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屈原之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屈原之忧

发表时间:2017-07-26T16:53:36.553Z 来源:《素质教育》2017年6月总第239期作者:吴虑[导读] 王逸在《(离骚)经序》中说“离,别也,骚,愁也”,“离骚”即抒写去国别后之愁。

湖南省娄底市第五中学417000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的意思,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说“离骚者,犹离忧也”,“离骚”即遭受忧。王逸在《(离骚)经序》中说“离,别也,骚,愁也”,“离骚”即抒写去国别后之愁。忧或愁,都是内心深处的痛苦。那么,屈原到底忧什么,又为什么忧呢?

一、屈原忧什么

1.忧君。谗人蒙蔽了君王的耳目,虚言蛊惑误导欺骗君王,君王不检验考察事实,不分真假美丑善恶,偏信混浊的谗言阿谀,深陷其中,不知省悟,反而盛气发怒,远迁忠臣,屈原为此忧心如焚。

2.忧民。忧民生之多艰。屈原时期,天下大乱,狼烟四起,战争迭发,所谓虎狼之国的秦国有囊括四海、并吞八荒、包举宇内之意,国运日衰的楚国内忧外患,民生艰难凋敝,可想而知。屈原流放在外,行吟于江畔湖泽,见闻亲历民生的惨象悲剧不少,故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同时,屈原的忧君忧民之心君王不察,世人不懂,“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混浊,没人理解,屈原处于无边的孤独之中,忧郁苦闷至极。

3.忧己。忧自己的美政理想无法实现。屈原认为“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昔三后之纯粹兮,因众芳之所在”,屈原崇拜尧舜,遵循正道走上正路,屈原极其推崇夏禹、商汤、周文王的德行,觉得完美无暇,致使群贤聚集。屈原愿“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他想奔走于贤君前后,追及先王的脚步。然而,在君将不君、国将不国的楚国,屈原的美政理想就像闪烁在远天的孤星,可望而不可及,屈原为此陷入了自我无法解脱的深重痛苦之中。无论怎么求索,无论怎么抗争,却看不到光亮,而时光的流逝使他忧心如焚。屈原忧自己的高贵高尚无人领会。屈原出身贵族,出生于吉年吉月吉时,自认为有王族血统天命在身,他有端丽的姿容,有内在的美质,有超人的才华,有奇特的装饰,一切都显得高贵,一切都如此完美,但他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不被别人理解,甚至还遭人嘲讽,受人冷眼,而他又不随波逐流,不愿低下高贵的头,放弃高尚之心,还要上下求索,董道不豫,他越坚持越痛苦,越固守越忧郁。“忧”像一个无底的深渊,无法逃离,无法自拔。屈原忧小人围诼无力回击,“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小人们嫉恨他,造谣诬蔑他,而楚怀王又听信小人,屈原只能承担羞辱,在苦闷失意穷困窘迫中度日,他无计可施,无可奈何。

屈原忧君忧民,重在忧己,即使为君而忧,为民而忧,其实是忧己。忧君就是忧国,当时楚国风雨飘摇,江河日下,屈原认为自己有王族血脉,与楚王同宗,楚国也就是自己的国家,现在国败家亡,楚王又无能无力重整河山,屈原自己也有心但无力收拾金瓯,因此生忧。屈原自认为有帝王血统,出身高贵,他目睹民生多艰,深感有愧于民,因此,哀伤不已,悲痛难释。屈原是一个精神孤独者,是一个灵魂独行者。“忧”是屈原的生命情调,它决定了屈原的生命质量,它铸造了一个不可复制的伟大。

二、屈原为什么忧

1.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无法调和。屈原有美政理想,他崇拜尧舜,追念夏禹、商汤、周文王,他认为尧舜循道治国,夏禹、商汤、周文王严谨恭敬,举贤授能,遵循法度,德劭行美。他认为“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及”,让豺狼放羊,让恶人称王是违天逆道的,背义纵恶的。然而,现实的土壤完全污化、沙化了,根本容不得屈原理想的种子,更谈不上发芽生根长茎开花了。屈原下定决心,绝不让雄鹰与燕雀合群,绝不和异路人携手同行。女媭之婵媛絮絮叨叨的劝诫,他全然不听,仍坚守信念,他朝发苍梧,暮到昆仑,去寻找神女,寻觅美人,他渡过湘水一路南行,找尧舜陈述丹心,然而,他的一切努力都无济于事。“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屈原眼见自己的美政理想将付之东流,他只好效法彭咸投水自尽。

2.诗人与世人对峙难以消解。屈原是一位诗人,他有诗人的清思妙想,有诗人的浪漫激情,有诗人的孤独高傲,有诗人的情怀血性。他与世人对峙,完全不可消解。他对把臭艾草插满腰间,反说幽兰不可佩戴,把粪土充实香囊,却说花椒不芬香的世人,义愤填膺,怒不可遏。“世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世幽睐以眩矅兮,孰云察余之善恶?”屈原对这浑浊污秽善恶不分、压抑贤能、嫉妒美丽的世道嫉恨如仇,而他“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纵然粉身碎骨也不改初衷,遭受惩治也不改变去向,诗人屈原越是坚守也就越“忧”了。

3.超我与自我的冲突日趋尖锐。屈原独立特行,无时无刻不在凸显自己与众不同,无时无刻不在超越自我。然而,现实却是小人围诼他,世人冷漠他,楚王疏远他,女媭劝诫他,渔父警醒他。在“国人莫我知兮”的情势下,他没有屈服顺从,没有同流合污。他的精神在高处,灵魂在飘升,他在努力摒弃自我,在竭力挣脱世俗。当初升的太阳光芒万丈,他瞧见了可爱的故乡,在车夫悲泣马也怀恋,蜷身顾首不愿行往他邦之时,屈原神思邈邈高驰不顾。“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此时,屈原连苦苦眷怀的故都他都忍痛割舍了,他义无反顾地追随彭咸走向了他的居处,举身投入汩罗江。生命完结的仪式正是屈原战胜自我、完成超我的庄重写照,留下了汩罗江上万古悲风,中华民族精神巨人。

屈原之“忧”是高贵者之忧,高尚者之忧。“忧”彰显了屈原高贵的灵魂和高尚的人格。他在追求中忧,在忧中追求,“忧”造就了一位伟大的诗人,“忧”堆砌起了一座难以超越的精神高峰。“忧”使屈原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千古楷模,“忧”使中国文脉增添了几多气度和神韵。屈原之“忧”,意义非凡,价值无限,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深深地挖掘和永恒珍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