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与相平衡-相平衡教材
6.2_双组分溶液气液相平衡
6.2 双组分溶液的气液相平衡1、掌握的内容——双组分理想物系的汽液平衡,拉乌尔定律、泡点方程、露点方程、汽液相平衡图、挥发度与相对挥发度定义及应用、相平衡方程及应用;2、了解的内容——非理想物系汽液平衡;3、本节难点——t-x-y 图及y-x 图,相对挥发度的特点。
6.2.1 理想溶液的气液相平衡汽液相平衡,是指溶液与其上方蒸汽达到平衡时气液两相间各组分组成的关系。
理想溶液的汽液相平衡服从拉乌尔(Raoult)定律。
因此对含有A 、B 组分的理想溶液可以得出:P A =P A o x A (6-1a)P B =P B o x B = P B o (1-x A ) (6-1b)式中: P A , P B —— 溶液上方A 和B 两组分的平衡分压,Pa ;P A o ,P B o —— 同温度下,纯组分A 和B 的饱和蒸汽压,Pa ;x A ,x B —— 混合液组分A 和B 的摩尔分率。
理想物系气相服从道尔顿分压定律,既总压等于各组分分压之和。
对双组分物系:P=P A +P B (6-2)式中: P —— 气相总压,Pa ;P A 和P B —— A,B 组分在气相的分压,Pa 。
根据拉乌尔定律和道尔顿分压定律,可得泡点方程:o A o BA P P p p x --= (6-4)式(6-4)称为泡点方程,该方程描述平衡物系的温度与液相组成的关系。
可得露点方程式:o Bo A oB o A A p p p p p p y --= 6-5 式(6-5)称为露点方程式,该方程描述平衡物系的温度与气相组成的关系。
在总压一定的条件下,对于理想溶液,只要溶液的饱和温度已知,根据A,B 组分的蒸气压数据,查出饱和蒸汽压P A 0, P B 0, 则可以采用式(6-4)的泡点方程确定液相组成x A ,采用式(6-5)的露点方程确定与液相呈平衡的气相组成y A 。
6.2.2 温度组成图(t-y-x 图)t-x-y 图即温度—组成图。
第二节--双组分溶液的汽液相平衡
第二节双组分溶液的汽液相平衡§6.2.1、理想物系的汽液相平衡平衡蒸馏与简单蒸馏中都存在着汽液两相共存的物系。
在平衡蒸馏中汽液两相充分接触后再进行分离,可以近似认为两相已达到平衡状态。
在简单蒸馏中汽体自沸腾液体中产生,也可近似认为两相处于平衡状态。
所以,蒸馏过程都涉及到两相共存的平衡物系。
一、汽液两相平衡共存的自由度物系中共有四个变量P、T、y、xF = c-p+2 = 2-2+2 = 2所以四个变量中只有两个独立变量。
而蒸馏过程的操作压强是恒定不变的。
P一定,则F=1,即T、x、y中只有一个独立变量了。
若T一定,则x、y随之而定;若x或y 一定,则T(y)或T(x)也随之而定。
图中恒压下双组分平衡物系中必存在着:1)液相(或汽相)组成与温度间的一一对应关系,T-x(y)关系。
2)汽、液相组成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y~x关系。
二、双组分理想物系的Tb~x关系式(泡点——液相组成关系式)理想物系液相为理想溶液I.S.,服从拉乌尔定律;微观Micro:g11=g22=g12,宏观Macro:△H=0;△V=0汽相为理想气体I.G.,服从理想气体定律或道尔顿分压定律。
根据拉乌尔定律,液相上方的平衡蒸汽压为,,混合液的沸腾条件是各组分的蒸汽压之和等于外压,即或Tb~x的函数关系已知泡点,可直接计算液相组成;反之,已知组成也可算出泡点,但一般需经试差,这是由于fA (t)和fB(t)通常系非线性函数的缘故。
纯组分的p0与t的关系通常可表示成如下的经验式:安托因方程A,B,C为安托因常数,由手册查得。
三.汽液两相平衡组成间的关系式Κ——相平衡常数,y-x的函数关系,P一定,Κ=f(T)。
四.汽相组成与温度(露点)的定量表达式y-Td函数关系式五.t~x(y)图和y-x图P恒定E、F互成平衡的汽、液相B'——第一个汽泡D'——第一个液滴把p一定,不同温度下互成平衡的汽液两相组成y和x绘制在y-x坐标中,得到的图称为y-x图。
工程热力学第13讲-第7章-2理想溶液、相平衡基础
若溶液中有A, B 同时存在,平衡时,
pB (T ) RT ln p
l B g B
B
在上两式中消去
B
则得
pB (T , p ) RT ln * pB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
工程热力学
第十三讲
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研究所
本讲内容
7-2 溶液热力学
1 理想溶液 2 逸度和活度
7-3 相平衡基础
3 汽液相平衡 4 汽液平衡相图 5 汽液相平衡关系
6 汽液相平衡关系的应用
学习要求
1 掌握逸度、逸度系数、活度、活度系数、理想溶液、非 理想溶液、汽液相平衡等基本概念。 2 3 掌握理想溶液有关定律和相图的应用。 掌握低压汽液相平衡的计算。
V B ,m V m ( B )
(2)
mixV n BV B , m n BV m ( B ) 0
B B
mix S 0 定温定组成条件下:
* B (T , p ) B * B (T , p ) RT ln x B R ln x B T p ,n T p , n T p ,n
4
了解中、高压汽液相平衡的计算。
1.理想溶液
理想溶液的引入
理想溶液,顾名思义,就是理想化的溶液,是实际不存在的 溶液。 科学研究的前提往往是要首先建立一个理想化的模型,这个 模型是从各种实际现象中抽出来的,求其共性,舍其差异。 这就大大简化了科研中的困难,从而建立一套思想体系,在 具体应用中加以修正,就可以用于实际体系。
第5章相平衡
5.3中低压下汽液平衡 5.3中低压下汽液平衡
相平衡时
ɵ V = P sφ s r x Pyi φ i i i i i
(5-18) 18)
热力学中汽液平衡的研究方法: 热力学中汽液平衡的研究方法: 汽液平衡的研究方法 从平衡数据的测定入手,总结得到相应的平衡 从平衡数据的测定入手, 规律,拟合得到活度系数方程参数, 规律,拟合得到活度系数方程参数,利用具有预 测功能的活度系数方程,并结合式(5-18),计 测功能的活度系数方程,并结合式( 18),计 ), 算得到其他条件下的汽液平衡性质。 算得到其他条件下的汽液平衡性质。 5.3.1中 5.3.1中、低压下二元汽液平衡相图 见教材,自阅。 见教材,自阅。
汽液平衡体系的四类
相平衡时: 19) 相平衡时: PyiφiV = Pi sφis xi (5-19) 工程条件: 工程条件: P〈 1.5MPa的烃类混合物,同分异构体等。 1.5MPa的烃类混合物 同分异构体等。 的烃类混合物, 低压体系: ③低压体系: 汽相: 汽相:理想气体的混合物 Pi = yi P f i l = ri xi f i l 液相:非理想溶液 液相: 相平衡时 yi P = ri xi f i l = Pi s ri xi 20) (5-20) 工程上:大多数体系可采用此法计算。 工程上:大多数体系可采用此法计算。
∴ −d (U + PV − TS ) ≥ 0
∴ ( dG )T , P ≤ 0
∵ G = U + PV − TS
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时,未达到平衡态; 未达到平衡态; 时, 达到平衡态。(5-3) 达到平衡态。( 。(5
=0
∆G < 0 ∆G = 0
( dG )T , P
高中化学水溶液中平衡教案
高中化学水溶液中平衡教案
一、知识目标
1. 了解水溶液中的平衡反应及其特点。
2. 掌握水溶液中平衡反应的计算方法。
3. 能够解释水溶液中平衡反应的影响因素。
二、能力目标
1. 能够应用 Le Chatelier 原理解释水溶液中平衡反应的移动方向。
2. 能够设计实验验证水溶液中平衡反应的影响因素。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一个问题引出水溶液中的平衡反应:“为什么在水溶液中某些化学反应会达到动态平衡?”引导学生思考。
2. 学习活动
a. 学习水溶液中平衡反应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b. 学习水溶液中平衡反应的计算方法。
c. 学习水溶液中平衡反应的影响因素及其解释。
3. 回答问题
通过提问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如:“增加温度对水溶液中平衡反应会有什么影响?”
4. 实验设计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实验,以验证水溶液中平衡反应的影响因素。
可以是改变浓度、温度等条件,观察反应移动的方向。
5. 教学反思
老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实验结果,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水溶液
中平衡反应的理解。
四、作业
1. 阅读相关文献,了解更多关于水溶液中平衡反应的内容。
2. 完成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反馈
老师可以通过学生的作业及实验报告等方式进行课后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问题,及时进行指导。
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活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化工原理9.2 相平衡关系9.2 两组分溶液的气液平衡
1)用饱和蒸气压表示气液平衡
两组分物系理想溶液上方的平衡蒸汽压为
pA
p
* A
x
A
pB pB* xB
溶液温度下纯组 分饱和蒸汽压
溶液沸腾时,溶液上方的总压应等于各组分分压之和
p总 pA pB p*A xA pB* 1 xA
xA
p总 pB* p*A pB*
——泡点方程 (bubble-point equation)
(3)恒沸点随压力的变化而变化
(4)非理B 取决于溶液沸腾温度,上式表达一定总
压下液相组成与溶液泡点温度关系。已知溶液的泡 点可由上式计算液相组成;反之,已知溶液组成也 可算出溶液泡点。
当汽相为理想气体时
yA
pA p总
p*A xA p总
xA
p总 pB* p*A pB*
yA
p*A p总
p总 pB* p*A pB*
继续加热,随温度升高,物系变 为互成平衡的汽液两相,两相温 度相同组成分别为 yA 和 xA 。
t/ C
气相区
露点
两相区
露点线
泡点
泡点线 液相区
0
xA xf
yA 1.0
x(y)
当温度达到该溶液的露点,溶液全部汽化成为组成为 yA= xf 的 气相,最后一滴液相的组成为 xA。
图线说明:
① 曲线 t-x 表示恒定压力下,饱和液体组成与泡点的关系, 称为饱和液体线或泡点曲线。 ② 曲线t-y表示恒定压力下,饱和蒸气的组成和露点的关系, 称为饱和蒸气线或露点曲线。 ③ 在t-x 线下方为过冷液相区。 ④ 在t-y 线上方为过热气相区。 ⑤ 在两线之间为两相共存区,即气、液相平衡区。
上海交大高等工程热力学童钧耕第4章溶液和相平衡上.pdf.pdf
⎞
⎟
dni
⎠S, p,nj ( j≠i)
⎛ ⎜⎝
∂H ∂S
⎞ ⎟⎠ p,n
=
T
⎛ ⎜ ⎝
∂H ∂p
⎞ ⎟ ⎠S ,n
=
V
r
∑ dH = TdS +Vdp + μi 'dni
i =1
μi
=
⎛ ⎜ ⎝
∂U ∂ni
⎞ ⎟ ⎠S ,V ,n j ( j≠i)
μi
'
=
⎛ ⎜ ⎝
∂H ∂ni
⎞ ⎟ ⎠S, p,nj ( j≠i)
四、用摩尔量表示偏摩尔量
表明: ►广延参数Y等于各组元偏摩尔参数的摩尔加权和。 ►多元系统内,只要以偏摩尔参数代替摩尔参数,系统 的广延参数仍具有可加性。
11
r
∑ Y = Yi ni i =1
幻灯片 8
r
r
∑ ∑ dY = Yidni + nidYi
i =1
i =1
比较
r
幻灯片 11
∑ nidYi = 0
r
i =1
∑ dYT , p = Yidni
1mol水的体积 Vm’=18.09ml
溶液的体积V=76.44ml?
V= 74.4ml
配比(1∶1)的溶液中1mol酒精 的体积为57.4ml,水的体积为17.0ml
说明混合物中除质量外的广延性参数不具有可加性。
7
乙醇的质 乙醇体积 水的体积 溶液的体积 溶液的体积
-ΔV
量分数 %
V/mL
V/mL
⎛ ⎜ ⎝
∂Y ∂ni
⎞ ⎟
= Yi
⎠T , p,n j ( j≠i)
高分子溶液的相平衡和相分离
化学位∆u1与浓度的关系为:
Δμ1
=
RT [ln(1 −
φ1)
+
(1 −
1 x
1)φ2
+
χφ22
]
假定x=1000,可得到一系列不同 χ值的∆u1对 φ2的理论曲线
χ12值比较小时,Δμ1随φ2单调下降 χ12值比较大时,Δμ1随φ2有极大值和极小值 当两个极值点重合成为拐点,即临界点
φc
=
1 1+ r1 2
不同的相平衡图
相分离由温度、压力和浓度三个条件控制
UCST- Ultra critical solvency temperature 最高临界共溶温度
LCST- Low critical solvency temperature最低临界共溶温度
3.5 高分子溶液的相平衡和相分离
3.5.1 高分子溶液的相平衡 ( Phase equilibrium of polymer solution )
聚合物能够溶解于溶剂中的必要条件: 吉布斯自由能∆G<0
高分子的溶解过程具有可逆性,一般来说,温度降低, 高分子在溶剂中溶解度减小而使溶液分成两相,温度上 升后又能相互溶解成一相。
∂(Δμ1) = 0
∂φ2
∂
2 (Δμ1
∂φ2 2
)
=
0
χ12c
=
1 2
+
1 r1 2
+
1 2r
≈
1 2
+
1 r1 2
M不太大时,χ12可以超过1/2 M→无穷大时, χ12→ 1/2,体系处于θ状态,也就是M趋于 无穷大时的θ温度就是临界温度Tc 相分离的分子量依赖性,可以用逐步降低温度法把聚合物按分子量大小分离开来
高中化学溶液平衡体系教案
高中化学溶液平衡体系教案教学内容:溶液平衡体系的原理和应用教学目标:1. 理解溶液平衡体系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溶液平衡中影响平衡的因素3. 能够应用溶液平衡体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1. 溶液平衡体系的定义和特点2. 影响溶液平衡的因素3. 平衡常数的计算和应用教学难点:1. 平衡体系的理解和应用2. 平衡常数的计算和应用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移液管、试管、烧杯等2. 实验药品:NaCl、HCl、NaOH、H2SO4等3. 教学课件:包含溶液平衡体系的原理和实例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化学平衡的知识,了解平衡是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概念,引出溶液平衡体系的概念。
二、讲解(15分钟)1. 讲解溶液平衡体系的概念和特点2. 分析影响溶液平衡的因素3. 讲解平衡常数的计算和应用三、实验操作(30分钟)1. 实验一:观察NaCl在水中的溶解情况2. 实验二:观察饱和NaOH溶液与HCl反应的现象3. 实验三:测定H2SO4与NaOH的中和反应的平衡常数四、讨论(10分钟)与学生共同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影响溶液平衡的因素和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五、实践应用(10分钟)给出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溶液平衡体系解答。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溶液平衡体系的理解。
七、课堂总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概括溶液平衡体系的要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深入理解溶液平衡体系的原理和应用,掌握相关计算方法和实验操作技巧。
同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高分子溶液的相平衡
的大小有关, 当x一定时:
当c1 < c1C 或 T > TC时 当c1 = c1C 或 T = TC时 当c1 > c1C 或 T < TC时
DGM/RT
0
j’ ja j2 jb j” 1.0
DGM/RT
当c1 > c1C 或 T < TC时
曲率半径大于0
体系为均相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Discussion 1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1) 从纵轴的截距可求聚合 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2) 从直线的斜率可计算第 二维利系数
c
Discussion 2
The second Virial coefficient
A2与c1相似,也是高分子与溶剂分子间相互作用
的反映,但A2可以直接从实验中得到。它们都与 高分子在溶液中的形态有密切关系。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良溶剂
溶剂
劣溶剂
c
A2 > 0 A2 = 0 A2 < 0
线团扩张 无扰线团 线团紧缩
温度与A2的关系 A2
0
对于同一高分子-溶剂体系, 改变体系的温度, 则有:
T
A2 > 0 A2 = 0 A2 < 0
良溶剂 线团扩张
溶剂 无扰线团
劣溶剂 线团紧缩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3.3.2 相分离
高分子溶液作为由聚合物和溶剂组成的二元体系 , 在一定条件下可分为两相, 其为一相为含聚合物 较少的“稀相”, 另一相为含聚合物较多的“浓相”, 这种现象称之为相分离
对于聚合物和溶剂都确定的体系, 相分离发生与 否同温度有关
第六章 相平衡(二)
19
§6-7 二组分固态不互 溶系统液-固平衡相图
20
二组分液态完全互溶而固态完 全不互溶系统液- 全不互溶系统液-固相图 具有低共熔点的固态不互溶凝聚系统
21
一、相图分析
a、b—纯物质熔点 E—低共熔点 纯物质熔点 低共熔点 aE、bE—溶液凝固点随溶液 aE、bE 溶液凝固点随溶液 组成变化关系;固体A 组成变化关系 ; 固体 A、B 在 溶液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 S’ 化关系。 化关系。 CED—三相平衡线 CED 三相平衡线 F=2-3+1=0 冷却过程: 冷却过程 c→d B(s) 析出 →e nL/nS=eS’/eL’ →f l→A(s)+B(s) 过f点:液相消失 点
23
24
讨论: 讨论:
由上述冷却曲线可以看到 转折点( 1)若冷却曲线上出现转折点(即曲线斜率发生改变), )若冷却曲线上出现转折点 即曲线斜率发生改变), 则系统内必发生了相数的改变(有新相生成或旧相消失) 则系统内必发生了相数的改变(有新相生成或旧相消失) 相数的改变 2)若冷却曲线上出现水平线段,则系统的自由度数 若冷却曲线上出现水平线段 水平线段, F=0,若单组分系统是两相共存, 为F=0,若单组分系统是两相共存,二组分系统是三 相共存。 相共存。
30
L1
l+C(s) A(s)+C(s) Q l+B(s) C(s)+B(s)
L2
c’
A
C
xB
点、线、面
H2SO4·4H2O
H2SO4·H2O H2SO4·2H2O
水−硫酸二元系相图
31
二、生成不稳定化合物
d e d e 分解温度— 分解温度 不相合熔点
O1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教材分析+课件(共44张PPT)
找到体系微粒
认
思考微粒反应
识
思
路
确定主要平衡
想到平衡移动
微粒观
变化观
形
成
观
念
平衡观
➢ 应用前一章所学的化学平衡原理,探讨水溶液中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 体现化学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 认识定量实验的仪器特点和操作原则。
本章核心素养的培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发展学生的微粒观、变化观和平衡观
二、本章内容和结构
Na2CO3酚酞溶液
【提出问题】 盐溶液的酸碱性如何?
1. 借助情境、实验、示意图等多种方式将抽象内容具体化
科学研究
FeCl3可用作净水剂,经研究 发现FeCl3净水过程中杂质的 去除率与废水的pH的关系如 图所示:
溶液配制
在配制FeCl3溶液时,若将FeCl3 晶体直接溶于蒸馏水中,制得 的液体会出现丁达尔效应,为 什么?
电离平衡常数计算
② 沉淀溶解平衡正文中引入溶度积和离子积概念,并用其分析 沉淀的溶解和转化
旧版教材
新版教材正文
溶度积表达式
离子积表达式
溶度积和离子积的相对大小 与反应方向间的关系
沉淀的溶解
沉淀的转化
新版教材正文
教材习题
P60页
P85页
③ Kw和Kh的表达式中直接忽略了水的浓度
旧版教材
新版教材
定性
化 学 平 衡 理 论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
电离平衡
弱电解质 (溶质)
水
(溶剂)
定量
电离常数
水的离子积常数
盐类的水解平衡 (溶质与溶剂间的相互作用)
《相平衡和溶液》课件
溶液的分类
总结词
根据溶质和溶剂的种类,溶液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稀溶液和浓溶液等。
详细描述
根据溶质和溶剂的种类,溶液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根据溶质能否继续溶 解于溶剂中,可以将溶液分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根据溶液中溶质的浓度, 可以将溶液分为稀溶液和浓溶液。
溶液的物理性质
相平衡和溶液理论在食品添加剂的制备中也有应用,如乳化剂、增稠剂、调味剂等。这些 添加剂的制备需要控制不同相之间的平衡,以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食品包装材料
相平衡和溶液理论还应用于食品包装材料的研发,通过控制包装材料的成分在不同相之间 的分布,提高材料的阻隔性能、透明度、柔韧性等特性,以满足食品包装的要求。
未来研究方向和展望
跨学科合作与交流
未来,相平衡和溶液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不同领域之间的融 合和创新。
新理论和新方法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研究者们需要发展新的理论和方法,以更深入地揭示相平衡 和溶液的内在机制。
应用前景的拓展
相平衡和溶液研究在能源、环境、化工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未来, 需要加强应用基础研究,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生物相容性材料
相平衡和溶液理论还应用于生物相容性材料的研发,如人工关节、血管、牙齿等。这些材料需要在人体 内与组织液保持良好的相平衡,以保证材料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05
相平衡和溶液的前沿研究
相平衡研究的新进展
相平衡研究的理论 模型
近年来,研究者们不断探索新 的理论模型,以更准确地描述 相平衡现象。这些模型包括分 子动力学模拟、统计力学方法 和人工智能算法等。
THANK YOU
物理化学(第五版) 演示文稿4-5 理想液态混合物和溶液的相平衡
解: 以100g混合物为计算基准
mFe
xFe
M Fe
mFe M Fe
mMn M Mn
99.00 / 55.85 99.00 1.00 55.85 54.93
0.9898
x(Fe)=0.9898; x(Mn)=0.0102 p(Fe)=p*Fe x(Fe)=133.3Pa 0.99=132Pa p(Mn)=p*Mn x(Mn)=101325Pa0.0102=1033Pa p = p(Fe) + p(Mn)=1165Pa y(Fe)=p(Fe)/p=132Pa/1165Pa=0.113 y(Mn) =1-0.113 = 0.887
T
b
T
b
T
b
T
b
当溶液很稀时, -lnxA= -ln(1-xB) xB ,
而且当 Tb与Tb* 相差不大时, TbTb* Tb* 2
又令 Tb = Tb – Tb* , 则:
xB
vap H m ,A R(Tb* )2
Tb
对于稀溶液:
xB = nB / nA= nBMA / mA = bBMA
RT ln
pA* p
A
A (g) A
RT ln
pA p
* A
A
半透膜
pA* pA
* A
A
称为渗透压,阻止水分子渗透必须外加的最小压力。
若外加压力大于渗透压,水分子向纯水方渗透,
称为反渗透,可用于海水淡化、污水处理等。
Π cBRT —范特荷夫公式
(仅适用于稀溶液)
诺贝尔化学奖
首位得主
van't Hoff (1852-1911) , 荷兰
A(g, T, p)
第6章相平衡1
§ 6.1 相律
1. 基本概念
(1)相和相数
•相:系统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均匀的部分,称为相。 • 相数:系统中相的数目为相数,以 P 表示。 •气体:不论有多少种气体混合,只有一个气相,如空气。 •液体:按其互溶程度可以组成一相、两相或三相共存。 •固体:一般有一种固体便有一个相。两种固体粉末无论混 合得多么均匀,仍是两个相(固体溶液除外,它是单相)。
这三条曲线把相图分成三个区域, 分别为气相区,液相区,固相区。 三条曲线的交点O为三相点:冰 -水-气,是无变量系统,系统温 度、压力为(0.0098℃,0.610 kPa),不能变化。
在相图中表示系统状态的点为系统点,例如O点为三相
点。从相图上根据系统点的变化,很容易得到系统相
态与温度和压力的关系。
2.相律
• 相律推导的思路:自由度数 = 总变量数-方程式数
• (1)总变量数:温度T、压力 p、组成 • (2)对S种物质P相组成的相平衡封闭系统,对于每一个
相, S个组成,P相中共PS个组成。所有各相的温度和压 力相等。总变量数= PS+2
• (3)由于每相中因S个组成变量间存在SxB=1, P相中共
xB
A
p*
*
p
B
A
p*
xB
yB pB/ p
B
101.325kPa
g l+g 露点
l
泡点
泡点:液相开始起泡沸腾的温度。 露点:气相开始凝结出露珠的温度。
24
§6.4 二组分真实液态混合物 的气-液平衡相图
• 二组分非理想或真实液态混合物是指系统不遵守 拉乌尔定律,溶液的蒸气总压与由拉乌尔定律计 算的蒸气总压有偏差。
15
化学教案溶液和化学平衡
化学教案溶液和化学平衡一、教学目标1.了解溶液的概念,掌握溶解、饱和溶解、过饱和溶解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熟练掌握溶解度、溶液浓度的计算方法。
3.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掌握平衡常数和反应方向的判断方法。
4.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溶液的概念及溶解度、溶液浓度的计算。
2.化学平衡的概念及平衡常数和反应方向的判断。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让学生回忆溶液的概念及溶解、饱和溶解、过饱和溶解的特点。
(2)教师通过实验向学生引出下一节课的内容。
在实验中,将少量溶质逐渐加入溶剂中并搅拌,观察直至溶质完全溶解,再加入溶质,发现无论加入多少溶质,都不再溶解,说明此时达到饱和溶解。
接着继续加入溶质,发现部分溶质不溶解,代表溶液已过饱和。
教师总结实验,引入今天的内容。
2.溶解度和溶液浓度(1)概念解释。
教师向学生解释溶解度的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所能溶解的最大量称为溶解度。
然后解释溶液浓度的概念:溶液中溶质的数量相对于溶剂的数量,称为溶液的浓度。
(2)计算方法。
教师通过实例向学生解释溶解度和溶液浓度的计算方法。
(3)练习和解答。
教师提供几个练习题供学生练习,并对问题进行解答。
3.化学平衡(1)概念解释。
教师向学生解释化学平衡的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称为化学平衡。
(2)平衡常数。
教师解释平衡常数的概念:在特定温度下,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的比值相乘,称为平衡常数。
(3)判断反应方向。
教师向学生解释如何通过平衡常数判断反应方向:当平衡常数大于1时,反应物的浓度较大;当平衡常数小于1时,生成物的浓度较大。
(4)应用实例。
教师提供几个实际问题供学生进行讨论,并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拓展延伸教师提供一些拓展问题或实验课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拓宽视野,培养创新思维。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溶液的概念,掌握了溶解度和溶液浓度的计算方法,并且学习了化学平衡的概念以及平衡常数的计算和反应方向的判断方法。
高分子溶液的相平衡课件
目录
高分子溶液的基本概念高分子溶液的相平衡理论高分子溶液的相分离过程高分子溶液的相平衡应用高分子溶液的相平衡研究展望
01
CHAPTER
高分子溶液的基本概念
高分子化合物是由许多重复单元通过共价键连接形成的长链大分子。
定义
高分子化合物具有相对较高的分子量和分子链的柔韧性,表现出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相分离的动力学过程包括形核、生长和粗化三个阶段。在形核阶段,溶液内部的小的不均一区域逐渐扩大形成核;在生长阶段,这些核逐渐长大成为明显的液滴或凝胶颗粒;在粗化阶段,这些液滴或凝胶颗粒的尺寸逐渐增大,直到达到稳定状态。
过程
影响相分离动力学过程的因素包括高分子溶液的浓度、温度、压力、混合速度等。这些因素会影响到形核和生长的速度,从而影响最终的相分离结果。
03
CHAPTER
高分子溶液的相分离过程
原理
高分子溶液的相分离是由于溶液内部的不均一性引发的。这种不均一性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如温度变化、压力改变、混合速度等。当这种不均一性超过某一临界值时,就会发生相分离。
类型
根据相分离的驱动力不同,可以将相分离分为热力学相分离和动力学相分离。热力学相分离是溶液内部的不均一性达到一定程度后,自发形成的相分离;而动力学相分离则是通过外界作用力,如搅拌、混合等,促使溶液发生相分离。
总结词
高分子溶液的相平衡与流变学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研究这一关系有助于深入理解高分子溶液的行为和性质。
高分子溶液的相平衡主要表现在溶质分子的溶解、聚集和沉淀等过程,而流变学则关注高分子溶液的流动和变形行为。通过研究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好地揭示高分子溶液在加工、应用过程中的性能变化,为优化高分子材料的使用提供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份数”,用符号K 表示。
§3.11 相律
系统的组份数K 等于系统中所有物种数 S 减去 系统中独立的化学平衡数 R,再减去各物种间的浓 度限制条件R'。
K S R R'
§3.11 相律
(1)对于化学平衡条件R,必须是独立的
例如系统中有如下反应:
第三章 溶液与相平衡
§3.11 单组分系统的相平衡
➢ 相平衡中的几个重要概念 ➢ 相律的推导
§3.11 相律
一.相平衡中的几个重要概念 1.相(phase)
系统内部物理和化学性质完全均匀的部分称为相。 应满足三个条件:
1)物理和化学性质应该完全一致 2)其数量可以任意改变 3)相与相在指定条件下有明显的界面。
表示每一个相的组成需要的浓度变量为 K- 1
(因为另一组分的浓度不是独立的,遵循 xB 1 )
B
表示所有各相组成需要的浓度变量为 (K - 1)
只考虑温度和压力两个变量,则变量总数为
(K - 1) +2
§3.11 相律
但是这些变量之间不是独立的,因为在多相平衡中, 每一组分在各相中的化学势相等,即:
固两相共存的问题。此时, = 2,f = 1。
这表明单组分系统两相平衡共存时,T、P之中 只有一个可以自由变动,另一个是它的函数,该函 数的关系式是Clapeyron(克拉贝龙)方程。
单组分系统的两相平衡——Clapeyron方程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任何纯物质达到两相平 衡时,在两相中Gibbs自由能相等
例如,在真空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2NH3(g) N2 (g) 3H2 (g)
因为有一个独立的化学反应,所以 R=1 因为两种气体的量保持一定的比例
N2 (g):H2 (g) 1:3
所以 R' 1, K S R R' 1
§3.11 相律
对于浓度限制条件R’,必须是在同一相中几个 物质浓度之间存在的关系,能有一个方程把它们的 化学势联系起来。例如:
若除温度、压力外,还要考虑其他因素(如磁 场、电场、重力场等)的影响,则相律可表示为
f K n
§3.12 单组分系统的相平衡
➢ 单组分系统的两相平衡——Clapeyron方程 ➢ 实验二、纯液体饱和蒸汽压的测定 ➢ 水的相图
§3.12 单组分系统的相平衡
单组分系统: 组分数 K=1的系统。
5.自由度(degree of freedom)
在不引起旧相消失和新相形成的前提下,可以 在一定范围内自由变动的强度变量,称为体系在指 定条件下的自由度。这些强度变量通常是压力、温 度和浓度等。
确定平衡系统的状态所必须的独立强度变量的 数目称为自由度数,用字母 f 表示。
§3.11 相律
6.多相系统平衡的一般条件 在一个封闭的多相系统中,相与相之间可以有
自由度: f = K- + 2 = 3 -
P-T图
当 = 1 单相
f 2 双变量系统 区域
当 = 2 两相平衡
f 1 单变量系统 线性
当 = 3 三相共存
f 0 无变量系统 点
单组分系统的自由度最多为2,双变量系统 的相图可用平面图表示。
§3.12 单组分系统的相平衡
单组分系统中,最常见的是气-液、气-固或液-
G1 G2
若温度改变dT,相应压力改变dp,两相仍保持平衡
dG1 dG2 根据热力学基本公式 dG SdT Vdp
§3.11 相律
系统中相的总数称为相数,用 表示。
➢ 气体,不论有多少种气体混合,只有一个气相。
=1
➢ 液体,按其互溶程度可以组成一相、两相或三相
共存。 =1,2,3
举 水与乙醇形成的是单相系统, =1 例 水与苯形成的通常是两相平衡系统, =2
§3.11 相律
➢ 固体,一般有一种固体便有一个相。同种固体, 不同晶型为不同相。两种固体粉末无论混合得多么 均匀,仍是两个相(固体溶液是单相)。
实际解决:对于平衡系统,最少需要多少个 强度变量才能确定系统的状态。
§3.11 相律
3.相图(phase diagram) 研究多相系统的状态如何随温度、压力和组成
等强度性质变化而变化,并用图形来表示,这种图 形称为相图。
§3.11 相律
4.物种数和组分数
系统中所含的化学物质种类的数目称为系统的物 种数,用符号 S 表示。
B
B
B
每个组分在个相中化学势相等的关系式( 1) 系统共有C个组分,则有化学势相等的式子,K( 1)
因此描述系统状态所需要的独立变量数 f
f = (K - 1) + 2 - K( -1) = K- + 2
§3.11 相律
f = K- + 2
这就是联系系统内相数、组分数、自由度和外 间因素间的相律表达式。
CaCO3(s) CaO(s) CO2 (g) K S R R' 310 2
因为 CaO(s), CO2 (g) 不在同一相中
§3.11 相律
❖ 小练习 1. HAC的水溶液,问S=?,K=?
一个系统的物种数S是可以随着人们考虑问题 的不同而不同,但是组分数C是确定不变的。
§3.11 相律
热的交换、功的传递和物质的交流。
对具有 个相系统的热力学平衡,实际上包
含了如下四个平衡:
(1) 热平衡 (2) 力学平衡 (3) 相平衡 (4) 化学平衡
T T p p
B B
BB 0
B
T
p
B
不予考虑
二.相律的推导
§3.11 相律
假设平衡系统中有 K 个组分,有 个相,若C
个组分在每一相中均存在,
(1) C(s) O2 (g) CO2 (g)
( 2)
C(s)
1 2
O2
(
g
)
CO(
g)
(3) = (1) - (2)
(3)
CO(g)
1 2
O
2
(
g
)
CO
2
(
g
)
这三个反应中只有两个是独立的,所以 R=2
K=4–2=2
§3.11 相律
(2)对于浓度限制条件R’:几种物质在同一相中的浓度 总能保持着某种比例关系。
例如, CaCO3(s)与CaO(s)粉末, =2 原因:每粒粉末仍保持原来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大块的CaCO3(s)和CaCO3(s)粉末, =1 金与银、铜与锌固体溶液(固溶体,合金), =1
§3.11 相律
2.相律(phase rule)
研究多相平衡系统中,相数、组分数、自由度 数以及影响系统性质的其他因素之间关系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