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规律在历史中的作用

合集下载

唯物史观认为在实践的基础上

唯物史观认为在实践的基础上

唯物史观认为在实践的基础上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它最集中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人类认识史上所实现的伟大变革。

它创造性地发展和超越了包括黑格尔在内的以往的历史观,第一次借助政治经济学解剖市民社会。

分析社会结构,在此基础上,具体地揭示了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阐明了社会发展的本质规律及其内在机制,从而把历史观稳稳地安放在唯物主义的基地之上。

但是,唯物史观自创立之后,它深邃和丰富的理论内蕴并没有被充分发掘出来,它的后继者们往往只是从其实际需要出发,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对其内容进行抽象的图解,结果使得这样一个本来生动活泼并在实践中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开放体系成为可以用来以不变应万变的简单公理和公式,这种状况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科学本性是大相径庭的。

因此,根据时代的发展,结合我国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重新阐释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深刻内涵,特别是重点开掘和研究那种不同于普遍规律的特殊规律,即根植于我们这个时代和我们这个民族发展阶段的“特殊逻辑”,是创新和发展唯物史观的根本路径。

一、特殊对象的特殊逻辑通常指出,社会基本矛盾论、社会规律论以及社会阶段学说就是形成唯物史观的几大基本理论内容,我国现行哲学教科书就是按照这个模式去阐述唯物史观理论的。

必须说道,这样的理论构架基本充分反映了马克思在年《(政治经济学抨击)序言》中关于唯物史观的经典详述。

然而,这毕竟就是一个“详细”的定义,就是指导我们展开研究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唯物史观的全部理论绝不能局限于此而止于此。

唯物史观的创始人一再强调,他们的理论所“提供更多的不是非常简单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采用的方法”。

实际上,在历史领域,马克思主义区别于旧有哲学的不仅仅就是在历史观基本问题上的分野,而且就是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内容的相同。

在《黑格尔法哲学抨击》中,马克思深刻地抨击了黑格尔和泛逻辑主义的谜样思辩,明确提出了为“把握住特定对象的特定逻辑”的思想方法。

第二节什么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

第二节什么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

第二节什么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那么,究竟什么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呢?它是否就是社会形态按一定序列演进的规律呢?这是近年来讨论中反复出现的问题。

马克思在1859年撰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链接文本素材库:《<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是马克思总结自己世界观的转变和概述唯物主义历史观基本要点的著名文章,为《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出版而作。

完稿于1859年1月,载于同年6月在柏林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

马克思在《序言》中简短地叙述了自己从1842年主编《莱茵报》到50年代末的思想进程。

其中特别强调,在《莱茵报》时期有关物质利益问题的多次辩论和论战,是促使他研究经济问题的最初动因;强调批判G.W.F.黑格尔的法哲学,解决市民社会同国家的关系问题,促使他解剖市民社会,转向经济学的研究,并通过经济学的研究,逐步创立了唯物史观。

马克思在《序言》中还总结了多年研究的成果,特别是对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全面阐述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作了最精确最简明扼要的概括。

马克思还区分了几种社会经济形态及其演变,强调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它自身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就以这种社会形态而告终。

”《序言》不仅对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作了经典性的概括,而且对研究马克思的思想转变和唯物史观的创立具有指导意义。

)(以下简称《序言》),对唯物史观揭示的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作了经典性表述。

其中说道:“我所得到的、并且一经得到就用于指导我的研究工作的总的结果,可以简要地表述如下: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

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在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中揭示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

在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中揭示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

2

郑 州 工业 大 学 学 报 (社 科 版 )
1
7
年9
在 社 会 基 本 矛 盾 的 运 动 中 揭 示 社 会 历 史 发 展 的 普 遍 规 律 王洪林
它们 之 间为什 么会— 产生 矛盾 运 动 是如何 实 现 的 社会 基本 矛盾 生产力 和 生 产关 系

经 济基 础 和 上层 建 筑 之 间是 如何 相 互 作用 的
一 个共 同的缺 陷是
没有从 动态 的 角度 去 探讨

没 有深人 到社会 基本 矛盾 内部去 揭示其 作 为社会 发展 的 根本 动力 的

仅仅 是从静 态 的角度 去说 明 了 一 下社会 基本 矛 盾 的 构 成
、 ,
马 克思 主 义 哲 哲 学 专业 的教材 《 历史 唯 物主义原 理 》 工 科 院校 使 用 的 教 材 《
,
,
却 都是 蜻蜓点 水式 的轻描

几 句话 带过
, ,

比如
,
在 谈到生 产力 和 生产关 系的矛 盾运动
, ,
经 济基 础 和 上层建 筑 的

矛盾 运动 时
许 多哲 学教 材只 是列 出 了几 个标 题
,
标题 下 面的 内容 和 标题 又 不 照 应
具体

丙容里
既看不 到对 生产力 和 生产关 系的 矛盾运 动 的具 体论 证
,

,

经 济基 础 和 上层建 筑
这几
个 章节 的 内容 旨

体系 的 安 排 上
既 和 其 他 学科 交 叉 重 复
又 没 有 突 出 自己 学 科 的 根 本 宗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讲义必修4第五课寻觅社会的真谛考点2社会历史的发展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讲义必修4第五课寻觅社会的真谛考点2社会历史的发展

考点2 社会历史的发展1.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1)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2)社会的基本矛盾与普遍规律基本矛盾辩证关系普遍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时,它就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提醒社会基本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社会基本矛盾是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社会主要矛盾是指在某一社会历史阶段,对社会发展起着主导和决定作用的矛盾。

我国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总趋势: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实现方式: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即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产生、发展和解决中实现的。

(3)解决途径阶级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性质对抗性(敌我矛盾)非对抗性(人民内部矛盾)解决方式主要通过阶级斗争解决,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通过改革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4)正确认识我国的改革①改革的可行性:我国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论历史的周期性与循环性规律

论历史的周期性与循环性规律

论历史的周期性与循环性规律历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人们对过去的事件和发展过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然而,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历史并不是一条直线,而是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和循环性规律。

本文将探究历史的这种特点,并讨论其背后的原因。

首先,历史的周期性体现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

例如,人类社会的进化可以分为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等不同的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一系列相似的特征和发展模式,如物质生产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和思维方式等。

这种周期性的变化是由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所决定的。

人类社会发展不是线性的,而是多元的、复杂的,不同的阶段可能在物质基础、科技进步和文化传承等方面具有共性。

其次,历史的循环性体现在历史事件的重演和相似性。

虽然具体的事件和人物可能不尽相同,但是它们背后的原因、动机和影响往往呈现出相似的模式。

例如,封建社会时期的起义与现代社会的抗争运动之间有着共通之处。

社会的不平等、压迫和不满从来都是人类社会的普遍问题,它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和解决,但本质上并没有改变。

历史的循环性提醒人们认识到,过去的经验和教训对于理解和处理当下的问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那么,历史的周期性和循环性规律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首先,人类社会的进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虽然不同的时期可能存在明显的差异,但整个社会体系的变化是渐变的,而不是突变的。

社会传统、经济基础和文化模式等因素的延续和传承导致了历史的周期性。

人们在旧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改革,同时保留了一定的传统和历史经验,这使得历史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了重复和再现的趋势。

其次,人类的本性是相对稳定和不变的。

尽管科技和社会变革不断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但人类的基本需求和动机始终存在。

例如,对于生存、繁衍和获得幸福的追求是人类普遍的目标。

这些基本需求和动机在不同的时期会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和实现,但它们的存在和驱动力使得历史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了相似的模式和循环。

最后,历史的周期性和循环性规律也与历史记载和研究的限制有关。

第二节什么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

第二节什么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

第二节什么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那么,究竟什么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呢?它是否就是社会形态按一定序列演进的规律呢?这是近年来讨论中反复出现的问题。

马克思在1859年撰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链接文本素材库:《<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是马克思总结自己世界观的转变和概述唯物主义历史观基本要点的著名文章,为《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出版而作。

完稿于1859年1月,载于同年6月在柏林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

马克思在《序言》中简短地叙述了自己从1842年主编《莱茵报》到50年代末的思想进程。

其中特别强调,在《莱茵报》时期有关物质利益问题的多次辩论和论战,是促使他研究经济问题的最初动因;强调批判G.W.F.黑格尔的法哲学,解决市民社会同国家的关系问题,促使他解剖市民社会,转向经济学的研究,并通过经济学的研究,逐步创立了唯物史观。

马克思在《序言》中还总结了多年研究的成果,特别是对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全面阐述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作了最精确最简明扼要的概括。

马克思还区分了几种社会经济形态及其演变,强调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它自身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就以这种社会形态而告终。

”《序言》不仅对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作了经典性的概括,而且对研究马克思的思想转变和唯物史观的创立具有指导意义。

)(以下简称《序言》),对唯物史观揭示的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作了经典性表述。

其中说道:“我所得到的、并且一经得到就用于指导我的研究工作的总的结果,可以简要地表述如下: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

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历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历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它从现实的前提出发,它一刻也离不开 这种前提。它的前提是人,但不是处在某 种幻想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 而是处在现实中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 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 人。”
“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而且 从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中还可以描绘出这一生 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反响的发展”, “只要描绘出这个能动的生活过程,历史就不 再像那些本身还是抽象的经验论者所认为的那 样,是一些僵死事实的汇集,也不再像唯心主 义所认为的那样,是想象的主体的想象活动。”

恩格斯:“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 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无 论是马克思或我都从来没有肯定比这更多的东 西。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说经济因素是 唯一决定性的因素,那么他就是把这个命题变 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稽的空话。经 济状况是基础,但是对历史斗争的进程发生影 响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主要决定着这一斗争的形 式的,还有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


“虽然都达不到自己的愿望,而是融合为 一个总的平均数,一个总的合力,然而从 这一事实中决不应作出结论说,这些意志 等于零。相反地,每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 贡献,因而包括在这个合力里面的。
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历史主体
现实的人是历史的真正主体
“全部所谓世界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的 诞生,是自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 “人是全部人类活动和全部人类关系的本质 和基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他只承认事物横向之间的规律,不承认纵 向演化的规律,只承认局部或微观的社会 规律,不承认整体、宏观的规律。 原因和结果的联系实际上只是一种逻辑上 的横向联系,而不是时间中的纵向联系。 历史决定论总以为可以反映出“整个社会 有机体”的规律,是错误的,没有一个总 体的历史。 “没有人类的历史,只有人类生活各个方 面的无数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过程和理论创造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过程和理论创造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过程和理论创造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求是》杂志社原总编辑邢贲思,在2011年4月7日接受采访时总结中共党史走过的90年历程时说:“一部中共党史,90年的党的历史,如果简单地加以概括,也可以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如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所说“就是要使马克思主义从欧洲形式变为中国形式, 就是说, 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与方法来解决中国革命中的各种问题, 其中有许多在世界马克思主义者面前从来没有提出与解决的问题”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和理论特质决定的,也是由中国近现代社会复杂的历史条件决定的。

在这个过程中就必然要用新的思想观点来发展马克思主义, 说出一些老祖宗没有说过的符合客观实际的新话, 并使它具有中国的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 成为指导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途径是进行理论创新。

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也就是不断实现理论创新的过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始阶段,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为艰难的探索阶段。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最伟大的实践成果,它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

在那这么重要的历史阶段,我们更要反思,更不能停止对历史的追问。

在那最为艰辛的探索阶段,中国共产党是怎样逐渐熟练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这期间又是通过了怎样的理论创新?对当今世界又有何借鉴意义?……党的一大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紧接着党的二大在分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基础上制定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之后党的三大决定以党内合作的方式开展国共合作领导了一场席卷大半个中国的国民革命运动。

在历史上发生作用的规律现实中也必然起作用1

在历史上发生作用的规律现实中也必然起作用1

在历史上发生作用的规律现实中也必然起作用第二单元基本原理及其方法论(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要求(二)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三)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要求(四)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五)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六)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要求(七)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八)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意义(九)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及方法论意义(十)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及方法论意义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客观事物②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上一页下一页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1)一切从实际出发(2)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党的指导思想、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工作计划之间的关系,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立足于基本国情;说明社会主义既是物质的富有,也是精神的富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3.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物质的指导作用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历史规律知识点总结

历史规律知识点总结

历史规律知识点总结一、历史规律的基本概念历史规律是指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普遍存在的、反复出现的一定形式和规律。

历史规律反映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它表现为一系列经验总结、规律归纳,包括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历史规律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一定历史时期具有约束力和指导作用的普遍逻辑规律。

二、历史规律的内在联系历史规律具有内在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相互作用、相互制约;2. 社会存在的一定发展形态和一定发展阶段之间各种规律的相互关系;3. 社会生产、政治、文化、国际关系等方面的规律相互作用、相互制约;4. 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律和各种历史具体事件之间的关系。

三、历史规律的基本特点历史规律具有以下基本特点:1. 普遍性:历史规律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性,是超出时间和空间的普遍性规律;2. 相对性:历史规律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一定历史时期具有约束力和指导作用的相对性规律;3. 历史性:历史规律是在历史实践中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经验总结和规律归纳,具有历史性;4. 发展性:历史规律是随着社会历史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四、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是指人类社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革中普遍存在的、重要的、起决定作用的规律。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包括:1. 辩证唯物主义规律辩证唯物主义规律是指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包括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发展的阶段性规律等。

这些规律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本质和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辩证法特点。

2.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规律是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相互矛盾、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规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规律。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而生产关系则是生产力的外部形式,两者之间的矛盾决定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3. 社会形态的更替规律社会形态的更替规律是指人类社会在历史发展中由一个社会形态向另一个社会形态转变的规律。

新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认识

新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认识

新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认识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所决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同时,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民群众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认为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而不是由少数英雄人物或神秘力量所决定的。

二、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揭示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包括:社会发展具有必然性和规律性,社会发展是在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实现的,社会发展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

同时,历史唯物主义也指出了社会发展的多样性,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条件下的发展道路和模式可能会有所不同。

三、历史唯物主义对历史主体和客体的理解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主体是指从事现实活动的人,是历史的创造者。

历史客体是指历史主体所面对的客观环境和条件,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历史主体与历史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历史的进程和发展。

四、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矛盾和阶级关系的分析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矛盾和阶级关系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阶级关系是指社会成员在经济和政治地位上的不平等,导致阶级斗争的产生和发展。

社会矛盾则表现为利益冲突和意识形态的冲突,这些问题需要通过社会变革和社会发展来解决。

五、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意识和社会心理的研究社会意识是指一个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社会心理则是指一个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情感、态度和行为倾向,对社会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通过对社会意识和心理的研究,深入探究社会发展的深层动因和文化内涵。

六、历史唯物主义对历史发展的动力和机制的探讨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于社会基本矛盾的激化和社会变革的要求。

社会基本矛盾主要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这些矛盾的运动和发展,推动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社会主义的启示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社会主义的启示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社会主义的启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对社会主义的启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是指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普遍规律,它们对于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下面就是一些发展规律对社会主义的启示:首先,历史唯物主义规律的启示。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是历史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方向。

这一规律告诉我们,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必将取得更大的胜利。

同时,历史唯物主义还告诉我们,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要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革,不能僵化地套用旧有的经验和模式。

只有不断适应历史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其次,生产力发展规律的启示。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

生产力发展规律告诉我们,要不断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要强调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

只有不断提高生产力,才能为社会主义的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三,阶级斗争规律的启示。

阶级斗争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特点之一,也是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中必然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阶级斗争规律告诉我们,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各种矛盾和对立面,必然会出现阶级斗争和利益冲突。

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要处理好各种矛盾和冲突,坚持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化解次要矛盾,推动社会主义的进步和发展。

同时,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还要注重改善人民生活,消除社会不平等,增加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第四,可持续发展规律的启示。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目标和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原则。

可持续发展规律告诉我们,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要注重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经济的绿色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只有促进可持续发展,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的长期稳定和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及方法论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及方法论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及方法论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方法论〗:要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在分析社会现象时,要尊重社会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要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原理内容〗:(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表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注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方法论〗:要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矛盾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法,认识和把握阶级社会的各种现象;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原理〖原理内容〗: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顺应历史发展规律的重要性文字

顺应历史发展规律的重要性文字

顺应历史发展规律的重要性文字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每一个人的有目的的活动,产生了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推动着历史的发展和进步,形成了从有利于少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到更多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再到所有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必然趋势。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人类必然走向光明未来,尽管有时难免出现逆流、黑暗,甚至倒退,但越是关键时刻越需要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历史规律,作出正确选择。

一在有些人看来,历史已然成为过去,是一次性的、不能重复的、杂乱无章的陈旧故事。

但是,历史毕竟是人的历史,是人实践的产物。

在已然成为过去的历史长河中,有的人之所以被称为伟人,是因为他们尊重历史规律,代表、顺应社会的普遍需要,并努力使需要成为现实。

古人称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合”是主流、是趋势,因为“合”带来安定,满足了人们基本的生存需求。

于是,那些维护国家和平统一、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的人就被尊为英雄。

历史走进近代,那些维护国家主权、探寻国家民族独立富强之路的个人、政党之所以受到尊重,是因为他们在国家民族危难之时、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深渊之际,奋力探索民族独立之路、人民富裕之路,反映了民族心声,代表了人民利益。

在当代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时代主题。

因此,那些选择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无私付出的党员干部,那些选择因突如其来的疫情而奔赴一线的医护人员,那些选择为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开通而辛勤耕耘的科研工作者就成了我们时代的楷模。

二如果历史是人的实践活动在过往时空序列中的展开,那么现在就是这种实践活动延续到当下的“定格”。

时空之箭飞驰到21世纪的现在,在生产力发展、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历史潮流之际,一股保守主义、单边主义、民粹主义逆流却在一些国家兴起,人类似乎又走到了需要慎重选择和判断的十字路口。

人类社会历史演进规律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关系

人类社会历史演进规律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关系

什么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答: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对这一规律的表述是这样的:“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象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历史规律是马克思通过考察分析资本主义社会这个现实蓝本得出的结论,在马克思看来,资产阶级社会是最发达的和最多样性的历史的生产组织。

“因此,那些表现它的各种关系的范畴以及对于它的结构的理解,同时也能使我们透视一切已经覆灭的社会形式的结构和生产关系。

资产阶级社会凭借这些社会形式的残片和因素建立起来,其中一部分是还未克服的遗物,继续在这里存留着,一部分原来只是征兆的东西,发展到具有充分意义,等等。

人体解剖对于猴体解剖是一把钥匙。

反过来说,低等动物身上表露的高等动物的征兆,只有在高等动物本身已被认识之后才能理解。

因此,资产阶级经济为古代经济等等提供了钥匙”。

[2]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 2版. 第2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P23)运用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马克思总结出了适用于一切时代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统一的辩证运动这个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

既然历史规律是思维抽象的结果,是一种历史理论,那么对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只能依靠人们的思维,人们不可能从各民族的历史发展现实中直接看到历史规律的存在。

马克思恩格斯揭示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这些规律决定了社会形态的更替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但是由于社会发展的复杂性和曲折性,社会形态更替在遵循一般规律的同时,也会表现出一些特殊的形式。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7、人生价值两个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
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个人的自我价值是指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个人的社会价值是指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这两个方面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和源泉,处于首要地位;其次,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实现人生价值基本前提和条件。
[错误倾向]
割裂人生价值两个方面的辩证统一关系,片面强调其中的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的观点都是错误的。如近年来一些人单纯强调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而不讲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只讲索取,不讲贡献,只讲权利,不讲义务,他们提出了“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客观为别人,主观为自己”,以及“主规为他人;客观为自己”等错误观点。也有些人在看待二者关系时不分主次,等量齐观。
(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统一于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发展起阻碍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普遍规律在历史中的作用

普遍规律在历史中的作用

普遍规律在历史中的作用
历史上的普遍规律对我们有着重大的影响,普遍规律也确实存在于
历史的背景中。

以下是普遍规律在历史中的作用:
一、预测未来
普遍规律可以帮助我们预测未来发展,有时候根据历史的走向,我们
可以提出未来的可能性。

这样,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历史上的经验,
更好地准备未来发展趋势,从而为将来做准备。

二、避免重复错误
普遍规律有助于我们避免重蹈错误的覆辙,根据历史的经验,在制定
战略上可以从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错误的覆辙。

三、减轻不安
普遍规律有助于减轻我们未来可能面临的不安情绪,根据历史的经验,可以让我们更好地面对未来不确定的走向,保持乐观的精神。

四、促进正确的行为
正确的行为有助于建立历史的共同模式,特别是在政治、社会、经济
等方面,普遍规律可以促进这样的行为方式,从而达到历史共同体的
目标。

总之,普遍规律在历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
预测未来,减轻不安情绪,避免重复错误,以及促进正确的行为方式,从而实现古今共融的历史格局,使我们走向一个充满荣耀的新世界。

亨普尔《普遍规律在历史学中的作用》之文本研究

亨普尔《普遍规律在历史学中的作用》之文本研究

作者: 董立河
作者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北京100875
出版物刊名: 史学史研究
页码: 8-15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1期
主题词: 历史学 亨普尔 文本研究 规律 普遍 自然科学 决定性作用 流行观点
摘要:1942年,亨普尔于《哲学杂志》第39卷第2期发表了一篇题为《普遍规律在历史学中的作用》的论文。

①在这篇仅有14页的短文中,针对那种认为历史学在方法论上迥然有别于自然科学的流行观点,亨普尔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

他明确主张,与在自然科学中一样,普遍规律在历史学中也同样发挥着决定性作用,是历史研究不可或缺的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