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的细节描写-杜甫
石壕吏作文(优秀4篇)
![石壕吏作文(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0109ba1b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47.png)
石壕吏作文(优秀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石壕吏作文(优秀4篇)傍晚将近,落日的余辉照射着这个凄苦的世界。
石壕吏记叙文
![石壕吏记叙文](https://img.taocdn.com/s3/m/864f972d76eeaeaad0f330b5.png)
石壕吏记叙文石壕吏记叙文1“哎,‘安史之乱’怎么还没到头呀?”我不禁自言自语道。
今天刚好从洛阳回来到了石壕镇这么个地方。
天已经暗下来了,只有几束稀稀疏疏的橘黄色的光线射出来。
我准备找一户人家借宿一晚。
便进了这个镇。
这里的居民都非常热情,我马上就找到了一户人家。
这是一个普通的人家:一位快到七十岁得老奶奶和她的丈夫,另外还有一位抱着孩子的儿媳。
吃过晚饭,那位婆婆已给我收拾好了床铺,谢过了她。
我便进入了梦乡,今天实在是太累了,一躺下就睡着了。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
我突然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吵醒了。
敲的不是我屋里的门,而是大门!我一想,明白了:一定是官府又来找壮丁了,哎!这时,我听见一阵飞快地脚步声,并且穿过了我的门前,几乎没有任何声音。
我想,一定是这家的那位爷爷去不远处藏了起来。
接着,我听见了开门的声音。
是那位老奶奶……“你这个老婆子,怎么这么慢才把门打开?啊?”官吏们个个凶得像老虎。
“家里人都在啊……睡觉。
”老奶奶被吓得哭哭啼啼地说。
“行了!你这房子里又没有男人啊?”老奶奶说:“有啊,我有三个儿子,这不都和你们去邺城服役了吗。
昨天,一个儿子捎信告诉我说,那两个儿子刚刚战死。
我伤心得要命啊!哎!活着的人就姑且地活着,死了的人可就永远完喽!”(老奶奶哭了起来)。
“家里真就没有男人了?”官吏冷冰冰地问。
“家里真就没有男人了。
”这时,一阵婴儿的哭声划破了天际。
“咦?这是谁在哭啊?”老婆婆顿了一会儿说:“这是我们家刚出生不久的小宝,你们想干什么?”“再小他也是个人呀,他的妈妈呢?”官吏冷笑着问了一句。
“正在给孩子喂奶呢。
”“那让她跟我们走!”官吏用坚决的口气说。
“哎呀,我的官吏大人,我求求你们了,别把她带走,她走了孩子可怎么办呀,再说她出门连一件完整的衣服都没有啊!要不这样吧,我老婆子力气虽然小,但我会做饭啊!要不今晚我和你们一起去河阳服役,明早我还能给你们做早饭呢!”老婆婆毅然做出了决定。
我在心里恨死这帮官吏了,竟然连一位年近古稀的老太太都不放过。
杜甫《石壕吏》赏析
![杜甫《石壕吏》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504d80c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74.png)
杜甫《石壕吏》赏析《石壕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诗名《石壕吏》,“壕”:【护城河,沟的意思。
】我们先来看些“石壕村”的资料:【“石壕村”位于河南陕县“观音堂镇”,依山傍水。
由于受地理条件所限,石壕村夹在南北两座大山中间,东西一条沟又是“崤xiao2函古道”的必经之路,人们依着道路建房,小村既像小街又像驿站。
相传,古时经商或去京城赶考的学子,夜行至此便会投宿。
石壕村地处崤函古道,是洛阳通往长安、咸阳的必经之路。
历史上的崤函古道战乱不断,沿途百姓民不聊生,深受其苦。
石壕村更是古道中多灾多难的村庄之一,也是封建社会战乱的一个缩影。
村名叫“石壕”倒是名副其实,除了村子西南山坡上有条石壕沟外,村子里到处可见石头、石房、石窑、石墙、石桥等。
】从前面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村子虽然在山沟里,却不是世外桃源。
因为那里有一条古道经过,而且这条古道还是“洛阳”往“长安”,“咸阳”的主干道。
显然这首诗是承接前面的《新安吏》,杜甫离开“新安县”,继续往“华州”的方向前行,来到了“石壕村”。
好,我们来看原诗:“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赏析杜甫说,我在日暮之时投宿于石壕村。
在夜里,突然听到外面有官吏在捉人。
前面资料说了,这里是洛阳往长安方向的必经之路,而这石壕村自古就是商旅的夜宿之地,所以杜甫经过这里,也就在此投宿了。
不想半夜听到外面有吵闹声,估计鸡飞狗跳,探头出去,发现是有官吏在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字词典故“逾”:【越过。
】赏析杜甫说,我看见一个老翁,越过后面的矮墙逃走了。
而老妇人呢,从前面出去,打开门看是谁在敲门。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石壕吏赏析
![石壕吏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b5930e3f61fb7360b4c65b1.png)
石壕吏《石壕吏》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
这首五言古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此诗在艺术上的一大特点是精炼,把抒情和议论寓于叙事之中,爱憎分明。
场面和细节描写自然真实。
善于裁剪,中心突出。
诗风明白晓畅又悲壮沉郁,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典范之作。
[译文]傍晚投宿于石壕村,夜里有官吏来捉人。
老翁翻墙逃跑,老妇走出去看。
官吏喊叫的声音是多么凶狠,老妇啼哭的情形是多么凄苦!我听到老妇上前对官吏说:"我三个儿子都服役去把守邺城。
一个儿子托人捎了信回来,另外两个最近战死了。
活着的人苟且偷生,死的人已经永远逝去!家中再也没有什么男丁了,只有个仍在吃奶的小孙子。
儿媳妇因为孙子还没有改嫁,但进进出出没有一套完整的衣裙在。
我虽年老力衰,请允许我跟从您夜归。
赶快应征河阳,兴许还可以为军队做早饭。
"入夜了,说话的声音渐渐消失了,但好像还听到低声哭泣抽咽的声音。
天亮,我要继续赶前面的路程,只得与逃走回来的老翁告别。
[创作背景]公元758年,为平息安(安禄山)史(史思明)之乱,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兵20万围攻安庆绪(安禄山的儿子)所占的邺郡(河南安阳),胜利在望。
但在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加上唐军内部矛盾重重,形势发生逆转,在敌人两面夹击之下,唐军全线崩溃。
郭子仪等退守河阳(河南孟州市),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
杜甫这时刚好从洛阳回华州,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根据目睹的现实,写了一组诗,《石壕吏》是其中的一首。
石壕,也叫石壕镇,河南三门峡东南。
吏,小官,这里指差役。
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春,已经四十八岁的杜甫,由左拾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他离开洛阳,历经新安、石壕、潼关,夜宿晓行,风尘仆仆,赶往华州任所。
所经之处,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这引起诗人感情上的强烈震动。
石壕吏记叙文
![石壕吏记叙文](https://img.taocdn.com/s3/m/216cdb00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ec.png)
石壕吏记叙文石壕吏记叙文1诗人杜甫被贬了官,在去上任的路上,已至夜深,他只好投宿到石壕村里。
天色渐渐昏暗下来,有几个服兵役的小兵来抓壮丁了。
杜甫住的这家人里有一个老翁,老翁听到官兵的声音之后,连忙翻墙而走,老妇人听到后连忙出门来看。
官兵用很严肃的话语说:“你们家里还有男丁吗?”老夫人伤心地回答:“听我说吧!我有三个儿子,他们都去当兵了,一个给我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我的两个孩子都死了。
这不,听了这件事情,我的老伴悲痛欲绝,前两天他抑郁得病,已经命丧西天了。
”官兵听完后沉思了许久,他看了一下老妇人,老妇人衣服破旧,有好多地方都有补丁。
老妇人又说:“那些活着的人还有一条出路,倘若饿死了,这一切的'一切就全都没了。
”这时房子里的婴儿焦躁地啼哭起来,官兵惊动了,立即说:“屋子里一定还有其他人,你竟然敢骗我!”“不是的,不是的,房子里已经没有其他人,只有我那还在喝奶的小孙子,有了小孙子母亲就不能走。
他母亲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不能出来见人,希望你们能够体谅一下。
”老妇人赶紧解释。
“那就把婴儿的母亲跟我们走吧!”官兵命令道。
“不要你们抓我吧,我虽然力气没有了,但我仍然可以随你们到河阳,来为你们准备早餐。
”老妇人苦苦哀求,终于和官兵们走了。
到了夜深,已经没有任何说话的声音了,只听到哭泣的声音,它来自婴儿的妈妈。
天亮了,杜甫抑郁而走,即将上路,只和老翁一个人说了再见。
石壕吏记叙文2在公元758年的一天,已经四十八岁的杜甫,由左拾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他离开洛阳,石壕,夜宿晓行,风尘仆仆,赶往华州任所。
所经之处,哀鸿遍野,民不聊生……——题记一天晚上杜甫来到了一位老翁家借宿,这时突然响起了沉重的脚步声——有两位官吏为“安史之乱”来抓壮丁。
听到这步声,不得了了,老翁急忙翻墙逃走,并派老妇出门“迎接”官吏的到来!官吏大声傲慢无礼的呵斥!老妇低声诉说着他的苦衷!老妇上前走了几一步,对官吏说:“您们已经从我家抓走三个壮丁去防御敌人了,而且刚刚有一个儿子捎了一封家书,家书中说道“有两个儿子已经战死了,不能再抓了,请您高抬贵手放过我们家吧!”我每天以泪洗面,苟且活着,但是我那两个儿子却永远也回不来了。
石壕吏记叙文_1
![石壕吏记叙文_1](https://img.taocdn.com/s3/m/cc4cbafa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61.png)
石壕吏记叙文石壕吏记叙文1这一天杜甫不幸被贬职,前往河阳。
路途中,天色渐晚,无奈之下,只好投宿在石壕村的一户人家。
这时,月亮已经来到了天空的正上方。
杜甫也已经准备入睡了。
突然,村内鸡飞狗叫,火光冲天,把沉入梦境中杜甫给惊醒了,隐隐约约,他听到这样一段对话:“老头子,看这行情一定是又来捉人充兵了,你出去暂且避避风吧!”“好的,你千万要保护好自己和我可爱的孙子,多保重!”“没问题,这些都交给我吧,剩下的我处理,你快走!”随后,那位老翁小心翼翼地翻墙逃走了。
忽然,一阵捶门声与唾骂声随之响起,无奈之下,妇人只好开门,“迎接”官爷。
只听到那位士兵骂道:“给我听好了,把家里男的给我交出来,违例者斩!”老妇人哭着说道:“官爷,我家原本有三个儿子,不久前被你们抓去邺城守卫边疆。
如今大儿子回信道,其他儿子已战死沙场,只剩他一个人身处异乡,而我们家老头子就是因为看到了回信,气一上来没,有挺住,也走了!”这时,屋里的小婴儿,听到外面吵闹的声音,哭闹起来。
“哎?你个臭老婆子,怎么还有声音?快说,难不成你想做第一个死的?”“哎呀,官爷您是有所不知呀,屋里是儿媳妇在帮刚出生不久的孩子喂奶!”“如若实在不行,您若不嫌弃我,虽然老了,可以跟你走,好歹还可以给你们做饭。
”月亮渐渐下沉,村子也静下来了。
杜甫再次上路时只剩老翁与他告别了。
石壕吏记叙文2夜幕降临,车马劳累一天的诗人,投宿至石壕村的老妇人家。
家中墙断屋裂,屋中却依然干净整洁。
老妇人衣衫破旧,银发满头,眼里还布满血丝,手上的老茧,岁月无情地在她身上留下了许多伤痕。
虽然自身贫困,却给杜甫最好的食物——红薯,有气无力地对杜甫说:“官爷,您先吃点垫垫肚子吧,我们这也没啥好吃的能款待您。
”“行,没事。
”天空阴沉沉的,不时飘来几朵愁云。
村边的狗传来阵阵的犬叫声,嘈杂的声音打破了小村的宁静。
诗人从梦境中惊醒过来,官吏那凶恶的喊叫声响遍全村。
老妇人与老翁在墙角说话:“老头子,你快走吧,他们要来抓人啦。
改写《石壕吏》作文(通用30篇)
![改写《石壕吏》作文(通用30篇)](https://img.taocdn.com/s3/m/45a9940a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cc.png)
改写《石壕吏》作文改写《石壕吏》作文(通用30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
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改写《石壕吏》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改写《石壕吏》作文篇1人物:杜甫(诗人)一户农家(老妇、老翁、孙子、媳妇、三个儿子)官吏第一幕石壕村一户农家停晚夜色将至,在一片苍黄的天空下,横着一个萧索的村庄。
杜甫上。
杜甫(敲了敲残破的门):请开开门,我是过路人,希望能在您家留宿。
老妇(开门):这位相公,还是请你快走吧,咱们穷苦人家可没有什么能歇息的地方,在这慌乱之年,更没有什么可招待您的了。
杜甫(抵住正要关上的门、:行行好,老人家,我只要有个能歇歇脚的地方便可了,不会给您添麻烦的。
老妇(回转身颤巍巍地走进去):那你就进来吧,可别嫌农舍破旧。
杜甫(进门拍了拍身上的尘土):唉,谢谢您。
此刻,昏暗的屋子里,有一个年遗花甲的老翁、一个妇人还有一个正在哇哇大哭的孩子。
杜甫:老人家,您的儿子呢?老翁(长叹一声):这年头,到处抓壮丁去打仗。
我的三个儿子都被抓走了,就剩下我这把老骨头,也待不了多久了。
杜甫(摇了摇头,沉默不语)老妇(拿了点食物):你就将就着吃点儿吧。
(初中作文)杜甫(接过):多谢了,老人家。
第二幕夜晚凄冷的风呼呼地吹,从残破的窗户纸中漏进来。
窗户纸在风中摇曳着,夜的昏暗中透出凄凉、不时传来乌鸦的几声鸣叫。
杜甫报转反侧,难以入眠。
杜甫(旁白):朝政昏庸,迁年战乱,百姓受难,何日才是尽头,……(突然,一阵急促的撞门声打破了这死一般的寂静。
) 三个官吏上。
官吏(踢门):开门,开门,里面的听到没有,快开门。
老妇:快,快,你快走。
老翁(急急地披上衣服):唉,我先到外边去避一避。
老妇(一边披上衣服):这种日子还怎么叫人过呀。
老妇走去开门,杜甫也走了出来,这时孩子也哇哇大哭起来。
老妇(开门):来了,来了。
《石壕吏》杜甫唐诗鉴赏
![《石壕吏》杜甫唐诗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08e489d8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3f.png)
《石壕吏》杜甫唐诗鉴赏《石壕吏》杜甫唐诗鉴赏《石壕吏》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为“三吏三别”之一。
下面跟着店铺来看看《石壕吏》杜甫唐诗鉴赏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石壕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杜甫诗鉴赏公元七五八年秋,杜甫因营救房琯获罪,谪迁华州。
冬末,他回到洛阳。
此时,安禄山已被其子安庆绪杀死,安庆绪由洛阳败走,退守邺城(今河南安阳县),正被唐大将郭子仪等九节度使率领的六十万大军包围。
但昏庸的肃宗害怕节度使权力过大而不置元帅,只派了个不懂军事的宦官鱼朝恩做临军,使六十万大军陷入“进退无所禀”的涣散状态。
使史思明有自魏州(今河北大名县东)来救邺城的机会,公元七五九年三月,两军大战于安阳一带,唐军大败。
为补充兵力,唐统治者强征百姓充军,造成百姓的困苦不安。
杜甫在这时离开洛阳,返回华州任所,将途中的所见所闻,写成了著名的组诗《三吏》、《三别》。
《石壕吏》是《三吏》中的一篇。
诗中通过“捉人”揭露了官吏横暴拉兵的不合理制度,反映了人民所承受的深重灾难,表现了诗人强烈的忧国爱民的思想感情。
全诗可分为三大段。
第一段自首句至“老妇出门看”,交待了事情发生的环境,是“捉人”的序幕。
诗一开头,就用“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两句点出了环境与事件。
“暮投”反映出乱世动荡,人心不安,天刚一落黑就不敢继续赶路,赶快找地方投宿。
“村”字透露出兵慌马乱的年月,行人不敢走大道,只有寻小路,歇荒村。
然而就连这样的`荒村僻壤,官府捉兵都没有放过。
“夜”字揭露出官府差吏抓人的凶狠和狡猾,知道白天捉不到人,只有在夜里强捕。
而饱经战乱的老百姓在这动乱不安的社会里也早有了经验,知道半夜三更来打门,定是又要抓人,所以“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石壕吏以杜甫第一人称来写作文
![石壕吏以杜甫第一人称来写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03368ddc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6a.png)
石壕吏以杜甫第一人称来写作文我叫杜甫,这一路的奔波让我身心俱疲。
在这个战乱纷飞的年代,所见所闻皆是人间惨剧。
这一日,我来到了石壕村。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破旧的村舍上,却没有丝毫温暖的感觉。
整个村子弥漫着一股压抑的气氛,仿佛连风都带着愁苦。
我敲开了一户人家的门,一位老妇人颤颤巍巍地开了门。
她满脸的皱纹,写满了岁月的沧桑和生活的艰辛。
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警惕,但看到我这落魄的模样,还是让我进了屋。
屋内十分简陋,昏暗的灯光摇曳着,勉强照亮了这狭小的空间。
我和老妇人聊了起来,才知道她的儿子都被抓去当兵了,生死未卜。
正说着,突然外面传来一阵嘈杂的脚步声和呼喊声:“开门!开门!官府征人!”老妇人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她颤抖着站起身来,对我说道:“先生,您先躲一躲吧,莫要被牵连了。
”我连忙躲到了里屋的一个角落里。
老妇人刚打开门,几个凶神恶煞的官吏就冲了进来。
“家里还有男人吗?都给我交出来!”为首的官吏大声喝道。
老妇人哭着说道:“官爷啊,我家三个儿子都去戍边了。
前几天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已经战死了。
我那活着的儿子啊,也不知道还能活多久。
我家里现在就剩下我这老婆子和还在吃奶的孙子,还有他那连完整衣服都没有的母亲。
”官吏哪肯罢休,瞪着眼睛吼道:“少废话!不管怎样,必须交出一个男人来!”老妇人无奈地抹了抹眼泪,说道:“官爷,要不您带我走吧。
我虽然年老力衰,但还能给军队做饭洗衣。
求求您,放过我的儿媳和孙子吧。
”官吏们互相看了看,嘀咕了几句,最后竟然真的同意带走老妇人。
老妇人回头看了一眼屋子,那眼神中充满了不舍和牵挂。
门被关上了,外面的脚步声渐渐远去。
我从里屋走了出来,看到那年轻的媳妇抱着孩子,坐在角落里默默哭泣。
孩子似乎也感受到了悲伤,哇哇大哭起来。
我心中满是悲愤,这可恶的战争,让多少家庭支离破碎,让多少百姓流离失所。
夜已经深了,我却怎么也睡不着。
想着老妇人被带走的场景,我仿佛看到了她在军队中辛苦劳作的样子,她那瘦弱的身躯能承受得住吗?第二天一早,我告别了这户人家,继续踏上我的旅程。
《石壕吏》全文及赏析
![《石壕吏》全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3fb4b99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25.png)
《石壕吏》全文及赏析《石壕吏》是唐代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
这首诗以其深刻的社会洞察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安史之乱时期百姓的痛苦与无奈,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诗的开篇便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氛围。
诗人在傍晚时分投宿石壕村,本应是宁静的乡村,却被官吏夜间捉人的行动打破了平静。
“捉人”二字,让人感受到了当时社会的混乱和百姓的惊恐。
老翁为了躲避被抓走,冒险翻墙逃走,而老妇则无奈地出门应对官吏。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这两句通过对比官吏的愤怒呼喝和老妇的悲苦啼哭,更加鲜明地展现了双方的不同立场和情绪。
官吏的蛮横粗暴与老妇的悲惨境遇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让读者对老妇产生了深深的同情。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老妇的这段陈述,是全诗的核心部分。
她诉说着家庭的不幸:三个儿子都被征去邺城戍边,其中两个儿子刚刚战死,幸存的一个也只能苟且偷生。
家里再没有其他能当兵的男人了,只有还在吃奶的孙子,而孙子的母亲因为要照顾孩子还未离开,但她连一件完整的裙子都没有。
尽管自己年老力衰,但她仍愿意跟随官吏去服役,只为了能为军队准备早饭。
老妇的这番话,充满了无尽的悲哀和无奈,却又透露出一种坚韧和牺牲精神。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夜晚渐渐安静下来,说话的声音也消失了,但似乎还能听到隐隐约约的哭泣声。
天亮时诗人要继续赶路,只能与躲回来的老翁告别。
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遐想和深深的感慨,让人不禁为这个家庭的命运感到悲伤。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十分显著。
首先,它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悲惨的社会画面。
没有过多的修饰和渲染,却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
其次,通过人物的对话和动作,生动地刻画了官吏的凶狠和老妇的善良、无奈。
杜甫石壕吏赏析
![杜甫石壕吏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e16c472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1c.png)
杜甫石壕吏赏析《石壕吏》是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的叙事诗,写了差吏到石壕村乘夜捉人征兵,连年老力衰的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揭露了官吏的残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
艺术上,精炼是这首诗的一大特点,把抒情和议论寓于叙事之中,爱憎分明。
场面和细节描写自然真实。
善于裁剪,中心突出。
人善于剪裁,叙事简洁,写得极其精炼。
一开头,“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窬墙走,老妇出门看。
”展示出带有强烈时代气氛的典型环境,点出了人物,提出了矛盾。
接着,“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既勾画差吏的横暴,又表现老妇的哀苦,还透露了作者的爱憎感情。
然后,重点写老妇的啼诉。
她痛悼死去的儿子,关切守寡的儿媳和孙子的悲惨处境。
她苦苦哀求差吏不要抓人。
当哀告无效时,她悲愤、慷慨地挺身而出,上前线服役。
诗人通过人物的言语和行动,成功地刻画了一位具有强烈爱国感情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妇女形象。
诗的结尾,“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既表明老妇已被抓走,儿媳在低声悲泣,又暗示诗人一直在关切倾听,通宵不眠。
“天明登前程,独与老翁别。
”写诗人天明离去,只能与偷偷溜回来的老翁告别。
在默默无言中表现出浓重的悲凉之感,引人回味、深思不尽。
全篇句句叙事,没有一句直接的抒情和议论,诗人把主观感受和评价融化在客观的叙述中,让事实本身直接感染读者。
全诗仅一百二十字,却写了几个人物,描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深刻地反映出当时的民族矛盾和阶级压迫给人民造成的巨大灾难,显示出诗人高度的现实主义艺术概括力。
在艺术表现上,这首诗最突出的一点则是精炼。
陆时雍称赞道:“其事何长!其言何简!”就是指这一点说的。
全篇句句叙事,无抒情语,亦无议论语;但实际上,作者却巧妙地通过叙事抒了情,发了议论,爱憎十分强烈,倾向性十分鲜明。
寓褒贬于叙事,既节省了很多笔墨,又丝毫没有给读者概念化的感觉。
诗中还运用了藏问于答的表现手法。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概括了双方的矛盾之后,便集中写“妇”,不复写“吏”,而“吏”的蛮悍、横暴,却于老妇“致词”的转折和事件的结局中暗示出来。
石壕吏记叙文_5
![石壕吏记叙文_5](https://img.taocdn.com/s3/m/86e91d2c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ba.png)
石壕吏记叙文石壕吏记叙文1唐肃宗乾元二年,四十八岁的杜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充兵,人民苦不堪言。
这时,杜甫正由新安县继续西行,投宿于石壕村,恰巧遇到吏卒深夜捉人……杜甫在向华州进发的路上,时间飞逝,已是暮春。
轻风掠过,刮起满天凋零的花瓣……天快黑了,杜甫到了石壕村,只得借宿于此。
这户人家一贫如洗,一盏孤灯摇曳着,在黑暗中闪动……刚入了夜,屋中的老人连忙翻墙逃走。
杜甫还在房间里纳闷,突然,一阵猛烈的踢门声传来,惊醒了一树乌鸦,老妇人连忙出屋开门。
“你怎么这么长时间才开门!”官吏对老妇人大声吼道。
“你家的男人呢,出来见我!”老妇人刚听到这段话,眼泪就如断线珍珠,掉了下来。
她一颤一颤地走进了房屋,拿出一封血书,手颤抖着,打开了这血书。
她的脸抽擅着,拿着血书对官吏哭诉道:“我的三个儿子,都被你们给招去了啊!我,我大儿子,就在几天前,托人送了封信回来,他,他告诉我,他的弟弟,都被杀死了!我现在都不知道,他还活着吧?”她哭得更伤心了。
杜甫听到这儿,跑到纸窗边,用指悄然在纸窗上戳了一个洞,向外探去。
只见官吏从老妇人手中一把夺过血书,撕了个粉碎,抛至身后,大声吼道:“叫你家里所有人都出来!”老妇人仿佛挨了当头一棒,眼神空洞,停止了啼哭,喃喃道:“家里再也没有什么男丁了,只有一个还在吃奶的小孙子。
儿媳妇因为孙子,才没改嫁……”还没等老妇人说完,官吏再次叫嚣:“让你儿媳妇出来,带她去前方!”本来儿媳已是醒的,这喊声又把小孙子闹醒了,母子俩便抱在那儿痛哭。
老妇人怎么都不会想到,他们竟会如此惨无人道!她苦苦哀求道:“那,我去吧,她已经没有一套完整的衣裙了。
我虽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您,赶快应征,也许我还能为军队做早饭。
”老妇人进屋收拾行李,一件衣裳,几根针,少许线,只有这些。
她看见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衣裙,刚拿起,就放下去了,要留给儿媳啊!她轻轻地闭上了门,一阵幽风,豆大的火苗,灭了……夜深了,说话声,没了,但哭啼声,仍徘徊耳旁……天亮了,凋零的花瓣被夜风吹落,满地都是。
石壕吏任选场景描写
![石壕吏任选场景描写](https://img.taocdn.com/s3/m/2445d378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2e.png)
石壕吏任选场景描写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郭子仪等九节度使六十万大军包围安庆绪于邺城,由于指挥不统一,被史思明援兵打得全军溃败。
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
这时,杜甫正由洛阳经过潼关,赶回华州任所。
途中就其所见所闻,写成了《三吏》、《三别》。
《石壕吏》是《三吏》中的一篇。
全诗的主题是通过对“有吏夜捉人”的形象描绘,揭露官吏的横暴,反映人民的苦难。
前四句可看作第一段。
首句“暮投石壕村”,单刀直入,直叙其事。
“暮”字、“投”字、“村”字都需玩味,不宜轻易放过。
在封建社会里,由于社会秩序混乱和旅途荒凉等原因,旅客们都“未晚先投宿”,更何况在兵祸连接的时代!而杜甫,却于暮色苍茫之时才匆匆忙忙地投奔到一个小村庄里借宿,这种异乎寻常的情景就富于暗示性。
可以设想,他或者是压根儿不敢走大路;或者是附近的城镇已荡然一空,无处歇脚;或者……总之,寥寥五字,不仅点明了投宿的时间和地点,而且和盘托出了兵荒马乱、鸡犬不宁、一切脱出常轨的景象,为悲剧的演出提供了典型环境。
浦起龙指出这首诗“起有猛虎攫人之势”(《读杜心解》),这不仅是就“有吏夜捉人”说的,而且是就头一句的环境烘托说的。
“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纲,以下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
不说“征兵”、“点兵”、“招兵”而说“捉人”,已于如实描绘之中寓揭露、批判之意。
再加上一个“夜”字,含意更丰富。
第一、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捉”到;第二、表明县吏“捉人”的手段狠毒,于人民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个突然袭击。
同时,诗人是“暮”投石壕村的,从“暮”到“夜”,已过了几个小时,这时当然已经睡下了;所以下面的事件发展,他没有参与其间,而是隔门听出来的。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两句,表现了人民长期以来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即使到了深夜,仍然寝不安席,一听到门外有了响动,就知道县吏又来“捉人”,老翁立刻“逾墙”逃走,由老妇开门周旋。
石壕吏的写作手法
![石壕吏的写作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10afa47e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19.png)
石壕吏的写作手法《石壕吏》,这一首杜甫的经典诗作,那写作手法可真是精妙绝伦!咱先来说说叙事的巧妙。
杜甫就像个高超的画师,寥寥几笔,就把石壕村那紧张又悲惨的一夜,清晰地展现在咱们眼前。
官吏半夜抓丁,这场景就跟突然闯入你家的不速之客一样,让人猝不及防,心惊胆战。
他没有啰嗦地描述前因后果,可这突然的冲突,一下子就揪住了咱们的心。
再瞧瞧细节描写,那叫一个绝!老妇“逾墙走”,这简单三个字,您想想,那得是多慌张、多害怕,才会做出这样的举动啊?这不就跟咱们遇到危险时,下意识想找地方躲起来一样嘛。
还有老妇的一番哭诉,“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这几句,把家里男丁的遭遇说得清清楚楚,咱们仿佛能看到老妇满脸的泪水和无尽的悲痛。
这细节,不比那电视剧里的苦情戏更让人揪心?对比的手法在这首诗里也用得恰到好处。
一边是凶狠无情的官吏,一边是可怜无助的老妇,这强烈的对比,就好像是黑与白那么分明。
官吏的蛮横霸道,更加凸显出百姓的悲惨无奈。
这不就跟光明和黑暗放在一起,光明显得更亮,黑暗显得更黑吗?还有借景抒情。
整首诗里虽然没有直接描写环境有多凄惨,可那紧张压抑的氛围,不就跟阴天里的乌云压顶一样,让人喘不过气来?这种无形的“景”,不更让咱们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悲愤和对百姓的同情吗?杜甫写这首诗,可不是简单地记录一件事,他是在用自己的笔,为那些受苦受难的百姓发声。
这就好比咱们在生活中,看到不公平的事,忍不住要站出来说几句公道话一样。
《石壕吏》的写作手法,让咱们看到了那个时代的黑暗,感受到了百姓的痛苦。
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历史的沧桑,也让咱们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与安宁。
这诗,真是不朽的经典,值得咱们反复品味!。
石壕吏小妇人细节描写
![石壕吏小妇人细节描写](https://img.taocdn.com/s3/m/16144c2a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da.png)
石壕吏小妇人细节描写《石壕吏》[唐].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鉴赏导示】759年春,郭子仪等九节度使率六十万大军,因指挥不统一,被史思明击溃。
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
这时杜甫正由洛阳回华州住所,闻此写成了“三吏”、“三别”。
《石壕吏》就是“三吏”中的一篇。
【鉴赏】这是一首叙事诗,以老妪被迫服役的典型事件,深刻地反映了战乱时期人民的深重苦难,表现了诗人同情人民的思想感情。
首四句是事件发生的序幕。
“暮投石壕村”一句交待诗人自己的行止和事件发生的地点。
接着写官吏黑夜捉人和人们仓皇应变的惊骇场面,笔墨十分精练。
从“吏呼一何怒”到“犹得备晨炊”,是诗的主要部分,它以老妇的对话为中心,反映了差吏抓人的全过程。
老妇人的话可分为三层:首先陈述了战争夺去了儿子的沉重悲哀。
“存者”二句流露了老人无限的酸辛与哀伤;继而老妇人申明家中已无应征之人。
“出入无完裙”一句表现了这一家人生活的困苦;最后老人主动请求应役。
在这里差吏的话全被略去,但通过老妇的对话,也就从侧面表现了差吏的凶狠残暴。
但是,差吏并不听老妇人的申诉和哀求,还是要征走老妇人的媳妇。
为了保全儿媳、孙子,老人才被迫应役的。
末尾四句,是诗的尾声,写老妇被提走后的凄凉情景,流露了诗人的深切同情。
在写法上,有如下鲜明的特点: (一)寓主观于客观描写。
整篇诗都是客观的描写,诗人鲜明的爱憎感情,是通过所描写的情节和场面表现出来的。
如“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把“吏呼”、“妇啼”相对照,勾画了差吏的残暴和老妇的哀求,把诗人憎恶差吏、同情老妇的态度鲜明地体现了出来;(二)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以实(老妇的答话)托虚(差吏的横暴),既使得这一家的不幸得到集中强烈地表达,增强了感染力,又把差吏的态度作了丰富的暗示,使其狰狞的面目尽显,诗歌也显得含蓄凝练。
用石壕吏写一篇作文作文
![用石壕吏写一篇作文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e432986a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2e.png)
用石壕吏写一篇作文作文
话说在那唐朝,有个小村子叫石壕村。
这一天呐,太阳都快落山了,杜甫
大诗人正赶路呢,想找个地方借宿一宿。
就走到了这石壕村。
刚进村,就瞅见那村口有个老太太,一脸愁苦,坐在那石头上叹气。
杜甫
上前一打听,原来是官差又来抓壮丁啦!这老太太的家里,老头子跑了,儿子
们也都上战场了,生死未卜。
正说着呢,就听见一阵“砰砰砰”的敲门声,那声音,又急又凶,差点没
把那破门给砸烂喽!老太太吓得一哆嗦,赶忙拉着杜甫躲到了角落里。
只听见那官差在门口大喊:“开门!开门!朝廷征兵,快快交出男人来!”这时候,从屋里走出一个年轻的媳妇,怀里还抱着个吃奶的孩子。
那官差一看,不乐意了,嚷嚷着:“这哪行!必须交出男人来!”
媳妇哭哭啼啼地说:“官爷啊,我丈夫已经被抓去打仗了,家里就剩下我
和婆婆,还有这吃奶的孩子,实在是没人啦!”官差哪管这些,冲进屋里就开
始翻箱倒柜地找。
这时候,老太太站了出来,颤颤巍巍地说:“官爷啊,我三个儿子都去守
邺城了。
前几天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那两个兄弟都战死了。
我这老太婆虽然
活着,但也是苟延残喘,家里就我这把老骨头了,你们要抓,就抓我走吧!”
官差看了看老太太,寻思着带个老太婆回去也没啥用,骂骂咧咧地走了。
杜甫看着这一幕,心里那叫一个难受啊!这战乱,让老百姓过的都是啥日子哟!。
杜甫《石壕吏》作品赏析
![杜甫《石壕吏》作品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157011e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eb.png)
•••••••••••••••••杜甫《石壕吏》作品赏析杜甫《石壕吏》作品赏析《石壕吏》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为“三吏三别”之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杜甫《石壕吏》作品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石壕吏杜甫【简析】《石壕吏》是被誉为“诗史”的杜诗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五言古诗,通过对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连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感情。
这是叙事诗。
作者按他的行踪,以第一人称客观叙述一夜和一朝中所见所闻,不加论断,让人从故事中去体会诗的主旨,懂得作者的爱憎。
开头四句,一句叙一人一事,极简练的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写出了事件的开端,而字里行间又显露出战乱之际特有的骚乱、恐怖气氛。
作者接着用“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这对比鲜明的两句概括写出事件的发展。
然后转入对老妇在差役威逼下一段自诉的详细记录。
这段“致词”共有十三句。
前五句说三个儿子全都上前线了,而且最近有两个阵亡。
尽管如此,官府还要再来抓人,简直到了灭绝人性的地步,这也集中体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的深重。
中间四句说家中只有吃奶的孩子,儿媳妇连一件出门的衣服也没有,更反映出“安史之乱”给社会造成的十室九空,人民极端贫困的生活状况。
最后四句说老妇在万般无奈中,为了顾惜老翁和幼孙的生存,慨然应征,奔赴国难,这出入意料的结局把全诗推向高潮,是对昏庸的统治者的.血泪控诉。
末段照应开头,也只有四句,写老妇被带走后举家凄凉,作者天明上路独与老翁告别。
事件结束了,而浓重的悲剧气氛几乎让读者透不过气来,表现了作者对这一家悲惨遭遇的无限同情。
从结构安排上看,作者把老妇对差役的“致词”放在突出的地位,记录了她对一家遭遇的血泪控诉,这就自签而然的通过老妇的口,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
让事实本身说话,自然比间接描述更为真切感人。
详写孝妇的苦啼诉说,略写石壕吏之严词追逼,以实写虚,用笔十分简括。
石壕吏(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再现当时场景)
![石壕吏(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再现当时场景)](https://img.taocdn.com/s3/m/0bb515f4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6e.png)
⽯壕吏(以⼀个旁观者的⾝份再现当时场景)公元七五七年,四⼗五岁的杜甫由左拾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杜甫正由新安县继续西⾏,路⾄⽯壕村,见天⾊已晚,便投宿⾄⽯壕村中的⼀家农户。
晚上,他在床上辗转反侧,脑海中想着⾃⼰这⼀路所经之处,哀鸿遍野,民不聊⽣。
突然,⼀阵急促的敲门声伴随着粗鲁的叫门声,将他从思绪中拉回。
他的⼼⼀紧,这是官吏捉⼈!主屋中的⽼妪⽼翁亦然听到,他们的⼼同时⼀沉,对视⼀眼后,⽼妇催促着⽼翁先从窗⼦逃⾛,见⽼翁已越过窗户,她暗暗呼出⼀⼝⽓,随即⼜深吸⼀⼝⽓,端着⼀盏灯,⾛出了主屋。
杜甫透过纸糊的窗⼦,模模糊糊的见主屋⽅向晕起⼀点亮光,随即是门⼀开⼀关的声⾳。
随着这晕亮光渐渐移动,夜⾥独有的寂静瞬间被打破了。
⽼妇打开⾃家农舍的⼤门,两官吏便急不可耐的奔进了农院。
“将你家男丁交出来,不管⽼少,快点!”官吏凶神恶煞的冲⽼妇吼道,并推攘了⽼妇⼀把。
随后,径⾃⼤⼤咧咧的坐在了农院的⽯凳上。
⽼妇被官吏推得踉跄了⼀下,扶着⾝旁的树站稳后,⽼妇苦笑着道:“两位⼤⼈,我的三个⼉⼦去邺城服役。
其中⼀个⼉⼦托⼈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最近战死了。
活着的⼈姑且活⼀天算⼀天,死去的⼈就永远不会复⽣了!⽼妇我家⾥再也没有其他的⼈了,只有个还在襁褓中的孙⼉。
因为孩⼦⼩,所以他母亲还没有离开,可是,她进出都没有⼀件完整的⾐服……”未等⽼妇说完,官吏便不耐烦的挥挥⼿,睨了⽼妇⼀眼后,道:“少啰嗦。
你给我听好了,你们必须得出⼀个⼈应役。
要不然,就休怪我兄弟⼆⼈⽆情,封上头的懿旨,将你的孙⼉带⾛应役去了。
”⽼妇⼼中哀伤涌现,泪眼婆娑。
她使劲眨眼,似要将眼中的泪眨回去。
她哆哆嗦嗦着说:“⽼妇我虽然年⽼⼒衰,但请让我跟从你们连夜赶回营去。
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语未毕,便已泣不成声。
“愣着什么呢,还不快⾛!”官吏⼀前⼀后,将⽼妇带⾛。
⽼妇频频回头,⾐袖已然沾湿。
夜更深了,除了远处隐约传来打更的声⾳,⼤地死⼀般的沉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典型化的描写。 (1)善于选择最富有典型意义的艺术形象。 (2)叙事中融入强烈的抒情色彩。
参看《中国文学史》 第二卷p240-241
2、独特的艺术风格。 (1)主要风格:沉郁顿挫。 (2)风格的另一面:萧散自然。 (3)诗歌风格与诗人处境、心境密切相关。
第一节 “即事名篇”的新题乐府
一、杜甫新题乐府在文学史上的承前启后
三、杜甫新题乐府的艺术成就 (1)典型概括与具体描写相结合 例如:
(2)寓主观感情于客观描述之中 例如 (3)以对白、独白刻画人物形象 例如
《新婚别》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 如弃路旁。结发为妻子,席不暖君床。暮婚 晨告别,无乃太匆忙!君行虽不远,守边赴 河阳。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父母养我 时,日夜令我藏。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誓欲随君去,形 势反苍黄。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妇人 在军中,兵气恐不扬。自嗟贫家女,久致罗 襦裳。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仰视百鸟 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1、上承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
复习汉代文学史。
杜甫新题乐府特点在于因事立题,即事名篇。
2、下启中唐“为时而著,为事而作”的新乐府运动
参看第六讲内容。
二、杜甫新题乐府的思想成就
(1)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状况,表现 了积极干预生活的精神。堪称“诗史”。 如《兵车行》 (2)表达了深沉复杂的思想感情,是时代思 想状况的反映。 最突出的表现是“三吏三别”。 《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2、表现自我。 如《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北 征》、《羌村三首》等。
3、写景诗。 如《望岳》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秋兴八首》
原诗见作品选,背 诵并赏析。
4、其它题材的诗。 有咏物诗,如《房兵曹胡马》; 有论诗诗,如《戏为六绝句》; 有题画诗,如《戏题王宰画山水图 歌》。
四、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新婚别》运用细节描写表达女主人公感情: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罗襦不复施,对 君洗红妆”四句描写了两个具体细节。 第一个具体细节是脱下美丽的衣裳,新娘对丈 夫说,自己是贫穷家女儿,虽然这套美丽的衣裳 费了好久的心血才备办成,但你离开以后就不再 穿了。 第二个具体细节是洗掉脂粉,表示自己打扮仅 为丈夫,丈夫走了以后,自己将不再打扮。 两个细节既表白自己对丈夫的坚贞爱情,也是 为了鼓励丈夫,让他放心地从军,表示妻子等候 他凯旋,盼望与他团聚。
如《石壕吏》的细节描写: “投”字:表达了战争时期的慌乱、无法 预计行程。 “如闻”二字,表现诗人内心的悲痛, 实际上是诗人的心在悲泣。 “独”字对老翁、老妇的深切同情。
返回
《新婚别》前后出现了七个“君”字,可见 诗中女主人向新婚丈夫倾诉内心的深挚感情。 几个“君”的感情逐渐强烈。 第一、二个“君”字,诉说暮婚晨别的哀怨, 第三、四个“君”字,诉说丈夫奔赴险地,生 死难卜的沉痛,第五个“君”字,诉说欲随夫 征的深情,第六、七个“君”字,向丈夫诉说 忠贞不渝的爱情,以坚贞盟誓激励丈夫斗志。
第五讲
杜甫的新题乐府和律诗
杜 甫
第一节 杜甫生平思想与作品概况
一、杜甫的生平: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后迁居河南 巩县。 1、青少年时代: 2、长安十年: 3、陷贼与为官时期: 4、漂泊西南时期: 5、终老江湖:
二、杜甫的思想。 杜甫的思想倾向非常明显,这就是儒家思想。
三、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
返回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 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 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 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 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 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翁别。
兵车行 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 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 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 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 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 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 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 与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且如今年冬,未休 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 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 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 雨湿声啾啾。
《新婚别》通过一个家庭的遭遇,反映国家战乱 期间百姓所承受的巨大灾难,表达诗人的深切同情, 也反映人们为保卫国家而作出的巨大牺牲,表达诗 人的深挚赞颂。 诗中女主人公是一位士兵的妻子,新婚次晨送丈 夫上战场。全诗采用独白形式。 诗中内容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诉说自己暮婚晨别的不幸命运,沉痛中尚 带新娘的羞涩。 第二层关心丈夫从军的安危,表达随夫出征的意 愿和为难,沉痛中表露出既忧家人、又忧国事的矛 盾。 第三层发出忠贞不渝的誓言,激励丈夫英勇抗敌, 返回 沉痛中包含着深明大义的坚强。
下面第二节详析其“即 事名篇”的新题乐府。
1、诗史。 古今评论家一致称赞杜甫的诗为“诗史”。 唐代孟棨《本事诗》首倡此说。 他的诗被称为“诗史”,首先在于具有史的认 识价值。常被人提到的重要的历史事件,在他的 诗中都有反映。 但是杜诗的“诗史”性质,主要的还不在于它 提供了史的事实。而在于提供比事件更为广阔、 更为具体也更为生动的安吏: “县小更无丁?”“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 行。”“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肥男有 母送,瘦男独伶俜。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 地终无情。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岂意贼 难料,归军星散营。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 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况乃王师顺,抚养 甚分明。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此诗前半部分客吏问答,叙述事件。 后半部分客人劝慰之语,周到婉转,形象鲜明。