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苏锡常镇二模 作文讲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模作文讲评用卷
一,原题重读:
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从前的日色慢,车、马、邮件都慢……”木心的一首《从前慢》打动了很多人的心;可是,现实生活中人们还是分秒必争,不肯输了人生岁月。
二、立意分析:
材料由两句话组成,由“可是”进行转折衔接,将“从前”与当下的现实生活进行对照。木心的《从前慢》(春节晚会上,歌手刘欢深情演唱了“同名曲”,因此《从前慢》这首诗走进了千家万户),这首小诗概括了我们当代人普遍的感受,即对于快节奏下慢生活的向往。
日色慢,是说时间缓缓流逝;车、马、邮件这几个事物是旧日生活节奏和缓的代表性意象。慢,从字面上来感受,当然是生活节奏不快。但若介入一种情感机理,慢有慢的成因,还有就是一种“心若止水”的那种沉静、悠然的姿态;或者也有如朱自清的那种“匆匆”的对于日子跟光阴的一种别样怜惜的情调。“从前”究竟是怎样一个时间段,是模糊的;比方说,可能是解放前、文革前、改革开放前,或者就是十年、二十年前,等等。另外,由于木心的人生阅历很丰富,“从前”可能提供的参数也很多,或者是出国前、回国前、狱前,等等。但是在写作中,不需要对应这些具体的界定,一个简简单单的“以前的那些日子”就够了。
“从前慢”与眼下愈来愈快的世界、生活相比,从前的慢有时候转化成了一种美、一种好、一种朴素的精致、一种生命的哲学,细细品味、琢磨,这“慢”里透着人性的静美、朴素、浪漫、耐性等等。现在工作和生活节奏都很快,人心浮躁,这几句诗一下子就能打动人的内心,让人停留审视自己的脚步。
第二个分句“现实生活中人们还是分秒必争,不肯输了人生岁月”,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第一个层面,分秒必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是非常可取的,所谓人生苦短、时间宝贵,为了实现理想、实现人生价值,必须与时间赛跑;但是,分秒必争的人生,并不见得就赢了人生岁月,就能让自己的人生岁月充满生命的质感。第二个层面,可以理解为被高速度、快节奏现代生活所“绑架”的一种机械的人生,人们为了“跟上”机器的节奏、赶上社会的步伐,而不得不“赶时间”,“赶地铁”“赶考试”“赶应酬”……现代社会背景下的“匆忙人生”,人们被动地与时间赛跑,但却未必能赢得人生。第三个层面,从这个句子的出处进行思考,句子来自于余光中的“分秒必争吗?当心别输了岁月”,前后分句之间形成一种相反相成的逻辑关系,“分秒必争”,很有可能输了“岁月”、输了“生命”。
现代人,在当下这个社会里面很紧张,总是争分夺秒地追逐自己的梦想与人生,总想一定要怎么样,一定要得到、实现自己的欲望、目标等等,可是很快的时间就过去,最后人生岁月可能就这么流逝掉了。“岁月”对应的词汇不是短暂的光阴,而是跟生命、跟文化有关系,而“分秒必争”是跟眼前的利益有直接的关系。“分秒必争的人生”,更多时候表现为急功近利;很多人追求结果的实现,而不在意或者忽视、漠视过程的体验、感受。其实,在生命的路上不必分秒必争;当觉得乱的时候,就停下来把自己整理清楚,找到自我,那么生命才饱满。要特别注意的是,这句话并不是否定“抓紧时间学习或工作的必要性或称赞人争分夺秒的可贵精神”;它让人们反思“在分秒必争中,莫忘岁月。”
还需要特别指出的,“从前”对应的不光是年代、时间,也对应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情况。现在的生活,时空被科技高度浓缩化,高度发达的通讯方式、交通方式,让人们越来越追求目的,以至于忘了自己在这个当中成长的过程。生活中的很多人在心底里还是十分向往那种单纯追求过程的感觉的。三、例文分析:等一等你的灵魂
“从前的日色慢,车、马、邮件都慢……”木心的从前慢勾勒的是一幅静谧安逸的生活,而如今的社会却与之背道而驰。
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分秒必争,似乎只有用尽了每一分钟才能体现他们的生命价值。他们像《爱丽斯梦游仙境》里的小兔子一样,看看表拼命地向前冲,嘴里还念叨着:“来不及了来不及了,我来不及了……”好似落了那一秒就被甩出十万八千里一般。身为其中的一只的我们难道不该扪心自问一句为什么吗?
为什么?源自于人们日益膨胀的欲望,哲学家称之为物欲症。人们在得到从未有过的物质之后,总是渴望得到更多更好的,他们的欲望在不断膨胀,他们的贪心永远无法满足。他们看似的奔波忙碌只为取得一件件外在的物质来证明自己的岁月。
然后这势必会引起许多问题。
快餐式的生活,使灵魂变得行动缓慢甚至滞留原地。人们带着一具被日益腐朽的空壳行路,没有灵魂的滋润,会愈趋浮躁。正如梁文道所说:“浮躁是流行的症候。”人们不知道自己所行的方向,没有办法平心静气地思考生命的方向,最终只会迷失自我。
就像少年成名的罗琦,小小年纪便接触浮华喧嚣的社会的她早已忘记在平静缓慢的岁月的淡泊。在这个快速浮躁的社会迷失自我,吸毒而导致身败名裂。
所幸的是,人们也注意到自身灵魂与步伐的不一致,认识到过快生活的危害。可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孙道荣说:“丢弃我们不该拥有的,才能得到我们不该丢弃的。”放下物欲的渴望,放下名利的执念,才能使我们的身体轻盈,让灵魂追上。
放慢脚步,等一等你的灵魂才能体会到生命中更多精彩的过程,才能让生命更加有意义。川端康成浅浅一句:“凌晨四点看海棠花未眠。”瞬间润湿了多少心灵,有多少人在日益浮华,分秒必争的社会早已丢弃了,当初的闲情逸致,早已丢了原本的安逸。
放慢脚步等一等你的灵魂,只有这样,当你老了,走不动了,炉火旁打盹,回忆起青春时才能感叹生命无悔!
等你等你的灵魂,重塑从前慢。
“慢慢”人生路
有人听闻木心的《从前慢》感慨过往“慢节奏”生活的舒适与静谧;亦有人抛弃对“慢生活”的渴求,奔波于现实的疆场,分秒必争……人啊,似乎都向往着,在两种生活中找寻着一种平衡。
我不禁诧异,现实生活中的人们为什么像机器般无间隙得有规律地运动着?
因为他们知道“时光易逝,绿了芭蕉,红了樱桃。”因为他们害怕林徽因所说的“我们还未好好相爱,时间便流逝了”,更因他们惶恐“回首朝夕,空空然,了无痕迹……”所以他们整日奔息,断然不肯输了岁月,所以他们争分夺秒,苦了身心,累了自己……可谓大愚矣!
相反地,智者却会在忙碌中觅得一丝赏凉圣地,能够为自己日益紧绷的神经找寻放松的佳地,更学会走出属于自己的“慢慢”人生路。
智者当若蒲松龄,不汲汲富贵,不耿耿名利。我自“慢”游山水,潇潇洒洒体味世事;智者当若黄侃,五十之前不著书,毕生存疑惑,对待学术孜孜不倦,从不留恋于“快”;智者更若王永年,“每天坚持翻译一点”,不求速,只求精……这样的“慢生活”,似乎已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高度,活出了一种别样的姿态。
然而,也有人质疑“有时慢是会腐蚀人心。”事实上,只要学会调整好对待生活的焦距,把握好尺度,“慢”同样令人身心愉悦。
你看,川端康成凌晨三点看海棠花未眠,“慢”观花开花落,给劳作的自己,放松身心;你看,梭罗在瓦尔登湖垂钓,给疲惫奔波的自己,一个修心的佳地;你看苏轼举酒属客,歌窈窕之章,放下世事的羁绊,从“慢”中感悟人生真谛……
正像白岩松所说的:“有时候,不要急,不是不思进取,而是为了放松身心更好地前进。”我感叹了他把人生的这里概括得如此简单明澈,给疲惫奔波的人提供指引。是啊,“人生不是竞技场,何必把赚钱当成最大的荣光。”
我们应当看到工业革命的快速进行,让泰晤士运河变成一滩污水,我们应该感受到工厂只讲速度,不求质量所带来的惶恐与畏惧……
那么,我们应该学会“慢慢”走人生路。煮茗檐下,弄笔窗前,偶遇园翁钓叟,谈笑无还期!
细嗅蔷薇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每个人都在马不停蹄地追求速度。在这样掘金的时代,慢的抒情方式正在消失,然而多数人却浑然不知。也许快速能让他们获得暂时的充实感,满足感,却也令他们错失了许多细嗅蔷薇的美好享受。
我欣赏李云迪,不仅仅是因为他赢得肖邦金奖,具有超高的音乐天赋与造诣,而是为他能对生活有从容享受的态度。与音乐厅中的他不同,他爱在周末放下钢琴,去摆弄食谱,在微博上晒美食照,与“云粉”互动,甚至在生日当天上传了一张半裸健身照。即便在巡演来临之际,他也不忘从容地做一个慢生活的主角,就像在弹奏肖邦金曲时所展现出来的状态,优雅而从容,如他所言,“只想做最自然的想要的自己”,而他也真正以慢节奏的方式成为了他口中的王者。
与岁月竞争,那人生必定是一盘输局。浮光再潋滟,也淌不过流年。又何必自甘被岁月绑架,去做时光的奴隶呢?何不慢下来,嗅一嗅墙角的那株蔷薇。
而我所言,并非是认为分秒必争是种坏事,只是在物质主义形势下,极端的快速会使我们衍生欲望,甚至欲望不断扩大,膨胀,以至于它成为我们人生目的,乃至行为的准则。长此以往,人性就会变得孱弱,被欲望所奴隶,当物欲成为社会的图腾,人类就不再高尚和神圣。
然而快速发展确实有一定的弊端,如今我们队世界的认知前所未有的广泛深入,而我们的内心却日益模糊。我们高举着“快”的旗帜,却不想世界快速发展变得高科技却再无诗意。我们曾经深情地仰望星空,思考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而现在我们只会低着头,担心如何才能在这片土地上活下去。
谁曾想,鸢飞鱼跃,草长萍移,虫竹兽奔,叶绿花开,日升日落,潮来汐退,四季轮回。生命荣枯消长,轮回更替,才是自然常态,而我们又何必苦于对速度的疯狂迷惑和过分追逐?
何不停一停,等一等我们的灵魂,何不慢一慢,回省自我,观察内心,我们暂歇自愈,只为要走更远的路。慢下来,让我们细细品嗅蔷薇的幽香。让我们与林徽因一起“携着一颗淡定从容的心,走过山水重复的流年,笑看风尘起落的人间”。
论慢
慢这个东西,很难下出一个清晰的定义。一个老人拄杖而行,颤颤巍巍,是一种慢;几位熟人,在树下小饮淡酒,闲话家常,也是一种慢了;一家人喧闹出游,孩童奔走,大人稳行,逛了一下午,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慢?
慢和静有些相似,静时总是慢的,但慢时却不全是静的。
慢与温馨,仿佛也有些许瓜葛;可慢也总是无须带入情感的,用温馨形容,也终是过了。
与其拘泥于想慢,不如想想快。快是什么?快是把一件事缩短了时间做,是对自己的一种促进与压迫,让自己获得常规状态下所不能收获的,因而为快。
于此处而言,或许慢就是一种生活常态。慢是无思无想的自然状况,所以常常被忽视;但它不可或缺,它往往占据生活的大部分。我们对慢的感受,似乎更倾向于静心时对生活的感受,所以静、和睦、温馨的感觉油然而生。但慢比这些更广、更纯粹。
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心中向往慢带来的美好,却仍分秒必争;快步向前,仿佛成了他们的常态;他们往往疲惫不堪。
看到这一个问题,令人最不解的地方是:“快”是会让人疲惫不堪,让人不喜的东西吗?我实在不敢苟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