C与Rt△PCB相似,QC1C1C =PCCB,所以PC=QC1·CBC1C=3×426=6,点P恰好是CC1的中点.。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题型大全总结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题型大全总结1. 三角锥的体积公式
体积公式:V=1/3∗S∗h
其中,S为底面积,h为高。
2. 三棱锥的体积公式
体积公式:V=1/3∗S∗h
其中,S为底面积,h为高。
3. 四棱锥的体积公式
体积公式:V=1/3∗S∗h
其中,S为底面积,h为高。
4. 圆锥的体积公式
体积公式:V=1/3∗π∗r2∗h
其中,r为圆锥的半径,h为圆锥的高。
5. 球的体积公式
体积公式:V=4/3∗π∗r3
其中,r为球的半径。
6. 圆柱的体积公式
体积公式:V=π∗r2∗h
其中,r为圆柱的半径,h为圆柱的高。
7. 圆台的体积公式
体积公式:V=1/3∗π∗h∗(r12+r22+r1r2)
其中,r1,r2为底面半径,h为圆台高。
8. 空间向量的共线与垂直判定公式
共线判定公式:
如果两个向量a,b共线,则有a=kb,其中k为一个实数。
垂直判定公式:
如果两个向量a,b垂直,则有a·b=0,其中“·”表示向量的数量积。
9. 空间向量的平面垂直判定公式
若向量a与平面P垂直,则a在平面P上的投影为零向量。
10. 空间向量的平面共面判定公式
若向量a和向量b在同一平面上,则a和b的向量积c在该平面内。
11. 空间中两直线相交的条件
两直线相交的条件是它们至少有一个公共点,并且既不平行也不重合。
立体几何题型与解题方法
1.平面 平面的基本性质:掌握三个公理及推论,会说明共点、共线、共面问题。 (1).证明点共线的问题,一般转化为证明这些点是某两个平面的公共点(依据:由点在线上,线在面内 , 推出点在面内), 这样可根据公理 2 证明这些点都在这两个平面的公共直线上。 (2).证明共点问题,一般是先证明两条直线交于一点,再证明这点在第三条直线上,而这一点是两个平面的 公共点,这第三条直线是这两个平面的交线。 (3).证共面问题一般先根据一部分条件确定一个平面,然后再证明其余的也在这个平面内,或者用同一法证 明两平面重合 2. 空间直线. (1). 空间直线位置关系三种:相交、平行、异面. 相交直线:共面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平行直线:共面没 有公共点;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一平面内,无公共点 [注]:①两条异面直线在同一平面内射影一定是相交的两条直线.(×)(也可能两条直线平行,也可能是点 和直线等)
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c.特殊棱锥的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位置:
①棱锥的侧棱长均相等,则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为底面多边形的外心.
②棱锥的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均相等,则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为底面多边形的外心.
③棱锥的各侧面与底面所成角均相等,则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为底面多边形内心.
④棱锥的顶点到底面各边距离相等,则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为底面多边形内心.
分线上。
4. 平面平行与平面垂直.
(1). 空间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相交、平行.
(2). 平面平行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线面平行 面面平行”)
推论: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互相平行;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注]:一平面内的任一直线平行于另一平面.
高中数学解题技巧:立体几何高考核心题型,求空间几何体的体积
高中数学解题技巧:立体几何高考核心题型,求空间几何体的
体积
1.处理体积问题的思路
(1)“转”:指的是转换底面与高,将原来不易求面积的底面转换为易求面积的底面,或将原来不易看出的高转换为易看出并易求解长度的高.
(2)“拆”:指的是将一个不规则的几何体拆成几个简单的几何体,便于计算.
(3)“拼”:指的是将小几何体嵌入一个大几何体中,如将一个三棱锥复原成一个三棱柱,将一个三棱柱复原成一个四棱柱,这些都是拼补的方法.
2.求空间几何体的体积的常用方法
(1)公式法.对于规则几何体的体积问题,可以直接利用公式进行求解.
(2)割补法.把不规则的图形分割成规则的图形,然后进行体积计算;或者把不规则的几何体补成规则的几何体,不熟悉的几何体补成熟悉的几何体,便于计算其体积.
(3)等体积法.一个几何体无论怎样转化,其体积总是不变的.如果一个几何体的底面面积和高较难求解时,我们可以采用等体积法进行求解.等体积法也称等积转化或等积变形,它是通过选择合适的底面来求几何体体积的一种方法,多用来解决有关锥体的体积,特别是三棱锥的体积.
3.由三视图求相关几何体的体积
已知几何体三视图求体积的思路与已知几何体三视图求表面积的思路相同,求解时注意三视图中的垂直关系在几何体中的位置,确定几何体中的线面垂直等关系,进而利用求体积的方法求解.。
如何解决高考数学中的立体几何题
如何解决高考数学中的立体几何题在高考数学中,立体几何题是一个常见的考点,也是考生普遍感觉难以解决的问题之一。
立体几何题的解答需要掌握一定的几何知识和解题技巧。
下面将介绍一些解决高考数学中的立体几何题的方法和技巧。
一、掌握基础几何知识解决立体几何题首先需要掌握基础几何知识,包括立体图形的性质、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等。
熟练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理解和解答立体几何题目。
二、分析题目,确定解题思路解决立体几何题的关键是正确地分析题目,确定解题思路。
在解答题目之前,我们应该仔细读题,理解题意,并分析给出的条件和要求。
根据题目中的信息,我们可以确定使用的几何知识和解题方法。
三、画图辅助推理在解答立体几何题时,可以通过画图辅助推理的方法来帮助理解题意,推导解题过程。
画出几何图形可以很直观地展示问题,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并解决问题。
四、运用几何定理和性质在解答立体几何题目时,应该灵活运用几何定理和性质。
比如,当涉及到平行关系时,我们可以应用平行线的性质,通过角度对应相等、内错角和等于180度的性质来解答问题。
此外,还可以利用三角形的性质和圆锥的性质等进行推理和计算。
五、运用代数方法解题解决立体几何题目时,有时也可以运用代数方法进行解答。
通过设立方程、利用等式关系等代数技巧,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从而求解方程并得到正确答案。
六、多练习,熟练掌握解题技巧高考数学中的立体几何题目都是可以通过多练习来掌握解题技巧的。
通过反复练习各类立体几何题目,不断总结和归纳解题技巧,逐渐熟练掌握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和准确性。
七、注意审题和解题过程的准确性在解答立体几何题目时,我们需要特别注意审题和解题过程的准确性。
要仔细分析题目中的条件和要求,确保理解正确。
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推理和计算的准确性,避免出现错误。
总结起来,解决高考数学中的立体几何题需要掌握基础知识,分析题目确定解题思路,运用几何定理和性质,画图辅助推理,运用代数方法解题,多练习并注意准确性。
高考数学 立体几何 题型整理
★08安徽(19).如图,在四棱锥O ABCD -中,底面ABCD 四边长为1的 菱形,4ABC π∠=, OA ABCD ⊥底面,2OA =,M 为OA 的中点。
(Ⅰ)求异面直线AB 与MD 所成角的大小; (Ⅱ)求点B 到平面OCD 的距离。
方法一(综合法)(1)CD ‖AB,M D C ∠∴为异面直线AB 与MD 作,AP CD P ⊥于连接MP⊥⊥平面A BC D ,∵OA ∴CD MP,4ADPπ∠=∵∴DP =MD ==∵,1cos ,23DP MDP MDC MDP MD π∠==∠=∠=∴所以 AB 与MD 所成角的大小为3π(2)AB 平面∵∴‖OCD,点A 和点B 到平面OCD 的距离相等, 连接OP,过点A 作AQ OP ⊥ 于点Q ,,,,AP CD OA CD CD OAP ⊥⊥⊥平面∵∴ ,AQ OAP AQ CD ⊂⊥平面∵∴又 ,AQ OP AQ OCD⊥⊥平面∵∴,线段AQ 的长就是点A 到平面OCD 的距离OP====∵APDP ==223OA AP AQ OP === ∴,所以点B 到平面OCD 的距离为23方法二(向量法)作AP CD ⊥于点P,如图,分别以AB,AP,AO所在直线为,,x y z 轴建立坐标系(0,0,0),(1,0,0),(0,((0,0,2),(0,0,1)222A B PD O M -, (1)设AB 与MD 所成的角为θ,(1,0,0),(1)AB MD ==- ∵1c o s ,23AB MD AB MD πθθ===⋅∴∴, ∴AB 与MD所成角的大小为3π (2) (0,2),(2)222OP OD =-=-- ∵ ∴设平面OCD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0,0nOP n OD ==即 2022022y z x y z -=⎪⎪⎨⎪-+-=⎪⎩取z =,解得n =设点B 到平面OCD 的距离为d ,则d 为OB在向量n =上的投影的绝对值,(1,0,2)OB =-∵, 23OB n d n ⋅==∴.所以点B 到平面OCD 的距离为2308北京16.(本小题共14分)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2AC BC ==,90ACB ∠=,AP BP AB ==,PC AC ⊥. (Ⅰ)求证:PC AB ⊥;(Ⅱ)求二面角B AP C --的大小.解法一:(Ⅰ)取AB 中点D ,连结PD CD ,. AP BP = , PD AB ∴⊥. AC BC = , CD AB ∴⊥. PD CD D = ,AB ∴⊥平面PCD . PC ⊂ 平面PCD , PC AB ∴⊥.(Ⅱ)AC BC = ,AP BP =, APC BPC ∴△≌△. 又PC AC ⊥, PC BC ∴⊥.又90ACB ∠=,即AC BC ⊥,且AC PC C = ,BC ∴⊥平面PAC .取AP 中点E .连结BE CE ,. AB BP = ,BE AP ∴⊥.EC 是BE 在平面PAC 内的射影, CE AP ∴⊥.BEC ∴∠是二面角B AP C --的平面角.在BCE △中,90BCE ∠=,2BC =,BE AB ==,sin BC BEC BE ∴∠==. ∴二面角B AP C --的大小为arcsin3.ACBPABDPABE P解法二:(Ⅰ)AC BC = ,AP BP =, APC BPC ∴△≌△. 又PC AC ⊥, PC BC ∴⊥. AC BC C = ,PC ∴⊥平面ABC . AB ⊂ 平面ABC , PC AB ∴⊥.(Ⅱ)如图,以C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C xyz -. 则(000)(020)(200)C A B ,,,,,,,,. 设(00)P t ,,.PB AB ==2t ∴=,(002)P ,,. 取AP 中点E ,连结BE CE ,.AC PC = ,AB BP =,CE AP ∴⊥,BE AP ⊥.BEC ∴∠是二面角B AP C --的平面角.(011)E ,,,(011)EC =-- ,,,(211)EB =--,,,cos EC EB BEC EC EB∴∠=== . ∴二面角B AP C --的大小为.x★08福建 如图,在四棱锥P-ABCD 中,侧面P AD ⊥底面ABCD ,侧棱P A =PDABCD 为直角梯形,其中BC ∥AD ,AB ⊥AD ,AD =2AB =2BC =2,O 为AD 中点.(Ⅰ)求证:PO ⊥平面ABCD ;(Ⅱ)求异面直线PB 与CD 所成角的余弦值;(Ⅲ)求点A 到平面PCD 的距离.解法一:(Ⅰ)证明:在△P AD 中P A =PD ,O 为AD 中点,所以PO ⊥AD ,又侧面P AD ⊥底面ABCD ,平面PAD 平面ABCD =AD ,PO ⊂平面P AD , 所以PO ⊥平面ABCD .(Ⅱ)连结BO ,在直角梯形ABCD 中,BC ∥AD ,AD =2AB =2BC , 有OD ∥BC 且OD =BC ,所以四边形OBCD 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OB ∥DC .由(Ⅰ)知PO ⊥OB ,∠PBO 为锐角,所以∠PBO 是异面直线PB 与CD 所成的角.因为AD =2AB =2BC =2,在Rt △AOB 中,AB =1,AO =1,所以OB. 在Rt △POA 中,因为AP,AO =1,所以OP =1, 在Rt △PBO中,PB ==cos 3OBPBO PB ===∠, 所以异面直线PB 与CD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3. (Ⅲ)(体积法)由(Ⅱ)得CD OB == 在Rt POC △中,PC ==所以PC CD DP ==,2PCD S ==△ 又112ACD S AD AB == △, 设点A 到平面PCD 的距离h ,由P ACD A PCD V V --=, 得1133ACD PCD S OP S h = △△,即111133h ⨯⨯=,解得h = A B CO D P ABCO DP解法二:(Ⅰ)同解法一.(Ⅱ)以O 为坐标原点,OC OD OP,,的方向分别为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则(010)A -,,,(110)B -,,,(100)C ,,,(010)D ,,,(001)P ,,, 所以(110)(111)CD PB =-=--,,,,,.cos PB CD PB CD PB CD<>===,, 所以异面直线PB 与CD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3. (Ⅲ)设平面PCD 的法向量为n =(x 0,y 0,z 0),由(Ⅱ)知(101)(110)CP CD =-=-,,,,,. 则00CP CD ⎧=⎪⎨=⎪⎩,,n n 所以000000x z x y -+=⎧⎨-+=⎩,,即000x y z ==, 取x 0=1,得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n =(1,1,1). 又(110)AC =,,, 从而点A 到平面PCD的距离AC d ===n n .y08江西20.如图,正三棱锥O ABC -的三条侧棱OA 、OB 、OC 两两垂直,且长度均为2.E 、F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 H 是EF 的中点,过EF 的平面与侧棱OA 、OB 、OC 或其延长线分别相交于1A 、1B 、1C ,已知132OA =. (1)求证:11B C ⊥面OAH ; (2)求二面角111O A B C --的大小.20.解 :(1)证明:依题设,EF 是ABC ∆的中位线,所以EF ∥BC ,则EF ∥平面OBC ,所以EF ∥11B C 。
第四讲-立体几何题型归类总结
第四讲-立体几何题型归类总结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第四讲立体几何题型归类总结一、考点分析基本图形1.棱柱——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
斜棱柱底面是正多边形的棱柱正棱柱直棱柱其他棱柱2.棱锥——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锥。
正棱锥——如果有一个棱锥的底面是正多边形,并且顶点在底面的垂线上,这样的棱锥叫做正棱锥。
3.球球的性质:球心与截面圆心的连线垂直于截面;r=R2-d2(其中,球心到截面的距离为d、球的半径为R、截面的半径为r)球与多面体的组合体:球与正四面体、长方体、正方体等的内接与外切。
注:球的有关问题转化为圆的问题解决。
球面积、体积公式:S球=4πR,V球=4/3πR³(其中R为球的半径)二、平行垂直基础知识网络平行与垂直关系可互相转化平行关系a⊥α,b⊥α⇒a//ba⊥α,a//b⇒b⊥αa⊥α,a⊥β⇒α//βα//β,a⊥α⇒a⊥βα//β,γ⊥α⇒γ⊥β垂直关系线线平行判定线线垂直性质判定性质判定面面垂直定义面面垂直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线面垂直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线面角,二面角的求法1.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θ∈(0°,90°):解题步骤:找(作):利用平移法找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1)可固定一条直线平移另一条与其相交;(2)可将两条一面直线同时平移至某一特殊位置。
常用中位线平移法证:证明所找(作)的角就是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或其补角)。
常需要证明线线平行;计算:通过解三角形,求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2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度$\theta\in[0^\circ,90^\circ]$:关键在于找到“两足”:垂足和斜足。
解题步骤:1.找到斜线与其在平面内的射影的夹角(注意三垂线定理的应用);2.证明所找到的角度就是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度(或其补角)(常常需要证明线面垂直);3.通过解直角三角形,计算线面角度。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的相关题型及解题思路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的相关题型及解题思路在高中数学中,立体几何是一个重要的考点,也是许多学生感到困惑和头疼的地方。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立体几何题型,并给出相应的解题思路和技巧,希望能够帮助高中学生和他们的父母更好地应对这一考点。
一、体积计算题体积计算题是立体几何中最基础的题型之一,常见的题目有计算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等的体积。
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各种几何体的体积公式,并能够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灵活运用。
例如,某题给出一个长方体的底面积为12平方厘米,高为5厘米,要求计算其体积。
我们可以直接应用长方体的体积公式V=底面积×高,代入已知数据计算得出答案为60立方厘米。
二、表面积计算题表面积计算题也是立体几何中常见的题型之一,常见的题目有计算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等的表面积。
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各种几何体的表面积公式,并能够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灵活运用。
例如,某题给出一个正方体的边长为3厘米,要求计算其表面积。
我们可以直接应用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S=6a^2,其中a为边长,代入已知数据计算得出答案为54平方厘米。
三、立体图形的相似题立体图形的相似题是立体几何中较为复杂的题型之一,常见的题目有判断两个立体图形是否相似、计算相似立体图形的比例等。
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观察立体图形的形状和比例关系,并能够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进行推理。
例如,某题给出一个正方体ABCDA'B'C'D',另一个正方体EFGHE'F'G'与之相似,要求计算两个正方体的体积比。
我们可以观察到两个正方体的边长比为AE/AA'=EF/EE'=FG/FF'=...=1/2,而体积与边长的关系为V=k^3,其中k为边长的比值。
因此,两个正方体的体积比为(1/2)^3=1/8。
四、立体图形的投影题立体图形的投影题是立体几何中较为抽象的题型之一,常见的题目有计算某个立体图形在某个平面上的投影面积或投影长度等。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题型归纳总结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题型归纳总结
第一节:立体几何的结构特征及三视图(旧高考考查)题型一: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题型二: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
题型三:由几何体的三视图相互识别
题型四:由几何体部分视图确定剩余视图
题型五:由三视图求几何体的相关量
第二节: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题型一:直接求多面体的表面积
题型二:直接求多面体的体积
第三节:线面关系
题型一:平面的基本性质及应用
题型二:异面直线的夹角
题型三:线面关系之命题判断
题型四:线面平行之中位线
题型五:线面平行之构造平行四边形
题型六:面面平行
题型七:垂直之三垂线定理
题型八:垂直之线面垂直
题型八:垂直之面面垂直
第四节:外接球及内切球
题型一:特殊几何体之外接球
题型二:汉堡模型
题型三:斗笠模型
题型四:L模型
题型五:内切球
第五节:立体几何的综合计算
题型一:角度之线面角
题型二:立体计算之面积
题型三:立体计算之体积题型四:动点综合问题。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题型总结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题型总结
高考数学中的立体几何是一个重要的题型,它涉及到空间中各种图形的计算、分析和推导。
本文将对高考数学中常见的立体几何题型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空间几何体的计算
这种题型主要涉及到空间几何体的计算,包括立方体、长方体、正方体、圆锥、圆柱、球等。
通常需要求出它们的表面积、体积、侧面积等。
二、空间几何体的推导
这种题型主要根据给定的条件,推导出空间几何体的性质和关系。
如:
1.根据两个底面和高的长度,求出一个棱锥的体积。
2.已知一个球的体积,求出它的半径。
3.已知一个棱柱的高和底面形状,求出它的体积。
三、空间几何体的立体图形分析
这种题型主要涉及到空间几何体的立体图形分析,通常需要进行裁剪、拼接、变形等操作。
如:
1.已知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将它分成两个体积相等的部分。
2.将一个棱锥剖成两个部分,使得它们的体积相等。
四、空间几何体的立体坐标
这种题型主要涉及到空间几何体的立体坐标,通常需要根据坐标系中给定的点、直线、平面等条件,求出几何体的坐标、面积、体积
等。
如:
1.已知一个立方体的坐标,求出它的体积和表面积。
2.已知一个球的坐标和半径,求出它的体积和表面积。
以上就是高考数学中常见的立体几何题型总结。
想要在考试中得高分,需要对这些题型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公式与题型精讲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公式与题型精讲在高考数学中,立体几何是一个重要的板块,它不仅考查我们的空间想象力,还对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能力有较高要求。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深入探讨立体几何中的常用公式和典型题型。
一、立体几何中的基本公式1、长方体体积公式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如果用a、b、c 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那么体积 V = abc 。
2、正方体体积公式正方体的体积=棱长³,若正方体的棱长为 a ,则体积 V = a³。
3、柱体体积公式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对于圆柱,底面积为圆的面积πr² (r 为底面半径),高为 h ,则体积 V =πr²h ;对于棱柱,底面积为 S ,高为 h ,体积 V = Sh 。
4、锥体体积公式锥体的体积= 1/3×底面积×高。
圆锥的体积 V =1/3×πr²h (r 为底面半径,h 为高);棱锥的体积V =1/3×Sh (S 为底面积,h 为高)。
5、球的体积公式球的体积 V =4/3×πR³ (R 为球的半径)。
6、球的表面积公式球的表面积 S =4πR² 。
7、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8、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9、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10、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二、常见题型及解法1、证明线线平行常用方法有: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逆定理等。
例如:在四面体 ABCD 中,E、F 分别是 AB、AC 的中点,求证:EF∥BC 。
证明:因为 E、F 分别是 AB、AC 的中点,所以 EF 是△ABC 的中位线,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EF∥BC 。
立体几何题型及解题方法总结
立体几何题型及解题方法总结1. 立体几何题型啊,那可是个神奇的领域!有求各种立体图形体积的题型,就像求一个装满水的古怪形状瓶子能装多少水一样。
比如说正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就是边长的立方。
要是有个正方体边长是3厘米,那它的体积就是3×3×3 = 27立方厘米,简单吧!这类型的题就像是数糖果,一个一个数清楚就行。
2. 还有求立体图形表面积的题型呢。
这就好比给一个形状奇怪的礼物包装纸,得算出需要多少纸才能把它包起来。
像长方体,表面积就是六个面的面积之和。
假如一个长方体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那表面积就是2×(4×3 + 4×2 + 3×2) = 52平方厘米。
哎呀,可别小瞧这表面积,有时候算错一点就像给礼物包了个破纸一样难看。
3. 立体几何里关于线面关系的题型也不少。
这就像在一个迷宫里找路,线和面的关系复杂得很。
比如说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就像在一个方方正正的房间里,一根直直的杆子和地面平行,只要杆子和地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就行。
像有个三棱柱,一条棱和底面的一条棱平行,那这条棱就和底面平行啦,是不是很有趣呢?4. 线面垂直的题型也很重要哦。
这就像是建房子时的柱子和地面的关系,必须垂直才稳当。
判断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垂直,就看这条直线是不是和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
就像搭帐篷,中间那根杆子要和地面上交叉的两根绳子都垂直,帐篷才能稳稳地立起来。
比如一个正四棱锥,它的高就和底面垂直,因为高和底面两条相交的对角线都垂直呢。
5. 面面平行的题型有点像照镜子。
两个平面就像两面镜子,要想平行,得看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和另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
就像有两个一样的盒子,一个盒子里面两条交叉的边和另一个盒子里面对应的两条交叉边平行,那这两个盒子的面就是平行的关系。
想象一下,如果两个平行的黑板,是不是很有画面感?6. 面面垂直的题型就像是打开的书页。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解题技巧及常见题型详解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解题技巧及常见题型详解立体几何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空间中的图形和体积。
在高中数学中,立体几何是一个重要的考点,也是考试中难度较大的部分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中数学立体几何解题技巧,并详细解析几种常见的立体几何题型,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这一考点。
一、平行六面体的体积计算平行六面体是高中数学中常见的立体几何题型之一。
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是确定底面积和高,进而计算体积。
例如,有一平行六面体的底面积为A,高为h,求其体积。
解题技巧: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平行六面体的定义,即六个面都是平行的。
其次,根据平行六面体的性质,我们可以将其看作一个长方体,因为长方体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六面体。
因此,平行六面体的体积可以通过底面积乘以高来计算,即V = Ah。
举例说明:假设有一个平行六面体,其底面积为5平方厘米,高为10厘米。
那么,它的体积可以通过计算5乘以10得到,即V = 5 × 10 = 50立方厘米。
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正方体是高中数学中常见的立体几何题型之一。
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是确定正方体的边长,进而计算表面积。
例如,有一个正方体的边长为a,求其表面积。
解题技巧: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正方体的定义,即六个面都是正方形。
其次,根据正方体的性质,我们可以将其看作一个立方体,因为立方体是一种特殊的正方体。
因此,正方体的表面积可以通过边长的平方乘以6来计算,即S = 6a²。
举例说明:假设有一个正方体,其边长为3厘米。
那么,它的表面积可以通过计算6乘以3的平方得到,即S = 6 × 3² = 54平方厘米。
三、棱柱的体积计算棱柱是高中数学中常见的立体几何题型之一。
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是确定底面积和高,进而计算体积。
例如,有一个棱柱的底面积为A,高为h,求其体积。
解题技巧: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棱柱的定义,即底面是一个多边形,顶面与底面的对应点通过直线相连。
其次,根据棱柱的性质,我们可以将其看作一个长方体,因为长方体是一种特殊的棱柱。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题型总结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题型总结
高考数学中,立体几何题型是一个重点难点,需要学生们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以下是高考数学立体几何题型的总结:
1. 空间直线方程的求解:通过点向式、两点式、截距式等方法求出空间直线的方程。
2. 空间直线的位置关系:包括平行、交点、垂直等情况,需要通过参数方程、向量法、坐标法等方法进行判断。
3. 空间平面方程的求解:通过点法式、三点式等方法求出空间平面的方程。
4. 空间平面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包括平行、相交、垂直等情况,需要通过向量法、公垂线法等方法进行判断。
5. 空间图形的体积、表面积的计算:包括球、圆柱、圆锥、棱柱、棱锥等几何体的体积、表面积的计算,需要掌握相应的公式和计算方法。
6. 空间图形的投影:包括正交投影和斜投影,需要通过向量法、坐标法等方法进行计算。
以上是高考数学中立体几何的主要考点和题型,学生们需要熟练掌握相关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题型解题方法归纳_题型归纳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题型解题方法归纳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立体几何考题正朝着多一点思考,少一点计算的发展。
从历年的考题变化看,以简单几何体为载体的线面位置关系的论证,角与距离的探求是常考常新的热门话题。
知识整合
1.有关平行与垂直(线线、线面及面面)的问题,是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过程中,大量的、反复遇到的,而且是以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论证、计算角、与距离等)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因此在主体几何的总复习中,首先应从解决平行与垂直的有关问题着手,通过较为基本问题,熟悉公理、定理的内容和功能,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与概括,掌握立体几何中解决问题的规律--充分利用线线平行(垂直)、线面平行(垂直)、面面平行(垂直)相互转化的思想,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判定两个平面平行的方法:
(1)根据定义--证明两平面没有公共点;
(2)判定定理--证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3)证明两平面同垂直于一条直线。
3.两个平面平行的主要性质:
⑴由定义知:两平行平面没有公共点。
⑴由定义推得:两个平面平行,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必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⑴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⑴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它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⑴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⑴经过平面外一点只有一个平面和已知平面平行。
以上性质⑴、⑴、⑴、⑴在课文中虽未直接列为性质定理,但在解题过程中均可直接作为性质定理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