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阳初乡村工作理念对当前农村社会工作的启示
晏阳初教育理念对今天的启示
晏阳初平民教育对今天农村建设的启示晏阳初先生是20世纪为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平民教育、乡村教育做出伟大贡献的杰出教育家,留学归来后他创立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并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了平民教育运动,本人亦前往河北定县等地进行乡村建设实验,在这些实践过程中总结出丰富而精辟的平民教育思想,被誉为中国平民教育的先驱。
到了日趋现代化今天,乡村的“沦陷”却愈发严重,平民教育亦不见起色,很难不让人想起上个世纪晏阳初先生为乡村建设所做出的贡献,故我希望从我所阅读过和了解到的晏阳初先生的一些资料谈谈晏阳初教育理念对当今社会的启示,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增加我对晏阳初教育理念的认识和理解,完善自己的知识和思维体系。
下面我将分别就晏阳初教育思想的内容、启示和总结进行阐述。
一:晏阳初教育思想的内容晏阳初先生在其艰辛的实践过程中总结出了丰富的教育思想,其中又以“三个方式”、“四大教育”、“五个结合”等思想为主,下面我将根据自己的理解就这几个方面阐述这些思想。
1.四大教育四大教育是晏阳初教育体系最为关键的一环。
经过在河北定县长期的调查研究,他认为,中国农村问题虽然千头万绪,却大致可以用“愚、贫、弱、私”这四大疾病来描述中国农民的普遍问题。
针对这四大疾病,晏先生又提出了四大教育来对中国农民进行治疗。
⑴以文艺教育攻“愚”,培养平民的知识力在清末民初的社会背景下,中国绝大多数农民目不识丁,不仅缺乏知识,也缺乏学习的欲望和能力。
知识是农民适应愈发复杂的社会生活、成为社会公民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为了解决中国农民的“愚”,晏阳初提出了以文艺教育攻“愚”,其主要措施有:用《平民千字课》教育农民,扫除他们中的文盲,使他们掌握识字的工具,通过文学艺术教育,使平民能应用识字工具,丰富其文化生活。
⑵以生计教育攻“贫”,培养生产力;在缺乏知识的同时,中国农民们也多处于极度贫困的境地,生活艰难。
解决该问题,只有向农民们普及科学知识和技能,使其具备科学头脑,才能解决生计困难,提高农村的生产力水平。
对晏阳初平民教育的认识及其对当前乡村振兴的启示意义
对晏阳初平民教育的认识及其对当前乡村振兴的启示意义晏阳初平民教育是指在20世纪20年代初开始,晏阳县在当地学子在京求学返乡后所主持的一种以“普及科学知识”为目标,以小学、中学、夜校等形式普及教育的社会教育活动。
对晏阳初平民教育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在当时的社会和教育进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且对于当前乡村振兴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首先,对于当时的社会和教育进程,晏阳初平民教育是一种积极的尝试。
当时的中国,教育资源严重不足,许多农村地区甚至没有一所学校。
而在城市学习的学子也极为有限,绝大部分人缺乏知识和文化,这严重制约了社会的发展和人才的造就。
晏阳初平民教育顺应时代需求,通过利用当地的教育资源,向当地老百姓普及科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水平。
在当时社会的背景下,这是一项伟大而意义深远的努力。
其次,晏阳初平民教育对于当前乡村振兴也提供了一些启示。
当前,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依然不足,很多孩子依然无法享受到优质学习机会。
晏阳初平民教育的经验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在发展乡村教育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好地利用当地的教育资源,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
在没有足够的教育资源情况下,可以通过创新教育形式,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可以建立一些小型学校和教育中心,为农民提供更加契合当地实际、贴近生活的教育。
最后,晏阳初平民教育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教育理念上的启示。
初平民教育不仅仅是一项为了普及科学知识而进行的社会教育活动,更是一种反映教育价值、教育理念的实践。
初平民教育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现行的教育体制有不足之处,如要不断优化教育体系,实现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化,需要吸取初平民教育的有益经验,推广人性化、综合化的教育理念,培育具有多元智能和运用能力的全面人才。
综上所述,对晏阳初平民教育的认识及其对当前乡村振兴的启示意义,不仅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历史发展的脉络,也为我们指明了今后应该在教育发展中注重贯彻的一些原则,如重视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多元化、独特的教育理念实践等。
晏阳初的乡村建设思想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晏阳初的乡村建设思想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秦玉清
【期刊名称】《成人教育》
【年(卷),期】2010(000)012
【摘要】晏阳初长期致力于乡村建设事业,并进行了可贵的探索.他借助"大教育"改造农村,重视与大学合作,突出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和社会教育,调整农村学校的办学活动,使之与农村建设的大方向一致.在新形势下研究晏阳初的乡村建设思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启示.
【总页数】3页(P10-12)
【作者】秦玉清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教育学院,河北,保定,071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25
【相关文献】
1.晏阳初的乡村建设思想及其对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J], 刘朝春
2.20世纪20-30年代乡村建设运动对中国农村社会工作的启示--以梁漱溟和晏阳初领导的乡村建设运动为例 [J], 徐新豪
3.论晏阳初乡村建设思想对大学生农民工角色转变的启示 [J], 张宇恒
4.平民教育与文化自觉——晏阳初的乡村建设思想及其启示 [J], 王建民
5.晏阳初及其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运动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评宋恩荣编著《晏阳初及其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 [J], 平野健一郎;于逢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晏阳初乡村工作理念对当前农村社会工作的启示
晏阳初乡村工作理念对当前农村社会工作的启示ic)、系统的方法去解决。
晏阳初针对农村“愚”、“穷”、“弱”、“私”四大问题,并相应提出“四大教育”(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进行根治。
晏阳初先生将农村社会问题抽象为相互关联的“四大问题”,并用整体的思路解决,而不是“局部”解决。
譬如,面对农村贫困问题,原因可能纷繁复杂,就不仅仅是经济收入低下的原因,也可能是当地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当地交通条件不便利等原因造成的,大都是这些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这就要求农村社会工作者要有系统分析问题的能力。
只有准确认识问题,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
毫无疑问,当前新农村建设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以农村为整体,进行全方位的建设与改造,使之习惯国家整体社会经济的进展。
(四)以培养农民自我进展的能力为导向当然,每个历史时期,有不一致经济进展基础,社会文化基础。
因此,社会的进展都离不开作为构成社会的个体的努力。
知识分子作为先进理念的代表者,应该回到农村协助并培养农民的自我进展潜力与主人翁意识(晏阳初、赛珍珠,2003)。
由此可见,农村社会工作离不开农民的参与,只有农民充分的参与,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很显然,晏阳初的“定县模式”是想真正探索乡村社会进展路径,同时要在寻找一种异中有同的乡村工作理念与方法。
中国农村地域广阔,人文类型千差万别,当前农村社会工作同样继续需要探索出一种真正能促进乡村进展的工作思路与方法,为其他农村地区提供借鉴作用。
二、对当前农村社会工作的启示近年来,随着西方社会工作的不断引入与中国城市社会工作的持续推进,农村社会工作也是紧随其后。
但与城市社会工作相比,仅仅吸取城市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是不够的,务必将西方特殊的社会工作理念与实践方法与农村社会特定的文化基础相融合,从这一点来看,晏阳初乡村社会工作理念能给当前农村社会工作教育提供一些重要的启示。
(一)培养良好的农村社会工作职业现对农村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而言,特别是中国农业高等院校的农村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要认真学习晏阳初朴素的农村社会工作理念,树立正确的农村社会工作职业观,在国家新农村建设中展示自身的价值。
晏阳初乡村建设思想对乡村振兴的理论启迪——基于社会工作视角
Feb.,2021 No.1General292社会工作Journal of Social Work2021年2月第1期总第292期晏阳初乡村建设思想对乡村振兴的理论启迪——基于社会工作视角孟亚男程达摘要: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我国社会工作发展提供了广阔实践场域。
本文回顾了晏阳初乡村建设实践的理论结构,并与当前农村发展形成观照,讨论其与当代农村社会工作理论和经验的适切性。
研究发现,晏阳初的乡村建设思想可以从平等友好接纳的价值、深化本土化理论方法的原则、发展性手段促赋权增能的模式、全域整合的系统性工作路径、同体帮扶与组织培育的趋势五方面与现代社会工作展开对话。
最后,构建“一主两维三层四式五面”的长效发展思路整合社区资源,倡导社会政策,扶助特殊群体,激发内在力量,打造农村公共性和共同体,为晏阳初农村工作思想的经验传承提供有益的框架思考和当代社会工作介入路径。
关键词:晏阳初乡村建设乡村振兴社会工作基金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民国时期北京社会工作的发端与进展研究》(课题编号16SRC026)。
[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828(2021)01-067-12DOI:10.3969/j.issn.1672-4828.2021.01.007孟亚男,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程达,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工作专业2017级学生(保定071003)。
一、问题的提出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写入乡村振兴总体指导纲领,成为新时代乡村建设的核心向度,必将为今后一个时期的乡村社会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
乡村振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长期研究的议题。
早在20世纪30年代,晏阳初①提出了一套①晏阳初出生在我国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阵痛期,他在童年时期受到儒家传统慈善思想熏陶,成年后深受基督教“慈爱”价值观影响,为贫苦人做实事的种子在他心中萌发。
晏阳初乡村建设的九大信条
晏阳初乡村建设的九大信条——兼论其对当下农村社会工作的启示晏阳初,原名兴复,字阳初,曾以“遇春”为名在圣史蒂芬孙书院注册入学,故别名晏遇春。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晏阳初先生被派往法国为十五万华工的福利工作。
在这里,晏老主要为那些不能读书也不会写字的华工同胞代写家信、代购物品,后来又创办了《华工周报》。
正是通过这段直接与底层平民接触的经历,他开始了解这些“底层”、“苦力”,从而也开始相信平民具备“机智能干,心灵手巧”等内在力量。
后来,晏老回到中国,辗转去到了河北定县,继续他的平民教育实践(首次平教实验在1922年的长沙)。
河北定县后来成了上世纪20至40年代知识分子发起的乡村建设运动的典型,而晏老也因为在中国乃至国际上推行的平教实践而在哥白尼逝世四百周年大会上被膺选为与爱因斯坦并列的“现代具有革命性贡献的世界伟人”之一。
之后,八十七高龄的晏老总结出了乡村建设的九大信条(后来发展为十大信条)。
这九大信条分别是:1)民为邦本,本固邦宁;2)深入民间,认识问题,研究问题,协助平民解决问题;3)与平民打成一片;4)向平民学习;5)与平民共同商讨乡建工作;6)不持成见,当因时因地因人制宜;7)不迁就社会,应改造社会;8)乡建是方法,发扬平民潜伏力使他们能自力更生是目的;9)言必行,行必果。
应该承认,九大信条是晏老长期在乡建设实践中所积累的精华所在,而且从中也可窥探到当时乡村建设能够产生如此广大之影响的重要原因。
同时,之于现在,结合社会工作在农村社会的实践,九大信条也不可不说是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之所以要进行乡村建设,关注平民的利益,尤其是底层农民的利益,首先来说,这是基于对国家与个人之间利害关系的认识,其次,由此能生发出农村工作者的使命感。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这句话原本出自《尚书·五子之歌》,其大致意思是指百姓是国家(古代邦国各有其意,此处不计)的根本,只有百姓安居乐业了,国家才能太平繁荣。
晏老以此作为九大信条之首,意在说明百姓或平民的重要性。
晏阳初乡村建设思路及其对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的 目的是发扬平民的潜 伏力 : 调动起广 大农 民建设社会主 义 新农村的热情和活力 , 激发他们 建设新农 村 的积极 性 、 主动
性、 创造性 。“ 如果他们 自己不 能 自觉 , 不能起来 自救 , 单靠
晏 阳初认为乡村工作者与农 民“ 共事业 , 励精神 , 并肩作
长城 ” , 他们“ 不去 统治 , 只去 服务 , 成为 人 民公 仆” , 应把自 己化为农 民中的一分 子, 而且“ 要做农 民的先生 , 首先必须做 他 们的学生 ” 。
村建设的经验。由于晏 阳初对平 民教育卓越 的贡献 , 被称为 “ 世界平 民教育之父” ,在哥白尼诞辰 1 0 0周年之 际 , 与爱 因 斯坦 、 杜威 、 福特等人 一起 , 被美 国百余所大 学和科研机构评 为“ 世界最具革命性贡献的十大伟人” 之一。
1 . 乡村 建 设 的基 础 是 乡村 教 育 : 化 农 民。
人。成人年龄 已长 , 事务较 多 , 脑筋 复杂 , 记忆 薄弱 , 只能施
3 . 乡村 教 育 的 乡村 化 。
乡村以外的人 , 那是救不 了乡村 的。 ” 【 】 “ ’
晏 阳 初认 为 “ 脑矿 ” 是 最 宝 贵 的资 源 , 1 9 8 5年 9月 , 晏 阳初
在阔别 4 0多年后 回到祖 国, 他深有感触地 说: “中国有金矿 、 煤矿, 这矿那矿 , 但 最重 要的还要重视开发 ‘脑矿 ’ 。世界 最
改造乡村 实际 , 创造新 的生活 的目的。 晏阳初对 中国农村进 行大 量的走访 , 通过 调查 , 晏 阳初 认为 , 影响 中国农村发展 的是 中国农民的“ 愚、 贫、 弱、 私” ; 针 对农 民的这 四大特 点 , 晏 阳初主张 : 用文艺教育治“ 愚”, 旨在
晏阳初:到乡间求知道,在农村做学徒
晏阳初:到乡间求知道,在农村做学徒乡间求知道,和尘土飞扬的农村风光相辅相成。
年轻的我,怀着对农村生活的向往与敬畏,决定到乡间求知道,成为一名农村学徒。
我所求知的乡间,是一片绿树成荫的土地,是一方丰硕的耕作田地,更是一片勤劳朴素的劳动者乡亲牧民们的风景。
在这里,我将不仅仅学到书本上没有的东西,更将学到一种无法在书本中体会到的农村生活的韵味。
我开始了我的农村学徒生涯。
在乡村生活的学习。
这个过程充满了对于当地人的尊重和对于农村风土人情的理解。
当我踏上乡间的土地,我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这里没有了高楼大厦,没有了城市里的喧嚣与繁华,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宁静与朴实。
我跟着当地的农民学习,体验种地、打理庄稼的辛苦和快乐。
他们的脸上布满了阳光和泥土的痕迹,但是他们的笑容却是最真挚的。
他们告诉我,农村的生活虽然艰苦,但是却是最朴实和幸福的。
在田间劳作的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无法学到的知识。
学会了认识各种农作物、养殖农产品和农村生活中的各种技巧。
我发现,农村是一所天然的大学,这里的课堂在每一个农场的田野上,每一块耕地都是书页,每一个农人都是教师。
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农民对于土地的热爱,对于农作物的关怀,以及对于自然的敬畏。
他们教会我爱护土地,敬畏自然,用心呵护每一棵庄稼。
我在乡间的求知道过程中,领悟到了农民的智慧和经验的宝贵。
我也与当地的乡亲们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孩子成长的过程,了解他们所面临的生活困难,以及他们的期盼和心愿。
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农村人的淳朴和善良。
他们虽然生活困难,却从不抱怨,用坚韧的意志和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的挑战。
在农村生活中,我还学习了许多手工艺技能。
我学会了纺织、编织、制作竹编、制作陶器等技能。
这些传统的手工艺技能不仅丰富了我的生活,也开阔了我的视野,让我真正领略到了乡间的魅力。
在农村学徒的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农村教育的重要性。
农村并不是知识的荒漠,而是一个充满智慧和教育资源的宝库。
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维普资讯 http://www.cqΒιβλιοθήκη
中国成人教育 2 0 年第。期 02
民占全国人口的 8 % 以上 , 三万万 以上 的农 民, 国家的 0 “ 是 基础 , 是民族生命 的源泉 “ , 中国真正最 大的富源不是煤 , 也不是铁 ,而是 三万 万以上不知不觉 的农 民” 与此同 。
、
晏阳初确信人 民是 国家 的根本 ,民为邦本 我几十 “ 。“ 国家能超越其 民窳而强盛起来 的。 ” 他说 :要建国 , “ 先要 建 民; 要强国 . 先要强 民; 要富国 . 先要富民。从来投 有哪一 十 国家 , 国势强大而人 民衰弱与人 民贫困。 故认为国 是 民的程度决定着国家 的程度。可四万万 中国人 中, 三万 有“ 7 - 千万人不算的是 国民 , Y 因为这部分人不识字 , 不能读 书报。为此 , 晏阳韧发出 了 中国不必亡, 亡不亡全在教育 界” 的呐喊。于是 . 开展 了平 民教育活动 。另一方 面, 他说 : 人 的人格 本来平等 , 原无上下高低之分 ; 因为社会制度不 良, 一部分的人得有受教育的机会 , 一部分的人 没有受教育 的机会 , 相信 天下无不可教育的人” 。因此 . 晏阳初认 为, 开展平 民教育运动必 须能 为全国人民提供教育机会 , 使 每十人都能平等的接受教育。只有每个人都受过教育 ,才 “ 可以平天下的不平 . 才可以达到天下太平的理想 目标 。” Ⅲ 人 民对于平民教育运动 . 不必问能否参加 , 但问愿不愿参
晏阳初教育理念对今天的启示
晏阳初平民教育对今天农村建设的启示晏阳初先生是20世纪为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平民教育、乡村教育做出伟大贡献的杰出教育家,留学归来后他创立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并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了平民教育运动,本人亦前往河北定县等地进行乡村建设实验,在这些实践过程中总结出丰富而精辟的平民教育思想,被誉为中国平民教育的先驱。
到了日趋现代化今天,乡村的“沦陷”却愈发严重,平民教育亦不见起色,很难不让人想起上个世纪晏阳初先生为乡村建设所做出的贡献,故我希望从我所阅读过和了解到的晏阳初先生的一些资料谈谈晏阳初教育理念对当今社会的启示,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增加我对晏阳初教育理念的认识和理解,完善自己的知识和思维体系。
下面我将分别就晏阳初教育思想的内容、启示和总结进行阐述。
一:晏阳初教育思想的内容晏阳初先生在其艰辛的实践过程中总结出了丰富的教育思想,其中又以“三个方式"、“四大教育”、“五个结合”等思想为主,下面我将根据自己的理解就这几个方面阐述这些思想。
1.四大教育四大教育是晏阳初教育体系最为关键的一环。
经过在河北定县长期的调查研究,他认为,中国农村问题虽然千头万绪,却大致可以用“愚、贫、弱、私”这四大疾病来描述中国农民的普遍问题。
针对这四大疾病,晏先生又提出了四大教育来对中国农民进行治疗。
⑴以文艺教育攻“愚”,培养平民的知识力在清末民初的社会背景下,中国绝大多数农民目不识丁,不仅缺乏知识,也缺乏学习的欲望和能力.知识是农民适应愈发复杂的社会生活、成为社会公民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为了解决中国农民的“愚",晏阳初提出了以文艺教育攻“愚”,其主要措施有:用《平民千字课》教育农民,扫除他们中的文盲,使他们掌握识字的工具,通过文学艺术教育,使平民能应用识字工具,丰富其文化生活。
⑵以生计教育攻“贫”,培养生产力;在缺乏知识的同时,中国农民们也多处于极度贫困的境地,生活艰难。
解决该问题,只有向农民们普及科学知识和技能,使其具备科学头脑,才能解决生计困难,提高农村的生产力水平.⑶以卫生教育攻“弱”,培养强健力因为长期缺乏充分的食物和营养,同时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锻炼习惯,中国人的身体素质普遍较低,由此也落得个“东亚病夫"的辱名。
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及其对当前我国农村成人教育的启示——读《乡村改造运动十大信条》有感
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及其对当前我国农村成人教育的启示——读《乡村改造运动十大信条》有感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及其对当前我国农村成人教育的启示——读《乡村改造运动十大信条》有感近年来,我国农村成人教育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推动农村成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素质和技能水平,我们应当从历史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晏阳初是中国近现代教育事业的重要开拓者之一,他的平民教育思想对当前我国农村成人教育具有深远的启示。
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强调教育的普及性和实用性,并关注农村群众的自我教育和发展。
在《乡村改造运动十大信条》中,他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农村改造和农村教育的宝贵思想。
其中,关于农村成人教育的论述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启示。
首先,晏阳初提出“村民要有多方面的文化知识和实用技能”。
这一观点反映了他对农村成人教育全面性的追求。
在当前我国农村,由于历史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很多农民缺乏基本的文化知识和实用技能,这制约了他们的发展和进步。
因此,我们要重视广泛推动农村成人教育,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内容,满足农民全面发展的需求。
其次,晏阳初强调“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提出了“要改变他们的旧观念,使他们有科学的思想和先进的文化知识”。
这一观点引起了我们对农村成人教育的重要认识:要在提高农民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
农民的思想观念与城市居民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应当注重农村成人教育的思想教育,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文明素质,推动农村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第三,晏阳初强调“开办女子农学校和培修女子园丁”。
他的观点展示了他对妇女教育的关注。
在农村成人教育中,我们不能忽视妇女的教育需求和特殊性。
要注重开展女性农村成人教育,提高女性的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为她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平等的教育资源。
第四,晏阳初提出“各地方可独创方法,依规模穷富所能”。
这一观点告诉我们,农村成人教育需要灵活运用各地方的实际条件和资源,找到适应当地的发展模式和方法。
晏阳初教育实践的启示
晏阳初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改革家,他在我国农村教育改革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晏阳初教育实践的核心思想是“农村教育”,他认为农村教育是解决中国农村问题的关键。
晏阳初教育实践不仅在我国农村教育改革中取得了显著成效,而且对全球农村教育改革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晏阳初教育实践的核心思想、实施策略、取得的成效以及启示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晏阳初教育实践的核心思想1. 农村教育是解决中国农村问题的关键晏阳初认为,中国农村问题的根源在于农村教育的落后。
要改变农村面貌,首先要改变农村教育。
只有提高农村教育水平,才能培养出有文化、有技术、有道德的农村人才,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2. 教育要面向全体农民晏阳初强调,农村教育要面向全体农民,不论男女老少,不论贫富,都要接受教育。
他认为,教育是农民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发展的需要。
3. 教育要与农村实际相结合晏阳初认为,农村教育要紧密联系农村实际,既要传授文化知识,又要传授实用技术。
通过教育,使农民掌握农业生产、家庭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水平。
二、晏阳初教育实践的实施策略1. 创建“平民教育”模式晏阳初提出了“平民教育”模式,即在农村设立平民学校,对农民进行识字、算术、卫生、生产等方面的教育。
这种教育模式具有普及性、实用性、灵活性等特点,深受农民欢迎。
2. 开展“农村教育实验区”建设晏阳初在农村创建了一批“农村教育实验区”,通过实验区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出适合农村教育发展的新方法、新途径。
这些实验区在提高农民素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晏阳初强调,农村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他提倡选拔和培养有志于农村教育的教师,提高他们的待遇和地位,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4. 实施多元化教育模式晏阳初认为,农村教育要多样化,既要重视课堂教学,又要注重实践教学。
通过举办培训班、讲座、展览等形式,丰富农民的教育内容,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及其对农民教育的启示
一
、
晏 阳初 的平 民教 育思 想
( ) 平 民教 育 思 想 的 实 质— — 以 人 为本 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晏 阳初毕生 深受儒 家 思想 的影 响 ,从 事平 民教 育事 业 ,探 索 用 教 育 改 造 中 国 社 会 的 道 路 。 儒 家 这 种 “ 为 民 邦本 ,本固邦宁” 的民本 思想是他 一生坚 守的人生信 条 , 也是他从 事平民教育运 动的出发点 和归 宿。他认为若要治 国安邦 ,必 要爱 民 、教 民、富 民、重 民、强 民。 同时 ,他 又 受 到 基 督 教 的 影 响 , “ 爱 和 平 、舍 身 救 人 、造 福 人 博 类 ” 的 理念 在 他 心 灵 上 留 下 了烙 印 。 为 华 工 服 务 的 独 特 经 历 ,让 晏 阳初 认 识 到 了 苦 力 的 “ ” 苦 ,更 认 识 到 了 苦 力 的 “ ,使他立志为劳苦大众服 务终生 。正是这 种对 民 力” 众 的 尊 重 和 信任 以及 东 西 方思 想 的 交融 使 得 晏 阳初 的平 民 教育思想在当时具有 特别 的意义 ,充分体现 了以人为本 的
民的 “ 健康力” ;公 民教育的宗 旨在于养成公 民的公共 心 与合作精神 ,提高公民的道德责任与法治意识。四大教 育 内容丰富 ,贴近农民实际 ,完全符 合农 民需 要。四大教 育 的积极推行 ,使整个社会都形成了一种教育环境 ,使 国民 树 立 了积 极 向上 的 健 康 心 态 。 ( ) 平 民教 育 的 方 法 — — 符 合 平 民的 特 点 四 晏 阳初针对传统教育的弊端 ,提出治理乡村 社会 的教 育必须依赖学校式 、社会式 、家庭 式三种教育方 式的有 机 结合 ,因此他提出了实施 四大教育的三大教育方式。学校 式 教 育 是 实 施 四大 教 育 的总 枢 纽 ,它 以农 村 青 年 为 主 要 教 育对象 ,以实施文字教育为主 ,采用开导式 、导生传 习制 方式 ,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教与学 ,注重工具知识 的传 授和 基本训练 。社会式教育是青年农民在平民学校毕业后继续 接受教育 的形式 ,它 以成人为 主要对象 ,根据成 人特点 , 采用讲解 、表演及其他直观和直觉教育方式 ,以团体授课 为 主 , 向 民众 及 有 组 织 的 农 民团 体 进 行 四 大 教 育 。 家庭 式 教 育 是 一 种 联 合 家 庭 中地 位 相 同 的 成 员 进 行 教 育 和 训 练 的 特殊方式 ,多与学校式 、社会式教育联合施教 ,它主要是 将社会各个家庭成员组织起来 ,按其特点和需要 进行 四大 教育 ,目的是使 “ 家庭 社会化” ,使 家庭 中的每个成 员都 能 得 到 相 应 的教 育 。 晏 阳初 实 施 的 平 民教 育 不 仅 使 其 内容 与 农 民生 活 需要 融为一体 ,而且 将平 民教 育 的课 堂从 学 校延 伸到 整个 社 会 ,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平民教育使得科 学知识 走进农村 的千家万户 ,成为指导他们生活的便利工具 ,这 对我 国农 民教育具有极其重要 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作用。
晏阳初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晏阳初(1890-1990),我国著名教育家、乡村改造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他提倡“乡村建设”,致力于解决中国农村的贫困、愚昧和落后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晏阳初的乡村建设思想及其在当代的实践意义,我参加了本次社会实践,旨在通过实地考察、访谈等形式,对晏阳初的乡村建设实践进行深入剖析。
二、实践背景1.晏阳初的乡村建设思想晏阳初认为,中国农村问题的根源在于贫困、愚昧和落后,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教育、经济、文化等方面入手,推动乡村建设。
他提出了“三大教育”和“四大教育”的理念,即“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和“卫生教育”三大教育,以及“公民教育”、“道德教育”两大教育。
2.当代农村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地区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农村贫困、愚昧和落后的问题仍然存在。
农村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等方面仍有待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亟待提高。
三、实践过程1.实地考察我选择了一个典型的农村地区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农村的现状。
通过走访村民、学校、卫生院等,我发现当地农村存在以下问题:(1)教育水平低下: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落后,导致农村学生难以接受良好的教育。
(2)医疗条件较差:卫生院设施简陋,医疗水平较低,农村居民看病困难。
(3)基础设施薄弱: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影响农村居民的生活。
2.访谈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我进行了访谈,与当地村民、教师、卫生院工作人员等进行了深入交流。
以下是一些访谈摘要:(1)村民:他们认为教育是改变命运的关键,希望政府能够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
(2)教师:他们表示农村学校师资力量不足,希望政府能够提高教师待遇,吸引更多优秀教师。
(3)卫生院工作人员:他们反映医疗条件较差,希望政府能够改善卫生院设施,提高医疗水平。
四、实践成果1.了解晏阳初乡村建设思想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我对晏阳初的乡村建设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他提倡的“三大教育”和“四大教育”理念对于解决当代农村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晏阳初的教育思想及实践
晏阳初,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被誉为“乡村建设之父”。
他提出的教育思想及实践,对中国的乡村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晏阳初的教育思想、实践及其意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晏阳初的教育思想1. 乡村教育的重要性晏阳初认为,乡村教育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关键。
在当时的中国,乡村教育相对落后,农民生活水平低下,社会矛盾尖锐。
因此,他提出:“教育救国,乡村教育为根本。
”晏阳初主张,通过乡村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改变农村落后面貌,进而推动国家的发展。
2. 乡村教育的目标晏阳初提出,乡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知识、能力、道德、体魄”的乡村建设者。
具体来说,就是使农民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具备生产、生活技能,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增强体质。
3. 乡村教育的原则晏阳初主张乡村教育应遵循以下原则:(1)普及性:乡村教育要面向全体农民,让每个农民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2)实用性:乡村教育要以农民的实际需求为导向,注重培养农民的生产、生活技能。
(3)多样性:乡村教育要采取多种形式,如扫盲、技术培训、成人教育等,满足不同层次农民的需求。
(4)社会化:乡村教育要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培养农民的社会责任感。
二、晏阳初的教育实践1. 创办平民学校晏阳初认为,普及教育首先要解决农民的识字问题。
因此,他创办了平民学校,对农民进行扫盲教育。
平民学校采用“读书、写字、唱歌、做游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吸引了大量农民参与。
2. 开展乡村建设运动晏阳初在湖南衡阳创办了“乡村建设学院”,培养乡村建设人才。
他还组织了“乡村建设研究会”,开展乡村建设运动。
在乡村建设运动中,晏阳初提出了“农事、家事、社会事”三位一体的教育方针,使乡村教育与社会发展相结合。
3. 推广农业科技晏阳初主张,乡村教育要注重推广农业科技,提高农民的生产水平。
他组织了“农业改进所”,引进国外先进的农业技术,培训农民,推广优良品种。
4. 开展社会教育晏阳初认为,乡村教育要关注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晏阳初:到乡间求知道,在农村做学徒
晏阳初:到乡间求知道,在农村做学徒
家庭条件并不十分优渥的我,无法承担城市里昂贵的学费和生活费用,于是我决定到乡间寻求知识。
初到农村,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和新鲜,我把自己当作一个学徒,来到了一家农场。
初始的几天,我陪着农民祖孙三代工作,学习种植玉米、豆鼓、菜类等农作物,体验着劳作的艰辛,但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我有了更深的感受和体验。
我不仅学到了如何识别和栽种农作物,更学到了勤劳、耐心和对于生活的热爱。
在农场里,我也结交了许多乡间的好友。
他们向我展示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文化习俗。
我还学会了体验式地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让我更加深入地去理解这个社会和这个世界。
在我待的时间里,我也为农场做出了一些贡献。
我保存了多年的IT技能在这里得到了发扬光大,我帮助农民们整理了销售记录,帮助他们建立了一个简单的网站,使得他们能够更迅速更有效地销售商品。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收到了许多贵重的教训。
第一个月,我错过了一个和家人的重要节日,否则我是可以和家人团聚的。
但是,我想这是值得的,我开阔了视野,拓展了人生的经验,同时也学会了在逆境中坚持和思考。
在我的学徒生涯结束时,我感觉自己在岁月中收获了非常丰硕的果实,我得到了人生中不可替代的经验和知识,更加深刻地体验到了生命的意义。
现在,我有了更深入、更科学的认识,在我未来的学业生涯中会对我产生重要的影响。
最新-晏阳初乡村工作理念对当前农村社会工作的启示 精品
晏阳初乡村工作理念对当前农村社会工作的启示晏阳初乡村工作理念对当前农村社会工作的启示
郭占锋1杨萍2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村社会研究中心,陕西杨凌712100;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资环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摘要】晏阳初先生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提倡的平民教育思想以及乡村工作理念在当时产生了重大影响。
他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倡导新民本思想;强调平等、参与的思想以及重视系统整体的农村发展观与培育农民自我发展能力。
直到今天,这些乡村工作理念和实践方法对于我国新时期农村社会工作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晏阳初乡村工作理念农村社会工作
【中图分类号】916【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2-4828201911-0026-03 1039691672-4828201911006
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晏阳初、梁漱溟等人开创的乡村建设运动,成为中国农村社会工作本土化的重要探索杨发祥、闵慧。
2019。
尽管两人都是基于中国农村场域,以教育为手段,改造乡村。
但由于所受教育、个人经历不同,晏阳初和梁漱溟在从事乡村建设的出发点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晏阳初认为中国人患有愚、穷、弱、私的病症,因此他提出乡村整体教育、系统改造的道路。
而梁漱溟则认为中国问题的实质是由外部引发的极严重的文化失调,因而从中国儒学文化复兴与重建的思想角度开展了乡村建设李文珊,2019。
与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念相比,晏阳初的乡村改造运动更具有丰富的实践性。
雷洁琼认为应用社会学包括社会问题研究和社会工作,这里的社会问题研究不是指纯粹学理的研究,而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研究,不只是对社会问题的研究,而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进行的研究王思斌。
201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晏阳初乡村工作理念对当前农村社会工作的启示晏阳初乡村工作理念对当前农村社会工作的启示晏阳初乡村工作理念对当前农村社会工作的启示2013-01-17国家行政管理论文晏阳初乡村工作理念对当前农村社会工作的启示晏阳初乡村工作理念对当前农村社会工作的启示郭占锋1 杨萍2(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村社会研究中心,陕西杨凌712100;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陕西杨凌712100)晏阳初先生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提倡的平民教育思想以及乡村工作理念在当时产生了重大影响。
他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倡导“新民本”思想;强调“平等”、“参与”的思想以及重视系统整体的农村发展观与培育农民自我发展能力。
直到今天,这些乡村工作理念和实践方法对于我国新时期农村社会工作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晏阳初乡村工作理念农村社会工作 C916A1672-4828( 2012 )11-0026-03 DOI: 10. 3969/j. issn. 1672-4828. 2012. 11. 006 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晏阳初、梁漱溟等人开创的乡村建设运动,成为中国农村社会工作本土化的重要探索(杨发祥、闵慧。
2011)。
尽管两人都是基于中国农村场域,以教育为手段,改造乡村。
但由于所受教育、个人经历不同,晏阳初和梁漱溟在从事乡村建设的出发点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晏阳初认为中国人患有“愚”、“穷”、“弱”、“私”的病症,因此他提出乡村整体教育、系统改造的道路。
而梁漱溟则认为中国问题的实质是由外部引发的极严重的文化失调,因而从中国儒学文化复兴与重建的思想角度开展了乡村建设(李文珊,2004)。
与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念相比,晏阳初的乡村改造运动更具有丰富的实践性。
雷洁琼认为应用社会学包括社会问题研究和社会工作,这里的社会问题研究不是指纯粹学理的研究,而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研究,不只是对社会问题的研究,而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进行的研究(王思斌。
2004)。
近十年来,国内农村教育领域对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的研究成果不断出现。
但是笔者认为,晏阳初的乡村工作理念同样十分重要,除了包涵平民教育思想之外,更多是乡村社会工作理念和实践结合体,至今对于我国农村社会工作教育有着积极而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晏阳初乡村工作理念晏阳初先生在19世纪80年代对乡村社会工作做出系统性总结,核心理念主要体现在:深入民间;与平民共同生活,向平民诚心学习;与平民一起制定计划,共同工作;而且要从他们所知开始,用他们已有来改造;强调表证与示范在农民相互学习过程的作用,从实干中学习;注重统筹安排,系统发展,注重发扬而非救济,不主张迁就社会,而应该改造社会(晏阳初、赛珍珠,2003)。
从晏阳初的乡村工作信条中可以看出,晏阳初先生不愧为我国著名的农村社会工作者,在河北定县10年的乡村建设工作中摸索出了精辟而深刻的农村社会工作理念。
这些乡村工作理念经过数十年的锤炼,已经得到实践的检验,至今对当前农村社会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晏阳初先生受西方社会工作价值观和工作方法影响比较大,他的乡村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联的,其本土化的贡献至今意义深远。
(一)中西融合的“新民本”思想晏阳初的“深入民间”思想是“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传统民本思想的延续,当然,这种“民本思想”已经显然不同于古代统治阶级所提倡的“民本思想”,而是包括农民权利观的西方社会所推崇的“民本”思想(冯天瑜、谢贵安,2003)。
在当时特殊历史时期,他已经认识到农村社会工作对国家建设的重要战略作用,并强调强国必先富民,在世界任何国家都是如此(宋恩荣,1989)。
(国家行政管理 )即使今天的中国发展仍然离不开农村,当下“三农”问题同样对中国的整体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晏阳初能超越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学而优则仕”的认知,放弃城市的优厚待遇,从容奔赴当时条件极为艰苦的农村,将知识传播给农民,这种朴素的爱国精神至今影响着当代的知识分子。
(二)“平等”、“参与”的工作理念晏阳初提倡的“与平民共同生活,向平民诚心学习”以及“共同计划,共同工作”的思想是他对“上智下愚”的传统观念的突破。
其中蕴含的“平等”、“参与”、“民主”的思想无疑是传统“民本”思想与西方社会价值相结合的产物。
晏阳初在农村工作过程中,注重人格平等与机会平等,把平民看作合作的对象,耐心地启发他们,调动其主动精神。
尤其要将科学知识与平民的地方性知识和具体实践相融合,在强调“平等”的同时,注重整个工作过程中的“参与”(晏阳初、赛珍珠,2003)。
这其实就是西方社会工作中的“参与”(Pticipation)思想的中国化实践。
“向平民学习”其实也包涵着“农村社会工作”的具体方法,因为农村社会工作者大多数是外来人( outsiders),不熟悉复杂的农村社区。
因此,必须诚心向农民学习,向农民请教,这样才能建立信任关系,便于开展农村社会工作。
面对复杂多样的农村社会工作难题,晏阳初强调,要先关注平民最迫切,最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从易理解的地方谈起,进行改造与启发,提倡农业科学技术的简单化、实用化以及经济化,只有如此才能被农民接受。
同时要注意农民个体之间的信息传递模式,使得农民之间相互学习,即达到“以表证来教习,从实干来学习(Leaming by doing)”(晏阳初、赛珍珠,2003)。
(三)系统整体的农村发展现在某种程度上说,晏阳初是典型的社会有机体论者,他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
同样,农村社会工作要具备整体发展的视角,要统盘筹划、不能局部、片面地去改造(晏阳初、赛珍珠,2003)。
农村问题许多是交织在—起的,而且问题之间有非常复杂的因果关系,需要用整体的( Holistic)、系统的方法去解决。
晏阳初针对农村“愚”、“穷”、“弱”、“私”四大问题,并相应提出“四大教育”(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进行根治。
晏阳初先生将农村社会问题抽象为相互关联的“四大问题”,并用整体的思路解决,而不是“局部”解决。
譬如,面对农村贫困问题,原因可能纷繁复杂,就不仅仅是经济收入低下的原因,也可能是当地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当地交通条件不便利等原因造成的,大都是这些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这就要求农村社会工作者要有系统分析问题的能力。
只有准确认识问题,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
毫无疑问,当前新农村建设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以农村为整体,进行全方位的建设和改造,使之适应国家整体社会经济的发展。
(四)以培育农民自我发展的能力为导向当然,每个历史时期,有不同经济发展基础,社会文化基础。
因此,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作为构成社会的个体的努力。
知识分子作为先进理念的代表者,应该回到农村协助并培养农民的自我发展潜力和主人翁意识(晏阳初、赛珍珠,2003)。
由此可见,农村社会工作离不开农民的参与,只有农民充分的参与,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很显然,晏阳初的“定县模式”是想真正探索乡村社会发展路径,同时要在寻找一种异中有同的乡村工作理念和方法。
中国农村地域广阔,人文类型千差万别,当前农村社会工作同样继续需要探索出一种真正能促进乡村发展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为其他农村地区提供借鉴作用。
二、对当前农村社会工作的启示近年来,随着西方社会工作的不断引入以及中国城市社会工作的持续推进,农村社会工作也是紧随其后。
但与城市社会工作相比,仅仅吸取城市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是不够的,必须将西方特殊的社会工作理念和实践方法与农村社会特定的文化基础相融合,从这一点来看,晏阳初乡村社会工作理念能给当前农村社会工作教育提供一些重要的启示。
(一)培育良好的农村社会工作职业现对农村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而言,尤其是中国农业高等院校的农村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要认真学习晏阳初朴素的农村社会工作理念,树立正确的农村社会工作职业观,在国家新农村建设中展示自身的价值。
随着中国城乡一体的推进,农村社会工作领域越来越需要专业化的人才。
作为一门助人专业,只有专业知识和技术而没有良好的价值取向,人格尊严和道德操守的社会工作者是不受欢迎的(王思斌,2010)。
尤其对农村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而言,要转变就业观念,热爱自己的专业,潜心农村基层,虚心向农民学习,熟悉农村社区的文化权力关系、资源分配机制、邻里互助模式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要培养良好的职业伦理。
201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成为了“第六支”独立的人才队伍。
由此可见,农村社会工作教育也已纳入了国家人才发展的战略层面。
伴随社会转型,农村社会问题不断出现,为农村社会工作者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二)树立成功本土化西方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的典范农村社区不同于城市社区,因此用于解决城市社会问题的方法很可能不适合农村这个特殊的场域。
农村社会工作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必须不断探索,对于相应的城市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予以本土化。
晏阳初先生早已意识到农村社会工作不能硬搬西方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一定要结合农村社区的实际状况和人文类型,使之符合中国特有的’传统习惯。
由此可见,晏阳初为农村社会工作教育树立了成功本土化西方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的典范。
直到今天,农村社会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都非常少,这就需要农村社会工作领域的师生基于农村现实处境,在与农民不断互动过程中,建构本土化的理论分析框架和实践操作方法。
(三)清楚农村社会工作者所担当的角色至关重要在农村社会工作实践中,要让农村社会工作者以尊重农民人格及其知识系统为第一要务,要诚心倾听农民的心声,做到少说多听,认真听取不同阶层农民的观点。
这是非常重要的。
晏阳初先生在乡村改造运动中提倡的工作方法对于20世纪80年代末许多国际发展组织的工作方法影响很大,流行于国际农村领域内的参与式农村评估( 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PRA)无不烙有晏阳初工作理念的影子。
农村社会工作头绪万千,因此,作为外来者的农村社会工作者,要认清自己担当的角色。
在农村社会工作过程中,农民的参与非常重要,农民是农村发展的主体,而农村社会工作者只是协调者( coordinator),发挥协助的功能。
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基础,而后才能和农民构建双向互动机制,为开展农村社会工作实践奠定稳固的基础。
(四)以促进农民能力建设(capaatybuilding)为发展宗旨农村社会工作是一种社会服务,它的根本目的在于预防和解决农村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增进整个农村的社会福利,促进农村的社会进步涨乐天,2006)。
笔者认为社区发展的主导性最终是掌握在村民手中的,并不是外在的“强制性参与”,要培养农民的参与的自觉性。
因此,应当走出参与式发展的“表象”,从国际发展机构本身特点人手,分析中间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深层次探析社区的文化因素,以弥补当前反思之不足,从而探索农村发展中的主体——农民的“参与自觉”(郭占锋,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