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交通事故统计分析

合集下载

第八章 交通事故统计指标

第八章 交通事故统计指标
事故死亡人数与机动车保有量之比 事故死亡人数与人口数之比等
计算方法: 指标:
亿车公里事故率(次/亿车公里) 百万辆车事故率(次/百万辆车)
3、平均指标
是说明事故总体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通常用 以表明某地或某一时段内交通事故的总体水平 计算形式
算术平均数 调和平均数 几何平均数
算术平均数: 调和平均数:
尼 牙 国 国 国 国 国 萄 国 国 兰 兰 地 南 加 大 腊 加 均 大 森 甸 度 拿 克 麦 里 堡 牙 拉 利 坡 求 大 利 利 利 亚 注:标注a的为2005年数据,标注b的为2003年数据,标注c的为2002年数据,标注d的为1998年数据。 国 斯 亚
中国的万车交通事故死亡率在世界上来说是比较高的
47.7
20.0
20 10 0

5.3
13.2
7.6 6.0 5.8 4.8 4.2 3.6 3.2 3.2 3.0 2.7 1.9 1.8 1.7 1.7 1.5 1.4 1.4 1.3 1.2 1.2 1.2 1.1
孟 肯

印 越

毛 泰

匈 波
捷 希

新 美

丹 法
卢 芬


德 澳
英 瑞 士
b
1、绝对指标
是用来反映事故总体规模和水平的绝对数量。 根据所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绝对指标可分为
时点指标:反映某一时刻点上规模和水平
某一年的事故总数、汽车拥有量
时期指标:反映某一时间间隔的累积数量
某一时间间隔的累积数量 如某月份的事故次数、伤亡人数
绝对指标是认识事故总体的指标,使计算相对指标的 基础
1.3 1.2 违 法 装 载 违 法 变 更 车 道

第八章 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分析概要

第八章  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分析概要
20Biblioteka 8/8/5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交通工程
2


交通事故统计分析是对交通事故总体进行的调查研究活动, 目的是查明交通事故总体的分布状况﹑发展动向及各种影响因素 对事故总体的作用和相互关系,以便从宏观上定量的认识事故现 象的本质和内在的规律性。事故统计与分析必须是总体性的,而 且需要有明确的数量概念。 事故统计分析对综合治理交通﹑保证道路交通安全具有以下重 要意义: ①为制定交通法规﹑政策和交通安全措施提供重要依据。 ②检验交通安全政策和措施的实际效果。 ③为交通管理提供统计资料。 ④为交通安全教育和交通安全研究提供资料。
第八章 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分析
8.1 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分析方法 8.2 事故的分布规律 8.3 事故影响因素分析
8.4 事故多发地点的辨识与改造
2018/8/5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交通工程
1
教学目的
掌握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分析指标定义及计算 了解道路交通事故的分布规律,理解事故形态分布的定 义。 了解道路交通事故的影响因素 理解事故多发地点的定义及辨识方法,掌握基本的事故 多发地点辨识方法 了解事故多发地点的成因分析,理解信号控制平面交叉 口事故形态的概念及发生事故的前提条件 了解事故多发地点的改造措施
2018/8/5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交通工程
3
第一节 道路交通事故 统计分析方法
2018/8/5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交通工程
4
一、交通事故统计调查
交通事故统计调查是收集事故及相关资料的过程,对整个统计 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交通事故统计分析资料必须由国家交通管理部门登记 和汇总,交通事故的统计采用基层初步统计、逐步汇总的方式进行。 交通事故统计资料的汇总,广泛应用的是分类统计方法,有四 种常见的分类形式: ①按地区分类 按交通事故统计对象的属性,如车辆类型、事故 ②按时间分类 按统计对象的数值大小,如交通事故直接经济损 原因、伤亡类型、道路情况、天气条件等 失的数额、肇事驾驶员年龄、车速等 ③按质别分类 ④按量别分类 除上述四种分类统计汇总方法外,在实际应用中还经常采用复 合分类汇总方法,常见的形式有:时间与地区的复合(如各地不同 月份的事故统计)、质别与地区的复合(如各地不同路面上的事故 统计)、量别与地区的复合(如各地不同年龄驾驶员事故统计)等。

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分析报告

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分析报告

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分析报告在繁忙的城市生活中,道路交通事故如同一个个无法忽视的警钟,时刻提醒着我们注意安全。

作为一名幼儿相关工作者的我,每天都在提醒家长们要照顾好孩子,同时我也要关注孩子们上下学途中的交通安全。

今天,我就近几年的道路交通事故进行了统计分析,希望通过这份报告引起大家对于交通安全的重视。

一、事故概况根据我国交通管理部门统计,近几年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数量呈上升趋势。

2019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8.2万起,同比增长3.9%。

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影响,道路交通事故数量有所下降,但仍然高达27.5万起。

2021年,道路交通事故数量再次呈上升趋势,达到29.1万起。

二、事故原因分析1.酒驾、醉驾:酒驾、醉驾是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2019年至2021年,全国共发生酒驾、醉驾事故4.5万起,占道路交通事故总数的15.7%。

这些事故中,大部分都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疲劳驾驶:疲劳驾驶也是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

长时间驾驶容易导致驾驶员精神疲惫,反应迟钝,增加发生事故的风险。

2019年至2021年,全国共发生疲劳驾驶事故3.2万起,占道路交通事故总数的11.2%。

3.闯红灯:闯红灯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交通拥堵,提高了事故发生的风险。

2019年至2021年,全国共发生闯红灯事故2.8万起,占道路交通事故总数的9.5%。

4.违章行驶:违章行驶包括逆行、超速、违章停车等行为。

这些违章行为不仅扰乱了交通秩序,还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2019年至2021年,全国共发生违章行驶事故2.3万起,占道路交通事故总数的7.8%。

三、事故人群分析1.驾驶员:年轻驾驶员由于缺乏经验,遇到突发状况时容易惊慌失措,发生事故。

2019年至2021年,18-25岁的年轻驾驶员共发生事故1.8万起,占道路交通事故总数的6.1%。

2.外卖、快递骑手:随着外卖、快递行业的快速发展,外卖、快递骑手成为道路交通事故的高发人群。

城市交通事故统计数据分析

城市交通事故统计数据分析

城市交通事故统计数据分析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交通事故频发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针对这一现象,对城市交通事故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不仅可以揭示其背后的原因和规律,还能够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以制定更有效的交通安全策略。

本文将基于实际数据,从事故类型、事故原因、事故地点等方面展开分析,旨在深入理解城市交通事故的特点与改善措施。

一、事故类型统计统计数据显示,城市交通事故类型主要分为机动车辆事故、非机动车辆事故和行人事故三大类。

其中,机动车辆事故占比最高,占总事故数的60%以上;非机动车辆事故次之,占比约为25%;行人事故占比最低,约为15%。

这一数据反映了机动车辆的安全隐患较大,其占据了事故中的主导地位。

因此,在交通管理中,重点关注机动车辆的安全问题尤为重要。

二、事故原因分析对于城市交通事故的发生原因,统计数据提供了一定的线索。

经分析,主要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超速行驶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数据显示,超速行驶造成的事故占比超过30%,其中高速路段的超速事故更为严重。

这提示我们,应通过加强交通执法和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加强对超速行驶的整治,以降低事故风险。

2.驾驶员违规行为也是事故的重要原因。

其中,闯红灯、违规变道、酒后驾驶等问题居多。

这些违规行为严重威胁交通安全,因此应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并通过教育宣传加强驾驶员的安全意识。

3.交通设施不完善也是导致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

对于城市交通来说,道路的设计和维护非常重要。

交通设施缺陷、路面不平整以及交通标志不清晰等问题都有可能引发事故。

因此,对于这些问题,需要及时修复和改进,确保交通设施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三、事故地点分析对于城市交通事故的地点分布,统计数据也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通过统计,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城市的主干道和交叉口是事故高发区域。

主干道车流量大,车辆密度高,而交叉口则是各种交通流线的交汇点。

因此,在这些地点,需要加强交通管控和警示,提醒驾驶员注意安全。

交通事故数据统计与分析

交通事故数据统计与分析

交通事故数据统计与分析近年来,交通事故频发,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更好地了解交通事故的发生情况和原因,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对交通事故数据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找出事故的规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首先,我们可以从交通事故的类型入手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根据统计数据,可以发现交通事故主要分为车辆碰撞、行人被撞、自身失控等几个类型。

其中,车辆碰撞是最常见的交通事故类型,占据了总数的大部分。

这一类事故往往是由于驾驶员的不当行为引起的,如超速、闯红灯、酒驾等。

而行人被撞的事故则主要是由于行人自身的不注意造成的,如横穿马路时没有看红灯、低头看手机等。

自身失控的事故则往往是由于车辆故障或者恶劣的天气等因素引起的。

通过对不同类型事故的数据统计与分析,我们可以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交通安全教育和管理措施,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其次,交通事故的时间和地点也是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的重要方面。

通过对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进行统计,可以发现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例如,统计数据显示,交通事故往往在早晚高峰时段和城市主干道上发生的概率较高。

这一现象说明了交通拥堵和道路状况对交通事故的影响。

此外,还可以通过对事故发生地点的统计分析,找出一些交通事故多发地段,进而加强对这些地段的交通管理和安全措施,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另外,交通事故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还可以从事故责任和伤亡情况两个方面进行。

通过对交通事故责任的统计,可以了解到不同类型的交通参与者在事故中的责任比例。

例如,统计数据显示,驾驶员的过错是导致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而行人的过错则占据了事故责任中的一部分。

这一结果提示我们,应该加强对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教育和管理,同时也要提高行人的安全意识。

此外,通过对交通事故伤亡情况的统计,可以了解到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和不同车型的人员在事故中的受伤情况。

这一信息可以为医疗救援和交通安全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最后,交通事故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还可以与其他因素进行关联研究。

交通事故的统计和分析

交通事故的统计和分析

交通事故的统计和分析交通事故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随着车辆数量的不断增加和驾驶水平参差不齐,交通事故频发不断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因此,进行交通事故的统计和分析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将对交通事故的统计和分析进行探讨,以期提供有力的依据和对策,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一、交通事故的统计要了解交通事故的情况,首先需要进行全面的统计工作。

交通事故的统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事故数量统计:通过统计每年的交通事故数量,我们可以了解交通事故的总体趋势。

这有助于政府机构和相关部门制定交通安全政策,并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

2. 事故类型统计:不同类型的交通事故可能导致不同的伤亡和损失。

统计各类交通事故的比例可以帮助我们识别高风险的交通状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善。

3. 事故地点统计:交通事故常常集中发生在某些特定地点,例如交叉口、高速公路等。

通过事故地点的统计,我们可以确定交通事故的高风险区域,并加强对这些区域的管理和监控。

4. 事故责任统计:交通事故往往有一方或多方的责任。

通过统计事故责任的归属,我们可以判断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改进驾驶技术、交通信号控制等方面的建议。

二、交通事故的分析交通事故的分析是在统计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旨在找出事故发生的规律和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1. 事故频发原因分析:通过分析事故发生的频繁程度,我们可以找出导致事故频发的原因。

例如,驾驶员的违规行为、道路建设不合理等。

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交通安全性。

2. 事故伤亡人数分析:交通事故的发生往往伴随着人员伤亡。

通过对伤亡人数的分析,我们可以识别出事故发生后的伤亡情况。

这有助于医疗机构提前做好准备,以便迅速救治伤者,减少死亡率。

3. 事故时段统计分析:不同的时间段,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可能不同。

通过事故时段的统计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事故高发时段,例如早晚高峰期。

这对交通管理部门而言,是优化交通流量、避免拥堵的重要参考。

第8章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分析

第8章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分析
25/99
《交通安全工程》精品课程 第8章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分析
4)车辆事故率


上述事故率计算公式中,亿车公里事故率基本上 包括了交通安全的人、车、路三要素,作为国际 上的指标是合理的,应用于不同地区间也有较好 的可比性。 国内外有时也采用综合指标计算事故死亡率。
26/99
《交通安全工程》精品课程 第8章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分析
重点:
交通事故统计分析方法、事故多发地点的辨识与改造
《交通安全工程》精品课程 第8章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分析
2/99
第1节 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分析方法
一、道路交通事故统计调查 道路交通事故统计调查是收集事故及相关资料的 过程,对整个统计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交通事故现场的客观存在,是分析事故过程的依 据和判断事故原因的基础。 在我国,交通事故统计分析资料必须由国家交通 管理部门登记和汇总,交通事故的统计采用基层 初步统计和逐步汇总的方式进行。 初级统计资料的一般形式是交通管理部门基层单 位所填写的交通事故统计报表,统计报表的格式 和项目一般由上级管理机关统一设计。
一般用百万辆车事故率计算交叉口的交通事故 率。 [例8-2 ]某交叉口一年间共发生交通事故12起,伤 亡7人,每天进入该交叉口的平均日交通量为5 000 辆,试计算其事故率。
24/99
《交通安全工程》精品课程 第8章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分析

3)人口事故率

每100万人事故死亡率多用于国家或国际地区级的统计区 域。若应用于某一城市,则多采用10万人口为单位,即每 10万人事故死亡率。
16/99

②环比发展率是本期统计数与前期统计数的比 率,即:
(2)事故增长率


表明事故统计数以基期或前期为基础净增长的比率,分 为定基增长率和环比增长率。 ①定基增长率是定基增减量与基期统计数的比率,即:

交通事故统计分析

交通事故统计分析

交通事故统计分析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事故频繁发生,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更好地了解交通事故的情况,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并制定有效措施,本文将对交通事故进行统计分析。

一、交通事故的数量分析通过对近五年的交通事故数据进行统计,我们可以了解事故数量的总体趋势以及具体的数据变化。

从统计数据上看,交通事故数量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

分析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导致了交通流量的增大,另一方面是由于驾驶员的驾驶素质不高、违规违法行为频发等因素引起的。

二、交通事故的时间分布分析通过对交通事故在一天中不同时间段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我们可以了解到交通事故发生的高峰期和低谷期。

统计数据表明,在白天上下班高峰期和夜晚的12点至凌晨2点是交通事故高发时段。

这与驾驶员疲劳驾驶、酒后驾驶等行为密切相关。

三、交通事故的地点分布分析通过对交通事故在不同地点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我们可以了解到交通事故的地点分布情况。

统计数据表明,车辆交叉路口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区域。

这与驾驶员对交通信号灯的不规范使用、违法变道等违规行为有一定的关联。

四、交通事故的责任分析通过对交通事故中不同责任方的占比进行统计,我们可以了解到事故责任的主要归属。

统计数据显示,超速驾驶、违法酒驾等驾驶员的违规行为是交通事故的主要责任。

此外,一些道路设施缺陷和交通管理不到位也会导致一定比例的事故责任。

五、交通事故的伤亡分析通过对交通事故中伤亡情况进行统计,我们可以了解到交通事故对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的影响。

统计数据显示,交通事故中轻伤和重伤的人数较多,其中死亡人数较少。

这说明虽然交通事故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威胁,但是有效的救援措施和医疗救助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员伤亡。

六、交通事故的类型分析通过对交通事故按照事故类型进行分类统计,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类型事故的发生情况以及事故类型的占比。

统计数据表明,碰撞事故和追尾事故是交通事故的主要类型,其次是侧翻事故和撞固定物事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刮擦事故又可分为:
– 会车刮擦 – 超车刮擦 – 静点刮擦
(四)翻车事故
翻车事故是指事故车辆的车身沿纵、横 向倾翻或滚动,并与地面或其他物体发生撞 击、摩擦造成损害的事故。
翻车又可分为:
– 因碰撞翻车 – 因刮擦翻车 – 平地翻车 – 斜路翻车
(五)坠落事故
车辆由高处跌落至低处,车身撞击地面 造成损害的事故。
102.18

172.48



227.63
1951 年—2000 年全国交通事故统计情况(续二)
年份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起数 死亡人数 (起) (人)
69975 11331 77465 11849 71192 13215 81672 15599 91606 16862 101878 19441
1992 10627
1994 9814
1995 9700

国 11936 12428 11677 10447 9855 10289 9083 8533 8412
意 大 利 13002 8072 7685 7130 6643 6621 7434 6578 6600

兰 3175 1807 1756 1438 1485
(元)
(人/万车)
428359749 32.15
664829636 30.19
999070121 27.24
1333827223 24.26
1522655624 22.48
1717685165 20.41
1997 1998 1999 2000
304217 346129 412860 616971
73861 78067 83529 93853
53439 54814 50441 49271
187399 170598 159002 155072
279389380 308613669 335984528 363548114
50.37 46.05 38.26 33.38
1951 年—2000 年全国交通事故统计情况(续四)
年份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232.61

257.46
1951 年—2000 年全国交通事故统计情况(续一)
年份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起数 死亡人数 (起) (人)
22358
4436
21238
3908
18212
2648
18157
2253
20967
2382
27367
3466
29264 — —
5728 — —
55437
9654
受伤人数 (人) 14355 14879 10789 10490 11949 17639 18517 — — 37128
直接经济损失 万车死亡率
(元)
(人/万车)

184.83

157.58

101.34

81.60

79.53

受伤人数 (人) 52119 58738 53827 66498 71776 81908
直接经济损失 万车死亡率
(元)
(人/万车)

229.19

205.21
37666779 196.45
44704449 198.51
51363635 183.86
55673377 156.62
1977 1978 1979 1980
-4.7%
葡萄牙
1737
-6.9% 西 班 牙
5260
-11.6%
(二)我国的交通事故发展情况
由于汽车在我国出现较晚,并且早期的 道路交通发展十分缓慢,因此,在20世纪上 半叶,我国交通事故的发案量较小,以我国 最早有相关统计资料的1951年为例,当时全 年全国共发生交通事故5922起,死亡852人, 受伤5159人,与同期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是 十分低的。
37126
4901
33634
5762
受伤人数 (人) 5159 4026 7255 5762 5463 6364 6789 13259 19038 18637
直接经济损失 万车死亡率
(元)
(人/万车)

137.64

101.81

153.65

102.46

94.18

95.91

96.75

174.33
190128 222721 286080 418721
1846158453 1929514015 2124018089 2668903994
17.50 17.30 15.45 15.64
万车死亡率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与机动 车拥有量(以车辆计)的比值。
• 以1995年为例,发达国家万车死亡率一般在5人/ 万辆以下,其中法国为3.5人/万辆,美国为2.1人/ 万辆,日本为1.6人/万辆,而发展中国家的万车死 亡率普遍比发达国家高出数倍,如韩国为12.2人/ 万辆,土耳其11.3人/万辆,阿尔及利亚最高达 18.68人/万辆。
1951 年—2000 年全国交通事故统计情况
年份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起数 死亡人数 (起) (人)
5922
852
4702
675
8744
1200
8467
917
9249
955
11332
1126
14980
1219
26938
3009





国 7892 6069 5618 5342 5108 5373




国 52627 49101 42584 43795 — 44529




本 16765 8719 9520 9261 9347 11227 11451 10649 10679




— — — 12325 11640 10087 10323
• 2002年全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首次突破10万人,达到 了10.6万人;
• 2003年全国发生一般以上道路交通事故667507起, 造成104372人死亡、49417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 33.7亿元。
目前我国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居世界的第一位。
• 2006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78781起, 比上年下降15.9%。自2000年以来,道路 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首次回落到9万人以下, 共造成89455人死亡,比上年下降9.4%。
• 虽然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较低,但是1995年我国机 动车万车死亡率仍然高达22.48人/万辆,2003年 则降到了10.8人/万辆。
二 交通事故的分类
1、按事故形态分类
(一)碰撞事故
事故双方接触,并以接触部位的相互冲击力造成 损害的事故。
主要特征:事故双方相互作用时间短暂,作用力大, 事故损害后果严重。
从20世纪70年代起,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的交通事 故发生率已基本越过了事故多发的高峰时期,先后 进入了事故发生相对减少的稳定发展阶段。
部分国家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发展情况
年 国家
原联邦德国
1970 19143
1981 11674
1983 11732
1985 1987 8400 7963
1990 7906
(二)一般事故 是指一次造成下列情形之一的事故: • 一次造成重伤1至2人; • 或者轻伤3人以上; • 或者财产损失不足3万元。
(三)重大事故 是指一次造成下列情形之一的事故: • 死亡1至2人; • 重伤3人以上10人以下; • 财产损失3万元以上不足6万元。
(四)特大事故
是指一次造成下列情形之一的事故: • 死亡3人以上; • 重伤11人以上; • 死亡1人,同时重伤8人以上; • 死亡2人,同时重伤5人以上; • 财产损失6万元以上。
其中一次死亡30人及其以上或直接经济损 失在500万元及其以上的事故又称为特别重 大交通事故
交通事故数据的采集与管理
一、交通事故数据的采集
(一)交通事故数据的分类
交通事故数据是指在事故统计分析过程中所取得 和使用的交通事故基本资料。交通事故数据分为两类: • 交通事故原始数据又称交通事故信息,它是交通事故 的第一手资料,是每起交通事故的如实记录,它既记 录了每起交通事故的具体情况,又反映了与该起事故 有关的交通诸元素(包括事故当事人、事故车辆、出 事地段的道路与环境条件,以及发生事故的时间和天 气情况等)的状况及相互关系。 • 汇总数据即对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发生的众多交 通事故情况进行汇总、归纳和整理后,以一定形式表 现出来的交通事故总体情况,是一种较低层次的事故 统计资料。
按照双方接触方向的不同又可分为:
– 正面碰撞 – 追尾碰撞 – 侧面碰撞 – 斜向碰撞
(二)辗压事故
事故车辆轮胎对高度较低的对象的冲击并 推碾压轧造成损害的事故。
在发生辗压前多先发生车辆对被辗压对象 的碰撞或刮擦,使被碾压对象被碰撞或刮擦 倒地后再发生碾压。
(三)刮擦事故
刮擦事故多发生在车辆与车辆,车辆 与行人之间,表现为事故双方相互接触, 并因接触部位的相互摩擦、勾刮现象造成 损害后果。
欧洲部分国家 1999 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
国 家 死亡人数 较 1998 年增加 国 家 死亡人数 较 1998 年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