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验流程与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是确保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环节。
它包括以下方面:1. 实验室环境控制:实验室应符合微生物检验的有关环境要求,如温度、湿度、照明等。
实验室空气应定期进行空气质量检测,以确保无菌室的无菌状态,避免实验物品受到外界污染。
2. 设备设施的校验和维护:实验室应定期校验和维护微生物检验所使用的设备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转和准确度。
培养箱、灭菌器等设备需要周期性地进行校正,酶标仪等精密仪器需要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
3. 样品的采集与保存:微生物样品的采集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样品受到外界的污染。
采集后的样品应妥善保存,避免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同时也要避免样品的变质,影响后续检验结果。
4. 质控菌株的使用:质量控制菌株是用于验证微生物检验方法的菌株。
实验室应定期使用质量控制菌株对检验结果进行验证,确保方法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实验室还需参加国家或行业的外部质量评估,与其他实验室的检验结果进行比对,确保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5. 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质量控制:操作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培训,掌握微生物检验的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
实验室还应建立质量控制制度,对操作人员进行监督和考核,确保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规范。
6. 数据的记录和分析: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数据记录和管理系统,对检验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
实验室应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指标,对检验结果进行评估和监控,及时发现和纠正操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对于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和可靠至关重要。
只有建立和执行科学规范的质量控制措施,才能提高微生物检验的质量和可靠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微生物检验是指通过对微生物的检测来确定一定环境或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水平的检测过程。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会探讨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的相关内容。
一、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意义在微生物检验中,质量控制是确保测试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如果没有严格的质量控制,那么将很难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还可以帮助实验室及时发现和解决检测过程中的问题,确保检测的全过程处于标准化和规范化状态。
二、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内容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实验室环境的质量控制、试剂的质量控制、设备的质量控制以及人员的质量控制。
1. 实验室环境的质量控制实验室环境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实验室的布局、温湿度控制、消毒防护等方面。
合理的实验室布局可以有效地减少实验室内的交叉污染,保证实验室内的检测结果准确。
实验室内温湿度的控制可以保证微生物检验操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对实验室进行定期的消毒和维护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地减少实验室内的污染源,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 试剂的质量控制在微生物检验中,试剂的质量对检测结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试剂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试剂的采购渠道、储存条件、有效期等方面。
实验室在采购试剂时,应选择正规的供应商,确保试剂的质量可靠。
试剂的储存条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情况下,试剂应在指定的温度和湿度下保存,以确保试剂的活性和稳定性。
实验室还应定期检查试剂的有效期,过期的试剂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 设备的质量控制微生物检验设备的质量对检测结果也起着重要的影响。
设备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设备的选型、安装、维护和校准等方面。
实验室在选择微生物检验设备时,应考虑设备的准确性、稳定性和灵敏度,确保设备能够满足检测要求。
设备的安装和维护也是非常重要的,定期的保养和维护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设备的校准也是非常重要的,设备的定期校准可以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微生物检验是一项重要的实验室技术,用于检测食品、药品、环境以及医疗机构中的微生物污染情况。
为了保证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必须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质量控制样品的选择与准备、质量控制的目标、质量控制的方法等内容。
一、质量控制样品的选择与准备在微生物检验中,质量控制样品的选择和准备是进行质量控制的关键步骤。
质量控制样品应具备代表性、稳定性和一致性。
首先,质量控制样品应具备代表性。
选择的质量控制样品应能够反映实际样品的微生物污染情况,并且能够覆盖实验室的检测范围。
例如,在食品微生物检验中,可以选取已知含有特定菌群的食品样品作为质量控制样品。
其次,质量控制样品应具备稳定性。
质量控制样品的微生物含量应稳定,并且能够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保持一致。
为了确保样品的稳定性,可以进行冷冻保存或添加防腐剂等处理措施。
最后,质量控制样品应具备一致性。
同一个质量控制样品应具有相似的特性和微生物含量,以便在不同批次的检测中进行比较和验证。
可以通过定期对质量控制样品进行检测,确保微生物含量的一致性。
二、质量控制的目标质量控制的目标是确保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及降低误差和偏差。
具体目标包括:1. 控制负对照样品的检测结果为阴性。
负对照样品是不含有目标微生物的样品,用于评估实验室的污染情况和检测方法的特异性。
负对照样品的检测结果应为阴性,否则说明实验室存在污染问题。
2. 控制正对照样品的检测结果为阳性。
正对照样品是含有特定微生物的样品,用于评估实验室的检测方法和灵敏度。
正对照样品的检测结果应为阳性,否则说明实验室的检测方法存在问题。
3. 控制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可比性。
同一样品在不同时间或者在不同实验室中进行检测,应该得到相似的结果。
通过控制质量控制样品的微生物含量和质量控制方法的一致性,可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可比性。
三、质量控制的方法在微生物检验中,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流程与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流程与质量控制1.样品采集:选择合适的采样点和时间,采集样品。
保持样品的完整性和无菌状态,以防止外部污染。
2.样品处理:对样品进行处理,以便后续检测。
例如,食品样品可以进行破碎和稀释,以便检测微生物的存在和数量。
3.培养基制备: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培养基,准备培养基。
4.增菌:将样品接种到培养基中,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
可使用平板法或液体培养法。
5.培养: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入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根据不同的微生物种类和生长条件,培养时间可能会有所不同。
6.菌落计数:在培养期结束后,对培养基上的菌落进行计数。
可以使用目视计数、平板计数器和自动计数器等不同的方法。
7.鉴定:根据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进行鉴定。
常用的鉴定方法包括免疫学方法、PCR和测序等。
8.数据分析: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解释,根据需求制作结果报告。
1.环境监测:定期对实验室环境进行空气和表面微生物监测,以确保实验室内无微生物污染。
2.培养基质量控制:对于常用的培养基,需要定期进行质量验证和性能测试,以确保培养基的质量稳定。
3.质控菌株:使用已知的质控菌株进行验证实验,以确保实验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内部质控:在每批样品中加入内部质控样品,以评估实验的准确度和一致性。
5.标准操作程序:编写标准操作程序(SOP),确保操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6.培养箱校准:定期校准恒温培养箱的温度,以确保培养条件的准确性。
7.培养基浓度验证:定期检验培养基的浓度,确保适当的细菌增殖。
8.定期培训:对实验人员进行定期培训,确保他们掌握正确的操作流程和技术。
9.实验记录和文件管理:准确记录每个实验的细节和结果,建立完善的文件管理体系。
通过以上流程和质量控制措施,可以确保微生物检验的结果准确和可靠。
这对于保证食品和饮水的安全性,以及制药产品的质量至关重要。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许多复杂因素影响微生物学检验,可能给检验结果带来偏差甚至错误,因此必须对影响检验结果的诸多因素采取控制手段保证检验结果的正确性,不断完善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一、质量控制1、检验人员(1)微生物检验不能完全依赖全自动鉴定仪器,检验工作中每一步骤均需要有高度的主观分析和判断能力,与个人的经验.技能和微生物检验基础知识水平密切相关。
(2)除要求微生物检验人员必须具备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精密细致的观察和操作习惯,注重个人卫生外,还必须训练掌握微生物检验技术。
(3)检验人员应执行上岗前培训制度,上岗前培训合格方能上岗操作,还要主动参加学习、培训、讲座,学习新技术,掌握微生物学检验方法,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
(4)参与编写测试程序及仪器操作程序,学习质量保证体系知识和计量学基本知识。
(5)参加各类水平测试和盲样测试,提高检测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微生物学检验室负责人应定期对检验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操作熟练程度的考核,提高检验人员的素质。
2、培养基(1)为保证干粉培养基质量指标,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加强包装的密封性能;使用时尽量缩短开盖时间;一般干性培养基放在低温干燥的环境中保存,对于易受潮的品种,启用后宜放入干燥器中保存;由于配制水分不同,启用次数或时间增加,干粉培养基的pH值可能会有所变化,应随时略加调整。
(2)培养基的配制应严格按照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操作,并做好原始记录。
(3)为保证培养基必须在玻璃容器,搪瓷或铝锅中进行,如用铜,铁器皿,会对微生物生长有毒害作用;(4)配制培养基时应按检验项目规定的配方添加,不得随意增减或更改培养基成分。
(5)要用专用的角匙取药品,避免交叉污染而影响检验结果;培养基配制最好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避免使用自来水,因其中含有氯等抗菌物质;3、检验质量除按国家标准方法对所需检验项目进行检测外,在实际工作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否则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1)在定量检验时用重量法还是用体积法,检验结果会有误差,因为此重不等于1的样品,1ml和1g的化验结果绝不会相等。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2 仪器、设备
▪ 大型微生物检验室的主要仪器及设备包括:
▪ 无菌室、微生物自动鉴定仪、微生物快速初筛 仪、显微镜、菌落计数器、高压灭菌器、干热灭 菌器、离心机、蒸馏设备、培养箱、厌氧箱、水 浴箱、冰箱、超净工作台、酶标仪、洗板机、 PCR仪、电泳仪、凝胶成像系统等。
▪ 制备好的培养基应及时使用,使用 不完的,如无特殊需求,可室温或2-8℃ 冷藏保存。
▪ ▪ 如用塑料袋密封,保存期可延长,
发生变质等被污染迹象或干裂现象的那 么不能再使用。
表1 培养基在2-8℃冷藏条件下保存的有效期
培养基种类 平板培养基 试管(棉塞)培养基 试管(螺旋盖)培养基
保存条件 不装塑料袋 塑料袋密封 不装塑料袋 塑料袋密封 不装塑料袋 塑料袋密封
▪ 〔2〕在严格无菌操作的条件下,按国家规定的样品 采集标准均匀而准确地取样,并及时封口,使样品 具有准确性和代表性。
5 采样
▪ 〔3〕每件样品封口后,贴上标签,做好记录(如 样品名称、采样地点、时间、数量、储藏情况、 采集或送检单位及姓名、采样现场温度、湿度及 卫生状况等)。采集后的样品,一般可保存在28℃的环境中,如果样品是冷冻食品,应保持在 冷冻状态,并及时送检。
▪ 〔4〕采样数量不能少于全部检验需要量的3倍, 以供检验、复检、备查。
6 样品的接收和预处理
▪ 样品送达实验室时,应检查样品标记是 否与样品相符,样品包装状况是否正常。
▪ 假设存在下述情况,应考虑拒收样品:
▪ 〔1〕抽样后样品送达实验室的时间太迟,
▪
使其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进展检验;
▪ 〔2〕样品温度太高;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及质量保证
肠杆菌科 大肠埃希菌ATCC25922 培养基:Mueller-Hinton琼脂
大肠埃希菌ATCC35218 接种液:生长法或直接菌落悬
(用于β-内酰胺类药/β- 液
内酰胺酶抑制剂)
孵育:35℃;空气;16-18h
铜绿假单胞 铜绿假单胞ATCC27853
及不动杆菌 大肠埃希菌ATCC35218 (用
孵育条件 需氧或CO2, 24小时
需氧或CO2, 48小时
已知菌株(ATCC)
化脓链球菌19615 肺炎链球菌6035 大肠埃希菌25922 淋病奈瑟菌43069 流感嗜血杆菌10211
SS琼脂
需氧,24小时
鼠伤寒沙门菌14028 福氏志贺菌12022 粪肠球菌29212 大肠埃希菌25922
预期结果
10.08.2024
8
标本收集和运送的质量控制
向临床提供标本采集说明(sop)
• 不同部位标本的采集方法 • 采集最佳时间、次数 • 标本采集量正确时间、部位、方法等
对收集和运送标本的容器控制 无菌、无防腐剂、足够大、安全严密、不易破碎、 选择合适的运送培养基
10.08.2024
9
标本收集和运送的质量控制
结果报告
3
人员资质
人员
人员能力
人员培训
具备相关教育背景, 每年接受专业技术及知
识培训, 熟悉微生物实验室操作 规程、消毒灭菌及生物
安全知识。
.
10.08.2024
包括其对诸如分 析前、中、后特 定阶段的专业经 验和熟练试验技 术 。并直接参与
质控工作
.包括新员工培训、老员 工的再培训以及员工工作
能力评估
加入后培养基由无色
质控要求: 每批试剂使用前应使用变为相红应色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微生物检验是指对食品、饮水、医药和环境等领域中的微生物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的过程。
由于微生物检验结果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安全,因此质量控制在微生物检验中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探讨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包括样品处理的质量控制和实验操作的质量控制。
一、样品处理的质量控制样品处理是微生物检验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后续的分析结果。
在样品处理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样品的质量,包括样品的采集、保存和预处理等。
1. 样品采集:样品的采集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准操作。
在采集环境样品时,应选择代表性的样品点,并使用无菌容器进行采集。
在采集食品样品时,应避免交叉污染,并保证样品的新鲜度和完整性。
2. 样品保存:样品保存的环境和条件对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存活有着重要影响。
在样品保存过程中,需要将样品放置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并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处理。
还需要注意样品保存容器的选择,以避免杂质和污染。
3. 样品预处理:样品的预处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着微生物的富集和分离过程。
在此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以避免人为误差的引入。
还需要对预处理方法进行验证和验证,确保其可靠性和准确性。
二、实验操作的质量控制实验操作是微生物检验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操作条件和方法,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 实验室环境:实验室环境对微生物检验过程中的污染和误差有着直接影响。
实验室应保持清洁、整洁和无菌的状态。
还需要定期对实验室空气和工作台面等进行消毒和清洁。
2. 试剂和材料:选择正确的试剂和材料对于微生物检验的结果有着重要影响。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需要使用符合标准和规范的试剂和材料,并对其进行充分的质量控制。
3. 操作规程和方法:实验操作应遵循标准操作规程和方法。
对于复杂的技术操作,还需要进行培训和操作规程的编写,以确保操作的一致性和可操作性。
还需要将操作步骤记录下来,以备后续的查证和追溯。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微生物检验是通过培养和鉴定微生物菌落来检测样本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
为了确保微生物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进行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是指在实验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监测和确保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样本的采集和保存是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应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样本的采集,以避免交叉污染和样本失真。
对于不同类型的样本,应根据不同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保存条件和时间。
在样本收集过程中应保持无菌操作,以避免细菌的外源性污染。
实验室内部的环境和设备也是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的重要因素。
实验室应具备清洁、通风良好的环境,并设有合适的试验台、培养箱、离心机等设备。
这些设备应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准确度。
培养基的选择和质量也是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的关键。
不同的微生物需要不同的培养基,应根据待测微生物的特点选择适当的培养基。
培养基的质量也应受到严格控制。
如培养基的配制、储存和使用要符合相关要求,避免培养基的污染和变质。
实验人员的操作技术和经验也是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
实验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熟练掌握微生物检验的各项操作步骤和方法。
在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范和要求,并具备合理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还需要定期进行质量评价和监测。
通过引入质量控制样品和正、负对照菌株,以及定期进行外部质量评价,可以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估。
还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文件和记录,以便于对实验结果进行追溯和纠正。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涉及到样本采集、环境设备、培养基、操作人员和质量评价等多个环节。
只有全面、科学地进行各项质量控制措施,才能保证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检验的质量和信任度。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微生物检验是对生物体进行分析的一项重要检验,能够帮助我们诊断疾病、判断食品药品和环境的卫生等。
因此,保证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非常重要,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一、实验室环境的控制微生物检验通常需要在严格的环境下进行,以避免空气、水、食品等污染物的干扰,这些干扰可能会导致误差或假阴性或假阳性结果。
因此,实验室应设立符合规范实验室环境,例如设定温度、湿度、压力差等参数,而且要经常进行消毒和清洁工作,以确保稳定的环境和最少的外部污染。
二、培养基的质量控制培养基是微生物检验中使用的最基本的试剂之一。
因此,制造高质量的培养基是非常重要的。
质量好的培养基应该是纯净的、有机质含量符合标准、无明显菌落,并且能够保持稳定的pH值。
同时,给培养基配置一定体积的热可凝胶,可以增加微生物的生长过程的可靠性,并帮助微生物的定量和分析。
三、标准菌株的使用与储存使用标准菌株可以帮助实验人员更准确地诊断和区分不同的微生物种类,并验证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标准菌株是在质量管理规范下被培养和储存的重要资源。
因此,正确储存标准菌株,并在鉴定时与新鲜的细菌标本进行比对,以保证微生物检验的误差率被降到最低。
四、实验员的培训实验员的技能和经验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为微生物检验的实验过程是非常精密的。
实验员应该受到稳定的培训计划和质量控制保障。
在质量保证上,与客户合作设定合理的检验项目,利用校验板、测定平板和其他表格进行内部验收,以保证实验员的实验结果准确性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是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环节。
对实验室环境的控制、培养基、标准菌株的质量控制以及实验员的培训都应得到重视。
质量控制不仅需要实现监测任务中的一个突出的检测过程,还需要进一步推进检测质量管理形势的内涵,确保微生物检验的确切性和可靠性。
有了科学的品管措施,微生物检验可以更完美的服务于人们的健康和生活。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微生物检验是确保食品安全、水质安全以及医疗卫生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合适的质量控制能够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内容和方法。
1.实验室环境的质量控制1.1 空气质量控制实验室内的尘埃、微生物和气味等污染物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因此,实验室应使用高效的空气过滤器来过滤进入实验室的空气,过滤效果应符合要求。
对于检验灭菌性能的实验,必须保证无细菌及孢子等原材料。
空气质量的检测也是常规的实验室质量控制之一。
实验室内经常进行异物、装置及登记无菌等操作,因此必须经常进行消毒,以防交叉污染。
消毒剂应定期检验保证消毒效果符合要求。
2.质量控制标准品的使用和制备2.1 正负对照菌毒液正负对照菌毒液是一种用来判断微生物检测结果可靠性的标准品。
其中,阳性菌毒液与阴性菌毒液分别包括各种细菌病原体和非细菌性病原体,应根据相关标准制备而成。
阳性菌毒液应包括感染剂量常见的菌株,因此更加符合实验需要。
阴性菌毒液应包括除了目标菌株以外的其余菌株。
2.2 系统性验证标准品系统性验证标准品是用于检查检测系统的稳定性和检测限的标准品。
当实验室引进新方法、新装置和新组合时,应及时验证其准确性和灵敏度。
在检验中,检测标准品应随被检样品一同放入复合锅、波浪瓶等容器中,以保证其与被测样品在同一条件下进行。
实验员的素质和技能对检验结果的质量具有明显的影响。
员工应接受必要的培训才能出现在检验岗位上。
更重要的是,员工必须遵守有关操作规程,并具备必要的洁净工作习惯。
3.2 菌落计数方法的控制菌落计数的准确性对于食品、饮用水和医疗卫生等领域的检验尤其重要。
在生物化学实验中,使用透明聚酯薄膜进行计数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为了保证计数结果的准确性,应按照要求计算样品中的微生物数量,在结果之前,应有三次以上的重复实验以保证数据的高可靠性。
3.3 非常规检测方法的质量控制生物化学实验中,有时候需要使用结合贝叶斯公式的特殊算法来检测微生物。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微生物检验是指用于分禤、鉴别微生物的方法,是维护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的必要手段。
微生物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控制微生物污染和疾病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为了确保微生物检验的质量,必须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本文将就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进行详细介绍,以便更好地应对微生物相关的挑战。
1. 质量控制的概念质量控制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所执行的工作与既定的质量标准相一致的过程。
在微生物检验中,质量控制的目的是通过合理的质量控制措施,有效地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质量控制包括从实验室环境、仪器设备、试剂标准、操作技术等各个方面对微生物检验进行监控和管理。
2. 质量控制的内容(1)实验室环境的质量控制实验室环境的质量控制包括实验室场所的选择、空气质量、消毒和无菌操作等。
实验室场所的选择应具有良好的通风条件,保证空气流通,并且应避免污染源的直接影响。
实验室空气质量的监测是非常重要的,应定期进行空气微生物培养检验,确保实验环境的卫生质量。
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消毒和无菌操作制度,确保实验操作的无菌状态,避免外源性微生物的污染。
(2)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仪器设备是微生物检验的重要工具,对于其准确性和稳定性的要求较高。
在实验开始之前,对于仪器设备的性能应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校准,确保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以保证其稳定性。
对于新购置的仪器设备,则应进行全面的验证和确认工作,确保其符合质量标准并且能够满足实验需求。
(3)试剂标准的质量控制在微生物检验中使用的试剂标准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应选用具有良好质量标准的试剂,并且定期进行试剂标准的验收和检查工作。
在使用过程中,要按照规范操作程序和存储条件处理试剂,避免由于试剂质量问题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4)操作技术的质量控制操作技术是微生物检验中关键的环节之一,对于其规范性和准确性的要求较高。
在进行微生物检验前,应对实验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和技术指导,提升其微生物检验的操作技能。
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室如何系统的进行检验工作和质量控制
根据检验目的、食品特点、批量、检验方法、微生物的危害程度等确定采样方案。
应采用随机原则进行采样,确保所采集的样品具有代表性。
采样过程遵循无菌操作程序,防止一切可能的外来污染。
样品在保存和运输的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样品中原有微生物的数量变化,保持样品的原有状态。
采样方案分为二级和三级采样方案。
二级采样方案设有n、c和m值,三级采样方案设有n 、c、m和M值。
n:同一批次产品应采集的样品件数;c:最大可允许超出m值的样品数;m:微生物指标可接受水平的限量值;M:微生物指标的最高安全限量值。
注1:按照二级采样方案设定的指标,在n 个样品中,允许有≤c 个样品其相应微生物指标检验值大于m 值。
注2:按照三级采样方案设定的指标,在n个样品中,允许全部样品中相应微生物指标检验值小于或者等于m值;允许有≤c个样品其相应微生物指标检验值在m值和M值之间;不允许有样品相应微生物指标检验值大于M值。
例如:n=5,c=2,m=100 CFU/g,M=1 000 CFU/g。
含义是从一批产品中采集5个样品,若5个样品的检验结果均小于或者等于m值(≤100 CFU/g) ,则这种情况是允许的;若≤2个样品的结果(X)位于m值和M值之间(100 CFU/g<X≤1 000CFU/g),则这种情况也是允许的;若有3个及以上样品的检验结果位于m 值和M值之间,则这种情况是不允许的;若有任一样品的检验结果大于M值(>1 000CFU/g),则这种情况也是不允许的。
按相应产品标准中的规定执行。
由工业化批量生产加工的食品污染导致的食源性疾病或者食品安全事件,食品样品的采集由餐饮单位或者家庭烹调加工的食品导致的食源性疾病或者食品安全事件,食品样品的采集按GB14938中卫生学检验的要求,以满足食源性疾病或者食品安全事件病因判定和病原确证的要求。
采样应遵循无菌操作程序,采样工具和容器应无菌、干燥、防漏,形状及大小适宜。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微生物检验是指对食品、药品、化妆品、饮用水等样品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的过程。
在进行微生物检验时,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进行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是指在检验过程中,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保证试验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要进行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首先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在实验室中,应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和要求,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实验室应保证有足够的场地和设备,以满足检验的需要。
实验室的环境要保持干净整洁,避免污染样品。
在进行微生物检验前,应进行标准菌种的筛选和保存。
选择合适的标准菌种,对标准菌种进行鉴定和鉴定,确保其纯度和稳定性。
标准菌种应保存在适当的培养基中,定期进行复苏和传代。
在进行微生物检验过程中,需要进行样品的前处理。
前处理的目的是提高微生物的检出率。
前处理的方法包括稀释,均匀搅拌,杀菌等。
前处理过程中,要保证操作的标准化和一致性,以减少误差的产生。
在进行微生物检验时,要进行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
阳性对照是指用标准菌种检测,验证检验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阴性对照是指用无菌培养基检测,验证样品中无细菌存在。
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的结果应与预期结果相符,如果不相符,则需要重新检验。
对于微生物检验的结果,还需要进行数据分析和判读。
检验结果应符合相应的规定和标准,并进行统计分析和解释。
对于结果不合格的情况,需要进行复检和追踪调查,找出问题的原因,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在微生物检验中,还要定期进行质量评价和质量评估。
质量评价是指对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价,包括内部质量评价和外部质量评价。
内部质量评价是指通过日常检验和定期比对,对实验室的运转情况进行评价。
外部质量评价是指与其他实验室开展交叉验证,比较检验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通过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制定规范的操作程序和质量控制标准,加强样品前处理和试验验证,进行数据分析和判读,以及定期进行质量评价和质量评估,可以有效提高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水平。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微生物检验是在医学、食品、环境等领域中被广泛使用的一种检测方法,对于防止疾病的传播、保证食品的卫生安全和维护环境生态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然而,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实验的可靠性和检测结果的可信度,因此,为了确保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需要进行质量控制。
1. 质量控制概述质量控制是一种全面的、系统性的安排,以确保测试的质量直接达到特定标准或质量要求的控制活动。
微生物检验中,质量控制是指通过一系列的监测、评价、调整和纠正等活动,保证检测结果的稳定和可靠。
质量控制包括了实验室、试剂、设备、人员等多个方面,包括实验室环境、培养基制备、菌株维护、菌种鉴定、样品采集、检测方法、统计分析等方面。
2. 实施质量控制的意义(1) 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通过制定质量控制体系,规范检验流程和步骤,减少操作误差和影响,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确保结果可信。
(2) 保证安全性和稳定性:制定完善的质量控制措施,对实验室、设备、人员等进行严格管理和监督,降低不合格品的产生率,保障用药安全。
(3) 降低实验成本:通过合理的实验设计、培养基浓度测定、试剂重复使用等措施,优化实验步骤和成本,最大程度地降低实验成本。
3. 质量控制的常用方法(1) 内部质量控制:内部质量控制是实验室按照标准程序维护设备、规范检测、流程管理等方面所进行的控制。
常见方法包括细菌种子库、质量控制样品等。
(2) 外部质量控制:外部质量控制是由第三方机构组织的评价实验室检测结果的质量措施。
包括了定期参加各种检测项目的质量评价和监测等措施。
(3) 实验流程标准化:正确的实验流程和标准化程序可以最大程度地增加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可通过制定标准操作流程、规范操作规程、规范培养温度、浓度、土壤pH值等,确保精度和重复性。
(1) 制备培养基的质量:保证培养基配制无误、媒体新鲜、无污染。
(2) 菌种维护的质量:维持菌种的可靠性和纯度,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保藏促进菌株可重复利用。
怎样做好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
怎样做好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做好质量控制是保证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为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诊治提供可靠依据的关键。
如何才能做好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呢?1、标本采集的质量控制取样时必须无菌操作,防止杂菌污染。
标本容器防止倒转或碎裂,确保安全。
标本容器必须存有标签,标明取样时反问、取样来源及编号。
实行的样品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通常不少于3~4h)送至实验室,有的样品例如病毒标本等必须采用载运培养基或在特定环境(冰瓶或其他冷藏器具)中载运。
载运血液应防止频繁盘整,避免甲状腺。
须要血清的检样,献血后并使其在试管中凝结载运,并及时拆分血清。
送至实验室的样品,必须附有样品检验单和样品更替单。
拒绝接受标本时,检验者必须录入有误。
由接收者在样品更替单上盖章,同时展开检样备案。
瓶装启开或液态形状不全然、数量不足者都必须退还。
2、检验操作的质量控制对下架标本应当深入细致收信,不合格标本必须退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应当按国标和国家所推荐的方法展开规范化操作方式。
检验过程必须存有详尽实验记录。
为保证结果精确,每次试验应当设立阴性、阳性及空白对照。
必须深入细致核对实验记录,例如存有改动须由检验者盖章或盖章。
及时报告检验结果,检验报告必须规范化书写。
检验报告由检验者盖章,经核查方可收到。
标本及检验记录应当按规定时限得当看管,以供必要时展开查阅和送检。
3、试剂及仪器的质量控制微生物培养基的采用就是微生物检验的重要环节。
微生物培养基应当添置卫生部许可厂家生产的产品,包含标本的搜集、载运及拆分培养基。
鉴别中所采用的染色液、微生物培养基、确诊用品应当标准化,并在有效期内采用,过期试剂必须出局。
万元以上的高精度贵重仪器必须存有专人看管,采用必须存有记录,同时必须定期检查其性能。
温箱、水浴箱、冰箱、低温冰箱新埃经常检查其性能,温箱[(35~36)±1]℃、水浴箱(37±1)℃、冰箱5~10℃、低温冰箱-15~-35℃,每日工作前后展开检查并特别注意保护。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微生物检验是指对样品中微生物种群和数量进行测定和评价的过程,其结果对于保障食品、水质、环境等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探讨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措施,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一、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措施1. 样品采集和保存样品采集和保存是微生物检验的第一步,也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基础。
在采集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操作规程进行,避免外界污染;在采集后应妥善保存样品,避免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影响后续检验结果。
2. 实验室设施和条件实验室设施和条件对微生物检验的质量影响重大。
应确保实验室设施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保证实验室的洁净度和温湿度等条件符合检验要求。
3. 检测方法和仪器设备选择适当的检测方法和仪器设备对微生物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应根据不同的检验目的和样品类型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并确保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4. 质量控制标准品和质控样品质量控制标准品和质控样品是确保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实验室应建立并严格执行质量控制标准,定期使用质控样品对检验方法和仪器设备进行验证和校准,确保检验结果符合规定标准。
5. 操作规程和记录制定完善的操作规程和记录是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实验室应建立并贯彻执行严格的操作规程,确保检验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都符合规定要求;应做好检验记录,便于对检验过程进行追溯和评估。
二、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和作用1. 保障公共安全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是保障公共安全的重要手段。
食品、饮用水、药品等的微生物污染会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因此必须保证微生物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提高检验结果可靠性质量控制措施的实施能够提高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通过严格的样品采集、实验室设施和条件、检测方法和仪器设备以及质量控制标准品和质控样品的管理,可以有效降低误判和漏检的概率,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是在微生物检测过程中,通过适当的控制措施来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质量控制是检验实验室运行的重要环节,对于确保检验结果的正确性和可比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的首要任务是确保实验室的操作符合相关规范和要求。
必须确保实验室的操作符合相关的国家、行业和实验室自身的质量控制规范,如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ISO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等。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实验室的检验过程符合标准,结果可靠。
微生物检验中常用的质控物质包括阳性对照菌株、质控菌液等。
阳性对照菌株用于验证同批次试验的可重复性;质控菌液则用于检验检测方法与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这些质控菌株和菌液必须符合相关标准,经过相关实验验证,才能被用于质控。
质控菌株和菌液的准确性必须由第三方权威机构进行确认,并有相应的质检报告为证。
质量控制还包括对实验室设备和试剂的校准和验证。
设备校准是确保设备正常工作的前提条件,可通过运行标准样品并比对结果来检验设备的准确性。
试剂的质量控制则是通过对试剂进行检验,保证试剂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对试剂的储存和保管也是质量控制的一部分,要求参照相关规范进行。
质量控制还包括对实验人员的培训和日常监督。
实验人员必须接受相关培训,熟悉微生物检验的操作流程和实验方法,并学会正确使用质控物质。
实验室应建立相应的监督和评价机制,定期对实验人员的操作进行监督和质量评价,以保证他们的操作符合要求。
质量控制还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文件和记录。
实验室必须建立质量管理手册,明确各项质量控制措施的内容和要求,并定期对文件进行修订和评审。
实验室还需要建立完善的记录系统,详细记录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包括校准记录、质控物质使用记录、实验人员培训记录等,以备查验。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是确保实验室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环节。
通过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措施和规范,加强实验室设备、试剂和人员的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提高实验室的整体水平,确保病患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
微生物检验如何进行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如何进行质量控制随着近几年我国社会与经济快速发展,医疗事业步入了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并且在发展过程中还不断地对微生物检验工作进行质量提升,因为微生物检验工作可以更加精准的对一些病症进行确诊,甚至在检验过程中还够检测到病毒的存在。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工作人员质量控制观念较差,这就会直接影响到微生物检验工作质量,使得检验结果与实际情况出现偏差。
那么本文就对微生物检验中合理的质量控制进行简单介绍。
1、做好检测前期工作(1)呼吸道标本收集质量控制在微生物检验工作中经常会对不同的标本进行收集与检测,并且不同标本的收集与存放方式还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去制定相应的标本收集质量控制制度。
例如需要对患者呼吸道标本进行收集,那么在收集前就需要将相关标准明确出来,那就是标本收集一定要在患者服用抗生素前或服药二十四小时后再对标本进行收集。
标本收集时间与收集方式也需要明确出来,标本收集时间最好是早晨,在收集前还需要让患者利用清水漱口三次,此时再取喉部深处第二口痰液,在收集后应立刻用无菌容器进行封装,随后送到实验室进行检验。
(2)血液标本收集质量控制在进行血液标本收集时一定要注意,那就是在标本收集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在不同情况下选取不同的收集方式,这样才能保证微生物检验合理性,进而有效提高微生物检验工作质量。
例如若要检验菌血症或败血症,就需要通过合理的方式去收集患者血液标本,首先需要注意的是时间问题,一般血液采集会在患者出现发热后的一小时进行。
同时还需要对血液收集量进行控制,一般情况下人体中每一到三毫升中才会出现一个细菌,所以在对成年人进行血液标本收集时就需要将收集量控制在八到十毫升,儿童则控制在一到五毫升,还需要在一天内收集不同部位的两到三份血样。
2、加强仪器试剂的质量控制(1)仪器设备质量控制若要保证检验工作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去制定相应的仪器设备质量控制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以及检验工作质量。
微生物检测技术的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
微生物检测技术的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微生物检测技术是指通过检测样品中的微生物数量和类型来评估其卫生质量的方法。
微生物检测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饮用水、环境等领域,对于确保公共卫生和防止疾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微生物的微小和快速繁殖特性,微生物检测技术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非常重要。
以下是微生物检测技术的详细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
操作流程:1. 样品采集与处理:a.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例如从食品表面刮取样品、从空气中吸取微生物、从液体中取样等。
确保采样器具干净且无微生物污染。
b. 将采样器具中的样品转移到适当的容器中,避免样品交叉污染。
确保容器表面无微生物污染。
c. 样品处理前,根据需要进行稀释。
确保样品浓度适宜,能够在检测中获得准确的结果。
2. 样品预处理:a. 对于含有大量杂质或抑制物质的样品,需要进行预处理来去除干扰。
预处理的方法包括过滤、离心、稀释等。
b. 样品预处理的目的是提高微生物的检出限和降低干扰物的影响。
确保预处理方法不会影响微生物的存活和增殖。
3. 微生物检测方法选择:a. 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常用的微生物检测方法包括传统培养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免疫学方法等。
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灵敏度、特异性和操作复杂度,请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方法。
b. 针对不同的微生物,可以选择相应的培养基、控制参数和检测条件来增强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实验操作:a. 根据选择的检测方法,准备必要的实验试剂和仪器设备。
确保设备和试剂的清洁和消毒,并按照操作说明进行使用。
b. 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污染。
使用无菌培养器皿、移液器和培养基等。
c. 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如温度、湿度和pH值等,以保证微生物在培养过程中的正常生长和增殖。
5. 结果解读与报告:a. 根据检测结果判断微生物是否超过卫生标准,并分析可能的原因。
注意结果的可靠性和误差的范围。
b. 对于阳性样品,根据需要进行进一步检测或确认,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基等)的室内质控 10
a
质量控制中的重点
* 人员能力的培训、考核与权限的授予 * 流程中不同环节试验之间的相互印证 * 首代分离培养基质控措施 * 药敏试验室内质量控制
11
a
人员能力的 培训、考核与权限的授予
* 在所有影响因素中,人的因素居于首位
* 临床微生物检验是一个智力因素占首要地 位的行业,是真正意义上的诊断学。在欧 美从属于临床病理的范畴
生长缓慢微生物(形成肉眼可见生长>1周) 不适合用MIC法
在肉汤中发育不良的微生物不适合用MIC
粘液性铜绿假单胞菌——只能用扩散法,48小时 观察结果
淋病奈瑟菌——CLSI无肉汤稀释法药敏指南
注意微弱生长导致的假敏感(结果需要修正 )
例如铜绿对磺胺、四环素、头孢噻肟/曲松
鲍曼不动杆菌对氨曲南
大于三孔不同梯度浓度的抗生素测试中,出现的高浓度生 长,而低浓度不生长现象叫跳孔。造成跳孔的主要原因, 菌悬液乳化不充分,细菌分散不足,以及药敏卡某些孔被 污染
跳孔的解决方法:根据其他药理学特征类似的抗生素的敏 感性以及分析其他同类不同种抗生素的敏感性进行推断性 修正
修正低浓度——耐药
33
a
肉汤稀释法注意事项
肺链使用含2%冻融马血的MH肉汤
嗜血杆菌使用HTM肉汤
厌氧菌和微需氧菌使用布氏肉汤
淋病奈瑟菌推荐强化GC作琼脂稀释法
菌液浓度(5×104CFU/ml):
初始菌液0.5 McF(约1.5×108CFU/ml)盐水稀释
200倍,加入0.1ml菌液到含有0.1ml 双倍浓缩的
MH肉汤的微孔板中(或预先用标准浓度的MH
肺克、阴沟、变形杆菌34 对呋喃妥因
a
稀释法药敏影响因素
培养基
pH值 7.2-7.4 营养程度 抗生素拮抗剂含量 钙镁离子含量(钙10-25
;镁10-12.5μg/ml)
菌悬液(5×104CFU/ml)
接种效应
浓度高MIC抬高 浓度低MIC压低
• 细菌纯度
• 气体环境
– 所有需氧细菌均放普通 大气环境。如果放CO2, 由于碳酸的影响,药物 活性受到影响,形成假 敏感或假耐药
肉汤稀释后再加到微2孔9 中)
a
接种后应充分混匀,但不能有气泡产生
静置培养
培养温度;35℃
气体环境:所有细菌(包括苛养菌)均置 大气环境;厌氧菌置厌氧环境;微需氧菌 置微需氧环境;淋菌琼脂稀释法置CO2
培养时间:18小时 结果读取:
见后面的幻灯:
30
a
常量稀释法
药敏试验的参考方法: 将标准接种物加入含対倍 稀释抗生素的MH肉汤管中. 过夜培养. MIC 即是能抑 制细菌生长的含最低抗生素的浓度的那一管所标示 的浓度值.
意义:保障药敏结果的可靠性——准确性和 精密度
39
a
40
a
药敏试验结果控制
41
a
药敏试验结果解释标准
CLSI标准;
➢ 全球性
➢ 每年更新
➢ 非强制性学术机构
FDA标准(全球标准)
➢ 建立在CLSI基础上
➢ 6~8年更新一次
➢ 官方机构,标准带有强制性
法国CASFM标准;
梅里埃产品习惯采用的CLSI以外的标准
• 培养时间
– 真菌需48小时 – 奴卡菌需5天
35
a
E-test法
36
a
Etest 试条
MIC 值标注于试 条的光面
毛面贴于MHA上
37
a
Etest 操作程序
按照扩散法标准 操作涂布接种
贴上试条并培养 15-18小时
读取抑菌浓度并
按标准解释
38
a
结果读取
肺炎链球菌 青霉素 MIC = 3 mg/ml
13
a
流程中不同环节试验 之间的相互印证
* 建立全程质控的观点对于提高微生物检验 质量意义重大
* 通过不同环节试验结果之间的推衍和反证 可及时发现一些错误的存在,并及时进行 纠正可防止错误报告的发出
* 不同环节之间的推衍与反证可让我们发现 平时质控中难以发现的失控现象,便于我 们制订相应的规则堵住漏洞,对于工作的 持续改进有着重要的意义
15
a
药敏试验质控
过程控制
结果控制
16
a
药敏试验过程控制
17
a
扩散法
18
a
试验方法与条件
CLSI推荐培养基: 普通营养要求细菌使用水解酪蛋白琼脂(MHA )平板
肺链使用含5%绵羊血的含血MHA 嗜血杆菌使用HTM培养基 淋球菌使用含1%生长因子(不含L-半胱氨酸)
补充剂的GC培养基 平皿大小:最小90mm,通常使用150mm平板 琼脂厚度4±1mm 菌液浓度0.5 McF(约1.5×108CFU/ml)
培养时间:18小时
20
a
透射光
− 葡萄球菌
利奈唑胺 苯唑西林 万古霉素
− 肠球菌
万古霉素
测量方法
21
a
反射光
测量其他细菌与药 物时
22
a
变形杆菌 忽略环内的迁徙
生长
23
a
测量肉眼可见的 明显抑菌区
忽略环边缘的微 弱生长
24
a
环内生长现象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亚群
大肠药敏,被肠球菌污染
49
a
真菌药敏
M27-A2用于酵母样真菌的稀释法药敏—— 只有氟康唑、伊曲康唑和氟胞嘧啶有解释 标准,其他药物的测试结果报告MIC
M44-A用于酵母样真菌的扩散法药敏——只 有氟康唑有解释标准
M38-P用于丝状真菌的稀释法药敏——只有 操作方法,报告MIC值,但无解释标准
50
a
药敏试验质量控制要点
19
a
涂布方法:无菌棉签浸透菌液后稍微挤干 ,棉签与平板呈30°左右的倾角密集左右来 回涂布,完成一遍后旋转120°后再涂,如此 三次,最后绕边缘一次
纸片之间最佳间距30mm,不得低于25mm 培养温度;35℃;重叠时不超过3个碟子
气体环境:普通细菌大气环境;嗜血杆菌 、淋球菌、肺链置CO2环境
少见菌和苛养菌的特殊药敏
参考方法:M45-A
乏养菌与颗粒链菌——稀释法 嗜水气单胞菌复合群——稀释法与扩散法 弧菌属细菌(霍乱除外)——稀释法与扩
散法
芽孢杆菌属(炭疽除外)——稀释法 空肠/大肠弯曲菌——稀释法与扩散法 棒状杆菌——稀释法(可用的药物标准比
BSAC标准提供的多)
47
a
猪红斑丹毒似菌——稀释法 HACEK组苛养性G-杆菌——稀释法 卡他莫拉菌——稀释法 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稀释法 巴斯德菌——稀释法 其他,如乳杆菌、片球菌、无色藻菌——稀释法
* 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临场实践能力的高 低、自主学习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工作质 量的好坏
* 个人能力在报告质量中有直接而明显的体 现
12
a
人员能力的 培训、考核与权限的授予
* 在微生物室对后进人员的培训考核是一项 长期任务,对于人才梯队的形成和特殊能 力的传承有着重要意义
* 根据每个人员能力的层次分别授予对应等 级的权限对于控制微生物室整体质量,防 范错误的发生,提高报告质量有确定的意 义
菌 M27-A2 酵母样真菌MIC法(2002) M44-A 真菌纸片扩散法(2004) M45-A 低频分离菌与苛养菌(2006)
* M100 updated yearly
44
a
CLSI M100-S22 解释标准 覆盖的细菌类别
肠杆菌科 铜绿假单胞菌 不动杆菌属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其他非肠道杆菌 葡萄球菌属 肠球菌属
目标菌落 选取
首代培养 (菌落计数)
染色镜检
鉴定药敏
综合报告
6
a
粪便培养标准化操作流程
样本接收
镜下筛选 (粪便常规)
压片法 制片
首代培养
选择性 增菌培养
染色镜检
目标菌落 选取
鉴定药敏
综合报告
7
a
其他标本标准化操作流程
《实用临床微生物检验与图谱》 卫生部规范化操作流程图
8
a
质量控制
9
a
概念
钙镁离子含量、锌离子含量(用 27853氨基糖苷类和亚胺配能结 果监控)
– 苛养菌放普通环境生长 不良,导致假敏感
菌悬液
• 培养时间
浓度高抑菌环缩小 浓度低则扩大
– 粘液性铜绿需48小时
• 测量方法
27
a
稀释法
28
a
试验方法与条件
CLSI推荐培养基:
普通营养要求细菌使用补充阳离子MH肉汤
淋菌只有扩散法和琼脂稀释法,无肉汤稀释法标准
46
a
Methods for Antimicrobial Dilution and Disk Susceptibility Testing of Infrequently Isolated or Fastidious Bacteria;Approved guideline
英国BSAC标准;
欧洲应用比较广泛的标准
欧洲EUCAST标准 …….. 42
a
CLSI药敏解释标准
CLSI 药敏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 institution) 指南
43
a
CLSI 药敏文件
M100-S22 常见菌 (2012)** M11-A7 厌氧菌 (2007) M39-A3 积累抗菌谱(2009) M24-A 分枝杆菌, 奴卡菌, 以及其他需氧放线
* 狭义质量控制:对试剂和仪器的控制
* 广义质量控制:对所有影响试验结果可靠 性的因素进行的全面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