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题解法教案

合集下载

应用题教案优秀7篇

应用题教案优秀7篇

应用题教案优秀7篇应用题参考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正确使用中括号,进一步提高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和文字题的能力。

(二)通过观察比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提高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难点:正确使用中括号。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1.复习小括号及中括号的作用。

2.2+7.8-0.9×0.5。

(1)说出上题的运算顺序。

(2)如果想先算7.8-0.9怎么办?(加括号,算式成为:2.2+(7.8-0.9)×0.5。

)(3)如果想先算2.2+(7.8-0.9)又该怎么办?(加中括号,算式成为:[2.2+(7.8-0.9)]×0.5。

)(4)小结:①小括号、中括号有什么作用?(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作用是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

)②中括号与小括号在使用上有什么区别?(在使用了小括号以后,还需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就要在小括号的外面使用第二重括号:中括号。

)2.口述算式并说出结果。

(1)3.7与6.5的和;(2)5与3.291的差;(3)100与0.075的积;(4)25除以5;(5)25除5;(6)30个0.5的和;(7)21除以42的商的一半;(8)2.5乘以4的积除以10;(9)10.2的5倍减去7的差;(10)7.8与2.2的和除以5。

(二)学习新课1.学习例5:2.4与0.48的差乘以5,所得的积去除12,商是多少?(列综合算式。

)(1)读题,理解题意。

(2)分析:①这题最后求什么?(求商。

)被除数是什么?除数是什么?②根据题意“缩句”。

积去除12,求商。

③写出关系式:(3)学生列式并计算。

12÷[(2.4-0.48)×5]=12÷[1.92×5]=12÷9.6=1.25。

提问:①算式中为什么要加中括号?(根据题意,12是被除数,除数是(2.4-0.48)×5所得的积。

由于需要先算出除数,而这部分算式中已有小括号,所以还要在小括号的外边加上中括号。

应用题教案10篇

应用题教案10篇

应用题教案优秀10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本文范文整理的10篇《应用题教案》,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应用题参考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用方程方法和算术方法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一般应用题、2、培养学生分析、解答两步计算的的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分析、解答两步计算的的能力教学难点使学生正确地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一般应用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引新(一)全体学生列式解答,再说一说列式的依据、两地相距13千米,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2小时相遇,甲每小时行5千米,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132-5=6.5-5=1.5(千米)根据:路程相遇时间-甲速度=乙速度(二)教师提问:谁来说一说相遇问题的三量关系?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总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三)引新刚才同学们练习题分析解答得很正确,现在老师把这道道中的已知条件改变一下,看看你们还会解答吗?(将2小时改为小时)二、讲授新课(一)教学例1例1、两地相距13千米,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小时相遇、甲每小时行5千米,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1、读题,分析数量关系、2、学生尝试解答、方法一:解:设乙每小时行千米、方法二:(千米)3、质疑:观察这道例题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应用题有什么不同?在解答时,两种解法之间思路上有什么不同?相同: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相同;不同:数据不同,由整数变成分数、4、练习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90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小时后两车在途中相遇,甲车每小时行6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二)教学例2例2、一个水果店运一批水果,第一次运了50千克,第二次运了70千克,两次正好运了这批水果的,这批水果有多少千克?1、学生读题,分析数量关系,并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找到等量关系、由此得出:一批水果的重量第一次+第二次2、列式解答方法一:解:设这批水果有千克方法二:3、以组为单位说一说解题的思路和依据、4、练习六年级一班有男生23人,女生22人,全班学生占六年级学生总数的、六年级有学生多少人?三、巩固练习(一)写出下列各题的等量关系式并列出算式1、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184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小时后两车相遇,甲车每小时行33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2、打字员打一部书稿,每一天打了12页,每二天打了13页,这两天一共打了这部书稿的、这部书稿有多少页?(二)选择适当的方法计算下面各题1、一根长绳,第一次截去它的,第二次截去米,还剩7米,这根绳子长多少米?2、甲、乙二人分别从相距22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对走出,甲每小时行3千米,乙每小时行千米,两人多少小时后相遇?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和以前所学的知识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五、课后作业1、商店运来苹果4吨,比运来的橘子的2倍少吨、运来橘子多少吨?2、一套西装160元,其中裤子的价格是上衣的、上衣和裤子的价格各是多少元?六、板书设计例1、两地相距13千米,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小时相遇、甲每小时行5千米,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例2、一个水果店运一批水果,第一次运了50千克,第二次运了70千克,两次正好运了这批水果的,这批水果有多少千克?解:设乙每小时行千米答:,乙每小时行千米、解:设这批水果有千克答:这批水果有480千克、教案点评:教学程序安排紧凑,教学方法得当,语言简炼,重点突出,整体安排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适合儿童特点。

分数应用题教案(精选15篇)

分数应用题教案(精选15篇)

分数应用题教案(精选15篇)分数应用题教案1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制教材第十一册P83例4。

教学目标:1、掌握解题思路。

2、会正确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3、培养探索精神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寻找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教学软件(逐步演示的线段图及学生提供的知识)、贴纸(出示例4)、投影片(提供练习题)、纸条(收集不同算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同学们,上新课前老师先提一个问题,大家先思考,然后抢答。

如果要你们查找广州市市长热线电话,有什么办法呢?师:(汇报完)同学们想到了查114,找报纸等不少的办法,不管什么方法,我们都是通过联系一些能找到市长热线电话的有关资料去查找,同样,解决数学问题也要联系我们学过的有关知识。

二、教学1、引出例4。

下面同学们就利用这种解决问题要联系有关知识的方法,来解决今天学习的分数应用题(贴纸出示例4,后板书课题)例4:出示一个发电厂原有煤2500吨,用去3/5,还剩多少吨?2、出示目标。

解答应用题时,我们通常是怎样做的?(1理解题意;2联系学过的知识去分析数量关系;3会解答。

板书目标:会分析、会解答)3、理解题意。

那么下面大家就先默读题目,看一下你是怎样理解这道题的题意的,用自己的语言组织一下。

(独立进行理解题意)汇报。

(提问几个学生,教师边根据学生的回答边逐步计算机出示线段图)若学生不会答可补充问用去3/5表示什么意思?(表示用去的是原有的3/5)说明什么?(把把原有的2500吨看作单位“1”) 2500吨还剩?吨用去3/54、查找资源。

刚才大家都能比较准确地理解题意,那么看到题目的条件与问题,你想到什么知识对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有帮助?(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师参与引导→汇报→教师根据汇报计算机出示有关知识)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总量-用去量=还剩量 3)用去3/5→用去?吨4)用去3/5→还剩2/55、主动探索,尝试解决。

大班应用题教案

大班应用题教案

大班应用题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应用题的解题过程,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算能力;2.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应用题;2. 能够合理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3. 能够与他人积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1. 能够合理解构应用题,转化为数学运算问题;2. 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解决应用题;3. 能够准确表达解题思路和解题策略。

教学过程:Step 1:激发学生兴趣(5分钟)通过一幅有趣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对应用题的兴趣。

提问学生对图片或视频中涉及的问题是否可以通过数学知识进行解答,为什么。

Step 2:运用课堂知识解决应用题(20分钟)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从所给的应用题中选择一到两个进行解答。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分工,协作完成问题的分析和解答过程。

要求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运算问题,并给出清晰的解题思路和解题策略。

Step 3:小组交流和展示(10分钟)每个小组进行解答完毕后,进行小组间的交流和展示。

学生可以互相提问、评价对方的解题思路和策略,发现错误并予以纠正。

老师在此环节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Step 4:全班分享和总结(10分钟)从每个小组的展示中提取一些典型的解题思路和策略,与全班共同分享和讨论。

可以针对解题思路的合理性、解题策略的多样性以及解题过程的有效性进行总结,激发学生对应用题的思考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Step 5: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练习作业,要求学生在家继续解答一到两个与当堂所学相关的应用题。

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尽量运用课堂所学的解题思路和策略。

Step 6:课后反思(5分钟)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课程调整,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注:本教案旨在提供一个教学框架,具体教学内容和细节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比例应用题教案

比例应用题教案

比例应用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学习比例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应用比例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提升他们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比例的概念和性质。

2. 学会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比例进行计算。

3. 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利用一个生活中常见的实际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例如:小明每天骑车上学的路程是5公里,他计划用30分钟骑到学校,那么他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 概念讲解与示范(10分钟)在引入比例的概念之后,教师可以给出比例的定义,并解释比例的性质。

之后,通过几个实际问题的示例,让学生理解比例的应用。

3. 练习与讨论(1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不同难度的比例应用题给学生,并引导他们通过比例的计算方法解答问题。

鼓励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4. 拓展应用(10分钟)为了加深学生对比例应用的理解,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拓展应用题,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条件下解答问题。

例如:某商店打折销售,原价为500元的商品现在打8折,售价为多少?5. 归纳总结(5分钟)在课堂结束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回顾整个比例应用题的解题过程,归纳总结出解题的关键步骤和方法。

四、巩固练习:为了巩固学生对比例应用题的掌握,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作为家庭作业。

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一些拓展性的练习题,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比例应用题是数学中重要的内容之一,通过这个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比例概念及其应用的理解。

同时,通过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解答比例应用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探索,以促进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小学生数学应用题教案

小学生数学应用题教案

小学生数学应用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通过参与数学应用题的解答,巩固和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以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教学话题,例如:“小明在超市买了一包饼干,他和朋友玩了一会儿后,发现还剩下2/3,你知道他们吃掉了饼干的几分之几吗?”Step 2:讲解应用题的解题步骤(10分钟)1. 仔细阅读题目,抓住关键信息。

2. 分析问题,确定解题方法。

3. 进行计算或推理,解决问题。

4. 检查答案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Step 3:示范解题(15分钟)选择一个简单的应用题,通过示范解题过程,引导学生理解解题步骤。

例如:“小明买了一本故事书,共有120页,他每天读15页,问他读完这本书需要多少天?”Step 4:合作解题(20分钟)将学生分组,每组给出一道应用题,并要求他们按照解题步骤解答。

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Step 5:展示解答和讲解思路(15分钟)请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解答和解题思路。

其他学生可以提出问题或者提供更简洁的解法。

Step 6:课堂讨论(10分钟)就解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法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更多的解决方法和思路。

四、巩固与拓展:在课后作业中,布置一些数学应用题让学生自主解决,对于解答正确的学生进行表扬,激发他们继续探索的兴趣。

五、板书设计:在板书上,写上“数学应用题解题步骤”和“题目示例”,并针对示例题逐步填写解答步骤。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在解答数学应用题中不仅复习了所学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年级奥数(教案)第4讲:列方程解应用题

五年级奥数(教案)第4讲:列方程解应用题
板书:
解:设每千克黄瓜 元。
20-8 =4
8 =16
=2
答:每千克黄瓜2元。
(二)例题4:(13分)
芭啦啦综合教育学校五年级(1)班学生采集标本。采集昆虫标本的有25人,采集植物标本的有19人,两种标本都采集的有8人。全班学生共有40人,没有采集标本的有多少人?
师:就采集标本来说,全班的人数分为两部分,哪两部分?
40×6+6 =600
6 =600-240
6 =360
=60
答:货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
三、小结:(5分)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1.弄清题意,确定未知数并用 表示;
2. 找出题中的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3. 列方程、解方程;
4. 检查或验算,写出答案。
第二课时(50分)
一、复习导入(3分)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列方程解应用题,相信同学们对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都有了一定的掌握。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探讨列方程解应用题,感受方程给我们带来的便利。
板书:
解:设下层原来有书 本,则上层原来有书4 本。
4 -60= +60
3 =120
=40
4×40=160(本)
答:上层原来有书160本,下层原来有书40本。
三、总结:(5分)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仔细审题,找出能正确表达整个题数量关系的一个等式,再设未知数,并将这个相等的关系用含有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
块。
师:很好.那有谁知道女同学搬砖多少块?
生3:女同学有30人,每人搬砖的块数不知道,可以设为 。这样女同学就搬
砖30 块。
师:大家听明白了吗?有不同意见吗?(没有)掌声送给他。
师:根据等量关系找到未知量,设为 ,下一步干什么?

解读数学应用题教案高中

解读数学应用题教案高中

解读数学应用题教案高中
课时安排:1课时
目标:学生能够有效解读数学应用题,理解问题的意义和要求,并能正确用数学知识解决
问题。

教学步骤:
1.导入(5分钟)
教师可通过提出一个简单的生活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购物问题或运动比赛问题,并引导
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2.讲解数学应用题解读的方法(15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数学应用题的解读方法,包括:
- 仔细阅读问题,理解问题的意义和要求;
- 找出已知条件和未知量;
- 运用适当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 检查答案,确保符合实际情况。

3.练习与讨论(20分钟)
教师提供一些数学应用题供学生练习,学生可以分组讨论解题思路,并在黑板上进行讲解
和讨论。

4.归纳总结(10分钟)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解读数学应用题的方法和技巧,强调理解问题的重要性,找出关键信息,并采取正确的解题方法。

5.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相关练习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完成,并在下节课时进行批改和讨论。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解读数学应用题的方法和技巧,培养他们的逻辑
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发现问题,激发他们的
学习兴趣和动力。

同时要注重巩固和拓展知识,让学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

五年级数学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案

五年级数学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案

列方程解应用题(二)1、理解和掌握列方程解答问题的步骤和基本方法,能够正确列出ax=b的方程解答比较容易的问题。

2、自主探究,正确地列出方程解答问题。

3、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好习惯,并渗透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列出ax=b的方程解答比较容易的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题意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例题情境图。

一、导入新课1、你知道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每分钟浪费多少水吗?如果想要知道每分钟浪费的水,你能想到什么办法?介绍教材中一位少先队员的做法:拿桶接了一段时间,然后称出其一共接了多少质量的水。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解方程]二、探究新知1、出示教材第61页例4的情境图,组织学生审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找出题目的等量关系。

提问:半小时的接水量表示什么?每分钟滴水量、30分钟、半小时的滴水量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每分钟滴水量×30=半小时滴水量半小时滴水量÷每分钟滴水量=30半小时滴水量÷30=每分钟滴水量]3、根据等量关系式,哪些量是已知的?哪些量是未知的?我们应该设哪个量为未知数?[板书:设每分钟滴水量为X克]怎样根据等量关系列出议程,与同位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提醒:设每分钟滴水量为X克,与已知条件“共接水1.8千克”单位不一致,应该怎样解决呢?[板书:1.8kg=1800g]组织学生列出方程,并在课本上完成解题过程的填空。

提醒学生要验算。

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板书:解;设每分钟滴水量为X克。

每分钟滴的水×30=半小时滴的水1.8kg=1800g30x=180030x÷30=1800÷30x=600与同位交流验算的过程,集体核对。

三、巩固练习1、教材练习十一第6题。

让学生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指名口答。

再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解答。

2、实践运用学校买来20米长的布,准备做16件儿童表演服。

每件儿童表演服用布多少米?王老师买奖品,其中有42棵练习本,是日记本的3倍。

《乘加、乘减应用题》教案设计

《乘加、乘减应用题》教案设计

《乘加、乘减应用题》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1.1 课题:《乘加、乘减应用题》1.2 教材来源: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1.3 教学目标:1.3.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概念及解题方法。

1.3.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乘加、乘减的应用题解题方法。

2.2 教学难点:理解乘加、乘减的实际意义,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3.1 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乘加、乘减的概念。

3.2 合作学习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相互交流、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乘加、乘减应用题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生活实例,引出乘加、乘减的概念。

4.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乘加、乘减的解题方法。

4.3 课堂讲解:讲解乘加、乘减的应用题解题步骤。

4.4 课堂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乘加、乘减应用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4.5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五、课后作业5.1 布置适量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乘加、乘减应用题的掌握。

5.3 作业检查:定期检查课后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教学评价6.1 评价目标:考察学生对乘加、乘减应用题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6.2 评价方法:6.2.1 课堂练习:观察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判断其对乘加、乘减应用题的掌握程度。

6.2.2 课后作业:定期检查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6.2.3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在合作解决问题时的表现。

七、教学反思7.1 反思内容:回顾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如教学方法、课堂管理、学生参与度等。

7.3 改进措施: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或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拓展8.1 拓展话题:介绍乘加、乘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旅游等。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案范文(通用6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案范文(通用6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案范文(通用6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范文篇1教学目标:1、能够找出数量间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2、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教学过程:一、等量关系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出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数量间的等量关系,再列方程。

单价×()=总价工作时间=()÷()()×时间=路程()×数量=总产量三角形面积=()×()÷2 长方形面积=()×()正方形周长÷()=边长(上底+下底)×()÷()=梯形面积长方形周长=(+)×2 平行四边形面积=()×()二、列方程解应用题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1)弄清题意,找出(),并用()表示;(2)找出应用题中()的相等关系,列方程;(3)();(4)检验,写出()。

常用关系:付出的钱数-()=找回的钱数已修的米数+()=总共要修的米数总路程-()=剩下的路程三、归纳总结,布置作业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案范文篇2 教学目标:1.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寻找等量关系,初步掌握列方程解两、三步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2.从不同角度探究解题的思路,让学生学会在计算公式中求各个量的方法。

3.让学生初步体会利用等量关系分析问题的优越性。

教学重点:1.让学生学习在计算公式中求各个量的方法。

2.让学生体会利用等量关系分析问题的优越性。

教具准备:配套教与学的平台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解方程8x ÷ 2 =28 7(x+3)÷ 2 =282(x +17 )=40 6(5+x)÷ 2 =362.任意选择一题进行检验。

3.复习以前学过的公式:C=2(a+b)C=4a S=ab S=ah÷2 S=(a+b)h÷2 ……4.揭示课题:列方程解应用题(1)[说明:复习部分安排解方程,一方面帮助学生巩固方程的合理解法;另一方面也对方程的检验格式稍作复习,便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应用题》的教案设计集合15篇

《应用题》的教案设计集合15篇

《应用题》的教案设计集合15篇《应用题》的教案设计1教学内容:教材15页例4素质教育目标:1、使学生借助线段图能够理解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会用两种方法解答这类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灵活解题的能力。

3、渗透数形结合和事物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掌握三步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分析并理解三步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1、根据条件补充问题,使之成为一道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1〕、请说说解题的思路和相应的算式。

〔2〕、这道题还可以怎样解答?2、教学例4:出例如题〔1〕指名读题,找出题中的条件和所求问题。

〔2〕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想一想:根据题里的条件,前面的线段图该怎样修改?所求问题在线段图上怎样表示?讨论题:〔3〕比拟两种方法哪种比拟简便。

3、引导概括解容许用题不但方法可以不一样,而且计算的步骤也不相同。

有的三步题可以用两步来解答。

这样使计算变得比拟简便。

所以解题时应该注意选择合理、简便的方法进行解答。

4、综合与应用:〔课件〕5、板书教学内容:教科书例5及第19页“做一做〞,练习五第1、2题。

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理解三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

2.能分步解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应用题。

〔二〕能力训练点1.培养学生类推能力、分析比拟能力。

2.培养学生理解应用题数量关系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

〔四〕美育渗透点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提高审美意识。

二、学法引导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合作学习、讨论、试算,感知算理和计算方法。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确定应用题的解题步骤。

四、教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等。

五、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练习:〔出示口算卡片〕56某2+5678某4—78168—17某4100—100÷5某32.复习题:读题,分析解题思路。

提示:要想求出“三、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四年级栽树棵数怎样求?为什么用“56某2〞,你们是根据哪句话这样求的?学生独立解答、订正。

复习——小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案

复习——小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案

复习——小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案第一篇:复习——小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案学思达教育2012年暑期列方程解应用题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意义★ 用方程式去解答应用题求得应用题的未知量的方法。

2、列方程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弄清题意,确定未知数并用x表示;★ 找出题中的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列方程,解方程;★ 检查或验算,写出答案。

3、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 综合法:先把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所设未知数(量)列成有关的代数式,再找出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进而列出方程。

这是从部分到整体的一种思维过程,其思考方向是从已知到未知。

★ 分析法:先找出等量关系,再根据具体建立等量关系的需要,把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所设的未知数(量)列成有关的代数式进而列出方程。

这是从整体到部分的一种思维过程,其思考方向是从未知到已知。

4、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范围a一般应用题;b和倍、差倍问题;c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体积计算; d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e 比和比例应用题。

5、常见的一般应用题一、以总量为等量关系建立方程例1:两列火车同时从距离536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4小时相遇,慢车每小时行60千米,快车每小时行多少小时?解:设快车小时行X千米解法一:快车 4小时行程+慢车4小时行程=总路程解法二:快车的速度+慢车的速度) 4小时=总路程4X+60×4=536(X+60)×4=536 4X+240=536 X+60=536÷4 4X=296 X=134一60 X=74 X=74 答:快车每小时行驶74千米。

练一练:① 降落伞以每秒10米的速度从18000米高空下落,与此同时有一热汽球从地面升起,20分钟后伞球在空中相遇,热汽球每秒上升多少米?学思达教育2012年暑期② 甲、乙两个进水管往一个可装8吨水的池里注水,甲管每分钟注水400千克,要想在8分钟注满水池,乙管每分钟注水多少千克?③ 两城相距600千米,客货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客车每小时行7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80千米,几小时两车相遇?④ 两地相距249千米,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55。

应用比例解应用题教学设计 6篇

应用比例解应用题教学设计 6篇

应用比例解应用题教学设计 6篇应用比例解应用题教学设计 1一、教材分析《比例的应用》为全日制聋校数学第十五册第一单元的第三部分内容,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从构建上更注重学生技能的养成和知识的运用。

把通过三个相关联的量求第四个量的运算,用方程的方法呈现为比例的形式,这样从视觉上更附和了聋生的认识特点,同时也把复杂的等量关系更清晰的更简单的体现在比例的内容里。

让学生轻松的理解比例就是在等号两边表示两组相等的比。

这样的方法也是比例应用题的一大特点。

同时更有助于学生从理论知识到技能操作的转变,使新课程理念融入于特教课堂。

二、教学方法情趣导入法、总结法、问题导入法及指导法。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应用题中比例的意义,并根据比例的性质解决应用问题。

2、能力目标:①通过对应用题中已知条件与未知条件的分析并确定数量关系,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②通过求解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激发自主探索的求知欲。

4、缺陷补偿: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积累语言发展思维。

重点:利用比例的意义确定等量关系。

难点:数量间的运算关系。

四、教学流程:1、兴趣入题“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毕业后未来的生活呢?现在我请大家为自己的将来设想一下,你准备做什么呢?”。

2、初探新知出示根据学生的理想加工的题例。

董健昕同学经营一服装店,卖3件衣服可以盈利150元,按这样的收入计算,每月卖出80件可以盈利多少元?让学生运用“三步”解题法,分析问题。

1、看已知条件包括:3件、盈利150元、80件求知条件:盈利多少元?2、找从名数看包括四种数量:件数、盈利总额、件数、盈利总额。

且四种数量是两两重复的。

确定数量关系:总额与件数间的关系是除法,进一步确定比例关系,总额:件数=总额:件数。

等号左边的总额为150元,件数为3件,等号的右边总额为?,件数为80件。

3、解解:设盈利?元。

150:3=?:80 3?=150×80 ?=150×80÷3 ?=4000答:可以盈利4000元。

三年级第二学期两位数除多位数与应用题解法教案及练习

三年级第二学期两位数除多位数与应用题解法教案及练习

致易教育个性化辅导教案
被除数的前两位比除数小时,就用除数去除被除数的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商就
3.竖式计算:
1500÷12= 2010÷25= 3120÷38=
638÷32= 9628÷32= 28862÷32=
7426÷36= 9045÷15=
4.列式计算
(1)400加上3200的和除以15,商是多少?(2)一个数的14倍是1246,则它的28倍是多少?(3)58乘以3的积加上112,和是多少?(4)12加88的和除以4,商是多少?
4.(1)水波小学每间教室有3个窗户,每个窗户安装12块玻璃,9间教室一共安装多少块玻璃
(2)杨柳小学有12间教室,每间教室有3个窗户,一共安装324块玻璃.平均每个窗户安装多少
块玻璃
5.小红买了2盒绿豆糕,一共重1千克.每盒装有20块,平均每块重多少克
6.一辆大巴车从张村出发,如果每小时行驶60千米,4小时就可以到达李庄.结果只用了3个小时
就到达了.这辆汽车实际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7.白塔村计划修一条水渠,如果每天修16米,18天就能修完.第一天修了24米,照第一天的进度,
几天能修完
8.虹光宾馆购进100条毛巾,每条6元.如果用这些钱购买8元一条的毛巾,可以买多少条。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教案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教案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方程组的概念,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2. 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组,并运用解方程组的方法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方程组的概念及解法。

2. 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组的方法。

教学难点:1. 运用解方程组的方法解决问题。

2. 理解并掌握方程组的解的判定条件。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方程组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 提问:同学们认为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组?它是如何表示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呢?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

2. 讲解解方程组的方法,如代入法、消元法等。

3. 通过例题讲解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组,并运用解方程组的方法解决问题。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组,并运用解方程组的方法解决问题。

四、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回顾并巩固方程组的概念和解法。

2. 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

五、课后作业(布置作业)1. 根据课堂练习的情况,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的完成时间和质量。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方程组的概念和解法,以及实际问题的转化,让学生掌握了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方法。

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题目,并对实际问题进行转化和解决。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对方程组的解的判定条件不够理解,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重点讲解和练习。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六、案例分析(15分钟)1. 给学生提供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将其转化为方程组。

2. 引导学生运用解方程组的方法解决问题,并解释解题过程。

七、练习与讨论(15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解方程组的能力。

精心编写的教案二: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应用题解析

精心编写的教案二: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应用题解析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应用题解析》教案是一份精心编写的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应用题,真正掌握应用题解法,提升数学能力。

下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材特点本单元主要讲述了应用题解法的相关知识。

学生将学会通过图形、模型、计算等方式解决应用题。

本单元内容实用性强,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得到运用。

二、教案结构教案共分为四个部分:课前预热、教学重点、拓展练习、作业布置。

1. 课前预热在课前预热环节,通过口算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情,为学生复习巩固数学基础知识打下基础。

2. 教学重点本部分为教学的核心环节,主要讲解应用题解法的相关知识。

教师通过图形、模型、计算等方式的案例讲解,生动形象地向学生展示应用题解法的正确使用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应用题解法,提升数学能力。

3. 拓展练习在拓展练习环节,教师通过简单的小测验以及多种形式不同难度系数的练习让学生巩固课堂内容,并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4. 作业布置在作业布置环节,教师会通过手写作业或在线作业等方式给予学生相应的作业任务,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解析应用题实例教案的一个部分——解析应用题实例,更是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应用题解法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教案中,通过多个具体实例的讲解,让学生将应用题解法付诸实践,并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意义。

这些例子可以来自于生活或课本,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点。

例如:小明打算在花坛旁边盖一个面积为4平方米的小房子,四周用栅栏围起来。

如果购买栅栏需100元每米,盖房子需要8000元,请问小明还需要多少钱?解题思路:我们需要计算出栅栏需要多少米。

因为房子是6米长2米宽,需要的栅栏长是20米。

用20乘以100,我们就可以算出小明需要花费2000元来购买栅栏。

小明需要计算出整个盖房子需要花费多少钱。

因为面积为4平方米的小房子实际上是2米长2米宽,盖房子的总金额就是8000元。

初中数学《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教案:考试中常见的整式应用题及解法

初中数学《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教案:考试中常见的整式应用题及解法

初中数教学中,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它们不仅是数学学科的重要内,也是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应用。

在考试中,整式应用题经常出现,因此学生必须熟练掌握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的知识,掌握解题方法。

下面,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初中数学《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教案,包括考试中常见的整式应用题及解法。

一、整式乘法1.一次多项式乘任意多项式一次多项式指的是下面这种形式:$ax+b$,其中,$a$ 和 $b$ 为常数。

当一次多项式乘任意多项式时,只需要按照分配律,将一次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乘上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并将结果相加即可。

例如:$(2x+3)(4x^2-5x+1)$,首先将 $2x\times4x^2$,$2x\times(-5x)$,$2x\times1$,$3\times4x^2$,$3\times(-5x)$,$3\times1$ 六个式子算出来,然后将它们相加即可得到最终结果。

2.二次多项式乘一次多项式当二次多项式乘以一次多项式时,也只需要按照分配律,将二次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乘上一次多项式的每一项,并将结果相加即可。

例如:$(x^2+5x+6)(x+2)$,首先将 $x^2\times x$,$5x\times x$,$6\times x$,$x^2\times2$,$5x\times2$,$6\times2$ 六个式子算出来,然后将它们相加即可得到最终结果。

3.二次多项式乘二次多项式当二次多项式乘以另一个二次多项式时,需要使用 FOIL 法则。

FOIL 法则是一种由Multiply 代表乘法、First 则代表两个多项式中的第一项、Outer 则代表同一项中的两个数字、Inner 则代表两个多项式中的第二项、Last 则代表两个多项式中的最后一项的方法,结合起来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地计算出结果。

例如:$(x^2+5x+6)(x^2-3x+2)$,首先将 FOIL 展开,然后将同类项相加即可得到最终结果,即:$$\begin{aligned} &(x^2+5x+6)(x^2-3x+2)\\ =&x^4+2x^3-x^2-23x+12\end{aligned}$$二、因式分解1.一次多项式的因式分解一次多项式指的是下面这种形式:$ax+b$,其中,$a$ 和 $b$ 为常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久久教育辅导讲义
学员编号:990003 年 级:新初一 课时进度及课时数:8/30
学员姓名:殷纪元 辅导科目:数学 教师:魏老师
课 题 应用题解法
授课时间: 07月19日下午
2:30—4:30
备课时间: 07月18日
教学目标弥补学生不知道的知识,讲解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重点、难点对应用题的理解能力,加强解题思路方法。

考点及考试要求一般出现在解答题中
教学内容
应用题的基本解法:首先要读清楚题意,根据题意列出等式,如果需要设未知数的,要设未知数,然后得出的结果带入方程检验。

在解应用题中,必须明白题目所讲的内容,列出符合题意的等式。

在解方程中,解出来的结果要带入方程中检验是否正确。

例1、甲、乙两种商品成本共2200元,甲商品按20%的利润定价,乙商品按15%的利润定价,后来根据市场情况都是按定价的90%出售,结果共获利润131元。

甲、乙两种商品的利润各是多少元?
本题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设:甲商品的成本为X元,乙商品的成本为Y 元。

根据题意,甲商品的销售定价为1.2X元,乙商品的成本为1.15Y 元。

实际销售价为:甲商品的销售为1.2X*90%元,乙商品的销售价1.15Y*90%元。

列如下方程组:
X+Y=2200
1.2X*90%+1.15Y*90%-2200=131
求借得:X=1200,Y=1000
甲产品的利润:1.2*1200*90%-1200=96
乙产品的利润:1.15*1000*90%-1000=35
例2、红星服装厂生产一种服装,按套装成本价的20%作利润,由成本价与利润的和定为出产价。

其中上装的出厂价比上装的成本价高30%,而下装的出厂价和成本价相等为64元,这种套装的成本价是多少元?
设上装成本价为X
则总成本价=X+64
由题意利润也就是总成本的20%等于上装成本的30%所以等于就出了(X+64)*20%=30%X
X=128
所以成本价为128+64=192
例3、甲、乙两辆汽车合运一批货物,原计划甲车运货量是乙的2倍。

实际乙车比原计划多运4吨。

这样甲车就只运了这批货的14/27,这批货物共有多少吨?
设原计划乙车运X吨 这批货物Y吨
(2X-4)/Y=14/27
3X=Y
联立方程组得 (2X-4)/3X=14/27
得X=9 即乙车原计划运9吨
由3X=Y
可以得出这批货物为3×9=27吨
所以这批货物共27吨
例4、邮递员从甲地到乙地原计划用5.5小时,由于雨水的冲刷,途中
有3.6千米的道路出现泥泞,走这段路时速度只有原来的3/4,因此比原计划晚到12分钟,从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设从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x千米,则速度为x/5.5千米/小时,
根据题意得3.6/(x/5.5)=3.6/[(x/5.5)*3/4]-1/5.
解得x=33.
答:从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33千米
例5、甲、乙两船,在同一条河上相距210千米,若两船相向而行,则2小时相遇;若同向而行,则14小时甲赶上乙,甲船的速度为多少?
甲乙每小时速度和,为210÷2=105千米
甲乙每小时速度差,为210÷14=15千米
甲速度为每小时:(105+15)÷2=60千米
乙速度为每小时:(105-15)÷2=45千米
设甲乙速度分别为x,y
2(x+y)=210
14x=14y+210
x=60千米
例6、有两盒糖共100块,先从第一盒里取出1/4放入第二盒,再从第二盒里取出它现有的5/11放入第一盒,这时,第二盒的块数是第一盒的3/7。

原来两盒各有多少块糖?
再从第二盒里取出它现有的5/11放入第二盒,等于没去动,是有的5/11放入第一盒吧,如是这样,结果是第一盒原有60,第二盒原有40,设第一盒原有X,第二盒原有Y,则有X+Y=100,Y+1/4*X-
(Y+1/4*X)*5/11=30,解方程组得X=60,Y=40
练习:
1、
四 小结
这节课主要讲解的是应用题,要求在做应用题的时候,读清楚题意,列出正确的等式。

这节课听懂了吗?感觉怎么样?还有什么不会的吗?
三、家庭作业
1、学校运来2/5 吨水泥,运来的黄沙是水泥的5/8 还多 1/8吨,运来黄沙多少吨?
2、小伟和小英给希望工程捐款钱数的比是2 :5。

小英捐了35元,小伟捐了多少元?
3、电视机厂今年计划比去年增产2/5。

去年生产电视机1/5万台,今年计划增产多少万台?
4、服装厂第一车间有工人150人,第二车间的工人数是第一车间的2/5,两个车间的人数正好是全厂工人总数的5/6,全厂有工人多少人?
5、小红有邮票60张,小明有邮票40张,小红给多少张小明,两人的邮票张数比为1:4
6、某种书先提价 1/6,又降价 1/6,这种书的原价高还是现价高?
7、一袋大米两周吃完,第一周吃了1/3,第二周比第一周多吃了5千克,这袋大米共重多少千克?
8、饲养小组养的小白兔是小灰兔的3/5,小灰兔比小白兔多24只,小白兔和小灰兔共多少只?
9、一份材料,甲单独打完要3小时,乙单独打完要5小时,甲、乙两人合打多少小时能打完这份材料的一半?
10、王老师每月工资1450元,超出1200元的部分按5%交纳个人所得税。

王老师每月税后工资是多少元?
11、汽车的速度是火车速度的4/7。

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在离中点15千米处相遇,这时火车行了多少千米?
火车的速度为V ,全程的距离为S ,则
由于两车所用的时间相同,根据这个关系可得:
(S + 15) / V = (S - 15) / 4/7V : (1)
因为火车速度快,所以走的距离是 S + 15 而 汽车是 S - 15
由此得到 S=55
O(∩_∩)O~加油~! 家长签字:
四、学生对于本次课的评价:
○ 特别满意 ○ 满意 ○ 一般 ○ 差
学生签字:
五、教师评定:
1、 学生上次作业评价: ○ 好 ○ 较好 ○ 一般
○ 差
2、 学生本次上课情况评价: ○ 好 ○ 较好 ○ 一般
○ 差
教师签字:
久久教育教务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