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现状

合集下载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现状及其综合治理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现状及其综合治理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现状及其综合治理
近年来,我国交通事故频发,给人们生命和财产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根据公安部统计,2019年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共发生了282,062起,其中死亡人数18,995人,受伤人数269,809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了1,626.6亿元。

这些数据显示,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现状仍然非常严峻,需要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首先,我国需要进一步完善交通法律法规,加强对交通违法行为的严惩力度。

当前,我国的交通法律法规尚有不足,例如对酒驾、超速等严重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需要加强。

同时,要建立健全交通监控和执法系统,严格处罚交通违法行为,形成威慑。

其次,应该加强道路建设和交通设施的改善。

我国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仍然面临着不少问题,例如路况不良、路网不畅、缺乏交通标识等问题。

因此,要加大对道路建设和维护的投入力度,加速新建高速公路,改善城市道路交通状况,提高交通设施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最后,要加强交通安全宣传和教育。

交通安全意识不足是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要通过各种途径,如广告、宣传片、安全教育等,普及交通安全知识,提高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和素质。

综上所述,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现状非常严峻,需要采取多方面的综合治理措施。

只有通过法律、设施建设、宣传教育等方面的全面治理,才能有效降低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保障人民的安全和健康。

我国道路交通现状及问题

我国道路交通现状及问题

我国道路交通现状及问题在我国,交通现状简直是个“大杂烩”,你走在街上,路上车水马龙,喇叭声此起彼伏,简直像是在听一场交响乐!有的人喜欢开着小轿车,优哉游哉地在路上晃荡,而有的人则骑着电动车,像风一样穿梭在车流中,真是“车如流水马如龙”啊!不过,这种繁忙的背后,也藏着不少问题,咱们今天就来“深挖”一下。

咱们得说说交通拥堵。

你要是早高峰出门,那简直就是“九死一生”。

大街小巷都堵得水泄不通,恨不得踩着油门飞起来。

再加上不少人不守交通规则,随便变道、抢道,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你在红绿灯前等得心急如焚,结果绿灯一亮,那些车就像被点了火的鞭炮,一下子全冲出去,车流涌动,真是让人无奈。

然后,还有行人的问题。

现在的人走路都带着“手机盲”,一边低头刷微信,一边过马路,简直就是“玩火自焚”。

大家总觉得“我只是一秒”,可一秒钟的时间,车开得飞快,真心担心有一天会看到“手机摔倒”的新闻。

而那些不遵守交通规则的骑电动车的,时不时就像“飞毛腿”,无视红灯,悠哉地穿行在车流中,搞得司机都跟着紧张得心脏扑通扑通。

再说说交通设施,咱们的道路上,很多地方的交通标识模糊不清,有的甚至根本没有。

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开车的老司机都有时候要“打问号”。

特别是在一些老旧的小区,车子乱停乱放,简直就像个“停车场”,走路都得小心翼翼,生怕被车子绊倒,真是“步步惊心”。

除此之外,还有交通事故。

你说,这些年交通事故层出不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每次看到新闻上那些车祸的画面,心里都不禁一阵发凉。

究其原因,除了个别司机的责任心不足,还有酒驾、疲劳驾驶等问题。

醉酒之后上路,真的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谁受得了?城市的发展速度很快,很多地方的新道路建设跟不上,结果就形成了“交通瓶颈”。

比如说,某些路段明明人流量大,可是道路却狭窄得像“独木桥”,根本无法满足大家的出行需求。

再加上新建的小区很多,但配套的交通设施却没跟上,闹得大家都叫苦不迭。

咱们不能只盯着问题,也得看到一些好的变化。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现状、特点、原因分析及对策参考文本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现状、特点、原因分析及对策参考文本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现状、特点、原因分析及对策参考文本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某某管理中心XX年XX月我国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现状、特点、原因分析及对策参考文本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随着我国道路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交通事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由于交通事故的发生不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给无数家庭带来不幸,而且严重影响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已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人们在谈摴蕯色变的同时,开始寻找诱发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

本文运用大量的数据对交通事故发生的特点进行归纳,认为交通事故的发生具有一定规律性,而造成事故的原因又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通过对撊恕⒊怠⒙贰等交通因素的分析研究,提出了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初步对策,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遏制交通事故的发生。

道路交通事故伴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应运而生,与交通事故密切相关的因素是人、车、路和环境。

本文通过介绍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现状,对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进行研究,根据交通事故特点,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对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对策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当前道路交通事故的基本情况随着我国道路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交通事故猛增已成了交通管理所面临的严重问题。

汽车交通作为人类文明的标志,彻底地改变了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给人类以舒适和便捷等正面效应的同时也给人类生活带来一些负面效应,交通事故就是其中最严重、危害最大的负面效应之一。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现状及其综合治理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现状及其综合治理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现状及其综合治理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是一个长期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近几年来的统计数据来看,事故死亡人数呈上升趋势,交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

尽管我们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发生再次事故的情况还是很频繁出现。

下面讨论一下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现状和综合治理。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呈上升趋势,由2015年的阶段性增长持续到2016年,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同比增长了10%以上。

2017年就发生了严重的交通事故,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超过4万人,比上年增长了约21%。

其中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4,583人,占总数的11.7%,生命丧失的悲惨情况令人痛心。

二、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1.道路不安全:道路质量、路面状况和交通标志等都会对道路的安全性产生极大的影响。

在我国,很多地方的交通标志都不规范,道路的安全性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驾驶员不安全驾驶:很多事故是因为驾驶员对交通法规不熟悉或者酒后驾车等危险行为,才导致的事故。

务要通过各种手段,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理性驾驶行为,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

3.车辆不合格:有些车辆在使用过程中不按照规定保养和检修,导致车辆开始出现故障,这样就会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1.严格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以形成治理交通事故的规范和标准。

2.加强对驾驶员和车辆的安全技能、技术和安全知识的培训,以提高其安全意识。

3.加强对交通标志和道路的管理,及时应对出现的交通安全问题,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

4. 加强对车辆的监督管理,保证车辆经过正规的安全检测,不合格车辆需要及时淘汰。

综上所述,我国需要更加努力地综合治理道路交通事故。

我们应该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规定,加强对驾驶员、车辆和道路的管理和监督管理,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和培养理性驾驶的习惯。

在这样的基础上,我国的交通事故才有可能得到有效的控制,确保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交通安全事故现状

交通安全事故现状

交通安全事故现状近年来,随着交通工具的普及和道路交通密度的增加,交通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就交通安全事故的现状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改善交通安全状况。

一、交通安全事故的现状1.交通安全事故数量不断上升据统计,全国范围内每年交通安全事故数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这些事故常常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严重后果,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2.驾驶人违法行为频发驾驶人的违法行为是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超速行驶、闯红灯、疲劳驾驶等违法行为的发生频率很高,严重危及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3.道路交通设施不完善一些地区的道路交通设施滞后,未能及时跟上交通工具的快速发展。

道路狭窄、标志不清晰、交通信号配备不齐全等问题,给交通参与者的驾驶和行走带来了隐患。

二、改善交通安全状况的建议1.加强交通安全教育通过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广大民众的交通安全意识。

可以通过组织交通安全知识培训、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活动等方式,普及交通法规和行车知识,引导大家养成良好的驾驶和行人习惯。

2.严格执法力度对交通违法行为实施严格执法,提高违法行为的成本。

增加交通执法人员的数量,加大对违章驾驶、酒驾、肇事逃逸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打击,提高违法行为的查处率和处罚力度,以震慑潜在的违法行为。

3.改善道路交通设施加大对道路交通设施的投入,提升道路建设的质量和标准。

加宽狭窄道路,增设交通信号灯和标志,完善交通引导设施,为交通参与者提供更加安全顺畅的通行环境。

4.加强交通管理和监管完善交通管理机构的组织体系,加强对交通运输企业和驾驶员的监管,确保其遵守交通法规和操作规程。

建立健全交通事故调查制度,深入分析事故原因,从根本上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5.倡导文明交通行为通过开展文明交通行为倡导活动,引导交通参与者遵循交通规则,文明礼让、守序守法。

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共同营造良好的交通文化氛围。

总结:交通安全事故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来解决。

2024年关于道路交通安全现状自查报告

2024年关于道路交通安全现状自查报告

2024年关于道路交通安全现状自查报告一、引言道路交通安全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和财产安全。

2023年,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数量仍然居高不下,给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

为了深入了解并分析当前的道路交通安全现状,本报告对2023年的道路交通安全进行自查,以期为相关部门制定针对性的交通安全措施提供参考。

二、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情况2023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XX起,其中导致死亡XXX 人,受伤XXXX人,经济损失XXXX万元。

与上一年相比,事故总数略有减少,但仍然出现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事故原因分析1. 驾驶员违法行为驾驶员违法行为是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高发原因。

超速、酒驾、疲劳驾驶等违法行为仍然存在较大问题。

此外,一些驾驶员缺乏安全驾驶意识和技能,过度自信导致冲红灯、闯行人道等交通违法现象普遍存在。

2. 道路条件不良部分地区的道路建设滞后,路面破损、交通标志不清晰、道路狭窄等问题仍然存在,给驾驶员的视野和驾驶条件带来一定难度,增加了交通事故的发生风险。

3. 机动车违法行为机动车违法行为也是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超载、超标排放、违规改装等违法行为频发,给道路交通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四、交通安全设施2023年,交通安全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取得了一定进展。

许多城市加强了交通信号灯设置,行人过街设施得到了改善,但仍然存在部分地区交通信号灯不工作、行人过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

五、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在2023年得到了广泛开展。

通过电视广告、宣传彩页、公益广告牌等方式,加强了交通安全知识的普及。

但是,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农村居民和老年人等,交通安全宣传力度仍然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

六、交通管理2023年,在交通管理方面,一些城市通过提高罚款金额、加大执法力度等方式,加强了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地区交通执法不严格,执法人员缺乏专业知识等。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剖析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剖析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剖析目前,在我国道路交通中,形势总体上来说是安全的,但是安全隐患较多,交通事故依然频发。

究其原因,其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因素是:固有的路况、车辆本身的安全性能、驾驶人的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和社会安全意识等。

道路安全状况我国道路建设发展迅速,随着新建道路的日益增长和老旧道路的改造升级,道路安全形势整体上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善。

目前,全国的公路总里程已经超过了530万千米,其中高速公路的总里程已经达到了14万千米,世界上也只有美国的高速公路比我国多。

但是,经过长期考察,我国的道路质量普遍偏低,路面状况不尽如人意,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

高速公路上大多数没有救援站,导致车辆在发生故障或者意外情况时无法及时处理,失去宝贵的生命救助时间。

车辆安全状况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国产自主品牌汽车组装技术已经逐渐成熟,而且人们对汽车舒适度、安全性能以及较高的性价比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于是一个好车保命的概念也逐渐普及。

而在安全装备方面,汽车生产企业也在不断投入研究与开发,制造出越来越安全的汽车,如:汽车安全气囊、ABS防抱死刹车系统、ESP车身稳定控制系统等等。

但是,可悲的是,我国的汽车安全法规及标准还没有完全配合和制定出来。

目前仍有不少产品存在安全隐患,很多企业根本不注重车辆的质量和安全性能,仍然以低价位来吸引消费者。

一些购买力较弱的消费者可能会选择价格更低的二手车,而保养质量也会相应降低。

驾驶人安全意识在道路的安全管理中,驾驶员们应该起到重要的作用。

但是,车上安全氛围不够良好,现在存在一些驾驶员以追求速度和时间为主导,经常违规行驶,没有规矩自己定,也没有尊重其他车辆和行人,很容易发生危险。

此外,很多驾驶员也没有必要的安全意识,不合理的道路行驶和停车,频繁的变道和超车,以及行驶时的慵懒情绪等等,都是容易引发事故的主要因素。

对于这种情况,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呢?首先,要进行广泛的安全宣传。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现状分析及对策论文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现状分析及对策论文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现状分析及对策论文摘要: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多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威胁,不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损失,还对社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本文对道路交通事故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针对如何减少和避免道路交通事故的分析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道路交通事故;现状;对策交通道路安全问题是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道路交通事故是非常严重的事故,对道路交通系统有严重的干扰,并且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对社会带来负面消极的影响和严重的经济损失。

针对这些情况,本文对道路交通事故的现状及特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减少和避免道路交通的方法和对策。

1 道路交通事故现状分析1.1 国外道路交通事故现状国外道路交通事故形势虽然比较趋于稳定,伤亡率也很高,每年大约有150多万人在道路交通事故中伤亡。

其中低收入的国家道路交通事故对其造成的经济损失更为严重,占国家总收入的1.5%左右。

中等收入的国家每年的道路交通事故经济损失在700亿元左右。

很多国家在遭受到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之后,采取了很多的办法和措施减少和防止道路交通事故的损坏,制定了一些列的交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并且对人们加强了道路交通安全的意识。

有了这些措施和对策,国外很多国家的道路交通事故都基本保持了稳定,并且还有降低的趋势。

1.2 国内道路交通事故现状与其他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的道路交通事故一直是最为严重的,道路交通事故多发,并且危害极大。

随着汽车制造业以及道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道路交通事故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

道路交通事故中的死亡率居高不下,经济损失越来越大。

目前,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已经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但效果和力度还不够,需要进一步的加强,整体来说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道路交通安全的现状不容乐观,还需要加大相关举措,研究出相关的措施和办法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2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特征2.1 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率高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率高,稳居世界之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现状、特点、原因分析及对策时间:2011-04-25 16:34 作者:来源:我要评论(0)【找法网交通安全论文】随着我国道路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交通事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由于交通事故的发生不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给无数家庭带来不幸,而且严重影响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已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人们在谈“故”色变的同时,开始寻找诱发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

本文运用大量的数据对交通事故发生的特点进行归纳,认为交通事故的发生具有一定规律性,而造成事故的原因又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通过对“人、车、路、”等交通因素的分析研究,提出了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初步对策,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遏制交通事故的发生。

道路交通事故伴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应运而生,与交通事故密切相关的因素是人、车、路和环境。

本文通过介绍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现状,对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进行研究,根据交通事故特点,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对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对策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当前道路交通事故的基本情况随着我国道路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交通事故猛增已成了交通管理所面临的严重问题。

汽车交通作为人类文明的标志,彻底地改变了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给人类以舒适和便捷等正面效应的同时也给人类生活带来一些负面效应,交通事故就是其中最严重、危害最大的负面效应之一。

正因为交通事故造成的严重后果,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对事故预防及对策倾注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制定了较为完善的道路交通管理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许多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起开始实行了综合治理交通和减少交通事故的措施,虽然每年因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很高,但交通事故上升的势头已趋于平缓,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交通事故尤其是近几年交通事故处于稳定趋势,而我国的道路交通事故所造成的损害后果却依然严重,而且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居于世界首位。

近年来在我国机动车数量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交通事故及伤亡人数呈不断上升趋势。

我国自1951年开始统计交通事故数据,当年全国共发生交通事故5922起,死亡852人,伤5159人。

①1951年至1984年的30多年间,交通事故各项指标的变化基本上是平稳的。

80年代中期以后至今,社会交通需求日益旺盛,城乡交通活动随之剧增,而道路建设和交通管理的发展却不能满足交通运输发展的客观需要,道路交通事故急剧增加,尤其是1991年后随着国家总体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加,交通运输发展迅速,交通事故及其死亡人数急剧增长。

从1998-2002年的5年中,全国道路交通事故绝对数呈上升趋势,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2.5%、8.8%、42.7%。

2002年全国一般以上道路共发生交通事故77.31万起,造成10.94万人死亡、56.21万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3.24亿元,与2001年相比分别增长了2.41%、3.26%、2.85%、和7.66%,是历年之最。

②我国的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远大于世界发达国家,道路交通事故致死率也远大于发达国家,这是由于发达国家通过上个世纪70-80年代的治理,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呈逐年下降的态势,而我国却恰恰相反。

从相对指标来看,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增长率和万车死亡率都在下降,2003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虽然除了经济损失指标以外,其他各项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交通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因此研究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分析其成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特点表现为:(一)公路交通事故多,公路交通的事故死亡率远高于城市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率。

2003年,全国公路上发生交通事故389773起,造成80589人死亡、322694人受伤,分别占总数的58.4%、77.2%和65.3%,城市道路发生交通事故277734起,造成23783人死亡、171480人受伤,分别占总数的41.6%、22.8%和34.7%,公路与城市道路事故起数比为1.4:1,而公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是城市道路死亡人数的3倍,公路上平均每5起事故死亡1人,城市道路上平均每12起事故死亡1人。

③(二)道路交通事故基本逐年增加,呈现恶化趋势,除了万车死亡率外,其他各项指标基本上逐年增加,道路交通事故致死率和万车死亡率高。

交通事故致死率是事故死亡人数与伤亡总人数之比。

我国交通事故致死率高于发达国家,2003年我国交通事故致死率达到17.4%,而发达国家保持在1%-4%之间,万车死亡率虽呈下降趋势,但远远高于工业发达国家的1.2-1.9人/万车的水平。

(三)道路交通事故按全年、全天成时间不均衡分布,除了在常规的早、中、晚高峰出现明显外,在凌晨零至一时也是一个高峰时段。

以1999年统计可知,交通事故次数、死亡人数以6月份为最低谷,而最高峰集中在1、2月份,4、5月份和11、12月份。

同时,我国的道路交通事故在时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即在季、月、周、时分布上具有周期性。

以2002年的交通事故统计为例,交通事故受伤人数和事故次数整体上从月初至月中稍有回落,此后明显上升,到本月24、25日时降至谷底后开始反弹,26日升到本月的最高点后又开始回落,以此规律月复一月。

(四)经济发达地区较不发达地区交通事故相对较多,死亡人数多;沿海地区较内陆地区交通事故相对较多,死亡人数多。

根据2002年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得知,广东、浙江、山东、江苏与四川五省道路交通事故数量位于全国前五位,合计297701起,占全国38.5%。

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位于前五位的广东、山东、江苏、浙江与河南,合计41409人,占全国37.9%,除四川、河南外,其他省份均属于我国沿海及经济发达省份。

(五)绝大多数交通事故都是由于交通违法而引起的。

根据2002年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因疏忽大意、超速行驶、措施不当、违规超车、不按规定让行、违规占道行驶、酒后驾车造成56128人死亡,占交通事故死亡总数的51.3%,占机动车驾驶员原因造成死亡总数的65.3%。

(六)摩托车驾驶人、自行车骑车人和行人因交通违章造成的伤亡严重。

2003年全国交通事故中,因摩托车驾驶人交通违法引发交通事故造成21156人死亡、124126人受伤,分别占死伤总数的五分之一和四分之一。

同时,由于自行车骑车人和行人在交通事故中常常处于弱势地位,一旦与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很容易受到伤害。

2003年自行车骑车人交通违法引发交通事故造成14664人死亡、52944人受伤,分别占总数的14.1%和10.7%。

行人交通违法引发交通事故造成25673人死亡、68040人受伤,分别占总数的24.6%和13.8%。

(七)低龄机动车驾驶员成为交通事故的主要主体尤其突出。

在2002年统计中,全国机动车驾驶员肇事727365起,造成死亡97821人,分别占总数94.08%和89.4%,其中驾龄不足三年的驾驶员肇事128806起,造成死亡15981人,分别占总数23.04%和25.59%。

(八)因大货车、摩托车肇事致死人数下降幅度较大,因小货车、农用运输车肇事致死人数略有增加。

2003年大货车肇事115037起,造成22017人死亡、68008人受伤,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与受伤人数分别比2002年减少了30225起、3113人和16274人,下降比例分别为20.8%、12.4%和19.3%,摩托车肇事97381起,造成20026人死亡、111797人受伤,事故起数比2002年减少24881起,死亡人数减少1209人,受伤人数减少19652人,下降比例分别为20.4%、5.7%和15.0%。

小货车、农用运输车分别造成8476人和9734人死亡,分别比2002年增加500人和315人,上升比例分别为6.3%和4.9%。

(九)机动车数量迅速增加,机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导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大幅度上升。

全国机动车保有量从1990年的1476.26万量迅速增加到2002年的7975.68万辆,年均增长约15%;同时,机动化水平(千人拥有机动车数量)从1990年的12.91增长到了2002年的61.76,年均增长约14%。

(十)农村人口、进城农民工以及城市个体劳动者是交通事故伤亡的主要人员。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城市范围不断扩大,道路不断延伸,农村人口、进城务工农民以及个体劳动者出行大幅度增长,交通参与活动日趋频繁,但同时由于这部分人口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交通安全意识薄弱,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并造成伤亡。

2003年农林牧渔业等农村人口、农民工和城市个体劳动者交通违法引发交通事故分别造成11914人、12603人和16447人死亡,45189人、48778人和97264人受伤。

此三类人员共死亡40964人,受伤191231人,占死伤总数的39.2%和38.7%。

三、道路交通事故原因分析我国道路交通事故之所以呈现出以上特点,主要在于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多元化和复杂化的。

因而只有通过对交通事故原因的分析,才能发现形成这些交通事故特点的原因。

道路交通事故的影响因素基本上可归结为人的因素、车辆因素和道路及其他因素。

下面就从几个方面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形成交通事故特点的原因。

(一)人的因素交通是人类生存的四大根本需求之一,在道路交通事故中人的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许多交通事故都是由于人的原因造成的,抓好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就必须抓住对人的教育和管理,所以说交通事故没有人的参与就谈不到交通事故。

人是道路交通安全的主体,包括所有使用道路者,如机动车驾驶员、乘车人、骑自行车人、行人等。

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其中有的是因机动车驾驶员的疏忽大意、违章行驶、操作失误;有的是因行人、非机动车驾驶员不遵守交通规则所致。

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活动的频繁,人与车、车与车之间的交通冲突机会增加,另外,由于人们受生活环境、作业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的心理素质、生理条件的制约,人的自由度很大,可靠性与机械相比是很差的,交通事故发生基率自然增加。

同时,人们的传统交通观念、出行习惯的沉积虽有所改变,但在短期内难以有较大的转变,人们群体文化素质不高及其提高速度与快速发展的交通事业之间不协调,交通意识转变速度与道路交通的发展、机动化水平的提高以及交通管理的要求不协调,与交通管理的新技术、新手段不协调,这些也成为困扰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

最为突出的就是机动车驾驶员引发的事故,直接影响到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

(1)从驾驶员方面分析。

由于机动车驾驶员数量以及增长速度过高,群体文化素质不高,安全驾驶技术水平不高,部分驾驶员缺乏职业道德,交通违法行为严重,是发生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

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注意力分散、疲劳过度、休息不充分、睡眠不足、酒后驾车、身体健康状况欠佳等潜在的心理、生理性原因,造成反应迟缓而酿成交通事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