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杠杆教案
八年级物理-杠杆教案

八年级物理-杠杆教案【课题】杠杆【授课时间】2学时【教学目标】1. 了解杠杆的概念,了解杠杆的用途和分类。
2. 了解杠杆的力学分析方法。
3. 掌握杠杆的静力平衡原理,能够解决杠杆的基本问题。
4. 引导学生探究杠杆的应用,发现杠杆的重要性和普遍性。
【教学重点】1. 杠杆的力学分析方法。
2. 杠杆的静力平衡原理。
【教学难点】1. 杠杆的力学分析方法的运用。
2. 杠杆的静力平衡原理和实际问题的联系。
【教学方法】1. 演示法。
2. 实验法。
3. 课堂讨论法。
4. 问题导入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和问题导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问:哪些工具使用到了杠杆原理?为什么可以这样使用?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杠杆应用?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二、正式讲解1. 杠杆的概念和分类杠杆是一种连杆,可以传递和放大力的作用效果,常用于机械系统中,包括手柄、扳手、螺丝钳、万能钳、切割钳等工具。
按照构造形式不同,杠杆被分为一级杠杆、二级杠杆和三级杠杆。
2. 杠杆的力学分析方法杠杆的力学分析方法包括力的平衡条件和杠杆的力臂。
力的平衡条件分为平衡式和力臂式,力臂是指力臂线与转轴线的垂直距离,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以推导出杠杆的力学公式。
3. 杠杆的静力平衡原理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一个杠杆是静止的,那么它的两端所受的力矩相等。
利用这个静力平衡原理可以解决杠杆的力学问题。
4. 杠杆的应用杠杆在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例如门、窗、梯子等都是用杠杆原理设计,同时还应用于压力计、秤盘等机械设备中。
5. 杠杆的优点和缺点杠杆的优点是可以将小的力放大成大的力,使用简单,但是存在缺点,例如摩擦、强度等问题。
三、实验演示1. 对一级杠杆进行实验演示,利用盘秤和木棍观察杠杆的力学原理,让学生体验杠杆的力学效应。
2. 对二级杠杆进行实验演示,比较不同长度对力的影响,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杠杆的力学原理。
四、课堂讨论根据实际问题进行杠杆的力学分析,让学生自己推导出过程和答案,提出问题和疑问,加深对杠杆的理解和掌握。
八年级物理《杠杆》教学设计

教学任务与环节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1、概念教学2、力臂的画法【提问】展示图片,以此为背景,提出问题:“劳动者为什么要用硬木棒搬动巨大的木头等重物?”【板书】杠杆【图片展示】【提问】这些用具工作时有什么共同特点?【板书】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做杠杆。
【板书】:2、杠杆五要素:支点O 动力F1 阻力F2动力臂L1 阻力臂L2【板书】力臂的画法:口诀:一找点、二画线、三作垂线段观看图片,思考并回答问题【自主学习】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图片的共同特征。
【个体展示】回答,展示自己的认识。
指出杠杆的概念及其五要素【倾听】学生仔细听教师的讲解【观察】观察如应用图片和故事导入,调动课堂气氛,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讨论,学生主动开动脑筋学习杠杆从共同点得出杠杆的定义,学生较容易接受新知识。
对杠杆的认识从感性认识到了理性的认识通过观察和倾听,学会画力臂,教具多媒体课件、杠杆(一套)、钩码、杆秤3.杠杆平衡条件4、集思广益合作探究【练习】画力臂展示学生的画图,让学生纠正问题【展示图片提问】(1)象图乙的杠杆的状态是否处于平衡状态?杠杆平衡:指杠杆静止不动或作缓慢匀速转动时的状态。
2)由甲乙两图可知,只有杠杆处于状态时,能从杠杆上直接读出两个力臂的长。
甲乙(3)请你自己试一试,在乙图中当杠杆的右端高时,杠杆右边螺母向移,杠杆左边高则向移,杠杆才能处于水平平衡状态。
(4)一句话总结调节杠杆水平平衡的方法是:【提问】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准备】要探究这种杠杆平衡条件,给出所需器材,请大家实验。
【开始试验】各组同学结合进行试验,并将数据填入表格。
何做力臂【练习】知识应用练习。
【小组讨论】各小组推选代表回答。
自己动手操作,体验平衡螺母的调节对杠杆平衡的作用。
【讨论】小组内热烈讨论,总结完善本小组的实验。
12.1杠杆专题教案-《力臂的理解和作图》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教案:12.1杠杆专题教案—《力臂的理解和作图》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2章第1节详细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杠杆的基本概念,重点是力臂的理解和作图方法。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力臂的概念,学会如何作图找力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臂的概念,知道力臂在杠杆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力臂作图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通过对杠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力臂的作图方法,如何在实际问题中找到力臂。
重点:力臂的概念,力臂在杠杆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杠杆模型、直尺、三角板学具:笔记本、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杠杆实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在杠杆平衡的情况下,力与力臂之间的关系是什么?2. 概念讲解(10分钟)讲解力臂的概念,通过图示和实例,让学生理解力臂的含义。
3. 作图方法讲解(10分钟)讲解如何作图找力臂,引导学生运用直尺和三角板进行力臂的作图。
4.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几个有关力臂的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力臂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几道有关力臂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板书设计(5分钟)六、作业设计1. 请画出一个杠杆,并标出力臂。
A. 以力的作用点为圆心,力的方向为半径画弧,与杠杆相交点即为力臂。
B. 以力的作用点为起点,力的方向为直线,与杠杆相交点即为力臂。
C. 以力的作用点为起点,力的方向为射线,与杠杆相交点即为力臂。
D. 以力的作用点为终点,力的方向为射线,与杠杆相交点即为力臂。
答案:C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力臂的概念和作图方法。
但在实际应用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复杂的情况,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在课后,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杠杆实例,思考力臂的存在和作用,从而加深对杠杆的理解。
八年级的物理杠杆教案

八年级的物理杠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杠杆的定义和分类,掌握杠杆的五要素。
2.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例题,理解力臂的概念,学会判断杠杆的平衡。
3. 让学生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能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杠杆的定义和分类杠杆的五要素杠杆的平衡条件2. 教学难点:力臂的判断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等方法,自主学习杠杆的知识。
2. 利用多媒体展示实验过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杠杆原理。
3. 通过例题和练习,巩固学生对杠杆平衡条件的掌握。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杠杆、钩码、测力计、直尺等。
2. 教学课件:杠杆的定义、分类、五要素、平衡条件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力的作用效果,为新课学习做铺垫。
展示实验,让学生观察杠杆的平衡状态,激发兴趣。
2. 探究杠杆的定义和分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总结杠杆的定义。
引导学生分析杠杆的分类,掌握杠杆的五要素。
3. 学习力臂的概念: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力臂的作用,理解力臂的概念。
教师讲解力臂的判断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判断力臂。
4. 学习杠杆的平衡条件: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杠杆的平衡状态,分析平衡条件。
教师总结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讲解应用。
5. 巩固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点评练习,解答学生疑问。
6. 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学习收获。
教师点评课堂表现,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7. 作业布置: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反思教学方法,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1. 引导学生思考: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剪刀、钳子等。
2.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杠杆原理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吊车、天平等。
七、课堂互动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杠杆的平衡状态,讨论平衡条件的应用。
2.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共同探讨杠杆原理的奥秘。
8年级物理人教版下册教案 杠杆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下册《12.1杠杆》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认识杠杆,知道杠杆的几个概念,会确认并画出力臂。
2.知道杠杆平衡条件。
3.通过探究,知道省力、费力、等臂等不同类型的杠杆及其特征。
【教学重难点】重点:1.杠杆的归纳及杠杆的平衡条件.2.理解杠杆的分类.难点:1.动力臂、阻力臂的概念.2.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杠杆的种类.【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希腊著名的科学家阿基米德发现杠杆的平衡原理后,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了一封信,把他这一重要发现报告给叙拉古国王希伦.他在信中说:“如果给我一个支点,一根足够长的硬棒,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杠杆为什么具有这么大的作用呢?这句话包含着怎样的道理呢?生活中又有哪些类型的杠杆呢?本节课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杠杆的相关知识.(二)新课讲授:(一)杠杆1.认识杠杆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同学们使用过下列机械吗?回忆一下使用过程.(1)剪刀、杆秤等发生了怎样的运动?(2)它们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这样运动?(3)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思考交流,教师点拨:在使用时这些机械都能绕一个固定点转动,都受到一个使其转动的力和一个阻碍它转动的力.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概念.根据杠杆的共同特点,请学生尝试归纳杠杆的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教师强调:(1)“硬棒”的含义是在力的作用下,不发生或基本不发生形变;(2)一根硬棒能成为杠杆,应具备两个条件:①要有力的作用;②能绕某固定点转动.两个条件缺一不可;(3)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可以是方的,也可以是圆的,即杠杆的形状是任意的,但必须是“硬”的;(4)杠杆的支点可以在杠杆的一端,也可以在杠杆上的其他位置.杠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生活中我们使用的许多工具都是杠杆的缩影.你能举出生活中哪些工具是杠杆吗?学生认真思考举出例子.2.杠杆的五要素学生阅读教材“杠杆”部分,以教材中的撬棍为例,结合图片,自学杠杆的五要素,找出动力臂和阻力臂.教师讲解杠杆的基本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用“O”表示;(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F1”表示;(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F2”表示;(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l1”表示;(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l2”表示.教师强调:不论动力还是阻力,杠杆都是受力物体,给杠杆作用力的物体都是施力物体.3.力臂的画法教师:要正确画出杠杆上各力的力臂,关键是要明确力臂的概念.其步骤为:(1)首先在杠杆的示意图上确定支点O;(2)画好动力作用线及阻力作用线,画的时候要用虚线将力的作用线延长;(3)从支点O向力的作用线引垂线,画出垂足,则从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力臂用虚线(或实线)表示并用大括号勾出,在旁边标上字母l1或l2,分别表示动力臂或阻力臂.出示图片,学生试着画出杠杆的示意图,明确一个完整的示意图应包含着杠杆的五要素.归纳总结:杠杆的画法:一找点,二画线,三作垂线段.【例题】请同学们画出拉力F1的力臂.【答案】(二)杠杆的平衡条件探究实验: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目的】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猜想假设】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之间可能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引导点拨:为验证上述猜想,我们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分别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杠杆》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杠杆》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杠杆》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杠杆》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杠杆的分类;2.能说出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能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相关计算教学难点:画杠杆的力臂教学过程学习指导一、杠杆的分类●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79面,完成下面填空: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叫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叫费力杠杆;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杆叫等臂杠杆;钓鱼杆、铡刀、筷子、啤酒瓶起子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铡刀、啤酒瓶起子;辨别省力、费力、等臂杠杆,你的方法是看动力臂与阻力臂大小关系.●小组讨论1.跷跷板属于上面的哪类杠杆?托盘天平呢?说说你的看法。
解:等臂杠杆.2.说一说你身边还有哪些杠杆属于省力杠杆,哪些属于费力杠杆?哪些属于等臂杠杆?分析使用各种杠杆的好处.3.分析各种杠杆,完成下表:●教师点拨不存在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跟踪训练1.如图所示,下列工具的使用,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 )A B C D2.如图所示的四种工具在使用过程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B)A.独轮车B.镊子C.钢丝钳子D.扳子3.衣服夹是一种常用物品,如图所示给出了用手捏开和夹住物品时的两种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A.当用手将其捏开时,它是费力杠杆B.当用其夹住物品时,它是费力杠杆C.无论用手将其捏开还是夹住物品时,它都是费力杠杆D.无论用手将其捏开还是夹住物品时,它都是省力杠杆学习指导二、杠杆的应用●小组讨论如何画出使杠杆平衡时的最小动力?结合下图给同学们介绍你有什么好的方法技巧.●教师点拨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要使动力臂最大需要做到:①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②动力方向应该是过该点且和该连线垂直的方向.杠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识别出杠杠,并能准确找出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初中物理教案《杠杆》

初中物理优秀教案《杠杆》1.1 杠杆的概念:介绍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能够在固定点(支点)处固定或移动,用来增加力或者改变力的方向。
1.2 杠杆的分类:介绍一、二、三类杠杆的定义和特点,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3 学习目的:引导学生了解杠杆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激发学生学习杠杆的兴趣。
二、知识点讲解2.1 杠杆的平衡条件:讲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即力矩平衡,F1L1=F2L2,其中F1和F2分别为作用在杠杆两端的力,L1和L2分别为力到支点的距离。
2.2 杠杆的力臂:讲解力臂的概念,即力作用线与支点之间的垂直距离,力臂越长,力的大小越小,反之越大。
2.3 杠杆的功率和效率:讲解杠杆的功率和效率的概念,功率等于力与力臂的乘积,效率等于输出功与输入功的比值。
三、教学内容3.1 杠杆的分类和特点:讲解一、二、三类杠杆的定义和特点,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2 杠杆的平衡条件: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学会判断杠杆的平衡状态。
3.3 杠杆的力臂:讲解力臂的概念,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学会测量力臂,并了解力臂对杠杆平衡的影响。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杠杆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学会测量力臂。
4.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学会判断杠杆的平衡状态,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杠杆的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力臂的测量。
5.2 教学重点:杠杆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杠杆的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具:准备杠杆模型、力臂测量工具(如直尺)、平衡尺等,用于展示和实验。
6.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白纸、一支笔、一个尺子,用于记录和绘制实验结果。
6.3 辅助材料:准备一些与杠杆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用于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初中物理《杠杆》教案通用5篇

初中物理《杠杆》教案通用5篇初中物理《杠杆》教案通用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理解支点、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知道杠杆平衡的条件;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选择和使用杠杆。
二、方法与过程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想象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能根据自己制定的分类原则给杠杆分类;学习分类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了解杠杆在我国古代的应用。
【教学难点】1.设计“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方案;2.力臂的确定.【教学重点】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引导创新。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同学们,我是阿基米德,已经两千多岁。
在两千多年前,我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
”两千多年来,我没有将地球撬动,这是事实,这并不是我的错,因为我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支点。
可是,许多爱嚼舌头的人硬说我是在吹大话,在说谎。
我这个两千多岁的人实在受不了这样的委屈。
今天,我请大家帮我伸冤,你们愿意吗?不管结果如何,我──阿基米德先在这谢谢大家了!大家有信心吗?要想帮我伸冤,实际很容易,只需弄清杠杆的平衡条件即可。
二、新授(板书)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是一种古老而简单的机械,许许多多机械的应用改变和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今天我们就从生活中的杠杆说起,了解机械与人的关系。
(板书)1.认识杠杆让学生展示自带的杠杆(铁锤、剪刀、轮轴、扳子、钢丝钳、镊子等)并说出其应用及特征。
讨论、归纳各种杠杆的共同特征:(板书)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物理学中叫杠杆。
出示图片:猿人移动石块置疑:古猿要把大石块移动,用木棍捅石块捅不动,谁能想法帮帮它?置疑:古猿用的木棍是杠杆吗?铁锤、剪刀、轮轴、扳子、钢丝钳、镊子等是不是杠杆?置疑:为什么人们利用杠杆橇石块时总是把支点放在离石块很近的地方?而不放到离石块远一些的地方?(板书)2.认识杠杆的几个概念介绍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初中物理杠杆课程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杠杆的基本概念,识别并画出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并总结杠杆的平衡条件。
3. 学生能够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并掌握杠杆的基本结构及其平衡条件。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通过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2. 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三、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问答法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杠杆现象,引导学生关注杠杆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杠杆的兴趣。
2. 探究杠杆的基本概念。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杠杆的原理,从而总结出杠杆的五要素。
3. 总结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4. 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杠杆平衡条件进行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杠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对杠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团队合作情况,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初中物理《杠杆》教案(通用10篇)

初中物理《杠杆》教案初中物理《杠杆》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物理《杠杆》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物理《杠杆》教案篇1(一)教学要求1.知道什么是杠杆。
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
2.知道有关杠杆的一些名词术语。
理解力臂的概念。
会画杠杆的力臂。
3.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教具:抽水机模型、切纸用小铡刀、剪刀。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杠杆和支架、钩码、尺、线。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由学生阅读课本第十三章前言部分,引出本章学习内容。
教师指出,常用的简单机械有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
由学生阅读本节开头的大问号后的一段。
并参阅图13、23、图13、24,图13、25说明杠杆在我国古代就有了许多巧妙的应用。
引出杠杆一节。
“板书:第十三章简单机械一、杠杆”二、进行新课1.什么是杠杆?提问:如何用一根硬棒撬起一块很重的石块?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并结合课本图13、2甲或出示事先画好图的小黑板讲解。
给出杠杆的定义。
教师指出: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这是杠杆的特点。
杠杆有直的也有弯的。
观察和演示:抽水机的手柄、切纸的铡刀、剪刀都是杠杆。
观察装置中哪个硬棒在力的作用下绕哪个固定点转动。
板书:“1.什么是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2.描述杠杆的几个有关名词术语(1)教师以讲什么是杠杆时所画的撬杠撬石头的板图为基础,边讲下列名词边在图中规范标画出三点、两力、两臂。
并板书写出各名词及其定义。
板书:“2.名词术语:”支点:杠杆(撬杠)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标出。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画出力的示意图,用字母F1或F动标出。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画出力的示意图,用字母F2或用F阻标出。
注意:动力和阻力使杠杆转动方向相反,但它们的方向不一定相反。
八年级的物理杠杆教案

八年级物理杠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杠杆的定义和分类,掌握杠杆的五要素。
2. 培养学生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思考,培养其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杠杆的定义和分类2. 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3. 杠杆的平衡条件:F1 L1 = F2 L24. 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5. 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杠杆的定义、分类、五要素及杠杆的平衡条件。
2. 教学难点: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应用,实验操作。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杠杆的奥秘。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杠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杠杆的定义、分类、五要素及杠杆的平衡条件。
3. 实验探究: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杠杆的平衡条件。
4.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与杠杆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练习题和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杠杆定义、分类、五要素和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评估其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的发展。
3. 收集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反馈,评价其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室内安装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PPT和视频资料。
2. 准备杠杆模型、实验器材(如钩码、测力计、尺子等)和实验指导书。
3. 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和练习题,包括在线资源和纸质资料。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杠杆的定义、分类和五要素。
2. 第二课时:讲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和力的作用效果。
3. 第三课时:进行实验探究,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和记录杠杆的平衡条件。
4. 第四课时: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题,巩固杠杆知识。
九、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1. 学生对杠杆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初中物理杠杆教案

教案讲义任教科目:物理 授课题目:杠杆 年级:初二下册 任课教师: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考点分析1.巩固杠杆基础知识,掌握杠杆平衡的条件F 1l 1=F 2l 2。
2.认识什么是费力杠杆、省力杠杆和等臂杠杆,区分生活中一些物件,是属于什么杠杆。
3.学会画杠杆力臂. 教学重点 与难点1.杠杆平衡的条件F 1l 1=F 2l 2的理解应用2.费力杠杆和省力杠杆的区分3.画力臂教学方法先复习知识点,后用例题巩固。
学与练结合。
教学过程杠杆知识点1、杠杆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
如:鱼杆、铁锹。
2、杠杆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用字母O 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用字母F 1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用字母F 2表示。
说明: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用字母l 1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用字母l 2表示。
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⑴找支点O ;⑵画力的作用线(虚线);⑶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⑷标力臂(大括号)。
OF 1 l 1l 2F 23、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⑴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写成公式F1l1=F2l2也可写成:F1/F2=l2/l1⑵解题指导:分析解决有关杠杆平衡条件问题,必须要画出杠杆示意图;弄清受力与方向和力臂大小;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确定如何使用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
(如:杠杆转动时施加的动力如何变化,沿什么方向施力最小等。
杠杆教学设计教案(精选5篇)

杠杆教学设计教案(精选5篇)杠杆教学设计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由给大家带来的杠杆教学设计教案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杠杆教学设计教案(篇1)教学目的:知识要求:1. 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杠杆。
2. 理解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3.知道杠杆的一些应用。
能力要求:1.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物理结论的能力。
德育要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理解杠杆平衡条件并能运用解决简单问题能力教学难点:能够正确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的示意图,且能正确找出各种器具的支点。
教具:抽水机模型、瓶起子、镊子、扳手、羊角锤、天平等,跷跷板挂图,细线探究性实验:杠杆平衡、杠杆和支架(不带刻度)、钩码若干、刻度尺课型:探究型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看录像片或图片看录像片:(1)古代埃及人用杠杆搬动巨石修金字塔。
(2)游乐园里小朋友玩跷跷板。
(3)农村里从井里提水的压水机的杠杆。
(4)钓鱼。
(4)缝纫机的脚踏板。
师: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简单机械,如钳子、板手、螺丝刀、瓶起子(出示实物)等。
有些机械是复杂的,如车床、收割机等复杂机械由许多简单元件组成,其中象杠杆、滑轮等,初中我们主要研究杠杆、滑轮。
(二)新课教学:阿基米德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给我一个支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棍,我就能搬动地球。
”这说明杠杆能产生巨大的力。
那什么是杠杆呢?大家看这些装置有什么特点?学生:有一个绕着转动的固定点,一根绕着固定转动的硬棍。
撬棒撬石头的投影片。
1. 杠杆: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师:杠杆是不是一定是直的?“硬棒”如何理解?学生:看图理解。
师:“硬棒”指在力作用下不易发生形变,可以是直的也可是弯的,形状也可是各种各样,可是方的、圆的等。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第一节杠杆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第一节杠杆教案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自己的兴趣、特点和潜能。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探究式学习法,通过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杠杆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杠杆的基本概念,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应用于生活实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杠杆的概念,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培养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激发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杠杆的概念、杠杆的平衡条件。
2. 难点:杠杆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杠杆模型、砝码、剪刀、钳子等。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根木棒,一把剪刀,一个小桶。
五、活动过程1. 引入:讲述一个关于杠杆的故事,如“翘翘板”原理,引起学生兴趣。
4. 实践应用: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用杠杆抬起重物、用杠杆平衡木棒等。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杠杆的概念、杠杆的平衡条件。
2. 难点:杠杆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情境教学法和探究式学习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杠杆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融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运用杠杆原理进行创新实践,如制作一个简易的翘翘板、探究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物理学科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杠杆》教案(15篇)

《杠杆》教案(15篇)《杠杆》教案1本课接着上一课结束时,所提到的问题之一“撬石头”而引入。
课前,找了根近2米的粗棍子,现场演示,请上来一位班级体重最重的同学,有100多斤,很费劲地抱一抱,然后让他坐在椅子上,找块砖一垫,用撬棍很轻松地抬了起来。
再请个全班最瘦小的也来试试,也特别轻松地把他抬了起来。
这样,全班同学的学习爱好高涨,又直观形象地再现了生活中的场景,对后续教学的顺当开展有很大援助。
“区分各种常用工具是否杠杆”的活动。
充分利用上节课让同学操作运用过的那些器材,进行分析沟通。
对于榔头拔钉子,同学比较好理解,支点、用力点、阻力点一下子就找到了,也确认它是杠杆的.应用,但对于老虎钳、剪刀,有的同学认为不是杠杆,是由于他没有结合实际运用来体会理解,可以让同学用老虎钳剪段铁丝,用剪刀剪块木片,在这个过程中找找阻力点、用力点和支点,再来分析是不是杠杆,同学就较易理解了。
对于螺丝刀,有的同学说它用来撬物体时就是杠杆了,也应予以确定,但做为扭螺丝钉时的工具,它就不是杠杆的应用了。
本课的教学难点还在于杠杆尺的讨论。
在教学中,许多小组的探究活动是低效甚至无效的。
开展这个活动时,首先要强调老师的指导到位,要求明确。
对于这个试验,有这么几点要求:1、左边所挂钩码当重物,右边的钩码当作我们用的力的大小。
2、每一次操作,两边的钩码都只能挂在同一个位置,这点很重要。
3、当杠杆尺达到平衡状态时,再记录试验状况。
4、省力、费劲、不省力也不费劲如何区分?同时,还应引导同学在试验中多加观测、思索,发觉规律,但在实际活动中,很少有同学能进行仔细思索来发觉规律,更多的是任意地、一次又一次地尝试,通过增加钩码个数或移动钩码位置来达到平衡。
还有的小组,总是在两边挂相等数量的钩码来实现平衡,探究活动没有深入。
这些状况都需要老师在活动巡察中实时发觉问题,实时加以指导。
并引导同学结合数学知识来分析数据以发觉规律。
通过活动,分析试验数据,解决书中的三个问题,只要小组活动开展的充分,数据详尽,那么困难并不大。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杠杆》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杠杆》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知道什么是杠杆。
2. 知道杠杆的三点、两力、两臂。
3. 理解力臂概念并能正确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
4. 理解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2. 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归纳杠杆平衡条件。
【教学用具】多媒体、铁架台、杠杆、钩码、指甲刀、剪子、扳手、钳子、羊角锤、订书机、酒起子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一瓶饮料请一位同学上来帮忙打开瓶盖。
先让学生直接用手开,产生困难后让学生回忆生活中解决途径,再提供起子。
指出起子是一种简单机械,是杠杆的一种。
二、新课教学让学生观察实验桌子上的杠杆,小组讨论杠杆有什么特点。
并找同学归纳总结杠杆的定义,同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进一步展示。
教师引导学生想一下日常生活中用到那些杠杆,最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总结。
介绍:我国古代就有了使用各种机械的先例。
指出,虽然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但勤劳的人民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制造的各种简单工具,改善了生产条件,方便了生活。
学生自学从课本中找出杠杆的5要素,教师找学生回答同时利用多媒体展示。
教师利用多媒体进一步讲解杠杆中的三点、两力、两臂。
教师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1.力臂一定在杠杆上吗?什么情况下力臂在杠杆上?2.杠杆一定是直的吗?3.在实际的测量中,你认为甲图和乙图哪一个更容易测出力臂?讨论结束后找学生回答,教师出示多媒体进一步加以强调。
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让学生阅读课本并小组讨论下面三个问题1.这个实验应提出怎样的问题?2.你的猜想和假设是什么?3.你打算怎样做这个实验?教师让学生让学生回答同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1 提出问题: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2 猜想与假设:假设一:F1+L1=F2+L2假设二:F1-L1=F2-L2假设三:F1/L1=F2/L2假设四:F1×L1=F2×L2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1.不挂重物时,调节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初中物理杠杆教案优秀14篇

初中物理杠杆教案优秀14篇杠杆科学的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要求:1.知道使用杠杆的三种情况: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及每种杠杆的特点2.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指出它们的支点、动力作用点和阻力作用点,会确定力臂;指出属于哪一种杠杆3.能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和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具:托盘天平(或学生天平)、案秤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知识问:1.从上节实验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2.什么是杠杆的支点?3.什么是杠杆的动力臂?4.什么是杠杆的阻力臂?强调动力臂是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画垂线.不是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这节我们学习杠杆的应用.板书:二、杠杆的应用二、讲述三种杠杆杠杆在生活中、生产中应用广泛,使用杠杆可以给我们带来方便。
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可以把各种杠杆分为三类。
让学生阅读课本“三种杠杆”。
读完后让学生说出三种杠杆和它们的特点.教师归纳后写在黑板上。
板书:三种杠杆(1)省力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2)费力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3)等臂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
三、分析实际的杠杆问:根据什么来判断一个杠杆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学生回答)让学生逐个分析课本图一三-5中的4个杠杆是哪一种杠杆.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每个杠杆的示意图,找4名同学到黑板上画出它们的动力臂和阻力臂,写明属哪种杠杆.其他同学在自己练习本上画.教师巡回检查.然后一起讨论4名同学在黑板上画的对不对.纠正错误,强调如何正确画力臂。
引导学生分析费力杠杆的好处:省距离.以缝纫机踏板为例.再让学生自己分析镊子。
让学生自己分析省力杠杆省了力,但要费距离.以图一三-5中的橇箱盖为例。
四、天平和秤用天平、案秤称物体,使学生认识它们是杠杆。
让学生分析它们各属于哪种杠杆。
讨论天平平衡时,砝码质量等于被称物体质量的道理。
讨论案秤和�五、小结六、布置作业(略)介绍学生阅读“我国古代的杠杆”。
《杠杆》教案 (定)

《杠杆》教案一、教学目标1、教学难点(1)理解杠杆的概念。
(2)知道杠杆的五要素。
(3)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2、教学重点(1)杠杆的五要素。
(2)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3、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A、理解杠杆的概念,会杠杆的分类。
B、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会解释生活中常见杠杆原理。
(2)过程与方法A、根据机械的定义,从而引向杠杆的定义,使学生认识杠杆并体会物理来源于生活。
B、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分组实验的方法,使学生获得比较全面的探究活动的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通过生活中的举例,使学生体会物理源于社会,并走向社会,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B、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在探究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以及科学研究问题的态度。
《杠杆》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处于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第一节位置。
八年级下册的学生,对于物理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掌握了一定的物理学习方法,在前面的第七、八章分别介绍了力的作用效果和平衡的知识,本节从新的角度、新的层次上再次研究这个问题,其内容是前面所学知识的拓展,也是后边滑轮以及机械效率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继续向学生渗透物理来源于生活,经过观察、实验等手段构建物理模型,并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所以本节课无论是在培养学生学习方法上,还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对于八年级下册的学生,已经对物理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对物理来源于生活有了一定的体会,这个阶段的学生对生活中的简单机械比较熟悉,有丰富、直观的生活经验,这对于杠杆知识的理解很有帮助。
并且,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接触了一些探究过程,可以说对于实验探究,学生们已经有了一定的思维基础,但初二的学生知识有限,思路不够宽,对于问题还不能深入考虑。
三、教学目标分析1、教学难点(1)理解杠杆的概念。
(2)知道杠杆的五要素。
(3)知道杠杆如何分类。
初中物理-八年级杠杆教案示例

初中物理-八年级杠杆教案示例一、知识目标:1.了解杠杆的定义与分类。
2.理解杠杆的基本性质。
3.掌握计算杠杆的杠臂比例和机械优势。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能够设计制作简单的杠杆模型。
3.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认识到物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3.培养学生的态度和行为规范,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团队协作和共同进步。
四、教学重难点:1.杠杆的杠臂比例和机械优势的计算方法。
2.能够理解和应用杠杆的基本性质。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能够设计制作简单的杠杆模型。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2.实验法3.探究法4.自主学习法六、教学步骤:1.引入新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使用千斤顶、翘起物体等等,让学生了解到杠杆的应用场景和实用价值。
2.掌握杠杆概念和分类让学生了解杠杆的定义和分类。
它们可以分为一级杠杆、二级杠杆和三级杠杆。
一级杠杆:输入力和输出力在杠杆的两端,杠杆固定在一个支点上。
二级杠杆:输出力在支点一侧,输入力在输出力另一侧。
三级杠杆:输入力在支点一侧,输出力在输入力对面的一侧。
3.分析杠杆的基本性质教师通过图示和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杠杆的基本性质。
这些基本性质包括:支点:杠杆的支点是杆上的点,这个点是杠杆的转动中心。
杠臂:输入力和输出力之间的距离是杠臂,这个距离就是支点到输入力或输出力的距离。
力臂:力和支点之间的距离是力臂,这个距离是支点到力的垂直距离。
机械平衡:当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输入力和输出力的乘积等于杠臂和力臂的乘积。
4.设计制作杠杆模型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设计制作一个杠杆模型,让他们应用所学的知识制作出一个能够平衡的杠杆。
5.计算杠杆的杠臂比例和机械优势让学生掌握杠杆的杠臂比例和机械优势计算方法,让他们能够通过简单的计算得到杠杆的杠臂比例和机械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杠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杠杆。
知道杠杆的一些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杠杆、支架、钩码、测力计。
2.演示材料——钳子、剪子、起钉锤、镊子等杠杆类工具,以及厚纸板、木板、钉子、粗铁丝等材料。
计划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如果在院子里有一块几个人都搬不动的很大很重的石头,想把它移动一下,怎么办?
二、学习新课
㈠认识杠杆
⒈讲解:
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方法,其中比较简便的就是用一根木棍或铁棍来撬。
如图9-1第一图。
一根棍子,当在棍下垫一块小石头或其他能支撑棍子的东西,用它撬重物时,就不再是一根普通的棍子,而成为一种简单的机械。
这种简单的机械叫做杠杆。
(板书课题)在杠杆上有一点:被垫着的那块小石头支撑着的那一点叫做支点(板书“支点”),杠杆两端是围绕支点转动的。
驱使杠杆转动的力叫动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叫阻力。
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动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阻力臂。
⒉提问: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分别在图上指出。
㈡指导学生认识杠杆的作用
⒈讨论:
用手搬不动大石头,用杠杆能撬动。
这说明杠杆有什么作用?(省力)
是不是只要应用了杠杆一定能省力?例如垫那块小石头,是不是垫在什么地方都能省力?
⒉实验1——学习实验方法
讲解: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出示杠杆及支架)。
实验的方法是:在杠杆一边挂一个重物,在杠杆另一边向下用力,提起重物,测量用多少力。
分组实验:(在教师带领下,分步进行。
)
我们用2个钩码当作重物。
首先,用测力计测量1个钩码有多重,2个钩码有多重。
(学生测量,汇报。
)
然后,把2个钩码挂在杠杆左边、从中间数第2格的位置,右手握在杠杆右边、从中间数第4格的位置,用力向下压,把钩码提起。
(学生实验。
)此时,杠杆像不像那撬动大石块的棍子?在杠杆上,哪里是支点?哪里是动力?哪里是阻力?动力臂是多少?(用格作单位)阻力臂是多少?
那么,我们是用了多少力把重物提起来的呢?可以在动力作用点挂钩码来测量。
试一试,在动力作用点(杠杆右边、从中间数第4格的位置)挂几个钩码,能使杠杆平衡。
(学生实验,汇报。
)
讲解:当杠杆平衡时,右边挂的钩码的重力就是提起重物用的力。
如果右边的重力小于左边的重力,是省力:如果右边的重力大于左边的重力,是费力;如果右边的重力等于左边的重力,是不省力也不费力。
提问:以上实验结果是省力还是费力?(省力)
在这个实验中,动力臂与阻力臂关系是怎样的,大于、小于、还是等于?(大于)
指导学生把以上实验条件及结果填写在实验记录中。
⒊实验2——学生自己探究杠杆的规律
讲解:下面,各组接着实验。
利用实验1的方法,分别测出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连做三次实验。
把每次实验的条件、结果,像实验1那样填写在实验记录中。
汇报实验结果。
讨论:通过以上实验,你发现使用杠杆提起重物有什么规律?
教师小结:杠杆原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指导学生填写本课关于杠杆作用的空白。
㈢指导学生认识杠杆的应用
⒈谈话:杠杆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得很广泛,想一想哪些地方应用了杠杆?哪些装置像用棍子撬石头一样?哪些装置像杠杆一样?
⒉讨论:
(出示剪子)剪子是不是杠杆?哪里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要剪一块很厚很硬的纸板,把纸板放在剪刃的哪个位置剪比较省力?(演示)为什么?
(出示钳子)钳子是不是杠杆?哪里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为什么用钳子能截断很粗的铁丝?(演示)
钉在木板上的钉子很结实,怎样把它拔出来?(如果学生说用钳子,可以接着问“除了用钳子还可以用什么工具?”待学生提出起钉锤后,演示用起钉锤起钉子。
)为什么利用起钉锤能比较省力地把钉子拔出来?在用起钉锤起钉子时,锤子上哪里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是动力臂长还是阻力臂长?
(出示指甲剪)这是什么?(指甲剪)指甲剪是不是杠杆?在指甲剪上,哪里是支点?它是省力的杠杆还是费力的杠杆?为什么要做成这样的杠杆?.指甲剪上有三个杠杆。
手把部分是一个省力杠杆,刀口部分是两个费力杠杆。
还有哪些工具应用了杠杆原理?
⒊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知道,杠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是很广泛的。
杠杆的外形是可以变化的,并不都像一根棍,凡是工作时围绕支点转动的装置,都是利用了杠杆的原理。
杠杆类的工具也并不都是省力的,有的是费力的,为了使工作方便。
人们掌握了杠杆的规律,就可以根据需要,制造各种各样的杠杆类的工具。
三、巩固应用
1.讲述: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种常用的简单机械——杠杆。
⑴什么样的装置属于杠杆?
⑵在杠杆上,哪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⑶使用杠杆,在省力费力方面有什么规律?
3.讨论:一个大人与一个小孩能不能玩压板游戏?怎样玩小孩才能把大人压起来?
四、布置作业
⒈观察还有哪些装置应用了杠杆原理?分析它的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研究它是省力的杠杆还是费力的杠杆?为什么要做成那样的?
⒉ P5 1—2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