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观察者模式
代理模式+观察者模式
动态代理 -- 动态生成代理对象
不用手工编写代理类;而是在运行时候动态生成; 不用手工编写代理类;而是在运行时候动态生成;作用和手工生 成的代理对象一致。 成的代理对象一致。 实现同一个接口: 实现同一个接口: 创建ng.reflect.InvocationHandler ng.reflect.InvocationHandler, 创建ng.reflect.InvocationHandler,每个代理实例都有 一个与它对应的InvocationHandler实例,就是一个方法拦截器。 InvocationHandler实例 一个与它对应的InvocationHandler实例,就是一个方法拦截器。 用以控制对某个对象的访问的拦截。 用以控制对某个对象的访问的拦截。 创建动态代理对象的步骤: 创建动态代理对象的步骤: 指明一系列的接口来创建一个代理对象 创建一个调用处理器Invocation 创建一个调用处理器Invocation handler 对象 将这个代理指定为某个其他对象的代理对象 在调用处理器的invoke()方法中采取代理, invoke()方法中采取代理 在调用处理器的invoke()方法中采取代理,一方面将调用传递给 真实对象,另一方面执行各种需要做的操作。 真实对象,另一方面执行各种需要做的操作。
1) 2) 3) 4)
11 1-11
代理模式——智能引用 代理模式——智能引用 ——
Java虚拟机对内存的管理能力是有限的,但有些应用 虚拟机对内存的管理能力是有限的, 虚拟机对内存的管理能力是有限的 又出于效率的考虑需要将一些较大的对象装载到内存中 为了保证虚拟机不会出现内存溢出,采用软引用,虚 ,为了保证虚拟机不会出现内存溢出,采用软引用 虚 拟机在内存不够的时候能够回收较大的对象。 拟机在内存不够的时候能够回收较大的对象。采用智能 引用能够保证一旦较大对象被回收后能够重新创建大对 象保证客户端的正常使用。 象保证客户端的正常使用。
java的23种模式
不要问我“早上碰到MM新做了个发型怎么说”这种问题,自己用BRIDGE组合一下不就行了
桥梁模式:将抽象化与实现化脱耦,使得二者可以独立的变化,也就是说将他们之间的强关联变成弱关联,也就是指在一个软件系统的抽象化和实现化之间使用
组合/聚合关系而不是继承关系,从而使两者可以独立的变化。
“……”,MM都会用Composite模式了,你会了没有?
合成模式:合成模式将对象组织到树结构中,可以用来描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合成模式就是一个处理对象的树结构的模式。合成模式把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用树结构表示出来。
合成模式使得客户端把一个个单独的成分对象和由他们复合而成的合成对象同等看待。
16、ITERATOR—我爱上了Mary,不顾一切的向她求婚。
Mary:“想要我跟你结婚,得答应我的条件”
我:“什么条件我都答应,你说吧”
Mary:“我看上了那个一克拉的钻石”
9、DECORATOR—Mary过完轮到Sarly过生日,还是不要叫她自己挑了,不然这个月伙食费肯定玩完,拿出我去年在华山顶上照的照片,在背面写上“最好的的礼物,就是爱你的Fita”,再到街上礼品店买了个像框(卖礼品的MM也很漂亮哦),再找隔壁搞美术设计的Mike设计了一个漂亮的盒子装起来……,我们都是Decorator,最终都在修饰我这个人呀,怎么样,看懂了吗?
适配器(变压器)模式:把一个类的接口变换成客户端所期待的另一种接口,从而使原本因接口原因不匹配而无法一起工作的两个类能够一起工作。
适配类可以根据参数返还一个合适的实例给客户端。
7、BRIDGE—早上碰到MM,要说早上好,晚上碰到MM,要说晚上好;碰到MM穿了件新衣服,要说你的衣服好漂亮哦,碰到MM新做的发型,要说你的头发好漂亮哦。
观察者模式ppt
五、观察者模式结构
AS3观察者模式 应用和扩展
开发部:刘滔
开发中遇到的问题:
1、主程序和模块之间消息传递 2、模块与模块之间消息传递 3、视图层(View)与数据模型层(Model)之间的消 息数据传递
一、观察者模式简介:
观察者<Observer>模式(有时又被称为发布-订阅 <Publish/Subscribe>模式、模型-视图<Model/View> 模式、源-收听者<Source/Listener>模式或从属者 <Dependents>模式)是软件设计模式的一种。在此 种模式中,一个目标物件管理所有相依于它的观察者 物件,并且在它本身的状态改变时主动发出通知。这 通常透过呼叫各观察者所提供的方法来实现。此种模 式通常被用来实作事件处理系统。
四、观察者模式组成
1、观察者 (Observer)将自己注册到被观察对象 (Subject)中,被观察对象将观察者存放在一个容 器(Container)里。 2、被观察对象 (Observable)被观察对象发生了某种变化,从容 器中得到所有注册过的观察者,将变化通知观察者。 3、撤销观察 观察者告诉被观察者要撤销观察,被观察者从 容器中将观察者去除。
二、发布者与订阅者
用户A (订阅者) 邮局 (发布者) 用户B (阅者) 用户数 据库 用户C (订阅者)
三、观察者模式原理
观察者模式(Observer)完美的将观察者和被 观察的对象分离开。举个例子,用户界面可以作为 一个观察者,业务数据是被观察者,用户界面观察 业务数据的变化,发现数据变化后,就显示在界面 上。面向对象设计的一个原则是:系统中的每个类 将重点放在某一个功能上,而不是其他方面。一个 对象只做一件事情,并且将他做好。观察者模式在 模块之间划定了清晰的界限,提高了应用程序的可 维护性和重用性。
观察者模式的应用场景
观察者模式的应用场景观察者模式是一种设计模式,用于实现对象之间的一对多依赖关系。
在该模式中,一个对象(subject)维护了一个观察者列表,当subject的状态发生变化时,它会自动通知所有观察者,使它们能够做出相应的响应。
观察者模式可以帮助我们实现松耦合的设计,提高代码的复用性和可维护性。
下面我们将介绍观察者模式的几个常见应用场景。
一、图形界面组件观察者模式在图形用户界面(GUI)的设计中被广泛应用。
例如,在一个窗口中,可以有多个按钮,当按钮被点击时,窗口会触发相应的事件。
这些按钮就是观察者,窗口是被观察者。
当按钮被点击时,窗口会通知所有的按钮,并且每个按钮都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响应,例如执行一段特定的代码。
通过观察者模式,可以实现图形界面组件之间的解耦,使得它们可以独立地进行开发和维护。
二、消息订阅与发布观察者模式也可以用于消息订阅与发布的场景。
在这种场景下,可以有多个消息的订阅者(观察者),当有新的消息发布时,订阅者会收到通知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这种模式可以应用于各种场景,例如新闻订阅、实时数据监控等。
通过观察者模式,发布者和订阅者之间的耦合度得到了降低,方便了系统的扩展和维护。
三、事件处理在事件驱动的程序设计中,观察者模式也经常被用于事件的处理。
事件可以是用户的操作,例如鼠标点击、键盘输入等,也可以是系统的通知,例如网络连接成功、文件加载完成等。
当事件发生时,被观察者会通知所有的观察者,并且每个观察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做出相应的处理。
这种模式使得事件的处理变得灵活而可扩展,方便了程序的开发和维护。
四、数据监控与同步观察者模式还可以用于数据监控与同步的场景。
例如,在一个分布式系统中,可以有多个节点,每个节点都有自己的状态。
当任何一个节点的状态发生变化时,需要通知其他的节点进行同步。
这时,可以使用观察者模式,将每个节点作为观察者,当任何一个节点的状态发生变化时,它会通知其他的节点进行相应的更新操作。
观察者原理
观察者原理
观察者原理,又称为观察者模式或发布-订阅模式,是一种软件设计模式,用于在对象之间建立一对多的依赖关系,使得当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时,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都能够得到通知和自动更新。
观察者原理的核心思想是将一个目标对象与多个观察者对象进行解耦,目标对象维护一个观察者列表,当目标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时,会遍历观察者列表,并调用每个观察者对象的更新方法,通知它们更新自己的状态。
在观察者模式中,目标对象和观察者对象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目标对象是被观察的对象,它负责维护观察者列表和通知观察者。
观察者对象则是接收目标对象的通知,并进行相应处理的对象。
观察者对象之间相互独立,它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决定是否对特定的目标对象进行观察。
观察者原理的优点是能够提高对象之间的松耦合性,使得目标对象和观察者对象可以独立地演化和重用。
同时,观察者原理也具有较好的扩展性,可以灵活地增加新的观察者对象。
然而,观察者原理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观察者模式可能会导致系统中观察者对象过多,增加了对象之间的交互复杂性。
其次,观察者模式在通知观察者时,是按照固定的顺序调用其更新方法的,这可能会导致顺序依赖的问题。
总的来说,观察者原理是一种简单而实用的设计模式,在许多
场景下都有广泛应用,如事件驱动系统、消息队列等。
通过将观察者对象与目标对象解耦,观察者原理能够提供一种可靠、灵活的通信机制,使得系统更加健壮和可扩展。
软件工程中的设计模式与反模式
软件设计原则
SOLID原则
面向对象设计的五 个基本原则,包括 单一职责原则、开 闭原则、里氏替换 原则、接口隔离原 则和依赖倒置原则。
KISS原则
保持设计简单,即 “保持简单原则”。
DRY原则
不要重复自己,即 避免重复的代码。
设计模式概述
什么是设计模式
设计模式是在软件设计过 程中针对特定问题的解决 方案,是经过反复验证的 最佳实践。
重要性
能力提升
灵活性
谢谢您的观看指导
策略模式是一种行为设计模式,它定义了一 系列算法,并将每个算法封装起来,以使它 们可以互相替换。在策略模式中,算法的选 择由客户端决定,从而可以灵活地改变不同
算法的行为。
策略模式
定义
策略模式定义及其 优势
实例
策略模式的实际应 用示例
结构
策略模式的结构组 成
观察者模式
观察者模式是一种行为设计模式,它定义了 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使得当一个对象状 态发生变化时,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都会收 到通知并自动更新。这种模式的一个典型例
软件工程中的设计模式与反模式
制作人: 时间:2024年X月
目录
CONTENTS
第1章 软件工程概述与设计原则 第2章 创建性模式 第3章 结构性模式 第4章 行为性模式 第5章 设计模式的应用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01
LOGO 第1章 软件工程概述与设计原则
软件工程概述
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和应用如何以系统化、 规范化、可度量化、可重复使用的方法开发 和维护软件的学科。它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 的产物,对提高软件开发的质量和效率起着
迭代器模式
定义
迭代器模式的基本 概念
设计模式——观察者模式
2. 定义两个观察者,警察A 警察 B
public class PoliceA implements Observer { /**
* 产生反应 * * @param o 源、即被观察者 * @param arg event事件 */ @Override public void update(Observable o, Object arg) {
} } }
3. 测试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BadMan badMan = new BadMan(); badMan.addObserver(new PoliceA()); badMan.addObserver(new PoliceB()); badMan.playAction(); badMan.runAction();
}
3. 定义枚举事件类型
public enum Event { //玩 PLAY(1), //逃跑 RUN(2);
Integer index; /** * 构造 * * @param index */ Event(Integer index) {
this.index = index; }
public Integer getIndex() { return this.index;
public interface Observable {
/** * 注册/添加观察者 * * @param observer 观察者 */ public void addObserver(Observer observer);
/** * 移动观察者 * * @param observer 观察者 */ public void removeObserver(Observer observer);
java的23种模式
开发模式一、创建型模式1、工厂模式(FACTORY)客户类和工厂类分开。
消费者任何时候需要某种产品,只需向工厂请求即可。
消费者无须修改就可以接纳新产品。
缺点是当产品修改时,工厂类也要做相应的修改。
如:如何创建及如何向客户端提供。
追MM少不了请吃饭了,麦当劳的鸡翅和肯德基的鸡翅都是MM爱吃的东西,虽然口味有所不同,但不管你带MM去麦当劳或肯德基,只管向服务员说“来四个鸡翅”就行了。
麦当劳和肯德基就是生产鸡翅的Factory 。
2、建造模式(BUILDER)将产品的内部表象和产品的生成过程分割开来,从而使一个建造过程生成具有不同的内部表象的产品对象。
建造模式使得产品内部表象可以独立的变化,客户不必知道产品内部组成的细节。
建造模式可以强制实行一种分步骤进行的建造过程。
MM最爱听的就是“我爱你”这句话了,见到不同地方的MM,要能够用她们的方言跟她说这句话哦,我有一个多种语言翻译机,上面每种语言都有一个按键,见到MM我只要按对应的键,它就能够用相应的语言说出“我爱你”这句话了,国外的MM也可以轻松搞掂,这就是我的“我爱你”builder。
(这一定比美军在伊拉克用的翻译机好卖)。
3、工厂方法模式(FACTORY METHOD)核心工厂类不再负责所有产品的创建,而是将具体创建的工作交给子类去做,成为一个抽象工厂角色,仅负责给出具体工厂类必须实现的接口,而不接触哪一个产品类应当被实例化这种细节。
请MM去麦当劳吃汉堡,不同的MM有不同的口味,要每个都记住是一件烦人的事情,我一般采用Factory Method模式,带着MM到服务员那儿,说“要一个汉堡”,具体要什么样的汉堡呢,让MM直接跟服务员说就行了。
4、原始模型模式(PROTOTYPE)原始模型模式:通过给出一个原型对象来指明所要创建的对象的类型,然后用复制这个原型对象的方法创建出更多同类型的对象。
原始模型模式允许动态的增加或减少产品类,产品类不需要非得有任何事先确定的等级结构,原始模型模式适用于任何的等级结构。
《观察者模式》课件
注册与注销
注册
观察者通过调用主题的注册方法将自己注册到主题中,以便在主题状态发生变 化时接收通知。
注销
观察者可以通过调用主题的注销方法将自己从主题中注销,以停止接收通知。
通知机制
当主题的状态发生变化时,主题会调用其通知方法,将当前 状态传递给所有注册的观察者。
02
观察者模式的核心概念
主题(Subject)
01
主题负责维护一个或多个观察者 对象的引用,当主题的状态发生 变化时,通知所有注册的观察者 。
02
主题通常具有注册和注销观察者 的方法,以及一个用于通知所有 注册观察者的方法。
观察者(Observer)
观察者负责实现更新操作,当主题的 状态发生变化时,观察者会收到通知 并执行相应的更新操作。
C#中的观察者模式实现
• void Update(int data);
C#中的观察者模式实现
01
}
02
public class Publisher {
03
private int _data;
C#中的观察者模式实现
private List<IObserver> _observers = new List<IObserver>();
在事件驱动架构中,观察者模式可以用于监听特定事件的发生,并触发相应的处 理流程。当事件发生时,系统会自动调用相关处理函数或执行相关操作,实现事 件处理和流程的自动化,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灵活性。
06
总结与展望
观察者模式的总结
观察者模式的主要优点在于能够实现发布/订阅模型 ,使得多个观察者可以同时监听一个主题,提高了系 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观察者模式应用场景
观察者模式应用场景
观察者模式是行为型设计模式的一种,它可以被用来在两个对象之间
创建一种观察者的关系,当一方的状态发生变化时,另一方会受到通知。
观察者模式能够帮助开发人员在不同的对象之间创建一种有效的
关系,开发人员可以轻松实现这一点,而不需要修改任何已有的类。
应用场景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消息服务器系统:在这种场景中,消息服务器作为主题,当消息服
务器上的消息状态发生变化时,订阅者将收到通知。
例如,某个社交
网站的用户可以订阅另一个用户的更新,当另一个用户发布新消息时,订阅者将收到通知。
2、社交媒体平台:在这种场景中,一些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或推特也
采用了观察者模式,当某位社交媒体用户发表新消息时,所有关注她/
他的账号都能收到通知。
3、邮件系统:当用户发送新邮件时,该用户的所有订阅者都能收到新
邮件的通知。
4、图形界面应用程序:在某些图形界面应用程序中,当状态发生变化时,所有已注册的控件都能收到通知。
5、游戏:游戏也可以使用观察者模式,例如,当游戏角色的位置发生
变化时,所有观察者(例如地图)都能收到通知,从而更新图形显示。
此外,观察者模式还可以用于实现团队协作,例如在团队项目中,当
项目状态发生变化时,所有团队成员都能收到通知,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总的来看,观察者模式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它可以在消息服务器系统、社交媒体平台、邮件系统、图形界面应用程序以及游戏等场景中得到应用。
它可以帮助开发人员在不同的对象之间创建一种有效的关系,从而更加有效地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
observalvecollocation 和 list 转化
observalvecollocation 和list 转化从问题描述来看,你可能在讨论观察者模式(Observer Pattern)和列表(List)之间的转换。
观察者模式是一种设计模式,用于对象之间的发布-订阅机制,而列表是一种数据结构,用于存储元素的有序集合。
在某些情况下,你可能希望将观察者集合从列表中提取,或者将列表转换为观察者集合。
以下是可能的中文代码示例,假设你使用的是Java:```javaimport java.util.ArrayList;import java.util.List;import java.util.Observer;// 定义一个观察者类class MyObserver implements Observer {// 观察者的实现代码}public class Main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创建一个观察者列表List<Observer> observerList = new ArrayList<>();// 向观察者列表中添加观察者observerList.add(new MyObserver());observerList.add(new MyObserver());// 将观察者列表转换为观察者集合(假设你有一个观察者集合的类)ObserverCollection observerCollection = new ObserverCollection(observerList);// 进行其他操作,比如将观察者集合传递给被观察者对象// ...// 将观察者集合转换为观察者列表List<Observer> newList = observerCollection.toList();}}// 观察者集合的类,用于方便地管理观察者class ObserverCollection {private List<Observer> observers;public ObserverCollection(List<Observer> observers) {this.observers = observers;}// 将观察者集合转换为观察者列表public List<Observer> toList() {return new ArrayList<>(observers);}// 其他观察者集合的操作// ...}```这只是一个简单的示例,实际上,你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更复杂的操作。
设计模式之观察者模式(Observer)详解及代码示例
设计模式之观察者模式(Observer)详解及代码⽰例⼀、模式的定义与特点 观察者(Observer)模式的定义:观察者模式⼜被称为发布-订阅/模型-视图模式,属于⾏为型设计模式的⼀种,是⼀个在项⽬中经常使⽤的模式。
指多个对象间存在⼀对多的依赖关系,当⼀个对象的状态发⽣改变时,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都得到通知并被⾃动更新。
⼆、观察者模式优缺点 观察者模式是⼀种对象⾏为型模式,其主要优点如下:降低了⽬标与观察者之间的耦合关系,两者之间是抽象耦合关系。
⽬标与观察者之间建⽴了⼀套触发机制。
它的主要缺点如下:⽬标与观察者之间的依赖关系并没有完全解除,⽽且有可能出现循环引⽤。
当观察者对象很多时,通知的发布会花费很多时间,影响程序的效率。
三、观察者模式的实现 实现观察者模式时要注意具体⽬标对象和具体观察者对象之间不能直接调⽤,否则将使两者之间紧密耦合起来,这违反了⾯向对象的设计原则。
观察者模式的主要⾓⾊如下。
抽象主题(Subject)⾓⾊:也叫抽象⽬标类,它提供了⼀个⽤于保存观察者对象的聚集类和增加、删除观察者对象的⽅法,以及通知所有观察者的抽象⽅法。
具体主题(Concrete Subject)⾓⾊:也叫具体⽬标类,它实现抽象⽬标中的通知⽅法,当具体主题的内部状态发⽣改变时,通知所有注册过的观察者对象。
抽象观察者(Observer)⾓⾊:它是⼀个抽象类或接⼝,它包含了⼀个更新⾃⼰的抽象⽅法,当接到具体主题的更改通知时被调⽤。
具体观察者(Concrete Observer)⾓⾊:实现抽象观察者中定义的抽象⽅法,以便在得到⽬标的更改通知时更新⾃⾝的状态。
观察者模式的结构图如图所⽰: 代码如下:public class ObserverPattern{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Subject subject=new ConcreteSubject();Observer obs1=new ConcreteObserver1();Observer obs2=new ConcreteObserver2();subject.add(obs1);subject.add(obs2);subject.notifyObserver();}}//抽象⽬标abstract class Subject{protected List<Observer> observers=new ArrayList<Observer>();//增加观察者⽅法public void add(Observer observer){observers.add(observer);}//删除观察者⽅法public void remove(Observer observer){observers.remove(observer);}public abstract void notifyObserver(); //通知观察者⽅法}//具体⽬标class ConcreteSubject extends Subject{public void notifyObserver(){System.out.println("具体⽬标发⽣改变...");System.out.println("--------------");for(Object obs:observers){((Observer)obs).response();}}}//抽象观察者interface Observer{void response(); //反应}//具体观察者1class ConcreteObserver1 implements Observer{public void response(){System.out.println("具体观察者1作出反应!");}}//具体观察者1class ConcreteObserver2 implements Observer{public void response(){System.out.println("具体观察者2作出反应!");}} 测试结果为:具体⽬标发⽣改变...--------------具体观察者1作出反应!具体观察者2作出反应!四、观察者模式的应⽤实例 接下来再看⼀个关于上下课打铃,⽼师同学上下课的⽰例:public class BellEventTest{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BellEventSource bell=new BellEventSource(); //铃(事件源)bell.addPersonListener(new TeachEventListener()); //注册监听器(⽼师) bell.addPersonListener(new StuEventListener()); //注册监听器(学⽣)bell.ring(true); //打上课铃声System.out.println("------------");bell.ring(false); //打下课铃声}}//铃声事件类:⽤于封装事件源及⼀些与事件相关的参数// EventObject: The root class from which all event state objects shall be derived. class RingEvent extends EventObject{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serialVersionUID=1L;private boolean sound; //true表⽰上课铃声,false表⽰下课铃声public RingEvent(Object source,boolean sound){super(source);this.sound=sound;}public void setSound(boolean sound){this.sound=sound;}public boolean getSound(){return this.sound;}}//⽬标类:事件源,铃class BellEventSource{private List<BellEventListener> listener; //监听器容器public BellEventSource(){listener=new ArrayList<BellEventListener>();}//给事件源绑定监听器public void addPersonListener(BellEventListener ren){listener.add(ren);}//事件触发器:敲钟,当铃声sound的值发⽣变化时,触发事件。
观察者模式和职责链模式的比较
观察者模式和职责链模式的比较观察者模式和职责链模式是两种常见的设计模式,它们都可以用来实现模块化和松耦合的设计,但是在具体的实现中有各自的优点和适用场景。
观察者模式是一种行为型模式,它定义了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当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时,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都会得到通知并且自动更新。
其中,被观察的对象称为主题(Subject),观察者称为观察者(Observer)。
在观察者模式的实现中,主题维护一个观察者列表,当主题的状态发生改变时,它会遍历观察者列表,通知每个观察者进行更新操作。
观察者模式的优点在于它能够保证松耦合,并且可扩展性强。
由于观察者和主题之间的依赖关系是动态的,因此可以任意增加或删除观察者,不会对其他部分产生影响。
此外,观察者模式还可以支持多种通知方式,例如广播通知、点对点通知等等,可以根据实际场景进行选择。
职责链模式是一种行为型模式,它定义了一种处理请求的对象链。
当一个请求进入职责链时,每个处理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这个请求,直到有一个对象处理了它或者所有对象都无法处理它。
在职责链模式的实现中,每个处理对象都有一个指向下一个处理对象的引用,当当前处理对象无法处理请求时,就会将请求传递给下一个处理对象进行处理,形成一条链状结构。
职责链模式的优点在于它能够将请求的处理逻辑分散到多个对象中,使得每个对象的职责更加清晰明确。
此外,职责链模式还可以支持动态的请求处理顺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同时,职责链模式还可以支持请求的过滤和转发功能,可以根据请求的类型和属性进行相应的处理操作。
观察者模式和职责链模式虽然都是行为型模式,但是它们在实际应用场景中有所不同。
观察者模式适用于一对多的依赖关系,例如当我们需要实现一个事件通知机制时,就可以采用观察者模式来实现。
而职责链模式适用于处理请求的场景,例如当我们需要实现一个复杂的请求处理系统时,就可以考虑采用职责链模式来实现。
在具体的实现中,观察者模式和职责链模式都有一些注意事项。
7.2 观察者模式(Oberserver) 【实验】
X 方案一 O X=11 Notice() { O.X=this.X}
X
思考:存在的问题?
返回目录
7.2.1 观察者模式的由来
S O
X
X
O Getx(){ return x}
S
Updata(){ x=s.getx()}
X=11 Notice() { O.update()}
思考:S要通知多个对象同步怎么办?
public void detach(Observer o){ students.remove(o);删除学生 } public void notice(){ //通知学生更新 for(int i=0;i<students.size();i++) ((Observer)students.get(i)).update(); } public void setPhone(String phone){ this.phone = phone; notice(); } public String getPhone(){ return phone; } }
返回目录
7.2.4 应用举例
Teacher代码; package observer; import java.util.Vector; public class Teacher implements Subject{ private String phone; //电话号码 private Vector students; //学生 public Teacher(){ phone = ""; students = new Vector(); } public void attach(Observer o){ students.add(o);//注册学生 }
《C#设计模式(第2版)》教学大纲
《C#设计模式》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课程编号:2、课程名称(中/英文):C#设计模式/C# Design Patterns3、课程类别:专业课4、学时/学分:32/2.05、先修课程: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6、适用专业: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7、教材、教学参考书:[1] 刘伟, 胡志刚. C#设计模式(第2版).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8.[2] Erich Gamma, Richard Helm, Ralph Johnson, John Vlissides. Design Patterns: Elements of Reusable Object-Oriented Software.Addison-Wesley, 1995.[3] James W. Cooper. C#设计模式.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1.二、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C#设计模式》是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课,本课程是一门具有较强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软件设计和开发类课程。
本课程主要学习设计模式基础知识、UML类图、面向对象设计原则、常用的创建型设计模式、结构型设计模式和行为型设计模式。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常用设计模式的动机、定义、结构、实现、使用效果以及应用实例,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C#项目设计与开发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首先学习设计模式的基本知识和UML类图;接着介绍常见的七个面向对象设计原则;然后重点介绍使用频率较高的设计模式,包括五种创建型设计模式(简单工厂模式、工厂方法模式、抽象工厂模式、原型模式、单例模式)、六种结构型设计模式(适配器模式、桥接模式、组合模式、装饰模式、外观模式、代理模式)和七种行为型设计模式(职责链模式、命令模式、迭代器模式、观察者模式、状态模式、策略模式、模板方法模式)。
java的23种模式
开发模式一、创建型模式1、工厂模式(FACTORY)客户类和工厂类分开。
消费者任何时候需要某种产品,只需向工厂请求即可。
消费者无须修改就可以接纳新产品。
缺点是当产品修改时,工厂类也要做相应的修改。
如:如何创建及如何向客户端提供。
追MM少不了请吃饭了,麦当劳的鸡翅和肯德基的鸡翅都是MM爱吃的东西,虽然口味有所不同,但不管你带MM去麦当劳或肯德基,只管向服务员说“来四个鸡翅”就行了。
麦当劳和肯德基就是生产鸡翅的Factory 。
2、建造模式(BUILDER)将产品的内部表象和产品的生成过程分割开来,从而使一个建造过程生成具有不同的内部表象的产品对象。
建造模式使得产品内部表象可以独立的变化,客户不必知道产品内部组成的细节。
建造模式可以强制实行一种分步骤进行的建造过程。
MM最爱听的就是“我爱你”这句话了,见到不同地方的MM,要能够用她们的方言跟她说这句话哦,我有一个多种语言翻译机,上面每种语言都有一个按键,见到MM我只要按对应的键,它就能够用相应的语言说出“我爱你”这句话了,国外的MM也可以轻松搞掂,这就是我的“我爱你”builder。
(这一定比美军在伊拉克用的翻译机好卖)。
3、工厂方法模式(FACTORY METHOD)核心工厂类不再负责所有产品的创建,而是将具体创建的工作交给子类去做,成为一个抽象工厂角色,仅负责给出具体工厂类必须实现的接口,而不接触哪一个产品类应当被实例化这种细节。
请MM去麦当劳吃汉堡,不同的MM有不同的口味,要每个都记住是一件烦人的事情,我一般采用Factory Method模式,带着MM到服务员那儿,说“要一个汉堡”,具体要什么样的汉堡呢,让MM直接跟服务员说就行了。
4、原始模型模式(PROTOTYPE)原始模型模式:通过给出一个原型对象来指明所要创建的对象的类型,然后用复制这个原型对象的方法创建出更多同类型的对象。
原始模型模式允许动态的增加或减少产品类,产品类不需要非得有任何事先确定的等级结构,原始模型模式适用于任何的等级结构。
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云南大学
第一章测试1.以下对软件架构师、软件工程师、系统分析师表述正确的是?()A:软件架构师的重点工作是架构与设计这两个关键环节上,因此,对设计、架构、代码撰写都有较高的要求。
但是,对需求分析、项目管理、运管管理、法律法规的要求相对较低。
B:软件工程师一般专注于模块级、功能代码级的开发工作,针对功能模块级的代码细节要求较高,但对系统级的架构设计要求较低。
对业务分析、项目管理、运营维护、法律规定则不做过多要求。
C:系统分析师的主要职责是在于需求分析、开发管理、运行维护、法律法规等方面。
对代码细节开发不做过多要求,但需要掌握一定的软件架构知识。
答案:ABC2.《软件工程》主要聚焦于有关软件需求分析,软件过程模型,软件项目管理、软件运营维护、软件迭代升级等软件生命周期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学。
()A:错B:对答案:B3.《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则聚焦于软件的设计原则和架构模式。
以撰写高质量程序代码为目标,通过四个层次的方法学理论,指导开发者在不同的条件下,撰写较为高质量的程序代码。
()A:错B:对答案:B第二章测试1.GRASP设计原则主要指导开发者进行:()A:架构设计B:系统设计C:职责设计D:类型设计答案:C2.信息专家原则的主要含义是?()A:一个类能否分配一个职责的基本条件是该类是否能够获得执行该职责的全部信息B:一个类能否分配一个职责的基本条件是该类是否拥有执行该职责的全部信息答案:B3.以下哪种情况中,创建者的关系强度最高?()A:A类组合B类(B是A的成员,B实例不能离开A实例单独存在)B:A类记录B类(B不是A的成员,但是A的某个集合成员的元素)C:A类聚合B类(B是A的成员,B实例可以单独存在)D:A类紧密的使用B类(B不是A的成员,但A的某些方法紧密的使用B)答案:A4.以下耦合关系中,哪种耦合强度最高?()A:A类引用静态的B类B:A类继承B类C:A类引用控制变量flagD:A类引用B类答案:D5.以下说法相对正确的是?()A:类和模块的内部应该尽量的提高内聚,外部应该降低耦合B:类和模块的设计应该尽量的降低耦合C:类和模块的设计应该尽量的提高内聚D:类和模块的应同时考虑高内聚和低耦合原则答案:AD6.控制器原则的主要含义是?()A:应该尽量将功能控制代码分配在一个单独的控制器类中,UI默认调用控制器类来执行功能B:应该尽量将功能控制代码分配在一个单独的控制器实现类中,UI默认调用抽象控制器类来执行功能C:在各类编程语言的类库中,常见的控制器类有handler, Action, Listener等。
ob使用技巧总结
ob使用技巧总结OB(Observer,观察者)模式是一种在软件设计中常用的行为设计模式,它允许对象在自身状态发生变化时通知其他依赖对象,从而自动更新这些对象。
以下是关于OB模式使用的一些技巧总结:明确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角色:在使用OB模式时,首先要明确哪些对象是观察者,哪些对象是被观察者。
被观察者通常是数据的拥有者,当它的状态发生变化时,需要通知所有观察者。
观察者则负责监听被观察者的状态变化,并作出相应的响应。
注册与注销:观察者需要向被观察者注册自己,以便在被观察者的状态发生变化时接收到通知。
同时,观察者也可以在被不需要时向被观察者注销自己,避免不必要的通知。
通知机制:被观察者需要在状态发生变化时,遍历所有已注册的观察者,并通知它们状态已发生变化。
通知的方式可以是通过回调函数、事件或者消息等方式。
避免循环依赖:在使用OB模式时,需要注意避免循环依赖的问题。
例如,如果一个观察者同时也是另一个被观察者的观察者,那么当被观察者的状态发生变化时,可能会引发无限循环的通知。
因此,在设计系统时,需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使用弱引用:在某些情况下,观察者可能不需要一直持有对被观察者的强引用。
这可能会导致内存泄漏的问题。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可以使用弱引用(例如在Python中)来允许垃圾回收器在必要时回收被观察者的内存。
考虑线程安全:在多线程环境中使用OB模式时,需要特别注意线程安全的问题。
例如,当多个线程同时向被观察者注册或注销观察者时,可能会发生竞态条件。
因此,在设计系统时,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确保线程安全。
总的来说,OB模式是一种非常有用的设计模式,它可以帮助我们实现松耦合的系统设计。
但是,在使用它时,也需要注意一些潜在的问题,如循环依赖、内存泄漏和线程安全等。
通过遵循上述技巧和建议,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OB模式来构建稳定、可靠的系统。
观察者模式的优点和缺点
观察者模式的优点和缺点
观察者模式的效果有以下的优点:
第⼀、观察者模式在被观察者和观察者之间建⽴⼀个抽象的耦合。
被观察者⾓⾊所知道的只是⼀个具体观察者列表,每⼀个具体观察者都符合⼀个抽象观察者的接⼝。
被观察者并不认识任何⼀个具体观察者,它只知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接⼝。
由于被观察者和观察者没有紧密地耦合在⼀起,因此它们可以属于不同的抽象化层次。
如果被观察者和观察者都被扔到⼀起,那么这个对象必然跨越抽象化和具体化层次。
第⼆、观察者模式⽀持⼴播通讯。
被观察者会向所有的登记过的观察者发出通知,
观察者模式有下⾯的缺点:
第⼀、如果⼀个被观察者对象有很多的直接和间接的观察者的话,将所有的观察者都通知到会花费很多时间。
第⼆、如果在被观察者之间有循环依赖的话,被观察者会触发它们之间进⾏循环调⽤,导致系统崩溃。
在使⽤观察者模式是要特别注意这⼀点。
第三、如果对观察者的通知是通过另外的线程进⾏异步投递的话,系统必须保证投递是以⾃恰的⽅式进⾏的。
第四、虽然观察者模式可以随时使观察者知道所观察的对象发⽣了变化,但是观察者模式没有相应的机制使观察者知道所观察的对象是怎么发⽣变化的。
观察者模式的应⽤场景:
1、对⼀个对象状态的更新,需要其他对象同步更新,⽽且其他对象的数量动态可变。
2、对象仅需要将⾃⼰的更新通知给其他对象⽽不需要知道其他对象的细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观察者模式支持广播通信。
• 观察者模式符合“开闭原则”的要求。
观察者模式
模式优缺点
观察者模式的缺点
• 如果一个观察目标对象有很多直接和间接的观察者的话, 将所有的观察者都通知到会花费很多时间。 • 如果在观察者和观察目标之间有循环依赖的话,观察目标 会触发它们之间进行循环调用,可能导致系统崩溃。 • 观察者模式没有相应的机制让观察者知道所观察的目标对 象是怎么发生变化的,而仅仅只是知道观察目标发生了变 化。
观察者模式
观察者模式实例与解析
实例一:猫、狗与老鼠
MySubject {abstract} # + + + observers : ArrayList attach (MyObserver obs) : void detach (MyObserver obs) : void cry () : void
observers
MyObserver + response () : void
Cat + cry () : void
Mouse + response () : void
Dog + response () : void
观察者模式
观察者模式实例与解析
实例一:猫、狗与老鼠
• 参考代码 (Chapter 23 Observer\sample01)
实例二:自定义登录控件
le
LoginEvent - userName : String - password : String + LoginEvent () + setUserName (String userName) + getUserName () + setPassword (String password) + getPassword ()
演示……
观察者模式
观察者模式实例与解析
实例二:自定义登录控件 • Java事件处理模型中应用了观察者模式,下面通过一 个实例来学习如何自定义Java控件,并给该控件增加 相应的事件。该实例基于Java Swing/AWT控件,在 Swing/AWT的相关类中封装了对事件的底层处理。
观察者模式实例与解析
观察者模式
Observable 模式扩展 - changed : boolean = false - obs : Vector + Observable () Observer obs + addObserver (Observer o) : void + deleteObserver (Observer o) : void 包中,提供了Observable类以及Observer接口, • 在 JDK的java.util + update (Observable o, Object arg) : void + notifyObservers () : void 它们构成了 Java语言对观察者模式的支持。 + notifyObservers (Object arg) : void + deleteObservers () : void + setChanged () : void + clearChanged () : void + hasChanged () : boolean + countObservers () : int
观察者模式
模式适用环境
在以下情况下可以使用观察者模式:
• 一个抽象模型有两个方面,其中一个方面依赖于另一个方 面。将这些方面封装在独立的对象中使它们可以各自独立 地改变和复用。 • 一个对象的改变将导致其他一个或多个对象也发生改变, 而不知道具体有多少对象将发生改变,可以降低对象之间 的耦合度。 • 一个对象必须通知其他对象,而并不知道这些对象是谁。 • 需要在系统中创建一个触发链,A对象的行为将影响B对象, B对象的行为将影响C对象……,可以使用观察者模式创建 一种链式触发机制。
事件源对象、事件监听对象(事件处理对象)和事件对象构成了 Java事件处理模型的三要素。
观察者模式
模式应用
(2) 除了AWT中的事件处理之外,Java语言解析XML的技 术SAX2以及Servlet技术的事件处理机制都基于DEM,它 们都是观察者模式的应用。 (3) 观察者模式在软件开发中应用非常广泛,如某电子商务 网站可以在执行发送操作后给用户多个发送商品打折信息, 某团队战斗游戏中某队友牺牲将给所有成员提示等等,凡是 涉及到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对象交互场景都可以使用观察者 模式。
观察者模式
模式分析
典型的具体目标类代码如下所示:
public class ConcreteSubject extends Subject { public void attach(Observer observer) { observers.add(observer); } public void detach(Observer observer) { observers.remove(observer); } public void notify() { for(Object obs:observers) { ((Observer)obs).update(); } } }
观察者模式
观察者模式实例与解析
实例二:自定义登录控件
• 参考代码 (Chapter 23 Observer\sample02)
演示……
观察者模式
模式优缺点
观察者模式的优点
• 观察者模式可以实现表示层和数据逻辑层的分离,并定义 了稳定的消息更新传递机制,抽象了更新接口,使得可以 有各种各样不同的表示层作为具体观察者角色。 • 观察者模式在观察目标和观察者之间建立一个抽象的耦合。
观察者模式
模式分析
典型的抽象观察者代码如下所示:
public interface Observer
{
public void update(); }
观察者模式
模式分析
典型的具体观察者代码如下所示:
public class ConcreteObserver implements Observer { public void update() { //具体更新代码 } }
观察者模式
模式定义
观察者模式(Observer Pattern):定义对象间的一种 一对多依赖关系,使得每当一个对象状态发生改变时, 其相关依赖对象皆得到通知并被自动更新。观察者模式 又叫做发布-订阅(Publish/Subscribe)模式、模型视图(Model/View)模式、源-监听器 (Source/Listener)模式或从属者(Dependents) 模式。观察者模式是一种对象行为型模式。
观察者模式
模式结构
观察者模式
模式结构
观察者模式包含如下角色: • Subject: 目标 • ConcreteSubject: 具体目标 • Observer: 观察者
• ConcreteObserver: 具体观察者
观察者模式
模式分析
观察者模式描述了如何建立对象与对象之间的依赖关系,如何 构造满足这种需求的系统。 这一模式中的关键对象是观察目标和观察者,一个目标可以有 任意数目的与之相依赖的观察者,一旦目标的状态发生改变, 所有的观察者都将得到通知。 作为对这个通知的响应,每个观察者都将即时更新自己的状态, 以 与 目 标 状 态 同 步 , 这 种 交 互 也 称 为 发 布 - 订 阅 (publishsubscribe) 。目标是通知的发布者,它发出通知时并不需要知 道谁是它的观察者,可以有任意数目的观察者订阅它并接收通 知。
第23章
观察者模式
本章教学内容
观察者模式
模式动机与定义 模式结构与分析 模式实例与解析 模式效果与应用
模式扩展
观察者模式
模式动机
观察者模式
模式动机
建立一种对象与对象之间的依赖关系,一个对象发生改 变时将自动通知其他对象,其他对象将相应做出反应。 在此,发生改变的对象称为观察目标,而被通知的对象 称为观察者,一个观察目标可以对应多个观察者,而且 这些观察者之间没有相互联系,可以根据需要增加和删 除观察者,使得系统更易于扩展,这就是观察者模式的 模式动机。
lel
+ validateLogin (LoginEvent event) : void
LoginValidatorA + LoginValidatorA () + validateLogin (LoginEvent event) : void
LoginValidatorB + LoginValidatorB () + validateLogin (LoginEvent event) : void
Java语言提供的对观察者模式的支持
ConcreteObservable
ConcreteObserver + update (Observable o, Object arg) : void
观察者模式
模式分析
观察者模式顺序图如下所示:
Observer_SD client new()
concreteSubject new() attach() notify() update() concreteObserver
观察者模式
观察者模式实例与解析
实例一:猫、狗与老鼠 • 假设猫是老鼠和狗的观察目标,老鼠和狗是观察者, 猫叫老鼠跑,狗也跟着叫,使用观察者模式描述该过 程。
观察者模式
模式分析
客户端代码片段如下所示:
Subject subject = new ConcreteSub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