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契约论视角的分析

合集下载

经营者风险偏好与上市公司财务目标制定——基于契约理论的博弈分析

经营者风险偏好与上市公司财务目标制定——基于契约理论的博弈分析

当经 营者 制定 的财 务 目标 为上市公 司现有条 件下所能 达到 的 最优水平 时 , 股东收益达到最 大值 。 而如果经 营者制定 的财
务 目标过 于保 守 , 很容易 实现 , 或是 财务 目标 过于激进 很难实 现时 , 上 市公 司股东 收益不能实现最大化 , 如图 1 所示 。
代理理论 ) 的角度 出发 , 运用博弈分析 的方法 , 结合经 营者不同 风 险偏好 和经营能力 ,研究上市公 司股东 如何 设计完备契约 , 关于企业财务 目标 ,国 内外学者 已经做 了大量 的研 究 , 成 激励经 营者提高财务 目标制定合理性。 果也非常丰硕 。 目前理论 界关于财务 管理 目标 的观点主要有 : 利 润最大化 、 股 东财 富最大化 、 企业 价值最 大化及相关 者利益 最 二、 模 型设 定 大化 。 然而 , 不管 企业 财务 目标是什 么 , 以往 的研究都忽视了一 ( 一) 基 本 模 型设 定 个非常重要 的问题 , 即企业 财务 目标 的制定 。企业财 务 目标制 设定 1 : 定是否合理 , 对企业发展的影响非常之大。一方面 , 如果企业财 委托人 ( 上市公 司股东 ) 希望代理人 ( 上市公 司经营者① ) 按 本文用 f表示。 股东收益为 E ( ) , 务 目标过低 , 过 于保守 , 不仅企业 业绩受到影响 , 而且会助长财 照他们 的利益制定财务 目标 ,
股 东收益
图 1
的信 息是不对称 的,企业 财务 目标的制定存在逆 向选择 问题。 即经营者在 制定财务 目标 时选择有利 于 自身利益而有 损于所 有者 利益的行为 , 这时企业代理成本便 会产生 。逆 向选择将会 使经营者制定企业财 务 目标时只从 自身利益 出发 , 从而造成企 业财务 目标制定 的合 理性 大打折扣 。本文将从契 约理论( 委 托 低 , 股东收益小。

我国高校教学管理的去行政化问题的反思——基于契约理论的视角

我国高校教学管理的去行政化问题的反思——基于契约理论的视角

2013年第03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03,2013第29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Vol .29(总339期)Total No .339收稿日期:2012—12—10作者简介:曹淑媛(1987—),女,湖南衡阳人。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我国高校教学管理的去行政化问题的反思———基于契约理论的视角曹淑媛(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辽宁大连116023)摘要:高校教学过度“行政化”的管理模式,给高校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障碍,所以,高校必须逐步去行政化,改革教学模式,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高校教学创新。

本文引入契约理论,以高校与师生在教学管理中的契约关系作为逻辑起点来探讨大学教学管理模式的定位与转换,作为认识和实践的一个视角。

关键词:教学管理;契约理论;去行政化;服务型教学中图分类号:G4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03—0054—02高等教育有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服务社会三大目的。

其中,最基本的是培养人才。

教学是培养人才的重心。

教学效果取决于管理,对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就是教学管理。

目前,我国高校教学管理行政化越来越严重,给教学管理的实施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极大的阻碍。

所以,当前要改变思路,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笔者运用契约理论,试图以新的视角分析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的行政化问题,并对当前的教学管理模式提出建议。

一、契约理论契约意味着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或社会秩序。

其理论最早源于古希腊哲学和罗马法,属于经济、法律的范畴。

随着社会的发展,契约的思想逐渐超出经济关系范畴而渗透到高等教育领域。

[1](一)研究回顾笔者就契约理论在国内高等教育领域的运用做了简要总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少学者使用契约理论分支中的委托代理理论、不完全代理理论分析高等教育问题。

如崔卫国主要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分析了高校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现象产生的原因。

基于契约视角的公允价值研究

基于契约视角的公允价值研究

基于契约视角的公允价值研究【摘要】现代企业是一系列利益相关者组成的契约联合体,契约的重要特征就是公平公正,公允价值的本质就是企业契约各方公平公正的利益关系的均衡状态。

公允价值是为协调契约各方之间的利益冲突,降低契约各方的交易费用而产生的必然产物。

由于现实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委托人和代理人的矛盾冲突以及会计契约的不完备性,公允价值的计量必然产生经济后果。

治理公允价值的经济后果应建立与公允价值相适应的市场环境,规范公司治理和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完善公允价值计量规则,减少企业管理层在公允价值计量中的会计政策选择权。

【关键词】契约;公允价值;公平公正;经济后果公允价值自上世纪80年代产生并逐渐应用于会计实务以来,一直是会计理论界研究的热点,众多学者围绕公允价值产生的历史背景、公允价值的内涵、公允价值应用的理论基础、公允价值应用的现实条件和困境、公允价值的经济后果等各个方面对公允价值进行了探讨,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但是纵观现有的研究成果,鲜有学者以契约视角对公允价值进行研究,这无疑是公允价值研究的一大缺憾。

现代企业是由一系列利益相关者的契约组成的结合体,以契约作为研究视角对公允价值进行研究,可以丰富公允价值现有的理论,得到更多有益的启示。

本文以契约作为研究的视角,探求公允价值的本质,深入认识公允价值产生的客观要求,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研究公允价值产生的经济后果和相应的治理对策。

一、公允价值的本质——契约视角厘清公允价值的本质对于探讨公允价值其他相关问题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世界各国对于公允价值的定义有很多,其中,国际会计准则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则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计量日当天,市场参与者在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收到的价格或转移负债支付的价格”。

所谓有序交易是指在计量日之前,此类资产或负债已在市场展开一段时间交易,并证明已展开的交易活动是正常的遵循惯例的,而且是自愿即非强迫的(如不是强制性清算或不是抵押品因债务被强迫拍卖)。

契约的伦理哲学:读《契约精神》的深刻启示

契约的伦理哲学:读《契约精神》的深刻启示

契约的伦理哲学:读《契约精神》的深刻启示在哲学领域中,一本名为《契约精神》的著作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书的作者是美国哲学家乔·邓宁格,他以伦理哲学的视角揭示了契约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并探讨了契约对于人类关系、道德和政治的深刻启示。

本文将通过分析《契约精神》这本书,探讨契约的伦理哲学。

1. 契约的定义与理论契约是指人们基于共同利益,通过自愿达成的双方或多方之间的协议。

契约的核心原则是自愿和平等。

契约可以是明确的书面文件,也可以是暗含的口头约定。

在社会、法律、经济和政治领域,契约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对人类社会的组织和运行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2. 契约精神对人类关系的启示契约精神揭示了人类关系中的合作与信任的重要性。

契约的签订意味着人们愿意共同遵守约定的规则和义务。

契约精神培养了人们彼此之间的信任感和互助精神,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3. 契约伦理与个人自由契约伦理主张个人的自由是基本的道德权利,每个人都应该被尊重并且不受侵犯。

契约的签订基于自愿,人们可以自主选择是否接受并遵守契约。

契约伦理强调个人的自由意志和自主性,反对任何形式的强制、剥夺和压迫。

4. 契约在政治哲学中的意义契约在政治哲学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社会契约论认为,政府的合法性和权力来自于人民的授权和同意。

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契约关系建立了一种满足人民权利和自由的政治秩序。

契约理论为政治权力的合法性提供了基础,并为人们规划了政治道德的边界。

5. 契约伦理与社会责任契约伦理要求人们不仅遵守契约,还要承担起社会责任。

契约并非一种单向的义务关系,而是双方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

人们应当在契约框架下兼顾自身利益和社会公益,秉持公平正义的原则,以实现更大范围的共同利益。

6. 契约的限制与挑战尽管契约在道德和政治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它并不是万能的,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挑战。

例如,在某些情况下,契约可能导致不公平和不平等;同时,契约的执行和维护也可能面临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会计计量演进:基于契约理论的视角

会计计量演进:基于契约理论的视角

杂化 以及 契约各方利益 要求 的多元化 , 为了满足企 业利 益
收 稿 日期 : 2 0 1 3—0 6— 2 0
作者简介 : 刘昱含( 1 9 9 1一), 女, 湖南长沙人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 院, 主要从 事会计准则理论 和会计要 素、 公允价值 、 无 形资 产等研 究。
经 济越 发 展 , 会计 越 重 要 。这 句 话 得从 两 个 方 面 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相关方决 策有用 的需要 , 会计 计量 的发展成 为一种必 然的
趋势 。
解, 第一, 会计 对经济 的发 展起 着 重要 的促 进 作用 ; 第二, 反过来 , 会 计这 种作 用 的发 挥 , 依赖 于会 计 本身是 否 随 着
l 1 1
要求相对应 ; 而 由于资本 市场 的 出现 , 影 响企业 生产 经 营 的契约主体增 加 , 契约 的 内容 到形式 的复杂化 , 在这 种 情

的进 化
公 允价 值计 量的 出现 与契 约精神
况下 , 决定 了以现值 、 重 置价 值 、 未来 现金流量等为代 表的
公允价值计量在会计计量中的出现。
经济 的发 展 而发 展 , 即会计 自身 的发 展 能否 做 到 与 时俱

会 计 计量 认识 背 后所体 现 的契 约
进, 这 是会 计发挥促 进经 济发展作 用 的前 提 。企业 在经 济
发展 中的基础 性作 用 , 实 际上就 说 明 了在企业 生 存 、 发展 过程 中会计 的重 要性 。同时 由于企 业是 一 系列契 约 的结 合体 , 对企业 契 约天然 的进 行忠 实反 映 , 以满 足企 业 利益 相关方决 策有 用 的需 要 , 既 是 会计 发 挥促 进 经 济 发展 作

契约论视角下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的研究

契约论视角下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的研究

一、会计政策及会计政策选择的本质1、会计政策的内涵会计政策是指某一政策主体为指导会计工作,实现会计工作目标而制定的有关会计核算和编制会计报告的原则、程序和方法。

它包括宏观会计政策和企业会计政策。

宏观会计政策是指政府或有权制定会计准则的机构通过制定和发布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核算和会计报表编制的原则、程序和方法所作的规范。

企业会计政策是指在宏观会计政策的指导和约束下,企业依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成本与效益的权衡后选择的最能恰当地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原则、程序和方法。

2、会计政策选择的本质: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博弈规则按照经济学博弈论的观点,企业作为会计信息的生产者和提供者,与各相关利益主体构成博弈的关系。

会计政策选择本质上是一项社会经济与政治在利益上的博弈或制度安排。

会计政策选择不仅具有广泛的经济后果,而且还是各利益相关者为转移财富而进行的博弈和竞争。

无论是宏观会计政策还是微观会计政策的制订和选择,都是一个企业利益相关者为自身的利益而进行的博弈过程。

以会计准则为主体的宏观会计政策的制订过程实质上就是与会计政策相关的各个利益相关者进行博弈的过程,我国现行会计准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各方利益妥协均衡的产物,或曰博弈的结果。

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迁,当现有的准则规范不能涵盖新的会计业务或出现疏漏时,市场主体就会利用机会钻营牟利,会再次引发政府和市场主体之间的博弈,其结果是达到新一轮的纳什均衡。

因此可以说,会计政策选择过程是一个社会博弈过程,在会计政策选择行为中,各利益相关者都企图利用会计政策的变通机会为自己谋利,力争选择对自己更有利的会计政策,也正是在这一不断的博弈中,会计理论得以不断发展,会计实务能够日趋完善。

二、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产生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之所以存在,既有其客观必然性,又有主观需要性。

1、客观必然性从会计政策及会计政策选择的定义可以看出,会计政策在形式上表现为会计过程的一种规范,但其本质上却是一种经济和政治利益的博弈规则和制度安排。

契约理论视角下的企业税务筹划——基于企业和利益相关者之间契约关系的分析

契约理论视角下的企业税务筹划——基于企业和利益相关者之间契约关系的分析
盖 地 , 梁 虎
( 天津财经大学 商学 院 , 天津 30 2 ) 0 2 2
[ 摘

要】 税务筹划与企业契约之间有着千丝万缕 的联系 , 它是 由多方 契约关系制约并由多方契约力量推动的
种行为。将 契约理论应用于税务筹划的分 析, 系统 、 辩证地考察企业税务筹划中各 利益相关者之 间的契约关 系,
第2经 济 研 究
J RNAL OF AUD T & E 0NOMI S OU I C C
Vo . 6,No 12 .2
M a .,2 1 r 01
21 0 1年 3月
契约理论视角下的企业税务筹划
基 于 企 业 和 利 益 相 关 者 之 间 契 约 关 系 的分 析

1 ・ 7
共 服务 。作 为 “ 交换 ” 的代价 , 税人 必 须上 缴税 金 以补偿 政府 提 供公 共 物 品 、 纳 公共 服 务 的成 本 。换
言之 , 税金可以看成是公共物品 、 公共服务 的“ 价格 ”4 _ 。但是 , J 与等价交换的一般商品不同, 公共物 品、 公共服务具有显著的“ 非竞争性” 非排他性 ” 和“ 。作为“ 理性经济人” 纳税人 ( , 这里指企业 ) 都会 有“ 免费搭便 车 ” 的强 烈愿 望 , 即在享受公 共物 品 、 公共 服务 的 同时 , 总希 望尽 可 能地减 少 自己所要 支 付的“ 价格” 。这就是企业进行税务筹划的主要动因。
形成 的一种 契约组 织 。
订立契 约 的 目的是 为 了缓解 各方 的矛盾 与 冲突 , 衡 各方 的权 利与 义务 。税 收 与税 务筹 划 关 系 制 到企业 契约 各方 的利益 , 而会 影响 到他们 之 间的契 约关 系及 其 经 济行 为 。企业 在进 行 税 务筹 划 的 进

基于契约理论视角的审计失败研究

基于契约理论视角的审计失败研究
Ke r s: u i f lr y wo d a dt ai e; c tac h or u onr tte y;s fg a d c u t m e u e ae u r o ner as r s
审 计 失败 是 人们 难 以 回避 和必 须 正 视 的现 象 。本 文 在严 格
分 析 和界定 审 计 契 约这 一 特殊 制度 安 排 的基 础 上 , 析 审 计 失 分 败 的契 约 成 因 , 证 审计 失 败 的契 约危 害 , 究 防 范审 计 失败 的 论 研
契 约对 策 。


契 约理 论 与 独 立 审计
( 契约 理论 在 审 计研 究 中的 运 用 一)
维普资讯
第2 卷 5ຫໍສະໝຸດ 第l 期 安 徽工 业 大学 学 报 ( 会 科 学 版 ) 社
J u n l fAn u ie st f c n l g N)il ce c s o r a o h i Unv r i o h o o y【 ca S in e ) y Te
注 册 会计 师 ) 由审计 委 托 人 与被 审 计 人 共 同 签 订 的 契 约 是 审 。 计 契 约关 系 的初 始环 节 和 基 础 , 契 约 中 的 管 理 委 托 代 理关 系 该 决 定 了其 它 契 约 的 内容 和标 准 , 将 其 称为 “ 始 性 契 约 ”审 计 故 初 ; 师 与 审计 委 托 人 之 间 的契 约 构 成 审 计 契 约 关 系 的 中 间 主体 环 节 , 为“ 称 主体 性 契约 ”主 体性 契 约 签 订 的 时间 顺 序 晚 于初 始 性 , 契 约 , 早 于辅 助 性契 约 。并 且 , 体 性 契 约在 很 大 程度 上 决 定 而 主 了辅 助 性契 约 , 以审计 师 与 被审 计 人之 间 的契 约 为 例 , 决 定 性 其 具体表现为: 审计 时 间 的 限 定 、 计 客 体 的 限定 、 计 目标 的 限 审 审 定 、 计 条 件 的限 定 。审 计 师 与 被 审 计 人 等 与 财 务 报 表 存 在 经 审

基于契约视角的企业内部控制分析

基于契约视角的企业内部控制分析

基于契约视角的企业内部控制分析摘要:在企业管理工作进行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企业的内部控制,这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和成长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而就我国当前大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情况而言,站在契约的角度进行分析,内部控制工作在制度方面尚且存在一定的不足,还有监督、执行等等方面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而本文的主要目标就是针对契约视角下的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分析,明确内部控制的内涵和本质,发现弊端并分析出有效的解决方式。

关键词:契约视角;企业;内部控制引言在企业管理工作中,最为常见也最为普遍的一种形式就是基于契约视角的管理,但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契约视角下的管理逐渐显现除了各种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在未来的发展。

而且有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关键所在,就契约视角下的企业内控而言,由于难以实现对员工的激励和企业发展的推进,我们有必要制定相应的对策予以改善,从而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策略和方式,从而找到最为合适的企业管理方案。

1内部控制的本质与内涵想要完善企业的管理,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是首要的工作,内部控制就是改进方法、创新模式、优化管理流程、完善制度等,通过对控制环境不断优化,使企业经营管理的体制得到完善,相关机制性障碍得到破除。

通过改进和重视企业内部的经营风险评估工作,拓宽和完善企业内部信息交流和沟通的途径,从而最大可能的规避风险。

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本质就是站在生产活动的角度,制定先进科学的发展理念和相关措施,这些措施和方法可以是对工作环境的而改善,也可以是对原有措施的进一步改进,归根结底就是实现更为科学规范的企业管理。

而站在企业内部控制的实质角度来讲,不难看出,契约关系实际上就是企业的本质。

企业内部和外部各个部门和行业的人员,包括债权人、政府、企业员工、股东、经管层等等,都通过各种复杂合理的协议联系在一起,并实现相互之间的约束和牵制。

这种协议可以是单方面的也可以是双向的,总之就是用来规范企业的经营管理流程,实现对成本的控制、制度的完善、管理的优化。

会计稳健性的形成机制及其经济后果:基于契约视角的一项理论分析

会计稳健性的形成机制及其经济后果:基于契约视角的一项理论分析

计量方法 , 包括 净资产基础计量、 应计基础计 量和盈余 一回 报的反 向回归方法 。这些计量方法都是建 立在稳健 性的传
统定 义的基础上 的, 即对所报 告的 会计收 益和损失 的不 对 称 确认。 1 净资产计量模 式 、
决策 、 约束管理层 对 自己和其他利益体 的投机性支付 、 提高
20 ; h e ta. 0 2 Was 2 0 b oco d uy和 0 0 A m d e 1 ,2 0 ; t ,0 3 ;R yhw h r t
信息不对称问题及其损失 , 来公 司价值 和权益价 值的提 带 升。从这个意义上 来说 , 会计 稳健性 具有重 要的投 资者保
收 稿 日期 :09— 3— 6 2 0 0 0
在市场经济 下 ,企 业资 产 的市 场价 值 时刻 在 发 生 变 化。在稳健性原则下 ,资产 价值 的减少 ( 损失 )通 常被 立 即确 认 , 而资产价值 的上升 ( 得 )通 常被递 延到 它被 出 利 售或它的价值通过 收入现金 流实现 时才被 确认 。因此 , 稳 健性 强的公司会报告更低 的净 资产 , 有些学 者 以账 面市值 比( B 来测度公司会 计 的稳 健性 程度 ( evr和 R a , MT ) Bae yn
会 针 鹈 健 住 的 彩 威机 利 具 淆 后 果 : 鐾- I 视 偏 的 一 项 理 论 分 斩
张 宏 亮
( 北京3 商大 学 商学院, - 北京 10 4 ) 00 8

要: 本文基 于契约视 角 , 探讨 了会计稳健性 的几种 计量模式 , 从各 契约方的冲突、 博弈和 力量的均衡 , 以
因此 , 契约角度探讨会计稳健性形成机制 , 从 并分析稳 健性 的经 济后果 , 对于完 善会计准则 、 推进 会计监督 , 护 保 投资者利益具有重要 的理论 意义 和现 实意义。

基于契约理论视角的会计政策选择分析

基于契约理论视角的会计政策选择分析
法 律认 可 或 明文规 定 的 明示 条款 , 『 隐 生契约 的表 现 形 式是 双方 具 有共 同预期 的默示 条 款 , 具 体 的存 在形 态 。 者得 以履 行 的基 本 保 没有 前
证是相关法律法规, 后者的实施则依赖于利益机制 、 法律机制 、 竞争机制与伦理机制的综合约束 。 显性契约具有静态性、 离散性 , 忽视 了利 益主体缔约能力的动态变化; 隐性契约具有动态性 、 连续性 , 认为利益主体谈判能力会由于外界与 自身条件的变化改变对企业的利益要 求权。3不对称信息 。 () 不财称信息是指市场上的相关信息在交易双方是不对称分布的, 该不对称情况对交易行为 、 市场效率均产生重要 影响。 当市场上的一方当事人无法观察到对方当事人的行为或无法获知对方当事人完全信息时 , 就出现了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在资 本市场会引发以下问题: 一是逆向选择 。 由于信息不对称 , 公司经理 比公司股东拥有更多关于公司经营的信息。 于是 , 公司股东作为监督 者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最优选择 , 也就无法对公司经理的行为作出正确的评价 。 二是道德危险 。 司经理是否遵循股东意愿 , 公 股东可能无从知晓。 于是公 司经理不会按照股东意愿去作为或者不作为( 王文钦 ,0 5 。4委托代理理论( 20 )( ) 代理问题 )契约理论认为 , 。 企 业的本质是契约的集合 , 企业是受契约关系约束的资源所有者集合而成的“ 联盟”“ 。联盟” 中便产生了所有者与管理者、 股东与债权人 、 企 业和雇员 、 供应商 、 客户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委托代理关系的实质是代理成本问题 , 这也是公司契约关系的基本特征。 二、 会计政策选择及本质特征 ( ) 一 会计政策 的内涵 企业会计政策是连接会计理论与会计 实务 的桥梁和纽带 , 既受会计理论 的指导 和影响 , 又直接规范和制 约企业会计实务 , 并对企业会计 报表 和资本市场产生广泛而深刻影 响。 会计政策按其制定 和选择主体的不同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 次。 宏观会计政策 是指 一国政府或政府授权的机构为了规范企业 会计行 为 、 提高会计信 息质量 、 实现一定的社会 经济 目标而制定和 发布的会计准则 、 规范 的总和 , 其核心是会计 准则 ; 企业会计政策则是企业在宏观会计政策 的范围内 , 根据企业 的具体情况所选择的

契约论视角下的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探讨

契约论视角下的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探讨

实施过程中 ,由于企业财务战略与其财务契约耦合体各成员 的相
关度不 同, 使得缔约各方 在企业 契约机制运行中的功能 、 围、 这 范 作用方式 、 价值取 向等存在较大差异。 这种差异对企业财务战略的 制定和实施都具有较大影响。特别是当缔 约各方对企业具体财务 战略整体或部分不理解 ,或者财务战略在战略结束时没有达到预 期 目标时 , 如果此时契约主体之间缺乏主动地和有效地沟通 , 就可 能导致契约参与者的猜忌 和不满 , 因此 , 企业经营者需要通过信息 交流解决这种价值取向差异 。 一方 面, 企业经营者应积极 与企业财
运 营 产 生 间断 性 , 而 影 响企 业 战 略 的 执行 和达 成 。 进
务。 财务契约是企业财务契约参与者财务关 系安排的必然结果 , 因
此, 财务 契约 应 明 确缔 约各 方 的 相 应 义 务 。 于财 务 战 略 制定 主要 由
表现 为一定组织 层次环境下的具体 战略和制度安排及执行 ,完善
制 定 及 其实 施 全 过 程 。
地位 , 那么 , 就会有掠夺其 他契约参 与者利益的 自然倾 向, 其 而这 又必然会在财务制度安排 中产生向有利 于企业经 营者方向偏移的 可能 ;而其他契约参与者则会选择 能够使这种偏移带来的损失最 小的契约履行方式。 可见 , 缔约完善 的财务契约有助于约束各方权
有效地流转 和配置 , 以保证企业财 务战略的实施 , 可 维持企业 的长 期盈利能力和顺利完成企业经营管理战略,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有
效保 障 。 文 拟 从 契约 财 务 视 角 对企 业 的财 务 战 略管 理 进 行 探 讨 。 本

制定和有效运行。因为 , 一方面 , 缔结完善 的财务契约有助于明确 双方的权 利。 企业经营者在与投资者之间达成的财务契约过程 中, 必须有 明确的书面合 同。 从理论上讲 , 企业经营者有 自行决定具体

法律经济学与契约理论分析

法律经济学与契约理论分析

法律经济学与契约理论分析在现代社会中,法律与经济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法律规定了经济活动的框架和规则,而经济活动的发展又不断地对法律进行调整和改革。

法律经济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结合了法学和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契约理论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法律与经济之间的关系。

契约理论是法律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的是契约在经济交易中的作用和效果。

契约是指个体之间或个体与机构之间的协议,其中规定了各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契约理论主要关注的是契约的形成、执行和解决纠纷的机制。

首先,契约理论分析了契约的形成过程。

在自由市场经济中,个体之间通过契约来约束和规范彼此的行为。

契约的形成需要双方自愿达成一致,并且是基于对各方利益最大化的考虑。

契约理论通过分析契约的成本与效益,指出了不完全契约和不对称信息问题对契约的影响。

不完全契约指的是在交易过程中,无法考虑到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和因素,而不对称信息指的是交易各方对信息掌握的不对称性。

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契约的不完全执行或纠纷的发生。

接着,契约理论研究了契约的执行问题。

契约的执行过程需要各方遵守约定的条款和规则,并且约定了违约行为的惩罚和补救机制。

契约理论认为,违约行为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某一方试图通过不履行契约来获得更大利益的一种策略。

契约的有效执行需要依靠法律制度的支持,法律规定了契约的合法性和强制性。

此外,信任也是契约执行的重要因素,双方的互信能够减少契约执行成本,并加强合作关系。

最后,契约理论还研究了契约纠纷的解决机制。

当契约的履行发生问题时,各方可以通过谈判、仲裁或诉讼等方式解决纠纷。

契约理论关注的是如何在不完全契约和不对称信息的情况下,通过合理的分配风险和利益,以达到双方满意的解决方案。

在实际应用中,法律和法律制度的设计对契约纠纷的解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个良好的法律制度能够提供清晰的契约解释和明确的法律规则,为纠纷的解决提供基础。

综上所述,法律经济学通过对契约理论的分析,为我们理解和解决法律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我国独立审计需求不足分析——基于契约理论视角

我国独立审计需求不足分析——基于契约理论视角
施。
市 场选拔 , 管理者 的薪酬水 平呈现 刚性 特征 , 企业 的经营业绩难 以触 动管理者 的利益 , 更 为严重 的是 , 现 阶段 刚性 的薪 酬管制使 二 、我 国独 立 审计 需求 不 足原 因分 析 得薪 酬安排远远 脱离 实际 , 引发一系 列的道德风 险 , 表 现为过高 1 . 审计 契 约的 出发 点和 归宿一 一 受托 经 济责 任关 系 的在职 消费 或是其他 自我激励 。 因此 , 对于理 性 的管理层 者来 受托 经济 责任 关系是 产生 审计 需要 的重要 前提 , 同时 审计 说 , 为 了不降低 自身在 职消 费或者 隐性激 励 , 他 们非但不 会聘请 是保证 受托 经济责 任有 效履行 的一种机 制 , 因此它 既是审 计契 高质量 审计 师 , 反而会选择符合 “ 自身预期” 的审计 师。 约 的 出发点 又是其 归 宿 。然而 , 在我 国 现有 产权 制度 下 , 企 业 4 . 审 计 契约 第三 方 实施机 制一 一 市场 监 管 “ 委托 人缺位”现象严 重 , 与真实的股东 不同 , 政府作为企 业的 在 我 国市 场 经济 发展 不 成 熟 , 资 本 市场 有 效性 不 足 , 审 计 委托人 并不 承担决 策的直 接风 险和收 益 , 委托 人和 代理人之 间 契 约无法有 效 的 自我 实施 , 这 时就 需要 市场监 管部 门发挥 第三 没有形 成真正意义上受 托经济责任 关系 。这样 难以形成合理 的 方 实施 机 制的 作用 。我 国对审 计市 场 的监 管 实施 的是 政府 部 审计契约 , 不 仅造成委托人 缺乏对审计 的需 求 , 同时也给 代理人 门监 管 下 的行 业 自律 下的 制度 , 虽 然 适 应 了我 国审 计 市场 的
财会研究 { F i n a n cs e a F c h

基于契约理论的视角: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一种解释

基于契约理论的视角: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一种解释
国上 市公 司 中的“ 资 偏好 悖论 ” 析 融 分
司一般都遵循融资优序理论 . 然而 , 在我 融 资偏好 , 其融资次序是先发行股票 , 后 资产 的所有者成为最 大的风险承受者。 相反 , 理论界称之为“ 资偏好悖论” 连 给专用性资产的所有者被认为是最有效 融 (


公司融资偏好 问题~直是西方理论 界关注的重要课题,如从传统的静态平 衡理 论 ( 0 iL n M… r17 ) M dg i j e ,9 7 到不 a&
息优势, 他们可能凭借 自己的信 息优势 ,
在合约事先没 有或者不能规定 的范 围 内,最大化 自身的效益 而损害非人力资
司融资观察的角度不同 ,但都对负债的 理论之先河 , 揭开了这个黑箱。 契约理论
认为: 第一点 , 企业是各生产要素的所有 本 ( 股东 ) 的利益。由于“ 变压器 ”张维 ( 约不能准确地描述与交易有关的所有未 约束较小 ,没有真正建立起对上市公司 来可能出现的状态以及各种状态下契约 经理层的约束机制,使上市公司的股权 各 方的权利和责任 ; 第三点 , 作为契约参 融资成本过低 ,上市公司经理层过分追 与者的企业必须拥有明确、 清晰的产权。 从上述 以科斯 为代表的企业契约理 论我们可以看到 ,企业契约具有两大性 晰的产权是企业契约的核心 内容。 备性导致上市公司出现股权融资偏好 企业作为一系列契约的联结 ,是人 求资本的控制权 ,而未专注于企业投资 的回报 。 在公司股权分散 的J 隋况下 , 股东 因持股比例低, 在选举营事 、 决定企业重
上 市公 司融 资结构 特征 分 析
套住” L c ) ( o ki 效应会使专用性 n 资, 轻债权融资 , 而且表现出强劲 的股权 资产的“ 发行债券。这与最优融资次序理论正好 建辉 , 钟惠波 2 0 ) 0 2。 因此 ,将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交 的合约安排。

契约理论的法律功能分析——从合同的角度

契约理论的法律功能分析——从合同的角度

和实 践过多 过滥颇 有微 词 , 而实 证 分 析方 法 的 作用 的确是 我 们
理论 与实务 的“ 短板 ” 但 我认 为 , 不意 味我们不 需要对 重要 制 , 这
度进 行持续 不断 的创新 。 只有 在 先进 制 度 的支 撑 下 , 实证 分 析 才有 可能取 得更大 的成 效 。制 度 , 人为 设 定 的决 定 人们 相 互 是 关系 的制约 性规则 。在制度 的规 范下 , 们才能 在预先 设定 的 人 框架 内有序 行 为 , 并在 概 率 意 义 上 实现 制度 的预 先 目的指 向。
技 术性 的法律 方法 , 因实 践 而 产 生 , 正 因 为实 践 , 能具 有 生 也 才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9— 5 2 2 1 ) 2— 0 0 10 0 9 (00 0 05— 5 相互 之 间绝对独 立 , 相 融合 。在这 样 的思 维 基础 之 上 , 同 , 不 合 作为 私法 中保护 有关 利益 的重要 制度 , 能且 只能 属 于 民法、 于 属 私法 , 的平等 和意 思 自治 与 刑 法 、 政法 的强 制 性 、 位 不平 它 行 地
素和 条件 。尽 管现实 条 件下 , 不 少 学者 对 于 制度 建 构 的理 论 有
多部 门存 在着 系列 与合 同相类 似并行 之 有效 的调整 方法 , : 如 行 政契 约 、 辩交 易 , 诉 它们 均正 在 新的形 势 下 冲击 着传 统机 械的划 分 。事实 上 , 法与 私法 是 人 为 的划 分 , 早 由黑 格尔 提 出 , 公 最 认 为每个人 都在 市场 规则 的指导 下 因各 自利益 的 互补 性而 结成 与 政府 相对 立 的、 自由的市 民社会 , 而调 整 m A d S cey e a se n o it S

基于社会契约论思想的个人与国家关系

基于社会契约论思想的个人与国家关系

基于社会契约论思想的个人与国家关系在讨论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之前,先要弄清楚一个问题,国家是怎么形成的?独立的个人是如何一步步联合起来,逐渐成为一个集体,进而形成一个国家的过程,也就明晰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是什么。

一、霍布斯提出社会契约论最早提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社会契约论的是英国的霍布斯,他在社会契约论中第一次用人的自然属性和自然理性说明了国家的起源和本质。

在他的理论中,个人在集合成为社会之前是处于自然状态的,自然状态的人服从自然法。

霍布斯总结了两条自然法:“一是利用一切手段保存自己;二是为了最大限度地维护自己的利益,在必要时放弃别人也同意放弃的权利。

”由于人的最大利益是自我保存,因此人与人之间从一开始就处于战争状态。

但是战争状态威胁到了人的生命,根据第一条自然法,为了自己的利益,人与人之间必然要求和平,这就意味着人与人之间订立一个“和平契约”是必要的。

根据第二条自然法,人与人之间的和平契约是在“放弃别人也同意放弃的权利”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这要求人们把放弃的权利统一交给一个人或者一群人,由他们代为行使权利,以此来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

“国家”就是这一契约的产物。

为了保证被统治者的生命,统治者要强大到足以产生巨大威慑作用的地步。

霍布斯说,国家就是伟大的“利维坦”(圣经中一个可怕的巨大海兽)。

它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和绝对的权力。

只有在统治者无法保证契约人生命的情况下,才可以替换它。

对于这一理论,作为英国民主政治理论创始人的洛克提出了反对意见。

他认为,如果国家是一个人人畏惧的“利维坦”,那么人们也太过于愚蠢,为了避免野猫的骚扰,而甘愿处于狮子的统治之下,甚至把这看成是安全。

洛克说,人的理性只会让人选择获取更大的利益,而“利维坦”形式的国家一旦发展成专制政府,将会带给人大得多的伤害。

而如果人们一开始就处于战争状态,人与人之间互不信任,那么人们如何相信一个独裁的“利维坦”能够保护他们的利益?二、洛克的社会契约论思想基于霍布斯理论中不合逻辑的地方,洛克提出了自己的社会契约观点。

基于契约理论视角分析会计职业道德的失范和重塑

基于契约理论视角分析会计职业道德的失范和重塑

基于契约理论视角分析会计职业道德的失范和重塑作者:赵月来源:《中外企业家·下半月》 2014年第10期赵月(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00)摘要:在社会经济发展时期,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现象层出不穷,不管是对会计质量还是企业发展均有不良影响。

会计职业道德的重塑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发展、培养的过程,因此必须把会计职业道德纳入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修养。

在企业内部塑造公平、公正的道德形象,促进会计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

本文主要基于契约理论的视角,分析会计职业道德的失范和重塑。

关键词:契约理论视角;会计职业道德;失范;重塑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4)30-0063-01契约理论认为社会上所有的契约都是不完整的,所以企业的“收益权”与“控制权”不能全部契约化和合同化。

只有理解契约的不完整性,才能更好地塑造会计职业道德规范。

一、契约理论视角下的会计职业道德(一)契约公正与职业道德从古至今人类总是用公正来衡量道德标准,公正被认为是基本的道德价值目标。

价值和规范是密切相连的,道德规范与契约公正的关系可以理解为价值与规范关系的反映。

会计职业道德的约定和执行是以契约公正的设定为前提的。

然后根据预定的理论道德制定出符合实际的道德规范。

(二)职业道德评判与契约公正理论诉求会计职业道德的标准取决于其规定是否达到公平的要求,职业道德要借助程序公正来实现。

从理论上来讲只要会计操作程序是公正的,我们就认为执行者的道德规范基本公正。

从这点来看,契约公正的伦理诉求与职业道德评判是一个追求利益分配的公平和正义的问题,只有会计工作中的当事人都感觉到利益分配的公平,才能减少冲突。

所以,会计职业道德的产生与发展与利益分配的公平、正义有着深刻的联系[1]。

二、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诱发因素(一)职业道德观念淡薄在会计人员的队伍中,有些人缺乏规范的职业素养,在工作中不按照规范行事,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等,违背会计准则。

会计准则的性质:基于契约论视角的分析(1)

会计准则的性质:基于契约论视角的分析(1)

会计准则的性质:基于契约论视角的分析(1)缘起于契约论的产生,用契约观点和契约思想来揭明某些经济现象,代写论文阐释一些社会经济问题,可谓相当流行且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许多会计理论研究者很快就发现了这一秘密,遂将契约理论引入了会计学问题的研究,使得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更加丰富多样。

近年来的会计问题研究中,许多学者针对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政策、会计报表等诸多会计问题,从契约论的视角进行分析,不仅提出了一些全新的观点,也引发了更大规模的讨论。

本文也拟从契约的视角来重新审视会计准则的性质问题。

(一)契约理论的缘起所谓契约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过程中,对交易各方权利、义务进行规制的一种制度装置,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古往今来,契约范畴的复杂多样性,招致它备受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尤其是当今社会,人们对契约的认知又有了极大地拓展,从而使契约理论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都有了新的突破,形成了系统而严密的理论体系。

现代契约理论主要包括企业契约理论、委托代理契约理论、财务契约理论等。

其中:企业契约理论由科斯于1937年始创,后人又对其进行了相应的补充和完善。

该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企业本身是“若干契约的联合”,其组织行为是“若干契约的形成过程",因此企业必定具有契约性;委托代理契约理论是近30年来契约理论最为重要的发展,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委托代理成为普遍现象,管理者与股东之间形成的便是委托代理契约,其主要目的是追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财务契约理论则主要研究企业资本结构尤其是债务契约问题,其以融资方式为研究的核心内容,旨在阐明借贷双方所发生的经济关系,这种关系决定着契约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并最终影响双方的利益分配。

(二)会计的契约性契约作为规制人类各种交易活动最基本的社会制度之一,代写毕业论文其对交易安全的维护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可谓有目共睹。

而会计作为对交易各方经济权利与责任进行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的一种社会契约安排,其功能主要体现在会计准则和其他约定的会计制度上。

契约理论现实意义

契约理论现实意义

契约理论现实意义
契约理论是语言学、政治学、社会学和哲学领域的综合学科,它指的是以法律和口头契约来解决社会冲突和协调利益关系的一种政
治理论。

契约理论有着广泛而深入的现实意义,它不仅对于我们理解社会关系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也是国家政策制定、政治体制构建、社会秩序维护、政治参与调节等关键课题的重要指导思想。

一方面,契约理论是一种客观逻辑建构,它通过各方之间的彼此和谐的关系来合理的维护社会利益,一旦双方触碰到重要的共同利益,就会采取友好谈判,最终实现一致友好的共赢。

此外,契约理论也是一种理性的社会法则,它强调维护宪法和法律,强制性的执行权力。

因此,当各方发生矛盾时,可以通过诉讼、仲裁、调解等手段解决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从而达到共赢局面。

另一方面,契约理论也具有开放性,它以合作为主要原则,涵盖了政治转型、社会重构以及国家利益优先的内容,在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等诸多领域,契约理论能够有效的运用于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促进国家的发展壮大。

因此,契约理论在现实中具有广泛的意义,国家应该以契约原则来推进政策制定、政治制度建设和社会发展,以促进国家各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要正确理解契约理论,必须认识到它不仅仅是一种政治理论,而且更是一种制度建设的理念,它不仅将规则、权力和法律等政策结合在一起,还将和谐、合作、尊重和平等等社会价值观纳入其中,在实践中,国家应该积极和发展这种理念,充分发挥契约理论的现实
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准则的性质:基于契约论视角的分析2008-7-8 14:57中国论文下载中心【大中小】【打印】【我要纠错】缘起于契约论的产生,用契约观点和契约思想来揭明某些经济现象,代写论文阐释一些社会经济问题,可谓相当流行且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许多会计理论研究者很快就发现了这一秘密,遂将契约理论引入了会计学问题的研究,使得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更加丰富多样。

近年来的会计问题研究中,许多学者针对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政策、会计报表等诸多会计问题,从契约论的视角进行分析,不仅提出了一些全新的观点,也引发了更大规模的讨论。

本文也拟从契约的视角来重新审视会计准则的性质问题。

(一)契约理论的缘起所谓契约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过程中,对交易各方权利、义务进行规制的一种制度装置,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古往今来,契约范畴的复杂多样性,招致它备受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尤其是当今社会,人们对契约的认知又有了极大地拓展,从而使契约理论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都有了新的突破,形成了系统而严密的理论体系。

现代契约理论主要包括企业契约理论、委托代理契约理论、财务契约理论等。

其中:企业契约理论由科斯于1937年始创,后人又对其进行了相应的补充和完善。

该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企业本身是“若干契约的联合”,其组织行为是“若干契约的形成过程”,因此企业必定具有契约性;委托代理契约理论是近30年来契约理论最为重要的发展,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委托代理成为普遍现象,管理者与股东之间形成的便是委托代理契约,其主要目的是追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财务契约理论则主要研究企业资本结构尤其是债务契约问题,其以融资方式为研究的核心内容,旨在阐明借贷双方所发生的经济关系,这种关系决定着契约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并最终影响双方的利益分配。

(二)会计的契约性契约作为规制人类各种交易活动最基本的社会制度之一,代写毕业论文其对交易安全的维护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可谓有目共睹。

而会计作为对交易各方经济权利与责任进行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的一种社会契约安排,其功能主要体现在会计准则和其他约定的会计制度上。

正是这些准则和制度构成了会计契约的主体,规定了企业契约参与主体的行为约束和利益分享边界。

不同的会计契约内容(会计准则和会计政策选择),会引发企业产权在各主体之间的不同分配。

会计的契约性研究缘起于契约理论的发展。

依照契约论的观点,从会计本质到会计核算对象、目的、过程和结果,都体现着某种程度的契约属性。

契约论认为,“企业是若干契约的耦合体”,是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缔约形成的利益共同体,而会计准则在这些契约的事前制定、事中监督和事后反映中发挥着不可或缺作用。

如所周知,会计作为企业契约耦合体的内部游戏规则,可以确定企业组织内部代理人的权利,明细代理人业绩的评判标准及其报酬支付方式,从而成为企业整体契约机制的核心内容。

与此同时,会计还具有贡献计量、利益确定、履约信息提供、维护缔约主体市场地位的流动性,以及提供谈判博弈共同知识等诸多功能。

有鉴于此,会计契约不仅是企业总体契约结构的重要组成,也是企业资本结构与治理结构的主体,在企业契约耦合体中居中心地位。

(三)会计准则性质的契约性分析虽说国内外学者对会计准则性质的研究成果颇丰,但迄今尚未能真正达成共识。

综括现有成果来看,最具代表性的有3点,即认为会计准则是一种技术手段,具有经济后果,它的制定过程是一项纯粹的政治程序。

笔者谨从契约论视角做如下分析:1.契约论视角:会计准则是一种技术合约按照会计准则的定义:“会计准则是由特定的机构和专门的制定人员通过一定的制定程序制定,适用于一定范围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标准。

”其实质是对企业日常会计活动的各类事项所作的具体规定。

为了能作为检验实务的标准和未来实务改良的指针,会计原则本身必须是“有序、系统、内在一致,应能与可观察的客观现实相吻合;它们应该是不受个人所左右的(impersonal)、无偏见的(impartial)”(利特尔顿、佩顿,2004)。

换而言之,会计准则作为规范会计主体行为的制度装置,实际上是各利益相关者彼此争斗和相互妥协的产物,是经过某种程度充分协商而形成的社会合约,即社会契约。

我们之所以说它是一种技术手段,是因为从表面上来看,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过程呈现出一种规范性特质,它是检验会计实务的标准,其目的是传递会计信息,反映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结果。

而就作用机制来说,会计准则作为一种制度安排,通过提供对会计信息加工的技术标准来约束契约主体的行为,并以此实现调节契约各方利益关系的功能。

与此同时,在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形成的一整套较为完备的程序,使得会计准则的制定能够充分吸纳各方意见。

这不仅体现出会计准则的技术性,更说明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实际上是契约各方相互博弈的过程。

作为兼有社会合约属性的技术性契约,要求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在立项①等各个阶段都必须兼顾契约各方的利益,保持中立性,以期达成一定程度上的共识,如此方能使会计准则真正发挥指导实践、规范行为的作用。

2.契约论视角:会计准则是一种经济合约前文提及的“经济后果”概念有着多种解释。

代写硕士论文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美国著名会计学者斯蒂芬·A.泽夫教授在他早期论文《“经济后果”学说的兴起》中所阐述的:“经济后果是指会计报告对企业政府、工会、投资者和债权人决策行为的影响,即会计报告会影响管理者和其他人的实际决策,而不仅仅是反映这些决策的结果(泽夫,2000)”。

另一著名会计学专家威廉姆·R.司可脱教授在其《财务会计理论》一书中也曾述及:“经济后果是指不论有效证券市场理论的含意如何,会计政策的选择会影响公司的价值(司可脱,2000)。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主要表现为:首先,它对会计报告的使用人,诸如股东、投资者、管理者等有很大影响,他们会根据各自所获得的不同会计信息作出不同的抉择;其次,它可以对公司自身整体价值产生重大影响。

会计准则本身应该是系统、规范的,因为它要用之于规范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以此为原则来指导会计实务工作,使会计系统能客观、准确地反映经济事实的存在,为报告使用人提供真实的企业财务状况。

但事实上,由于企业所处的特定社会环境,各种经济机制往往都不是十分完善,会计准则也不可能做到绝对客观,这就使得各利益主体可以利用会计准则来进行寻租,从而获得额外利益(贺卫,1999)。

故而当会计准则置身于这种现实经济环境,它也一定具有相应的经济后果。

就一个公司而言,“经济人”是其核心力量。

依照亚当·斯密和约翰·穆勒对经济人的定义,所谓经济人是“使得市场经济得以运行的人,即会计算、有创造性、能寻求自身利益更大化的人(斯密、穆勒,1972)。

”人总是有理性的,难免会受利己动机所驱使,故公司受“理性经济人”的控制也就具有了“利己”动机。

会计准则直接影响净利润,进而影响公司价值。

因此,公司出于“自利”动机也会对会计准则做出反映。

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在长期的斗争与妥协中,各方会达成一种均衡契约,会计准则实际上就是公司契约各方互相斗争的一个结果,是各方相互妥协的产物。

当契约各方暂时达成共识时,便会使用现行的会计准则,一旦均衡遭到破坏,新的一轮斗争开始,会计准则也就需要进行相应的变革,以形成新的均衡契约。

长此以往,循环往复,它所带来经济后果也就具有了契约属性。

这种契约性表现在:社会创造的总剩余价值量一定的前提下,会计准则所带来的经济后果,实际上就是契约各方利用会计准则对剩余价值的一次重新分配,是一种新的契约安排,其结果会形成一份新的经济契约。

由于上述契约安排也具有从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的特点,故而协调契约各方关系以形成有效契约,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3.契约论视角:会计准则是一种政治合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现实社会中的经济问题往往会上升成为一定的政治问题,这几乎是一个普遍的真理。

会计准则作为一种经济资源配置手段,天然葆有一定的经济性,但对这一手段进行规范则需要通过政治程序来加以完成,因而会计准则最终又体现着一定的政治性。

作为一种能影响契约各方经济利益的制度,会计准则的制定必然会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视。

当一方的经济利益受到损害,其利益集团必然会诉诸于政治活动,通过代表己方利益的上层建筑来对准则施加影响,以达成保护、维持乃至改善其经济利益的目的。

这种政治化的契约使得会计准则的制定与修改,必然是一个政治化过程,而不单只是一种技术化过程。

因此会计准则也必然会成为一种政治结果。

例如在美国②,会计准则就是由“民间组织”来进行制定的,由此而产生的会计准则实质是一种“社会的政治契约”,是企业内外各主体通过谈判而达成的有关会计具体规定的一份约定,是与有关利益体进行博弈的结果,其制定具有广泛的社会参与性。

鉴于参与会计准则制定的主体有各个不同的政治背景,代表着不同的政治力量,整个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各政治力量较量的过程,各政治契约方的合力决定了会计准则的制定方向。

其间,美国政府只是起了一个宏观调控作用,并没有具体的行为。

相对于我国情况而言,会计准则的制定明显有别于美国,其纯以官方的形式出现,由政府部门负责制定,并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

虽然在制定过程中也会听取来自企业等有关各方的意见,但较之于美国等国家来说,其意见听取的范围要小的多,因此它也就更加具有政治意味。

无论怎样来说,会计准则都是各方政治力量较量和交流的产物,谁也无法改变其政治上的契约性。

当然,契约的某一方会由于政治地位的不同而成为主导者,进而在所达成的契约中占有绝对优势,但相对弱势一方在遵守规则的同时,也会积极反抗和主动抗争,以此对会计准则产生出潜移默化的影响(雷光勇,2004)。

(四)结语综上所述,代写医学论文会计准则原本是由特定机构和专门人员通过一定的程序制定,适用于特定范围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标准,其实质是对企业日常会计活动的各类事项所作出的具体规定。

基于契约论视角对会计准则的性质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会计准则实际上是一种技术契约、经济契约和政治契约的混成体,其制定过程也就是一份契约的签订过程,是契约各方相互博弈的过程。

但作为一种公共用品,会计准则又有着其特殊的契约性,即契约各方力量的不均衡性和契约参与者的不可完全包容性。

会计准则的这一特质予以我们的启迪是,其制定过程一定要适度扩大参与者的范围,广泛听取不同意见,甚至可以通过举行听证会的形式来减低因契约各方力量不均衡所招致的负面影响,最大限度地减少会计准则契约的不完全性并提高其公正性,以此来赢取利益相关者各方的最终认可。

缘此可见,将契约理论引入会计问题的研究,在开阔我们的研究思路和丰富研究方法的同时,也使得会计理论的研究成果更加具有说服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