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2019年春七年级下册语文:全一册集体备课教案七(下)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2019年春七年级下册语文:全一册集体备课教案七(下)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步骤(包括引入新课,新课讲授,课堂练习,小结作业布置。

) 二、作者简介 张中行(1909—2006),原名张璇,学名张璿,河北香河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燕园三老”之一。

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

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

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

三、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读书》1990年第一期。

有删改。

张中行和叶圣陶先生,都是我国著名的语文学家。

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

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就写下了这篇文章。

作者通过对叶圣陶先生言行的记录,赞美了叶圣陶先生的高尚品行,同时也颂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四、读准字音五、 辨清字形 六、理解词语修润:修改润色。

东四八条:北京东城区胡同名。

商酌: 商量斟酌。

朦胧:不清楚,模糊。

文中指一种美学境界。

累赘:不必要,麻烦。

拖沓:不爽快,不简洁。

妥帖:恰当,十分合适。

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颠沛流离:因生活困窘而到处奔波流浪。

颠沛:遭受挫折或困难。

流离:离散、流落。

七、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通过一系列事件,重点塑造了叶圣陶先生哪两种品行?①待人厚。

体现叶先生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过人之处。

②律己严。

通过叶先生有关自己无法当面指摘他人短处的一次发言。

表现其“使人自重”的“德的力量”。

八、【感悟精彩句子】感悟精彩句子【把握文章主旨】“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孔老夫子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的,可是叶圣陶先生却偏偏做到了”……读了总写叶先生品德的这些语句,你有何感受?忆初见叶老,印象肤浅;写诸多前辈,烘托叶老品德高尚;引用孔夫子名言,对比中尽显叶老堪为人之师表。

九、把握文章主旨这篇文章表达了什么主题?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风貌——宽以待人,严以律己。

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综合性学习《孝亲敬老,从我做起》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综合性学习《孝亲敬老,从我做起》 教学设计

古老的《诗经》就吟唱着儿女因父母早逝不能报答父母恩德的哀伤。

2.将“孝”之成语、名言、故事、诗文等,分小组展示3 视频展示《孝心无价》4.学生自察,回答问题。

请学生真实地回答下列问题,并给自己打分。

PPT显示:(温馨提示:下面1—4、6题中的“他们”是指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1.你一定知道一些明星的生日和星座,可你知道他们的生日和星座吗?2.在他们生日的时候,你主动送上祝福了吗?主动拥抱过他们吗?3.你知道他们的身高、体重吗?4.你知道他们喜欢吃什么吗?5.你知道父母做什么工作吗?他们的劳动强度有多大,工作时间有多长?6.你主动为他们端过茶、盛过饭、洗过脚吗?7.你主动帮父母做过哪些家务?8.你无理顶撞过父母吗?朝父母无端发过脾气吗?9.节假日里你是忙着和同学玩耍,还是一定要抽时间陪伴父母?10.父母对你的希望,你是怎么对待的?5 分工合作,组织“孝”活动.学生看完图片后,交流汇报。

3.学生打分,汇报交流。

辅备人修改意见:生:在采访爷爷奶奶时,我了解到祖辈们的人生经历和具体事迹,被他们身上的一些精神品质所感动,更加钦佩他们了。

这次的采访活动增强了我与家人之间的间的情感交流,也让我进一步了解了先辈们的一些历史,让我有生:在这次践行“孝”的活动中,我做了许多表达孝心的事情,从中体会到了父母工作的艰辛赚钱的不易,更能体谅他们了。

我也了解到平时我不经意说的话难过了。

现在我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父母对我的一些事情也能够理解了。

我发现,只要我们多和父母沟通,他们就会非常开心。

个人二次备课:活动意图说明:通过这一活动,引发学生的反思,加深学生对“孝亲敬老”的认识,使学生明白,“孝亲敬老”就是要在日常的生活小事中体谅父母、关心父母、孝敬父母。

9.板书设计10.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预估时间:请学生从“孝”的三个层次,制订一份“孝亲敬老,从我做起”活动方案,方案要包括活动目的、活动时间、活动形式、活动的具体内容等,下节课交流展示。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写作 记叙文选材 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写作 记叙文选材 教案

记叙文选材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指导与训练,让学生掌握一些记叙文选材的方法。

2、引导学生从家庭、校园、社会、自然中寻找好材料,从生活的点滴中选择材料。

3、巩固场景描写法训练难点:记叙文选材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本周导入都围绕陈老师得“宝宝”这个主题。

)陈老师昨天晚上高兴的一宿没睡,因为什么呢?因为昨天晚上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一个小生命诞生在了这个星球,他就是我的儿子。

我顺便回忆了自己的童年、少年与青年时代,直到我现在已为人父,直到我有了自己的家庭,这件事让我无比的感动,因此我哭红了双眼挥泪写下一篇文章,文章的题目就叫做《感动》!很多人认为,女人是感性的,而男人是理性的。

女人是脆弱的,男人是坚强的。

其实不然,女人可以理性,也是可以坚强的。

反过来也一样,男人有时候也非常的感悟与脆弱。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女人让男人无比感动的行为!感动是生日里的一束鲜花;是孤独时朋友打来的电话;是生病时周遭关切的询问;是一个眼神,是一个手势,是一个动作,是一个微笑!我有很多感动的、精彩的故事想与你分享,你愿不愿意听?故事交易。

冷场提示:一把小折刀、小双小鞋子、不惧怕虫子的母亲、难忘的鞠躬、一只永远等待主人回家的小狗总结:我们发现,刚刚这些材料,并不都是发现在我自己身上的(猜,哪件事情是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但是我全部都加在了我自己身上,可见,作文的材料不但可以从生活中选取,也可以在书籍与影视剧中获得。

二、材料的来源生活:通过观察生活直接获取材料,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人和事、听到的各种声音、感受到的喜怒哀乐等;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自然生活都可以成为我们的写作素材。

书籍(道听途说):通过阅读间接获取材料。

通过广泛的阅读,我们将会发现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

看共同探究(三)1、多观察生活2、多听多读,搜集间接的材料。

接着引导:老师在夜读优秀作文的时候发现真不如我们同学想的好,有的同学写同桌借给她一只钢笔让他泪流满面,有的同学写一个清洁工冬天扫雪让她哭的死去活来……三、选材的原则1、材料要切合主题。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选自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文章通过记叙发生在哀牢山路边一所小茅屋的故事,讴歌了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生动地表现了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不断发扬光大的动人情景,再现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乐于助人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歌颂了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风貌。

【学情分析】上学期,学生对记叙文的基础知识有了较全面的掌握,对学习记叙文的方法也有了一定的积累。

初步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有所提高,因此我强调课前预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将他们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他们动口、动脑、动手、动情、动心,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自读课文,预习字词;2.学习本篇顺叙故事波澜起伏、运用插叙表明原委和间接描写物的写作方法;3.体会本篇巧妙标题的深刻含意。

【过程与方法】1.学习课文中记叙的顺序;2.学习以花喻人,寓人于花的象征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本篇顺叙故事波澜起伏、运用插叙表明原委和间接描写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以花喻人,寓人于花的象征手法。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质疑讨论点拨法【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俄国诗人普希金说:“有美与生命地方就有诗。

”作为春天一道亮丽的风景——梨花被许多诗人纳入笔端,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悬知寒食朝陵史,驿路梨花处处开”。

那么,在云南边陲有着20多年军旅生涯的作者笔下的驿路边那盛开的梨花又蕴含着怎样的“美与生命”呢?二、检查预习,介绍作者。

1. 识记本课的生字词。

驿路花瓣喷香撵走麂子修葺好奇干草陡峭2. 介绍作者。

荆风,当代作家。

他的小说、散文和电影剧本,多以边防军民的生活和斗争为题材。

作品有《边塞烽火》《芦笙恋歌》《鹿衔草》等。

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孝亲敬老,从我做起》教案

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孝亲敬老,从我做起》教案

综合性学习《孝亲敬老,从我做起》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提倡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承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

2.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在自主反思、体验感悟的学习中,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学会对父母以及其他亲人感恩。

3.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变得自信、大胆,培养他们组织和参与活动的能力,增强合作精神,唤醒学生们心中的爱。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对父母以及老人感恩,传承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在自主反思、体验感悟的学习中,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

教材分析:本篇出自人教2011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本单元着力于培养学生感受中华美德,陶冶情操,这篇综合性学习对学生很有教育意义。

本篇从课文内容而言,它很贴近学生实际,来自于学生在家庭生活中与父母相处的各个方面。

联系现在社会上的孩子普遍娇生惯养,不知感恩父母,教师需通过多种形式充分挖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与父母相处的感人点滴,意在让学生孝敬父母,关爱老人,实现情感教育目标;从课文的性质而言,本篇是综合性学习课,需要借助活动等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实践能力,让学生学有所获。

学情分析: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普遍都不错,而且很多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给的爱多了,反而使很多孩子缺乏了爱的能力,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状态。

父母的爱学生不能体会,不知感恩,更不知珍惜。

而父母关注更多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缺乏对孩子人格的思想教育,以至于现在很多学生形成了不懂得孝亲敬老、自私冷漠的性格。

本节课引导孩子们理解父母和长辈,感受父母的关爱,尊敬老人,唤醒孩子们心中的爱,学会感恩。

教学准备:搜集整理有关“孝亲”主题的漫画歌曲、名言警句、成语故事,小游戏和奖品,教师和自己父母的合影照片,编排小品,制作多媒体课件等,教学形式有唱歌、朗诵、演小品、讨论交流、讲故事、说成语名言等。

教学策略:采用“活动激趣——情感体验——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三春晖寸草心-孝老敬亲,从我做起》》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三春晖寸草心-孝老敬亲,从我做起》》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三春晖·寸草心-孝老敬亲,从我做起》》教学设计课标分析语文是一门“百科全书式”的学科,要立足于培养孩子们文化、语言、思维、审美等多个方面,发挥教材培根铸魂、启迪智慧的作用。

2022新课标中讲到语文要培养孩子们的文化自信,通过学习语文,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孝亲敬老”恰是中华文化中的经典的一脉,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真正意义上懂得“孝”的意蕴。

语言运用是语文每一节课都要着重的地方,小到一个汉字,大到整篇文章,要引导孩子们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引导学生们在课堂上组织语言,沟通交流,能够清晰流畅表达自己的观点。

本节课探究了“孝”字的写法,这是最汉字内涵的挖掘,同时引导孩子们将自己对于“孝”的见解以及要对父母说的话表达出来,这都是在锻炼语言运用。

思维与审美,也是在初中阶段要塑造的方面,引导孩子们去辩证看待“孝”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将“孝亲敬老”传递到更多的地方。

教材分析《孝老敬亲,从我做起》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围绕“孝亲敬老”主题开展活动。

本单元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华美德以及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呼唤,引导学生们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

教材为孩子开展综合活动提供了很好的指引,比如从“孝”的论述,可以引导孩子们探寻“孝”的内涵;对孝亲敬老活动的开展也给出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可以指引学生们自行去策划一个活动;对于海报和手抄报、漫画的制作也给出了相应的提示。

通过本节课,引导孩子们思考“孝”的真正含义,同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真正践行“孝”,并让“孝”传递到更多的地方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经过近一年的初中学习生活后,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已经有了初步的形成。

在语文方面,也掌握一定了的文言基本知识,有一定的朗读技巧和写作能力,审美能力也渐渐得到提升。

对于“孝”这个字,初一年级的学生有一定认知,但层次较浅,怎么才算是“孝”呢?他们仅仅停留在要帮父母干力所能及的事,或者是听父母的话,所以可以通过让他们自行收集“孝”的论述,思考“孝”的内涵,同时引导他们将格局从家事走向国事。

七年级语文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
学情分析
七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在经过半年初中语文的学习,在初中现代文的学习方法层面已经有了初步的积累。另一方面也渐渐开始有了自主合作学习方法上的思考。这个学段的孩子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一旦调动起来,课堂效率会大大提高。所以我认为应该着重打开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来让学生真正地、高效地参与到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进而产生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对文章整体感知,了解了叶圣陶的有关事迹。
板书设计: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待人厚修改文章送客复信
律己严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课后作业:
课后思考探究一
教学反思:
、认读理解文中重点的字词。
商酌
累赘
拖沓
妥ǒ帖
颠沛流离
、简介叶圣陶先生和作者张中行。
、背景链接。
先让学生在分钟内完成课文的阅读,思考下列问题并围绕问题在文中做简洁的批注和勾画;接着让学生酝酿分钟;然后是学生交流,老师完善;最后是齐读。
、概说叶圣陶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2、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教师准备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检查预习,了解人物。
、略读课文,感知内容。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媒体或技术应用
二次修改意见
一、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了解人物
三、略读课文,感知内容
四、理解写法,把握形象。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也是他教学生涯的最好写照。这是一位令人敬仰的教育家,今天我们一起跟随张中行的目光,走近他眼中的叶圣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优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人生感悟诗歌:《静夜思》《春晓》散文:《山中访友》《秋天怀念》2. 第二单元:人物描写小说:《社戏》传记:《孙权劝学》3. 第三单元:自然风光诗歌:《钱塘湖春行》散文:《三峡》4. 第四单元:人与自然说明文:《生物入侵者》议论文:《大自然语言》二、教学目标2. 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学会品味优秀作品。

3. 提升学生写作技巧,学会运用各种写作手法。

4. 增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合作交流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现代文阅读与分析,写作技巧运用。

2. 教学重点:诗歌、散文、小说、传记、说明文、议论文等各类文体阅读与写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作业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与课文相关自然风光、人物故事等,激发学生兴趣。

2. 课文阅读: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中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文、作者、文体等基本信息。

2. 突出课文重点、难点,列出关键词、关键句。

3. 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简洁、直观板书,帮助学生梳理课文结构。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阅读理解: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写作练习:仿写课文中精彩句子或段落。

口语练习:复述课文故事,进行角色扮演。

2. 答案:阅读理解:参照课后习题答案。

写作练习: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批改,给出建议。

口语练习:教师评价,给出指导意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作品,提高阅读量。

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文学活动,提升文学素养。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学会思考、表达自己观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4单元《写作:怎样选材》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4单元《写作:怎样选材》教学设计

《写作选材》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新课标强调,初中阶段学生要能写简单记叙文,并能恰当运用各种表达方式,有真情实感。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写作要力求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七年级课文篇篇都带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这些被采撷到教材花篮中的一篇篇精美的课文,在学生面前呈现出一个个精美而又真实的生活镜头,这些镜头或催人悟,或启人思,或动人情,或悦人心,给读者和学习者以知识和做人的启迪。

新教材在编排中紧紧围绕“语文与生活联系”这条主线进行内容组构,实际是紧紧抓牢“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个语文课程性质的新界定,充分实现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从语文中学会生活”这个以人为本的学科教学目的,而这新教材在吃透课标精神的前提下,通过教材编排,在人们面前拎起了一种朴素的语文学科的内涵:语文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语文。

二、学情分析初一的孩子们刚刚进入初中,在语文学习上还处于适应的阶段。

学生们经过小学的学习,已初步了解作文的格式要求,在书写认真与合乎规范的方面接受了较系统的训练。

但是,作文写作和学生的知识经验、阅读积累、作文思维能力、练笔次数等息息相关。

大多数学生遭遇作文难写的尴尬,主要原因在于无法创新、无话可说,训练学生“如何选材”的能力迫在眉睫。

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学生怕写作文或因缺乏观察,没有生活积累,内容干瘪,捕捉不到特写镜头。

针对这些现象,本节作文课将名家作品与学生习作、课内文章与课外内容结合在一起,旨在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素材并合理运用,让作文生动鲜活起来。

三、教学目标1. 在阅读教学和既有写作积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选材对于写作的意义。

2. 例文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在讲解与讨论中概括选材的方法,求真求新,求精求微。

3.写作实践,指导学生在写作时从生活中选材,围绕中心选材,并努力做到真实、新颖。

四、重点与难点1.引导学生在讲解与讨论中概括选材的方法,求真求新,求精求微。

2.审清题目,确定立意,再从生活中选材,围绕中心选材。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名师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名师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名师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第四单元第一篇文章,本单元学习重点在于讲述人物的故事,并通过故事表现人物的美德。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作者回忆了关于叶圣陶先生的几件琐事,通过对这些事的细节描写,展现了叶圣陶先生“严格律己,宽厚待人”与“事必躬亲,治学严谨”的美德,表达了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敬佩和怀念。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文章,掌握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

2、过程与方法:掌握本文对人物因小见大的刻画方法。

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2、领会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教学难点: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一)导语有这样一位“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他热切的主张规范现代汉语;有这样一位当代著名的教育家,他对中国现代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就是叶圣陶,我们曾经学过他的作品《爬山虎的脚》、《记金华的双龙洞》,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

(二)资料链接1.作者简介张中行,原名张璇,学名张璿,河北省香河县河北屯乡石庄(今属天津市武清区河北屯镇)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

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

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

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

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2.写作背景作者和叶圣陶都是著名的语文学家,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

叶圣陶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任社长兼总编辑,聘请张中行去人教社工作。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文本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 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能够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2. 学生能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 写作技巧的掌握和应用。

教学难点1. 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2. 写作技巧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过程课前准备- 教师应提前准备课文的相关背景资料,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课堂导入-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与课文相关的故事、事件或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

课堂讲解1. 课文讲解:- 教师应对课文进行逐段讲解,解释生词、难点,阐述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

- 教师可以结合具体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 写作技巧讲解:- 教师应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描写、抒情、议论等,让学生了解并学会运用。

课堂练习- 教师可以设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小组讨论-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就课文内容或写作技巧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写作练习- 教师可以布置与本课相关的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进行实践,提高写作能力。

课堂小结- 教师应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提醒学生注意难点。

四、课后作业- 教师应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五、教学反思教师应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并据此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就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教案的全部内容。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套单元作文教学设计附例文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套单元作文教学设计附例文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套单元作文教学设计附例文目录第1单元《写出人物精神》教学设计 (1)第2单元《学习抒情》教案设计 (9)第3单元《抓住细节》教学设计 (22)第4单元《怎样选材》教学设计 (33)第5单元《文从字顺》教学设计 (40)第6单元《语言简明》教案设计 (47)第1单元《写出人物精神》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讲述名人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名人的风采。

同时要突出读写结合,把阅读教学与“写出人物的精神”的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围绕人物描写,读中有写,写中有读。

【学情分析】写人记事文章是初一学生学习写作的重点,在七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写作中,我们学习了“写人要抓住特点”,本课将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如何深入到写出人物精神。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描写、用议论或抒情句点睛等方法来写出人物的外在特点和内在精神。

并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2.读写结合,从课文中学习写出人物精神的方法并运用到作文实践中。

3.引导学生用心了解和理解身边的每一个人,捕捉美好的有趣的、有意义的瞬间,记录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描写、用议论或抒情句点睛等方法来写出人物的外在特点和内在精神。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把握人物外在特点和人物内在精神的关系。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 回顾七年级上学期学习过的内容《写人要抓住特点》:写人有一些常见的方法,如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记录下来写在笔记本上,作为自己的知识储备。

2、回忆本单元前几课的内容,尝试自己归纳总结一下写人的方法,比如《邓稼先》一文中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作对比的手法。

为本单元的写作做好准备。

一、导入交流学生们的课前准备中的知识储备,说一说大家认为该如何写出一个有特点的人。

——运用各种人物描写的方法,从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各个角度进行详细的描写。

除了外在特点,还需要写出人物的内在精神,也就是人的思想、气质、品格、个性等等。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七年级下第四单元单元导学案【单元目标】1.快速阅读课文,粗知各篇主要内容,学习略读方法。

2.理解认同各篇传达的中华美德,从修身正己的角度形成读后的心得和体会。

3. 在单元略读的基础上,研读代表性段落,赏析词句,感受语言特点,研习写法,由会读到会写。

【单元学习过程】第一课时学习重点:知识铺垫,积累字词【知识链接】1.悬念,即读者、观众、听众对文艺作品中人物命运的遭遇,未知的情节的发展变化所持的一种急切期待的心情。

设置悬念是在文章的某一部分设置一个疑问或矛盾冲突,以造成读者某种急切期待和热烈关心的心理的一种写法。

2.《陋室铭》铭,古代文体之一,本为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此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常用韵。

3.《爱莲说》说,古代议论性文体,常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感想。

写法不拘一格,行文多自由活泼,篇幅大多不长,类似现代杂文。

4.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摹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其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描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

【作者简介】张中行(1909-2006),学者、散文家,河北人。

代表作《负暄琐话》《文言和白话》《作文杂谈》等。

彭荆风(1929-2018),云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江西萍乡人。

1952年开始发表作品,大多描写边疆战斗生活和少数民族风俗人情,具有鲜明的边疆特色,受到好评。

其中短篇小说《今夜月色好》获第八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报告文学《解放西南》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

梁启超(1873-1929),中国思想家、学者。

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

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

文风流畅、犀利、凝炼。

著有《饮冰室合集》。

刘禹锡,唐代文学家。

字梦得,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著有《刘梦得文集》《刘宾客集》。

2024年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诗词与散文诗歌:《静夜思》《春晓》散文:《山中访友》《紫藤萝瀑布》2. 第二单元:说明文《松鼠》《鲸》3. 第三单元:议论文《为人民服务》《生命的价值》4. 第四单元:小说《社戏》《安塞腰鼓》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欣赏诗词、散文、说明文、议论文、小说等不同文体的表达方式和特点。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阅读理解、写作、口语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道德品质,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言文的翻译和赏析;说明文的写作方法;议论文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2. 教学重点:诗词、散文的意境和表达;说明文的条理性和准确性;议论文的观点明确、论证充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挂图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形式,让学生感受诗词、散文、说明文、议论文、小说等不同文体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以诗词、散文为例,分析其意境和表达手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创作。

以说明文为例,讲解其写作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实践。

以议论文为例,分析其结构和论证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 随堂练习学生进行诗词、散文创作,提高文学素养。

学生进行议论文讨论,锻炼思辨能力。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第一单元:诗词与散文诗词:《静夜思》《春晓》散文:《山中访友》《紫藤萝瀑布》2. 第二单元:说明文《松鼠》《鲸》3. 第三单元:议论文《为人民服务》《生命的价值》4. 第四单元:小说《社戏》《安塞腰鼓》七、作业设计1. 诗词、散文创作:以《我的家乡》为主题,创作一首诗词或一篇散文。

答案示例:诗词《故乡的云》散文《家乡的桥》2. 说明文写作:以《我的文具盒》为题,写一篇说明文。

答案示例:《我的文具盒》3. 议论文写作:围绕“诚信”,写一篇议论文。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意结尾句与开头的呼应。例如《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总论句:“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 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过渡句:“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 2. 概括总结:注意评价性语句“待人厚”“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等。 ● 3. 需要标注清楚段落。
示例:
(三)自读课文
平。——张载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学习评价:
●1、理解构思的特点和表达效果。 ●2、理解托物言志手法的作用 ●3、传达出了某种品质或精神
第三课法总结”
项目
篇目
教师课 《爱莲说》
上示例
对写作的启发 通过人物所喜爱/或厌恶的事物来表现其美德。
作中: ● 2、锻炼搜集、提取整合关键信息的能力、概括能力、联想与想象力、仿写能力等。 ● 价值目标: ● 1、阅读名人事迹,汲取精神力量,深入领会中华美德的含义,加强个人修养和行为规范,修身正
己,确立担当意识。 ● 唤醒中学生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的意识,讲好中华美德故事,提升社会责任感
单元实施
● 第一课段 ● 略读《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驿路梨花》,梳理课文结构,理解课文内容,复述故事情节。学习
篇目
表1:《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阅读概要
文体
事件
评价性词句
人物品德
《叶圣陶先生 二三事》
● 3. 用简要的语言,复述文本主要内容。复述时注意以下两点: ● (1)复述内容。总体来说,要说清楚记述了哪些事迹,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品德。具体来说,首先要关注人
物是谁、做了什么;其次要关注表明人物特点的词语和评价性语句;最后还要思考事件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 (2)复述顺序。可以按照课文记叙的顺序复述,也可以修改复述顺序。例如《驿路梨花》还可以按照小茅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陋室铭》说课稿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陋室铭》说课稿

《陋室铭》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教材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中第四单元的一篇文言文————《陋室铭》。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对象分析,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流程和板书设计等几方面来阐述。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作用。

《陋室铭》是久传不衰的经典古文。

全文语言优美凝练。

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贯穿全篇,借“陋室”抒发作者的情怀。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陋室铭》是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

本单所选的文章,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华美德以及对这些美德的呼唤。

阅读这些课文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使人们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

朗读背诵名篇佳作,积累语言材料,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初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

(二) 教学重点、难点:本文篇幅简短,语言优美,音韵铿锵,读起来充满音乐美,把多形式的朗读文章的主旨托物言志的手法作为重点。

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文言文知识的积累和阅读理解能力。

把如何理解短文的寓意矛盾的句子定为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目标分析:1、积累一些文言字词。

2、了解短文的思想内容,结合当时社会背景,充分理解作者的情怀。

3、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

4、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

三、学情分析:经过上一学期的几篇文言文的学习,已初步了解了文言文的一些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方法有了一些了解掌握,而且本文篇幅短小,语音优美,容易理解。

学生们在朗读熟读的基础上,翻译理解课文,理解作者的情感,分析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深入了解作者思想,结合时代具有积极参与现实的意义。

四、说教法学法:教学设计理念是:张扬师生个性,突出学生主体,重视学生感受,强调朗读品味,渗透学法指导,实行合作探究,加强能力培养。

我采用诵读法、讨论法、问答法,合作探究教学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3课,是教育学者张中行先生回忆与优秀的语言艺术家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表现了叶圣陶待人宽厚、严于律己的节操和风范,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追思景仰之情。

教学本文既要引导学生通过略读与精读领会文章主要内容,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情感,更要生发出自己的体会,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学生分析: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对初中现代文的学习方法已经有了初步的积累。

本节课应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时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略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学习叶老待人宽,律己严的品质;精读课文,理解本文以小见大、叙议结合的写法;细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叶老的敬意。

教学目标:1、学习略读的方法,快速捕捉阅读重点。

2、学习选取典型事例,以小见大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3、学习叶圣陶先生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1、学习略读的方法,快速捕捉阅读重点。

2、学习选取典型事例,以小见大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大家看语文课本封面的“语文”二字,知道是谁写的吗?她出自我们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之手。

字体浑厚圆润,遒劲有力,充满灵气。

今天,让我们跟随张中行先生,感受叶圣陶先生的魅力与风采。

二、叶圣陶简介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

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编辑家、教育家。

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曾当过10年的小学语文教师。

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等。

主要作品: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集《隔膜》《火灾》《线下》等。

三、略读课文走近叶老1、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交流点拨:两方面:待人厚-—修改文章恭送客人回复信件律己严-—写文章用写话风格文风方面重视简洁重视语文力求完美2、交流总结略读时抓住关键语句概括文段内容的方法。

交流点拨:(1)注意段首总领本段的句子。

(2)注意段尾总结本段的句子。

(3)注意本段前后的过渡句、过渡段。

(4)注意小标题。

四、精读课文钦佩叶老1、找出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语句,与同学交流,指出其表达效果。

(1)有一天到叶先生的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交流点拨:“描”这个字的解释为“依照原样摹画或重复地画”,“描”与“改”不同,“改”是直接变换更改,这一个“描”字就能体现叶圣陶先生的严谨认真,绝不草率了事的做事态度,同时也显示了他对作者的尊重。

(2)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

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

交流点拨:和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能够看出他在生活方面随和的品性,易于相处;但是在工作方面坚决用普通话,对比表现了先生的这种工作认真严谨的态度。

(3)普通话他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

交流点拨:作为一个颇有成就的大家,能够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与别人商讨课本的修润,不厌其烦,足可见他的谦和以及一丝不苟的态度。

(4)他说:“不必客气。

这样反而费事,直接改上。

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

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

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交流点拨:语言描写,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的直爽,对待工作的时候并不拘泥于情面,不厌其烦,努力工作——待人厚。

(5)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记得有两次,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总是举手打拱,还是不断地说谢谢。

交流点拨: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体现了叶圣陶老先生的宽厚待人,虚怀若谷。

2、交流总结本文以小见大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1)用小细节放大人物形象。

即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细微之处,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2)用小题材表现重大主题。

即用日常生活中普通事例,来反映重大主题。

(3)用小故事揭示深刻哲理。

即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以及自然界中动植物的小故事,来揭示某一人生哲理。

五、再读课文学习叶老1、简介作者张中行河北香河(今属天津)人,著名学者、散文家。

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

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编著《负暄琐话》等。

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2、简介张中行与叶圣陶的交往作者和他记述的叶圣陶先生,都是著名的语文学家。

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

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就写下了这篇文章。

3、作者对叶老的情感是怎样的?通过哪些句子表现出来的?交流点拨:尊敬、赞美、怀念(1)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

交流点拨:万家团圆的除夕夜,叶老走了,鞭炮声所代表的乐景反衬出“我”的悲哀之情,这就是“双层的悲哀”。

(2)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

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

交流点拨:通过议论的表达方式写出对叶老的高度评价,叶老虽然不在了,但他对写话风格的严格,对文风简结的要求,对写作的监督执行,以及对这种主张贯彻坚持的苦心,一直是我们学习和效仿的榜样。

4、总结交流饱含真情写人物的技巧。

(1)、精辟议论、高度评价(2)、语言质朴、情动于衷(3)、细节描写、以小见大(4)、善用修辞、真情流露六、总结:让我们怀着崇敬爱戴的心情为叶圣陶先生写颁奖词。

交流点拨:他是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的一代宗师,他躬行君子、彬彬有礼,他宽厚待人、严于律己,他著作等身、治学严谨,他就是中国文艺界、教育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叶圣陶先生。

七、拓展延伸1、有感情的阅读叶圣陶的作品《风》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树叶颤动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哪儿了。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林木点头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正走过了。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河水起波纹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

八、布置作业:学生课外阅读叶圣陶的作品:《稻草人》、《旅行家》、《小白船》、《古代英雄的石像》。

附:板书设计: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张中行读法:略读写法:以小见大《驿路梨花》教学设计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讨论,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3)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2、教材分析《驿路梨花》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文章通过记叙发生在哀牢山路边一所小茅屋的故事,讴歌了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生动地表现了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不断传扬的动人情景,歌颂了各族人民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

3、学情分析学生对记叙文的基础知识有了较全面的掌握,对学习记叙文的方法也有了一定的积累。

因此我强调课前预习,课上以学生阅读、讨论、感悟为主,教师适当地引导、点拨,帮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的突破。

教学目标1、掌握略读法,快速找出故事中的人、物、事。

2、细读课文,能够理清文章的结构特点,并说出“梨花”在文中的含义。

3、深化文章主题,联系实际,说说你对“功德”这个概念的想法。

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设计3个问题,让学生速读课文,围绕谁是小木屋的主人写了哪些人、物和事件,说出文章构思特点所表达的效果。

考察学生速读提炼文章主要内容和理解课文结构特点的能力。

2、针对目标2设计1贯穿全文的文眼“梨花”,对三处描写的“梨花”段落进行朗读和研读,能说出“梨花”的不同含义,考察学生理解课文思想内涵的能力。

3、针对目标3,设计一个课外延伸范文,强化学生的速读能力,结合课文主题,联系实际,提升学生对社会“公德”的了解,进一步深化主题,感悟人间真情。

教学过程:环节一:教师美语导入新课同学们,历经了一冬的阴霾,终于迎来了万物复苏,百花竞放的春天。

不必说鲜艳如火的桃花,也不必说红粉似霞的杏花,单是那洁白胜雪的梨花,就能引起我们无边的遐思。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倾其笔力,大绘春花,曾留下许多不朽的篇章。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当代著名作家彭荆风的──《驿路梨花》。

环节二:自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问题一:什么是驿路。

文中有几处描写梨花的段落,分别在哪里?请结合课下注释明确题意,速读课文,抓住文眼。

(评价学生定向搜集信息的能力)活动:学生速读课文,3分钟动笔画出描写梨花的段落。

第一处:4─6自然段,(文章的开头)第二处:27自然段,(文章的中间)第三处:37自然段,(文章结尾)问题二:文章是怎样来描写驿路上的梨花?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评价学生对文章中主要内容和虚实描写手法的了解)第一处:实写;第二处;虚写;第三处;望梨花(实写)想梨花诗句(虚写)活动: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同桌讨论完成。

环节三:细读课文,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理解“梨花”含义(一)一写梨花活动:齐读1-3段,了解故事背景,师读4─6段学生闭目体味问题一:月光下的梨树林,觉得这里的景色怎样?在这诗一般的美妙环境中,我和老余有心思赏花吗?我们为什么着急?在这种状况下,我们急需打一个地方留宿,找到没有?是什么?这房子有人吗?谁的房子呢?(教师一连串的问题,旨在评价学生对课文故事情节进展中设置悬念作用的理解)问题二:在这所没人的房子里,我们却受到了许多优待是什么?师作搭桥式引导:①邀请的方式是热情的:“请进”②准备的物质是丰厚的:③安排是细心的④感受是温馨的活动:学生齐读7-12段,然后独立思考问题。

问题三、由于对小屋主人感激,引起了我们对主人的猜测,此时谁来了?他是小屋主人吗?那么谁是小屋的主人呢?(进一步评价学生对文章反复使用悬念从而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的作用)活动:教师读13-26,学生思考问题,个体回答。

(二)二写梨花活动:学生齐读27自然段,同桌讨论问题问题一:这一次仅仅是为了写梨花吗?作者为什么要把梨花姑娘放到梨花林里去写?(引导学生体味记叙中的抒情)写梨花的香气四谥是为了赞美梨花姑娘的纯洁美好的心灵,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问题二:劳动中,又见到了谁?她们是这房子的主人吗?究竟谁是房子的主人呢?(评价学生对误解和悬念在文章结构中作用的理解)师生讨论: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解放军叔叔(建造)小茅屋,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哈呢小姑娘(照管)小茅屋,瑶族老人受益之后,送来同样也算(照管)了小茅屋,“我”和老余(修茸)小茅屋,我们都为小茅屋做出了贡献,因此,我们都是小茅屋的主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