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杠杆》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杠杆》教学设计

人教2011课标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i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

2.认识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理解力臂的概念。

3.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F1L仁F2L2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杠杆示意图的绘制,体会科学抽象的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分析概括能力、

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生活中的杠杆让学生感受物理与生活科技的联系。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精神及合作意识。

学情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

本章是初中物理力学部分最后一章,涉及前面所学的力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杠杆》这一节中,《课标》对杠杆平衡有新的要求,即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其中既有实验探究的要求,又有知识方面的要求,而且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被列为学生必做实验。而且杠杆这节课又作为简单机械的第一节课,杠杆平衡条件又是其余各简

单机械的理论依据。是贯穿于全部简单机械的主线,起到统领的作用。同时杠杆又与生活实

际密切联系,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所以讲好这节课非常重要。

学习者特征分析

1、思维储备:八年级的学生正是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型过渡时期,抽象思维是学习物理知识的一种重要思维形式。

2、知识储备:学生对平衡已有一定的认识。能正确使用实验中的测量仪器。但将实际问题

转化为物理模型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师要创设便于他们进行观察的物理环境,给他们发

表自己见解和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本节课的主要设计思想的最大体现就是让学生成为课

堂的“探索者”,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体会复杂问题简单化。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对杠杆示意图的绘制,体会科学抽象的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归纳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难点:

1、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归纳杠杆的平衡条件。

2、力臂概念的产生。

4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教师活动:现场求助:你能想办法利用一组工具(铁丝和铁棒或木块和螺丝刀)将木板上的钉子拔起来吗?

2、学生活动:学生分组实验拔钉子自己设计出了一种简单机械----杠杆观察杠杆的相同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3、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利用了一种简单机械---杠杆来拔钉子。在体验的基础上很容易理解杠杆的定义及五要素中的三个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同时引出课题。教师给学生分组实验器材。

一、认识杠杆.

1、教师活动:在学生观察、体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杠杆就是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用“ 0”来表示。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F1来表示。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F2来表示。

2、学生活动:学生举例或直接走进生活中的画面,去认识杠杆。并动手绘制杠杆示意图.

3、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生活画面,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认识杠杆,

能从生活实际的例子中抽象出杠杆的模型,能找出支点、动力和阻力。

二、杠杆水平平衡实验的探究•

活动一:

1、教师活动:通过跷跷板引出杠杆的平衡及最简单的平衡---水平平衡。并通过跷跷板引导学生猜测杠杆水平平衡和什么因素有关。

2、学生活动:学生根据生活中玩过的跷跷板,想办法让跷跷板水平平衡,通过游戏的生活体验来猜测影响杠杆水平平衡的因素。

3、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通过生活感知,与物理知识进行联系,引导学生猜想与假设。

活动二、

1、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用杠杆模拟跷跷板,钩码表示小朋友,对自己的猜想进行实验验证。

2、学生活动: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杠杆水平平衡的条件(注意分工合作),填写实验记录单,并总结出结论。(实验记录单见资源包)

3、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进行一个完整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分析概括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教师为学生准备实验器材。

三、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

活动一、

1、教师活动:教师针对学生们所得的实验结论进行实验验证。拓展杠杆在倾斜位置平衡时,结论是否也适合。

2、学生活动:学生和教师一起探究,教师的实验结果与学生的实验结论有冲突,引起新的质疑。

3、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让学生思维的火花碰撞,产生对新问题的探究意识,引起他们的探究兴趣。同时让学生体会探究过程。

活动二、

1、教师活动:教师通过课件引导学生对新出现的问题进行再次分析,引导学生对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进行全面猜想。

2、学生活动:学生通过课件分析出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除了动力和阻力外还有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及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有关。

3、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新问题时,再次对实验进行全面分析,做出新的调整,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意识。

活动三、

1、教师活动:教师和学生一起利用自制教具对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的猜想进行实验探究,收集数据,归纳分析,得出结论。

2、学生活动:学生讨论此实验结论是否适合杠杆水平平衡时的情况。总结出杠杆平衡时条件,填写实验记录单。(实验记录单见资源包)

3、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分析概括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活动四、

1、教师活动:教师介绍力臂的概念。引导学生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F1L仁F2L2

2、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当杠杆水平平衡时,力臂恰好落在杠杆上,所以也是F1L仁F2L2只不过力臂此时正好和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重合,所以才误得出前面的结论。但这也给

我们以后做实验一个很好的启示,也就是在实验时让杠杆保持水平平衡使力臂落在杠杆上,

可以方便测出力臂。

3、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让学生体会力臂的生成,理解力臂的概念。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同时通过杠杆水平平衡和任意位置平衡全面的实验探究,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四、练习力臂画图•

1、请画出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见课件)

2、一根翘翘板,如图示0B=20A若坐在杠杆左端的胖子重力是1000牛,那么,要想将他

抬起,至少另一边要施加牛。

五、课堂小结•

1、教师活动:总结杠杆的发展史,实际上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史。(配合多媒体课件)

2、学生活动: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

3、让学生从知识和情感上再次得到升华。

布置下一节课的任务:课下体验使用生活中的一些杠杆,体会在生活中为什么用这些杠杆?

七、板书设计•

第一节、杠杆

一.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用“0”来表示。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F1来表示。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F2来表示。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L1表示。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L2表示。

二.杠杆的平衡:

杠杆静止---- 杠杆平衡(水平静止 ---- 水平平衡)

杠杆平衡条件:动力X动力臂=阻力X阻力臂

F1L仁F2L2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